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81|回复: 13

【慧宇解老】——古今名家述说“一二三”(修改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30 23: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慧宇解老】——古今名家述说“一二三”(修改稿)

    慧宇居士 (2017年5月31日)   

    收集一些古今名家解释《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章句,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但是各有各的道理,每个解释自成一体,和在一起就成了一锅大杂烩。虽不能说没有营养,可色香味就谈不上了。作为一个正确的理论,必须能和现实结合起来。其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名词,在现实中都要有相对应的东西,都要有相对固定的位置,也就是说概念的连接和组合要有自己的逻辑性。而且概念本身就必须定义明确,概括范围清晰,出身正统,不能是野路子。单就《道德经》来说,老子本人说的是正统,后人妄自加上去并衍生的一切概念都是野路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一段是《道德经》的总纲。也是宗教、哲学、科学、中医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总纲。能否贯通所有这些学科,是检验对这段话的解释是否符合老子本意的最根本的标准。

    对老子这一段话的解释是否正确,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理解《道德经》的标准。也就是说,看一本解读老子的书,只要看他对第四十二章的解释就知道是不是上道了。我看过的解老,就有一个人说对了,也就是一是两仪,二是四象,三是八卦。但他只是一带而过,没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老子的这一段话,概括了整个人类文明,这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危言耸听。这一段话看似简单,如果把它展开了,就会涉及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要想简单明了又有条理的表述出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老子河上公注

    道生一。道始所生者一也。

    一生二。一生阴与阳也。

    二生三。阴阳生和、清、浊三气,分为天地人也。

    三生万物。天地人共生万物也。天施地化,人长养之也。

    【慧宇评注】“道生一”,道本身就有阴阳,道是精神与物质的混合体,“有物混成”嘛;“一”也有阴阳,不过这个阴阳已经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阴阳,而且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上的超凡脱俗的阴阳,又叫纯阴和纯阳。“二”分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象。从这儿开始河上公就信马由缰的随意编造了,阴阳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不清楚,阴阳怎么就生出来了 和、清、浊三气,他也说不清。这和、清、浊三气怎么就分为了天地人,他更说不清楚。这天地人三才,天地与人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怎么可以并称?所以三才是一个伪概念。另外,天地人本身就属于万物,怎么还能共生万物?所以后面的“天施地化,人长养之也”就是稀里糊涂的一锅粥。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李隆基

    一者冲气也,言道动出冲和妙气,于生物之理未足,又生阳气,阳气不能独生,又生阴气,积冲气之一,故云一生二。积阳气之二,故云二生三也。三生万物。阴阳含孕,冲气调和,然后万物阜成,故云三生万物。

    【慧宇评注】冲气者,是在万物的境界的一个修炼的法门,“一”是圣人的境界,真气归根,德交归焉,天地之间一片祥和。还冲什么气!而且这个冲和妙气又是什么东东?然后又是生阳气,又是生阴气,总之就是生气,最后就生出一个红彤彤的大世界来。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赵佶

    道生一。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一生二。天一而地二,次之水生而火次之,精具而神从之。二生三。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三生万物。

    天肇一于北,地耦一于南,人成位为三,三才具而万象分矣。号物之数,谓之万,自此以往,巧历不能计。

    【慧宇评注】赵皇帝的解老我就不评论了,真的让我无语。整个一个毫无逻辑的名词的堆砌。他的老师也不说帮他把把关。

    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经——朱元璋

    道乃先天地之一气,以清升而为天,浊沉坠而为地,是为一生二。天地乃曰二仪,与先天地一气并作是三。二仪既立,四象昭昭,曰日月星辰是也。因有风雨霜露,四时成序,万物生焉。又负阴而抱阳,物盛而归源,属阴,归源而复出,是为抱阳。阳本刚,以阴贯之,则阴阳和。此谓自一以生二,自二以生三,自三乃生万物。

    【慧宇评注】朱皇帝实乃肉眼凡胎,上看天,下看地,道也只是一口气。这一口气好像是沙尘暴,大风一停就有了天地。我就纳了闷了,那太阳算是天啊算是地啊?看到后边终于明白了,原来日月星辰都是天地所生,原来地球这么厉害啊。

    老子注——王弼

    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已谓之一,岂得无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

    【慧宇评注】王弼这个小老儿这是说绕口令那,大概把自己也绕得晕头转向的。这个“言”和“一”怎么能够并列!那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憨山大师

    此承前言道体冲虚,而为天地万物之本,诫人当以道为怀,以谦自处也。谓道本无名,强名之一。故曰道生一。然天地人物,皆从此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则万物莫不负阴而抱阳也。所以得遂其生,不致夭折者,以物各含一冲虚之体也。

    【慧宇评注】这高僧就是高僧,虽没有什么新意,但也在老子本意的范围内。比那些自命风骚的皇帝强多了。

    老子衍——王夫之

    道生一,(冲气为和),一生二,(既为和矣,遂以有阴阳。冲气与阴阳为)二,二生三,(阴阳复二而为)三,三生万物。

    【慧宇评注】王夫子的气冲得还是太早了。和是阴阳相和,阴阳才是主体,怎么会和了以后才有阴阳,。

    太上道祖白话注解道德经

    道生一。

    道的造化总原理,是这样的──道为万物之本,但是无名,强名为一。

    一生二。

    由一而分为二,则是有了阴阳,有了阴阳,自然天地定位。就是二的数。

    二生三。

    有了二数之后,就开始有了对待,有对待必有两端,如善恶分别,有两端必有中间的中心处,所以二就开始成为三数。

    三生万物。

    因此《易经》的数理,就以三为生数,而演变的。一切飞潜动植,一切有形有色之物,就成为万物了。

    【慧宇评注】这个“三”可把大家给折腾苦了,就是绞尽脑汁也不能自圆其说。那就对付着说呗,你们也就对付着看,反正这篇文章能有几个出彩的地方,就算我没白写。“有两端必有中间的中心处”,这句话是怎么想出来的,真是难为作者了。

    (待续)



发表于 2017/6/2 17: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者版中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不是更合情理,合自然之道呢?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18: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techiezp 发表于 2017/6/3 09:04
老者版中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不是更合情理,合自然之道呢?

    这样的断句只在一些不入流的版本中见过。    “吾言甚易知”,老子的话非常的直白,通俗易懂。而这样断句,什么“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怎么解释?怎么会“更合情理,合自然之道”?根本就解释不通。


 楼主| 发表于 2017/6/8 02: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真义——(清)黄元吉
    是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也。其在人身,即微茫之中,一觉而辟,乾坤阖辟,气机往来——静而凝聚者为阴为精;动而流行者为阳为气。若无真意主之,则阴阳散乱,无由生人而成道。可见阴阳二气之间,甚赖元神真意主持其际,所谓“二生三”也。由是一阴一阳,一动一静,气化流行,主宰如故,而万物生生不穷矣——所谓“三生万物”也。或曰:“天一生水,金生水也;地二生火,木生火也;天三生木,水生木也;地四生金,土生金也。”以五行所生,解太上一二三万物生生之义,总属牵强;不若道为无极,一为太极,二为阴阳,天一地二合而成三,斯为明确之论。
【慧宇评注】如果黄元吉说的是阴为精神,阳为真气,那他就真是不简单。如果这个精还是精气,阴阳还是阴阳二气,就还是俗套。把一二三跟天地五行费尽心机的结合到一块,天一地二天三地四,说了半天又觉得牵强,最后还是仿照前人,无极道太极一阴阳二,天一地二合而为三。还是在三上不能自圆其说。


 楼主| 发表于 2017/6/8 05: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正诂 高亨
    亨按:一二三者,举虚数以代实物也。一者天地未分之元素,《说文》所谓“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者也。《庄子.天下》篇述老聃之术曰:“主之以太一”。太一即一也。《易.系辞上》:“ 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亦即此一也。二者天地也。三者阴气阳气和气也。《礼记.礼运》:“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吕氏春秋.大乐》篇:“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皆“一生二,二生三”之意,特仅言阴阳未言和气耳。下文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也,阳也,和也,即此所谓三也。
【慧宇评注】《老子正诂》是我看的第一本老子的书,大概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在宣武图书馆借阅的。一看就放不下了,于是就反复的续借。终于有一天管理员不乐意了说:“你老是续借,别人还看不看了”?就让我把书还了,过一个星期再来借。《老子正诂》是解老里水平比较高的著作。语言精练,引用恰当。没有不着边际的随意发挥,也没有明显的逻辑混乱。有着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不过还是没有从解老的泥潭中跳出来,毕竟成见对思想的禁锢是很难打破的,这与才华和阅历无关。像我这样没有师从没有条条框框的孤家寡人靠自己瞎琢磨悟到的一“隅”之得,不被大方之家认同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16: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本义》——(明)魏源
    道生一。一生二。无名。天地之始也。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名。万物之母也。一谓气。二谓阴与阳。三谓阴与阳会和之气。即所谓冲气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申说三生万物也。苏氏辙日。夫道非一非二。及其与物为偶。道一而物不一。故以一名道。
    老子注——(清)陈澧
    道生一,此即周濂溪所谓无极而太极也。一生二,二者,阴阳也。二生三,一阴一阳,中有冲气,为三也。三生万物。
    《道德经证义》

    “道”产生混沌的“一”,“一”又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又由在中间的冲和之气相连接而成三,“三”由此种状态而化生了万物。
    道德经注解——震阳子
    道生的虚无一气,一气判为二,生的阴阳。阴阳会合生的三才,三才生万物。万物皆是背着阴而抱着阳。阴阳收敛于下,以生太和之气。
   《老子篇章翻译》——曾柏清
    “道”生无形体的一;无形体的一既称为一,已成为有,这有是实在之物,它产生了天地便是二,天地产生了阳气、阴气、中气便构成三;三产生千差万别的万物。
    张无屮
    《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的关键在于“二生三”,二是阴阳两种因素,而三是阴阳元素分别构成的“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具体条件,三才相配,万物化生。易学是研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关系的哲学,揭示了先天八卦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和后天八卦的兴衰成败的命运规律,三个影响关系在两大规律中的组合,就是我们哲学要研究的全部内容,也因此易学才有资格成为诸经之首。





    【慧宇评注】“一谓气,二谓阴与阳,三谓阴与阳会合之气或者三是三才天地人三宝精气神”。上面的六种解读都类似这样的说法,其中共同的问题就是不知道三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能想办法凑出一个“三”。我说过,第四十二章是《道德经》的核心章句,而一二三是核心中的核心。不能正确的解读一二三,就无法全面准确的把握老子的学说。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16: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指归》——(汉)严遵
   道虚之虚,故能生一。有物混沌,恍惚居起。轻儿不发,重而不止,阳而无表,阴而无里。既无上下,又无左右,通达无境,为道纲纪。怀壤空虚,包里未有,无形无名,芒芒澒澒,混混沌沌,冥冥不可稽之,亡于声色,莫之与比。指之无向,搏之无有,浩洋无穷,不可论谕。潢然大同,无终无始,万物之庐,为太初首者,故谓之一。
  一以虚,故能生二。二物并兴,妙妙纤微,生生存存。因物变化,滑淖无形。生息不衰,光耀玄冥。无向无存,包里天地,莫覩其元;不可逐以声,不可逃以形:谓之神明。存物物存,去物物亡,智力不能接而威德不能运者,谓之二。
  二以(元)[无]之无,故能生三。三物俱生,浑浑茫茫,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搏之不得其緖,望之不覩其门。不可揆度,不可测量,冥冥窅窅,潢洋堂堂。一清一浊,与和俱行,天人所始,未有形朕圻堮,根系于一,受命于神者,谓之三。
  三以无,故能生万物。清浊以分,高卑以陈,阴阳始别,和气流行,三光运,群类生。有形脔可因循者,有声色可见闻者,谓之万物。
  万物之生也,皆元于虚始于无。背阴向阳,归柔去刚,清静不动,心意不作,而形容修广、性命通达者,以含和柔弱而道无形也。是故,虚无无形微寡柔弱者,天地之所由兴,而万物之所因生也;众人之所恶,而侯王之所以自名也;万物之原泉,成功之本根也。
    【慧宇评注】严遵不过是在卖弄词藻,看似洋洋洒洒其实言之无物;看似高深莫测其实经不起推敲。表现出儒家的浮夸文风。

    道德经注释——李涵虚
    道立三才之上,五行之先。太上论造化。故必以道为始。大道无形,浑然无极。迨其静中生动,而一乃见焉。一者,水也,在卦为坎。坎居北方,劳卦也。万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皆在乎是。成终,则庶汇归根。成始,则一阳来复。阳即火也,故言水而火在其中,一生二也。水火调匀,阴阳交泰,木情萌动,物类蕃昌,是故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此统言造化,而丹道亦在其中。
  愚按:后天后行,其数乱而繁,五数举而行乃备。金生水,四生一也。水生木,一生三也。木生火,三生二也。火生土,二生五也。土生金,五生四也。先天五行,其数治而简,三数举而五可包。水中火发,一生二也。木以火旺,二生三也。木生之时,即万物甫生之时,三可以统万也。
  又,按修丹之法,五行皆包于一二,水火双修,三四五皆助之,可不必言三也。太上举三,盖以三而穷极万物,故带出三之数耳。且不必言二也,一气为丹,二三四五皆助之,五行皆包于一也。水中产阳火,一包二也。水中藏木汞,一包三也。水中现金铅,一包四也。水中怀真土,一包五也。且不必言一也,窈冥之物,胚胎虚无,又可包之于道也。还丹之术,岂不至简而至易哉?言虽多而归于至要,只觉其典贵,不嫌其词多。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上言三生万物,三,木数也。物从木旺,木从火旺,火在水中生,则万物之体,外负阴而内抱阳。外阴内阳,外虚内实,虚涵阳气,是为冲气。物情至此,合太和矣。今并以丹法言之:坤交干金,变而成坎。坎体外虚而内实,则当以冲虚含其气,如太和之氤氲焉。
    【慧宇评注】三才是一个伪概念,所以以三才作为立论的一个基础,那这个立论也就失去了现实性而飘忽不定。五行者,五种真气的形态。那为什么叫五行而不是五形?是因为五行指的是五种真气的运行状态。金木土是固态的真气,水是液态的真气,火是气态的真气。所以把五行定义为世间万物的五种属性以及五种属性的相生相克,其实是非常牵强附会的。这也包括现行中医理论中的阳阳五行学说,繁复庞杂得不要不要的,就像本来是一道简单的加减题,非得用高等数学的方法去计算。最后无法自圆其说得连自己都怀疑自己,于是就有了医不自治的掩耳盗铃的说法。非也?难道不是吗?
    有一句话叫大道至简,其实一点儿也不难理解。“圣人抱一而为天下牧”,“一”简不简单?那是我们一切思想行为的准则。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也是一样,抓住了这个“一”,一切疾病的治疗和消除这些疾病的病根,就易如反掌。我用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真气多了是火,火大了是风,风就是几乎一切疾病的总的根源,真气归根则无病矣

 楼主| 发表于 2017/6/12 16: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校诂——马叙伦
    又案以上二十五字当自为一章。疑非老子文也。寻此二十五字虽已见于淮南道应训引。然淮南未明称是老子语。且老子首章建义极明。今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所谓一者或可释为现象之全体。然老子所谓一即道,今言道生一,已与老子义谬。二或可释为有无,然亦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者相戾。三更何指?况万物复由三生乎?疑此乃后人据淮南羼入。淮南说道支离无塙(确 )实信念。则此是汉人说也。  
    【慧宇评注】马叙伦自己不能解读“一二三”,就认为一二三荒谬,不是老子本人说的。老子什么时候说的“一即道”?什么时候说的二是有无?以自己的一孔之见来质疑老子章句的真假,实在是不自量力。

    《道德经讲义》
    “道生一”、道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之实理,谓之“道”,道即无极而太极也。“道一”,“一”是道,是宇宙的核心。万物之本源生万象,“一”这个核心,决定着万物整体的基本状态,无极在静时为○,动时则为太极,太极即是一,即是道。此一流行于天地,便是五行四象;此一流行于人事,便是三纲五常;此一流行于身心,便是性命魂魄;此一流行于五常,便是仁义礼智信。故此“一”为万物总汇之理,万物总汇之源。若能得此一,则万事毕矣。
  “一生二”,就是道所生太极之两仪,两仪中含有阴阳二气。气之动为阳,气之静为阴。有此动静,才有此阴阳。阴阳本非有二,在太极未发动之前,静而为阴;太极已发之后,动而为阳。未发之前为理,已发之后为气,气行而理随,一理生二之阴阳。故曰“一生二”。
  “二生三”,“二”指阴阳二炁,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皆含有阴阳二气,由此二气交合冲荡之后所生的中和之气,才生出“三”。“三”即三元、三才等。道所生者为一,就其名而言谓之道,就其数而言谓之三。有一即有二,有二即有三,有三即有万,由此而生生不穷。
  万物皆一气含三。得气之清轻者,天之道;得气之重浊者,地之道;得气之中和者,人之道。若无阴阳二气之交合,则五行之气不能行于天,五气之质不能具于地,五性之理不能存于人。有天便有地,有地便有人。天地人三才皆本于阴阳二气交合所生,故曰“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三生万物”,大道就其名而言,谓之道。大道就其数而言,谓之一。有一即有二,有二即有三,有三即有万。“三”是三元、三才,万物皆是一气含三。“一元四素全息论”和“三元(源)化生万物学说”,是玄灵修真理法学认识宇宙万物的整体观和方法论。
“万物”者,天地日月,山川河流,动植飞潜,一切有形有色,有性有命者,皆谓之“万物”。
    【慧宇评注】这也是一锅大杂烩,什么儒家,医家,修真,认识论被“一二三”这么一搅合,于是就包罗了万象,格致了万教,成了人类知识的海洋。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16: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药方——林安梧
    大道之生,浑沦为一、「不可言说」。「不可言说」,分裂为二、转为「可说」。既为「可说」,参合天地、成就为「说」。「说」必有指,指向对象,构成「万物」。
    《领悟道德经》——孟浩然
  “道生一”中的“一”指的是阴阳协调统一的和谐自然。
  “一生二”指的是认识层面上的概念,人们刚开始认识事物时,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加深,发现原来所认识的事物中还包含有事物。
  “二生三”里的“三”指的是“多”的意思,在“一生二”的基础上又认识到更多的事物。
  “三生万物”的“万物”,指的是当人们的认识已经非常接近自然本质的时候,此时的认识层面上的“万物”和“道”中蕴涵的“万物”才相符合。
    【慧宇评注】以上二位把一二三理解成认识论也算是一种创新,新就新在一个人是现行教育的产物,一个人是台湾以及西方教育的产物,可谓殊途同归。按照他们的说法,“道”也仅只是一个概念,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了。


    《老子集注》——落花散人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经过堕落成为“德”,德者,一也。而德立刻分为上德和下德。下德,即所谓“二”,又分为“仁”、“义”、“礼”三个范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还要多么清楚呢?
  那么“三生万物”怎么解释呢?所谓“三”,即可以理解为“仁、义、礼”,也可以理解为“礼”自己。但是还是理解为多数的三比较合理。“万物”可以理解为意识形态的全部。
    【慧宇评注】把《道德经》引申到儒家学说也算是挺有本事的。俗话说“不怕胡说,就怕不会说”,这种落花流水式的胡说堪称典范。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0: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释义》——城虚子
    道:世界的本原,“有”和“无”的对立统一体。
  一:太极、太一、细胞、原子,是生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功能单位。
  二:由一化生出的相对独立的阴阳两性物质。
  三:由阴阳两性物质媾和而生成的多种不同性质的物质。三,不是一个确数,是多的意思。如果结合我国古老的《易经》文化来解释,三,可以看作是由阴阳三爻排列组合而形成的八卦。八卦与八卦重叠,形成六十四卦,象征着“三生万物”。可以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对太极八卦图的解说。太极载道,八卦寓德。太极八卦,合为道德。
     老子的帮助——王蒙
    大道具有唯一性,这个唯一性将渐渐被认识与体现出来,故称道生一。唯一之中产生了或分裂成了对立面,成为二。二者互相斗争互相结合,产生了下一代的第三样事物。从此万象万物源源不绝,万物背负阴气,拥抱阳气,而通过阴阳两气的作用,以求达到和谐。
    【慧宇评注】以上两位用对立统一来解释一二三,也算是活学活用。在“一”的境界,阴阳相和,是没有对立的。如果“道”还是一个对立统一体,那么道的本身就会争斗不已。
    王蒙的小说写的不错,功成名就。老来却不甘寂寞,非得掺和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出书不算,还跑到百家讲坛信口开河。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正解《道德经》——李兵
    “道”是清净本性,由一发展到二,由二发展到三,由三发展到包含于万物当中。万物把阴暗放在背后,而展示光明的一面,通过气流使它们相和谐。
    关于此“史上唯一正解《道德经》”的总结:首先对老子说一句:学生自认没有给您老人家丢脸,学生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死而无憾了。

    【慧宇评注】说自己是正解的我见过几个,说自己是“史上唯一”的,可能真是史上唯一的一个。把阴解释成阴暗,把阳解释成光明,也算是见解独到。至于给没给老子丢脸,这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