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净密禅房-
›
真是理性的佛教!!(摘自宗萨钦哲仁波切语)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楼主:
救死扶伤
真是理性的佛教!!(摘自宗萨钦哲仁波切语)
[复制链接]
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
当前离线
积分
245
楼主
|
发表于 2006/7/3 00: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真理:有“某种程度”的存在
在佛教哲学中,一切为心所觉受之物,在心未觉受之前不存在;它依存于心。它不独立存在,因此它不真实存在。但这并不表示它没有某种程度的存在。佛教徒称这觉受世界为“相对真理”——这是被我们凡夫心度量而且标示的真理。要认定为“究竟”,真理必须非造作而成,它不能是想象的产物,而且必须不依靠诠释。
虽然悉达多证悟了空性,但空性并不是由他或任何人所制造的。空性不是悉达多获得天启的结果,也不是为了让人们快乐所发展出来的理论。不论悉达多开示与否,空性即是如此。我们甚至不能说它一直都如此,因为它超越时间,而且不具形式。空性也不应被解释为存在的否定(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说这个相对的世界不存在),因为要否定某个事物,你就要先承认有某个东西可以被否定才行。空性也不会消除我们日常的经验。悉达多从来没有说过有什么可以取代我们所觉受的更壮烈,更美好,更纯粹或更神圣的东西。他也不是虚无主义者,否定世间存在事物的显现与功能。他并没有否定彩虹的显现,也不是说根本没有那杯茶。我们能享受经验,但仅仅由于能够经验某事,并不代表它就是真实存在的。悉达多只是建议我们检视自己的经验,而且思维它可能只是一种暂时的幻想,如同白日梦一般。
回复
举报
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
当前离线
积分
245
楼主
|
发表于 2006/7/3 01: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myq01:我也是初学。不能解答您的问题,但是我认为真诚地去学佛,一定要依止一位善知识学习,才能正确地走下去,不至于走上岔路而不知,还自以为是。
自性:“自”即自己,各自本身;“性”即性质,天性。自性,认为是各自具有的不变的东西。以凡情来看都具个性,都是真实不虚的。
从究竟层面来看,确无自性。可从两方面来看:从现实的无常现象来看(也可以说是从时间这条轴来看),一切都是生,老,病,死;成,住,坏,灭。这一过程和结果就告诉我们一切皆无自性。从对每一事物的分析来看,都是因缘生,因缘灭,和合而成,没有独立而存在的,既然都要依赖别的来存在,那哪有自性可言。
宗咯巴大师说首先要思维修,依据教理反复思考。
有不对的,请善知识和同道指教。
其实,以上摘录的开示都在讲这个问题
[
Last edited by 救死扶伤 on 2006/7/3 at 17:17
]
回复
举报
狂
狂
当前离线
积分
136
发表于 2006/7/3 05: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救死扶伤兄解释与我的想法不对,我说说我的想法,希望救死扶伤兄能与我讨论,正我之偏。
自性:我之性,即万物之性,本无区别。我并不能左右“我”,是“道”(道家)、或者说是因为“因缘”(佛)、或者说是客观规律在指挥着“我”,引导着“我”,我们以为是自己在做事情,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
黑客帝国2中说,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choose。我们在选择中的焦虑,等等什么情绪,而那个头头说这只是个程序,选择其实已经在事情发生之前已经做出了。我们根本不能左右什么。
我看到的万物不是独立运行的,他们其实都在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利用,互相依托,互相制约……生生灭灭,周行不改。呵呵,这都是他们的自性,是最大的自性。却永远没有他们每个个体的自性。
回复
举报
狂
狂
当前离线
积分
136
发表于 2006/7/3 05: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善知识在引导我,何时有缘得位师傅啊!!!!!
回复
举报
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
当前离线
积分
245
楼主
|
发表于 2006/7/3 19: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斗胆说说,但愿有益。
关于”无自性“是在相对层面来讲,即现象世界,相当于”自我意识“。而万物之性的”自性“应该是在绝对层面上讲的,是指的佛性。
佛陀在小乘经典里讲一切”无我,无常,不净,皆苦“,指的是我们感知的这个相对世界皆无自性。但佛陀在『大涅般经』(般+木)中讲”常,乐,我,净“,
应指众生皆有佛性,真我之”自性“。
我们的感觉世界,是有不变的自然规律,因果律,”道“等,所以我们遵循,才会离开痛苦。但佛陀发现了现象背后的本质,即空性,即”无自性“,这是指的绝对真理。
请指教!
善知识们教导修行要按次第而行,他们多推荐反复研究『普贤上师言教』。不要杂,要学习成就者们的开示,而不是学者们的”研究“。
不知是否切您心意,不好意思。
[
Last edited by 救死扶伤 on 2006/7/4 at 11:32
]
回复
举报
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
当前离线
积分
245
楼主
|
发表于 2006/7/3 20: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11)
如果有人要你展开双臂飞翔,你会说”我不能飞翔“。因为在我们相对世界的经验中,飞翔实质上是不可能的,就好像躲进牦牛角一样(密勒日巴尊者的事迹)。但是,假设你在睡眠中梦见自己在空中飞翔,如果在梦中有人说,”人类不能飞翔“,你会说,"可以啊,你看!”然后你会飞走。悉达多会同意这两者情况——当你醒着时,你不能飞;而当你睡着时,你能飞。这道理是在于因缘是否具足;要能飞翔的一个缘,是睡眠。当你没有它,你就不能飞,有了它,你就能飞。假设你梦见能飞,而醒来后还继续相信你能飞,那就麻烦了。你会掉下来,而且会失望。
悉达多说即使在相对世界中醒着,我们还是在无明中沉睡,如同在他出走那夜的宫女一般。恰当的因缘聚合时,任何事情都可能出现。但当因缘消散,显现也就停止。
悉达多将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经验视如一场梦,他发现我们的习性执着于此梦幻般相对世界的显现,认为它是真实存在的,因而落入痛苦和焦虑的无尽循环之中。我们深沉于睡眠之中,如同桑蚕在茧中冬眠。依据我们的投射,想象,期待,恐惧和迷惑,编制出一个现实。我们的茧变得非常坚实而绵密。我们的想象对自己来说是如此的真实,因而困在茧中,无法脱身。然而,只要了解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想象,就能让自己解脱。
······我们应该立志达到全然又究竟的觉醒,不依靠外物。了悟来自内在对我们才有用。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从习气,想象和贪着中觉醒。修心和禅定是处理心流最迅速,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如同悉达多所说,“你是自己的主人”。
[
Last edited by 救死扶伤 on 2006/7/5 at 10:02
]
回复
举报
狂
狂
当前离线
积分
136
发表于 2006/7/4 03: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我并未悟入空性。我一直以为,空性是自然规律,真空生妙有,也是生生灭灭的。有坏空,空生有。咳~~~
能不能说说空性么?佛性是什么?佛性是众生有的?还是万物都有(无情与有情)?
我基本上都是靠自己悟的,所以看了很多东西,其中我觉得很多与佛教相通,所以就顺手拈来咯。
回复
举报
myq01
myq01
当前离线
积分
33
发表于 2006/7/4 04: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救死扶伤先生的指教
回复
举报
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
当前离线
积分
245
楼主
|
发表于 2006/7/4 18: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曾经着迷于空性的认识,而忽视基础的修行。但后来上师们严厉地指出:在你未真正生起出离心之前,不要过问这些。对于初学者来说,仅仅是空中楼阁而已。上师们的话犹在耳边:“你出离心多大,成就就会有多大”。
现在真实不虚的成就者很多,而且他们都慈悲地在等我们啊。象甘孜五明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慈诚罗珠堪布等,康定的布楚活佛,嘎玛活佛,根让活佛等,甘孜的普巴扎西活佛等,他们又能讲很好的汉语,时时都在度化众生啦。资讯这么发达,你去找吧!祝福你!
[
Last edited by 救死扶伤 on 2006/7/5 at 10:24
]
回复
举报
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
当前离线
积分
245
楼主
|
发表于 2006/7/5 19: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见地是最终的参考点
见地,是任何宗教的核心。在跨越宗教的会议场上,我们可能不得不以外交辞令同意所有的宗教基本上都一样。但事实上它们又非常不同的见地,而除了你自己以外,没有人能判断哪一个见地比较好。只有你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以你的心智能力,喜好,感觉及背景,才能选择最适合你的见地。如同丰盛的自助餐,各种不同的菜式提供了各自所需。举例来说,奢那教中,非暴力的讯息如此美好,令人不解的是为何这个伟大的宗教不像其他宗教一样盛行。而基督徒的爱与救赎,则带给了百千万个心灵安详与和谐。
局外人可能会对这些宗教的外相觉得陌生而不合逻辑。许多人对于缺乏明显理性的古老宗教和迷信感到忧虑,这是可以理解的。举例而言,许多人对佛教比丘的藏红袍子和光头都无法理解,因为这和科学,经济或现代化的生活毫无关连。我不禁怀疑如果将持有这种看法的人,送到西藏寺院中,面对着愤怒尊和赤身女性相拥的壁画时,他们会怎么想。也许他们会以为看到印度爱经中的性爱画面,或更糟的,以为见到了堕落和邪魔崇拜的铁证了。
看到奢那教修行者裸体行走,或印度教徒膜拜似牛或猴的神祗时,局外人可能会感到震惊。有些人很难理解,为何回教徒以禁止偶像崇拜的深奥哲学,作为摧毁其他宗教圣物的合理化藉口,而在回教最神圣的地点,麦加的卡阿巴,每年却有数以百万计的朝圣教徒络绎不绝前来瞻仰神圣黑石。对那些不了解基督教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何基督徒不选择耶稣在光辉时期的故事,而是被钉在十字架上最幽暗而令人感伤的章节。他们可能很难去了解,那中央圣像,那十字架,都让这位救世主看起来非常无助。然而这些都只是外相。以外相来评估和判断一条道路或宗教,不仅不智,更可能导致偏见。我们也不能以严格的行为规范来定义一个宗教。严守规矩并不能造就出一位好人。据说希特勒就是素食者,并且非常重视自己的仪容。然而纪律和优雅的外貌本身并不是神圣的。一些严守纪律而且衣装整洁的盖世太保军官,执行了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谋杀。而且归根究底,由谁来决定什么是“好”的?在一个宗教里的善,可能是另一个宗教的恶或无关紧要的。比如说,锡克教男士从不剪发或剃须,但东西方传统的出家人通常都剃光头,清教徒则可以随意处置他们的头发。每一个宗教对于它们的象征和修持都有深刻的解释——为何不吃猪肉,不吃虾,为何必须剃头或不准剃头。然而在这些无尽的可与不可之间,每个宗教必定有个基本的见地;而见地才是最为重要的。
如同所有其他的宗教,佛教也有一些行为规矩,但对佛教徒而言,这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法国政府突然决定禁止佛教徒在香榭大道上穿着藏红色袍子,佛教徒应该不会有异议。事实上,如果在公众场合中不穿藏红色袍子能增进祥和与宁静,佛教徒应该会乐于遵从,因为祥和与宁静接近佛教的核心。
决定行为是否恰当,最终的参考点是见地。评估行为,要看它和自己的见地是否相配。如果你居住在加州的威尼斯海滩,而你具有苗条是美好的见地,你的冬季是想减肥,也一直在沙滩上禅思这样会有多好,你的行为可能就是避免米饭和甜甜圈,吃青菜沙拉,外加每周运动五次。但假如你是住在东京的相扑选手。你的见地是超级肥胖是美好的,你的动机是要增加体重,而你一再地沉思不要当一个瘦小的相扑选手。你的行为就会是尽量吃米饭和甜甜圈。因此吃甜甜圈到底是好是坏,全赖你的见地而定。同样的,我们可能会误以为某些人不吃肉是心怀慈悲,但实际上他们的见地可能只是认为肉类不好,会增加胆固醇而已。
最终,不充分了解他人的见地,就不能判断他人的行为。
佛教的一切方法都可以用四法印来解释——一切和合现象皆无常,一切情绪皆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涅般超越概念。佛教经典所提倡的每一言行,都是基于前面所讨论过的这四个见地或四个真谛。
在大乘经典中,佛陀规劝弟子们不要吃肉。不仅因为带给另一众生直接的伤害是不善的,吃肉的行为也不符合四个见地。当你吃肉时,在某个程度上你是为了生存——维持自己的生命。这个生存的欲求和你想要恒常有关,为了活得长久因而消耗另一众生的生命。如果放一个动物到你的嘴里能延长你的寿命,那么,从一个自私观点来看,可能还有理由这么做。然而事实上,不论塞多少尸体到你的嘴里,你还是不免一死,甚至也许会更早。
也许有些人吃肉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原因——品尝鱼子酱,因为它奢华;食用虎鞭,为了增加性能力;服用燕窝,籍以保持青春的皮肤。没有比这些更自私的行为了——就为了自己的虚荣,另一个生命因而结束。在相反的状况下,我们人类甚至不能忍受被蚊子叮上一口,更不必想象自己被关在拥挤的牢笼里,嘴喙被切除,与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们一起等待被宰杀,或被养肥作为人肉汉堡。
这种攀援于自我是无明;而我们已经谈过,无明带来痛苦。以吃肉为例子,他人也因而受到痛苦。由于这个原因,在大乘经典中有一种修行,是将自己设身于这些动物的境地,出于慈悲心而戒吃肉。当佛陀禁止吃肉,他意指所有的肉类;他并没有因为情感因素而单指牛肉,或指猪肉,因为它不干净,他也未曾说因为鱼没有灵魂,所以吃鱼没有关系。
回复
举报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