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014|回复: 0

新 中 医 疾 病 要 件 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4 07: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 中 医 疾 病 要 件 论

         张流秀

        提  要: 通过疾病要件的提出、疾病构成的方面和疾病发生的条件三个部分,在反思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疾病要件 ---- 病邪、病质、病原、病因等新中医概念范畴的明确划分和精当定义,对于今后中医的现代化或规范化,作了一定程度的示范。

        主题词: 新中医;疾病要件;规范研究

         作者安于寂寞的从医十年,通过学思并重的读书、课徒和临床,领悟了中医的真谛,也反省了中医自身。遂着力构建具有特定意义的新中医科技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首先建立在对传统岐黄医学各中心概念内涵的悟入精研基础之上,对20世纪中医科技理论一系列基本概念范畴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清理、整合和发展。
        新中医疾病要件论是新中医科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疾病要件概念范畴的辨析,指导临床医家对疾病的明确分析和规范诊断,对于整个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研究,具有某种程度的示范意义。

1.疾病要件的提出
           疾病要件指的是疾病构成的方面和疾病发生的条件。为什么要提出疾病要件?
            众所周知,一门学科的建立,总是以该门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为其构架的。概念范畴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一般来说,基本概念范畴是否划分明确和定义精当,标志着该门学科的成熟程度。中医是一门已历经悠悠数千年的大智慧医学,其学科内涵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在其表达形式上却是很不尽如人意的,尤其其众多概念范畴普遍划分模糊,也极少看到规范和实在的定义。缘何尴尬如此?似自当有其如此原因。

           中医自古以来都不从病理学的微观角度研究细菌病毒,也不从解剖学的精确角度研究组织脏器。它不是从解剖室或试管里蹦出来的精致理论,更与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无关。它作为大智慧医学,主要是从人境相应观与动态联系观出发,立足在活的生命体上来研究人体的生理、心理与病理过程,针对的核心是人体生命的宏观基本要素和\或一定的病原作用于特定的机体而有的宏观产物。因是宏观,其众多概念范畴也就易于多歧混乱,难以精确定义和严格规范。

            但是,理论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中医的缺憾和中医人有直接的关系。咱们中医人,要么看重述而不作地盲目崇古,不敢越经典雷池一步,虽分明不能自圆其说,也力图牵强附会地维护;要么懒得悟入精研,乐得懵懵懂懂,糊里糊涂,人云亦云地厚今薄古。近数十年来,医界内外都不满于中医概念的大而划之,似是而非,无法实指,规范困难,强烈要求中医科学化、现代化。业界也的确顺应潮流,努力使中医在表达形式上科学化, 概念外延上规范化, 学科内涵上现代化,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幸由于太少大医智慧的投入,东化西化,具体“化”的结果,竟使大智慧的中医学千疮百孔,面目全非,不伦不类,全面堕入了庸俗化、西医化和兽医化的歧途,尤其其学术理论,在主流医界几乎都质变成了繁琐无用的文字游戏。现实要求,必须明确中医众多基本概念范畴的划分,吃透中医各中心概念的内涵,深化对中医精髓的真正认知。

             新中医认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极强的学科,其一切的理论研究,尽管是基础性理论的研究,都应当围绕临床,有益于临床,为临床服务。一切无助于临床的理论研究都是不应当值得恭维的。我人是民间基层体制外临床医,几乎每天都会有各种疾患促使你接触,因而所从事的新中医科技理论及其体系的研究肇始于临床,复归于临床。于是,在研究总结了人境相应观、动态联系观和还正祛邪论之后,疾病要件问题,即疾病构成方面与疾病发生条件,又及时提上了研究总结的日程。

2.疾病构成的方面

        新中医认为,疾病不过是人体内正的失常和/或邪的存在,疾病的问题,执简驭繁就是邪正问题。在新中医的辨治体系中,人体内失常之正即异常的生命元素,称为病质;存在之邪,称为病邪。病邪、病质,就是构成疾病的两个方面。

2.1 病邪

        邪是正的敌对面。一般说来,一定的病原作用于特定的机体,必然会产生或形成相应的宏观产物,这就是病邪。病邪有原生邪与继生邪之分。原生邪直接来自体外,体外病原通过皮肤、口鼻或生殖器器官侵入。通过皮肤侵入者,比如风、寒、暑、湿等邪;通过口鼻侵入者,比如寄生虫、食物毒或有害气体等;通过生殖器侵入者,比如毛滴虫梅毒爱滋病毒等等。继生邪属于病理产物,是人体生命元素精、气、津、血等在个体心理情志作用下的自动变异或在原生邪作用下的被动变异,比如风阳、死阴、滞气、瘀血、痰饮、结石积水等等。

          凡病邪,不论原生还是继生,一旦存在于人体,就又可能成为导致另一种病邪产生或形成的条件。事实上,临床中常因而可以见到在单一的原发病之后,又随之而添加有一个或多个继发病或并发症。由于病邪和病邪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加强,结果导致了疾病的复杂深重,缠绵难愈。

2.2 病质

          病质是失常的生命元素。生命元素是人体生命的存在得以维系的因素,包括生命物质 ---- 津与血,生命动力 ---- 气, 以及生命能量 ---- 精。精、气、津、血是与邪相对待的这样一种正面力量,即在其数量相对恒定的正常范围,保持在内升降出入的往来流通和对外吸纳排泄的交换代谢,维护人体脏器、组织等各组成部分的生理功能,促进机体顺利完成生、长、壮、老、已的自然生命过程。新中医把这种正面力量视之为“正”。正失常即为病质。病质常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即量少、行阻、位离。所谓量少,是指生命元素数量的亏耗不足,如能量不足 ---- 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动力不足 ---- 气虚,物质不足 ---- 津亏、血虚等;行阻,是指生命元素循环的流通失畅,如阴凝、阳郁、气滞、津停、血淤等;位离,是指生命元素居处的不安本位,如阳亢、阴脱、气逆、气陷、血溢、津脱(脱水)等等。

           由于生命元素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病质也往往交错影响,而形成诸如阴虚阳亢、气滞津停、血随气耗等病机。临床中,还有很多复杂的病机情况,由此增加了对疾病分析诊断与着手治疗的困难。

2.3 邪质关系

             病邪与病质的关系体现在,病邪通过对生命元素正的为害,导致正的失常即量少、行阻或位离,而成为病质;病质严重到一定程度,则又能形成或导致继生病邪。病质属于正的范畴,在治疗上,应当补正、理正、纳正以还正;病质质变为病邪,则已转属邪的范畴,在治疗上,相应就该抗邪、化邪、排邪而祛邪。举个例子,比如气郁气结,郁气显系病质,治宜理气而还正;结气则已属病邪,治宜破气而祛邪。

           根据新中医还正祛邪论,对疾病的诊疗,首先必须分清正邪标本。新中医认为,生命元素正即是本,而病邪即是标。岐黄经典《素问•标本病传论》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原则上,疾病因正异而成者,治病质,还正即成;因正虚致邪而成者,扶病质为主,祛邪为辅,即还正辅以祛邪;因邪盛而成者,治病邪,祛邪即可;因邪致正异而成者,祛邪为主,治病质为辅,即祛邪辅以还正;正异邪在若皆轻浅,似宜病邪病质两忽略,不药为“中”医,惟食养自愈为上策。

3.疾病发生的条件

       疾病的发生总是有条件的,否则,人体内必然既无病邪也无病质,疾病也就无从谈起。一般说来,疾病的发生必须有两个条件,一为病原,二为病因,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1 病原

           病原是病因构成的原始因素和疾病发生的原始条件。 有自然与常规病原和人为与异常病原之分。

3.1.1自然与常规病原

            自然与常规病原是根据人境相应观, 从天、地、人三才环境而自然拥有的常规病原。

            新中医认为,以风、水为体现的自然环境和以情为体现的社会环境是人类的生态环境。人自始至终都是生存生活于这个生态环境当中的。这个生态环境,传统中医明确地分为天、地、人三个部分,并特称为“三才”。人的个体无时无刻不与天地人三才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通往来,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壮、老、已的自然生命过程。

            根据新中医人境相应观, 人与三才相应, 即人天相应、人地相应、人人相应。天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季候气象, 比如称为六气的风、暑、湿、燥、寒、温(疫疠);地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居处饮食, 比如辛、咸、甘、酸、苦五味;人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心理情绪, 比如称为七情的怒、喜、思、忧、悲、恐、惊。六气、五味、七情等本为自然所具, 但若持续太过, 或来势较猛, 超过了个体人的适应能力, 则个体人即有不适感和\或有疾病的发生。

3.1.2人为与异常病原

           人为与异常病原是个体人为遭遇的意外病原, 以及当今化学时代基本无法避免的异常病原。

           从天、地、人三才环境来探究自然与常规病原是传统中医的重点,因为传统中医时代只是自然物理时代。而当今已经全面进入人定胜天,违反神造(天然)而热衷于人造之物的自为化学时代,人类执迷不悟,狂妄到忘乎所以,不敬自然的地步,因而除了常照样遭受自然与常规病原的为害,更遭受着人为与异常病原的为害。如遍洒的农药、过用的西药、乱排的工业废气废水、贪图享乐的糜烂生活,诸如此类。这些人为与异常病原,应当成为现代中医的研究重点。

3.2病因

            病因是病原和人的个体发生严重关系的作用方式。这个作用方式是导致人体疾病形成即人体内产生病邪和\或形成病质的关键。有原发病因和继发病因之分。

3.2.1原发病因

          原发病因是病原和人的个体发生严重关系的最初的作用方式。比如六气外感、七情失宜、饮食失调、劳逸失度、外物伤形、毒物中人、病气遗传等。其中,一部分相对具体的病原和人的个体发生严重关系的作用方式,往往被传统中医确立为疾病的名称,即病名。比如,“伤”寒、“中”暑、“伤”食、药物“中”毒等等。

3.2.2继发病因

            继发病因是原发病因的产物。原发病因直接导致人体内病邪的存在和\或病质的出现,而病邪与病质在其产生继生病邪、病质而形成继发病或并发症的情形下,便成为继发病因。比如传统中医病邪学上的痰饮与淤血就是原发病因导致的病邪、病质,若未能及时进行还正祛邪的解决,必然又会形成一连串的危害,而成为继发病因。临床中,常常见到的是继发病因,而原发病因则早已事(时)过境迁。

3.3因邪原关系

             原发病因导致原生病邪的产生(当然也必然导致病质的出现),原生病邪又可产生继生病邪而成为继发病因;病原通过病因可直接成为病邪,而病邪也可成为新的病原;病原不是病因,只是病因构成的原始因素,病原没有病因,不可能为害人体,而病因必定有病原的存在。

           总之,疾病构成的方面 ---- 病邪、病质和疾病发生的条件 ---- 病原、病因,作为疾病要件是应该探讨明确的。遗憾的是, 如今的科班中医,病因与病邪、病邪与病原、病原与病因,以及病质与病邪等, 总是范畴划分不明,概念混乱不分,定义模棱两可。请随便翻翻当今任何一部中医药教材, 此等问题可是多如牛毛,严重影响着中医人的自信及民众对中医的公信, 另一方面也足可返观中医后继乏人和中医人得过且过的严重。是到应当反省的时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