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305|回复: 3

【转贴】中国古人的内视养生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1 17: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浔峰村夫 于 2011/4/2 21:36 编辑 <br /><br /><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国古人的内视养生观</P>
<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我们的祖先特别珍惜自己的身体,所以中国人也是非常善于养生的民族。</P>
<P>&nbsp;&nbsp;&nbsp;&nbsp; &nbsp;“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内篇》中。所谓养,是指滋养、培养、保养、养育、修养;所谓生,是指生命。养生就是通过身心养护,以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P>
<P>&nbsp;  中国古人所讲的养生,主要是指“内养”,也就是说要从改善身体的内环境入手,通过内视入静、呼吸调节、意念冥想、肢体导引、欲望管理等一系列的手段,来达到身体免疫力的提高。</P>
<P>&nbsp;  中国古人向来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所以不提倡人们总是把目光盯在外部世界上,而是应该以天地万物的变化机理来作为调节身心的依据,以此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妙景界。因此,中国的儒、释、道、医、武等各宗各派无不把“内视”作为养生的关键途径。</P>
<P>&nbsp;  养生者“内视”的对象</P>
<P>&nbsp;  古人内视的习惯源于对自身体内资源的珍惜,养生者“内视”的对象包括:丹田气血经络穴位、腑脏等。</P>
<P>&nbsp;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这说明孔子非常重视人体内气血资源的健康状况,他认为,性欲、物欲、利欲等,都会影响到身体内部的平衡,所以一定要很好地进行约束。</P>
<P>&nbsp;  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持其志,无暴其气。......吾善养吾浩然之正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P>
<P>&nbsp;  在孟子看来:一方面,毅力、志向是人体之气的统帅,有志向的人完全可以驾驭自己的气血运行;另一方面,为了实现人生志向,人就不应该轻易浪费气血资源。总之他认为,追求道德真理的人,是内心纯正的人,所以胸中总有浩然之正气。不讲道德的人,是欲念杂乱的人,也是体内气机逆乱的人。</P>
<P>&nbsp;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上张安道养生诀》中描述自己常用的养生方法:每夜于子午后,披衣起,面东若南盘足,口齿三十六通,握固,闭息,内视五脏:肺白、肝青、脾黄、心赤、肾黑。次想心为炎火,光明洞澈,下入丹田中,待腹满气极,即徐出气,出入均调,即以舌接唇齿内外。苏轼这种内视方法可能是与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有关,能够想像象人体的五脏具有五种颜色,说明人进入了入静的状态,外部世界已经无法吸引人的思维意识了。</P>
<P>&nbsp;  内视在养生中往往可以起到抵御外界诱惑、降低身体损耗的作用。所以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人们应该“致虚极,守静笃”,“塞其兑,闭其户”,“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优”。庄子则认为“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P>
<P>  《易经.艮卦》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意思是,集中注视背部命门,就能得到身心缥缈的美妙感觉,即使有人走进院子里,也会对他视而不见。这样做,对身体有益无害。据历史学家考证,中国明朝的大学问家林兆恩,曾经发明了“艮背功”养生法,教人学习后,治好了很多老百姓的疾病。</P>
发表于 2011/4/2 03: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学习中.
发表于 2011/4/9 19: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1/5/14 03: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心;无心;感心;空心;混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