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探索到此退出了。达到这个层次, 心已彻底断除了无明与执取的一切表现, 因而永远断除了重生。“生成缘起的根本无明”( avijjã paccaya sankhãra)状态完全消解。随后出现的, 是造成苦的缘起现象的消失与终止, 从此一切苦终止了(avijjãya tveva asesavirãga nirodhã sankhãrã nirodho)。
无明熄灭之后, 生成苦的缘起现象也熄灭了。它们从心的知觉中消失了。作为五蕴组成部分的缘起现象, 比如想法, 则继续在各自区域里活动, 但是它们不再生成苦。它们不受杂染的污染, 因此只为思维活动提供形象与建议。意识从心中升起, 清净简单, 却不造苦。一切官感媒介﹑与由它们生起的一切感触, 只是些依照天性存在的自然现象。它们对于已经成就了解脱﹑达到彻底止苦的心, 没有什幺负面作用。
无明和一切杂染熄灭时, 它们是在心的内部发生的。无明的除灭, 意味着轮回的摧毁。这两者必须在心内熄灭, 因为无明的心是轮回世界的精髓, 是生老病死的精髓。 由无明推动的官感欲取, 是生老病死的根源, 它只存在于心中。 无明最后分崩离析, 永远与心断开, 就达到了彻底的寂止。心在那时达到了自由﹑广大的空性﹑无边无界的开阔。没有什幺包围它﹑阻碍它。一切冲突已经消解。心有知﹑只知道真相; 有见﹑只看见真相。 这就是真正的空性。
空性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体验。 奢摩他禅定是一个层次。 在深度奢摩他中, 身体与思考的心暂时从知觉中消失。心看上去是空的, 但是这种空性只局限于禅定期间。在智慧禅的初始阶段, 心得以永远从色蕴中分离出来, 但是它还不能断离个性的心理因素: 受﹑想﹑行﹑识。它对于物质状态具有完全的空性, 因此身体形象不再出现在心中; 但是对于心理概念来说, 并不曾达到空性。在这个层次上, 智慧把自我与身体这堆物质区分开来, 从而永远脱离了身体即自我的信念。但是它尚未从受﹑想﹑行﹑识那些心理集聚体中分离出来。通过进一步禅观, 心也能够从那些因素中脱离出来。接下来什幺也不剩了, 只除了一道贯穿宇宙的异样光华﹑一团无边无界的明亮﹑一种惊人而深刻的精神空性。这就是根本无明(genuine avijjã, 它有着令人敬畏的力量。通过继续运用念住和智慧的力量, 最后能使无明在心中熄灭。当渗透在心中的一切(杂染)除尽之后, 他就获得了真正的空性。这个层次上经历的空性, 是完全永久的解脱, 不需要什幺努力去维持它。这意味着心获得了真正的﹑绝对的自由。
--------------------------------------------------------------------------------
无明心的空性与灭除了无明的清净空性, 两者差别, 可以用空屋里的一个人来做例子。那人站在屋子中央, 欣赏着它的空性, 却忘记了自己。他看见屋里空无一物, 只想着自己感知的空性, 却没想到自己正占据着中央位置。只要还有人在屋子里, 它就不是真正空的。最后他意识到, 直到他离开, 否则屋子永远不会真正空出来: 那就是无明破除﹑清净之心升起的时刻。 一旦心放下了一切现象, 似乎就有了超级空性; 但是那个在观赏空性﹑敬仰空性的人, 仍然活着; 作为参照点的自我﹑也就是无明的精髓, 它还重叠在心的知觉里。这个就是根本无明。在那个时刻, “自我”是一大障碍。一旦它分解消失, 就不再有障碍了。一切都是空的: 外在世界是空的, 内在的心也是空的。 就象一个人在空屋子里, 我们只能说, 他离开时, 屋子才真正是空的。了解了外在一切, 了解了自身的一切, 才可以说这个心具有彻底的空性。只有常规现实的每一丝余迹在心中消失, 真正的空性才会生成。
无明的熄灭, 不同于我们当前为止探索过的一切其它事物。其它事物的终结, 来自于对其本性有了清楚﹑明确的理解。无明那个光亮不同, 它是瞬间熄灭的, 如一道闪电, 那个瞬间自动发生, 它一下子翻转过去, 彻底消失。只有在光亮消失时, 我们才知道它就是根本无明。无明熄灭后留下的景象独一无二, 它的本性绝对清净。尽管我们过去从不曾经历过, 这个现象出现时, 不会有一丝疑问; 任何能生成疑问的事物, 也一齐终止了。这就是一切重负的终结。
一切对自我﹑对个人存在意义的提示, 指的就是这个根本无明。有这些说法, 就表明无明依然存在。一切禅修的探索, 正是为它进行。是这个自我在知觉, 是这个自我在理解。这个自我明亮﹑轻松﹑快乐。“我”和“我的”----根本无明就在这里。一切围绕着它进行。一旦它最后崩溃, 个人视角也破除了。事情依旧在做, 但不是为了任何人而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