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374|回复: 0

我想择邻“孟母堂”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9 01: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源:中新社云南分社 发布时间: 2006-07-17 11:53:55  
  本月10日的《东方早报》报道:一年前,上海一些志同道合的家长悄然成立了一所名为“孟母堂”的“读经学校”,在四到十二岁的12名孩子身上尝试一种取代现有教育模式的全日制私塾教育。
  这种被记者定位为“颠覆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老师不教学生现代课文、不教英文单词、不上一般的小学算术。学生每天主要学习任务是背诵《易经》、《弟子规》、《论语》等中国古代传统经典和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十四行诗》等英语文学经典。“孟母堂”管理者称,“在这里,学生要做的,除了背诵经典还是背诵经典。”
  我把这个消息尽可能用我女儿能理解的意思转述给她,并征求她的意见。我女儿斩钉截铁地表示:“我想去!”问她为什么,这名就读于此间一所“著名小学”的一年级的中等生不假思索地称,“因为不用考试。”
  这个理由未免牵强。但“孟母堂”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培养人才新路径。
  事实上,作为我女儿的父亲,如何把她培养“成才”,一直是我近些年思考较多的问题。可思考始终没有结果,原因在于我和我女儿一起不断“颠覆”对“人才”的认识。比如,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起初,她要做记者、医生、科学家、甚至一段时间狂妄地要做“杨利伟”上太空。最近,她的目标则是争取学习成绩进入班级前十名,然后作一名班委。我感觉到,她是越来越脚踏实地了。同时,我也不安地发现,女儿接受的教育方式将决定她今后的人生轨迹。而我和她都在传统教育的壳子里,形成固有的思维方式,并以此指导人生价值体系建设。
  但是没办法,在我认为征求她意见没任何意义的主观思想指导下,在别无选择的前提下,我替她选择了“公校”。
  现在“私塾”出现了,我是否要来一次哈姆雷特式的诘问:公校抑或私塾?如果允许,我将选择孟母堂。随想如下:
  一、孟母堂的“教育不是为高考而教、而学,是为人的终生着想。”我女儿作为中国人,应该有这个族群的文化根基。“背诵经典”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她作为儿童强于记忆而弱于理解的智能优势,在小学时期,集中而广泛地吸纳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注意,孟母堂还要求背诵英语文学经典)。这些经典,哪怕一时不理解,但将来肯定有用处。
  二、她在兼学中西经典基础上,又通过微积分等高等数学训练了思维,通过瑜迦和游泳等传统体育项目强化了体能,想必与在公校接受教育的同龄者相比,她还不至于十分落伍。
  三、因为没有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在基础知识结构方面她可能会有所欠缺,可能会由此而与“现代人才”擦肩而过。然而,此消彼长。她不期然遭遇的素质教育,也许还成就了她成为另类人才,并因个性十足而熠熠生辉。
  四、套句时下流行词,其实为父者对女儿内心深处最大的愿景,莫过于她有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格、健康快乐的人生。至于是否能按照世俗标准“成才”,倒还在其次。基于这个认识,我以为,孟母堂的教育成果,可以为她这一目标提供基本的精神支撑。
  五、因为有了孟母堂,让我多了一个选项。如果她不接受孟母堂,还可以又......而且,在孟母堂学习,至少她不用害怕考试了。
  六、......
  七、......
  就在我浮想联翩、自得其乐,准备打探本地是否有类似私塾时,媒体(7月11日)快速报道了上海教育部门(10日当天)对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孟母堂作出的快速反应:“孟母堂的开办有违于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方针。” “如果查实违规,一定要按规定处理。”
  呜呼哀哉,都是媒体惹得祸。(完)(中新社记者 王林)

[ Last edited by 梦觉 on 2006/8/10 at 18:42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