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5238|回复: 9

陈撄宁先生手稿 《学仙必成》-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1 00: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仙必成》开卷诫条  
    陈撄宁先生手稿  
    篇前语  
    仙学乃超人之学,非一般人所能奉行。余往日注解几种道书,乃专为少数同志而做,原无普遍流传之意,与宗教家传教的性质绝不相同,本篇亦然。  
    浮生若梦,聚散无常。未知何日方能再见,因此书此篇留赠,聊以笔墨,代口授耳。  
    后列九条,宜写在封面,今姑且列于本篇首页中。  
    一、此书只许本系统内诸道友钞录不可让外人钞录。  
    二、非本系统诸友,若工夫已有程度,立志上进者,可参看余已经出版各书及《扬善杂志》,《仙道月报》等。俟其对于余之学说有相当之认识,遇有机缘或可将此书给他一观,但只能来家中阅读,不可借出门,更不可钞录。  
    三、若其人确属为至诚君子,阅此书后,必欲再求深造者,须正式归入本系统之内,方许为其仔细说明,否则不负解释之责。  
    四、关于实行工夫,先天后天各种作用,余之训诫未曾详细写出,况且此等作用,非文字所能形容,望诸道友严守秘密,勿忘今日自己之誓辞。  
    五、若其人自尊自满,不屑谦下,不肯虚心,只想得便宜,此种人即非载道之器,虽十分好道,亦不可给他看。  
    六、若其人有江湖习气,与我辈气味不投,虽表示谦虚之态,亦不可给他看,更不可让此种人混入本系统之内,庶免败坏名誉。  
    七、此书慎防无意中被他人窃取,或窃钞而去,改头换面,出版卖钱,并防落到江湖贩道者之手中,加添枝叶,当生意做,余往日已有经验,此后望诸君勿再蹈覆辙。  
    八、此书钞本,不可从邮局寄递。防他人拆阅窃钞。  
    九、此书附录中,去病延龄方便法,本系统诸友若自愿钞录几份,赠送至亲好友者听便,但《学仙必成》本文要语,不可钞赠。  
    每一钞本,必须将前列各诫条写在封面,余往年认为大道贵在公开,不懂古人严守秘密是何用意,后来阅世既深,遂知此道实有秘密之必要,即如佛教,总算是公开普渡,尚且有密宗,而孔教中亦有性与天 道不可得闻之叹,不仅仙道为然。设若完全公开,则此道失其尊崇之价值,人将视为无足重轻。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公开之意,本欲善度,结果适得其反。此道虽与宗教、哲学、科学皆有关系,然而非单纯劝善之宗教,非空谈理论之哲学,非偏向物质之科学,研究起来,简直是一种超人的学术,实行起来,可称为人类中最高尚的事业。既称为事业,当非一人之力所能包办,所以要有团体组织,若要成就一个集团,必须先能自成一派,要独立自成一派,必须本派中具有特长与优点,而非其他各道门能知能言者,然后本派方有独立之资格。若完全公开,则他人之秘密我不能知,我等之特长与优点,他人都已 明了,我派失其凭借,即不能成立,而诸君修炼之目的,亦难以达到,因此要守秘密。  
    诸君或疑古人修仙,并无集团之说,须知古人有几种办法,今人皆不能仿效。  
    一、投入僧道门中,藉彼宗教原有团体做安身之所。  
    二、虽不出家,而能在山林中做隐士,有田地可够生活,不问国家社会之事,过他的清闲岁月。  
    三、有大富贵人做护法,一切不须自己劳心劳力去营谋。  
    这三种办法,在今日之下,皆难做到,不得而已,才有团体之计画耳。  
    学仙必成  
    陈撄宁  
    宇宙间为什么要生人生物?这个问题最难解答,留到后来再研究。我们现在所急须知道的,就是用如何方法,可以免除老病死之苦。  
    生与死,是相对的。既有生,自然有死。若要不死,先须不生。所以佛家专讲无生,果真能做无生地步,自然无生。庄子《大宗师》篇“杀生者不死”亦是此意。但所谓无生不死,乃心性一方面事,肉体之衰老病死,仍旧难免,痛苦依然存在。因为有以上缺点,仙家修炼功夫,遂注重肉体长生,欲与老病死相抵抗。  
    虽然方法甚多,但不是每一个方法都能达到目的。法之不善者,非徒无益,而且有损。道书虽不可不看,却不可尽信。有些道书,是冒名伪托的,根本就无价值(伪托书中,亦有好材料,要自己善于识别)。有些道书的作者,对于此道,并未十分透彻,竟大胆的做起书来,贻误后学。有些道书,虽有作用,做书的意思,是要给当时几个富贵人看的,并未替普通人设想。有些道书,故意闪烁其辞,指鹿为马,不教人识透其中玄妙。有些道书,叠床架屋,头上安头,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分明一条坦途,偏长出许多荆棘。有些道书,执着这面,而攻击那面;或是笃信那面,而不信这面。岂知实际上做得好,两面俱能有成,非如水火冰炭之不能相容。设若尽信书,反误了大事。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00: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口诀,无从下手;只凭口诀而缺少经验,亦难以成就。口诀几句话可以说完,经验需要随时指点,对症用药。口诀是死板的,经验是活泼的。若非自己经验丰富,不足以教人。  
    清静功夫,与阴阳功夫(余所谓阴阳功夫,比较江湖先生所传授者,大有分别),素来是立于反对地位。我认为二者皆有功效,但在今日环境之下,不便和诸位道友谈阴阳功夫。因为条件不完备,实行起来徒惹麻烦,加添魔障。  
    即就阴阳功夫而论,亦仅能施于初下手之炼精化气;及至中间炼气化神,阴阳功夫已无能为力,自然走到清静路上来了;最后之炼神还虚,更非清静不可。所以,此后专讲清静。  
    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事。吾人若立志与造化相抵抗,须要分开步骤,循序渐进,不宜躐等而求。这件事,是实行,不是空想。空想,可以唱高调;实行,则当由远及近,由浅入深。  
    变通在世间做人的办法,一生过程,大概分作三段:二十五岁以前,是求学时代;二十五岁以后,至五十岁,是进取时代;五十岁以后,至七十岁,是保守时代;过了七十岁,身体衰朽,待死而已。此指健康无病之人而言。若素来多病,到了六十多岁,就如日落西山,未必人人都有能活到古稀之寿。所以人生过了五十岁,即当抑制自己的野心,勿再和社会奋斗,要留一点余力,和造化小儿及阎王老子奋斗。  
    终身为生活奔走的人,谈不到修炼二字。最低限度,也要家庭生活勉强可以维持,用不着再去劳心劳力。年龄将届五十,已经饱尝人生痛苦,阅尽世态炎凉,觉得做一个人实在没有意味,此时正是学道的好机会,就应该即刻预备起来。  
    第一步,先将家庭事务安排妥贴,让他们生活无忧。儿子能负担者,就交托于儿子。儿子尚未成立者,暂时请至亲好友代为照管,或令他们和叔伯家庭住在一起,然后自己方能脱身。  
    另外提出一笔修炼经费,估计能管五个人的生活开支已足。虽不要过于奢侈,亦不宜十分刻苦。因为中年以后的人,身体多半亏损,或须药饵调理,仅靠普通饭菜,恐不足以养生。所谓五个人者,乃最合式的道友二人或三人,佣工二人或一人。连自己共五人。  
    另外尚须储蓄一笔旅行费。因为长久住在一个地方,未免纳闷(笔者注:当为烦闷。张涛按,撄宁夫子的文笔,每不拘一格,遣词用句,都有别有会心的地方。纳闷二字,很传神。)有时需要游览名山胜境,使身心得以调剂。设在游览期中,寻到比较更好之处,不妨迁移到彼处修炼,或者在彼处多住几时,再回到此处亦可。所以每年的旅行费,不能算在日常生活费之内。  
    第二步,选择适宜于修炼之场所。须要近山林,远城市。有终年不断之泉水,有四季常青之树木。东南方形势开展,可以多得阳光;西北部峰峦屏立,可以庶避冬季寒风。地方民俗要纯良,购买用品要便利。又要植物茂盛,才有生气,最好有松柏杉等类的树木,由针状叶中吐出特别香气,人吸入身内大有益处。此种树木,皆要成林,香气散布,始觉浓厚,稀疏几株,无济于事。  
    东南各省,无论农村或山林,多产蜈蚣蛇虫等物,常常爬到人家床上来。所以房间要干净,门窗要严密。厨房更要十分留意,防饮食之中毒气侵入。  
    屋内陈设,务求简单。若非日常必需品,不宜放在屋内。静室中,光线要充足,空气要流通,以防微菌滋生。惟正当做功夫时候,光线不宜过亮,过亮则心神难得安定。室中不宜吹风,有风则容易受感冒病。  
    无论住在什么地方,总不能不和人家往来,或者尚有交涉事件。正式做功夫的本人,不宜耗散精神再管闲事。凡应酬乡邻,撑持门户,购买食物,督察佣工,以及日夜轮班保护静修之人,勿使受意外之惊扰,皆赖诸道友分担其责任。  
    第三步,改良饮食。饮食对于人身有密切利害关系。世间讲究卫生的人,尚且懂得某物于我有益,某物于我有损。有益者,宜常吃;有损者,宜禁止勿使入口。而一般做功夫的人,每不知注意此事,难怪他们的功夫没有进步。虽由于方法之笨拙,而烟火食旧习惯不肯改变亦为一大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00: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到改良饮食,先决的问题:专吃素食。按事实而论,肉食之徒,也有长寿的;专吃素食,也有短命的。似乎吃荤吃素,与人之寿无关。然作精密观察,究竟吃素的,比吃荤的少生疾病,在医学上颇有根据。实行做修炼功夫,当然以吃素为合法,并且不违背仁慈之心理。但也要配制得宜,营养不缺。若饮食太菲薄,弄到面黄肌瘦,血液干枯,则不免为肉食之徒所窃笑。  
    吾人每天饮食所需营养质,最重要的,有三种:一碳水化合物(又名淀粉,亦名糖);二蛋白质;三脂肪。何谓碳水化合物?即碳、氢、氧三元素化合所成之物,如淀粉、糖等类。何谓蛋白质?即碳、氢、氧、氮、硫、磷各种元素化合而成者。何谓脂肪?即各种油类。  
    碳水化合物,米麦中最多,豆类次之。蛋白质,黄豆及卵黄、卵白中最多,米麦次之。脂肪,除各种油类外,黄豆及卵黄中所含最多。以上三种营养物质,在每一个身中,每天需要多少,则不能一律。今只可言其大概之数,亦是按中国人体质而论。碳水化合物,每人每天需要九两;蛋白质,需要三两;脂肪,需要二两(五十岁以上至六十照此数九折,六十岁以上至七十照此数八折,七十岁以上至八十照此数七折,市秤计)。劳心的人,与劳力的人,所需要营养质,数量多少,当有分别。  
    牛奶、鸡蛋、鸭蛋,可常服食。自磨豆浆,可代替牛奶(豆腐店出卖之豆浆,嫌其水分太多)。芝麻油、黄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牛奶油,皆可轮流食用,惟菜籽油性味不佳,勿食为妙。甲乙丙戌四种维他命,上等牛奶中皆有之,惟缺少丁种。  
    五味皆宜淡,不宜浓。若能完全淡食最好。  
    甲种生活素,奶油、蛋白、白菜、青苋菜、番茄、芹菜、菠菜中最多。  
    乙种生活素,麦麸、米皮、黄豆、白菜、菠菜、花生、芝麻、蕃茄、豌豆、芹菜中最多。  
    丙种生活素:白菜、菠菜、卷心菜、豌豆苗、水芹菜、藕、辣椒、番茄、茭白、菜花、鸡毛菜、油菜及各种水果中最多。  
    丁种生活素:鸡蛋黄、奶油中最多。  
    戊种生活素(戊种,又名庚种,即维他命G):鸡蛋、牛奶、花生、蕃茄、绿萝卜、山药、芥菜、洋芋、芹菜、小麦、黄豆、白菜、菠菜中皆有之。  
    凡吃蔬菜,最要洗得干净。但不宜煮得太熟,太熟则生机消灭,吃下去没有益处。亦不宜太咸,太咸则菜汤不能多吃,而菜中生活素,大半弃在汤中,未免可惜。  
    蔬菜要从地上刚拔来的,生机充足。若隔一两日,或浸在水里,菜中所含生活素,不免损失大部分。  
    各种干果、水果,皆可常吃,但要与自己身体配合适当。寒体宜吃干果,热体宜吃鲜果。凡新鲜水果,大概是凉性;而红、黑胡桃、杨梅、干荔枝、干桂圆、樱桃干、葡萄干之类,大概是温性(中凉性,即西医所谓第三种维他命。中医所谓血热,即西医所谓坏血症)。  
    (新鲜蔬菜及新鲜水果中,皆有维他命C,干果中则无C,因维他命C喜水而怕干。)  
    南方山中多竹,产笋最多。做素菜的人,常喜用笋做主要食品,味颇鲜美。但此物性,与人无益而有损,不可多吃。其他如蘑菇、鲜菌、味精等类,亦当禁绝勿用。  
    专做静功的人,每日饮食物料及时间,须有特别规定,不能与寻常习惯相同(若不肯改变寻常习惯,决难有成)。其他道友及佣人,每日三餐或两餐听便。  
    第四步,起居饮食,都安排好了,就要讲到功夫如何做法。世人只晓得关起房门在里面打坐,不晓得行立坐卧四种姿式皆可以做功夫;只晓得闭着眼睛,在自己身中搬弄许多花样,不晓得后天的物质、先天的精神都有是从身体外面摄取进来的。凡人到了五十岁以后,身中物质与精神,大半亏损,所存无几。纵让你封固得丝毫不漏,也不过保留得一点残余,况且每天尚有消耗。所以做修炼功夫的人,若只晓得在腔子里面弄,总弄不出好结果。人没有饮食,就不能维持生命。没有空气,更是立刻便死。饮食空气,对于身体,关系如此重要,并且都是由外面进来。据理而论,一个人,只要有丰富的饮食滋养,有新鲜的空气呼吸,应该可以永久生存,何以仍不免生老病死?诸君先要明白这个道理,然后方可入仙学之门。或谓:人的身体构造,像一部机器。年代用久了,自然要损坏。身体年龄过久了,自然要衰老。机器损坏并非因为缺乏燃料,即使不断的加煤加炭,装足汽油,也不能保机器不坏。身体衰老,并非因为缺乏食料,即便长年的滋养丰富,医药无亏,也不能保身体不死。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00: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愚谓:拿机器比喻身体,虽有几分近似,但非完全相同。试看初生婴儿,身体如何之小,过几年就变成孩童,孩童身体比婴儿身体大多少?孩童再过几年,就变成壮丁,壮丁身体比孩童身体大多大?请问一部小机器,过几年,能自动的变成一部大机器否?身体皮肉,受伤破烂,自己会生长完好,机器损坏,机器自己有生长之能力否?身体或动或静,由自己意思做主;机器动作或停止,须听人的意思,机器自身不能做主。如此看来,人是有生命的,究竟与机器之无生命的不同。  
    人既然有生命,不是机器,就应该永久长存。为什么也要衰老?也要病死?其中有两个理由:(一)是从母胎所带来的限量的先天生命力愈用愈少,自幼至老,数十年未尝添补。(二)是对于先天生命力所赋予之后天生命权极端放弃,自幼至老,数十年未尝执管,因此身体遂不能永久维持。  
    何谓后天生命权?即是心脏的跳动、肺部的呼吸。  
    何谓先天生命力?即是使心脏跳动、使肺部呼吸的一种天然能力。  
    惟念同志诸君,被书所迷,对于真理尚未多悟,不能不有彻底之启发,留作后学之南针。特将实行上最关重要各点,设为问答,依次列述于后。  
    问:前文所谓行立坐卧,乃人身四种不同的姿态式,并非功夫有四种做法。因为仙道功夫,本是活泼泼的。若经年累月,闭门死坐,实不合法度。  
    凡遇良辰美景,日暖风和,宜到郊野空旷地方散步。务须缓缓而行,切忌奔跑喘汗。当其行时,不妨兼做神气合一、重心放置脐下之功夫。  
    偶或于松荫泉石之间,花草园林之际,小立些时,亦可做同样的功夫。但须注意身干要正直,两脚要站稳。预防功夫做得恰到好处时,精神一恍惚,筋骨一松驰,不免有倾跌之危险。  
    至于坐的姿式,盘腿或垂腿,听其自便,总能以耐久不动为妙。功夫仍是神气合一。至少要静坐一小时,方可起身。效验常发生半小时以后,在半小时前难见功效。佛教跏趺坐,不适于用,长期下去,腿要生病。  
    睡的姿式,有仰睡,有侧睡,有半靠边睡。若要摄取先天气,以仰睡为便,得效最快。若止做神气合一的功夫,侧睡亦可。  
    饱餐之后,只宜散步,不可打坐,更不可睡倒。若犯此诫,恐得胃病。坐功宜在饭后二小时,睡功宜在饭后四小时。吃饱了,立刻就做功夫,毫无效验。  
    问:如此做法,要做到初步成功,约需多少岁月?  
    答:如此做法,只能去病延龄,使身体健康而享高寿,不能说几时可以成功。若要成功,必须功夫一步紧似一步,逐日增加时间。设环境适宜,功夫急进,一日不断,五年可成;若功夫缓进,偶有间断,十年可成。倘或中途发生魔障,即不能限定年月。所谓五年、十年其中有个计算,就是按每天增加之数,积累上去,到某种程度为止。并非随意虚拟一个数目,以宽自心。  
    第一年,行立坐卧功夫,每天随意炼习,不拘时间。  
    第二年,上半年终,每天除随意炼习的功夫不算,正式功夫,必须做到接连二小时,静坐不动(最初从一个钟头做起,每天加二十秒钟,三天加到一分钟,三十天加到十分钟,半年一百八十天,加到六十分钟,即是加一小时)。  
    第三年,上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四小时半,静坐不动。下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六小时,静坐不动(每天加半分钟,两天加一分钟,一个月加十五分钟,六个月加九十分钟)。  
    第四年,上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七小时半,静坐不动。下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十二小时,静坐不动。  
    此种功夫,在夜间行之最便。因为昼间要饮食活动,不能久坐。  
    问:接连十二小时,静坐不动,身体如何忍耐得住?岂不是象受刑罚一样吗?  
    答:我所说的,已经比古法减轻一半。若是完全按照古法行事,功夫做到五年期满,可以说昼夜二十四小时,身体没有活动的机会。我改为十二小时,已经是大开方便之门。  
    问:这样做法,岂不是活死人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00: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答:神仙功夫,原来是未死先学死。这个暂时的死,能由自己做主;然后长久的生,方能由自己做主。若不经过此关,如何能成仙呢?  
    问:这样死打坐,就可以成仙吗?  
    答:你看他外表象死打坐,不知他身内生理上已起了微妙的变化。非但比真死人绝不相同,即比较普通活人亦大大两样。气满自然不思食,神全自然不思睡,息自然停,脉自然住。到如此程度,虽非入圣,确已超凡。一切效验,都是从死打坐上得来的。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能到此程度。  
    问:静坐功夫,既如此重要。何以前文又说长年累月闭门死坐,不合法度?  
    答:他们静坐,或运气,或止观,或参禅。做到几年以后,生理上并无变化。呼吸仍旧不停,脉搏仍旧跳动,仍旧要吃饭,仍旧要睡眠。不能依功夫浅深层次,逐渐进步,故曰不合法度。  
    问:彼此一样的静坐,何以结果不同?  
    答:这就因为身中先天气充足与不充足的关系。譬如一粒种子,种在土里。好种子,自然生长好花果;坏种子,就无美满的成绩可见。先天气充足,是好种子;先天气亏损,是坏种子。若专在后天物质上做功夫,不识先天的作用,是无种子。肉体譬如土地,饮食譬如肥料,功夫譬如人工。止有种子,没有土地、肥料、人工,种子固然不能生长。若止有土地、肥料、人工,没有种子,又岂能生长植物,开花结果?所以同是一样的静坐,而有成功不成功的分别。  
    问:静坐能做到十二小时不断以后,是否再要增加钟点?  
    答:慢慢的增加亦可,否则只须保持十二小时的限度已足。  
    问:从此以后,是否每天必须接连静坐十二小时?或亦有休息之期间否?  
    答:到此程度,可以暂时休息。但须注意勿使功夫退化。  
    问:初步功夫以后,饮食起居,与普通有别否?  
    答:非但成功以后与众不同,起手做功夫时候,早已有特别规定:  
    第一年,每天饭菜两餐,补品两餐,果品一餐,共五餐。  
    第二年,每天饭菜一餐,补品二餐,果品一餐,共四餐。  
    第三年,每天饭菜一餐,补品一餐,果品一餐,共三餐。  
    第四年,每天饭菜一餐,补品或果品一餐,共两餐。  
    第五年,每天仅食一餐,或饭菜,或补品,或果品,轮流替换食之。  
    第六年,即当断绝烟火食,每天仅食小许水果,或终日不食亦可,或数日不食亦可。  
    (所谓补品,大概属于药饵之类,或是普通饭菜中所缺少之物质,而为身体上所需要者。吃补品,须有医学知识,不可乱吃。)  
    问:男女之事如何?  
    答:预备下手做功夫的时候,即完全断绝。正式做功夫,更要绝对禁止,否则在五六年极短期内,如何能修成半仙之体。  
    问:精满自遗或生精太多,身中受了刺激而动欲念。这两种困难,用什么方法应付?  
    答: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因人而施,不能执定某法更好。若功夫有效,这两种困难,也就能免除了。  
    问:各种方法用尽,仍旧无效,将如之何?  
    答:决无此事!世间虽偶有百法无效之遗精病,乃寻常不做功夫的人始有之。专门修炼家,若得此病,岂非笑话。  
    问:常听他们做功夫的说起,多有患遗精病者,不知是何理由?  
    答:他们的功夫做法,都不高明,所以越做越遗精。停止不做,则遗精次数反而减少。此等功夫,尚不能却病,安望成仙。  
    问:自古相传炼精化气之法,用之能获效否?  
    答:你先要明白精是何物,若认为交媾之精,或遗泄之精,那就错了。须知化气之精,即《灵源大道歌》中所谓“神水”,不是浓厚粘腻之浊精。神水可以化气,浊精不能化气。  
    问:假使欲念旺盛,不易制伏,将如何办法?  
    答:欲念之起,有关于生理上的,有关于心理上的。如身中生精过多,刺激神经不能安定,这是生理作用。若是炼气功夫做得好,后天浊精自然就不生了。又如看见有诱惑性的书籍图画,心理上先受感触,而后影响到生理上,只要你永远禁绝不看,就无妨了。况且在山林中专做清静功夫,足迹不履城市,又与家庭隔离,环境上的诱惑也可以避免。欲念既无起因,决不至于旺盛到不易制伏地步,此属毋须过虑。饮食之中,含有兴奋刺激性的,宜勿入口。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00: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阳神与阴神之分别何在?  
    答:各家道书上皆言,阳神可以现形与大众看,能言语,能动作。阴神止有灵感,而无形质,虽能见人,而不能为人所见。道本无相,仙贵有形,故修炼家以阳神为足贵。  
    附:抄给洪太庵信中之一段  
    读“呼吸与丹田重心之间的关系”一篇理论,亦颇为扼要,凡是修养家都有应该注意到此。然吾人性命根源,尚别有所在,不仅此也。  
    儒家所谓“道”,是抽象的名词,不能实指在身中某处(原文引《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一句,谓此说与丹田重心有关)。仙家所谓“丹”,乃最精微的物质凝结而成。虽不离乎丹田,但中年以后之人,做修养功夫,徒然保持重心,未必就能结丹。必须将已经丧失之物质与精神添补进去,使之凝结不散,方有成就。惟禅家所定,确是与重心有密切之关系(此指小乘四禅而言,不是如来禅,祖师禅)。  
    愚最近研究生命根源,即是脑髓中所储蓄之放射力,与神经上所运用之摄取力,二力分工合作,遂成为吾人之生命力。先能放射,而后能摄取。若放射力一日枯竭,则摄取力亦同归于尽矣。譬如人家有许多钱财,藏在库里,按时搬出若干,放在外面备用,此即所谓放射力也。况有钱财在手边,即可购买各种日用必需之物,并且可以修理屋宇,装饰门庭,此即所谓摄取力也。但钱财虽多,经过数十年之消费,总有穷尽。等到钱财用完,购买力亦同时消灭,于是门庭衰败,屋宇摧残矣。  
    放射作用,由内而外;摄取作用,由外而内。放射是精神一方面事,摄取是物质一方面事。细的叫做精神,精的叫做物质。其实非妄,凡眼耳鼻舌身意之活动,五脏六腑之功能,有放射力于中主持。无放射力即无摄取力;无摄取力,即无生命力。虽有饮食、空气并各种补药,亦不能一日活矣。若要长生续命,须要做一个极高妙的功夫,添补脑髓之放射力,方有把握。  
    寻常安定重心之静功,只节制身中之放射力,使其慢慢放射,少少放射,而不能添补已经放射数十年快要放尽之原动力。寻常导引、吐纳之动功,只能帮助身中之摄取力。譬如拿钱到外面购买各种日用必需物品,雇舟车搬运到家中。一朝老本钱用完,无力购买时,外面物品虽多,不能为我所有。仅用舟车,徒劳往返,何济于事?岂非犯了丹经上所谓“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之弊耶?故普通人却病延龄,君子学说已足以应付,可不必深求。若为自己修养起见,似宜于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愚五十年来,于命功上研究所得,当以此为最上乘。国内学道人士,限于程度,无可与言者,今日第一次为君言之。以上的学说,乃宁于以往五十八年中,所共阅读的一万几千卷书籍(如道藏、佛藏、丹经、子书、医书、科学、哲学、笔记、小说、杂志等)融会贯通,并亲身实验,又同时参考国内外许多学道者之经过事实,而后下的一个结论。凡讲命功,无有高于此者。再高即越出命功范围,完全偏于心性方面,不能达到长生之目的,止可成佛成道、入灭归空而已。若低于此亦不能达到长生之目的,只可以却病健康,终其天年而已。  
    脑髓中所储蓄之放射力,究竟是什么东西?这就是丹经上所谓先天气。虽也是物质,但非科学家所指定之物质;虽似乎精神,又不是哲学家所表示的心灵。这个东西,介于心灵和物质的中间,两方面都能够联络。仅有心灵而无物质,不成为肉体之人;仅有肉体而无心灵,亦不能成为完人。必得心灵与肉体合作,方能维持吾人有思想有意识之生命。  
    尚有最宝贵的经验数十条,未能一一笔录。俟有机会,再谋补充。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十月三十日 撄宁自记  
    附录:去病延龄方便法  
    不是专门修炼,而仅以健康长寿为目的者,可用此法,保能如愿。  
    早晨天微明即起,静坐两点钟。然后洗脸,吃饭做事。夜间亥时下四刻、子时上四刻,静坐两点钟,然后再睡下。每日早晚,共计静坐四小时已足,不必增加钟点。只要有恒心,日日如此,勿使间断,并无妨于做事时间。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00: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季夜长昼短,早晨宜在天明以前即起,坐到日出后为止。性急不耐久坐者,起首只坐半点钟,后来渐渐增加到一点钟,再渐渐坐到一点半钟,再增加到两点钟为止,以后即不再增加。  
    当静坐时,毋须守窍,毋须运气,毋须止念,毋须回光返照,毋须存想丹田,毋须舌搭天桥,手扣合同,毋须眼观鼻,鼻观心,毋须其他一切花样。只要身体端正,不动不摇,象一尊泥塑木雕的菩萨样子,即为合法。两腿或盘或垂,眼睛或开或闭,那些都可以随便。至于两手,或安放在中间,或分置于左右,更不成问题。惟周身衣服不宜束缚太紧,裤带要解松,坐垫要柔软而厚富于弹性,勿使身体有丝毫不舒适之处。蚊虫、臭虫、跳蚤等类,皆要驱除干净。坐长久了,能把自己身体忘记最好。  
    若嫌杂念太多,用数息法亦可。其实杂念与静坐是两件事,杂念并不妨碍静坐。只要身体静坐不动,杂念听其自然亦无妨(最好是身、口、意三不动,但意不动甚难,先求身、口不动,再渐渐调伏意识可也)。  
    每次开始静坐之前,及静坐完毕之后,宜兼做全体运动。动功与静功相辅而行,方无流弊。偏于静坐不动,亦非善法。寻常做事、作工、走路之动,乃消耗体力之劳动,不是增加体力的运动,勿以劳动代替运动。  
    所谓人生者,究竟什么一回事?揭穿了说,不过就是“饮食男女”四个字。其他一切事业,都是为这四个字而经营的。所以孔夫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之说,见于《礼记》)仙学家对于饮食男女,确有彻底解决之法,然非普通人所能奉行。若仅为去病延龄计,饮食一层,可参考《学仙必成》第三步各步已够应用。但不宜每餐吃得太饱,弄成胃病。男女之事,要有节制,不可任意胡为。特将禁忌各条,开列如左,为有志养生及改良人种者之一助。  
    关于天气的:冷天非火炉不暖时,热天单衣尚要出汗时,霉天潮湿气重时,狂风暴雨时,震雷闪电时。  
    关于节令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关于纪念的:父母兄长忌日,岳父岳母忌日(此是女方的关系)。  
    关于人事的:出远门辛苦初归时,处逆境胸怀郁闷时,负重任工作紧张时,遭危险惊魂不定时,悲哀之后,愤怒之后,劳力之后,劳心之后,酒醉之后,饱餐之后,疾病之后,居丧之后。  
    关于年龄的:(此是就中国人身体而言,外国人身体比中国人强,可以加增一倍或两倍。)二十岁以外一星期一次,三十岁以外两星期一次,四十岁以外三星期一次,五十岁外四星期一次,六十岁以外绝对禁止。(虽以星期为标准,但到期若遇上文所列各种禁忌,则宜改期,不是到期决定要做。总而言之,这件事是亏本的生意,能少做最好。)  
    关于女方的:月经期内,怀孕期内,产后三个月期内,年过五十,月经断绝以后,绝对禁止。白带病太重时,子宫病未愈时。  
    烟酒能戒断最好,否则宜有选择。酒类只有啤酒、葡萄酒、绍兴酒、甜米酒可吃,烧酒、高梁酒、白兰地酒伤人。卷烟粗劣味辣者伤人,雪茄烟亦伤人。  
    为圣为贤,修仙学道,皆从克制情欲下手。可见情欲是人生的大患,能阻上进之路,能开堕落之门。不必高谈阔论,浅而言之,仅求健康长寿,亦非克制情欲不可。世间有岁月清闲、家室和美、享大年,无疾而终者,皆情欲淡薄之人,而非肆情纵欲之辈能所妄冀。  
    动静两种功夫,做长久了,各种病症,渐次痊愈。自己觉得精神充足,体力康强,这就是极大的效验,不必问身内有无特别景象发生,尽管照旧向前做去。偶或身中果真有异乎寻常的景象,切不可胡乱运转。一面要小心护持,勿受惊骇,勿犯色欲;一面要请教诸位同志道友,仔细讨论,用什么方法应付。若急切求不到应付之法,只好暂停止做功,勿再前进,俟将来有法应付时,再继续行功,否则恐不免弄出病来。以上各条,似乎平淡无奇,实为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果能依法奉行,决定可以达到目的,诸君幸勿轻视。无论少年,若认为这种办法是人生所必需的,要做就做,不必有所期待遇。光阴象流水一样一过去,转眼身体衰老,百病丛生,再想用功,已嫌迟了。《黄帝内经》曰:“夫乱已成而后治之,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00: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心斋法  
    静功要做到使大脑绝对安静,排除一切思想杂念。这是下手做静功的首要原则,也是治疗疾病最为有效的良方。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让它一下停止不动,很难办到。为了达到静的目的,古人创立了许多法门,比较起来,以道家庄子的“心斋”中所谈的“听息”法为最好。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但是听息并非专一死守耳窍,也不要去听呼吸的声音,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达到了入静的境界。  
    凡是患有神经衰弱的人,大半兼有失眠症,安眠药片不宜常服,用此听息的方法,可以根本解决问题。而且与《黄帝内经》上面所说“阳入于阴”的理论相合(《灵枢·大惑论》:“卫气常留于阳,则阳气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  
    丹经书中常有“心息相依”这一道家专门术语,只有用《庄子》中的听呼吸法,心中不需要起念,久听也不会感觉疲劳,才能真正合乎“心息相依”这一轨辙。  
    《庄子》第四篇“人间世”之中,借用颜回和孔子的一段对话,揭示了道家“心斋”的高妙义谛,“听息”即是其内的一种方法。  
    《庄子》原文:“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浅释: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仲尼是孔子的字。颜回问:“心斋”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孔夫子说:你应该把心中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不要胡思乱想。等到注意力集中起来之后,就可以用“听”字法诀,但又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听;这还是粗浅的说法,再深一层功夫来讲,也不是用心去听,而是用“气”去听。到了这样的境界,耳听的作用早已停止了,心也与气合而为一,没有后天知觉了。“气”的本质是虚的,正因“虚”所以才能容纳物体;只有“道”才能把“虚”集合在一起。功夫如果能够做到心同太虚,就是“心斋”的境界了。  
    以上是心斋功夫的做法。这种功夫,本来是层层递进逐渐深入的,中间本无所谓阶段。为了初学做功者容易入门起见,不妨在整个功夫之中,划分个不同的步骤,然后再加以详细的讲解如下:  
    第一步,“若一志”。“若”字当作“你”字解,“志”就是思想,也就是注意力,“一”就是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当你开始做功夫的时候,心中的注意力要专一,不要有许多杂念在里面干扰。如果不能够把杂念扫除干净,功夫很难做到好处。  
    第二步,“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等于“毋”,也可以作“勿”字解。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就可以开始做功夫,就是运用“听”字的口诀。普通人所谓“听”,本来是用两个耳朵,去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这里的所谓“听”,绝不是去听什么声音。这样人们就会发生疑问,既然说是“听”,必然应当存在去听的对象,如果说不是去听声音,那么要听什么?这个问题,在各家注解之中,难以找到明确答案。现在特为指出,起初下手,就是听鼻中的呼吸之气。凡是呼吸系统正常而且不存在障碍的人,鼻中气息都不应当发出声音,这一点对于修炼的人来讲尤其应当做到,所以才说:“无听之以耳。”虽然说是没有声音,但是自己却能感觉得到鼻中的气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细,即使是双耳失聪的人,也有这个体会,所以才说“听之以心。”  
    第三步,“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这里又会让人产生疑问了,“心”是有知有觉的,还可以说上一个“听”字;“气”是没有知觉的,为何还要用它去听?“心”所听的对象是“气”,那么“气”所听的对象又是什么?如果说用“气”来听“气”,这句话在理论上讲不通。究竟真正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应当是:听息的功夫做得时间长之后,“心”和“气”已经打成一片,分不开了。这时的“气”已经不能作为用“心”去听的对象了。不能再说用这个“心”,去听那个“气”,所以才说“无听之以心。”此时身中的“心”和“气”虽然团结在一处,但是尚未达到混合境界,还稍微有些知觉。继续深入做下去,并不需要多少时间,自然就能做到完全无知无觉了。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暂时的过度阶段,与其说是用“心”听“气”,使“心”和气互相对立,不如说是以气(中的心)去听(心中的)“气”,使“心”与“气”二者之间泯去裂痕,变为融合,所以说“听之以气”。在这里虽然还是在说“听”,实际上已经不再着意于听。成为自然的“听”,是用无“心”而听了。  
    第四步,“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初步下手做功夫,关键在“一”字诀,即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的功夫。等到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之后,就要注意“听”字诀了。随着功夫程度的进展,假使长久的抱住一个“听”字不肯放松,反嫌过于执着,所以最后要用“止”字诀。所谓“听止于耳”,就是叫人不必着意于“听”了。此时的功夫已经逐渐入于混沌境界,在身中是神气合一,心中的知觉已不起作用,所以说“心止于符”(符即符合,符合于气)。这种神气合一的状态,是无知无觉的,外表看来好象睡着一样。  
    第五步,“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从“一”、“听”、“止”等境界,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经历过来,最后就达到了“虚”的高层次。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到的,不是有意识制造出来的,如果做功夫的时候,心里想着要达到“虚”的层次,反而离“虚”十万八千里了。全部“心斋”的义谛,原是由后天返还到先天,到此进入更高境界,已为先天。所以最后一步功夫,就要到先天境界之中去体悟。然则庄子所谓“心斋”的义谛,在于直指大道,这已超出静功法本身所要达到的目标了。因此筑基法中的静功,只求达到第四步“心气合一”的境界,就是筑基的最高层次,已足够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00: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撄宁简介

陈撄宁

——著名道教学者,养生学家,中国道协第二届会长

陈撄宁,原名元善、志祥,字子修,后因喜读《庄子》,且好事仙道,乃用"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句(《庄子·大宗师》),改名撄宁。曾道号圆顿子,按道教全真龙门派系谱,他是第十九代居士。生于清光绪六年(庚辰,公元1880年)十二月。祖籍安徽怀宁县洪镇乡新陈埂,世居安庆苏家巷。父,陈镜波先生,为清朝举人,设学馆授徒,以教书为业。先生8岁便受家教课读儒学经书,14岁便能文能诗。他禀赋聪慧,求学勤奋,在少年时期便已具备了丰实的儒学功底。稍长,曾考秀才,初试,因平日喜读当时的《时报》、《盛世危言》等书报,爱新思潮熏陶,颇不满清廷朝政腐朽、丧权辱国,故而试文语涉朝政,对清廷有所针砭。这自然与封建科举之意大相径庭,且有触犯帝王尊严之过。幸好主考官乃其父执,暗将此份试卷抽去,始免于祸。但主考官司嘱其父要严加管束,免今后遭罪。先生之母闻此震惊致病,而先生亦因之感时世险恶、艰难,心存戒警,这也是后来无意仕途之起因。后由于家庭督促,下科应试,中秀才。旋因清末废科举、兴学校,才解脱了先生应试功名,以挚"光耀门庭"的束缚。不久洋务大臣左宗棠在安庆开办安徽高等政法学堂,先生考入就读,在这里曾受业于严复。先生自幼体质单薄,加之勤奋苦读,刚及青年便縻患涝疾,当时无医可治,医生束手。先生不甘待毙,决心自寻却病之右,以救垂危生命,曾辍儒学而从其叔父学习中医。经服药实验,觉古医药对痨疾效验不著。因其叔既操中医,且好事神仙方术,先生亦因之渐渐滋生对古神仙家修养法的兴趣,开始读道书,研习月法。经亲身实验,身体康复,相信仙学养生法是却病延龄有奇效的方法,便从医理、哲理多方面着手深研仙学。他25岁时入安徽高等政法学堂,因读书勤奋,未及结业而旧疾复发,只得辍学离校。自恩生路只有一条,便是访名师,深炼仙道养生之术。从28岁起,曾寻访九华山月霞法师、宁波谛闲法师、天童山八指头陀、常州冶开和尚,感到佛教修养法偏重心性,而忽略于形体,未必能达到法病长寿的功效!足迹又转向道教名山胜地,曾参访苏州穹窿山、句容茅山、均州武当山、青岛崂山、怀远涂山、湖州金盖山,均末遇深谱丹道之炼师,怅然而返。寻思与其四处奔波,白费光阴,不如自家阅读《道藏》,从道教经书中发掘玄珠。闻上海白云观贮有此书,便欣然赴沪,借住姐夫乔种珊医生家,逢初一、十五便往白云观求借《道藏》数种经书,取回阅读。如是者历三载,确知《道藏》中养生学资料之宝贵和丰富。他对丹道理论研之更深,实践勤而有恒,功法精谱,身体恢复康健。1916年先生借夫人吴彝珠(西医医生)在上海民国路自设诊所行医,先生一边行中医,一边继续研习仙道修养法并从事著述。当时上海医药界和道教界,均知先生精于仙道月法,主张先生宣扬此术以济世,在1913年7月间,先生在他的学生们的赞助下创办了《扬善半月刊》,由上海翼化堂出版,倡导和推广仙道养生法。先生竭力主编这份独一无二的仙学刊物,无时或怠,他对自己学得和悟得的修养方法和体验,从不矜为独得,对友人及学生从不保守。有不少好事仙学修养法者,常向先生请教,他均认真回答,而且把带有共同性的回答,公开发表于《扬言半月刊》上,使读者咸知。此举破除了道教界历来对仙道修养法密而不宣的陈规陋习。公元1937年8月,日寇侵沪,《扬善半月刊》停刊,前后共发行99期。此时人心惶恐,纷纷逃亡,先生书籍、文稿、衣物荡然无存,不得已寄居外甥婿张嘉寿(上海浦东中学校长)家,间亦行医及讲学。公元1939年8月,在弟子张竹铭医师赞助下,先生又创办了《仙学月报》,共发行30期,1941年因战争停刊。1945年夫人吴彝珠去世,从此先生子然一身,居处无定,往还于亲友、学生之家,常代人作世俗应酬文章,或为讲解历史、文学、哲学、医学、仙学之古籍,实际上等于家庭教师,但不拿薪金,只由学生照顾生活。1949年上海解放,年近古稀的他,在上海迎接了新社会的到来。1953年,先生由上海去杭州,住学生胡海牙医师家,为其讲授《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经》,并研究针灸原理,探讨经络学。同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秘书厅获悉先生学识渊博,为人方正,推荐于浙江文史馆,聘请为文史馆馆员,并请他在杭州屏风山疗养院授静功疗养法。这是先生平生首次出来在政府所辖部门作事,时年已73岁。1956年秋,沈阳太清宫方丈岳崇岱等创议成立中国道教协会,先生被邀为筹备委员之一。1957年4月,第一次全国道教徒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尽管先生因胃溃疡卧病于杭州,未能出席这次会议,但由于他的名声在道教界影响较大,深受敬重,仍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当时他已77岁。1957年冬,先生来京,住中国道协所在地白云观。尔后政治运动频繁,由于先生历史清白,且一向对人诚恳平易,为人敦厚慈善,寡言慎行,对党和政府衷心拥护,所有与先生有交往者,无不由衷敬佩先生,因此从1957至1966年的历次政治运动,先生均安然度过。在10年中,先生把主要精力用于读书、著述,潜心治学并培养学生。其间,1958年先生被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吸收为列席委员,1960年任政协委员,参政议政,1961年当选为第二届中国道协会长。
先生曾在全国政协讲坛上呼吁开展对道教历史及学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当时的人大副委员长、中央统战郎部长李维汉和国务院宗教局局长何成湘出面,于1961年8月22日在全国政协会议室召开了关于开展对道教学术研究的座谈会,出席这次座谈会约有李维汉、李德全、何成湘、陈撄宁、陈垣、孟明慧、黎遇航、郭朋、高观如、李文成、刘厚祜等。不久,中国道协便成立了研究室,由先生亲自领导制证了研究计划及培养道教知识分子计划。先生亲自指导研究人员收集、整理、分析、综合道教文献资料,编辑《历代道教史资料》,编写《中国道教史提纲》,提出"在教言教",按道遣教本来面貌研究道教的方针。在此期间还兴办了《道协会刊》、道教知识进修班。他自当选为会长后,日以继夜地读书和工作,虽已年逾80,仍然精神矍爽,毫无倦怠之意。他鼓励全国道教徒积极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目由政策,开展道教学术研究,培养后继人才,诸方面都作出了显著成绩,中国道协的工作较以往大有声色。因此他在道教界的声望也就更为提高。尽管他只是一位研究道教和仙道养生学的学者,由于他精通道教义理及内外丹法,尊重宗教感情,与道教界人士结有深厚友谊,被道教界敬誉为“当代的太上老君”。先生对道教徒极诚恳,一言一行都从国家政策法规以及道教界合法权益出发,因而深受拥戴。道教界老人们贝道教日渐式微,不免忧心仲仲。而先生却慧眼卓识,认为道教的形式随着时代的进化,不能保证它永久不变,但道教的学术为群众所需要,不但能够长远流传,而且能够逐渐发展。新中国的道教徒,应爱国爱教,以发扬道教优良传统为首务. 即继承、研究、发扬道教哲理、修炼丹法、音乐、动静功等。由于先生能够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故而心胸坦荡,无所萦怀,勤奋敏学,老当益壮。他常对学生说,解放前无意仕途,可以说一界不入,年近八十,在新社会才正式人道教协会作负责人,想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道教界,贡献给社会,以求无负于天,无负于地,无负于人。他对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细致,诲人不倦不烦。无奈当时政治运动一个紧接一个,"阶级斗争"越搞越紧张,"左"的政治气温急剧涨开,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道教受劲冲击,中国道协被迫停止工作。先生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大惑不解,内心深为抑郁、惶恐,足不出户,噤寒蝉,自感心力交瘁,不堪忍辱迫生,不久病倒,于1969年5月25日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89岁。

先生毕业从事治学与著述,有些留传下来,有些早已散佚。其留存著述之主要者:《扬善半月刊》99期.《仙道月报》30期、《中华仙学》(台北徐伯英、袁介王圭辑录陈撄宁先生早年著述而成,由台北真善美社出版)、《道教与养生》(中国道协辑录、整理陈撄宁先生论著而成,由北京华文出版社出版)、《史记老子传问题考证》、《老子第五十章研究》、《南华内外篇分章标旨》、《解道生旨》、《论白虎真经》、《辨楞严经十种仙》、《论四库提要不识道家学术之全体》、《黄庭经讲义》、《道教起源》、《太乎经的前因与后果》、《静功疗养法岁》、《读高鹤年居士名山游访记》、《仙与三教之异同》、《论性命》、《最上一乘性命及修廿四首丹诀串述》、"口诀钩玄录》、《与因是子讨论先后天神水》、《孙不二内丹功次第诗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外丹黄白术各家序跋》、主编《道教知识类编》、《中国道教史提纲》等。

陈撄宁先生住世89年,正是我国近代史上急剧动荡、外患内忧接踵而来的时代,也是爱国主义志士图振兴祖国的时代。先生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势力的面前,他是一位忠贞的爱国者。他从朴素的民族自尊心出发,把土生土长的道教经籍中包含的古老民族文化传统视为精粹,力主发扬,并矢志以国粹创造理想太平之国土。他的这种思想感情,在书信、文稿中均多处表露。比如,在《答复湖南湘乡刘勖纯先生》中说:"现在吾人所需要者,乃民族精神与国家思想,团结一致,竭力御侮。"在《复武昌佛学院强化声先生函》中说:"欧美偏重物质科学,杀人利器,层出不穷,可以使都市顷刻成为废墟,可以使人类立交灰烬。吾华夏良善之民族,与帝国主义侵略国同居一世界内,受难很难幸免。佛教慈悲,徒唤奈何。你借助于物质科学,杀人止杀,更滋荒谬,只能从道家入手,合精神与物质,同归一炉以治之,将来或可以达勤自救救他之目的。"(《中华仙学》第532页)在《答复北平学院胡同钱道极先生》中说:"我们自己育祖传之神仙秘宝,为什么不探索发掘?况且仙学修养法讲现实,追求的是形体长生,却病延龄,深有深的功效,浅有没的收益,较其它道门实际,为什么不发扬国粹?" (《中华仙学》第228页)陈撄宁一生都站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他的著作中表露,他歌颂洪秀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同情义和团运动的"反帝",赞成康有为的改良、维新和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他反对清廷的腐朽,在考秀才时就因指责清廷而差点遭祸。在抗日战争中,痛恨日本侵略者,热忱支持抗日战争,他和夫人吴彝珠都曾在沪为抗日伤兵及难民义诊。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他洁身自重,始终保持一界不入,特别是不大"公"门。在那样的社会里,可以说是出污泥而不染。
新中国成立后,他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可以振兴祖国,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因此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毅然接受人民政府的聘请,入浙江文史馆工作,以后并担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和全国政协委员。先生的生平经历证明,他是一位爱国的、纯洁的、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在学术方面,是近代杰出的一位兼通儒、释、道、医及养生学的大学者,是近代仙道养生学的泰斗,是科学养生学的启蒙者,是近代著名的道教学家。他所倡导的仙道养生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固然仍未摆脱宗教的拘囿,但在晚年却倡导静功疗养法,为人民疗病健身服务,有转向科学道路的征象。可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在十年动乱中辞世而去。在1989年5月25日,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白云观联合举办了"陈撄宁先生仙逝二十周年纪念会妙。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张声作、国务院宗教局局长任务之、中国道协会长黎遇航、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宗怀德主教、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安士伟阿訇以及党政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全国各爱国宗教团体的领导人、研究道教学的学者、陈先生生前友好,学生和亲属近西人出席了纪念会。黎遇航首先致词,赞扬陈先生道德高尚、学识渊博,说,"我们今天纪念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爱国爱教的思想和治学严谨、奋发求知的精神,继承他的遗志,把道教事业办好。"赵朴初副主席在致词中盛赞陈先生的道德文章。他说:"今天道教中有这么一位学者,不仅是中国宗教界的幸事,也是中国文化界的幸事。他的去世是我们宗教界的不幸。但同时叉感到庆幸,庆幸的是,有年轻的一辈人,对陈先生的学问有兴趣,愿意从事研究。道教蕴藏着大量文化财富,有待于我们开发,西方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对中国道教感兴趣的人逐渐多起来了,历史上许多科学技术成就,应该归功于道教的推动。我们相信中国道教协会诸位道长和诸位学者一定能够继承和发扬陈先生的遗志和事业。"

张声作副部长致词说,订举行陈撄宁先生纪念会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必将产生积极影响。我们今天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坚定的政治立场。我希望宗教界的朋友们,能够以陈先生为榜样,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继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大祖国而努力。"任务之局长致词说,“陈撄宁先生不仅是一位近代著名道教学者、医生、中国道教徒爱戴的领导人,而且是一代爱国的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我们纪念陈先生,缅怀他的业迹,就是要全国道教徒和道教研究工作者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和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给予了陈撄宁先生十分中肯的评价。中国道协为纪念先生并缅怀其业迹,整理、出版了他生前的文集《道教与养生》一书,并召开了道教文化研讨会,以示隆重纪念和深切怀念。陈撄宁先生永垂不朽!
发表于 2006/8/13 02: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应是好文章, 虽然看得不是很懂, 但能感觉出是好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