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023|回复: 0

隔岸闲谈——兼致震阳道长 (zz)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6 11: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海牙

气功与科学》八九年第十一期《震阳道长答唐铎修士问》,其中涉及到道家南宗及我的
文章,读罢自觉言犹未尽,遂附上一文以作参考,便于研究讨论。

先天一炁本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神仙则是自觉觉他的不测之物。道理是一贯的,道
法是圆融的,道术是灵活的。于智慧人性命本是一物,不必断然分开。所谓先性后命,或
先命后性,是为聪明人人预备,亦不过几句言语。而按图索骥,规矩条框则为平常人易于
接受。又以应用而论,方法不分高下而在方便。

古代仙学著作中之名词术语极多,又每为隐语譬喻,学习起来更加繁难。一词多用者,如
“神水”,在许真君《石函记》中《圣石指玄篇》云:“铅砂抟成如土块,六一固济相护
爱;用火煅炼一昼夜,火灭烟消土化灰;腾铅倒装入灰池,火发铅熔化神水。”这是天元
丹法的“神水”;白紫清《地元丹诀》云“华池神水,神水真金,闪灼先天,发泄千金。
”这是地元丹法的“神水”,朱痴伯《金火灯》云:“生铅但有壬水癸水,既成白金其中
方有神水。”这是黄白术的“神水”;张紫阳《金丹四百字·序》云:“以铅见汞名曰华
池,以汞入铅名曰神水。”这是人元丹法的“神水”;曹文逸《灵源大道歌》云:“神水
难言识者稀,资生一切由真气。”这是清修法的“神水”。虽然同是一个名词却非指同一
般物质。又有多词一用者,如阴阳、铅汞、坎离、乾坤、天地、水木等,有时皆指一物,
可以相互替代。学者不可不详辨焉。养生史上很多问题都应有个着落,各派学术更当有人
整理耙疏,不然总至盲人摸象,惜哉!又“派别”是历史事实,物以类聚,不便盲目一概
否定,只是名词概念应当清晰。再者“派”是史学评论家的盖棺定论,为的是便于研究,
活人不必舍不得这顶帽子。烧炼的未必不静坐,养神的未必不导引,今世只知伍冲虚之《
仙佛合宗》,不知其烧炼外丹之辛苦,尚张伯端不见三元丹法的全貌必写不出《悟真篇》那样玄理.(后段丢失...).
由此可见,世间一切事业若无真实传授之方法、事实之经验、精透之道理、博广之学问,
兼及众美于一身之人材,则必不可以继承之而光大之。有志之士当勇担此重任也。

做功夫名词越少越好,乃是便于抓住根本;做文章名词越多越好,但也须“若网在纲,有
条不紊”。世间“明心见性”功夫,以禅宗最为高妙洒脱,全真北宗以玄关一窍谓之,李
道纯、黄元吉之中派又称为“透中黄”,亦妙绝。因为性靠自悟,不必多设机关,纤云弄
月;更莫用术士相面拆字的法子:愈辨愈使人头昏脑胀,不究其本,只事枝节,则大道愈
晦。

人之所以能够有空闲坐下来研究,就要具有必须的经济基础作保证。科学家不能长年终日
不食五谷而专心致志钻研原子弹,亦不能在农贸市场作某项爆炸实验,更不能没有理论指
导而“炸着玩”。故此“财侣法地”,是极其浅显的道理。

丹经上说:男子修成不漏精,女子修成不漏经。其着眼点在长生,而平常人之着眼点在养
生,志向不同,不可勉强。撄宁夫子早年在仙学报刊答读者问中曾谈及(陈师是道教学者
,绝非出家人,故见解不同),论述极其透彻精彩,今虽辑入《道教与养生》,不妨摘录
之:

“精关非不可闭,然亦不必急急求闭。即以世俗而论,富厚之家,重在保守;贫穷之人要
能赚钱,徒知保守,而不善于赚钱,虽一钱不用,仍旧是个贫人,又何济于事。假使一人
每月能有百元进益,纵每月用去十元廿元,尚有八九十元可以储蓄,固于六体无伤,年岁
久远,亦可以变为富人。若每月有千元收入者,即使每月用去百元,不损其十分之一。若
每月没有收入者,则非用自己老本钱不可,甚且担负债务,终至破产。所以理家财,以开
源为第一义,节流为第二义。能开源又能节流,更好,能开源不能节流亦无妨,不能开源
仅能节流,虽可获益颇嫌微末,既不能开源,又不能节流,只有坐以待死耳。

上乘工夫,直截了当,简易圆融,本不分段落。昔人为初学方便说法,勉强分作三段。第
一段虽名为炼精,但不可著在精上。若执着后天有形之精,当作一件宝贝,拼命的死炼,
用火愈多,则浊精愈不能化。遗精尚是小事,就怕关在里面舍不得放他出去,无法使之化
气上升,浊精与邪火混作一团,搅扰得身心极不安静,其害更甚于遗精。”

以上两段一为养生、一为长生。长生者以永久闭精勿泄为第一要义,然在已破体之人,亦
须用渐法,缓缓行之,以稳健为贵。“当知此事,要量体裁衣,因人说法,不可执一以概
其余。传道者须有超群之学识,受道者须有天赋之聪明,然后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历尽
旁门终归正路。不废夫妻偏少儿孙之累,不离交合能夺造化之权。世有豪杰,不甘为造物
阴阳所播弄者,尝有味有斯言乎!”

以上文字仅仅是一家之见,仲尼谓述而非作。我并不以我目前的知识为已足,亦多有未知
、未见、未明者,可惜当年没有珍惜同老师相处的宝贵光阴,很多问题尚未深入探讨,以
至认识上不深不明不透。况且现在许许多的旧课题都面临新观点、新知识的挑战,时过境
迁,万物繁衍,凡此种种依然有重新认识的必要。我也每以“活到老,学到老”自励,只
是精力有限,只好将传统的见解原原本本供献出来,以利于后人的品评且就教于方家等云
云。

[ Last edited by xuma on 2005/9/7 at 03:42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