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459|回复: 0

娱鬼娱人的“戏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4 06: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周末

目连大戏,曾经是乡土中国最盛大的全民文娱、社交活动
  娱鬼娱人的“戏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四
  
  □思丁
  
  ◆传统戏剧类·编号Ⅳ—87
  ◆项目名称:目连戏(徽州目连戏、辰河目连戏、南乐目连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祁门县、湖南省溆浦县、河南省南乐县
  
  鲁迅的生命记忆
  如今60岁以下的人很少知道目连戏为何物了。但在一些耄耋老者的记忆中,那可是闻之心动见之色舞乃至家喻户晓的大众戏剧,它也曾是鲁迅无法消除的生命记忆:“这都是敬神禳鬼的演剧。全本里一定有一个恶人,次日的将近天明,便是这恶人的收场的时候,‘恶贯满盈’,阎王出票来勾摄了,于是乎这活无常便在戏台上出现。”(《故事新编》)“道士们的对付‘三尸神’,可是更利害了。……但据说要抑制他(三尸神)却不难,因为他上天的日子是有一定的,只要这一日不睡觉,他便无隙可乘,只好将过恶都放在肚子里,再看明天的机会了。”(《送灶日漫记》)“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社戏》)“在庙里泥塑的,在书上墨印的模样上,是看不出他那可爱的来的,最好去看戏。”(《无常》)———先生所深情怀念的“社戏”就是绍兴剧目连戏。
  名家伟人垂青、为之震撼,黎民百姓更是趋之若鹜。
  东方才露鱼肚白,睡梦中的大枧塘村民听到铳炮连天锣鼓喧响,便纷纷摸黑下床,开门扫院放鸡放鸭烧洗脸水。平日掀被窝拍屁股都不起来的细伢子,在香甜的睡梦中听到“目连”二字便翻身爬起来,一边擦眼屎一边撒腿往外跑。朝霞抹红了山顶。人们跟随举着万民伞和红绿蓝黄白各色旗号的仪仗从树德山庄拥向大王山。王灵官被从大王山庙里抬出,披红袈裟青道袍灰僧衣的僧道尼姑和着妆伶人紧紧簇拥随后,五彩缤纷闪闪放亮。迎神队伍走村过院,穿过芦洪司半边街。沿途数十里家家锁门户户空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狭窄的田垄上汇成弯弯曲曲的长蛇阵,不断融入迎神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沿官马大道一直伸到大枧塘戏场。
  开场锣鼓敲响,烟火起,丑扮的五小鬼出台翻扑一阵,引生行扮演的判官上场。小鬼们忙着为判官洗漱美容,只见杀猪刀剃头、筑坝槌槌背、铁捅杖捅鼻、炒菜勺挖耳,夸张的道具和荒诞的动作令成千上万观众捧腹不叠……《目连传》第一本第一块牌《迎佛降祥》开始。那排场,确实令观众感觉神灵从天上降到自己眼前。
  上述场面,是一部名叫《楚弦绝》的长篇小说对湖南祁剧目连戏开场的描绘。
  1984年,美国加州大学召开国际目连戏专题研讨会,与会代表对92分钟的祁剧《目连传》录像惊讶不已。专家说:“很理想,看了很舒服,经得起研究。中国的传统是伟大的。”与会者甚至认为,只有古希腊戏剧能与中国目连戏媲美。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促进基金会赞助湖南怀化市录制了50小时的辰河目连戏。1998年,泸溪县剧团应法国巴黎秋季艺术节邀请,赴巴黎、巴塞罗那等欧洲历史名城演出辰河目连戏片断,反响都很强烈。
  目连救母戏文源于佛经故事。北宋时就已出现“目连救母”杂剧,目连戏流传至今已数百年。
  外传从南朝梁武帝萧衍述起。侯景在台城作乱,梁武帝亲征被困,粮援双绝。太子率兵平乱继位,念长沙太守傅天斗救驾之功,诏封其子傅荣世袭父职。荣子傅相生得一表人才,却是素志淡泊,将世袭官职让与弟弟傅林去当,自己则携妻刘四娘径直回故乡持斋奉佛。傅相虔诚地将在归途中意外得赐的仙果萝卜供于神案之上,想不到四娘闻到萝卜的诱人异香,抑制不住馋虫搅扰,竟将它生啃了。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萝卜是由桂枝罗汉下凡投胎变的,由此怀胎生子罗卜。
  罗卜成年后为正传。虔诚奉佛的傅相死后得升天堂,遗孀刘四娘经不住诱惑怂恿,背夫遗愿,开荤犯戒,终被冥罚,死坠地狱。刘氏鬼魂受不住百般酷刑,托梦求子超度。罗卜出家皈依佛门,拜访西天,脱除凡体,见到佛祖。如来佛赐名大目楗连并锡杖,目连得以寻遍地狱救母超升。罗卜未婚妻曹氏也削发为尼,最后同设盂兰大会,全家升天。
  目连戏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产物,经历了印度题材本土化、佛教故事世俗化、世俗生活舞台化等漫长过程,最终衍变成宗教、民俗、艺术的综合体。
  
  古代乡土嘉年华
  民间搬演目连戏多在农历七月中元盂兰盆会时,正值收获的欢悦季节。传说阴曹地府鬼门关七月初一开十五关。一年才放这么一次假,人们的列祖列宗、历代先灵自然都要回家享受后代子孙的祭祀。而地狱中的恶鬼、饿鬼、孤魂野鬼也趁机奔走人间觅些血食财物。从十一到十五日,家家户户祀祖先、度亡魂,规模最大的活动是在中元节办盂兰盆会。盂兰盆会活动分两部分,一是请僧道做法事,放焰口,点河灯,诵经礼忏,二是唱大戏搬目连。搬目连花费很大,一村、一镇以至一个县城要三五年甚至七八年的积蓄才成,还要看社会治乱、年景丰歉。
  搬目连与其说是娱神,毋宁说是娱人。与南方各省地方戏诸如川剧、徽剧、绍剧等的目连戏比较,湖南的目连戏本子全,曲牌多,招数绝。开演前三天,戏场所在的村庄所有人都要斋戒。当家主妇要乔装讨米七七四十九户,无论高官富婆金枝玉叶也得去当几天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叫化婆。“锁寒林”、“打五猖”等都在村中旷野进行,村人和观众随时随地都是参加义务表演的志愿者。主人公罗卜救母出行前,要大张旗鼓地到村中挨家挨户化缘。这些打破舞台界限,台上下场内外结合的演出形式,可说是开放式的先锋戏剧,堪称古代乡土嘉年华。
  除了传统戏剧的唱、念、做、打等表演程式外,目连戏还使用了多种多样的特殊手段,如喷火、耍獠牙、吊绳、踩高跷、大上吊、叠罗汉的特技,“两头忙”、“哑背疯”等杂耍,哑剧“九殿不语”等等。
  雷公追打十种坏人时,全场观众齐声吆喝追打;饰演拐子、骗子的伶人奔跑躲藏于戏场摊贩之间,抢取食品百货;商贩以被抢取财物为荣,所谓破财免灾。四娘开荤之日,当地名厨烹调地方特色名菜,全场观众吃流水席,以能吃到消灾免难的目连餐为幸事。
  “刘氏归阴”之后的“大打飞叉”,更叫人惊心动魄。一把钢叉自重七斤半,叉尖锋利,投出去便稳稳地扎进戏台木柱或地板。观众当然担心:要是扎到演员身上,不死也得成重伤;台上的棺材就渲染这个意思。所以台上出现棺材和钢叉时,观众便无比亢奋:“要打叉了!”打叉场面可大可小,小打三十六,中打七十二,大打一百零八叉,美妙、惊险、恐怖而又神奇。有的是打叉者向受叉者致命处三叉连发,必须不偏不倚,叉叉飞向目标位置,受叉者才能恰到好处地躲避或接住。
  目连戏的艺术魅力来自于中国化的佛教与儒家思想。傅相是忠的代表,罗卜是孝的化身,益利是义仆典型,他们代表了目连戏盛行时代的社会理想。楚俗尚巫是目连戏生长的最佳土壤。我们在目连戏中看到《楚辞》中许多艺术形象的影子。湖南目连戏汇集了数百种曲牌唱腔,后来的昆腔和弹腔都从目连戏中吸取了营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集艺术、文学、哲学、宗教、风俗、民情于一身的目连戏以及它无所不包的表演手段,包含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方方面面,理所当然地被称为“戏娘”、百戏之祖。著名戏曲家郭汉城说,把目连戏在历史上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中国的戏曲史将要重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