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向阳

东方文化太过晦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7 06: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知妄言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12: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贴的都是大师级人物,我真无地自容。
发表于 2007/4/27 16: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曾透砌了解中国文化。。只看表面而在这里胡言乱语。
如果佛教真的像楼主说的那么差。何以有唐朝盛世之说。
到现在为止中国还没有那个朝代能超越唐朝盛世的。

[ 本帖最后由 beavenhu 于 2007/4/28 08:3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22: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乃方舟子之流,也不必到这伟大中医的简陋栖息地妄言。爱之深深,责之切切。盛唐我更多的是惋惜,安史之乱何以而来?掳子之妻真是笑话。品茗《长恨歌》有否感怀,甚或趋之若骛?是不是在默许权利的为所欲为?这才是中华文化骨子里最可怕的东西,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那么热乎。这种立了牌坊又忍不住要当婊子的民族文化只会让中国做一些残酷的朝代更迭。如不是西方,中华文化很难说一万年后能让人类用上电脑。屈原有着俄罗斯贵族的哀伤,却没俄罗斯贵族的勇气,在我看来又是中华文化懦弱的一面做祟。                                              罢了,我只不过觉得论坛是自由发言之处,发发牢骚当个愤青,也没多少才学和先生交流,让前辈们见笑了。多说几句,太极的四两拨千斤在人觉得非常了得,中国的中西结合只是懦弱的防守,却没回击,如果多几个孙耀祖前辈那样的人,西医会很难堪。
发表于 2007/4/28 21: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大概是很年轻的,所以才会这样看待事物。而且对历史也不是很了解,中国的文化并非你想象得那样积弱,但是自宋以后似乎给人感觉很糟糕,两度被外族所灭,宋代以文人立国,重文治,轻武功,不外乎这样造反的人少。这里所谓的造反不是指农民起义,而是贵族内部的拥兵自重。宋之前的文化,战国时有诸子百家,光一部《孙子兵法》就可想而之,那时候的人有多好斗,秦汉时期,我想你多读读贾谊的著作,也许会热血沸腾。而汉光武帝少年时的志向“为官莫若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不知道现在有几个人会对着自己心仪的女子这样喊的。魏晋南北朝大概是中国最浪漫的时期,“泼墨汉家子,走马鲜卑儿”,而且还出了一个冉闵这样的人物,我想汉人都不应该忘记这个人,而那时人们对美貌的追求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看杀卫阶”,想来现在追星也不会出现这么壮观的场面吧。隋唐时期,去看《隋唐英雄传》、《说唐》、李白的诗、吴道子的画看这些你决对不会消极的。宋代理学盛行,中国人的黄金年代慢慢消失了,而且就是从那时开始中国女人的地位慢慢变成了奴隶,而成为奴隶的女人使男人失去了征服的欲望,整个民族仿佛失去攻击性。但是就算是草原之鹰成吉思汗也没有想到,在他眼里最积弱的大宋人却是阻碍他征服的最强劲对手。涯山之后,以无中国,十万将士投海自尽,如果只是晦暗的文化怎么可能产生出如此之多视死如归的英雄豪杰。而明清时期,我们可以对比四大名著,其中《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皆为明代作品,只有《红楼梦》为清时作品,可是他们的思想状态却相差非常之大,看红楼会觉得活着不如死了的好,看西游却是越战越勇,看水浒就会想造反,看三国会对智谋感兴趣。其中消极的只有红楼,而红楼却是唯一一部清代作品。清代两度兴起的文字狱,是中国文化的一场灾难,自此三百年中国人越活越消极,而你看到的照片,却是中国最压抑王朝的缩影。但是纵观世界历史,欧洲曾经也存在几百年的晦暗时光,中世纪的黑暗绝对不会比清朝好到哪里去。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的文化是多么有活力,多么积极有朝气,但是有没有想过美国的历史才200年,国内战争才打了一次,但是中国呢,将近上万年的历史,而且是无数次的国内战争,战争、屠杀从来就没有从这个国家消失过,中国人承受这么多的灾难,依然顽强不屈地存活着。如果仅仅是消极的文化,怎么可能延续下去。晦暗消极的东西,不用别人打你,自己就想着去死了。
关于宗教问题,我很庆兴自己活在中国,不用为宗教去撕杀,去读读欧洲的宗教史,读读文艺复兴时期那么多诅咒宗教的作品,就知道基督教到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而中国宗教从来就不是文化的主流,而且就佛教本身而言,也分出世入世哲学观念,大乘教法是引人积极向上的。
说了这么多,我想看过的一篇文章很能说明问题,这是我看到的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大概从中可能看到中国文化的特点:
有一次,我参加接待了一个由欧洲贵族组成的参访团.他们中的大多数跟王族有亲戚关系,非常有学问和修养,待人彬彬有礼,但他们的修养背后隐藏着一种傲慢. 最后一天聚餐,可能酒喝多了,这些贵族的言谈举止变得比较率性.席间,一位德国贵族站了起来说:你们中国人,怎么属什么猪啊,狗啊,老鼠啊!不像我们,都是金牛座,狮子座,仙女座......真不知你们祖先怎么想的!众人听了哈哈大笑,还互相碰杯,先前的优雅完全不见了.
按理说,人家在骂你的祖宗了,你即使想不出话反击,起码可以掀桌子啊!但是,所有在场的中国人都不吭声,也可能是没有反应过来.我站了起来,用平和的语气说:是的中国人的祖先很实在.我们十二生肖两两相对,六道轮回,体现了我们祖先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这时,现场气氛慢慢安静了下来,不过,贵族们的脸上还是一幅满不在乎的神情.
我说:第一组是老鼠和牛.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光有智慧,不勤奋,那就变成小聪明;而光是勤奋,不动脑筋,那就变成愚蠢.这两者一定要结合.这是祖先对我们第一组的期望和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组.
第二组是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勇猛和谨慎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作到胆大心细.如果勇猛离开了谨慎,就变成了鲁莽,而没了勇猛,就变成了胆怯.这一组也非常重要,所以,防在第二位置上.我看者这些贵族,补上一句:当我们表现出谨慎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中国人没有勇敢的一面.
看着大家陷入沉思,我继续说:第三组是龙和蛇,龙代表猛,蛇代表柔韧.所谓刚者易折,太刚了容易折断,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见,所以,刚柔并济是我们的祖训.
接下来是马和羊,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顺.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直奔目标,不顾及周围环境,必然会和周围不断磕碰,最后不见得能达到目标.但是,一个人光顾及和顺,他可能连方向都没有了.所以,勇往直前的秉性,一定要和和顺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是祖先对我们的第四组期望.
再接下来是猴子和鸡.猴子代表灵活,鸡定时打鸣,代表恒定.灵活和恒定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你光灵活,没有恒定,再好的政策也得不到收获.一方面具有稳定性,保持整体和谐和秩序,另一方面有能在变通中前进,这才是最根本的要旨.
最后是狗和猪.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如果一个人太忠诚,不懂得随和,就会排斥他人.反过来,一个人太随和,没有忠诚,这个人就失去原则.无论是对一个民族的忠诚,还是对自己理想的忠诚,一定要与随和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容易保持内心深处的平衡.
解释完毕,我说:最后,我很想知道你们的宝瓶座,射手座等星座体现了你们祖先对你们的哪些期望和要求?希望赐教.
这些贵族们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全场鸦雀无声.
发表于 2007/4/28 21: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谈到没有西方文明我们永远用不了电脑,中国文明只会朝代更迭。我想我们应该明白一点,人类的生存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农业,一种是商业,一种是强劫。而后两种都不是能长久存在的,很显然,大家都经商,没人种田,我想所有人都会守着金子饿死,而强盗更不可取,人人变强盗则世界就没东西可抢。中国文明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是最自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建立在商业基础上的,而做为游牧民族的强盗现在已经消失了。所以中国人可以不停地朝代更迭,各朝各代只要解决了土地问题就行了。商业发展对这个国家没多大意义,我想没有外族的入侵,这个国家还会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商业文明发展得似乎很先进的感觉,但是这种文明是否适合人类长期如此还有待证明。
发表于 2007/4/30 04: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风舞落花 ”的观点。

现代社会的发展,如同已发狂般过度地消耗地球有限的资源,透支着我们子孙的未来。

这是进步抑倒退,也许现在的人类还没有资格说,还是让后人来评价吧。
发表于 2007/4/30 05: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远祖如何教导后裔(一)
资料来源:大方广
中国远祖如何教导后裔
(第一集)
净空老法师
<宣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2003/10/22
诸位同学,今天我们利用这个时间,把中国远祖,我们古老的祖先(要根据历史的记载,至少可以推到四千五百年前,尧舜的时代),他们是怎样教导他的后代子孙;特别是在国外,这个题目是认识中国人,认识中国传统的教学。这个教学的理念一直绵延到满清末年,满清亡了之后,民国兴起,才把它废除掉的。我们现在来看看,尧舜(实际上来说可以推得更远,祖祖相传)所谓的五教,就是教导五个科目,学者学此而已!
这五个科目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现在我们逐条来介绍。第一个是「父子有亲」,亲是亲爱!这是天然的,绝对不是有人教的,从什么时候最容易看得出来?从小孩、婴儿。你看看二、三岁到五、六岁,这个时候所谓是天真烂漫。天就是天然的、自然的,父母之爱护子女无微不至。有人教他吗?这个爱是发自于真诚、发自于真心,是没有条件的。绝对没有想到我现在照顾你,你将来长大要怎么样报答我、孝顺我,没有这个念头。
子女在婴孩时代,对于父母之爱是天然的,这个叫道!所谓「道」就是自然而然,宇宙大自然运行的规则,这是道。随顺道称之为「德」,绝不违反天然之道,这叫有德!我们从这些地方细心去观察,为什么儿女长大了不孝?不像婴儿时代、幼年时代对父母那种出自于真诚、自然的亲爱,没有了。而父母对于子女那个天然的亲爱也没有了,这是什么原因?这个没有了,就是道失掉了,德也没有了。如果子女从小受过圣贤的教诲,能够终生保持对父母的亲爱永恒不变,这叫做德。中国古人最足以代表的是舜王。
舜,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他长大了,确实永远保持幼孩时候的爱心。他母亲过世了,父亲娶了个继母,继母对待他不好,非常不好。他能把爱他自己母亲那个爱去爱他的继母,这叫德!终生不改。在中国民间相传的二十四孝,舜摆在第一个,这是我们的榜样。教导什么?教导「父子有亲」。所以,中国的父子、君臣、夫妇、长幼(就是兄弟)、朋友就叫五伦,人与人的关系,这个关系是天然的,不是人制定出来的,自然而然。你细心去观察,小朋友两、三岁,他就跟他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做朋友了,这是人教他的吗?这是人在设计的吗?没有,完全出乎自然。
所以,「父子」是自然的,「君臣」也是自然的,君臣是领导与被领导,人在这个世间,你总归居一个地位,不是居领导别人,就是被人领导。「夫妇」也是天然的,「兄弟、朋友」统统是,这叫五伦。五伦不是人发明的,自然而然的,这叫道;顺乎道,不违背道,那就叫德,所以,亲爱是德,父子相亲。圣人教人不是教别的,就是教你明了这个大道,一生当中到老死永恒遵守而不违越,这就是中国人所讲的大学问!佛法里面所说的真实智能,是从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自自然然的般若智能,它不是妄想、不是分别、不是执着。
在中国教学是「师道」,师道并不在五伦里面明显的列了。师道是什么?师道也在第一条。中国人对老师,看得跟父母完全相同,诸位读中国的古礼你就明白了,尊师重道!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是两个人教出来的。在家里面是父母,父母真的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给子女做最好的榜样,他天天看,天天在学!六、七岁上学了,上学,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父母教子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两个教!
固然这是天然的、自然的,但是年岁慢慢增长,现在人讲聪明智能开了,聪明智能开了怎么样?他一定受社会的熏染,许许多多不孝之人、作恶之人,不是他本性恶,他本性不恶。中国古圣先贤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这个话正确的。一切众生本性都是至善,佛法里面讲的法性、佛性没有一丝毫缺点,圆圆满满。为什么他会丧失了本性,忘失了本性而去作恶?这就是佛经上所讲的过去生中,我们一定要肯定,人不是只有一世。人有过去世,人有未来世,过去还有过去,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诸佛菩萨缘好,生生世世学善法,他的善圆满了,恶完全消失了。一般凡夫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无量劫来,不知道多少生多少劫熏染了恶习气,所以阿赖耶里面含藏着恶业种子。这些恶业种子又受到现在这个不善的环境一引诱,阿赖耶识恶习种子就起现行。起现行就叛离了本性,造作恶业。
如果没有好的教养,他愈陷愈深,愈迷愈重,很难回头!这些恶习、恶业总得要消除,他才能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回归本性,回归自然。消业障到哪里去消?有地狱、有饿鬼、有畜生,这三个地方是给这些造作恶业众生去消罪业的,很苦!那你是自作自受。正如同人在世间犯法、作恶,被法律制裁判刑了,他要坐若干年监牢狱,就这个意思。监牢狱是替他消业障,刑期满了,他就出来了。同样一个道理,造作一切恶业的众生,堕落在三途,也要刑期满了他才出来。出来再得人身,要是遇到善缘,学习善法。生生世世不断学习、不断提升。
真正教导你的人,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跟老师,所以师道是合在第一条。父子有亲,师徒也有亲;父子是血缘关系,师生是道义的关系,这些我们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了!所以,中国古礼,学生对老师跟对父母没有两样,要照顾老师一辈子,有这个义务。还得要照顾老师的后代,他的儿孙,这是报恩!你怎么成就的?老师教的。怎样报答老师?老师在,要照顾老师;老师不在的时候,老师的后裔如果在生活上有困难要照顾。老师死了之后,心丧三年。父母死了的时候,守丧三年,带孝;心丧三年,就是没有孝服,在精神上跟对待父母之丧完全没有两样。你从这些地方去看。所以,中国的教育是以孝亲尊师为根本!
第二,「君臣有义」。义是道义,什么叫道,你明白了,然后你能够随顺道而行,就叫义;在父子,随顺道就叫亲,所以亲、义是德。要再说得细一点,领导人对待被领导的人,就是君对臣,要仁慈;君要仁,臣要忠,这是德。仁是德,忠是德,总的来说称之为义。各人有各人的本分、职责,一定要尽到,这叫随顺道,这称之为有德!这个关系在社会上非常普遍,我们看这两个字不要想错了:君,是国家领导人,臣,大概是帝王之下的各个机构的办事人员。这种解释不能说错,也不能说不错。为什么?国如是,家亦如是。
中国人讲家,现在人说家,概念当中想起小家庭,中国人从前讲家是家族。你看看我们中国人常讲三代同堂、四代同堂,最多的有五代同堂,那是家!家里面最高的,这是君,下面所有的人都是臣。现代的社会不作兴大家庭,都变成小家庭。在社会上公司行号林立,公司里面的董事长、老板就是君,他底下的幕僚、职员就是臣。又何况在行政组织里头,各个阶层都有领导人,省有领导人,县市,县市长是君;再下面乡镇,乡镇长是君,底下替他办事的人都是臣。所以,无论你在哪个阶层,你只要在领导人位置上,你对待被领导的人要仁慈,常常要关怀他、要照顾他、要想到他,他替你忠心办事。这是符合于自然天道。
第三个科目,「夫妇有别」。别是什么?别是差别。什么差别?责任不一样,各有各的职责,天职!中国古代的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绝对不是今天讲的要提高女权,权力要平等。你们现在争平等,实际上怎么样?把你自己的天然职责失掉了。你们去读《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在《文钞》里讲得很清楚,一个家庭当中,女人的权比男人重要得太多太多。女人一生,她的职责是相夫教子,所以叫内助,帮助你的丈夫,治理你的家庭,使你丈夫无后顾之忧。你管理这个家庭,最重要的职责是教训儿女。所以,你家有没有后代,这个责任落在妇女的身上。你的丈夫一生做到最伟大的事业,轰轰烈烈,如果后继无人,他一生的成绩等于零,现在人有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在古代最明显的,诸位能看到帝王,帝王登基,登基就是我们今天讲就职,举行就职大典。就职之后,他第一桩事情是立太子,就是培养接班人。他要没有接班人,他一生做的再轰轰烈烈,到第二代就亡国了。国如此,家亦如此。一个家里头代代有贤人,好儿孙,这个事情、这个责任是妇女的责任。
所以印光大师说,社会有没有贤明的领袖出现,如果有贤明的领袖出现,这个社会安定、和平、兴旺,这个人才是妇女培养出来的。今天妇女要出来跟先生争权,他家后代就没有了。两个人可以荣耀一辈子,后继无人就完了,这是大错特错!我们看中国从前读圣贤书,能够遵守圣贤教诲,他的家道有维持到几十代不衰,有维持到十几代不衰,代代都有贤人出来,那是什么?夫妇有别,各人尽到各人本分的天职。现在人也不懂得什么叫天职!没有人教也没有人讲,讲这些东西,说是什么?说我们落伍了,思想守旧,现在是什么时代!
现在是什么时代?乱世!现在是什么时代,外国人讲的末日。末日怎么来的?世界怎么乱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原因就是在我们把道德疏忽了;换句话说,我们不知道随顺自然的法则。我们破坏自然的法则,破坏地球生态平衡,现在人聪明智能就干这个,所以给自己制造灾难,天灾人祸是从这里来的。我们今天读到「夫妇有别」这一句,真的是无限的感慨。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真的是很多很多次提到,劝导大家,有几个人肯听?有几个人能懂?有几个人能落实?谁家里落实,谁家后代出人才。
所以,教养儿孙,古人不是为自己家!是为整个社会、为国家、为世界培养一个好的优秀的人才。他将来长大了,能够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为一切众生谋幸福,你想想这一分职责值不值得做。世间人常讲伟大的事业,还有比这个事业更伟大的吗?在中国历史上,孟夫子的母亲是一个好榜样,尽到相夫教子的责任。她没有为自己,为自己的名闻利养到社会上去争一份好的工作,没有,全心全力教她的儿子。孔子称为至圣,她儿子称为亚圣,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不能不懂!
第四个科目,「长幼有序」,这是讲兄弟,长是哥哥,幼是弟弟。这个「序」是天然的,不是人刻意安排的,弟弟对哥哥要尊敬,敬长;哥哥对弟弟要关怀、要照顾。纵然弟弟有才干、有福报,哥哥比不上他,弟弟事业做大了,官做大了,财富多了,对他哥哥还像在童年一样的恭敬,这是有德!古圣前贤以身作则教给我们看,做出榜样。不要看这个事情是小事,踏实,展现道德,他的功德是潜移默化。每个人都能够遵守自然法则,在家里面,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家里面的长辈,长兄、长姐(大姐),弟妹不能不尊敬,这是影响风俗,这是建立道德的典型、模范。
第五个科目,「朋友有信」。说话不能不算话,要信实,有信要实在。这五个科目叫五教,中国古圣先贤教后代,教些什么?就这五桩事情,这叫五伦。五伦是天道!你能够随顺,有亲、有义、有别、有序、有信,这叫德,随顺道就称之为德。教,教这五个科目;学,也是学这五个科目,教学是一不是二。所以长辈一定做给后辈看,他一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决定不违背道德。
学习秩序也有,我们学习有学习的方法,有学习的程序,这个程序也有五科。第一个「博学」,人不能不学。我们现在讲专精,专精是讲学术,这个博学是包括生活教育,什么都要学;扫地要学,抹桌子要学,从前砍柴要学,烧火要学,烧饭要学,烧水要学,凡是生活点点滴滴你不能不会!纵然你的福报很大,有人侍候你,你也不能不懂。孔老夫子《论语》里头有记载,家里头这些琐碎的工作,他没有一样不会的,样样都会。至于学术他专精,专精而后博学,这个博学是讲生活教育,要懂。如果一个人连生活教育都不懂,你在这个社会上还能立足吗?现在确确实实有些年轻人疏忽了,书念得很好,不会做人,这就完了!将来踏进社会样样都不通,什么叫不通?没有人帮助他。你成绩再好,再优秀,你得不到助手。这是什么?这是你没有学,你念书变成书呆子。书念得再多,在这个社会上,人情世故是一窍不通,生活教育一无所知,这没有办法在社会立身。
所以小学教育现在都没有,这非常非常可惜!中国古时候,诸位去读陈弘谋的《五种遗规》,第一篇「养蒙遗规」,那是教小学,教幼童。小孩从出生到六、七岁,教什么?洒扫应对,你看看,还没有正式去读书,先教你,你会做人。再富有的人家都不例外,你们看看曾国藩的家训、家书,这是满清末年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官做到四个省的总督,这是清朝历史上所没有的。清朝历史,总督只管两个省,他做总督管四个省,所以人家称他作小皇帝。他的儿女、子弟,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要自己动手。家里佣人很多,佣人归佣人,家里子弟要惜劳,也就是说年轻不能把福享尽!许多用劳力的还是要教他们做,这个就不容易!
曾国藩对于子弟没有溺爱,要训练他们成人。自己服过劳役,才晓得家里面一般这些工作人员的辛劳,你自己动手去做过,不是从小你就一生受家里人照顾,为你服务。所以,他教的是你自己要为父母、为祖父母、为长辈服务,不能让佣人。这个意思是表示自己恭敬,自己在这里面学习,这是真正明理之人他能做到,生活教育。这叫广学多闻,日常生活样样都要会,特别是生在富贵人家。
像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农村,除父母之外没人照顾你,什么都要学,什么都会!尤其我们生在战乱的时代,我们从小,十岁,家里面就开始训练我,一个人要能够独立生存,活得下去。什么原因?战乱时候,怕的是在战争里面如果父母散失了,一个小孩你要能活得下去,你要会找东西吃,你要会煮,自己要照顾自己。衣服不但会洗还要会缝补,你的卧具样样都要自己能够料理,因为在那个时候你靠谁!没有人会帮助你,从小就要训练。童子最重要的还是要德行,知道孝亲尊师,敬老尊贤,你才真正能够学到东西。
博学,「审问」,审是审察,不知道的要问,问的时候要懂得这个问题该不该问,我问的有没有错误。譬如说问书本里面的意思,你要问读书人,你母亲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你去问她就错了。家里面大大小小的事情,母亲很熟悉,你问她就对了,审问里头这是最重要的。将来你踏进社会,你就知道怎样问,这个人是学哪一门学科的,是在哪一个行业工作的,他的经验、学识很丰富,你在这一方面向他请教,对了。审问就是要问专家、问行家、问经验丰富的人,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对象,很重要!我们举个最明显的,今天我们学的是道,道德,如果你去问一个邪知邪见的人,好了,他教你,把你的路误导了。你跟他学,不但你一生受害,恐怕是连累到后世,生生世世都受害。
所以问,审问!这句话里面真的是有大学问在。在中国从前古时候,从小就培养、就教你,你会问,知道什么问题问什么人,你就问对了;你要问错了人,你要受害。现在连大学生犯这个错误的犯得很多,我看到很多,甚至于犯得很严重,不会问,问错人。所以不能成就自己的善业,道德就更不必说了,使自己知见不正,言行与道德相违背。佛家讲身口意三业都在造罪业,要学佛他怎么会成就?念佛也不能往生!不能不知道。


[ 本帖最后由 wesleybb 于 2007/5/1 00:46 编辑 ]
发表于 2007/4/30 05: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远祖如何教导后裔(二)
资料来源:大方广
中国远祖如何教导后裔
(第二集)
净空老法师
<宣讲于  澳洲净宗学院 2003/10/22>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学之序」第三条,「慎思」,慎是谨慎,思是思考。思考一个问题不能不谨慎,这个与前面「审问」有密切的关系。「明辨」要用智能来辨别,你才能与道德相应!如果你想错了,你辨别错了,现代在社会上这种错误的现象是非常的普遍;他没有慎重思考,他没有智能辨别,在人事上,把善人当作恶人。父母至亲!可是长大之后对父母怀疑,不相信父母教诲,听信别人的教唆。世间确实有些人,叫绮语,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欺骗你,教你违背道德,教你违背真正爱护你的人,真正帮助你的人,他在挑唆。挑唆的目的,显而易见,目的何在?他要控制你,他要约束你。你不知不觉被他控制,被他约束了,为他做恶,你听他的话。这就是你不知慎重思考,你没有智能辨别。
这一代的年轻人在社会上比比皆是,这真是佛在《无量寿经》上说的,「先人无知」,他的上一辈「不识道德」,没有好好的教他。真的现在有很多人,父母都从事于职业,所谓职业妇女,夫妻两个人都工作,儿女请佣人来照顾。结果儿女长年接受佣人照顾,佣人比父母亲,他相信佣人,他不相信父母。你们想想,做母亲的人为了自己找一份工作,赚一点钱,把底下一代牺牲掉了。这就是夫妇有别,她现在无别,无别就产生这样的后果,下一代没有了。所以小孩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叛逆,为什么?无亲!父子有亲,他没有亲。他跟他的佣人有亲,他跟父母没有亲,这成什么话!严重的不幸,子女杀父母,现在这个事情已经都不是新闻了,很普遍,伦理道德完全破坏了。社会动乱不安真正的原因何在,我们读读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明白,清清楚楚。但是现在世间人不相信,我们爱莫能助,只好念佛求生净土。
至于不明事理的人,恩怨颠倒的人,是非颠倒的人,他念佛不能生净土。你要知道生净土不是那么简单,古大德讲,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就能往生,「信愿行」三个条件都有讲究的!要用经论上的标准。你完全不信,你也没有愿,你也不行;信愿行三个字你一个都没有,你自以为都具足了。你没有想想大本、小本经文上,每一段的前面第一句话,「善男子、善女人」,你有没有具足这个「善」字,如果不具足这个善,佛这个经典不是对你说的。
新加坡天主教的修女也跟我讲,她说《圣经》里面,上帝讲「信我者得救」,那底下也有解释!你可不能断章取义。跟我们净土宗讲的具足信愿行就能往生一个道理,那修女讲得好,你要真正懂得他的意思。开经偈第一句话,「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是错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你怎么可能有信愿行,你怎么能得生净土!大有问题在。所以慎思、明辨的功夫,自己不能不认真去做。
上面这个四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所以穷理也」,这是教你明理,明理之后你要落实。把什么落实?这理是什么理?就是父子有亲的道理,君臣有义的道理,夫妇有别的道理,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道理,你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明白之后要落实,「笃行」就是落实,落实在哪里?落实在「修身、处事、接物」,落实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我们做一个介绍,要不能笃行,全落空了。古人讲的笃行,笃是笃实,实实在在的做到,现在人讲落实。
落实第一个,修身,「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前天我写了这几条,我们翻译的同学感到困难,不知道怎样翻给外国人听,于是我就用最简单的批注,这个他懂了。「言忠信」就是诚实,这个好懂,诚实他能翻得出来。「行笃敬」,礼敬;「惩忿」是不瞋;「窒欲」是不贪;「迁善、改过」是不痴。这个他就容易懂了,你看看我们老祖宗教诲的,跟佛陀教诲没有两样!这岂不就是中国人常讲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我们就算保守一点说,尧舜距离我们四千五百年,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三千年,这还在释迦牟尼佛出现世间一千五百年之前,我们中国老祖宗不是跟释迦牟尼佛学的!跟释迦牟尼佛讲的完全相同,这是什么?真理,真理永恒不变。
诚实的人,他说话忠。什么叫忠?你看中国这个字,文字是符号,智能的符号,忠是你的心正,你的心不偏,你的心不斜,这叫忠;换句话说,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正知正见。你的言语出之于正知正见,这叫忠;如果你的思想、见解错误了,邪知邪见,你说出来的话就不忠不信了,你们想想这个道理。所以我用简单的「诚实」来解释,你们翻译的时候懂得这个意思,你就晓得怎么翻了。正知正见又要解释了,什么叫正知正见?我现在这个知见正不正?给诸位说,我们的知见决定不正,为什么你这么武断的说?佛在经上说的,佛说你证得阿罗汉果之后,你可以相信你自己的知见是正知正见;换句话说,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之前,你的知见都不能算是正知正见,这是佛教的标准。
为什么?因为你见思烦恼没断,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你的思想有问题,你的思想里头有贪瞋痴慢疑。你思想有错误,见解有错误,你怎么能算正知正见!我们今天是凡夫,我们怎样学习正知正见?只有一个方法,随顺佛陀的教诲。善导大师教我们,经论里教我们怎么做,我们一定遵守,我们一定要做到;经论上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违犯。你能够这样做法,你的知见随顺佛菩萨教诲,我自己虽然没有得正知正见,我随顺正知正见,也算是正知正见。在中国人随顺圣贤人的教诲,这个知见就正了。
「行笃敬」,笃是笃实,实实在在,恭恭敬敬。所以我们的行为要实在,言行要一致!不能够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你在这个社会上谁敢相信你,谁愿意跟你往来。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你细心观察,他有一个跟一般人不一样的,言行一致。如果言忠信,行笃敬,这个人是圣贤君子,绝对不会做恶事。
后面讲的这四句,就是前面两句的批注,第一个「惩忿」,不能发脾气!修身最重要的,常常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所以最怕的是瞋恚。忿是忿怒,最伤身体。
「窒欲」,窒是控制。你是凡夫,当然有欲望,欲望一定要控制,这一句就是佛家讲的「不贪」。贪瞋痴是三毒,你看看祖宗教我们的,惩也是克制的意思,你要克制自己的瞋恚,你要克制自己的贪欲。这个东西不但是伤德,也伤身体,人身体奇奇怪怪的毛病与这个都有关系。三毒烦恼,现在人讲病毒,这是最严重的病毒,你里面有这样的毒,外面稍稍有一点感染,你的病就发作了。
「迁善,改过」就是佛家面讲的断恶修善,改过是断恶,迁善就是修善,断恶修善这是「不痴」。只有愚痴的人他做不到,他不懂,他也不知道自己有过失,愚痴到极处。聪明人、有智能的人天天要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一桩事情是什么?反省。反省里头最重要的是要反省自己的过失,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过失,有过失赶紧改过来,明天不要再犯,那叫真忏悔,忏悔不是形式。这是早年我学佛的时候,我二十六岁,章嘉大师教我的。佛家非常重视忏悔,忏悔不重形式,忏悔最重要的是改过自新,这叫真忏悔。不是在佛前面祷告,那个没用处的,这是「修身」最高的指导原则。
第二条「处事」,处事是什么?办事,也就是你的工作,无论哪个工作,甚至于很小、琐碎的事情,洒扫应对,小事情也是事。不论大事小事,你要懂得处事的原则,「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个在翻译上也遇到困难,为什么会有困难?你没有学过,你不懂得什么叫道,什么叫义。正其谊,这个「谊」跟义理的「义」是一个意思,可以通用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们处事、办事要以道义为原则,决定不为私利,不图有功。
我跟李老师十年,老师常常教我,办事,我们讲经也是办事,所谓是如来事业。出了家,在家也行,发心出来讲经弘法,这干的是如来家业,如来家的事业。这个事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们发心干这个!这个教育是义务教育,没有利益的。老师教我们,「但求无过,不求有功」,永远要记住这句话。我们尽量减少自己过失,天天在反省,天天在改进,不图有功,但求无过,就是与道义相应。我们所讲的东西合情合理,合情就是契机,合理就契理,契机契理就好,真正能够帮助人觉悟,上等的。不能帮助人觉悟,要能够警惕人,使他有警觉,能够远恶近善,我们不能讲断恶,他断不了恶,距离恶远一点,距离善近一点,那就好,这个对他就有真正的好处。
所以只问是否合乎道义,决不考虑是不是对自己有利。如果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可能就要做坏事了,这个做的不善业,要看你的影响,如果影响的面很大,譬如在佛法里面讲,障碍圣贤教诲的工作;佛法讲的,障碍佛法的流通,这个罪过就不得了,这个罪过是阿鼻地狱的罪过。为了自己一点小小的利益,现在得利益,将来堕阿鼻地狱,得不偿失!影响的面愈大,影响的时间愈长,罪就愈重,不能不谨慎,不能不懂。我们做这个事情,义,道义就是应不应该做,先要想这一点。一切为社会、为众生、为正法久住,这是我们考虑的原则。
如果对正法久住有利益,对一切众生有利益,对于社会的安定和平有利益,这个事情我们该做。但是该做,如果这个社会上有阻力,我们佛法讲缘不成熟,它有障碍。甚至于国家有法令规章禁止你这么做法,你做不做?不能做。什么原因?佛在《菩萨戒经》里面教导我们「不犯国制」,佛弟子决定不违背国家的法律。为什么?国家禁止不准你这个活动,那个业是他负,他负这个责任。我们有心做,我们的功德就圆满,不要做就圆满了。《楞严经》上佛说的,「发意圆成,圆满功德」。为什么?缘不足。但是你要晓得,这个地方缘不足,别的地方可能有缘,不一定要在这个地方做,哪里有缘哪里去,随缘而不攀缘,决定遵守法令规章。
《梵网经》上教导我们,「不作国贼」,贼是什么?贼是伤害、盗窃,这个意思就是,决定不可以做伤害国家社会的事情,决定不能做,不作国贼。「不谤国主」,各级领导人他做得再不好,破坏正法,毁灭正法,不可以毁谤。用什么方法?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默摈」;默摈就是不说话,不毁谤也不赞叹,这叫默摈。世尊当年在世就是这样做给我们看的,我们要向他学习,哪个地方有缘到那里去。不能说这个地方没有缘,你一定要做,那你是不知时务,你完全违背佛陀的教诲。什么地方有缘到什么地方去,这个地方缘将来成熟了,你再回来做,没有成熟决定不可以勉强。
《璎珞戒经》里面佛教给我们,「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国制就是国家的法律,决定不能够违犯,这是佛弟子。佛弟子给社会、给所有一切众生最好的印象,就是佛弟子守法。所以,不能破坏佛教的形象。事是好事情,但是你要是违背国家的法律,你是把佛教的形象破坏了:佛门弟子不守法律!这个罪过就不得了,伤害了整个佛教的形象,这不可以。你要晓得,在中国历史上,三武灭法大家都知道,那是国家下的命令,不要佛法,把佛法消灭,佛弟子遵守。底下一个帝王看到了,佛门弟子这样守法,守法是好事情、是好人。所以底下一个皇帝马上就又恢复了,佛教又复兴了。如果当时国家这样的制止,佛弟子起反抗,底下的帝王看到这个样子,永远不会让佛教发展。为什么?佛教徒不守法,佛教徒扰乱社会,佛教,不可以要它!
你看看,你不能忍一时,你就把整个佛法法身慧命毁灭掉了,你要不要负责任?这些地方你有没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过?古圣先贤、祖师大德往往在逆境里头,示现的忍辱负重,那都是教育,都是教导我们的。看看中国的佛教史,世界佛教史,几千年来,佛教徒从来没有搞过动乱,从来没有搞过战争。这是今天大家都公认的,佛陀的教导是和平的。办事的原则一定要懂得。
第三「接物」,接物就是待人。我们是社会动物,不能离开人群,跟一切人接触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非常重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自己不愿意别人对我,我就不应该对别人,这是重要的原则。西方宗教经典里面,这句话是反过来说的,他说己所欲,我自己喜欢的、想要的,我要应该对待别人。话是一样的,一个意思,东西方宗教的创教人、经典都是这样教人。这句话的范围非常广大,我不希望别人毁谤我,我不可以毁谤别人;我不希望别人侮辱我,我不可以侮辱别人;我不希望别人造谣伤害我,我不可以造谣伤害别人。这是举几个例子。
所以,凡事自己要细心去想想,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待别人,或者是想想人家这样对我,我愿不愿意接受;我不愿意接受,这个念头不能动,这话不能说,这个事就不能做,这就对了。总而言之,我不愿意别人伤害我,我是决定不能伤害别人。因果上讲这是合乎原则的,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一定受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小到个人,大至家庭,你的事业,甚至于社会国家,总不能脱离因果的定律,所以古人常讲,种善因得善果。
我们学了佛,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学佛过程当中,还是遇到别人伤害、毁谤,常常遇到。造谣生事来破坏,甚至于破坏不应该破坏的,弘法利生他也破坏,我们深受其害。这个时候要用什么心态?我们没有怨恨心,一丝毫怨恨没有,没有报复的念头,这是你真正得到佛菩萨教诲;没有怨恨心成就忍辱波罗蜜,没有报复心成就持戒波罗蜜。所以,人家以种种不善的行为对待我,自己要知道,是替我消业障!前面跟诸位说了,不然的话你这个业障是在三途消,你将来肯定要堕地狱、饿鬼、畜生,在那里消业障。现在遇到这些人,遇到这些横逆,就是逆境、恶缘,我们欢喜承受,我的业障就这样消掉了,将来不必堕三途了。
这一生当中没有学佛之前造了业,学佛之后,前十年还是造业,十年、二十年之后渐渐入佛境界了,把恶的行为、恶的念头断掉了。但是在这之前,还有过去生,生生世世,我们晓得阿赖耶识里头恶习气太多太多了。所以遇到这些横逆是应该的,很自然的,一点也不足以为奇,逆来顺受,这个重要!不但对于伤害我们的人没有怨恨心,我们还有报恩心。也许有人说,你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不过分,佛菩萨真的是这样子。报什么恩?他替我消业障,我要报他恩,他提升我的境界,业障一消就往上升,智能增长了,境界提升了!靠什么?靠这个。
所以会学的人,一切时、一切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是你学习的场所,都是善知识。孔子讲,「三人行,必有吾师」。三个人是什么人,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两个都是我的老师。善人教导我正面的,我应当跟他学;恶人造作一切恶业,甚至于毁谤我、伤害我,他替我消业障,而且警惕我,他这种事情我决定不能做。你说正反两面统统得利益,他不是善知识,谁是善知识!所以真正会学的人,一切时、一切处都是菩萨学处,一切人,善人、恶人都是善知识。善财童子是这样学习一生成佛的!他没有到第二生。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不懂,学不会,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所以要会学。那我们现在还不会怎么办?读经,读经一定要明其理,理要不明,你就不能落实,你不会做!
底下这两句尤其重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看到古往今来,许许多多做学问的人、修行人失败了,不能成功,犯了这个毛病。那就是什么?过失都是别人的,好处都是自己的,这就完了。这个想法、做法,给你说等觉菩萨都没有,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等觉菩萨天天找自己的毛病,改自己的毛病,为什么?他没成佛,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那是他的毛病,那是他的过失。所以,中国古人常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清凉大师讲,只有大圣如佛,才没有过失,除佛一人,哪个人没有过失!你要说是你自己已经没有过失,过失都是别人的,你永远不会有进步,你永远迷惑颠倒,这个事情麻烦!你这一念就是罪业,这个念头不断,你的罪业念念增长。
我们祖宗教我们「行有不得」,行有不得就是你行行不通的时候,行不通怎么样?反过来求自己。我过去初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我跟他老人家三年,这个话大概都是前半年的时候告诉我的,重要的修学纲领。他跟我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得」,我在这里建立了信心。他说只要你真正发心奉献给佛教,一生为佛法、为众生,不为自己,他说你这一生佛菩萨替你安排,佛菩萨照顾,你一点都不要操心。我相信老师的话,我一点都不怀疑,一生当中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别人赞叹、欢喜也好;别人瞋恨、嫉妒、伤害也好。为什么?统统佛菩萨安排的。我只有一个感恩的心,对待一切众生、一切境缘永远存着感恩。他说遇到障难的时候,你自己一定有业障,你把业障找出来,把业障消除,感应就现前,真的,一点都不错!
真的,我学佛五十二年,讲台上讲经四十五年,确确实实有求必应,那个地方有障缘,我感恩、感谢他,我绝对没有一丝毫瞋恚心。你看我都供牌位来供养,每天诵经、念佛、讲经都给他回向。我不记人家不善,我记人家善,他对我有一天的好处,我一生都不会忘记他。这个人对我有一天好处,对我有一百天不好处,那一百天不好处,我忘得干干净净,我只记得他一天的好处。我常常记着将来这个好处还会现前,我有这个信心,这一生不能现前,来生会现前。人不可以记恨!记人家的不善,那个果报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还得了!
我们今天学佛明白这个道理,一切不善,也就是说,纵然一切误会都是前头不善的因,我过去生中对他不好,今天他对我不好,应该的。我现在一点瞋恚心没有,欢喜他、恭敬他、赞叹他,我还默默的在供养他,帐消了。下次见面,来生见面是好朋友,他一定护持我,他一定照顾我。什么样的因有什么样的果!所以要「反求诸己」,孟子所讲的,这个话非常有道理。所有一切过失都是自己造成的,人家为什么毁谤我?为什么侮辱我?为什么陷害我?他没有过,我自己有过失。这个过失不是在这一生,就是在前生,常常想自己的过失,常常感恩。
前面我说了,他替我消灾,他替我消业障,他为我所做的是重罪轻报。非常明显,明显在哪里?我的烦恼一年比一年轻,一个月比一个月轻,智能一年比一年增长,一月比一月增长,这就是好消息。如果有一点瞋恨心,有一点点敌意在,这个现象就没有了。变得什么?愚痴,年年都一样,没有进步,生活在迷惑、在困苦之中。所以,求学、修道成败关键就在这一念觉迷,迷了,一切都错了;觉悟,一切都对了。觉悟生智能,迷了生烦恼,问问你现前每天生活当中你是生智能,还是生烦恼?这不就明白了吗?求往生,生烦恼不能往生,生智能能往生,这句话希望大家要好好的记住。
天天生智能,肯定往生;天天生烦恼,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古大德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人,古人说得好,「人贵自知之明」。这也是你一生有没有成就,重要的关键所在,自己要知道自己。自己不知道自己,那是个胡涂人,要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我们亲近一个善知识,不能没有业障,业障是什么?业障就是自己总是过去今生造的不善业,这个业障是什么?有人来挑拨,有人来离间,让你远离你的老师。他说你的老师怎么不好怎么不好,说了很多不好的话,而你听了之后,妄想起来了,烦恼起来了,愈想愈不对,算了!我不跟他了。你就走了,吃亏是自己。
我在《华严经》上,讲得很详细。你看善财童子要出去参学,文殊菩萨怎么教他的?最重要的「不见善知识过」,你才能成就。你要见善知识过,你决定不能成就,你不在他面前,离开了,当然不能成就。你在他面前,有这个怀疑,你还是不能成就。为什么?尊敬心起不来。印光大师给我们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对于你的老师、对善知识诚敬心失掉了。你看看这些业障、冤家把你对老师的恭敬心破坏了,使你不能得利益,你这一生障碍产生了,只好等到来生后世。但是一个轮回、一个轮转,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月日。最不幸的,这当中中断多少大劫,你要堕三途就不得了了,堕地狱的时间是论劫数算的,那就真正叫可怜,真正叫可惜。
我们懂这个道理,我亲近方东美先生,有人说他的坏话,亲近李老师、亲近章嘉大师都有人批评,我无动于衷。你们批评我点头,一句话不说,我听,我一句话不讲,我还是非常认真的尊敬老师,跟老师学习。为什么?毁谤的那些人都没有亲近过老师;我亲近他,我认识他,我了解他。不离善知识是我们成功失败第一个因素,远离善知识,你怎么能成就!以上是中国人五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总纲,中国古圣先贤教后代的就是教这些,这是最简单的跟大家介绍。现在我这个报告就到此地,时间到了。


[ 本帖最后由 wesleybb 于 2007/5/1 00:46 编辑 ]
发表于 2007/4/30 08: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舞落花 于 2007/4/29 13:18 发表
而且还出了一个冉闵这样的人物,我想汉人都不应该忘记这个人


先別說有沒有忘記,我打賭現在漢人中10個有8個都不知道這位挽救漢族命運的英雄是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