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蓝天百云

1、中医名词术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19: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工、上、中、下工

医工       

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医工一词最早见于《内经》一书,汉代设医工长 ,是主管宫廷医药的官名。唐代有医工,针工和按摩工,咒禁工,职位在医师,针帅和按摩师之下,而在医生,针生和按摩生之上。

上工       

古代对技术精良的医生的称谓。对能称得上为上工的有一个具体的要求, 即在疾病还未发作的时候,或虽已发作而尚未发展以前,能早作诊断和予以防治,而且要求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治愈率。

中工       

古代对具有中等医疗技术的医生的称谓。其技术不如「上工」精良,但此 「下工」高明。在治疗疾病上要求有百分之七十的治愈率。

下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不高明的医生的称谓。由于医疗知识水平低,没有掌握防 治疾病于未发作的技术,往往等到疾病已经十分明显的时候才能诊断治疗,而且治愈率只有百分之六十。

良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精良的医学家的称谓。

太医署       

唐代一种医疗保健机构。这个机构内分设医学各科,除作为医疗保健外, 也有兼管医学教育的。宋代把这种机构改称「太医局」,明、清则改为「太医院」。

医林       

即医界。在古代或近代某些行文里,用医林以代表医生的行业。
校正医书局        宋代于 1057 年设立的一个校对,整理和刊印医学书籍的机构。宋以前, 我国医学书籍已很丰富,但由于活字版印刷术尚未发明和广泛应用,医书多靠手抄或刻版流传,出现不少错误。校正医书局曾 对《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匮玉函经》、《脉经》、 《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古代医书, 进行校订印行,这对于医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太平惠民和剂局       

是宋代政府官方举办的一种买卖药材机构。宋代对药材多行官卖,十一世纪后期在京城设立了太医局卖药所,制造,出售丸、散、膏、丹和药酒。此后,几经改名,而且不少省、州、县 也相继设立。当时把制剂药物的部分称为「修合药所」或「和剂局」,把出售药物的部分称为卖药所或「惠民局」,或「太平惠民局」。

太医令       

古代「太医署」或太医院的行政长官。秦、汉时已有此官职。负责管理 太医署、院的行政及业务。其下设「太医丞」,为太医令的助手。

岐黄       

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台称。古代相传黄帝令岐伯研究医药而创立经方。我国现存最古的医书《内经》等多系以黄帝问,岐伯答的体裁写成的。因此, 历代以来,医家多推岐,黄,为医之鼻祖。

和缓       

即医和兴医缓二人,均系春秋时期秦国的医官。由于其在医学上的成就, 后人以「和缓」并称,作为称誉良医的代名词。

丛书       

是把各种单独著作汇集在一起刻印的一类书籍。医书中最早汇刻丛书的是元.杜思敬的《济生拔萃》(公元 1315 年),包括金元医家的著作十九 种。凡一家或把师徒等所著医书合刻, 称为「一家丛书」,如《张氏医通 》(公元 1695 年),包括清.张璐、张登、张倬等三人的著作。 至于宋.董汲的董汲医学论著三种,包括《脚气治法总要》,《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旅舍备要方》等(公元 1093 年),则系个人的医学丛书。明、清以后,丛书逐渐增多, 其中保存了历代的许多珍贵医书。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19: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书

法医       

《礼记.月令》中有「瞻伤」,「视折」.「审断」等,是古代法庭检验伤死案件的简单记载。 五代时的《疑狱集》(公元 951 年),和凝父子所著,系现存最早的法医著作。宋代有《内恕录(著者佚名),《折狱龟 鉴》(郑克着于公元 1200 年),《棠阴比事》(万荣着于公元 1213 年 )等著作。南宋时采用《检验格目》和《检验正背人形图》,丰富了法医 学的内容。后来宋慈采取《疑狱集》,《内恕录》等书的精萃,结合当时在法医学上的新经验,编成《洗冤录》(公元 1247 年),包括人体解剖 ,尸体检查,现场检查,鉴定某些机械死伤原因,当时的各种毒物及急救解毒的方法等, 此书为古代法医名著,对国外亦有较大影响。

兽响       

专治牲畜疾病的医生,见《周礼.天官》。现存的兽医书,有著者佚名的《安骥集》(公元 906 以前? 唐.贾诚重校)、明.喻仁、 喻杰的《元 亨疗马集附牛经,驼经》等。

书目       

是记载图书目录的书。我国医书的书目,如明.殷仲春的《医藏书目》(公元1644年)、清.凌奂的《医学薪传》(公元 1892 年)等。又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医家类》(公元 1782 年), 清.曹禾的《医学读书 志》(公元1892年)等,除记载书目外,还对每种书作简要的评介,并 考证作者的生平,书的流传修订等,是为医书的书目提要。

全书       

指个人著作丛书。如明.张介宾的《景岳全书》(公元1624年),包括张介宾的多种医书。指汇刻的丛书,如清.崇文斋刻的《仲景全书》(公元1894年刻),包括明.张卿子的《集注伤寒论》,汉.张仲景的 《金匮要略方论》,金.宋云公《伤寒类证》,清.曹东斋《运气掌诀录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指分门论述的医书,如明.龚廷贤《 济世全书》(公元 1620 年)。指专题研究的医书,如明.张鹤腾《伤暑全书》(公元 1623 年)、 清.谢玉琼的《麻科活人全书》(公元 1748 年)。

方书       

指专门记载或论述方剂的著作,如清.汪昂的《医方集解》(公元 1694 年),清.鲍相璈的《验方新编》(公元 1846 年)等。 指一般有处方的医书,如刘恕《通鉴外纪》:「遂作方书,以疗民疾。」就是指 一般医书,因医书中多载有方剂。 又如《千金要方》(公元 652 年)、 《千金翼方》(公元 682 年),虽以「方」为书名,实际上包括基础医 学及临床分科。

学、撰、辑        在医书作者之下,有时加一「学」字,实际上即是编写,「学」意指学习,谦虚之词。撰,也是编写的意思。辑。是编辑,聚集,如《神农本草经》原书已佚,清‧孙星衍等从《证类本草》中摘出成 书(公元 1799 年),称为辑本。

名、字、甫        名指正名,如张机的机,即是正名,仲景是字。后世的「甫」字,实际上也是「字」,如「周学海.澄之甫」即「周学海」字「澄之」的意思。

汇讲       


指汇集个人单篇著作加以刻即的书籍。如清.唐大烈的《吴医汇讲》,搜集当时医生的单篇著作,随得随印,共十一卷,这实际上是我国早的医学杂志。



                                                                                名词术语:全集 完
发表于 2007/8/18 06: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老师发的资料看透了,中医基础就过关了,辛苦了。
发表于 2007/8/18 22: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好东西啊,全而实用。对我这样的非中医执业的普通老百姓也很有帮助。可整理出版啊,必有益于中医的推广普及,通俗化大众化。要是以此为纲目,辑为类书,其意义就远不止锦上添花了。
发表于 2007/9/22 0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啊?本想把所有的都整理成一个文件供大家下载的!看看这么多还是分步来吧,今天整理了六页了(共14),在doc文件里面有105页,删除了很多空格及多余的换行符后的文本文件!到时候整理完毕就提供给大家!!
发表于 2007/12/18 02: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电子版的呢???
发表于 2007/12/21 03: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激楼主的辛勤劳动.哪位电脑高手制成电子版下载打印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08/3/2 02: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整理出来了吗
还没有的话,我可以来做
发表于 2008/11/18 08: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真是好地方啊!民间中医的精华在此!!!

真是好地方啊!精华璀璨,犹如进了藏宝库,令人目不暇给,不知先看哪个好,待我慢慢品味,先收藏了。
谢谢版主,尘安这厢有礼啦!
发表于 2008/11/18 08: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搂主:

请教搂主:对“过食苦味,则使皮肤枯槁而毫毛脱落。过食辛味,则使筋脉劲急而爪甲枯干...”,如何理解?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