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123|回复: 0

[转帖]太极拳七大进展阶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8 18: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循序渐进是太极拳修炼的重要原则,太极拳的程序,一般有三种不同的进展阶梯:第一种,学练过程中反复体察神意气和形的关系,由开始的不能相融进入到阴阳互孕;第二种,通过着熟、懂劲、阶及神明来感悟;第三种,按照拳架(包括内功心法),拆手拆架,揉手的进展来进行。这三种一开始不能融合,但到最后,则必定都融进“阶及神明”、“无形无相”、“无我无为”的境界中。

那么,太极拳修炼的程序都有哪些步骤?魏树人老师传授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有七个不同层次的进展阶梯可供学练者参考。

一、打基础

学太极拳的第一阶段,关键就是解决如何学拳,如何练拳的问题。一般而言,由简到繁地学习、掌握太极拳的内功理法,是把握太极拳基本技术核心的关键。从内功理法人手,由浅人深地琢磨、体验动作的内涵主旨。这个阶段关键是学会动作要领,粗通神意气的内涵,并能一点点的-融进行拳走架的整个过程中。

此外,有些基本功在这个阶段要经常习练。第一,老六路22式的起势和收势(十字手、令太极)要反复锤炼;第二,两手相对,抱着一个意念想象的气球反复开合拉气、反复揉动气球,要体会其中拉不开合不拢的感觉,有了基础之后,可以练习把手中的气球用意念放到地上复又弹升回到手上——练习日久,手上可逐渐地和地气融合、缠绵、粘糊,如是就能练出在行拳走架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手中有球的内涵来。

二、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是指自身与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贯通。内外并非指身体之内部与肌肤之表层在人体构造层面的划分,而是练拳者由神意气形所构成的功夫,在与外界大自然之气的交流、融合、混化、贯通的过程中不断地吐故纳新、充盈壮大。原北京市武协副主席汪永泉先生所传的太极拳中,修炼内外相合最畅达的途径就是三道气圈。三道气圈由身中发出,弥散在肩、腰、胯的外围,其中以腰气圈为主,上支配肩气圈,下支配胯气圈,由此形成一个内气与外气合和充盈的整体,从而形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三、上下相随

关于上下相随,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先生曾说过:“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这是有关上下相随重要性的论述,这是拳理。

但是,上下相随,不仅仅是“上面的手如何动,下肢的足也如何动”,在杨式太极拳秘传的方法中,还有特殊的练法,那就是三道气圈平行散出之后,肩气圈主引领两臂的运行;胯气圈主引领两腿的起落与移动;腰气圈是肩、胯气圈的主导与媒介。此外,为了避免在行拳走架过程心意和躯体散乱,从而使平行的三道气圈能协调一致地运行,一定要在三道气圈的中心垂直降下一条身中垂直线 (意识线),这时,身形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全凭这条身中垂直线的引领与操纵。由此,就可求达在内外相合的基础上做到上下相随。

丹道之功或藏密之法有修中脉之说,其实,在太极拳修炼的过程中也有与此说法相类似的身中垂直线修炼的内容。在上下相随的进展阶梯阶段,此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是“气遍周身不稍滞”的过程;是“浩然正气留正中”的过程。如何做到这些呢?按照杨式太极拳老六路22式内功心法的要求,内心舒适地去盘拳走架,去体悟“全体透空”的内在含义。当然,这个阶段,如果能配合着进行太极功(内功修炼法)和太极松腰法的训练,则能有效地提高功力。

衡量身中垂直线的修养水平标准有三:第一,垂直线软而活,在揉手的时候,让对方问不出反应力;第二,把身中垂直线与钟锤融为一体,可上提下落自由旋转;第三,让身中垂直线粗而且膨胀力强,任何外界的干扰都不能使之混乱。以上三个标志不是传授出来的招式方法,而是内功修为的自然体现。反之,如果你感觉到对方有了这三种情况,则表明对方的功夫比自己好,就没有必要去和人家较量了。汪永泉老师称此为杨式太极拳秘传的“三不打”。

四、拆架子

许多人满足于演练太极拳的拳架子套路,以为一门心思的天天演练就可以功夫上身。岂不知太极拳还必须经历修拳阶段的身心锤炼,这个阶段重要的内容就是拆开拳架子。拆开拳架子的目的是为了在每个动作姿势的运行与转换到下一个姿势的过程中都融入内功之术。

一般流行的太极拳主要是把每个式子的应用法作为此阶段的教授内容,而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秘传的拆架子,重点则放在每个分解动作都依赖相应的内功心法去引领、催发动作姿势——这个时候,后面的动作是被前一个动作的神意气催发、孕育出来的。所有的动作姿势都是神意的一动一静、一开一合、一聚一散;所有外在动作都是“不经意”出来的,没有管形体动作,但每一式都符合要领。

拆架子的关键是纠正并逐渐杜绝只运动形体的空架子现象。只有意识到太极拳必须要使术与招相融合才能达到知行合一,逐渐达到“招中有术,术由招出”,到此境界,便可体会与感悟太极拳架阴阳相合的奥妙,为下一步进入揉手的应用打下实实在在的基础。

如何做到拆架子呢?关键是把每个拳架郡拆开来默识揣摩,从而能随心所欲把这个式子去僵硬而柔韧,去招法而体验内功劲法。一般能自如地熟练掌握几个或者十几个姿势内功劲法的精要,则此阶段的修为就有了基础。

左右野马分鬃的“一亲、一捧提”、白鹤亮翅中的“采内劲、捌内劲”、左右揽雀尾的“沾连粘随内劲”等式子的内功劲法要反复体味之。

五、拆手

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单鞭、云手、下势、十字手等等有特定手势的动作,练习者将之看得很重,也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意识、眼神等等总跟着手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天长日久地锻炼,会形成浑身僵硬去不掉,进而产生自身神意气对形体动作过分依赖的弊病,甚至有的人会因之出现血压升高等病理现象。所以,拆手阶段必须多去体会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散通空”。

盘练太极拳架时,梢节的松散、通空尤为重要。松与散能使手部内气在自身气势的外缘与大自然的外气自然交融,也便于实现佛家所说的“色既是空”的境界。如何实现与外界之气的交融使之与身体形成一团混元气呢?关键的关键就是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心中、眼中、感觉中逐渐淡化手的存在,直至最终忘却双手,达到周身一家、“手非手”的境界。一般来说,此阶段训练要重点体会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单鞭等动作。特别是手挥琵琶中“琵琶面、琵琶柄”之意代替手,单鞭中“一身背五弓”关于“空四梢”的内在的训练等要反复进行。

“松散”之后必须要伴之“通空”,内气的通空实质上是“吐故”,一通即空是内功劲法蓄发相间、自然转化的窍要所在。这样反复体味,就会逐渐领悟到手—亡松散通空的妙用,继而循序渐进,由脚而腿乃至全身都达到松散通空,如是方

能周身内外成为混元整体,从而神意灵敏,元气充沛、延年益寿之实效自然展现。

六、分 劲

经过以上五个进展阶梯的训练,太极拳习练者对内功劲法已经有了认识,这时候,一定要进入分劲的锻炼。对于分劲,《杨式太极拳术述真》一书中有深入阐述:“进行了分劲是把蕴含在拳架姿势中的内劲条理分明、目的明确地区分开来,以便于在揉手技法中进行操作和应用。分劲的关键在于强调神意气的主导作用,抑制人们普遍存在的注重形体动作的常规性错误,使内劲在神意气的操纵和主使下,摆脱形体的禁锢与羁绊,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技击威力和养生作用。”

这个阶段,可以把太极拳常用的50多种内劲法择其要反复进行揣摩,此时,形体动作一定不要管它,不管形体,才能扎实感受到分劲的奥义。一般揣摩着熟十多种劲法后,则会明了太极内劲的实质。这样就会形成“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的习惯。

学会了分劲,对于太极拳阴阳相生相济的旨要便会心知肚明;学会了分劲,就会发现,这其实也是一种内丹术的修炼。但是,这种内丹术可通过相应内劲劲法的实践,作用到揉手训练、技击应用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可使内在神意气突破形体的阻隔,从而实现“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随心所欲。”

七、入化境

在秘传杨式太极拳内功修炼的传承中,传有杨家祖孙功夫进阶的图画,“全图共十三层台阶,最高处绘着一座南天门,第八层台阶标识着师祖杨露蝉的名字,健侯公排在第六层台阶上,班侯公排在第五层,少侯公排在第四层……”这图画中第一层的意思为懂劲,第二层是能用劲……,到第十二层才能达到出神入化之境。”这个是出神人化的境界,和道家粉碎虚空的境界是一致的。由此可见,现在太极拳与道家修炼法看起来操作规程和途径不一样(古人是一体的),但最后所追求所致力于达到的境界却是相同的。

人化境阶段其实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境界。如果表述的话,我们可以这样来形容:此时,已掌握了太极拳拳架中每一招、每一势、每一种内劲走法的奥妙,这个时候,好像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每一个神意都能调动大自然之气并与之混化成混元气,并在起心动念之际无欲无求,从而自然而巧妙地呈现太极拳“静极生动动犹静”的运动规律。循此规律深入,逐渐达到一身舒适、无我无为、无形无柑、万法自通、圆融无碍的境界。

以上七步进展阶梯的训练,其内在修为并不会特别清晰地按照相关步骤一步步上升的,而是相互交替地上升,这其中,还会伴有三层功夫进程在里边:第一层——内功心法从无到有;第二层——从有神意气到繁杂的体验到神意气的奥妙;第三层——从繁到空,从而实现阴阳孕育、无形无相、无我无为等万法自明的高级境界。 (作者:蓝 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