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933|回复: 3

生命的目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3 01: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命的目的

我认为生命的目的是追寻快乐。从呱呱坠地开始,每一个众生都在追寻快乐与避开痛苦。不论生活条件的好坏,不论教育程度的高低,也不论意识型态的异同,我们内心深处都在渴求快乐、满足。至于整个虚空是否有其它更深层的生命意义,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可以确信,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附有让我们的生命快乐的任务,因此,找出可以成就极大快乐的泉源,就变得非常的重要了。
人,不论美丽、和善,或是平庸、别扭,就像你我一样,终究是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渴望快乐和厌恶痛苦。同时,他们趋乐避苦的权利也和我们不相上下。好了,当你承认所有的人在追求快乐以及获得快乐这两方面都是平等的,你自然而然会对他人产生人溺己溺的亲近感觉,透过使你自己逐渐熟悉这种一视同仁的利他心,你就会培养出对他人的责任感,一种积极协助他人克服障碍的心愿。这种心愿,是没有选择性的,它一视同仁。只要有人和你一样的经验乐与苦,即使他们中有一部份人的行为是恶劣的,你也没有理由去分别善恶而改变对他们的关怀。培养慈悲心的方法:我们应该从去除「愤怒」与「仇恨」这两个对慈悲心最大的障碍着手。众所周知,这两种情绪威力非凡,足以把我们整个心思弄得大乱。然而,它们是可以被调服的。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它们将折磨我们,并且阻碍我们去追求因慈爱之心而生的喜乐,所以,一开始是有必要去了解愤怒究竟是不是有价值的。
有些时候,当我们因某些不利的情况而觉得泄气时,愤怒确实能带给我们较多的能量、自信和决断力,因此,看起来似乎是有帮助的。但是,我们必须仔细检视自己的心理状况:虽然,愤怒能够带给我们额外的能量,但如果仔细去分析,我们其实会发现,这种能量的本质是没有方向的。我们没办法确定它的结果究竟是好、或是坏,因为它把我们思想中最重要的部份——“理性”遮敝了。
所以,愤怒的能量是极不可靠的,它可能引发一种极具破坏力或不幸的行为。更有甚者,如果愤怒发展到极端,会使一个人完全失去控制,因而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反过来说,我们倒是可以去培养一种具有同样威力,但却比较容易控制的能量——不仅发自慈悲心,同时也来自理性和耐性——这些特质正是愤怒的最佳解药
但,不幸的是,许多人却误将这些特质当做是软弱的象征;我认为正好相反,他们才是内在力量的真正的表现。慈悲心的本质是谦冲、平和与柔软,但却是非常的有威力。只有那些极易不耐烦的人才感觉到不安全与不稳定。因此,我认为,「发怒」才正是一种软弱的表现,所以,当问题发生时,仅量试着保持谦和诚恳的态度,并把所遭受的种种当做是公平的。
当然,其它的人可能会乘机占你的便宜,如果你这种与世无争的态度而导致他人变本加厉的不易行为,那就采取一个较强硬的立场,但这必须出于慈悲心。如果有必要表明自己的想法,及采取强硬的对策,请不要出于愤怒或怀有恶意。你应该明了,虽然看起来,你的对手是在伤害你,但是,实际上最后他必然只害到他自己。为了防止你自己因自私而采取报复的手段,你应该唤起自己实践慈悲心的欲望,并且负起责任去帮助对方,以免他们自食恶果。由于你所采取的对策是出于理性和平和的抉择,因此它较有效,也较正确及有威力。出于愤怒而采取的报复手段,因为是没有方向的能量,所以鲜少击中目标。
我们共同的目标是什么呢?我们都希望在心灵上建立快乐。团体是为了众生的快乐而建立的,不像政治上的团体,你的团体,我的团体,大家分得很清楚,而是要团结和谐,互相配合。
所谓的改善,并不是只从外在物质的改善去定义的,而是在物质生活进步的同时,内心也要提升,要改过向善,这样才有办法得到真正的改善,这样才是合法——与法相应。
物质生活进展得相当快,但是,如果只有在物质进展上努力的话,以后会因为太偏重物质而带来许多大家不愿得到的痛苦。为了避免这些痛苦的产生,在外在物质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内心也要随着进步,必须去除内心上的困扰,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而且,我们代代相传留下来的中国佛教传统,是我们父母留给我们最好旳东西,要好好的保存它、维护它,绝不能让它衰败、失去。
我时常说佛教的内容大致可从意乐以及行为两方面来说,也就是缘起性空的意乐,以及不损恼他人的行为。所谓不损恼他人,就是以慈悲心去对待他人。如果我们有「无害」他人、不损恼他人的行为,那么不止邻居和睦相处、社会能安乐,整个世界都能和平了。
缘起性空的道理是很深的,我们必须了解,一切法都是缘起相,必须要因缘和合才有办法生起。透过这种思惟,我们能进一步的,更广大的了解一切法。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生起的,不管是痛苦或是快乐,都是因缘和合才有办法生起。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只是看到暂时的,眼前的快乐或痛苦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广大的去对待,什么叫做快乐?什么叫做痛苦?一般说来,假使快乐的因缘完全聚合,你不须要去追求快乐,快乐就会自然生起,痛苦的生起也是这样。所以,透过这种缘起的思维,我们现在就会去积聚一切快乐的因,我们去种这些因,让这些因结合,这样我们才有办法生起永恒的快乐啊!
缘起的道理是说一切都是由因缘而产生的,而因缘的本质可以变化的,它是慢慢、慢慢地在改变的,这与科学上「进化」的论说是很相似的。现在科学家也相符、证成佛陀所说的「因缘是可以改变的,是无常的」这个道理。
我认为所有的宗教中,佛教所说的教法,与科学家实验出来的是相符合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佛教是最好的,因为符合自己的根器与智慧,能对自己产生作用的宗教,才是最好的良药,我无法说什么是最好,但佛教确实有办法给人类福祉,让人类社会产生安乐。以我个人的经验,我可以证明佛法对我确实是有帮助的,当我遇到挫折,使我灰心、沮丧时,我会用佛法的道理,更进一步的了解今生的快乐或痛苦只是短暂的,它并不算什么。因为《入菩萨行论》里有一句话:「只要众生的痛苦存在,我一定会来这世间救众生。」透过这样的思惟,我可以觉得今生的痛苦是短暂的,是不用在乎的,因而可以改善内心的痛苦、去除内心的痛苦。
虽然佛法有能力净化我们的内心,但学佛之后可以马上有这种力量,让我们去除内心的烦恼吗?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因果是丝毫不爽的,所以我们要恒久的培养、串习对治烦恼的力量。尤其在修持的时候,不能觉得某个法门好,就专攻一个法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心会缘许多的境,必须透过许多角度、修持许多法门,才能真正对治内心的许多烦恼。因而佛陀善巧的说了许多的方便法门,让我们净除内心的污垢,所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学习之后,要把所学的法门浓缩、收摄。
阿底峡尊者在西藏写了一部《菩提道炬论》,宗喀巴大师应用这部论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广论中就包含了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因此,日常法师现在所教你们的广论的内涵,是真正对你们有大利益的。我们在学习广论时,要想广论好比科判一样,假如我们要缘广的话,它可以缘到任何一个法门。例如,我们要思惟空性时,可以用广论的内涵去缘空性、缘菩提心,假如要收摄,就再回到广论的道次第里面。要这样去学习。
爱与慈悲是人类基本的品质,从佛教徒的观点看来,爱是一种希望帮助他人获得快乐的态度,慈悲是一种愿他人脱离痛苦的渴望。慈悲不是一种自私的心态,并不因为「他人是你的朋友,你才希望他们脱离痛苦」,真正的慈悲甚至扩充到包容敌人,因为慈悲来自看见其它生命的苦痛,其中包含你的敌人。当你看见敌人受苦,即使他们曾经伤害过你,你都能发出真正的慈悲心。
虽然讲悲心的主要是菩萨乘--大乘--的经典,其实所有佛教的理念都是建立在悲心上。佛陀的一切教法可用两句话来表明。第一句是:“你必须助人。”这包括了所有大乘法。第二句是:“若不能助人,亦应不害人。”这是全部的小乘法。这表达了一切道德的基础,那就是不害人。大乘法和小乘法都是立基于爱心和悲心。佛教徒如能助人,即应助人,若不能助人,至少也要不害人。
真正的慈悲来自看见他人的苦痛,你有一种责任感,希望能够给予人一点帮助。慈悲分成三种,第一种是不由自主的希望众生脱离苦痛,你不能忍受他们受苦,希望解除他们的苦难。第二种慈悲不只是希望他们离苦得乐,更是一种真正的责任感,一种解除他们苦难的承诺,使他们脱离困境。当你觉悟众生都处于不恒常的状态,却又执着有一个坚实的自我,因此,他们困惑又受苦,你更加深了这种慈悲心。真正的慈悲引发出为他人谋福利的责任感,鼓励我们把责任担负在自己的身上。当我们觉悟虽然众生在本质上是互相依赖的,但他们仍然紧抓住自我存在的观念,这种理解加强了第三种的慈悲心。慈悲中包含了这份了悟,是最高层次的慈悲。
发表于 2008/6/13 04: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讲的实在太好了
我研究佛教 很长时间了,我觉得很多都很好
但因果论实在没办法接受,我是个女人,就是我上世做了坏事
我心里真不开心啊,
我认为人就是要快乐 ,不是因为做了坏事才今世为女人的,因为我的灵魂选择成为女人
要体验成为女性的快乐,这才是真理
发表于 2008/6/13 04: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爱别人,是为了回报吗,是为了积德吗,真的听起来怪怪的
我觉得人与人之间都本身是一体的
帮了别人,有了能量的流通,这也是帮了自己
佛教 几千年了,要改良了,我相信菩萨也会赞同我的
发表于 2008/9/2 05: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該說是生活的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