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793|回复: 0

印藏佛学大师们的神奇记忆能力!及其严格的佛学训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4 21: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藏佛学大师们的神奇记忆能力!及其严格的佛学训练!

(一)锻炼记忆力的背诵方法


藏传佛教无论学院或禅院,都十分重视经典
禅院式寺院,要求背诵日常课诵的经文、仪规,一般不允许在集体法事活动中带经典法本。
学院式寺院,更有严格的背诵考试制度,入学和升级都要求背诵考试合格,各班级的基本课程教材都要背熟。
在辩论中,需要运用到储存在记忆中的大量论点、论据和经典理论原文,这就需要背诵经论的基本功,记忆力差的人无法参与答辩,不通过答辩难以学精五部大论,也取不到格西学位。

藏传佛教中,有特殊的背诵传统。
据史料记载:

印度的世亲大师,能背诵十万颂论九十九部。

藏地噶当派格西夏热瓦,能背诵一百零三函的大藏经《甘珠尔》。

宗喀巴大师,从小养成了每天早晨黎明到日出背熟十七页经文(约一万字)的习惯。有一次,给一万多僧人开讲经论十七部(约二十函),偈颂、疏论按原文一字不漏,靠背诵经书讲解,共讲了三个多月,是宗喀巴的四大奇迹之一。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拉卜楞寺的奴古活佛,取得了背诵经论六十四函(约一千九百万字)的优异成绩,曾传爲佳话。

像这样记忆力超常的善知识,虽然不多,但能背诵三五部或十来部的人,不算稀有。

背诵这一学习方法,对提高人的记忆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用大脑作知识的宝库”,这是藏传佛教的优良传统。


(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开发深细智慧的辩论方法

辩论,是运用逻辑推理和思辩规则对各种问题进行讨论,以加深认识、得出合理结论的一种认识方法。辩论的方法,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敏捷的思想反应能力、准确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藏传佛教教育,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开发人的智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增进深细的理论思维起到了十分显着的作用,培养出很多思想敏捷、辩才无碍,可与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相匹敌的智者和辩论家。

在闻思学院学习的学员,入学后的前二年,要集中学习辩论规则和方法,通过辩论实践,熟练掌握辩论技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进入因明、般若、中观、俱舍等经论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采取思辩推理的方法,每一个法相概念,每一个命题和理论观点,每一个结论和论证过程,都要一一思辩推论,刨根问底,对每个问题的瞭解,达不到精细入微,绝不罢休。三大论的教材,由本颂、注疏、总义、论证四部分组成。

论证部分中,对本颂和注疏的内容,逐个进行正面和反面的推理论证,使每个命题、每个观点都建立在充分论证、合乎逻辑的基础之上,消除或然性、不确定性、歧义及隐含的矛盾。


经师讲课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采取议题分析辩论的方法,让学员自己动脑筋进行推理分析,在师生的相互辩论中,获得合理的答案。

闻思学院每个班级,都按课程内容所规定的提纲条目进行辩论。辩论的形式有:

同班辩论,和不同班级间的联合辩论;
有一般辩论,和竞赛式的各班对抗式辩论;
有升级答辩,和学位答辩;
有各寺相同班级的联合辩论,和游学参辩……等等。

在辩论中,可以参照多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可以打破教条框架,自由思考,发挥辩才机智,畅所欲言。

在辩论场合,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参辩者一律平等,进行学问和智力的较量,以理取胜。


这种辩论方式,不但有利于深透掌握理论原理,而且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精细敏捷的认识和思辩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探讨问题的积极性。

在这种独立思考、自由辩论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一般都有考虑问题精细周到、能言善辩、在演讲和着作中具有较强逻辑性等特点。


(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


佛教是重实践不尚空谈的宗教,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完全是爲了指导修行实践。把闻所得智、思所得智变成修所得智産生的因缘,把闻思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修行实践中发挥闻思的作用,这是一切佛教正法的学修道路。

藏传佛教反对轻视经教的盲修瞎练,同时,也反对不与修行实践相结合的世俗学者的纯学术作风,在学修的实践中创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在学修结合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学修并进,一种是先学后修。


学修并进,就是采取边学边修,学一点用一点,使学问和修持同步增进。

先学后修,是第一阶段集中精力学习经论,提高思想认识,打下坚实的修行理论基础;第二阶段转入修行,把修行和弘法利生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但学习和修行分阶段进行,并不是集中学习期间没有实修专案,恰恰相反,在集中学习期间除了有行爲道德方面的严格要求外,还有许多按规定需要完成的修行专案,还要参加寺院的各种法事活动。

在集中修行阶段,也不是不看书学习、不研究理论,只是有重点地看而已。


一般正规学院出身的人符合先学后修的模式,非正规学院出身的人一般符合学修并进的模式,但也并非没有例外。


在宗喀巴大师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前期广泛求学增知识,中期思化经论爲教诲,
后期日夜勤修实践行,一切爲教振兴作回向。

这不仅是宗喀巴大师的历程,也是藏传佛教中流行的闻思修全面结合、循序渐进的一种学修模式。


藏传佛教讲辩着述人材辈出,研究着作成果也远胜于印度。在屡遭挫折的情况下,其学统和法脉传承源源不断,后继有人,充分证明了它在教育方面的成功。


藏传佛教教育的成功经验,对继承和发展佛教文化传统、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佛教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多识·洛桑图丹琼





法 音
2001年第10期 (总第206期)第16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