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患者交流
›
转贴-认识糖尿病
返回列表
查看:
2173
|
回复:
0
转贴-认识糖尿病
[复制链接]
agron
agron
当前离线
积分
36
发表于 2006/1/19 02: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认识
糖尿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心逺
一、西医如何认识糖尿病
1、基本概念
西医学中的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
病机
理尚未完全清楚的内分泌代谢异常的综合症。它是由于
胰岛素
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
蛋白质
和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出现血中
葡萄糖
升高及尿糖
阳性
,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
中毒
或其它类型的急性代谢紊乱。本病的典型的
临床表现
为“三多一少”,即多饮、
多尿
、多食和
消瘦
。随着人类生活富裕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无节制、缺乏体育锻炼、精神紧张加上家族
遗传
等原因,使本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而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对于本病的防治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但因本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全身性
疾病
,其病程较长,而且随着病程的迁延,往往可出现常见微
血管
病变及
神经病
变,如
动脉
粥样硬化、肾和
视网膜
微血管病变及周围
神经炎
等,并可合并其他感染,如
肺结核
等。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明显增高。以我国为例,由过去的0.5%提高到现在的3%左右,这个数字表明,已不能简单以遗传学说来解释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了。因此,近年来国际上提出了受体学说,该学说认为,大部分的
糖尿病人
的发病原因是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人体充分利用所造成的。实验室研究也证实,这类病人血液中的胰岛含量并不低,相反往往伴有高胰岛素
血症
的存在。
根据受体学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期不合理的饮食,使体内的胰岛素长期分泌较多,逐渐导致胰岛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产生了
高血糖
,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大多偏重于刺激胰岛产生胰岛素,而胰岛素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所以一旦停药一段时间后,
血糖
往往再次反弹。同时,由于长期
用药
对胰岛的刺激,使胰岛处于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而最终导致胰岛功能的疲惫,致使糖尿病人最终不得不借助体外胰岛素来帮助降糖,这样会进一步导致胰岛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同时由于血糖反复反弹,仍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血液的
微循环
发生障碍,最终仍会发生心、脑、肾及皮肤神经等方面的
并发症
。
糖尿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是由其它疾病引发的糖尿病,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它占糖尿病的少数。
原发性糖尿病是指发病原因尚未确切明了的糖尿病,也称特发性糖尿病或原因不明性糖尿病,占糖尿病的绝大部分。它是由遗传背景及环境因素所导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有代谢异常及微血管病变的一种疾病。原发性糖尿病按是否依赖胰岛素分为两型,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者称胰岛素依赖型(简称Ⅰ型),此型患者大多为幼年或幼年起病者,也可见于成年与成年起病者,大多属重型或脆性型,如停用胰岛素时即发生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不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者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简称Ⅱ型),此型患者大多数为成年人或成年起病,但也可见于
青少年
,患者大多肥胖,血浆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且偏高,胰岛素受体
不敏感
。 我们最常见的是Ⅱ型糖尿病。
2,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大部分症状并不典型,甚至有的病人长期没有不适症状;但它的并发症十分可怕,可以影响到全身,尤其是损害心脑肾眼等重要脏器。
糖尿
病危
害主要表现为:
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可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
2、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可能使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劳动能力大大下降,甚至造成残废或过早死亡。
3、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儿童的生长发育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4、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费用给病人、本人、
家庭
、工作单位带来沉重的负担
3、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作为一常见、影响人体的代谢性疾病,无疑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糖尿病的真正危害不仅在于患者的血糖升高,还在于这一疾病所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由于病人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的代谢紊乱,从而影响全身许多
器官
,引起多个系统的损害。其常见的并发症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并发症两大类。急性的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
昏迷
(hyperosmolar nonketotic diabetic coma,简称高渗性昏迷)。临床所见的并发症多为慢性,而这些慢性并发症多呈隐性发生或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常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当它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时,经常已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根据医学统计数据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
冠心病
的发病率达21-78%;下肢组织坏死比一般人多20-40倍;
失明
发生率是一般人的25倍。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将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带来更大的影响,严重时将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抑制已发生的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有着莫大的意义。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机体的遗传易感性有关,不管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可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脑血管
疾患,糖尿病性
肾病
变、眼部病变、神经病变等,其发生、发展的快慢和严重程度与糖尿病发病年龄、病程长短、代谢紊乱程度和病情控制程度有关,这些并发症可以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同时或先后出现,一旦出现了并发症,无疑将病情更加复杂,而且也增加治疗单一糖尿病的难度,因此,对此的治疗,是防重于治,在确诊了的糖尿病病人,必须在诊治的同时,告诉其病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的必要性,并教其正确的饮食起居方式,以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对于已经出现了并发症者,当及时发现、早期治疗,这样,将有可能使病变逆向好的方面转变。
目前,西医学尚没有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根本方法,而主要寄希望于糖尿病强化治疗。
无数的医学科学研究资料表明:高血糖是一种有毒物质。它既可使原已被损害的胰岛细胞更遭损害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日趋
衰竭
,又可进一步成为一种危险因子,导致各种各样的并发症,而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因此,千方百计地设法将患者的高血糖尽快降低到理想水平,绝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而是西医学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环节。
经过多年的研究及实践,医学家们业已找到许多种能够降低高血糖的
治疗方法
,饮
食疗
法、
运动
疗法及药物治疗便是最常见的几种。
目前的降糖药物中,除了胰岛素外,还有四种口服降糖药。原发性糖尿病中,对Ⅰ型糖尿病,只能且必须使用胰岛素来进行治疗,否则患者会不断处于酮症酸中毒的威胁之中而有生命之虞;对Ⅱ型糖尿病,除了可用口服降糖药来治疗外,在许多情况下也需要使用胰岛素。
强化治疗,就是指应用胰岛素或其他药物与措施,使患者的血糖(餐前及餐后)下降到最理想水平的治疗方法。
西医专家普遍认为,严格控制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极端重要,糖尿病强化治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它能明显防治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特别是其视网膜病变、
肾脏病
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是糖尿病人的希望所在,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有获得强化治疗的权利,而有条件的糖尿病医疗机构则有提供良好强化治疗的义务与责任。
4、糖尿病的综合防治
目前,西医学的主要方法是:
第一,从
流行病学
调查入手,狠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诊早治,必须从
流行病
学调查入手,狠抓糖尿病疑诊病例,狠抓统计学危险类型,提倡把早期识别I型糖尿病,把早诊早治建立在其病程发展的“糖尿病前期”阶段,大力开展群防群治糖尿病活动。
第二,普及糖尿病教育,建立糖尿病防治网络和实现三级预防目标,糖尿病的良好控制和达到治疗目标,要求至少一个半医生来完成。一个医生为专业医师,半个医生意指糖尿病本人必须成为自我保健、自我护理的医生,其途径是接受糖尿病教育。并建立一个纳入社区水平的糖尿病三级防治网络,把个体防治转向群体防治。糖尿病三级预防目标为:初级预防——避免糖尿病的发病;二级预防——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三级预防——延缓和(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第三,正确运用”三类基本疗法“为主的糖尿病综合治疗。注意I型糖尿病与Ⅱ型糖尿病治疗有别。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和
降血糖
药物的综合疗法。三种疗法要进行终身性治疗,治疗时要强调运用这些措施的型别化、个体化,直至达到有效治疗目标。
第四,坚持良好的糖尿病治疗达标,大力推广应用血糖监测。西医认为: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症状和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高血糖则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所在。为了了解糖尿病是否得到良好的控制达标,必须经常监测血糖,以便及时高速治疗方案。血糖监测的间隔时间及频次,视病情及监测条件而定。
第五,防治糖尿病并发症要贯穿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始终。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就贯穿防治糖尿病的始末。总的原则是:无并发症阶段,以控制达标,预防并发症发生为目标。处于并发症初期可逆阶段,积极予以治疗,力争使病变尽早逆转。如已处于不可逆阶段,则应积极除去加重因子,延缓或阻止并发症的进展和恶化,争取较长期维持其残余功能。
第六,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推广应用国内外新成果、新措施。人胰岛素的合成结束了60年来只能依靠动物胰脏提取胰岛素的时代。胰岛素笔、人工胰等应用方法的改进,显著提高了降糖疗效。其他如CAT(
内毒
碱脂酰转换酶)抑制物、SSA(生长抑素类似物)以及新的PTP酶
抑制剂
等均有其广阔的前景。对I型糖尿病开展
胰腺
、胰岛移植,合并肾病
尿毒症
者进行胰——肾联合
器官移植
等均取得进展。
第七,对糖尿病应用正确认识和态度,确保防治效果的实现。为确保对糖尿病有正确认识和保证防治效果的实现,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本病暂不能根治而要求终身控制的关系,防止悲观失望;二是正确处理治疗达标与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关系,防止致残、致死;三是正确处理坚持长期与终身治疗与盲目从医的关系,防止无效花消。
总之,只有在普及糖尿病教育,建立、建全糖尿病防治网络基础上,实现糖尿病三级预防目标,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防治糖尿病。
二、 中医学如何认识糖尿病
西医认为糖尿病与
现代人
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等因素有关,但确切的原发病因不清楚,当然也就无法彻底治好。换言之,只有“控制”的方法;没有治愈的妙药。例如,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严格控制饮食等;最重要的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品压制人体各种症状和异常指标(血糖、
血压
、血脂等),试图延缓疾病的进程,一般都需要终身用药,即使如此也不可能令糖尿病停止发展。而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急切寻找的是能够不得糖尿病、已经得了不发展、最好能够治愈的方法,目前的西医学当然是无法做到的。
好在我国大部份地区是两种主流医学并存。“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早治疗,促其向愈”作为祖国中医学的预防治疗方针,早在上古《
黄帝内经
》时代就已提出,无疑也适用于此。
中医学源远流长,历代圣贤递相传承,已五千余载,她具备非常完善的
理论体系
,早已从总体上把握了人体自身以及人体与人类社会、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相应的整体规律。认为:“造物以
正气
生人,而不能无夭札
疫疠
之患,故假诸物性之相辅相制以为补救,而寄其权于医,夭可使寿,弱可使强,病可使痊,困可使起,医实代天生人,参其功而平其憾者也。”(《医学真传●序》)
中医理论
不但是完善独立的,而且历久长新,在规矩准绳之内可以无限发展。中医学又是一个开放系统,可以取长补短,但是并不依赖其他
文化
体系。
中医学认为,人是天地的产物,与人类社会、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生理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而且具备自我平衡的能力。当人体在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作用下失去这种平衡时,就会患病。医学的作用就是找到疾病的根本,恢复人体的平衡。
1、治病必求其本
现代社会,各种人工制造的机器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舒适,但是,我们不能迷信机器。例如,有的病人自觉难受来医院看病,用各种仪器检查了一圈,没有查出异常,竟然说:原来我没病!虽然仍然难受,却不再需要治疗了。甚至有的人说,看病关键不是医治病痛,而是“查清楚”。在这里,医学“救死扶伤、解除病苦”的本义被异化了。
中医学认为,治病必求其本。各种不舒服的症状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不过是疾病的一些现象,并非疾病的根本;不知病本,一切治疗围绕症状、指标,可谓“倒果为因”。也就是说,症状、化验指标只是机体异常的信号,都是病因导致的结果;任何一个化验指标都不可能是病因本身,不能认为某一个化验指标的异常导致了所有的问题。当然,症状、指标的好转也可以标志着疾病的好转,但是人为地强制压低化验指标、对抗症状,并不能说明疾病的好转。
这样的后果:一则治标不治本,身体已经破坏的平衡不能恢复,疾病依旧不断地进展;二则治标反“乱本”,找不到疾病的根本,又要压制症状、指标,必然要打破人体其他的平衡,产生“
副作用
”,而且给以后的治疗增加了难度。如此,必然出现恶性循环,疾病加速发展;症状、指标这些信号又被压制、掩盖了,人们就会忽视疾病的存在,放弃根治疾病的努力。也许,这就是大多数患者的悲剧。
那么,古老的中医学为什么能够抓住疾病的根本呢?
人,是一种生命体,是万物之灵,是自然的产物,什么样的高精尖仪器才能根本上把握他的总体状态呢?答案只能是──人。如果不信,试问一个人是在
生气
还是高兴,哪一台先进仪器能够测出来?而一个小孩就可能轻而易举做到。
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正是人对人的观察和调整,而不借助人造机器的中介,观察手段就是望闻问切,分析手段是人的思维,治疗手段是针灸、
按摩
和天然的植物、矿物等,多麽符合人自身的规律,难道不先进吗?──“古老”完全可以是“历久长新”。
所以说,一个糖尿病患者如果找到了真正的
中医师
求治,通过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在不长的时间内,完全可以找到疾病根本所在,确定病名、证候、治疗大法和方药,疾病好转和治愈都不是不可能的。
2、如何求治于中医
想求治于中医,首先要选择一位好的中医师。他当然是要能够真正用中医的方法诊断、治疗疾病,如果仍然是西医的思路,求治于中医就没有意义了。要知道,糖尿病的名称和理论都是属于西医体系;中医是另一套体系,面对糖尿病病人,中医师要望闻问切,重新诊断中医病名、证候,确立治法、方药等。当今流行一种模式,试图运用西医的理论结合中医的一部份具体治疗方法,如把糖尿病分成若干型,冠以中医的证候名称,根据西
医理
论确定治法,再与固定的
方剂
挂上钩。这显然不是真正的中医,疗效很难有超越。说“中医”治疗糖尿病效果不好,可能指的是这种模式。
还有,这位中医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临床水平和经验,尤其治疗是患病多年或已经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
实际治疗中,如果医生给予的是正确的治疗方法,起效一般很快,起效的标准主要是病人的感觉,自觉舒服、痛苦减退。化验指标只能作为参考,当然,病情好转后,自然会缓步下降直至正常。虽然
中医药
完全能够降血糖,但要求中医急速降血糖是不合理的,因为中医学是通过根本上恢复人体平衡,最终导致血糖缓步下降直至正常,而不是治标不治本,一味地压指标。但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痊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要坚持治疗。同时,三分治七分养,病人配合医生正确调养也十分重要。
要注意的,一,不能有病乱投医,要根据医学理论和实际效果考察大夫,不能迷信宣传和头衔。二,对于西医各种药品的使用要慎重,加强与医生的交流,了解这些手段对自己的利弊。如果患者急欲将过高的血糖迅速降下来,可适当配合西药降糖药治疗;一旦
中医治疗
后,病情改善并且血糖也比较平稳,则可降糖药减量甚至停用,单独运用中医药治疗。三,慎用
偏方
。这些必须依靠中医师的指导。
《史记》中论述:“病有
六不治
: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
服药
,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罗峰氏则总结为:“一、广生烦恼,轻身重财;二、饮食无度,不守医戒;三、听信旁言,过求速效;四、但索药方,妄为加减,药味滥恶,煎丸失法;五、偏听祷赛,杂进医巫,既不识病,又不择医;六、诊视不勤,药不对病,讳病忌医,攻补错乱;七、任性反复,朝王暮李,试药集医,荡涤肠胃;八、室家聒噪,动成荆棘,及其致败,反嫁谗说;九、伤生之证,视为平淡,夺命大剂,不敢沾尝;十、不察病本,爱嗜清凉,妄断是非,耽误时日。”
3、如何预防和调养
现代人何以生活条件改善,却
百病丛生
?正是忘掉了千万年祖先积累的生存智慧,七情过度、物欲炽盛,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寒温颠倒,再加上生存必须的空气、淡水、食物、气候等条件的恶化,以及社会的不利因素,人身危脆,焉能不病!其实,生活富裕是一件好事,关键是富裕起来的人,是否拥有文化修养,这决定了他能否过一种身心健康的生活。中医学向来提倡“治未病”,在
养生
、保健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如果能够遵循
传统医学
的理论调养身心,完全有望百病不生、沉疴可愈。所以,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和尚未患病但有遗传因素的高危人群当然要
学习
养生之道
;即使是健康人,也要努
力学
习基本的
中医知识
,走
健康长寿
之路。晋朝
皇甫谧
:“人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所谓游魂耳!虽有忠孝之心,慈惠之性,无以济之。”《
素问
》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能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保养之正宗也。
首先,“君子养生,先要慎调
脾胃
。饮食淡薄,神智自清。厚味多者,不惟神智昏浊,又且动火生痰。善摄生者,不可不加意以节慎也。”饮食上要注意:
1)五味要均衡、五味不可太重
中医认为:饮食中五味入
五脏
,充
养五脏
。《
内经
》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但是,五味不均衡、五味太重反而会伤五脏。《内经》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
气喘
满,色黑,
肾气
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
胃气
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
气血
以流,
腠理
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
金匮要略
》说:“
肝病
禁辛、
心病
禁咸、
脾病
禁酸、
肺病
禁苦、肾病禁甘。”
有一些糖尿病患者知道不能吃太甜的食物,但是,对于太咸、太辣的就毫不在意。麻辣火锅、水煮鱼等等吃起来不停。实际上,现代人的口味已经比古代人重了很多。所以,生活中一定要饮食清淡。
2) 应该以粮食为主
《内经》说:“
五谷
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
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人类的饮食应该是以粮食为主,辅以其他成份。春播一颗种,秋收万粒粮。五谷是种子,其中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许多成份是当今的科学还不清楚的,并不单纯是
碳水化合物
。进食谷物太少会导致人体的营养和热量不足,严重影响
身体健康
。有一些患者认为糖尿病就应该少吃饭,少吃粮食多吃肉、菜,其实这是非常落后的
知识
。目前的西医学也认为,糖尿病应该控制总热量,而不是控制粮食。
相反,进
食油
腻之物过多,容易使人产生内热、痰湿、湿热等,不利于健康。肥肉不宜,瘦肉类、蛋奶可以适量食用。不过,凡是
油炸
的食品也都属于油腻之物,糖尿病患者不宜,健康人也不应该多吃。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少量肉食,但要注意的是:
不宜吃活鸡、活鱼等。人的直觉常有误区:生活中,许多人都把刚杀的鸡、鸭、鱼视为上等佳肴,认为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然而营养专家却提出,无论从营养角度还是从味道上来说,刚刚宰杀的都不是肉食食用的最佳时机。实际,肉食太"新鲜"不如冻品。
营养学
研究表明,刚刚宰杀的鸡、鸭、鱼、猪、羊、牛等家禽、家畜,由于体内组织仍然继续进行着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大致可分为僵硬、后熟、
自溶
、腐败几个阶段,这一系列变化既有阶段性,又有连贯性。如鱼死后约1-3小时开始出现僵硬,12-15小时发展到高峰,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还没有分解产生氨基酸,吃起来肉质较硬,不利于消化吸收,味道也不好。24小时后僵硬开展缓解,当蛋白质酶使蛋白质逐步分解为人体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后,肉质软了,味道鲜美,易于消化。接着自溶过程开始,加上细菌侵入和繁殖,慢慢导致蛋白质腐败,产生恶臭气味及有毒物质。因此,后熟阶段的肉食营养价值最高,而经冷却或速冻的肉食,一般均处于后熟阶段,所以冻鱼、冻肉的营养价值并不比鲜鱼、鲜肉低。
少吃动物内脏。《金匮要略》曰:“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
西瓜、梨、
冰淇淋
等
生冷食物
容易损伤脾胃,尤其不应该在吃了油腻肉类食品之后食用,容易形成
积滞
。
3) 切忌“饥饿疗法”降血糖
有一位老太太患糖尿病,血糖居高不下。于是家属非常苛
刻地限制她的三餐饭量,使得老太太频繁发作
低血糖
,很快死于
心脏病
急性发作。
糖尿病患者虽然
血糖高
,但却尿出大量葡萄糖,而且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人体充分利用;所以体内血糖并非过剩,而是不足或者说是利用不好,组织器官可能长期处于
缺乏营养
、热量的状态。举例来说,城市交通阻塞并非运力过剩,局部可能车辆密度过大,但这样恰恰导致其他许多地方缺车。血糖高不是血糖太多,而是分布不均、利用不好,所以用“饥饿疗法”降血糖就是因噎废食,会导致低血糖反应、病情加重,并发其他病症。低血糖的危害实际上大于高血糖。
建议糖尿病患者:根据自己的活动量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顿顿有主食──粮食,七八成饱即可,尤其晚饭不可油腻、过饱、时间太晚(应该在二十点以前)。
第二、坚持活动
华佗
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
血脉
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运动的目的是谷气得销、血脉流通,所以要适度;过了头反而消耗气血,损
伤身
体。尤其是冬天,万物收藏,活动以不
出汗
为度。“冬时天地闭藏,不宜作劳及汗泄。”
建议糖尿病患者:根据自己的身体强弱安排活动量,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传统体育项目:
太极拳
、
八段锦
、
易筋经
等,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尤其饭后一定要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
第三、调畅情志
《内经》曰:“百病生于气,喜则气缓,悲则气消,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恐则气下,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
气结
,怒则气逆。”又曰:“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恐。喜怒忧悲恐之发耶,发而皆中节,则九窍俱生;喜怒忧悲恐之发耶,发而皆不中节,则九窍俱死。”
喜、怒、忧、悲、思、恐、惊,谓之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忧通肺,悲、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与肝。七情太过,则伤五脏,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七情内伤,则有所亏损,治疗不易。
“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
六腑
皆摇。”(《
灵枢
•口问》)
悲哀愁忧等情志致病,对内脏的影响各有所应,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七情内伤,心为先导,心神损伤而后涉及其他
脏腑
。《类经》云:“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赅意志,故忧动于心而肺应,思动于心而脾应,怒动于心而肝应,恐动于心而肾应,此所以五脏唯心所使也。”“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故如何很好调控情志,使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养生防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医学
心理学
已日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而我国数千年前的古典医籍中早已阐明其义;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大夫一直自觉兼任心理医生工作。这些无疑是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
老祖先教导我们: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实际上,任何时代的人都可以通过加强自己的修养达到“仁者静,静者寿”,笃行道德人伦,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会使你身心健康,而且令你事业成就。现在一些人在沉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之下,迷失了自我,丢掉了作人基本的原则,其实这样是百损无一利、损人不利己,健康和事业两失之道。甚至有些人将身心修养与事业成功对立起来,试观历代事业真正大成者,哪一个没有修养?
诸葛亮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才有三分天下、蜀汉贤相!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成为千古明臣。
曾国藩
若不是一代大儒,怎能成就中兴伟业?
有个
六字诀
可以一用:看破,放下,自在。
明朝龚廷贤的《劝善良方》用中药名讲道理,意趣十足:
“失气失其平谓之疾,则气疾之偏者亦谓之疾。今人有过不喜,人规讳疾,忌
医者
多矣。然为人大要不过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者而已。余于暇日撰择二十四味良药,著立一方,名“千金不易丹”,令人日服一剂,每服用屋漏水、新
良姜
同煎,其味深长最宜详玩。又以是八者成口占八绝,临服时歌以咽之,勤嚼细服,厥疾白廖矣。谨奉四方贤士,慎勿以毒药弃口苦而不服,白甘于贞疾也己。
千金不易丹
为父要
栀子
为子要
香附
为母要
莲子
为子要
知母
为兄要地榆 为弟要抚芎
为臣要钟乳 为官要荆芥 夫妻要合欢
媳妇要慈菇 朋友莫
阿胶
妯娌莫
辛夷
为人要君子 待人要
枳实
存心要
厚朴
贻谋要
远志
乡邻要李仁 贫穷要
甘遂
为富莫
狼毒
临财莫
枸杞
义理要决明
读书要
官桂
往事要苁蓉 遇事要蜀葵 ”
第四、生活规律顺应自然。
人是自然的产物,“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只有顺应自然才能生存。一日24小时,一月30日,一年365日,六十年一甲子,都有其运动规律、自然节律。人类只能顺应,无法改变。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捂秋冻,夏热冬寒,男子七八、女子七七天癸竭……,都是正常的;而夜生活、“美丽冻人”、夏寒冬热的人造环境、服用性
激素
推迟
更年期
等等,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4、如何治疗
如前所述,糖尿病的名称和理论都属于西医体系;中医是另一套体系,面对糖尿病病人,中医师要望闻问切,重新诊断中医病名、证候,确立治法、方药等。据个人经验,与糖尿病关系较密切的中医疾病主要有:消渴、
郁证
、
胁痛
、
腰痛
、眩晕等等。根据古训,简述消渴、郁证于下:
第一、消渴
喻嘉言曰:消渴之患,常始于微而成于著,始于胃而极于肺肾。始如以水沃焦,水入犹能消之;既而以水投石,水去而石自若。至于饮一溲二,则燥火动其
真阴
,而势成熇熇矣。
《经》云: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昔医名为上消,以
白虎汤
加
人参
治之。又云:
大肠
移热于胃,善食而瘦,昔医谓为中消,以调胃
承气汤
下之;下消者,
烦躁
引饮,耳轮焦干,小便如膏,或饮一升尿一升,饮一斗尿一斗,以
肾气丸
主之。按照三消理论:上消者
口渴
不止也,治以人参白虎汤;中消者,食入即饥也,治以调胃
承气
汤;下消者,饮一溲二也,治以八味肾气丸。
依据
六经
理论,其病源总属
厥阴
。夫厥阴
风木
。中见
少阳
相火。风郁火燔。则病消渴。内经亦有风消二字。消必兼风言之。亦即此意。且上消系太
阴者
。心热移肺也。中消系阳明者。火燔土燥也。下消系
少阴
者。水虚不能制火实。火虚不能化水也。
时医
俱不言及厥阴。而不知风胜则干。火从木出。消证不外乎此。厥阴横之为病。则
太阴
受之。言
趺阳
脉。阳明之部位也。厥阴纵之为病。则阳明受之。房劳伤肾,厥阴病乘其所生。则足少阴受之。以厥阴为主。饮一溲一者,重在少阴论治。以肾
气虚
不能收摄,则水直下趋,肾气虚不能蒸动,则水不能上济也。不能食而气冲者,重在厥阴论治。以一身中唯肝火最横,燔灼无忌,耗
伤津
液,而为消渴也。
厥阴: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属于厥阴病,
乌梅丸
主之。
乌梅
丸
乌梅(九十三枚)
细辛
(六钱)
干姜
(一两)
当归
(四钱)
黄连
(一两六钱)
附子
(六钱,炮)
蜀椒
(四钱,炒)
桂枝
人参 黄柏(各六钱)
各另
研末
,合筛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饭上蒸之,捣成泥,入炼蜜共捣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饮食白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至二十丸
阳明:能食而渴者,重在二阳论治。
劳伤荣卫,渐郁而为热者,
炙甘草汤
可用。
炙甘草
汤
生地
(四钱) 桂枝木(一钱) 阿胶(一钱五分) 炙草(二钱) 人参(一钱)
麦冬
(二钱五分)
枣仁
(原方
火麻仁
,一钱五分)
加
生姜
一钱,
大枣
二枚,水一杯,酒半杯,煎八分服。
热气蒸胸者,人参白虎汤可用。
人参白虎汤
石膏
(八钱,碎绵裹) 知母(三钱) 炙草(一钱) 粳米(四钱) 人参三钱 水三杯,煎一杯,
温服
消谷大坚者,在滋液之中攻其坚,盖坚则不能消水,如以水投石,水去而石自若也。消症属火,内郁之火本足以消水,所饮之水本足以济渴。只缘胃中坚燥,全不受水之浸润,转从火热之势,急走
膀胱
,故小便愈数而愈坚,愈坚而愈消矣。用
麻仁丸
加
甘草
、人参、当归。
麻仁丸
火麻仁(二两)
芍药
枳实(各五钱)
大黄
厚朴(各一两) 研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饮下,以知为度。
麦门冬
(四钱)
半夏
(一钱五分) 人参(二钱) 粳米(四钱) 炙甘草(一钱) 大枣(二枚)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少阴:饮一溲一,中无火化,可知肾气之寒也,属少阴,故用肾气丸。
肾气丸方
干
地黄
(八两)
薯蓣
(四两)
山茱萸
(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
(三两)
牡丹皮
(三两) 桂枝 炮附子,(各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太阴:有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调水道而为消渴者,人但知以清润治之,而不知脾喜燥而肺
恶寒
。此因水津不能上输而惟下泄故尔。以燥脾之药治之,水液上升即不渴矣。用
理中丸
汤倍
白术
加栝蒌根,
理中丸汤
人参 干姜 甘草 各三钱 白术六钱 栝蒌根 四钱
附:
还津丸: 止渴生津。
酸梅 乌梅(各二十五枚,枚俱去核)
薄荷
末(一两)
冰片
(一分五厘)
硼砂
(一钱五分)共研极细末,为丸,每含一丸。
消渴润燥方
白蜜
人乳酥(各一斤),上溶化一处,每日不拘时服。
验案举例:
曹某某,女,64岁。
口干
多饮,胸口热,
心烦
急躁,舌红苔薄,
脉细数
。空腹血糖23.6 MMOL/L、尿糖:(4+)酮体(2+)。西医诊断为:糖尿病 酮症。马上住院治疗。中医诊断为:消渴,证属上焦热盛,气阴两伤。治以竹叶石膏汤。不料病人竟然三日后才去住院,但中药认真服用了三付。住院时症状已经消失,空腹血糖接近正常,尿糖、酮体均为阴性。
第二、郁证
大率有六:
丹溪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郁怫,诸病生焉。郁证大率有六:曰
气郁
,胸胁
疼痛
,脉沉而涩;曰
湿郁
,周身走痛或关节疼痛,遇阴而发,肺沉而细;曰热郁,瞀闷烦心尿赤,脉沉而数;曰痰郁,动则喘息,脉
沉滑
;曰
血郁
,四肢无力,能食
便血
,脉沉而芤;曰食郁,嗳酸腹饱,不喜饮食,左手脉平,右手
脉紧
。或七情之邪郁,或寒热之交侵,故为九气怫郁之候;或两湿之侵凌,或酒浆之积聚,故为留饮湿郁之疾。又如热郁而成痰,痰郁而成癖,血郁而成癥,食郁而成
痞满
,此必然之理也。
常用方剂:
六郁汤(解诸郁)
陈皮
(去白一钱)
香附子
(二钱) 半夏(泡去皮) 山栀仁(炒) 赤茯苓(各七分)
苍术
抚芎
砂仁
(炒研细) 甘草(炙各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用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若气郁。倍香附砂仁。加
乌药
、
木香
、
槟榔
、苏梗、干姜。若湿郁。倍苍术加白术。若热郁。倍山栀加黄连。若痰郁。加南星、
枳壳
、猪牙、
皂荚
。若血郁。加
桃仁
、
红花
、牡
丹皮
。若食郁。加
山楂
、神曲、
麦芽
。
越曲丸(解诸郁)
神曲(炒) 香附(
童便
浸) 苍术
川芎
山栀仁(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十丸。食远温滚水送下。
逍遥散
治肝胆两经郁火。以致胁痛头眩。或
胃脘
当心而痛。或
肩胛
绊痛。或时眼赤痛。连及太阳。无论六经
伤寒
。但见阳症。悉用此方。妇人
郁怒
伤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闭。沙淋崩浊等症。俱宜此方加减治之。易曰。风以散之。此方是也。
柴胡
白芍
归身
白术 茯苓 甘草 姜枣引。
上方加
熟地
名黑逍遥散。加丹皮、山栀名加味逍遥散。加人参名柴芍参苓散。加大力子、川芎、丹皮、山栀名栀子
清肝
散。加
蔓荆子
川芎丹皮山栀名当归川芎散。加熟地、川芎、丹皮、
钩藤
、
秦艽
名秦艽地黄汤。加
木瓜
、米仁、熟地、川芎、山栀、胆草名清肝养荣汤。
七味饮
治
肝经
气虚。筋无所养。变为寒症。以致
筋骨
疼痛。脚软懒行及伤寒服凉药过多。木中无火。手足牵引。
肝经
血虚
。以致火燥
筋挛
。变为结核瘰疬等症。经曰。辛以润之。此方是也。
熟地
山药
萸肉 丹皮 茯苓 泽泻
肉桂
上方加五味名加减八味饮。
小柴胡汤
治少阳不和。凡
耳聋
胁痛。口苦眼赤。
咽干
目眩
。随症加减。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甘草 姜枣引。
上方加丹皮、山栀名加味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山栀、
连翘
、川芎、
桔梗
,名柴胡清肝散。
左金丸
治肝胆郁火。胸胁痛不可忍。
酒湿
发黄。每食吞酸
吐酸
。如醋浸心。酸水嗳出口中齿不可合者。
黄连 茱萸
上方一名四金丸。为末粥丸。白术陈皮汤下。
滋肾生肝饮
治肝
火郁
于胃中。以致倦怠嗜卧。饮食不思。口渴咽燥。及妇人小便自遗。频数无度。凡伤寒后热已退而见口渴者用之。
熟地 山药 萸肉 丹皮 茯苓 泽泻 柴胡 当归 五味 白术 甘草
上方去柴胡白术甘草加生地名益阴地黄汤。去柴胡、泽泻加人参、
黄芪
、麦冬、广皮名人参
补肺
汤。
归脾汤
治心火衰甚。不能生土。以致土困金败。外兼
咳嗽
吐痰。寒热往来。
盗汗
。急以此方去木香加白芍以治之。凡见脾胃衰弱。饮食不思。
大便
泄泻
。总属君火不旺所致。此补本法也。凡各种
虚症
。
补中益气汤
所不效者。投以此方。若加酒炒白芍北
五味子
以敛其心气。奏效更神也。
归身 远志 枣仁(炒研)
茯神
木香 人参 黄芪(蜜炙) 白术(土炒) 甘草 圆眼(去核) 姜枣引。
上方加丹皮山栀名加味归脾汤。
导赤散
治心火亢甚。
小肠
郁结
。不能通利。此方治之。白浊沙淋等症。合逍遥散。
生地
木通
黄芩(或用黄连或用甘草)
养荣汤
凡属大虚症。勿论其脉与病。但服此方。诸症悉退。此
十全大补
汤对子也。十全大补。但分气血。此则五脏皆补。无乎不到。
验案举例:
赵某某,女,五十三岁,2001年6月初诊。大怒之后,口苦咽干,心烦急躁,胁
肋胀
痛,喜太息,纳呆,便溏。舌红胖,苔薄白,
脉弦细
。空腹血糖:12.5MMOL/L、尿糖:(2+)。西医诊断为:糖尿病。笔者开导了病人,嘱咐了生活上应注意的问题,并没有开降糖药,依据中医诊断为:郁证,证属少阳不利、肝脾不和,和解少阳、调和肝脾,治以小柴胡汤加减。五剂顿愈。空腹血糖:6.1MMOL/L、尿糖:(-)。病人反而大惑不解,“大夫,我不是糖尿病吗,不是终身疾病吗?”笔者只好告知:“你不是糖尿病!”病人欢喜而去。
糖尿病
,
并发症
,
胰岛素
,
中医
,
血糖
,
疾病
相关帖子
•
《失去中医,国人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黄元御圆运动理论与实践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