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563|回复: 2

国医大师们的养生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3 21: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国60年首次评出30位“国宝”级中医

  他们一致认为,养生要做到:吃得少、运动好、多用脑、不生气

  在中医药领域里,称得上“名医”的大有人在,但究竟什么人才能算“国医大师”呢?首先,他们的医术要非常高超,有其独到之处;其次,他们的临床经验要非常丰富,至少从医55年以上。能符合这些条件的,在目前中国已是凤毛麟角,如果从他们中再精挑细选,可就称得上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了。

  6月19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出来的30位“国医大师”表彰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60年来首届评出的“国医大师”。这些大师们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74岁。到场的19位大师身着唐装,有些虽已是耄耋之年,却满面红光、精神矍铄。本报记者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现场对他们一一采访,帮百姓讨教养生之道。吃得好不代表身体好

  提起“饮食”这个养生的重要方面,很多大师都强调:第一,饮食必须适合身体需要;第二,“适可而止”最重要。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张学文说:“认为‘吃得越好身体越好’,是现代人饮食上的一大误区。”大鱼大肉虽好不能天天吃,比如羊肉性温,冬天吃对身体有好处,夏天吃就不适合。黑木耳、萝卜、白菜山药、黄瓜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普通,但不管什么时候都是非常好的养生食品。另外,他指出,刺激性、含糖多的食物,尤其是冰冻过的食物都要少吃。还有一些食物属于易发散的,有些人也不适合吃,比如香椿芽易住火,生疮和脾气急的人要少吃。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陆广莘和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李济仁都强调,不光吃什么重要,怎么吃也非常关键。一是要杂,二是要慢。最好欠一点,别过剩,现在营养过剩的人太多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路志正对陆老和李老的观点非常赞同,他说,营养过剩是很多疾病的源头,应该“提倡‘节食长寿’,吃饭吃到七八分饱就够了。”93岁的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朱良春平时吃得就比较清淡,而且每次都吃七成饱,以素食为主,适当吃点鱼和瘦肉。他的经验就是,不要暴饮暴食。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李振华认为,凡是长寿的人,在饮食上都非常讲究。要少吃肥肉等太油腻的食物,否则血脂高、早期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都会缠上你,这种习惯的人活个80岁都不容易。对于抽烟喝酒的习惯,朱良春和李振华都觉得,烟一定不要抽,酒可以少喝,但一定不能贪杯,现在发现很多肿瘤,如肝癌、消化道肿瘤都和喝酒有关系。运动、练脑是大师们雷打不动的习惯

  虽然绝大部分国医大师的年龄已在80岁以上,不过,运动都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面。89岁的路志正大师每天的运动时间雷打不动,早上一个钟头,晚上一个钟头,除了散步,还要打打太极拳八段锦。朱良春大师年事已高,但还保证每天要轻微运动,包括散步和摆动手臂,一次运动10分钟。他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运动后会浑身发热、出汗,而出汗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对养生有很大的好处。85岁的李振华大师指出,运动项目要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来选择。他推荐大家练一练太极剑、太极拳、五禽戏等,这些动作都很柔和,运动过程中还能静心。但要注意,锻炼不能过度,如果回来后连气都喘上不来,那就是超过身体负荷了。

  很多大师直到今天还在从事临床工作,对于时间紧张的他们来说,生活与工作都成了一种运动。86岁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方和谦特别赞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说法,所以平时有空就散步,还常骑个残疾人摩托,带老伴去买菜、遛大街。83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唐由之每天都在坚持给病人看病,在他看来,工作就是运动,没有工作的时候,走路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朱良春大师从医已整整70个年头了,现在也坚持每周三次给病人看病,看病、阅读、书写几乎是他全部的生活内容。负责照顾父亲日常起居的女儿朱敏华觉得,“不断思考是父亲保持健康的动力。”对于这一观点,专门研究中医脑病的张学文大师认为很有道理,他说,脑子要多动,越用越灵,不要退休后就养老,生活过度劳累或休闲都是养生的大忌。

  很多患了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病的老人轻易不敢运动,其实也没必要。李济仁大师就是一位“三高”患者,“我40岁开始血压高,50岁血脂高,60岁得了糖尿病,与这些疾病抗争,我有自己的心得。”他介绍,每天一早醒来,他不会急于起床,而是在床上先做一套保健操,叩膻中穴摩腹是必做动作。膻中穴位胸骨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调节人体气机的重要穴位,常叩可以宽胸理气、调理气机。具体方法是,十指在胸前交叉合拢,用双手的大鱼际轻轻叩击膻中穴,每回50下即可;摩腹则是用手掌,以肚脐为中心顺着肠道的方向做螺旋式转摩,每回36圈。他强调,操作时以动作柔和舒缓为宜。现代人养生误区多

  除了饮食和运动之外,在这些年已高龄的国医大师们看来,现代人养生方面误区很多,应引起注意。

  一是保健品宣传和使用很混乱。朱良春大师认为,现在保健品宣传太夸大。保健品好不好呢,有一部分不错,但要因人而异,阴虚的人要养阴,阳虚的人要扶阳。如果阴虚的人吃了热性的保健品,就会火上加油,变本加厉;阳虚的人吃了滋阴的保健品,就更没精神了。所以保健品还要辨症用,最好向医生咨询,对症下药,效果会更好。方和谦大师也认为,保健产品太乱,比如蜂王浆、蜂王精不分;管理上也乱,说明上各说各有理。比如排毒概念被滥用,但排的是什么毒,这毒素是打哪来的,都说不清,对消费者有很大的迷惑性,造成人云亦云。

  第二,生活没有规律。朱良春大师说,中医强调,白天是阳,晚上是阴,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符合阴阳之道,现代人则有的晨昏颠倒,晚上两三点钟才睡,第二天早上不知几点起来,这样就把生理规律打乱了,容易生病。

  第三,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减肥不当、冬天穿得太少都是致病的根源。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张琪说,以节食的方法来减肥会造成身体消瘦、虚弱,最终导致肝功出现问题,全身抵抗力下降。而寒凉天气为了漂亮不穿厚的衣物,则容易引发肾病

  第四,生育太晚。李振华大师说,人的体质好不好先天倚赖于父母,父母身体好,孩子一般都没问题。但年轻时生的孩子和年纪大时生的不一样,现在大龄产妇太多的现象令人担忧,尤其是超过40岁的产妇,很容易对孩子的体质造成不好的影响。

  第五,忽视了人体自我痊愈的能力。陆广莘大师是专门研究中医药理论的,他认为,人类对自身以外生物“过分敌视”,导致重视疾病的同时却忽视了人类自我痊愈的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误区,对抗生素的滥用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大师们的养生诀窍

  在大师们看来,养生有没有什么诀窍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总结,养生的关键是不生气。张学文大师解释,养生重在情绪,乐观出少年。日常生活中,人不生气是不可能的,但要会生气、会散气,任何事情要拿得起放得下。如果气散不掉,很多疾病都会由气郁而发生。

  在养肾方面,张琪大师强调,一是要劳逸适度,运动不要过量;二是要保证睡眠规律。

  李振华大师指出,中医养生讲究“治未病”,也就是在发病前把病症解决掉。所以,养成好的生活规律和习惯非常重要。要注意外界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大自然有“风寒暑湿燥火”6种气候变化。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人要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刮风下雨应注意增减衣物;夏天炎热注意避暑,少吃冷饮,别用过冷的水洗脸,尤其要少到太阳底下活动,年轻人最多半个小时,老年人要控制在10—20分钟以内。

  方和谦大师最推崇的是《论语》里面“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的生活理念,认为简单生活才是真正符合养生之道的。他劝大家多读读《论语》或一些有益的养生书籍,“《论语》里有很多话是孔子教导学生如何过日子的,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记者:田野 郑丹 张静

来源:《生命时报》
发表于 2009/6/24 00: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患了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轻易不敢运动,其实也没必要。李济仁大师就是一位“三高”患者,“我40岁开始血压高,50岁血脂高,60岁得了糖尿病,与这些疾病抗争,我有自己的心得。

对这段有些不解,哪位朋友有这位大师的资料吗?
发表于 2009/6/28 05: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养生要做到:吃得少、运动好、多用脑、不生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