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大家准确的理解,(板书:homeschooling,在家学习;homeeducation,在家教育;Growing without school,无校成长;)为了便于各位记住并且在你们以后的学习、教育过程当中进一步的去进行研究,我在这里举三个英文词,你们都可以知道,你们在做的这个教育,在美国,在世界教育领域当中它的确切的名称和定位是什么。第一个叫homeschooling,这个homeschool加上ing就变成了动名词,所以它叫在家学习,然后在家学习如果从一个教师的角度上来讲的话呢,叫homeeducation,在家教育。第三个是一本杂志,是七十年代创立的,是引导了整个美国“在家学习”和“在家教育”的一个方向,是一本杂志,这一本杂志翻译出来还挺有意思的,叫做“无校成长”,就是没有学校,没有上比如说像我们现在一般的这种学校,照样能够成长得很好,所以它叫Growing without school,翻译成“无校成长”。那么,这么一个教育在美国已经形成了声势很浩大的教育运动,它产生的大约时间是在七十年代,就是说大约是在三十多年以前,在美国,出现了一批就像你们这样的学生,你们这样的老师,出现了一个像贺老师一样的人。它的产生是有很多的原因,我主要跟大家说一下。就是说在美国,像我们现在的这一种学校它叫公立学校,公立学校呢,它有很多的弊病,比如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说,它是忽略了个性很强的学生的发展,它忽略了成绩最好的和成绩最差的学生的发展,就是说在公立学校里面,在我们课堂教学里面,它只能顾及到中间的学生,就把这个两头的这个学生呢,基本上是忽略掉了。这个呢,是一个特别特别重要的原因。第二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呢,是因为像在公立学校里面,他们基本上是抹杀了,或者是不承认——我们儿童的“灵性”,它过分强调“理性”。就是要学知识,要学技能。这个“灵性”,比如说它需要多跟大自然在一起,它更加需要跟老师面对面的心灵的交流,它需要我们的师生之间,它不单要“言传”,它还要“身教”,等等。当然,还有很多的其它的原因。所以在种种情况之下,有一些家长,这些家长,从现在看来,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本人的话呢都具有良好的教养,并且他们具有很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像我们现在社会很多尽心尽力的家长一样,他们都对自己孩子的未来,不光是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并且他们还有这样的勇气(因为更大的爱与责任)。他们刚开始的时候,也基本上跟贺老师一样,用我的话来说呢,叫“家庭即学校,客厅即教室,家长即老师,经典即教材”,所以他们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在自己简陋的家庭里面,把它转化成了“家庭即学校”,他们家里比较宽敞的会客厅就变成了教室,然后比较有道德修养、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或者长辈就成了老师。我刚才说了,在我们常见的这个学校里面,它只重视,基本都是比较注重于理性(这也是好听的话),所以它只注重“知识和技能”,它忽略了灵性,它忽略了文化,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它就显得过于简单、单薄而缺少。因而,像他们在美国,就花很长的时间学习《圣经》,花很长时间学习莎士比亚,花很多时间学习比如说柏拉图的、亚里士多德的这样一些经典著作。所以,像这样子的一个运动,就是从家庭的客厅里面开始,就是从家长自己开始,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情况,然后有像贺老师一样的有识之士,他们还建立了自己的联系,自己的刊物。
七十年代,美国开始形成的这个运动,然后逐渐的经过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发展。当然这个发展也是充满了争论,在道路上呢也有很多很多的障碍,比如说像我们现在所面临的 “学习经典有没有用”之类的讨论啊,在他们美国是同样的开展过。比如说,在受过经典教育之后,在现代的科技社会里面如何的找工作,如何的升学等等,很多很多。但是通过广大参加经典教育,或者是,美国叫“在家教育”或者是“在家学习”的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新的教育运动的潮流,冲开了种种的障碍,一直到现在。我据可靠的资料,在整个美国大约是有两百万的儿童和青少年已经成为在家学习的学生,并且每年基本上是以百分之二十的数量在继续增加。我后来大概算了一下,如果是用两百万除以美国的人口,得出这个比例的话,那么我们中国通过若干年,大概是会有几千万的青少年和儿童加入到这个中国的“在家学习”和“在家教育”当中,所以你们坐在这里面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将成为中国“在家学习”或者叫“在家教育”的领军人物,或者叫做“先驱”,或者叫做“鼻祖”,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