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599|回复: 1

国医大师“声讨”刘太医? 记者有点无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7 01: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
http://www.qlweekly.com/Reading/Life/200908/061026.html

国医大师“声讨”刘太医
日期:2009-08-06 22:51 稿源:《齐鲁周刊》 撰稿:王长亮 阅读: 7721 次 文章挑错 打印

现在,著名的“太医”刘弘章被审判了,对于那些稍微具备医学常识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件令人拍手称快的好事。然而此时,一些“太医粉丝”包括一些受害者,却站出来为“太医”辩护,这一规模宏大的群体甚至对有关部门的执法行为产生了影响。

  刘太医到底是“神医”还是祸害?

  本刊记者就此事专访山东省唯一一位获得“国医大师”称号的张灿玾老教授,以求一个真相。□本刊见习记者 

刘太医:人吃晚饭死得早!

  “常吃肉块催人老,人吃晚饭死得早,小孩子不能打针和吃药,癌症是个大血包。”这不是随随便便的几句顺口溜,这是著名的“养生专家刘太医”刘弘章在其编著的《刘太医养生》系列丛书中,提出的骇人听闻的养生之道

  太医,现在自然没有了,可太医的后人还在,他要是把老祖宗当太医时的药方、医案归纳整理,写出本书来,哪个老百姓不想买一本回家看看?

  所以,《刘太医谈养生》,想不火都难!而刘弘章正是打出了明朝太医刘纯后代的名号,但这其中的养生之道你会照单全收吗?

  譬如任何癌症都只需一种治疗方法;吃豆腐会死人,刘弘章曾义正词严的教导百姓,杨白劳就是喝制作豆腐的卤水死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当下这个注重养生的年代,标新立异的观点必然会受到人们的关注。2008年11月14日,天津市塘沽区将这位本地出产的太医夫妇刑事拘留,前几日法院做出审判罪名是“非法经营”。

  这位从2006年成为名人的“太医”,被逮捕、审判的消息一经传出,社会上竟然出现“百家争鸣”的气象,受太医毒害者则奋笔疾书呼吁人们认清真相,像人民日报记者陈祖甲发表《“刘太医”害死我胞妹》一文极力声讨。而爱戴太医者大声谩骂说这是冤假错案,其中一名网名为“真牛”的网友更是弄了一个“刘太医养生论坛”来声援,这些坚硬的粉丝竟然能左右司法部门的意志,让此案悬而未决。

  现而今,各种观点纷繁芜杂,而真相又在何处?

“我从未听说过刘太医”

  2009年8月4日,记者带着对“刘太医案”的疑惑走进了“国医大师”张灿玾老先生的家中,以求一个真相。

  81岁高龄的张灿玾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今年6月19日我国首次评出30位“国医大师”,而张灿玾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山东老中医

  初见张老满头白发,一副花镜挂在耳边,没有驼背但左手臂似乎不太灵便。走进他的家中,扑鼻而来的是浓浓的中药味,随后记者被带进了张老的“琴石书屋”,屋内摆设极为古朴简单,十几平米的房间里几乎全是书籍,书架上挂着两个长长的拂尘。

   “我不知道这个刘太医,从来没有听说过!”张老开口的第一句话让记者竟一时语塞。

  记者随后向张老介绍“刘太医案”的前因后果,及当下关于此案的舆论漩涡。“他的书籍我没有看到,他的观点我之前也没有听说,所以我不便做出评论。”在山东医学界以治学严谨著称的张老,对“刘太医案”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标准。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什么年代都会有庸医、骗子,宣称百病皆治的肯定是虚假宣传。”从20岁就独立行医的张老,对这样的事情已是司空见惯,虽然没有正面对“刘太医案”做出评价,但张老还是向记者讲述了他曾经碰到的中医骗子

  张灿玾出身中医世家,他的老家是山东威海荣成的一个农村,在他十岁左右的时候,村里曾经有两个青年患病,一个患了眼疾,一个得了腿疮,虽然本村就有中医,但他们既不相信也不去医治。一天村里来了一个游医,这两个人就让其诊治,望闻问切之后游医断言,这两人得的是花柳病,得用他祖传的一种丹药。两人没有碰过妓女却得了花柳病,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两人竟然相信游医的说辞,结果服用游医的丹药之后,一人当天死亡,另一个第二天也一命呜呼。

  用张老的话说,他已经习惯了“神医辈出”。

“有的人为了锻炼身体,风雨无阻的去爬泰山,这也是一种贪。”

  “对于养生,我觉得有两个字很重要就是‘不贪’。”趁此机会记者向张老讨教起养生之术,“养生其实讲究四个字‘形神兼备’,贪念太多,心里的累赘就太多,养生也就无从谈起。”

  张灿玾在济南生活三十几年,因为经济原因搬家20多次。虽然拥有高超的医术,但在钱财上从不贪心,日子清苦却一直无所求。“现如今破房三间遮风避雨,藏书5000供我苦读,粗茶淡饭滋养身体,足矣。”老人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足。

  “有的人为了锻炼身体,风雨无阻的去爬泰山,这也是一种贪。”张老认为养生应该融于平常的生活之中,要顺其自然而非刻意为之。至于自己的养生之术,张老曾用半文言的形式写了一篇《养生琐谈》。

  “幼承庭训,效法先辈;勤于书卷,情趣务多;调气应时,起居适度;知足常乐,乐以忘忧;忙里偷闲,能忍则安;山川遣兴,吟咏抒怀。”

  这六法中,老人的情趣务多一项让人称羡,在他的书房里除了书籍,就是墙壁上随处可见的民族乐器,京胡、二胡、唢呐、琵琶、笙管、古琴,老人一应俱全,老人说虽然他是学医出身,但热爱文艺,年轻时曾经作为导演执导过话剧《白毛女》等上百部剧目。那时还经常拉小提琴、作诗谱曲。

  尽管自己是国医大师,但老人也曾患过动脉硬化膝关节病,以致写字困难、行动不便,不过老人一直心态平和、天生乐观,抱着慈悲之心。

  “没有大慈大悲之心,就不要行医。”这是两个小时的采访中,老人重复最多的一句话。

真牛评论
(1)“他的书籍我没有看到,他的观点我之前也没有听说,所以我不便做出评论。”在山东医学界以治学严谨著称的张老,对“刘太医案”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标准。这个是对的。

(2)既然如此,记者凭什么打着《国医大师“声讨”刘太医》的旗号?是不是无耻了一点?

(3)“尽管自己是国医大师,但老人也曾患过动脉硬化、膝关节病,以致写字困难、行动不便。 ”  那么可见其还是医术有局限性,离“上工治未病”还是有距离。
发表于 2009/9/27 04: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的看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