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滑、经少闭经病由虚来不宜攻
本帖最后由 sissyzly 于 2013/11/25 23:11 编辑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这个月的月经量1/4,下了淤血后,血不大多,比上月少,上月1/3,经后期上午睡眠多,不愿起,早上没什么胃口,之前那方后来加了生姜量多了点,比例不对。个人认为血虚不宜攻,,另我苔滑,病由虚来不宜攻,程门雪妇科言,仍因养心脾胃,眼胀红,眼底充血,右耳有血,相火旺,两眉头,右边脱落比左边多,大拇指那么多,掉了许多,眉毛、睫毛脱落,明显是与相火旺相关,今天才开下方:茯苓18 当归10 玄参10 生地10 熟地10 橘红10 杏仁10 女贞子30 寄生30 淮山30 柏子仁18 北沙参24 桂枝1 肉桂1 生姜5
炒白芍18 红枣10个 米半杯
回复 sissyzly 的帖子
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月经后半个月当补血促生新血,月经前一个星期当偏活血化瘀,这是中医调理月经的用药规律。如果相火实在旺,生姜也可不用,只用红枣10--15克。生地和玄参用量偏小,中阳不振别用熟地。你上次说的生地会生痰,我估计是用量小了,小水不制壮火,敛液以为痰。“痰因火动”“火因气逆”。如果你胆子大一点,石膏也是可以用的。 回复 sissyzly 的帖子
你这个方好油啊!
茯苓18 当归10 玄参10 生地10 熟地10 橘红10 杏仁10 女贞子30 寄生30 淮山30 柏子仁18 北沙参24 桂枝1 肉桂1 生姜5
炒白芍18 红枣10个 米半杯
女贞子常配用墨旱莲,组成二至丸。
还是觉得上焦的滋阴清热力不够,如果此方式吃两天一剂的,更加的不够。
本帖最后由 sissyzly 于 2013/11/26 11:54 编辑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墨旱莲用过和女贞子,但是脱眉毛,我只要少许寒中,就不适,严重点马上眉毛就没了,现在的眉毛很难看,好在我眉毛够长,不大起眼,要是一般的女的,那要画眉了。对了,我那个方子,你标了颜色的药是何故?我要是用石膏,直接倒了,今天早上就大便没什么力,不是条状,是一堆比较软,小便清长,昨夜小便一次,是生地、玄参故。我中阳太虚,平日豆腐吃得多点也口淡,药性平和的药就OK,若是补多点或是略寒中,量宜轻,你手重了:)
RE: 程门雪医案摘录
本帖最后由 sissyzly 于 2013/11/26 11:49 编辑虚中夹实
如脾胃素虚,而经事不行,少腹作痛者,健脾和胃之中,佐以理气通经之品可矣,虚不甚,实亦不甚也。若脾胃素虚,而少腹有宿瘀痞积者,须知去瘀之品,若蟅虫、水蛭、五灵脂、三棱、莪术之类,腥秽伤胃,脾胃强者,犹宜慎用,脾胃虚者,更为戈戟。逼不得已,只能择其比较和平者用,尤当以健补脾胃为主,脾胃气旺,新血得生,则宿恶自化,方不悖毋犯胃气,毋伐天和之旨。若痞积已久,渐成痼疾,而脾胃大亏,正气不足支持,再见虚热盗汗,心悸纳少,苔光脉弱,虚象甚著者,则虚证十倍于实,以实不日加,而虚且致危,一切治实之品,均当摒而不用,只宜养心和脾,扶元补血。心脾旺,气血足,虚证渐复,方可并顾。或体虚虽复,终不胜攻者,始终不能治实,虽有痞积,只能带疾延年,听之而已,若图全功,反形蛇足,轻重之际,不可不详也。倘使虚由实来者,则又不然,例如室女干血经闭,始由宿瘀而成干血,继因干血而碍生化,生化不及,不成血而成瘀,渐见形瘦骨立,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者。干血不去,新血不生,实者不除,虚无从复。倘使姑息养奸,反致养痈遗患,必当先去其实,后治其虚,此虚由实来者之治法也。大抵实由虚致者,先治其虚;虚由实来者,则治其实;虚实各别者,则上下合治。再或斟酌轻重,分别情形,但能两不相妨,而各受益,则尽善尽美矣。
整理者按:读《叶案存真》隔噎门,有案云:“上热下寒,古人用麻沸汤煮凉药以解上,浓煎温补以治下,使阳气不脱,郁热自罢。今仿之:黄芩、小川连、枳实三味,入滚水煮五沸至十沸即滤;人参、淡附子、干姜三味,煎浓汁一杯,和入前药服。”程门雪先生评曰:“此方极妙,服法尤佳,凡一切上下不同,内外不同,且未交混者,均可用此法之意为治。此方非但治上热下寒,更治上实下虚,芩、连对姜、附,一寒一热也;枳实对人参,一实一虚也。寒热为副,虚实为主,立方之巧妙,论治之细腻,举一反三,金针暗度,嘉惠后学不浅。”叶案与程评,均可为“上热下寒”一节之例证,故录之。
燥湿同病
至于燥湿同病则又不同,乃燥中有湿,湿中有燥,二气俱为实邪,不似同形者之互见虚象也。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湿恶燥,每有脾湿有余,胃阴不足之体,滋则助湿,燥则伤阴,最为难治。而此证又独多,如杂病时邪,每见斯象,是又不可以不究也,例诸前贤,其治有数:
一为燥湿同治法。如叶氏之治阴伤湿邪,有石斛厚朴同用法,石斛养胃阴,厚朴燥脾湿,燥湿同治之正法也。余若苍术地榆汤之治便血。黑地黄丸之治内伤,方用苍术以燥脾湿,榆、地以清血燥,亦系燥湿同治之方。大抵燥湿同病者,湿多在脾,以脾为阴土,性最恶湿,湿病必先困于太阴,燥湿必用脾药,用药不离苦温,苦从燥化,湿为阴邪,非温不化也。而燥则有伤肺、伤胃、伤肝肾之不同,肺胃同治,均以甘寒为主,故脾湿胃燥、脾湿肺燥诸病,必以甘寒与苦温同用,若肝肾燥而脾土湿者,则肾精肝血并亏,又当易甘寒为咸寒法,仍与苦温同用。惟轻重略有不同,以肺胃之燥,乃伤津液,甘寒之品,轻清生津,非厚味滋养可比,大凡其养阴之力轻者,则其助湿之力亦薄,故同时燥湿之药,亦不能过重,重则力不均衡,不能相和,或反碍燥,如仲景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之麦冬半夏同用,麦冬养胃生津之功,恰与半夏燥湿运脾之力相等,最有巧思,深得用药制方之理。石斛之力较麦冬为重,故叶氏以厚朴为对,亦宗仲景之法,而能变其用者。若肝肾之燥,则非滋养精血不可,而补血填精之品,如生地、熟地、阿胶、元参、龟板、首乌之类,均为厚味腻质,其养阴之力虽大,其助湿之害益增,则其相对燥湿之药非重不可,育阴之品多者,燥湿之品亦当增加,方能铢两悉称,此黑地黄所以必用苍术也,其轻重之不同,大法如此。
一为燥但治湿法。如湿温由湿化燥,苔边灰腻,中红绛,唇焦口渴,烦躁热盛,湿尚未尽,燥象已见,投以润剂,燥热反增;或进燥湿同治,亦无效验者。须知此燥乃由湿来,湿为真湿,燥为假燥,仍当治湿为主,湿化热透,再以润燥剂投之,一二剂退矣。近贤张氏,深得此法,凡见此证,即以干姜苦温化湿为君,少以连、柏苦寒清热为佐,其用苦寒者,苦亦能化燥也,虽见苔剥抽心,亦不为动,每建奇功,其识力之高,真可景仰,近人能之者寡矣。
一为湿但治燥法。前言燥从湿来者,但治其湿,此化气也。若燥非从湿来,而湿且为燥化者,则又不同,例如黑疸之证,乃脾胃素有湿热,而肾阴又虚,肾体恶燥喜湿,肾阴虚则生燥,肾燥而适脾湿有余,遂吸而引之,以济其燥,吸其湿则并其热而亦吸之,湿热菀结下焦,血液之中,浊气不得宣泄,熏蒸渐渍,而色为之浊暗,则为黑疸矣。肾本燥,燥故能吸湿,湿中有热,热亦能燥湿,一湿不能济二燥,则湿为燥化,初病湿热菀结血分者,今且一变而为燥结血分矣。治以猪膏发煎,猪脂润肾燥,血余去血结,纯为润燥去瘀化结之方,而能治湿热下流肾经之黑疸者,即以湿从燥化,湿但治燥也。若湿未化尽,燥结未坚者,仍以育阴利水,燥湿并用者治之。 本帖最后由 sissyzly 于 2013/11/26 12:11 编辑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原来你标明颜色的是说比较油,不会啊,药入口味道不错,因为方中有桂枝,能左能右:P,现在口中只有一点点痰,比平时少啊,是不是桂枝得多点?不过开始我是想给20个红枣的,应该还是给20个,下次在试试。回头在查下玉楸药解。 :P 回复 sissyzly 的帖子
我就说很多人不理解啰。你看看竹叶石膏汤的方解和仲景原文就明白,我为什么说石膏可用。石膏不是不可用,而是看你怎么用。
我说那方子油,并不是指口感,而是含油多的话就滋腻,加重了肝脾的负担。
本帖最后由 sissyzly 于 2013/11/26 14:11 编辑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我没看伤寒啊,你要说明啊,对了,你说油是指那几味滋腻加重肝脾的负担,那后果是什么啊?生痰吗?另生米仁是薏米吗竹叶与竹茹那个性寒?那方子有半夏那也不能用啊? 回复 sissyzly 的帖子
我这方子一般只吃1剂,就转补脾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