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
发表于 2008/10/31 18:36:04
第三章 三命消长
● 止宿命,了阴命,长天命。
● 天命讲让,宿命讲贪,阴命讲争。
● 止宿命则天命长,阴命消;不止宿命而任意行事的,则为贱人;不消阴命而任意行事的,则为恶人。
● 道德是自古及今的达道,但是后来愈流愈下,竟落到水底下去了,水就是财,今人昼夜奔忙,只是为财,把道和良心都掉在水里了。
● 以天命为生的,虽然事坏了,终久也必好;以宿命为主的,虽然好了,终久也必坏;以阴命为主的,虽然事成了,但如同倒在门外的 灰,很快就被风吹散了。
● 贵人侮辱愚人,将来贵人必要反倒贱了。富人苛苦穷人,将来富人必要穷了。
● 脾气就是阴命,心理和知识都是宿命,义气就是天命。先把这三界分清,然后再推转五行。
● 饥荒是阴命,财产是宿命,乐善好施为天命。
● 性归命,是看归的哪个命,归阴命是坏的,归宿命是假的,归天命是真的。
● 有大容量,天命才能永久。以公款(包括善款)济一己之私是德中之贼,德中之贼罪更大。
● 富贵的人都被物欺住了。不受魔不成佛,不受苦不享福,不受罪不出贵,所以道都是从反面成的。
● 众人不服,就把天命丢了。得着命的准乐。
● 私用公款和善款留给儿孙,等于给儿孙喝毒药酒一样。
● 贪就是苦,争就是罪,搅就是孽。
● 命者名也,有什么名分,就行什么道,让众人佩服了,就是长天命。
● 会当人的聚万灵,不会当人的散万灵。
● 不能立身,焉能立命,不能立命,焉能立德。
● 必得先由命上做过去,然后再知性,性才能永久不迷。从前知性的很多,都没能久存,都是这个理啊。
● 命是得根根扎住,然后性才能聚,才能灵。
● 命在上的,德在下,能托起愚人才有德。
前文说,性、心、身是三界的体,天理、道理、情理是三界的用。那么天命、宿命、阴命便是反映了三界行为所形成的生命性质、质量与价值了。所以三命正是性、心、身的三个侧面。凤仪先生说:“性与天命合,心与宿命合,身与阴命合。”凡符合道德原则、有利大众的心理行为均属天命;财产、技艺、才能、学识等为宿命;恨怨恼怒,损人利己,违法犯罪的思想行为,都属阴命。(此处所说的天命、宿命、阴命均斌予新的涵义。如宿命一词有别于“宿命论”的宿命)世间纷纭复杂的现象与事物,变化多端的思想与行为,用什么来衡量其阴阳消长、善恶真假呢?天命、宿命、阴命,便是其最好的识别标准。
一、天命
一个人从婴儿时期起,经过少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的整个生命历程,都可能迸发过无数次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来自固有的天性,是天命形成的基因,属于生命的光明面。如小儿的爱父母,爱兄弟姊妹;一生中常常生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以及扶老携幼,助人为乐,同情之心,激奋之情和扶困济危之心等等,通过培育与实践,使之发扬光大,充实起来,便是天命的成长过程。把它用在家庭伦理中,便是孝悌之道;用在社会上,便是忠于职守,爱民族,爱国家的忠良。历史上的孝子、忠臣、英雄、豪杰、伟人、哲士,无不是这些闪光点高度集中而释放出巨大能量之所致。所以说“性与天命合”,说明性与天命是统一的。
修天命即是孟子说的:“修其天爵。”凡属笃尽伦常,敦品立德,乐善好施,与人为善,立功立德,利益大众的,都是对天命的充实与壮大。
先生说:“命者名也。”名即名分,命指天命,按自己的名分行事,依照准则做人,这就是“立命”。如在家庭中有“儿子”的名,“儿子”即是天命,把儿子当真了,就是孝子。众人宾服了,众人是天,就是长天命。反之,就是亏天命,或叫作丢天命。
先生说:“人像灯泡子似的,立身行事,要有多数人佩服,就是灯光大的,少数人佩服,就是灯光小的;若是无人佩服,就是有灯而无光;令人嫌恶,就是黑灯影了。”那些成为黑灯影的人,枉此一生,正是对生命的浪费与糟蹋。
“职务无贵贱,人格有高低”,当县官的和一名清扫工人,从形式来看,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无法相比,但从做人的品德来讲,就不分高低了。如县官不以民众的利益为重,干些贪赃枉法甚至为害人民,招致广大民众反对与唾弃的事,则他的天命便完全丢了。但那位清扫工人,能尽心竭力地干好本职工作,处处为大众着想,受到称赞与尊重,他的天命就比那些品质恶劣的县官大得多了。所以用天命的大小虚实来衡量一个人的高低贵贱,是再公平不过的了。县官必以全县人民的利益为利益,才符合天命,否则,他的天命就是虚的了,甚至成为全县的罪人。先生说:“众人不服,就是把天命丢了。”
从家庭来讲,如夫妻、父子、兄弟、婆媳等等,每一个名分,都是天命,当好了,行真了,便是长天命。社会上士农工商官,每一行有每一行的天命,如士人是主教化的,能够当好老师,为人师表,教好学生,就是士人的天命。商人主流通货用,方便顾客,干好本行工作,就是长商人的天命。农人种好地,多打粮,心存为世上多增加粮食,便是长农人的天命。总之,人能干一行爱一行,把自己所应做的做得圆满,众人佩服了,就是天命增长的标志。所以凤仪先生说:“做什么还嫌恶什么的,就是不要命。”
能够一心从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助人为乐,劝人为善,这便是完全以天命行事。如能进而教化世人,移风易俗,敦品立德,出苦得乐,如此济人利世的圣贤,乃是天命的最大充实者。如孔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万古不朽,他的盛德永存,即是天命永存。
所以,人暂短的一生,惟有不断地增长天命,充实天命,才是最高上、最有价值、最纯粹的生命。
二、宿命
宿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金钱、产业、技能、知识,以及所有能使个人腾达的种种本领都是宿命。它是以提高物质生活和名利、地位为目的,所以,对人们的诱惑力极大,大多数人用毕生的精力,为增长宿命而疲于奔命。
为了正常的生活,用劳动赚取一定的金钱,创造适当的物质、财富,是完全应该的。没有宿命,便不能生活。问题不在于此,而是有些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增长宿命里边去,竟致忘了正义、良心、伦理、道德等做人的准则。从家庭来看,为了发财而背弃了孝悌伦理,造成父子不和,夫妻反目,兄弟争斗,甚至酿成同室操戈,演出惨痛的悲剧。从社会上来看,有的为了个人多得财富,不择手段,贪污受贿。更有甚者,偷盗抢劫,无所不为,终于落得可悲的下场。
还有的人,不仅为了个人增长宿命,更为儿孙无尽无休地积累财富,结果害了儿孙。先生说:“老人怕子女受罪,广积田产,多置物产,预备下辈人生活的财产。这样人不是慈爱子孙,正是欺侮子孙。怎么说呢?他以为子孙将来不能吃饭,不能谋生,所以大事准备,对外人刻薄悭吝。专为子孙积蓄,子孙任何经验也没有,就知道吃喝玩乐。后来真落到不能吃饭,不能谋生了。可笑的老人,可怜的子孙。”
以宿命为主的人,是不怕大不怕多的,金钱越多越好,家业越大越好,日夜奔波,不辞辛劳,使机弄巧,惟利是图。它的动力是什么呢?答案很明确,只是一个贪字。先生说:“以心(贪心)为主的人,一个月挣十万元也不够。”所以说“心与宿命合。”贪心是永无止境的,贪心越大,苦恼越多。如果问他,你为什么要积累那么多的财富呢?他必要回答说:为了享乐,为了永远幸福。试问他真能得到永远快乐和幸福吗?从他自身来看,拥有那么多的财富,他的内心世界能有真正宁静的时候吗?恐怕财产越多,负担越重,精神的压力越大。况且钱多了,就要享受,尽情的吃喝玩乐,奢侈无度,家中所有的旧东西都要换上新的,换家俱,换洋房,衣食住行都要换时兴时髦的。然而换来换去,他的妻子万没想到,最后该轮到换她了——抛弃了结发妻子,拈花惹草,换上一个年轻貌美的女郎,这是多么可怕的情景啊!原来创业的初心与永远享乐的梦想,如今完全破灭了,遗下的是个破碎的家庭和可怜的子女,何乐之有!
冷静地反思一下,造成这样后果的根源是什么呢?不外当初只为了宿命的增大,一心致富,而不问如何修身齐家,增长天命,所以凤仪先生教导人们要“止宿命、长天命。”那些单纯追求宿命发大财,而无天命作主导的人,到头来没有不堕落的,既坑了自己,也害了儿孙。先生说:“要以天命包宿命,切勿使宿命包天命。”意思是说勿以宿命大过天命,教导人们防止被无情的金钱卷进可怕的洪水的旋涡里啊!看看那些正在迅猛发财的人们,能够戛然刹车,止住宿命,以增长天命,是多么了不起的自控行为啊!古人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从修道立德角度来讲,这话是颇有道理的。
三、阴命
阴命,顾名思义就是生命的阴暗面,如怨恨恼怒,发火动气,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的思想行为,都足以腐蚀自己的生命,染污个人的性灵。轻则造成一时的苦恼或病痛,重则为个人增添了难以解脱的罪业。
以肉体享乐为主的人,心为身所役,习性和禀性相互作乱,搅得心身昼夜不得安宁,所以说“身与阴命合”。殊不知吃喝淫赌,物欲横行之日,正是心身堕落阴命增大之时,习性得不到满足,便要发动禀性,脾气越大,痛苦越深,甚至造成严重疾患,恶性循环,无有已时,毁了自己,毁了家庭,可怖的阴云密雾,笼罩着个人的整个生命,以致陷落在罪苦的深渊里,永难自拔,悔恨莫及!先生说:“使脾气的福,是阴曹的福。”就是这个意思。任凭着阴命吞没了天命,毁了宿命,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子女,众叛亲离,身败名裂,何待死后,活着的时候,已是人间地狱了。
阴命的大小全在自己掌握,阴命大的人能悬崖勒马,回头是岸,阴命虽大可变小,如果执迷不悟,任流而下,越陷越深,阴命虽小也可变大,其中,善于使用宿命极为重要。宿命上达,可长天命,宿命下达,便增阴命,所以如何使用宿命,实为关键。
人的一生中,无时无地不在天命、宿命、阴命中升降徘徊,先生说:“对于伦常里的人,心里过不去,或者世事上,有过不去的地方,都是阴命。”如能从道理上会了(研究明白),解决心里过不去的地方,弥补了缺欠,这个阴命便是消啦。先生说:“人们都修好,怎么终久没得着好呢?只因他心里所存的都是人家的不好,又哪能得好呢!”在社会上,假公济私或损公肥私是最重的阴命。先生说:“私用公款和善款,留给儿孙,那等于给儿孙喝毒药酒一样。”看来造阴命不仅坑了自己,更害了下一代。在家庭中,有不成材或胡作非为的兄弟、妻子、儿女,都属阴命。想无视这些问题,并不等于阴命不存在,只有正视它,解决它,阴命才能消了。
四、三命相互消长
天命、宿命、阴命,不管你认识或不认识,承认或不承认,它总是在如影随形的伴随着你。它的增减消长,随时可决定你的苦与乐,福与祸,可左右你一生的升降沉浮。“止宿命,了阴命,长天命”是先生为三命提出的总原则。
欲长天命须从立命入手。先生说:“不能立身,焉能立命,不能立命,焉能立德。”立命必须首先立身,什么是立身呢?就是从少年时起,学什么必须把什么学好,干什么必须把什么干好。也就是说学生时期,一定认认真真的读书;学技能时,要踏踏实实地学好技能;在家庭里,力所能及的劳动,要干好,让父母放心,这就是立身。人的一生,不论在家庭和社会上,能按自己的名分,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行真了,众人佩服了,便是立命。再能不断地充实,就自然增长天命。天命是无限的,能进一步做到修心养性,与人为善,就是立德。如能为众人造福,对社会有贡献,达到“充实而有光辉”的地步,天命就圆足了。
从总体来讲,要想消阴命,长天命,必须先止宿命。凤仪先生说:“止宿命则天命长,阴命消;不止宿命而任意行事的,则为贱人;不消阴命而任意行事的,则为恶人。”止宿命是消阴命长天命的枢纽,宿命大了,而不知止的,必然重物质享受,一旦物欲横流,花天酒地,挥霍无度,滑入下流,则阴命大了,天命必失,其后果不堪设想。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不止宿命造成的。那么怎样止宿命呢?止宿命的实质就是去掉贪心,贪心一止,就等于闭住地狱(阴命)门,则天命的门自会大开。这样,贪恋物质享受的欲望自然淡泊;而把宿命用在公益上,则必长天命;不为自己享受,自会消阴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长天命,并非抱着贪心去追求,而是顺其自然,遵道而行。
阴命是人人都有的,不过大小不一,性质不同而已。有的是自身的,有的是属于伦常中的,如有不守本分的子女等,有的是从环境或某些事物中反映出来的。不论哪方面的阴命都需要自己去了(消)。先生说:“人们的三界都有债,必须还净了才行。能做大善大德才可消阴命。还有更简便更有力量的好法子,就是受大屈忍大辱,立时就可以消无数的阴命。”有的人对大屈大辱勉强地受了,然而,受过之后没从内心里认帐,过不去,长时期存有怨气,这样,这个大屈大辱便白受了,不能彻底消阴命。能吃亏能忍辱,是一种最大的阴德,是了不起的修养境界。对委屈和冤枉一点也不辩解,实在不容易,但对一个修道的人来讲,这是必过的一关。所以佛家把忍辱列为“六度”之一,是从生死此岸到达涅磐彼岸的必由的途径。如先生于三十六岁时,受官兵屈打,一言不辩,正是体现了佛家忍辱的功夫。
孟子说:“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天爵(仁义忠信,乐善不倦)即是天命,人爵(地位财产等)即是宿命,天命长了,宿命也必然随之增长。但孟子接着说:“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这正是宿命增大之后,不能止宿命,而醉心享乐,不再修天命,便向下流到阴命上去了,迷途忘返,最终必要完蛋。所以孟子最后说:“是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看起来,人们有了财产地位之后,往往被财产地位所缠缚,不能上达,就必然下坠了。所以先生说:“富贵的人都被物欺住了。”物即是财产地位。
人的天命,不在地位高低,宿命大小,达到究竟处,都是同样大的,因为人的天性本来都是相同的。先生说:“圣书上有‘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的说法。怎么天道就不可得而闻呢?我有一个比方,在院中立一个东西,前面有日光,后面有个影。东西和影子都可以量出高低长短,日光还能量出数来吗?日光比作天命,东西比作宿命,影子比作阴命,所以现在只能谈宿命、阴命,而天命,人都不很明白啊!”宿命大的阴命也必大,地位高,有势力,财产大,有依仗,他们立功立德容易,造罪造孽也方便,说一句话,办一件事,都可为一方人带来福利,也可给一方人带来灾难。只有止宿命向上达,才长天命,天命和天性是同源,所以其大无限(如日光)。虽然宿命大的阴命也大(影子也大),但能不以宿命为主,所以不落阴命。如罄产兴学的张雅轩,天命相当大了!他到各处讲道,想穿破的,吃歹的,也得不到,这不是宿命也随着增长了吗?但他不以宿命为主,所以就不落阴命了。凤仪先生本是放牛、扛活出身,家道贫寒。宿命可说很小了,但后来办女学,兴教化,劝世化人,终于有那么大的成就,成为人们心中的圣人,天命可谓极大了。由此可见修天命绝不在于宿命的大小啊!先生说:“人得三界分清。天命人人都是和天一般大.惟宿命阴命有差别。”
把三个命研究明白,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改造自己的命运。先生说:“修德性是长天命;学习技艺,多积钱财,都是长宿命;争贪长阴命。善用宿命的常知足,能消阴命;不会用的长阴命;只有长天命是一定可以消阴命。”又说:“我拿天命用事,把宿命和阴命都开除了,所以才好的。现今的人,不是用阴命,就是重宿命,不知道长天命,妄想命好,真是不知命呢。”
五、三命活用
三命除了反映一个人整个生命的性质、质量与分量之外,也可用以说明三个不同层次。凤仪先生说:“三界是要活用,如为官的就是以国为天命,以官职为宿命,以家底为阴命;过家的人,以家为天命,以自己的一股份为宿命,己身为阴命(指人口多的大家庭);老人是天命。兄弟是宿命,妻子、儿女为阴命。若只一个人呢,本身也就是天命了。所以我们讲道劝世的人,是以世界为天命,国家为宿命,家就是阴命。比居官为国者的天命大得多呢。”这里所说的“本身也就是天命”是指自己的名分或职务而言,能够尽职尽责,完成任务或使命,就是长天命了。至于“以国为天命”、“以世界为天命”的提法,是以本人实际成就的基础作为起点的,如果你本人在家庭或社会上应尽的责任都没尽到,而妄谈什么以国家或世界为天命,就是空说大话了。先生说:“命在上的,德在下,能托起愚人才有德。”如为官的是命在上了,但他必关心社会底层人们的饥苦,解决他们的困难,才有德。
“做善做德可以消阴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须看你的阴命大小而行事,这里有“将功补过”的性质。阴命大的,必须用作大善大德来弥补。如齐齐哈尔有个有财有势的马树勋,为办女学,施舍一仟垧地一万元钱,先生不受。张雅轩问因为什么不要?先生说:“化人家的款,不是为我们的事,乃是为救那舍款的人。现在他做那么一点功德,救不了他,所以不受。他家像一座鸡蛋山似的,从底下只拿出一个鸡蛋,不是哗啦一下子都颓了吗!”这里边的大小轻重只有自己了解的最清楚,必须自己来衡量,来掌握。先生说:“家中有不成才的妻子儿女,是你德行不足的原故,你只有尽量的作德,才能弥补过来。时间久了不变就换了。若不用德行来弥补,只是怨恨、打骂,都是无用的。”
先生说:做善做德最好是“德过本”。他儿子国华说他:“竟胡闹,这些年这里劝人,那里劝人,劝得谁了?”凤仪先生说:“会当爹的,必叫儿子比自己强了算,我是个庄稼人,一年不过挣七十吊钱。你现在教书,每年能挣七百元钱,这是你比我强了。我当爹算是当得对了,你不用看不起我,你若能叫你儿子比你强了,我就佩服你。”国华无言以对。后来,先生说:“国华若再问我,怎么能强呢?我自然还能告诉他。他一年挣七百元钱,要舍四百元做善,二百元钱过家,一百元钱积蓄,这叫‘德过本’,虽不求子女好,也自然能好。”
为人应使天命大过宿命,不可使宿命大过天命。国华在沈阳读书时,是高才生,名列前茅。先生说:“我儿因学问得名是长宿命,我在东城讲道劝人是长天命,这正是用天命来包宿命,切不可让宿命包天命。”这样做,才可使子女不往阴命里流去。凤仪先说:“对儿女任情娇惯,溺爱不明,以致使其不务正业。儿女越造(阴命),父母越贪(宿命),父聚财,子散财,那简直是推子女下地狱!”又说:“不义之财也去贪求这种财产留给子孙,和留毒药给子孙有什么不同?自己造孽,儿孙受罪。真是自做自受!”
“立命”说,是凤仪先生全部学说的起点。立命是指立天命而言。一个人的一生,在家庭中可充当许多角色,男人从小当儿子、孙子、哥哥、弟弟,结婚后当丈夫,当父亲,老了又当爷爷,等等。女人从小当姑娘,结婚后当媳妇,又当母亲,老年当老太太,等等。所有这些角色,如果有一个当不好,都会带来许多烦恼,甚至造成长时期的痛苦。怎样来完善这些不同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立命的过程。一般来说,孝、悌、慈是家庭伦理中的三个主要环节。
先生又特别提出妇女道:“姑娘性如棉,志为根,要提满家;媳妇性如水,意为根,要托满家;老太太性如灰,志为根,要兜满家。总之,都是要会全家人的道。”话虽似浅俗,但意义深远,实行起来,可使家家和睦,人人幸福。这样从女子教育入手,不仅解决现实家庭的苦乐问题,更是人类提高素质、正本清源的根本所在。试看那些男女俱刚的家庭,有多少真正和睦幸福的呢?惟有刚柔相济,长短互补的夫妻,才能培育出理想的下一代,才会奏出和谐美妙的伦理乐章。那么妇女道中为什么独有媳妇“意为根”呢?因为意为根比起“志为根”来要温暖圆活,不像志为根那样淡情。所以妇女的一生,从志为根开始,中间变为意为根,绕一圈,老年又归到志为根。男子一生,始终以志为根。
立命和化性是相辅相成的。欲立命必须化除气禀性,欲巩固化性(知性)的成果,必须立命。立命的实质,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万事都必须从作人开始,所以佛家有“人成即佛成”的说法。人没当真,其它什么理想愿望都是空话。欲把人当真,必性命双修,然而二者相比之下,还是要先从“命”上着手。凤仪先生创兴女义学时,最先“开性”(相当于佛家的开悟,也称知性)的是何关淑娴,她是女义学最初的老师之一,人称为何女师,后来又迷了。民国十一年,凤仪先生在德惠县办讲习班,由于学员们的专诚,道气极盛,当时开性的很多,著名的有侯向琳、刘淑荃、王淑英等等,然而这些最早知性的人,大部分没有巩固住,以后又都迷了。因为她们没有经过立命的实践,缺乏牢固的尽伦基础。因此,后来凤仪先生教人,便都从立命开始,首先要求人们要石打石凿地尽伦常,如刘秀琴、朱雪梅、关岚青、房正坤……这些人后来都立住脚了,不但实行崇俭结婚,又都培育出理想的下一代。先生对这种前后的不同教导方法,曾做过总结道:“必先由命上做过去,然后再知性,性才能永远不迷。从前知性的很多,都没能久存,都是这个道理啊!”又说:“命是得根根扎住,然后性才能聚,才能灵。”由此可见,立命是何等重要啊!
从儿女的日常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他们生成来历的不同。那种不能守分,胡作非为,虽经多方教育,也不知改悔的儿女,多从逆中来,也就是从阴命中来的。如李儒(朝阳人)问他儿子的寿命长短?先生说:“生你这孩子时.你正和你后母相搅(对后母很不孝),是从逆中来的。你不做善.他还可以活着,你做善,他立时就死。”后来他稍向道,儿子立时就死了。而那些能尽孝悌的子女,是从正面来的。所以,先生说:“子女肯尽孝的,是由德上来的。”父母对子女溺爱,不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是最大的罪过。先生说:“家道的坏,不是由于外人坏的,都坏在儿女身上,外人吃一顿饭,都要感恩,儿女就不然了。虽然用尽全为为他们,也不感恩。这样儿女的心极狠,为父母的应该觉悟啊!所以,儿女不孝,风俗坏,都是从父母溺爱上来的。”只知顾儿女,不知顾老人,就是只顾下而不顾上,正是往阴命流下去了。
一个家庭里的成员,是什么命(名分)就必须有什么性,否则,父亲表现出儿子的性,儿子表现出做父亲的性;男子表现出懦弱无能,唯唯诺诺,毫无阳刚之气,女人表现出性情刚烈,毫无温柔之气。这样的家庭,很难想像会和睦幸福。所以性和命必须相合,定住性才能立住命。先生说:“人有性归命的,有命归性的。命者名也,不任自己的禀性,而体会自己的名位,安分行事,始终如一,这叫性归命;不体会自己的名位,而拿禀性去做事,作辍无常,喜怒无定,这叫做命归性的。例如上古的大舜,父母想法陷害他,他始终是尽孝,不动禀性,正是性归命了。”先生又深入地说明:“性归命是看归哪个命,归阴命是坏的,归宿命是假的,归天命是真的。”
不论在家庭或社会,常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人或倒霉的事,如果被陷住,心中过不去,就会苦恼无边,或愤怒、或伤心、或愁苦、或忧惧,甚至彻夜难眠,极易转化成疾病。假如能自我调节,做到内心不为事物和环境所转,随遇而安,泰然处之,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高尚精神境界,自能把本来属于阴命的东西转化为天命。先生对此有过精妙的论述:“万灵的真宝贝就是万罪,万罪就是一切过不去的地方,必把过不去的地方都能过去,才能万灵。”
一个人,不论他的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声名多么显赫,事业多么宏伟,但看他是以哪个命为主,面对这三个命,来不得半点虚伪,用它来衡量人的高低真伪,是最为公平的。先生说:“以天命为主的,虽然事坏了,终久也必好;以宿命为主的,虽然好了,终久也必坏;以阴命为主的,虽然事成了,但如同倒在门外的一筐柴火灰,很快就被风吹散了。”什么是以天命为主?请看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他们当时的遭遇都是坎坷多难,穷困潦倒,从现象上看“糟糕”极了,但他们是以天命为主,以天下为己任,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终能流芳百世,传颂千古。如岳飞、文天祥等,都是明显的例证。什么是以宿命为主?如以名利为重的那些高官厚禄者,显耀一时,到头来,没有不垮台的;又如家财万贯的富翁。其家业不败于子则败于孙,后人终于落得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流落街头者不胜枚举。什么是以阴命为主?如那些由于贪赃枉法,甚至偷盗抢劫,取得不义之财者,很快就会衰败,竟而银铛入狱,落得身败名裂。其罪恶之报,如影随形,极为明显!先生说:“贪就是苦,争就是罪,搅就是孽,所以要戒贪争搅。”
欲止宿命,首先要知足,如果存有贪得无厌之心,越多越好,怎能止宿命?不贪,心自然净,心净无牵缠,方能向天命上精进。对坎坷逆境,能泰然处之,可以消阴命,但必须内心认帐,不怨天,不尤人,才不留痕迹。所以凤仪先生说:“不知足天命木长,不放心宿命不止,不认帐阴命不了;要以大义养天命,以慎言语、节饮食养宿命,以忍耐二字消阴命。”又说:“有大容量,天命才能永久;少挣钱,多干活,就有功德。”
归根结底,研究三命,必须明确:“天命是真的,宿命是假的,阴命是坏的。”要做到:“止宿命,消阴命,长天命。”
yuanshixuezi
发表于 2008/11/21 19:37:33
感觉有点像是西方耶稣布教的味道啊
普度众生,传扬教义...
zshun110
发表于 2010/3/21 03:44:34
非常感谢。
谢谢楼主。
秋水时至
发表于 2012/3/12 17:30:26
感恩楼主
莫依
发表于 2012/4/19 00:13:47
看完后才知性,化性,真正学习了,感谢楼主,随喜赞叹楼主法布施
功德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莫依
发表于 2012/5/24 18:45:32
有志学王善人思想和讲病的师兄和同修加入(王凤仪讲病实践组QQ群227557274)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