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青年时代 在朱震亨三十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如果不是这件事的发生,他可能一生都与中医无缘。 他可能沿着他目前的生活轨迹继续下去,继续过着“唯侠是尚”的生活,但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彻底扰乱了他的生活。 这件事情就是:朱震亨的母亲病了。 自从他的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一直含辛茹苦地抚养着朱震亨弟兄三人,母子四人相依为命,应该说母亲应该是朱震亨在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了。 这个时候母亲由于长期的操劳,患上了“脾疼”,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已经无从考证了,现在的中医中基本没有这么描述病情的了,也没有这么一种病,朱震亨自己也没有留下过多的记载,因此使人只能猜测个大概,从朱震亨在《格致余论》序中描述的这种个病一直持续了五年来看,应该是一种慢性的疾病,估计与现在的慢性胃炎差不多的病证吧,总之我们能够得到的信息有两个:一个是这是种慢性的病,持续了两年的时间;另一个是这种病的主症是疼痛,比较痛苦。 照例,又是请了医生,这次请的不是一个医生,而是请了若干位。 这些医生一个个得意洋洋地来出诊,甲说是这个病,乙说是那个病,开方吃药,结果却令人失望,都没有效果,束手无策(众工束手)。 朱震亨在旁边惊恐地看着这一切,仿佛是家族的噩梦又要继续了。 古代读书人读的基本都是儒家的书,而谁都知道,“孝”字在儒学中的分量。 儒家思想是以“忠、孝”来立论的。 在过去,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个“孝”字。 所谓“乌鸦尚能反哺”,如果人连个孝字都做不到,就是连禽兽都不如。 这就是一个儒生在社会上混的基本条件。 一个儒生如果能有孝行,人人礼敬。 如果有一点丧失孝行的消息传出,您就甭在圈儿里混了,人人唾骂。 现在朱震亨的母亲病了,每天生活在痛苦中。 朱震亨就在她的身旁,只能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地看着,无能为力 这就好比是亲眼看着母亲被殴打,自己却连帮助的方法都没有! 这能算是尽孝了吗? 难道这就是我们天天谈论孝道的儒生的所作所为吗? 朱震亨由最终的惊恐,演变成了无法控制的愤怒。 以朱震亨的脾气来猜测,他当时一定是急得眼睛血红! 在一个夜里,朱震亨很久无法入睡。 他来到空旷的庭院,望着深邃的星空,握紧了拳头。 一个念头从他的心中升起。 第二天,他来到了曾经就读过的私塾,找到私塾先生。 私塾先生已经老了,头发花白。 私塾先生:“震亨,已经好久不见了,找我有事情吗?” 朱震亨:“我小时候在先生的家里见到过一本书。” 私塾先生:“什么书?” 朱震亨:“《黄帝内经 素问》。” 私塾先生:“那是医门圣典,莫非,你有志学医?” 朱震亨:“我的母亲病了。” 私塾先生:“我明白了!你拿去吧!“ 朱震亨:“我抄写一本后会立刻还给先生。” 私塾先生:“这本书,我赠送给你了。” 从那天开始,朱震亨苦读《素问》三年,到第三个年头的时候,觉得自己有些心得了,开始给母亲开出药方,又两年,那么多专业医生未能治愈的疾病,被朱震亨治疗痊愈。 什么是孝,朱震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我每次读到朱震亨留下的这些记载时,心中都激荡不已,泪常沾襟。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能为父母做的又有什么呢? 孝道之不彰久矣! 在后面的讲述中我会慢慢把医道之精髓告诉你:医道的根基,是忠孝之道。 这样算算,此时的朱震亨已经三十五岁了,由于学习《黄帝内经 素问》只是为了给母亲看病,所以还没有做个医生的打算。 老天爷似乎是为了给朱震亨的命运再加上些分量,竟然安排了一个有趣的道路。 这个时候,在朱震亨家乡不远的东阳八华山中,来了位高人。 此人叫许文懿,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四传弟子。 他来到八华山中开始讲授程朱理学。 这位在当年那可是大名人,名声大得很,跟现在相比,估计比眼下《百家讲坛》的那几位名气可要大多了。 这位许文懿往这山里一住,四方的追星族就开始来了――敢情在那个时候就有追星族这码事儿了。 估计那个时候的街头巷尾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小吴同学在街口碰到了学妹阿梅。 小吴同学:“阿梅,你晓得吗?有个好消息哦!” 阿梅学妹:“学长,又在骗我,上次那个根本就不是帅哥嘛。” 小吴同学:“这次是真的哦,知道吗?许文懿公来我们这里了!” 阿梅学妹:“啊!!!真的吗!!!” 小吴同学:“天啊,你的叫声好恐怖啊。” 阿梅学妹:“在哪里?快带我去!我一定要去!” 估计今天刘德华来了就是这个情形的。 记载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说担着行李铺盖到八华山里跟这许文懿公学习的人,有几百人之多。 也不知道没有扩音机扬声器的许老先生是怎么讲课的。 总之当时许文懿老先生办了个巨型的补习班,影响颇大,为现在的许多民办学校所不及。 最关键的是社会效益极佳,大家反应极好,都说他讲得明白,本来挺复杂的能把人难为得想撞墙的大道理,经他那么一讲,明白了。 挺笨一落了几次榜连个专科都没捞上的孩子,经他这么一补习,居然考上了省重点。 所以家长们都急了,就是让交择校费赞助费都在所不惜,势在必夺。 这消息也传到了朱震亨的耳朵里。 别误会,不是朱震亨也要送孩子去。 是他自己要去。 朱震亨此时三十六岁了。 当时的大文人宋濂记载道:“(朱震亨听说后)叹曰:丈夫所学,不务闻道,而为侠是尚,不亦惑乎?”于是拎着行李就往八华山去了。 每次我看到这的时候都觉得有点恍惚,隐约感觉似乎朱震亨有跟着起哄的嫌疑。 也就是说,这个记载有点让人不大明白,朱震亨还没有去学呢,怎么就幡然醒悟了呢? 难道,听到这么个小道消息,或者在食堂门口的招贴栏看到个招生海报,就突然发了这么大个感慨?然后人生观都改变了? 您信么? 那么,这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朱震亨会突然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