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541|回复: 0

防辐射保健品:企业趁热打铁还是借势炒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8 01: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通过国家认证的1万多个保健品中,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仅百来个

  ●即使是经认证的保健品,对防辐射也只有辅助作用,想通过食用“防辐射”保健品来防护是不可能的

  日本核泄漏,“防辐射、抗辐射”的概念不仅让碘盐、碘片、海带和相关的防护服“火”了一把,记者发现,最近一些保健品也打起了“抗辐射”牌,甚至有商家借机炒作、煽动消费者“及时抢购”。

  对此,专家提醒称,即使是经卫生部认证的保健品,其“防辐”、“抗辐”的效果也只是“辅助”而已,切莫轻信被过分夸大的什么“特效”、“奇效”。因为,到目前为止,此类保健品中所含的成分对降低“辐射”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充分的证实。而且,此类保健品中的成分多数通过日常的均衡饮食也能获取,正常人基本没有必要特别补充。

  现象:

  “抗辐射”

  保健品热卖

  继碘盐之后,近日,一些保健品也纷纷借“防辐射、抗辐射”概念以吸引消费者。

  记者在天河区一家大型超市里某知名保健品专柜上看到,螺旋藻片、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红葡萄籽提取物片等相关产品存放在一个独立的架子上,旁边有一张临时打印出来的防辐射提醒。消费者驻足时,销售人员便会一一历数这些保健品的防辐射、抗辐射功能,并称“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详细咨询,发现这些保健品本身倒是有批准文号,但产品功能只标着“增强免疫力”,并没提到能防辐射或是抗辐射。对此,销售人员解释称,这类产品都能“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但这跟防辐射有什么关系,销售人员却说不上来,只是一再强调可以“防辐射”,并称最近很多人买,销量很不错。

  无独有偶,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近日上海一些螺旋藻专卖店也开始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及螺旋藻“抗辐射”的广告牌放在醒目位置进行推销。而在一家推销螺旋藻保健品的网站上,有卖家甚至贴出煽动信息,称“由于最近的日本地震导致核电站爆炸辐射正飘向中国”,而“螺旋藻具有防辐射功能,现各大药店出现缺货状态,请及时抢购”云云。

  解读:保健品“抗辐射”功效尚无定论

  “其实,即使是经认证的保健品,其防辐射、抗辐射的效果也只是‘辅助’而已,说有什么‘特效’甚至‘奇效’都是过分夸大。”王晓波解释称,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多酚、多糖等食物成分能否降低“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做过不少研究,但多数都针对紫外线、X光之类的长期小剂量辐射对人体组织DNA造成的损伤而言,基本没有核辐射方面的研究。而这些有限的研究到目前也只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一定的作用,并没有很确切且充分的依据。因此,在此类保健品的防辐射功能描述上也只表明有“辅助保护功能”,而且必须长期食用才能有一定的效果,消费者切莫对它们寄予太大的希望。

  “事实上,被认为有一定抗辐射作用的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多酚、多糖等食物成分在我们日常的食物中也广泛存在。”王晓波认为,正常人只需通过均衡饮食,就能摄入上述各种营养物质,比如:香菇中有多糖成分,绿茶含多酚成分,各种新鲜的蔬果中更不缺维生素、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只要不偏食,是抗辐射物质,无需特别补充保健品来抗辐射。

  清自由基与防辐射

  根本不是一回事

记者发现,不少没经过国家认证而自行宣传有“抗辐射功能”的保健品,销售人员多解释其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但这些和防辐射到底有多大关系呢?

  王晓波分析称,上述几个概念虽然有一定的关联,但不能互相替换,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自由基是人在生理活动过程中新陈代谢的产物。“太阳辐射”、“电脑辐射”、“手机辐射”等人们日常可能经常会接触的电离辐射可使人体产生更多的自由基,一些能清自由、抗氧化的东西对这些自由基的清除和机体损伤的修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而不是直接就能对抗辐射、防止辐射损伤。因此,想在受到辐射伤害前通过食用所谓的“防辐射”保健品来防护,是不可能的。

  提醒:记下产品批号上网查真伪

  “防辐射、抗辐射”保健品到底是借机炒作,还是确有其效?

  “其实,在卫生部批准的保健品功能中,确实有一项是‘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广东药学院营养系主任王晓波教授称。但昨天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网站上打入“抗辐射”关键词,查到有批文的保健品只有54项,而以“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关键查询到的产品也只有62项,其中还有些批文已经过了期。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会长张大超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通过国家保健品认证的产品约1万余个,具有抗辐射功能的产品不到100家。”至于保健食品是否具有抗辐射的效果,他认为“需经国家认证,而不是由企业自行宣传。”王晓波建议,确实有需要的消费者在购买前最好先了解清楚其批文号码,上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网站查询更为妥当。


记者:翁淑贤

来源:广州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