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听劲本为术语.
其实此语本为借用.古之习武者文人不多,传习者或有所心得,难以言表.所以遣字用词,亦有难以精当处.此为时代之烙印,朴实存真,可证久远.
我想所谓听劲,非指耳朵所得也.
太极推手,二人互搭,你来我往,形体接触,熟能生巧.感应自生,法由心出,一发制人,战无不胜.如同行针,一刺入体,感应亦生,补泻由心,医岂不效?
太极有十年不出门之说.
此其长亦其短.
故先师云:旧上海曾有"十年太极拳.打不过三天勃克辛"的夸张说法.勃克辛即拳击.
推手老将败于新卒,武林常见不鲜.是老将落入老套,不能自拔也.故有城河里不翻的船,翻在阴沟里之说.
有人喜饮源头水.自以为学医必学易,学拳必学古 ,皆非一定之理.
以推手而言,各派太极皆有详说.我以为吴鉴泉公之学生徐致一先生所说为是. 徐不局限于门派,以力学原理解释推手,故其推手能发人於丈外. 我师曾有诗赞曰"脉传杨家自吴翁.精解奈端出徐公". (旧时称力学为奈端学说)
徐致一为上海精武体育会唯一的义务教员.抗战胜利后为精武负责人.上海名流, 是武术界中罕见的高级知识分子。解放后曾任全国武术比赛之副总裁判长.
徐致一先生以推手见长,不知可称听劲高人乎?
先生文中有翁之称,愧不敢当.只因年少好勇,取网名时,心血来潮,以叟入名,为以自警.
愿与先生交. 携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决不敢陋见自秘,也不会自以为是,据实而言,借微明道观, 愿与诸君。同唱道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