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中医养生
›
万病从根治(转载)
1
2
3
4
5
6
7
8
/ 8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39899
|
回复:
74
万病从根治(转载)
[复制链接]
moni
moni
当前离线
积分
133150
发表于 2013/7/7 22: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7/24 12:34 编辑
万病从根治
作 者:余浩 郑黎
传奇
中医师
多年
临床经验
的感悟与总结
1—寒湿证的诊断与治疗
2
#
2—上火的诊断与治疗
3
#
3—湿热证的诊断与治疗
4
#
4—
受寒
的诊断与治疗
5
#
5—寒热不调证的诊断与治疗
6
#
6—
筋骨
疾病
的诊断与治疗
7
#
7—
骨刺
的诊断与治疗
8
#
8—进补的学问
9
#
9—金不生水导致的
肾虚
10
#
10—水不生木导致的肝虚
11
#
11—木不生火导致的心火亢盛
12
#
12—火不生土导致的
脾胃
不足
13
#
13—
肝经
受寒的症状及治疗
14
#
14—
脾虚
的诊断与治疗
15
#
15—如何清除人体多余的水湿
16
#
16—煤油燃烧的故事——如何
祛寒
17
#
17—游山洞的感悟:不同类型
失眠
的诊治
18
#
18—修电扇的故事:表里证的诊断与治疗
19
#
19—表里证的诊断与治疗:
便秘
会引起
咳嗽
?
20
#
20—
虚证
的诊断与治疗:四种心血不足的治疗
21
#
21—虚证的诊断与治疗:
肝血
不足的治疗
22
#
22—虚证的诊断与治疗:肠道气
血亏
虚,产生便秘
23
#
23—虚证的诊断与治疗:头部气
血虚
的治疗
24
#
24—虚证的诊断与治疗:
耳朵
气血
虚的治疗
25
#
25—原汤化原食的启示:秋石\
鸡内金
\
竹沥
26
#
26—
高血压
、
高脂血症
、
糖尿病
的诊断与治疗
27
#
27—吃饭的学问与零食
28
#
28—善用
穴位
,激发自身药库
29
#
29
—
汗征的诊断与治疗:迎风流泪的治疗
30
#
30—
低血压
的诊断与治疗
31
#
31—正确认识补药、高
血压
的治疗
32
#
32—虚证、
实证
如何区别
33
#
33—
富贵病
的诊断与治疗
34
#
34—三高体质保健酒:
洋葱
葡萄酒与三参粉
35
#
35—凡事莫过,过必
伤身
36
#
36—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口臭
的治疗
37
#
37—清阳不升,导致
头昏
38
#
38—浊阴不降引发的头昏
39
#
39—专病专药:
威灵仙
与
龟头
感染
40
#
40—专病专药:
白芷
与前额痛
41
#
41—专病专药:
桑叶
与“兔子眼”
42
#
42—专病专药:二丑粉与小儿食积
43
#
43—专病专药:
小茴香
与
盆腔
积液
44
#
44—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健康理念:小病莫拖延
45
#
45—顽固性
阴囊潮湿
、
瘙痒
的疾病
46
#
46—
癌症
和疲劳综合症的治疗
47
#
47—男子
不育
六病与治疗
48
#
48—
酒渣鼻
的治疗
49
#
49—
小儿发烧
咳嗽的治疗
50
#
50—用阴阳升降,治疗上实
下虚、上热下寒
51
#
糖尿病
,
虚证
,
气血
,
便秘
,
疾病
,
临床经验
相关帖子
•
天通疾病
•
第十期新中医学员课
•
再论学习伤寒论
•
糖尿病思辨
•
对见病知源及平脉辨证也一下自己的想法(个人尚未入门,意见仅供参考)
•
中成药治幼儿鼻塞便秘发烧一例(答案已公布)
•
从脉用药之二十七:治无病需补养例
•
中医可以治愈血液病的原理
•
黄元御圆运动理论与实践
•
中医的治病、调理、气血都是在干啥?不可不知
回复
举报
moni
moni
当前离线
积分
133150
楼主
|
发表于 2013/7/7 22: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7/11 14:32 编辑
万病从根治
1
——
寒湿证的诊断与治疗
晚上腿疼,早上腰疼,大多是寒湿证的表现
天冷了,早上洗脸用的是热水,洗完后,我将毛巾挂在阳台上。晚上洗脸时,发现毛巾上半部分已经干了,而下半部分仍然是湿的,而且最下端居然还结了少许冰块!我拿着毛巾沉思了很久,想明白了最近一些疑难病症的病机,同时也想通了治疗方案……
“湿性趋下”,毛巾湿透后挂起来,水自然而然向下流,上半部分先干了,下半部分反而更湿,加上天气冷的原因,时间长点,下半部分就会慢慢结冰了。作为中医,“湿性趋下”这句话,我们记得熟,却用得少,临证时常常容易忘记!
其实,就像这毛巾一样,白天人站立时间长,湿性趋下,所以下肢的湿邪就会偏重。“湿性重浊”,当人体内湿邪稍重,会出现双腿很累的感觉;如果是湿邪较重的病人,表现就是“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
在人体,如果肾阳足,没有亏虚,或亏虚不重,则下半身湿邪会被肾阳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在人体进行循环;如果肾阳虚衰,就好比这冬天挂湿毛巾一样,湿邪盘踞下焦了,自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
夜晚卧床休息,处于人体最下端的地方就不是双腿了,而是与床面接触的部位。按照“湿性趋下”,应当是与床接触的部位会不舒服啊!
事实正如此,不少病人反映,白天还好,只是感觉双腿有些累,到了晚上睡觉,前半夜还可以,但后半夜开始慢慢出现腰痛,凡是与床接触的部位都感到很累很痛,早上五六点痛醒,起床后活动活动就好了。
温补肾阳是治疗寒湿证的关键。
我曾经诊治过这样一位患者,40来岁的女性。一周以来都觉得自己的两条小腿沉重难受,上午病情还算轻,下午加重,每晚下班回家,上楼梯时双腿如同灌了铅,沉重异常。在当地三甲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她做头颅 CT,她因嫌费用太贵,放弃检查,寻求中医治疗。
我给她讲了湿毛巾的故事,病人高兴地笑了:“听你这么一说,我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那如何治疗?”
“也好治疗,只需要将您体内向下沉的寒湿向上输送就可以了!以后注意保暖,少接触凉水。”
“水能向上流动吗?”
“你看看这地上的水,太阳照射后不就化为了水蒸气,向上升成为云彩吗?人体也是这样的,只要肾的火力足了,双腿就不怕冷,下面的寒湿就会化气上升了。”
谈完这些话,我给病人开了处方:乌附片、炒白术、茯苓、干姜、黑豆、甘草。
肾居人体下部,肾火足了,就能将下肢的寒湿化为水汽,徐徐上升。这里面的乌附片就是附子炮制而成的,附子辛、甘,大热,能够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它是补肾火的良药,用上它,人体肾阳就会旺盛,下肢的水湿就会被蒸腾,化为气而上升。但因为附子有一定的毒性,所以需要先煎一到两个小时,去毒后才能使用。
白术、茯苓、干姜是温脾健脾的药物,因为脾主湿,主运化。脾脏位于人体中部,只有通过脾脏的传输,肾脏将水湿化为气之后,水汽才能向上升,才能到达人体的上部。用黑豆是因为它能入肾,利湿,直接将体内的湿邪通过小便排泄出来。
患者服用两天后,双腿的沉重感明显消失了,随后我让她再继续服用三天,巩固疗效,平时间断性服用补肾的桂附地黄丸,半年来,患者病情没有复发。
除寒湿,可用艾叶水泡脚。
也有些患者嫌中药味道太苦,难以下咽而不愿意服用,遇到这样的患者,可采用艾叶水泡脚的办法。
有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者,是下岗工人。一个月来,每天凌晨5点左右就开始腰痛,起床后,活动活动腰部,疼痛很快缓解,患者笑着说,想睡会儿懒觉是不可能的事情。最近他发现疼痛的发作提前了,早晨4点钟就开始,大冬天的,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他十分苦恼。
听完他的描述,再看舌象,切完脉。我发现他的身体也是肾阳虚衰,寒湿偏重。据他自己说,以前从事过体力劳动,腰部有劳损的旧伤。这就是典型的肾阳虚衰,体内寒湿停留,由于体位变化的原因,白天积于下肢,夜晚则汇集于腰部,因为湿邪不重,下岗后在家休息,所以双腿感觉不明显,但腰部有过劳损的旧伤,属于薄弱环节,晚上刚入睡时,湿邪尚未汇集,所以疼痛不明显,睡到凌晨,寒湿在腰部的汇集慢慢增加,就必然导致局部气血不畅,腰部僵硬、疼痛。
我讲明上述这些道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也就不那么担心了,但他不愿意喝汤药,问我还有没有简单、便宜、效果又不错的办法。
于是我告诉他,艾叶几块钱一千克,买上两千克,每天晚上用艾叶煮水泡脚20分钟。艾叶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这样体内的寒湿会慢慢减少,病情也就可以慢慢恢复了。如果想要好快点,还可以将艾叶锤绒,用火纸卷成艾条,点燃后熏烤腰部,以发热发烫为度,将腰部劳损形成的淤血、寒湿散开,这样用不了几天,就会有明显的效果。果然不出我所料,他采用这样的治疗方法,一周后就好转了。
回复
举报
moni
moni
当前离线
积分
133150
楼主
|
发表于 2013/7/8 12: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7/11 12:12 编辑
万病从根治2——上火的诊断与治疗
妻子说:“过年这几天,吃了太多荤菜,上火了,牙痛,家里有没有去火药?”“咱家药铺都是中药,没有中成药,等会回家后,我给你弄点中药泡茶喝。”
“太苦了。”
“那就去买盒黄连上清片吧。”
“为什么叫黄连上清片,有没有‘下清片’?”妻子开玩笑地问。
下清片?为什么没有下清片?妻子是学西医的,她这一句玩笑话还真把我问住了。
我一边走,一边思考,不由得回想起放孔明灯的小姑娘和她所说的话:“火为什么向上烧,不会向下烧?”
这不就是中医所说的“火性炎上”吗?
火往高处走,上火必然先上头
因为热升冷降的原因,大自然中的火都是向上的,同样的道理,人体内的火也是向上的,所以人体上火,都表现在上焦,表现在头面部,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最基本的法则。
也正因为有了火性炎上的特性,人体头面部才会火力旺盛,才会不怕冷。《黄帝内经》说:“头为诸阳之会。”也就是说,人体的阳气就应该汇集在头部,一旦头部的阳气不足或过剩,就会出现病理变化。
当阳气过剩时,“气有余便是火”,人体头面部就会表现出各种上火的症状,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红肿,目赤肿痛,脸上长包……这些都是上火,都是火性炎上的结果啊!
而当阳气不足时,人体头部就会畏寒、怕风,出现一些慢性虚寒型疾病,就是头部阳气不足的表现。
由下清片联想到孔明灯,由孔明灯联想到火性炎上,由火性炎上联想到头为诸阳之会,由头为诸阳之会联想到头部阳气的亢盛与不足……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突然觉得很多头面部慢性疾病的病机清晰起来。
妻子服用黄连上清片后,咽喉不适很快就好转了。没过几天,一个慢性鼻炎患者的治疗,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位患者鼻塞已经三年了,最近一个月明显加重。
借用患者的话说,三年来,每天鼻塞,鼻子时常处于通而不畅的状态,稍稍遇冷,立即喷嚏不断,早上起床时病情也会较重,但活动后就减轻。一月前吹空调后,病情加重,晚上睡觉只能靠嘴来呼吸,长时间用嘴呼吸又导致口腔干燥,嗓子难受。使用麻黄素滴鼻液后,当时效果挺好,但使用后不出两小时,病情依然如旧。医院诊断是慢性过敏性鼻炎,治疗一周,病情不见明显好转,于是寻求中医治疗。就诊时鼻流清水,鼻塞不通,伴有额头疼,颈部僵硬。舌苔薄白,六脉浮紧,左寸虚无。
切完脉后,我告诉她,鼻塞是头部受寒所致,受寒是因为头部阳气不足,阳气不足又是因为体内心火不够。就好比阴天,我们头顶上没有了太阳的照射,感到很阴冷一样,人体心脏没有火力,头部就会阳气不足,就会怕冷,稍稍遇到冷空气,就容易伤风鼻塞。
病人似懂非懂地听完了我的分析,然后问道,那以后是不是要少吃生冷的食物,多吃“上火”的东西?
我点了点头,给患者开了一个处方:桂枝、白芍、葛根、生麻黄、通草、生姜、大枣。我让她先服五剂,每天一剂,早、中、晚分三次,饭后内服。
患者才服用三剂后,病情就大为好转,五剂服完,头疼鼻塞,彻底痊愈。
这是一个典型的头部阳气不足的案例,组成以葛根汤为基础方,加了一味通草。
许多人都知道,通草是下奶的药物,它有清热利尿、下乳的作用。其实通草还有其他功效。此物色白,入气分,能疏通体内气机。凡是遇到体内气郁不畅,导致血淤、湿阻的问题,搭配通草皆有奇效。另外,通草能上行于头,所有头面部孔窍不通的问题,也都可以配伍使用。上面这个案例中加入一味通草,就是考虑到它有通鼻窍的功效。
头面部阳气不足,便会生寒;阳气有余,则会化火。
临床上经常见到头面部长包长疖,这都是上火的标志。为什么头面部长包的多,而下肢很少长包呢?这都是“火性炎上”的结果,火属阳,阳气主升,所以火邪伤人,就容易出现在头面部了。
去火有讲究,药物勿滥用
上火了如何治疗呢?
懂得一点保健知识的人都知道,吃去火药!
吃什么去火药呢?
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中草药很多,是不是可以随便选用?
其实治疗上焦的火,很有讲究,因为用药不当,还会加重体内的寒,火没有清掉,寒邪反倒是加重了。
上火的病机可以归结到温病这一块,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在《外感温热论》中提出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就是治疗头面部热性病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升降浮沉”的理论,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除了和药物的气、味、药用部分、质地轻重有关外,还与用药量的大小有关。
同一味药,量轻可上达表,量重可下降走内。
比如说,桑菊饮能治疗风热外感,对只是咳嗽、不发烧的人效果最好,它在选药上就非常讲究,不但气味俱薄,而且方中“菊花一钱,桑叶二钱五分,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都是分量非常轻。
又比如桑杏汤,也是治外感的良药,组方为“杏仁一钱五分,桑叶一钱,沙参二钱,象贝一钱,香豉一钱,栀皮一钱,梨皮一钱”。方中用量最大的也没超过二钱,足见其量之轻!
轻者,轻如羽毛,飘荡而上,直达上焦,因势利导,驱邪于外,反之若用量重则沉而下降,引邪内陷或变生他证。“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有两层意思:其一,用量要轻;其二,要选用气味俱薄的药材,如桑叶、菊花、蒲公英、薄荷等。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桑杏汤一方后的自注里也说:“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用量多少合适,患者自己是不好掌握的,这时我建议患者服用中成药,如黄连上清片、牛黄上清片、三黄片等,饭后服用,即可起效。中成药一次吃几片,用量很轻,饭后服用,药走上焦,也符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原则。对于经常上火的人,除了服药外,还建议大家平时多用菊花、桑叶等泡茶喝,这些轻轻之品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五脏之火上于头,可按表现部位来辨别
“火性炎上”,这里的火,既包含外邪侵袭头面化火,又包含脏腑之火。五脏气血郁滞而不畅,气有余便会化火,化火之后,会借其所属经络上行于头,所以我们看到头面部“上火”的时候,除了考虑到清上焦之外,还得思考火的源头,即五脏之火。
火走头皮(发痒、长疙瘩),与肺火亢盛有关,因为“肺主皮毛”。
火走眼睛(红肿热痛),与肝火亢盛有关,因为“肝开窍于目”。
火走面部(长疙瘩),与心有关,因为“心之华在面”。
火走耳朵(疼痛、长疙瘩),与肾有关,因为“肾开窍于耳”。
火走鼻子(鼻腔发热生疖),与肺有关,因为“肺开窍于鼻”。
火走口舌(长疮),与心有关,因为“舌为心之苗”。
火走牙龈(肿痛),与胃有关,因为“牙龈属胃”。……
通过这些属性,就可以对号入座,在选用清轻之品治疗上火时,就可以有目的地选择药物,做到有的放矢。
或许有人会问,火性炎上,也就是说人体内的火,都会向上移行,达于头面,但为什么有些人出现下肢红肿呢?为什么许多妇科炎症,中医认为是有热、有火呢?
我们来看另外一个故事:湿衣服的故事。
回复
举报
moni
moni
当前离线
积分
133150
楼主
|
发表于 2013/7/9 15: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7/11 12:13 编辑
万病从根治3——湿热证的诊断与治疗
夏天的脏衣服,我经常是泡上水之后及时洗干净。有一次因为临时有事,衣服泡在盆子里没有及时洗,第二天回家,才记起这件事。令我诧异的是,衣服明明是用冷水泡的,放了一天后竟然开始发热、发酵,盆内衣服温度变高,水都成热水了。
我一边洗衣服,一边思考为什么会发热?
脏衣服如果是干燥的,没有泡在水里,纵然放上三五天,也不会发热。但衣服浸水后,加上夏天天气炎热,一旦不及时洗涤,就会出现发热发酵的情况。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是水啊,水湿导致了衣服不透气,郁积而化热!想到这里,我立刻想到了人体湿热型疾病的病机——湿阻气机!这才是湿热证的致病关键啊!
湿热证的治疗重点不在清热,而在除湿
在人体,如果湿邪偏重,阳气运行容易受到阻滞,进而产生郁积,气有余便是火,火与湿相合,即化为湿热,有的甚至化为湿毒。因为湿性趋下,所以容易形成湿热下注,在人体的中下部分出现相关的疾病表现。比如妇科带下病、男性前列腺炎、慢性肠炎、脚气、湿疹等。正如这衣服,泡湿后遇上天气炎热,衣服内空气不能流通,郁积化热。
治疗人体湿热为患的疾病,许多医家认为是湿毒,要采用清热解毒的办法,以寒凉之药治疗湿热之病。这样用药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湿邪所化之热,但不久病情还会反复发作,因为湿邪依然存在,人体阳气依然被阻滞。
当病情反复发作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当思考治疗方案不对呢?
有些鲁莽的中医,反而认为是下药太轻,力道不够!于是加大用量,用上大剂量苦寒的药物,损伤人体的阳气。当人体仅有的这一缕阳气被消耗殆尽,湿邪自然就不会化热,也无法化热了,于是湿从寒化,成为寒湿。一病未除,一病又起,患者就会感到下肢冰冷。
其实治疗湿热为患的疾病,就如同洗衣服一般,只需要洗干净后,及时将衣服晾起来,衣服中的水分自然会蒸发掉,而不会发热发酵。
所以说,治疗湿热证的最佳办法,不是针对“热邪”来用药,而是针对“湿邪”来用药,运用利湿的药物,把湿邪化去,人体阳气自然会上升,“湿阻气机”的病机就会扭转。这个症结解开了,问题就简单化了。
在上一个故事中,我谈到过,阳气主升,当阻滞阳气上升的湿邪消失之后,体内阳气就会自然而然升腾,整个气机就能正常循环,疾病也就可以治愈。
对付湿邪,关键在调理脾脏
我们再深入思考下去,人体内为什么会产生湿邪呢?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利湿的药物来扭转湿热病的病机,但湿邪产生的源头不解决,湿邪离去之后还会产生,这样疾病还是治不好的。
五行之中,土能克水,湿邪的产生,当然要从“土”来寻找。“脾胃属土,胃喜湿恶燥,脾喜燥恶湿。”水湿之邪的产生,与脾的功能失调有很大的关系。脾虚失运,最容易导致水湿停留,化为湿邪。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湿热病的治疗,最关键的是除湿。只有湿邪除去,才能够扭转病机,而健脾最能促进水湿代谢,从根本上治疗湿邪为患。
因此,利湿升阳,健脾除湿,才是治疗湿热性疾病的根本大法。
湿热引起的男科疾病
患者张某,40岁。尿频、尿无力、尿不尽一年,加重一月。
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无力、尿不尽,症状持续了半年多,还伴有腰酸、性功能减退、小便黄赤、阴囊及大腿根部潮湿等症状,在医院进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卵磷脂+,临床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半个多月,尿频、尿不尽的问题明显好转,但腰酸、性功能减退迟迟不见改善,停药一月后,病情再次复发,于是寻求中医治疗。
来我这就诊时,他的舌苔薄黄而腻,舌根白,六脉郁缓,左右脉象有下陷之势。综合其他症状,我断定他得的是中医所说的淋证。这个疾病治疗起来并不困难,大体就是疏肝健脾,利湿升阳,温阳化湿解毒。
我开了如下一个药方:白术、苍术、蜂房、滑石粉、冬瓜子、红藤、黄芪、苦参、大蜈蚣、柴胡、龙胆草、生甘草。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患者服用五剂后,尿频、尿无力、尿不尽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阴囊潮湿也明显缓解。根据他的情况,我把上面的方子略做调整,去掉滑石粉,增加一味杜仲,患者又服用了十余剂,所有的症状全部消失了。
为了巩固疗效,预防复发,我让他平时用白术10克泡茶喝,每天吃一把生南瓜子(半两左右)。半年后再遇见他,得知他已康复,未再复发,体质也明显增强。
上述案例中我使用的几味药物,各有妙处。
白术、苍术两药,燥湿健脾,促进脾之升清,清阳得升,湿热证之热邪才能去除;
滑石粉、冬瓜子、龙胆草利湿,湿邪得除,则气机条畅;
蜂房能温肾助阳,杀虫解毒,配伍红藤、蜈蚣,可以治疗湿热郁积日久所化之毒;
苦参清热燥湿,针对肠道的湿邪,龙胆草清热燥湿,针对肝经的湿邪,两者相伍,湿邪之患自无留恋之处。
方中还有一味药值得注意——冬瓜子,此药升阳除湿,疗效尤佳,《中药学》上记载其功效为润肺、化痰、消痈、利水。
《太氏药谱》中写道:“用冬瓜子治疗肺病、肠痈在《金匮要略》中皆有记载,而冬瓜乃瓜果菜食之物,其子何能有此效?常见冬瓜子抛入猪粪坑中而不腐烂,次年凡施用猪粪之处可自然生长冬瓜。于秽浊中生长的冬瓜,其味甘淡,甚为爽口。注意观察这一现象,从中悟出冬瓜子‘极善浊中生清,其子抗生力强,更属清轻之品’。
根据冬瓜子升清降浊,清可去实的特点,用来治疗咳喘脓痰、肺痈、肠痈、妇科带下以及湿热病过程中出现的湿浊阻滞,都具有显著疗效。”
湿热导致的妇科疾病
患者刘某,45岁,白带异常三个月,加重一周。患者说,三个月以前,开始出现白带异常,凝乳状,颜色偏黄,伴腥臭味,小腹坠胀,隐隐作痛。在医院进行妇科常规检查,白带白细胞+++,子宫颈轻度糜烂。进行阴道冲洗并上药,治疗一周,症状缓解,但一周前没有明显诱因,病情再次加重,自行购买妇科千金片,服用一周,未能好转,所以寻求中医治疗。
我看她舌苔薄黄而腻,舌头上有齿痕。再一把脉,右关尺郁涩,右寸细软。初步诊断就是妇科的带下病。
处方如下:苍术、黄柏、薏米仁、炒白术、冬瓜子、苦参、红藤、土茯苓、生甘草、淮山药、黄芪。
患者服用了十余剂(其间配方略有增减),白带转为正常,妇科常规检查,子宫颈糜烂消失。
在这例湿热为患的带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我还是采用了健脾除湿升阳、清热燥湿解毒的治疗原则,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当然,这其中的关键,还是除湿升阳。
湿邪会造成很多种疾病,它们全都需要靠健脾来治愈
天在上,地在下;天属阳,地属阴;人体阳气居上,阴气居下。这是天地阴阳的必然规律。
如果阳气受到湿邪阻滞,不能上升,而居于阴位,那么阳气与阴气相和,就会化为湿热。又因为湿性黏滞,它会进一步阻滞阳气的升发,因此湿热为患的疾病,常常迁延难愈。
如果湿热之邪聚集于皮下,遇到诱因后,通过皮肤向外而发,浸淫皮肤,就会引起顽固性皮肤病。
如果湿热之邪停留于四肢关节,就会导致关节肿大,畸形,局部出现红肿热痛。
如果湿热之邪停留于肠道,那么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等问题就会出现,进而形成现代医学所说的慢性肠炎。
如果湿邪停于肝胆经脉,形成肝经湿热证,人体就会表现为肝区胀痛,口发苦,食欲差,或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小便发黄等。
如果湿邪停留于膀胱,则会形成膀胱湿热证,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涩少而痛,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急慢性膀胱炎。
如果湿邪停留于肛门,容易导致痔疮发生。
……
临床上的种种症候,很难悉数,而目前对于湿热证的治疗,西医总以炎症来论治,大量使用抗生素,湿热所化之毒虽然缓解,但湿邪仍在,湿性黏滞,阳气被阻,过不了多久,湿热又会产生,所以对于湿热为患的疾病,现代医学往往没有很好的疗效。
认清病机,升阳除湿,这才是治疗湿热证的根本方法。
热重者,配以清热解毒;
湿重者,配以苦温燥湿;
皮肤湿邪为患者,调理脾肺;
肝经湿热为患者,调理肝脾;
妇科带下为患者,调理脾肾,补养带脉。
前面我举了两个病例,分别是湿热导致的男科疾病和妇科疾病的治疗过程。其实不仅是男科湿热为患的疾病,妇科湿热带下、慢性盆腔炎、子宫颈糜烂等病症,可以通过利湿升阳,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治愈,而且湿热所致的肠道疾患、湿热为患的皮肤病,都可以运用此法。
理是相通的!无论患何种疾病,只要是湿热所致,健脾就是首要任务,脾脏强健,则湿去阳升,疾病自然好了一大半。
这样的患者,平时饮食上要多吃一些健脾除湿的食物,如冬瓜、薏米仁、白茯苓、白扁豆等。而那些会生湿热的食物,如面食、甜米酒等,一定要少吃。
夏天是湿邪较重的季节,湿热型疾病容易加重,经常炖些冬瓜汤、鲫鱼汤、鸭子汤等能够除湿的汤来喝,对身体是大有裨益的。
经常有严重脚气的患者,外用内服诸药,都没有太明显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这类患者下焦湿热过重,脚气为湿热下注所致,我建议他们长期用薏苡仁煮水喝,通常过不了几天,病情就会明显好转。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湿衣服发热的故事,想想将衣服洗干净后挂起来晾干的过程,与中医治疗湿热证的方法是完全一致的。洗衣服的过程,就是除去脏衣服中湿毒的过程,衣服挂起来后,水湿利下,不就是除湿吗?水湿除去后,空气对流,阳气不会郁滞,自然就不会发热发酵发臭了。
医理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我们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感悟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呢?
当妇科炎症采用抗生素治疗几年,还是没能治愈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考虑是不是要换更高级的抗生素,而是应当考虑,这个病该不该这样治疗?是不是治疗思路出了问题?
当一个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服用中药治疗三五个月还没能见效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是不是治疗方案本身存在问题,而不是告诉病人,这个病很难治,时间长,慢慢来……
难易相辅相成,当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其实问题的背后已经准备了一个很容易的解决办法,难与易永远是同时并存的,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易”。
向生活学习,智慧的泉水永远不会干枯。
下面我们通过另外一个故事,来学习新的感悟:水管被冻的故事。
回复
举报
moni
moni
当前离线
积分
133150
楼主
|
发表于 2013/7/9 15: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7/11 12:48 编辑
万病从根治4——受寒的诊断与治疗
有年冬天,气温特别低,很多人家里的水管都被冻坏了,我家厨房的水管也不例外,早上起来,看着被冻得严严实实的水管,妻子一脸无奈。
我提来一瓶开水,慢慢地浇在被冻住的水管上,几分钟后,水开始慢慢地往外流,先是一滴一滴的,随后呈一条细线,然后慢慢通畅起来,但随即我发现,水管被冻裂了,水不停地往外漏。没办法,只好换一截水管了。
于是,我请来了水电工,一边看他换水管,一边和他搭讪。
“没想到这冬天上冻如此厉害,好生生的水管都给冻裂了。”我感叹道。
“这不算啥,很多施工工地,因为没考虑到热胀冷缩,工程建筑都能冻坏,这个问题施工时不考虑好,甚至桥梁都可以被冻断……”
修理好水管,送走管道修理工,我便思考同工人的聊天内容,国家每年因寒冷造成的损失都不少,作为一名中医,我更关心“寒”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中医有六淫致病一说,寒邪就是“六淫”的其中之一,它不仅对大自然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对于我们人体来说,它也是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
寒性收引,身体遇冷也会收缩
管道被冻破,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是因为“寒性收引”。
寒性收引,这是寒邪的特点。“寒则气收”,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袭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见肢体屈伸不利,或厥冷不仁。”
“收引”在人体的表现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即横向收引和纵向收引。
“横向收引”就好比水管收缩变细了一样!人体受寒,经脉也会收引变细,影响气血的运行,出现局部经脉气血的不通,形成疼痛的表现,即所谓的不通则痛,这个很好理解。如上面所说的“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
“纵向收引”好比一段钢材,受冻后变短了一样!人体的经脉、筋骨、肌肉等,受到寒邪的侵犯,也会收缩变短,如上面所说的“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见肢体屈伸不利,或厥冷不仁”。
冻疮是最常见的寒邪导致的疾病
寒邪伤人在临床上有没有呢?这样的病人常不常见呢?
有,而且非常常见!
临床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冻疮,有些患者每年必生冻疮,从小到大,年年如此,其实这就是寒性收引,血脉不畅所致。有些人会疑惑,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为什么有的人生冻疮,有的人不生冻疮呢?中医有句经典的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才是生冻疮的根本原因。那么这是什么样的正气不足呢?“心主血脉”,当心脏阳气不足时,血脉运行不畅通,再受到寒邪侵犯,寒性收引,人体就容易生冻疮了。
所以冻疮的治疗要从“心”入手,“温”“通”是关键,有一味药材叫桂枝,它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具有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是治疗各种冻疮不可缺少的药材。
中医经典《伤寒论》中,记载有一个治疗血虚寒厥证的药方——当归四逆汤,主要用于手脚冰凉,舌苔淡白,脉象沉细或细而欲绝的人。它的组方是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
此方在配伍上,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是治疗冻疮的经典处方。冻疮初起之时,因寒性凝滞收引,可见局部肌肤苍白、冷麻、疼痛;继而肿胀青紫,痒痛或起水疱,甚至溃烂;日久则组织坏死而难愈。因为血虚寒凝是此方的适应证,所以治疗手足冻疮,不论初期有无溃烂,都可以本方加减运用。
祛寒的总原则——温补肾阳
寒邪伤人,除了冻疮之外,还有很多疾患,比如因受寒引起的头痛、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肠道痉挛、女子痛经等。
治疗的时候,除了考虑心主血脉,我们还要考虑到肾阳,因为心与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源头,两者衰弱,都会引起正气不足,寒邪就容易乘虚而入。在《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中有一条“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肾阳虚的病人受寒后会腰部冷痛,有的患者甚至痛得直不起腰来,其实这就是寒性收引所致,通过服用温补肾阳药物,就可以治疗。
温补肾阳的方法——服用桂附地黄丸、艾灸,或TDP(特定电磁波)照射
温补肾阳的药物很多,选择什么样的合适呢?
一般情况下,肾阳虚衰的病人,服用桂附地黄丸就会有效,但如果夹有湿邪,形成寒湿腰痛,就需要在温阳的同时,配合除湿,病人可以服用独活寄生丸、天麻丸、木瓜丸等。
如果在选择药物上,自己不太明确该如何选用,那最好是直接用艾条熏烤受寒的腰部,用艾火来散腰部的寒邪,寒邪散尽,腰痛自然就好了。
艾条烤的时候,可以同时使用五到六根,排成一排,用细铁丝固定,然后用夹子夹起来,同时点燃这一排艾条,烤的效果就会比较好。
烤艾条虽然有效,但有一个弊端,就是燃烧时烟雾太大,熏烤时烟雾缭绕,弄得满屋子都是,因此熏烤时最好能找一个有换气扇的地方,这样烟雾就会被抽走,人待着也不会那么难受。
艾条熏烤还有一点不方便,就是它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一个人是无法操作的。有些老人,自己手脚都不灵便了,再来给老伴烤腰部,弄不好还容易造成烫伤,因此,对于操作不便的患者,我建议采用电烤。有一种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又称为神灯治疗仪,现在许多医院正广泛使用,操作简单,一个人自己操作即可,而且没有污染,用它来烤腰部,散腰部的寒湿,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腰部受寒,寒性收引导致疼痛。这个道理明白了,治疗起来就很简单。以热治寒,寒者热之,腰痛自然就能痊愈。
脾胃受寒的表现:腹痛、腹泻
脾肾阳虚的人,服用寒凉食物后,会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告诉你,这是肠道痉挛。其实也是“寒性收引”引起的,只不过是表现在了肠道上,治疗起来也是“寒者热之”,服用散寒的药物,比如附子理中丸就可以解决问题。不愿意服药,用艾条灸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眼这个部位,烤到发热发烫,同样能起效;不愿意采用灸法的,用神灯烤也可以,一样的道理。
颈部受寒的表现:颈部僵硬
有些颈椎病患者,平时摇晃脖子时咔嚓咔嚓地响,受寒后则颈部僵硬疼痛,好像落枕了,有些患者甚至描述为背部的筋好像变短了一样,抽得紧,抽得疼。其实这就是寒性收引的表现。
水管被冻裂,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是天气太冷,寒邪所致,人体筋骨收缩、疼痛,却想不到是寒邪所致,有些人总以为是颈椎退行性病变,通过牵引吊脖子来治疗,但往往越吊越痛,颈部肌肉越来越僵硬,这样对抗性的治疗,并不能解决问题,散颈部的寒才是治疗的关键。
这样的病人,治疗起来其实很简单,《伤寒论》中的葛根汤,可以说是治疗颈部受寒引起疼痛不适的特效方,组方为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方中麻黄能够升高血压,加快心率,因此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使用此方时,要将麻黄去掉,如果怕风、无汗,可以换成荆芥,这样解表之力不减,而升高血压,加快心率的副作用也没有了。
肩背受寒的表现:肩周炎
临床上有些小肠偏寒的人,小肠经脉不是很畅通,手太阳小肠经在肩背部绕行,如果稍稍受寒,经脉因寒而收引,气血就会不通,人首先会感到肩背部疼痛,特别是手臂外后侧,但肩关节的外展、上抬、内收等活动都不受限制,这是初期的表现。如果病情迁延日久,局部经脉长期不畅,再加上肩关节的活动减少,缺乏锻炼,就会导致肌肉粘连,最终形成肩周炎,也就是肩凝证,关节活动就会受限。
肩背部疼痛只是表象,内在的气血不足、肠道寒邪偏重、经络不通畅,才是发病的关键。
治疗上,可以先服用麻黄汤或者两片复方阿司匹林(胃病患者不宜)发发汗,散去体表之寒,疏通经络,等症状缓解后,再从小肠经入手,散去肠道寒邪(服用附子理中丸),才是彻底治愈的关键。
这样的患者,平时从饮食上要避免贪凉,多吃温性的食物。睡觉时一定要注意肩背部的保暖。已经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时,更要加强锻炼,将粘连的肌肉拉开,这样肩周炎才能彻底痊愈。
女性小腹受寒的表现:妇科疾患
女性月经期间,如果小腹受寒,影响了气血运行,就会表现为痛经。这也是“寒性收引”,只是表现在小腹,表现在子宫而已。如何治疗呢?
痛经的女性都知道,每次痛经时用热水袋暖一暖,就舒服多了,这就是“寒者热之”最简单的实践,用热水袋有效,用艾条熏烤自然也有效,用治疗仪电烤也自然有效!服用温性的药物呢?
许多痛经患者找中医大夫看病,中医开的方子大多以桃红四物汤加减,有没有效呢?有效!桃仁、红花这些活血化淤的药物用上,血脉通畅了,自然疼痛好转。但寒邪不散尽,下次月经依旧会痛,而且子宫内长期寒邪偏重,还容易长子宫肌瘤。其实治疗痛经最好的药物不是活血的药物,而是温经的药物,温性的药物用上,把子宫的寒邪除掉,痛经自然就好了。
有一种中成药,名为艾附暖宫丸,组方为艾叶(炭)、香附(醋制)、吴茱萸(制)、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黄、黄芪(蜜炙)、续断。它的主要功能是理气养血、暖宫调经,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对于经期后错、经量少、有血块、小腹疼痛、月经时小腹冷痛喜热、腰膝酸痛等症状最为有效。平时服用此药,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大多数痛经都可以得到治愈。
有些人小腹受凉后,出现肚子发胀,总想小便,但每次上厕所却又不多,在医院做B超检查,会发现盆腔有少量积液,有些医生认为这是炎症,需要抗生素治疗。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寒性收引表现在三焦上的缘故。
三焦是人体肠道外的油网,上下连接着五脏六腑,这一点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谈得比较详细。三焦主水道,人体水液的代谢,与它的关系最为密切,当小腹受寒之后,膀胱周围的油网因寒而收缩,水道不利,水液就会积蓄下来,所以B超上看,盆腔会有少量积液。看到的是水,看不到的是寒啊!病人不适的罪魁祸首,就是寒邪,因其收引之性,故而得病。
治疗起来,散寒即可。这样的病人,只需用30克左右的小茴香煎水,分两次内服,散寒行气,几个小时就能治愈。
前面通过放孔明灯的故事,我们知道了“火性炎上”,在这一章,我们通过水管被冻的故事,知道了“寒性收引”。有些人可能会问:“我总感到心里燥热,头面部上火,我知道这是火性炎上,但我又感到腰以下发凉,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寒性趋下?”
这属于“上热下寒”,这样的病人临床上很多,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另外一个故事:吹空调的故事。
回复
举报
moni
moni
当前离线
积分
133150
楼主
|
发表于 2013/7/9 15: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7/11 12:16 编辑
万病从根治5
——
寒热不调证的诊断与治疗
夏天天气热了,到酒店吃饭,酒店就会开空调,凉凉的风由上向下吹,很快就感到一身的凉爽。有个小朋友问我,为什么空调都装在屋子上方,而不是放在地板上?我说:“冷空气重,要往下面走,热空气轻,要往上面走,上面吹冷空气,冷热之间上下对流,很快整个屋子都凉快了。”“什么是对流?”“就是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向下流。这种相对的运动,就是对流啊!”
小朋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吃饭时彼此敬酒,有个朋友却一点也不喝,我问身体咋了。
朋友说:“只要一喝冰镇啤酒,必然会拉肚子!”
我说:“你肠道有寒,是不能喝凉的东西!”
“但我又感到胸中燥热,总想喝点冷的东西,喝点心里就踏实了,不烦躁了!”
“这是上热下寒,上面心火重,下面肾阳虚,肠道有寒啊!”“上热下寒?人体为什么不能寒热对流呢?”刚才问问题的小朋友问我。
是啊,人体内也应该寒热对流才是。只有寒热之间形成对流,热的地方才不会长期上火,寒的地方也不会长期寒凉!小朋友的一句话,让我沉思了很久,也明白了人体寒热错杂的病机。
老寒腿、拉肚子、女性痛经,都可能是体内寒热不调造成的。
在人体,心脏属离卦,主火,就好比天上的太阳;肾脏属坎卦,主水,好比地上的河流。
夏天天气炎热时,人站在河边,会感到丝丝凉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分被太阳照射蒸发,能吸收一部分热量,所以人会感到凉爽。在人体中,也是如此,正常情况下,肾水借肝气的升发,向上升腾,来济心火,人就不会感到心火亢盛,心情烦躁。但是当肾水亏虚时,心火没有肾水的制约,就会亢盛,人就会心烦,想吃冷的东西,凉的东西。
夏天我们游泳时可以感受到水温比冬天暖和,这是因为太阳光的照射使水温升高了,地下的井水因为没有太阳光的照射,所以还是凉丝丝的。在我们人体也是这样,心火通过胃气的下降和肺气能够下的敛降,行入肾,我们下半身就会感到暖和;如果心火不能够下移,我们人体的下半身就会感到寒冷,吃凉东西就会不舒服,就会拉肚子,就会双腿发凉。女性朋友还会月经不调、痛经。
想明白这些道理,我们治疗上热下寒的疾病就会有办法了,就好比将井水放到太阳下晒晒一样,只要将人体的心火向下引,暖暖肾水,自然就能使下面暖和起来。
我曾经治疗过这样一位患者,35岁,痛经3年,每次来月经都是小腹疼痛、发凉,疼痛厉害时面色苍白,身体出冷汗,几乎晕厥。服用桃仁、红花、益母草、当归、延胡索等活血化淤的药无数,服药当月病情稍稍缓解,可下次来月经依然疼痛。平时心情烦躁,焦躁不安,特别喜欢吃冷饮,据她自己说吃冷饮后才感觉心中稍稍平静。
我同时配以川牛膝引心火下行济肾寒,柴胡升发肝气,引肾水来济心火;最后再用采用附子、艾叶、小茴香、紫石英温暖下焦,用栀子、生地清理上焦,当归尾、延胡索化淤止痛,调理一周就治好了。半年后再见到她,她说一直没有复发,心中烦躁也大为好转。
这个病人的治疗,就是采用了引火下行,寒热对流的办法。
寒热失调时,不仅是补肾阳,肝肺胃三脏更要调理
人体的疾病,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对应的治疗法则。
许多病人长期腰腿发凉,看中医,中医就会告诉他:“你肾阳虚,体内寒湿重,要吃补肾火、散寒除湿的药物!”
这样的药物一吃就见效,可吃完了过不了多久,又寒了!再吃,又过不了几天,又寒了!治病就像在搞拉锯战,没完没了,这是为什么?因为人体的寒就这么多!
这个问题想通了,身体的寒就算彻底治好了!想不通,就会永远处在补火散寒的拉锯战之中!
前面我讲过,人体下半身的寒是需要肾阳来暖的,而肾阳的来源则是心火!
生活中有句话我们都知道,就是“救急不救贫”,贫穷不是一时的救济能解决问题的,脱贫才是关键!让贫穷的人自身有能力创造财富,这样才能脱贫!“授人以渔”远比“授人以鱼”重要!补肾阳可以祛下焦虚寒,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如何使自己的肾阳不易虚衰,是很有学问的。
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中,火往上烧,水向下流,这是事物的特性,所以人体最容易出现的也是火向上冲,寒向下渗。要想使自己的下焦寒邪不重,就得使水向上流,火向下移。
水向上需要肝气的升发,所以人体要心情舒畅,需要亲近大自然,借大自然树木的调达之性,使自身的肝气保持舒畅,这样肾水才能上济心火,心情才能不焦躁;同时少熬夜,熬夜容易伤及人体的肾阴,肾阴伤了,不足了,肝气再调达也没有用,也无法济心火。
火向下移需要借肺胃之气的下降力量。很多时候,我们饮食不规律,心浮气躁,均会影响心气的下移,不能下交于肾。“圣人之心如珠在渊,常人之心如瓢在水!”可以看看凡气定神闲之人,很少会出现上焦火重,因为上焦的火被肺气收敛,向下移行,温暖肾水了,充养肾阳了。
辛辣食物要少吃,酸味食物要多吃
五味养五脏,饮食之味过偏,也会影响人体气机的升降,寒热的对流。
比如辛味入肺,吃多了辛辣的食物,会导致肺气宣发过度,影响心火的下行。同时按照五行相克理论,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吃多了辛辣的食物,导致肺金过亢,克制肝木,肝木的调达之性受到抑制,也会阻止肾水上达济心火,所以吃多了辛辣的食物,不仅影响心火下移,同时也影响肾水的上升。
这样的患者很多,经常咽喉肿痛,同时经常出现腰酸腿软的现象,通过服用小柴胡颗粒,配六味地黄丸,就能缓解病情。
小柴胡颗粒是汉代名医张仲景的小柴胡汤采用现代科技加工而成的,作用是疏肝和胃,也就是借柴胡升发肝气,借半夏降胃气,这一升一降,人体逆乱的气机就得到了恢复。心火就会借胃气的下行入肾,暖肾水。服用六味地黄丸补养肾水,借肝气升发,上济心火。
药物治疗虽能取得一时之效,但生活习惯不改变,则永远难以治愈。农村有一句土话:“病号不忌嘴,大夫跑断腿!”说的就是这个理。
辛辣之物的作用是发散,酸味的作用是收敛,因此,如果特别爱吃辣味的人,平时不妨多吃点酸味食物,借用酸味来收敛肺气,这样对身体是有利的。
两味食疗方:薄荷枇杷饮、薄荷杏仁粥
对于心火亢于上,肾水亏于下,心肾不交、寒热不调的病人,除了吃药,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薄荷枇杷饮
我给大家说一个泡茶喝的药方:薄荷枇杷饮。薄荷10克、生枇杷叶10克、红糖少许。
这里的薄荷能够疏肝理气,如同春风拂柳,促进肝气的升发。肝气调达了,肾水就能借此上济心火,心火得济,人就不会感到烦躁难耐。枇杷叶降肺胃之气,胃气下行,肺气敛降,心火就能下交于肾,肾水得心火温阳,自然就不会过寒。红糖味甘,既能调和药性,又能中和薄荷的凉性,这样药方不寒不热,中正平和,升降相随,可以常服。
薄荷杏仁粥
对于平时不愿意喝茶的人,也可以煮薄荷杏仁粥来喝。
原料:苦杏仁10克、粳米100克、新鲜薄荷叶10片。
做法:先将苦杏仁研成粉末状,待粳米煮稠后,放入杏仁粉再继续煮沸,然后放入洗净切碎的薄荷叶,搅拌均匀即成。每天喝1次。
这里面的苦杏仁能够收敛肺气,薄荷能够生发肝气,一升一敛,则心肾相交,不仅能缓解上热下寒证,对于保养皮肤、疏解肝气,预防抑郁也有好处(因为杏仁具有润白肌肤的功效,薄荷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
不过,因为杏仁中含有少量的苦杏仁苷,吃多了对身体有害,所以成年人每天的摄取量不宜超过10克。
调息静坐是战胜寒热不调的方法之一
养生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方法就有很多了。下面我介绍一种非常简单的办法,只要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大多数上热下寒的病机都会转化,心情也会慢慢平静下来。
身体正直坐好,双腿自然下垂,慢慢吸气,慢慢呼气。呼气时想着你的两个膝盖,感到体内有股热量慢慢向下移动,这样持续十来分钟后,你就会感到膝盖发热,有关节炎的人,还会感到膝关节很舒服,在向外散凉气。痛经的女性患者,平时经常这样练习,也会感到小腹部慢慢发热,痛经也就慢慢好了。
大家可能会问,这是什么原理?
其实这就是通过调整呼吸,通过肺的敛降,将人体的心火向下引导,用自身的热来驱散自身的寒。它不仅仅是治病,更是强身健体的妙招,因为这个简单的动作,既驱散下焦的寒,又通过心火的下移,补养了亏虚的肾阳,肾阳不亏虚了,下焦自然就不寒了。
通过这样的练习,心火下移之后,浮躁的心情可以平静下来,不仅治疗了疾病,人的心境也会慢慢发生改变;处事心态发生变化,就不会心浮气躁了,看问题也会长远一些,正如诸葛亮在给他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写道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静了,思想就远大了!
金鸡独立,启动人体小空调
有些人,长期心情急躁,让他练习这种静功,一时可能无法适应,可能也找不到感觉,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这类人可以采用“金鸡独立”的办法。
所谓金鸡独立,就是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双手自然下垂,双目轻闭,站立3~5分钟,一脚站毕,换另一只脚,每天两次即可。
金鸡独立为什么能促进人体寒热对流?
如果你自己亲自站立几次,你就会发现,一只脚站立时人体容易出现不平衡,这就要求人的思想集中到小腿和脚的部位,为了保持“金鸡独立”的姿势,人体的能量会向下转移,心火就能下交于肾水,从而达到保健的目的!
不仅心肾不交的可以练习,肝阳上亢,血压升高,头胀头昏的人,经常腰酸腿软的患者也可以练习,为什么呢?
气血下行,人体下焦就会得到补养,肝阳上亢就会得到抑制,肾虚也会好转!
曾经有位患者头昏头痛,血压基本正常,西医诊断是脑供血不足,静脉给药,使用丹参注射液一周,丝毫无效,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找到我后,通过切脉发现气血向上涌,属下焦肝肾亏虚,虚火上冲所致,我建议他服用中药,可对方不太相信,于是我让他采用金鸡独立的办法,每脚站立半小时。他练习后当晚头痛大减,练习一周后,病情好转了八九成,而且腰酸的毛病也好了很多!
上面谈到的这些都是“术”,也就是治病的方法,方法有很多种,但必须明白方法背后的意义,指导思想是什么,疾病的病机是什么。“术有千万,理为第一。”明白了理,很多方法都可以解决问题。有些患者可能会问,膝关节痛,按照上面的练习了,稍稍舒服点,但还是疼得很厉害,关节屈伸都有困难,这是为什么?这涉及筋的问题,下面我们通过另外一个小故事:做弓箭的故事,来谈谈关于筋的病变该如何治疗!永远要相信一句话,任何疾病的产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能找到对应的治疗法则!
回复
举报
moni
moni
当前离线
积分
133150
楼主
|
发表于 2013/7/10 19: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7/11 12:17 编辑
万病从根治6——筋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去年的一天,邻居小孩拿来一根细竹棍,要我帮忙做个弓。这是很容易办的事情,小时候经常玩自制的弓箭。于是我找来一根细绳,拴上竹棍的一端,拉紧后再拴在已经弯了的竹棍的另一端,然后稍稍修理竹棍不光滑的地方,一个弓就成了!
小家伙高高兴兴地找细棍当箭,开始玩了起来!没一会儿弓拉断了,他又找来一根细竹棍,要我再做弓。于是我又做了一个,闲着没事,就在一旁看着他玩。小家伙使出最大的力气拉弓,眼看又要断了,我立即阻止:“弓不能这样拉,超过限度就会拉断的!”我一边说,一边示范。“余大夫,来病人了!”正在这时,药房的伙计喊我了。
我放下弓箭,回到诊室。来看病的是个老病号,切脉后发现他左关郁塞,右尺沉细,我问病人,吃荤油恶心吗?病人摇头。我说,你的膝关节出了问题,走几步让我看看!
病人很费力地站起来,走路时有点跛。病人说医院拍片了,认为是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是老年病,治不好,也就没有治疗。以前不怎么疼,情况还好,就这两天开始疼了,还关节僵硬。
我用手活动病人的膝关节,左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我一时陷入沉思,如何寻求良策?
明明是筋出问题,却常常是骨头代为受过
屋外邻居小孩仍在玩拉弓射箭,看着他欢笑的脸庞和手中时紧时松的弦,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膝关节僵硬、疼痛,并不一定是骨头的病变,也可能是关节四周的肌腱收缩,使关节活动空间变小,才出现活动受限、僵硬、疼痛等一系列症状。
这个病人的骨质增生不是一日形成的,但多少年都不疼,是什么原因导致突然出现疼痛?现在疼痛为什么不找肌腱的责任,而非要找骨头的问题?
就好像邻居小孩玩的弓箭,弦拉得太厉害,弓自然就断了,只有弦的松紧合适,拉的力度合适,弓才不会断啊!
看来只要让患者的肌腱稍稍舒张,给关节一点活动的空间,疼痛应该就会缓解。
想到这些,我便在病人膝关节上下肌腱的附着点扎针,然后拔火罐,十分钟后,病人关节活动轻松不少。配合针灸,我又开了如下药方:白芍、甘草、怀牛膝、鸡血藤、延胡索、当归。
用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用牛膝引药效到达膝关节,鸡血藤通络止痛,延胡索活血止痛。许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要用当归?当归补血、养血、活血,与膝关节疼痛好像不沾边?
中医有句古话:“肝主筋,膝为筋之府。”肝脏才是膝关节真正的老板,下面员工出了问题,自然要找老板了。当归养肝血,肝血足了,筋自然得到滋养,才能柔韧有力,不会挛缩,所以这里的当归很重要!
第三天,病人反馈说:“吃完一剂药,关节疼痛就好得差不多了,中药见效也很快啊!”
后来碰到一个搞小针刀的朋友,他告诉我,很多关节病变并非骨头的问题,而是肌腱、韧带的问题,骨头只是代人受过。在肌腱附着点采用小针刀稍稍松解,病人很快就好了。
中医时常讲,治病必求于本,这里的本该如何寻求,我们通常看到的是不是本?西医诊断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是不是本?
没想到,无心地做弓箭,却丰富了我治疗关节疼痛的经验!
筋柔骨痛消
有了这次的经历,在治疗关节病变的时候,我的思路就开阔了不少。
患者,刘某,女,42岁。双膝关节疼痛一月,上楼梯还可以勉强,下楼梯时则需要人搀扶,服用芬必得也不一定能缓解,在三甲医院就诊,医生诊断是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医院专家说,你这病没办法治好,只能吃点止痛药了。
经熟人介绍,患者到我这里就诊,就诊时还需人搀扶进门。切脉,左关郁塞如豆,六脉弦硬而细。于是我告诉患者,你膝关节的筋收缩得太厉害,导致关节僵硬,活动受限,骨质增生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最近病情的加重主要是与筋有关,只要让绷紧的筋舒展开来,病情就会好转。
病人将信将疑,我于是开了三服药:白芍、熟地、麦冬、炒枣仁、巴戟天、当归、鸡血藤、怀牛膝。
患者服用三天,膝关节舒展自如,不再僵硬,只是下楼梯时仍有不适,我让她把上面的方子再继续服用一周。一个月后,她介绍新病人过来,说自己服用十剂,膝关节就彻底治愈,非常感谢。
衰老≠不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质会变得疏松,骨头也会变形。这个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人体也在慢慢适应其变化,这是正常的生理衰老过程,代偿的过程,它并不影响人体的正常活动。
但当一些特定的外因产生作用后,这种慢慢形成的代偿性就会被打破,以致形成新的疾病。新的疾病治疗起来是很难的,而纠正这种代偿的原因,疾病就可以缓解。
我们不可能让一个80岁的驼背老人变得像年轻人一样腰背挺直,我们也没必要这么做,但我们可以解决变形的脊椎在受凉后产生的疼痛,这才是治疗的目的!
弓箭的感悟不仅仅让我感受到筋病变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感悟到认识人体疾病不是那么单纯,治疗疾病也不是一味追求完美,而是要在病态中追寻一种新的平衡,符合自然之道。
治病是对疾病的感悟,也是对自己身体的感悟。在与疾病进行对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很多种方法,面对面的作战是一种方法,迂回作战也是一种方法,《孙子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和,以奇胜。”治疗疾病也是如此,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应当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身体衰老是自然规律,悖逆自然规律是不可能的,我们所做的只是在顺应这种规律的前提下,保养慢慢衰退的身体。不同年龄段,对疾病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试看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有几个没有骨质增生呢?虽然骨质增生不能治愈,但只要能在这种代偿性的病变中,保持一种平衡,找到适应自己的锻炼方法,也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过完一生,而不是放弃或者矫枉过正,违背自然本身的规律。
压腿拉筋,适应生命本身的规律
记得读书的时候,体育老师经常要求我们压腿,当时我没有在意这压腿的好处,现在,看到了筋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我也慢慢开始坚持压腿了。压腿的过程就是拉筋的过程,只有将腿部的筋拉开,人体的关节才有弹性,才能接受外界的冲击,才不容易生病。
在我读大学期间,流行打盘静坐,我也参与过。刚开始只能打散盘,一周后开始打单盘,每次打20分钟的单盘后,双脚都感到发麻,膝关节疼痛,要休息几分钟才能下地行走,看到室友的坚持劲,我也没有轻易放弃。后来练习十来天,打单盘几乎没什么感觉了,就开始打双盘,打盘时双膝的韧带是处于拉伸状态的,类似于压腿的锻炼,当时没有多想打盘的好处,只是体会打盘时的心境。坚持一个月后,我慢慢感觉到打盘的好处了,因为走路时腿感到非常轻松,上楼梯时三步并一步也不觉得费劲,这些都是打盘的结果,也是一种锻炼筋的方法。
养筋还需养筋汤
前面的两个案例告诉我们,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的关节僵硬疼痛、屈伸不利,其病位在筋,而不在骨,治疗的重点是筋,针对骨头采取的治疗是起不到作用的。
古代虽然没有“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这个名词,但医书上早就记载了“肝肾不足,筋缩不伸,卧床呻吟,不能举步”的治疗方法,《辨证录》卷八讲到一个妙方——养筋汤,就是治疗这种疾病的经典药方。养筋汤中包含这几味药材:白芍、熟地、麦冬、炒枣仁、巴戟天,它的功用就是补肾养心,滋肝舒筋。对于肝肾不足,心阴亦虚,筋缩不伸,卧床呻吟,不能举步,遍身疼痛,手臂酸麻等症状,疗效显著,号称“一剂筋少舒,四剂筋大舒,十剂疼痛、酸麻之症尽除”。
吃筋养筋,以形补形
或许有人会说,中药太难喝了,有没有不那么难喝,又能治病的东西呢,最好是平常吃的食物?
药食同源!只要明白了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是由于筋出毛病导致的,问题就好办了。
中医有“以形补形”之说,通过服用动物的筋就可以起到濡养人体之筋的作用。动物的筋有哪些呢?我们通常吃的牛蹄筋、羊蹄筋、鸡爪、猪脚等,都是含筋丰富的食物,平时多食用这类食物,对人体是很有好处的,尤其是老年患者,以筋养筋,可以预防“筋缩不伸,不能举步”。
临床上通过养筋汤治疗外,还可以采用鹿筋来调理,鹿筋能强筋壮骨、养血通络、生精益髓,主治劳损、跌打损伤,大壮筋骨,补阳气;对久患风湿、关节痛、腰脊疼痛、筋骨疲乏或软弱无力、步履艰难、手足无力、手脚抽筋、跌打劳损、筋骨酸痛等疗效显著。
鹿筋如何食用呢?我推荐一款“凤足炖鹿筋”。
原料:干鹿筋100克,肥鸡脚200克,火腿片25克,蘑菇片50克。料酒、精盐、味精、葱段、姜片、鸡汤各适量。
制作方法:1、鹿筋先用冷水洗净捞起,盛入瓦钵内,加入沸水浸泡至水冷后,再换沸水。反复换沸水多次,待鹿筋涨发后才能使用(约两天)。然后把鹿筋修净,切成手指条,下锅加姜、葱、料酒、清水,将鹿筋煨透后取出,放入炖盅内。
2、鸡脚用水烫透,脱去黄皮衣,斩去爪尖,拆去大骨,下沸水焯一下,捞出洗净放炖盅内,面上放火腿片、蘑菇,加入鸡汤、料酒、姜、葱,上笼蒸至鹿筋熟烂,滗出原汁加入味精、精盐搅匀倒入盅内,再上笼蒸约半小时取出即成。
此菜中鹿筋与鸡爪均有强筋壮骨的作用,作为药膳,它还具有补气养血、滋阴填精、强筋骨、壮腰膝的功效,可作为精血不足、食少羸瘦、病后体虚、产后血虚以及腰膝酸痛、伸屈不利,或风湿关节痹痛,或肾精亏虚等病患者食用。
还有人问,有没有不用吃药,也不需要食补的办法呢?也有!现在流行的拉筋,其实就是一种治疗办法,通过拉伸练习,将筋拉得长一点,关节活动空间就大些,也就不那么疼了。不会拉筋的朋友,通过练习打盘也可以。老年人打盘时,需要循序渐进,刚开始最好打散盘,练习一段时间后,可以打单盘,单盘练习一段时间后,再打双盘。打盘之后,膝关节的筋会被拉开,关节活动空间变大,关节僵硬的情况就会缓解。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可以通过上述的办法得到治疗,其他部位的关节退行性病变也是可以如此治疗的,只要是涉及筋的问题都可以使用上述方法。
有病人问我:“大夫,我的后脚跟痛,在医院拍片子后确诊为骨刺,西医建议我开刀做手术,但他们也不能保证手术后不复发。你说咋办?我一个80多岁的人了,开上一刀,还不能根治,有没有必要开刀呢?”这个问题要解决,就得从骨刺的角度来分析,再寻求筋的问题。下面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小故事:吃鱼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了解跟骨骨刺的治疗。
回复
举报
moni
moni
当前离线
积分
133150
楼主
|
发表于 2013/7/10 19: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7/11 12:18 编辑
万病从根治7——骨刺的诊断与治疗
小时候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里有很多鱼,于是只要有空,我就喜欢捕鱼,捕鱼就有鱼吃,有鱼吃就会出现鱼刺卡喉的情形。记得每次卡喉,家里人就让我喝些醋,说醋可以软化鱼刺。每次卡喉,每次都喝醋,但效果却很一般,因为总要拖上一天半天才好。后来太爷告诉我,让我用威灵仙一小把,再加上半碗醋煮水喝,说这样可以化鱼刺。我按照这个方法试验过几次,效果的确很好。将煎好的药汁慢慢下咽,慢慢地软化鱼刺,一般十几分钟就搞定了。从医后,遇到鱼刺卡喉的病人,我也经常介绍他们这个方法,只要鱼刺不大,通过这个办法都能见效。
内外兼治除骨刺
我一直在想,鱼刺可以软化,那么人体的骨质增生形成的骨刺,是否也可以软化?
患者李某,女性,75岁,足跟疼痛月余。她说后脚跟一着地就疼,严重影响走路。在三甲医院做X光片检查,发现是跟骨长了骨刺,医生建议她手术切除。患者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我,希望通过中药治疗来解决骨刺的问题。思考片刻后,我给病人开了方子:威灵仙100克、红花30克、陈醋250克。
用法:将威灵仙、红花加水煮半小时,取药汁1000毫升,加入陈醋250克,然后用此药水泡脚15分钟,泡完后药汁不要倒掉,8小时后再泡一次。每天泡两次,连泡7天。药汁每两天更换一次。
患者使用5天后,就可以下地走路,疼痛明显缓解,但负重物时仍有痛感,泡完7天后,症状基本全部消失了。
随后我建议病人每天再用淫羊藿30克煎水后送服六味地黄丸,连用10天,以巩固疗效。
也许有人困惑,前面用威灵仙、红花加醋泡脚可以理解,后面为什么还要用淫羊藿30克煎水后送服六味地黄丸?
这里面也是有学问的。
骨刺由骨质所化生。在人体,肾是主骨的,也就是说人体的所有骨头都是归肾来管理的。而肾的另一个功能是主封藏,如果肾虚,则封藏能力不够,骨髓外溢,形成“髓溢证”,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骨质增生。
那么如何来抑制这种情况的加重呢?很简单,补肾!补肾之后,增强了肾的封藏能力,髓溢就不会继续加重,就能解决问题了,运用淫羊藿加六味地黄丸就是这个目的!
外用药物泡脚可以软化骨刺,这是治标;内服药物控制髓溢就是治本,标本结合,病人才能好得更快。
补肾还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前面谈到了肾虚,肾的封藏力不足,出现髓溢证,导致骨刺。或许有的人会问,肾虚之后,除了骨刺之外,还有没有可能出现其他的病变?“肾主骨”,人体所有骨骼方面的疾病,都与肾有关!有次同一些西医的朋友在一起吃饭,大家谈到颈椎病该如何治疗,席间有人问我:“你们中医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我说:“肾虚引起的!”大家哄堂大笑,在西医的思想中,好像肾虚总与纵欲过度有关!其实肾虚并不一定是纵欲过度引起的,长期从事特定的工作也会伤肾,比如经常站立的教师,《黄帝内经》说“久立伤骨”。经常开车的司机,经常熬夜打麻将的人,都容易伤肾。伤肾之后,人体的肾精不足,就会出现腰膝酸软的症状,此时,如果再负重物,或长时间坐立姿势不当,就会出现椎间盘突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以通过牵引使椎间盘间隙增加,进而让突出的椎间盘缩回,这样临床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过不了多久问题还会复发。
有的病人甚至采用手术疗法,将突出的椎间盘切掉,但不久后发现,切了三、四腰椎突出的椎间盘,四、五腰椎椎间盘又突出了;四、五腰椎突出的椎间盘切了,没过多久,二、三腰椎椎间盘又突出了!治疗总是在疾病后面跟着跑。
这是为什么?因为患者肾虚的病机没有转变,饮食生活习惯没有改变,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只是治标,全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临床上,我采用中药内服加药物外敷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无数例,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其实治疗的思路很简单,就是从肾入手。
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如果再伴有左右尺部沉细微弱,舌根发白的症状,就必须以补肾壮腰为主,配合使用活血止痛、散寒除湿、舒经活络的药物。
我经常使用的药物如下:
黄芪(通过补肺气来补肾,取“虚则补其母”之意);
杏仁(入肺,性苦降,使肺之精微下输于肾);
附子、菟丝子、鹿衔草(补肾火、养肾精);
熟地、锁阳、淮山药(补肾阴);
黑豆、莱菔子(利湿化痰,消除神经根水肿);
杜仲、淮牛膝(使药,引药入腰);
三棱、莪术、鸡血藤(活血通络止痛)。
用这个方子,通常五服见效,十服就好得差不多了。
临床上,疼痛较重的患者,可配上马钱子,腿麻较重的患者,则需配伍猪鞭,这样才能很快取效。
补肾的食疗方法
总是有人不喜欢吃药。他们会问,除了吃药,有没有食物可以起到补肾封髓的作用?下面,我再介绍一种补肾的食疗方法:杜仲枸杞腰花汤。
原料:杜仲30克,枸杞20克,猪腰1对,冬笋肉50克,花生油50毫升,鲜汤1000毫升,料酒、精盐、酱油、胡椒粉、葱白各适量。
做法:杜仲洗净,用纱布袋扎好。猪腰去掉外膜,剖开两片,去臊腺,在里面切十字花刀,再分切成小方块,用清水浸泡,洗净,洒上料酒稍腌。冬笋去外壳,取笋肉切成小薄片,加盐炒熟。
沙锅置武火上,放入鲜汤、冬笋、枸杞、杜仲纱布袋,煮沸30分钟,去杜仲。将清水和盐在另锅内煮沸,下腰花汆热,再放入料酒。将汆热的腰花捞入沙锅汤内,文火慢炖至香熟时加入胡椒粉、味精、酱油、葱白调味即成。
此汤补肾强腰,对于肾虚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腰肌劳损均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肾虚伤骨的人忌饮食过咸
许多疾病通过饮食的调理,往往都能起效。五味之中,咸味入肾。咸味的药物或食物最容易作用于肾。咸味适度可以养肾,过咸则伤肾。对于已经出现肾虚症状,出现骨刺、骨质增生的病人,在饮食上一定不要吃太多太咸的食物,否则,只会加重病情,于身体不利。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肾虚会导致骨质疏松。许多老人经常腿抽筋,找医生看病时,大多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俗话就是缺钙,于是治疗上针对缺钙采取最直接的办法——补钙。
补钙有没有效果呢?部分病人有效果,但只要一停药,腿立马又抽筋。
这类病人经常问我,难道这钙片要吃到死?吃到进棺材?
人体是一个很精密的系统,如果天天吃钙片来维持,说明治疗方法是有问题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下一个故事:蓄水塘的故事。
回复
举报
moni
moni
当前离线
积分
133150
楼主
|
发表于 2013/7/10 19: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7/11 12:19 编辑
万病从根治8——进补的学问
农村种水稻,总会在一片水田的上方挖一个水塘,下雨的时候,水塘就会将雨水收集起来,蓄上满满的一塘水,待天气炎热,长期不下雨时,农民就会开闸放水,浇灌下方的田地。
我的老家道云岭也是如此,在水田的上方,依山而建,挖了一个大的水塘。每次去稻田里看庄稼的长势,父亲总要到蓄水塘看一看,每每看到满满的一池塘水,父亲总会感到很满意,因为有这满满的一池塘水,今年的收成就有了保障。
有一年,我随父亲一同到田里看庄稼的长势,当转到水塘边时,父亲疑惑地停了下来,我问他:“有问题吗?”
父亲说:“最近雨水下得多,池塘早应该是满满的了,为啥现在还是半池塘水?这里面一定有漏洞!”
于是我和父亲跳进水塘中,用脚探查有没有漏水的地方,果然不出父亲所料,我们找到了两个鸡蛋大小的洞,父亲把大小合适的石子塞进洞内,然后用泥巴糊上。反复确认不漏水后,我们才回家。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了好几遍,今天幸亏到池塘看了看,不然就麻烦了!我非常清楚,如果这池塘水漏光,将意味着什么!
缺钙时,真的要补钙吗
补钙不如补漏洞
多年后,每当遇到缺钙的病人,虽然长期补钙,但只要一停药腿就抽筋时,我就会想起当年同父亲一道堵漏洞的情形。池塘底有漏洞,下再多的雨,雨水也装不满池塘。
其实缺钙的病人也是如此,人体内的所有钙就像这一池塘水,当我们天天吃钙片,但还是缺钙时,我们就应该想想,是不是人体这个“装钙的池塘”也在漏水?如果是真的,那我们吃再多的钙也经不住漏啊!
治疗缺钙,最主要的不是补钙,而是减少“漏钙”,因为我们每天的食物中都含有钙,只要“装钙的池塘”不漏或者漏得较少,它自然会满,自然会不缺钙啊!
人体的钙流失应该找谁负责
“肾主骨,肾主封藏!”肾亏了,封藏不够了,病人骨中的钙才会流失掉,补肾就是增强封藏能力,就是堵漏洞,只有这样“装钙的池塘”才能不缺钙!
患者张某,女,80岁,双小腿抽筋3年余。患者3年来,间断发作双小腿肌肉痉挛,严重时每天四五次,伴行走无力、夜尿频多。在医院做骨密度测定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给予补钙治疗,症状可控制,但只要停药1周,上述症状就会复发。
我将“蓄水塘的故事”讲给老人听,老人笑了:“那我哪里漏水啊!”我笑着说:“不是漏水!是漏钙了!”
随后我开了个处方:淫羊藿、小伸筋草,每日1剂,连服7天。
七剂药总共才花了十来块钱,但病人服完这七剂药后,腿半年没抽过筋,夜尿频多也得到了改善(当然是在半年没吃钙片的前提下)。半年后,患者腿抽筋的毛病又复发了,我让她照着上面的方子再抓了七服药,吃下后至今没有复发。
生活中有很多道理,如果我们想通了,就会对一些疾病有深刻的认识。
想通了“蓄水塘的故事”,再看看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组方为淫羊藿、续断、补骨脂、地黄、丹参、知母),就会非常清楚,为什么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要用这些补肾的药物了。
也许有人会问,缺钙了,为什么腿会抽筋?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转换一下,那就是,肾虚了,为什么腿会抽筋?
在《黄帝内经》的病机十九条中有一条:“诸痉项强,皆属于湿!”也就是说腿抽筋,腿部肌肉痉挛,都是湿邪引起的,湿邪停留于小腿部,才会出现小腿肌肉痉挛,而这湿邪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那是肾虚之后,水液的代谢出现了障碍,水湿停留所致啊!明白了这些,也就明白了补肾治疗腿抽筋的真正意义。前面开的处方中淫羊藿是温补肾阳的,肾阳足了,水湿自然就消散了;小伸筋草具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的作用,筋骨得到了舒展,筋中的湿邪被排除,腿抽筋能不好吗?
黑豆补肾,堵身体的漏洞
医学之理,来源于生活,我们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提炼出人生的智慧,才能对疾病有深刻的认识。明白了上述这些道理,再治疗疾病,就会相对轻松不少。常有人问我,医生啊,中药虽然好,也不可能天天吃,有没有简单一点的食疗方法呢?下面我再推荐一种方便的食疗方法。
现在很多家庭都买有豆浆机,喝豆浆很方便。有些牌子的豆浆机还能打干豆,干黄豆不用泡,加水直接就能打成豆浆,非常方便。对于腿抽筋的病人,我时常推荐他们用黑豆加核桃仁打豆浆喝,补肾除湿,效果不错,操作方法很简单。
黑豆一两,核桃仁4枚。放入豆浆机中,直接加工成豆浆即可。打出来的豆浆,可以供两三个人喝。每天早上喝一杯,连续喝那么一段时间,体内湿邪就会减轻很多,腰酸腿软、腿抽筋的毛病自然就好了。
有人会问,前面讲早晨腰痛时,谈到过,是湿邪趋下所致,既然黑豆加核桃仁打豆浆喝可以除湿,那前面谈到的腰痛,也可以使用吗?当然可以使用,理是相通的,自然就有效!
为什么长期吃补品,身体还是越来越瘦
“蓄水塘的故事”大家都明白,还有一个道理——开源节流,大家也都知道。一个家庭要想积累财富,除了“开源”多赚钱之外,重要的是要“节流”,存得住,只会赚钱,不懂得存钱,每天大手大脚,也很难积累财富。人体补钙治疗腿抽筋,同开源节流不也是一个道理吗?
生活中的道理我们很容易理解,但医学中的道理却常常想不明白,如果我们能明白一些道理,再去请教专业医生,自己就会对疾病的理解更加深入,治疗起来也更容易。
明白了补钙的学问,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就会想通一系列道理,比如:
为什么长期吃补品,身体却不长肉,反而越来越消瘦?
为什么长期吃补血的药物,身体还是缺血?
为什么长期吃补肾的药物,还是腰酸腿软?
……
这一系列问题与“经常补钙还是缺钙”谈的是一个道理,我们都可以从蓄水塘的故事中得到启发。我们看看第一种情况:为什么长期吃补品,身体却不长肉,反而越来越消瘦?
生活中身体胖的人想减肥,但身体瘦的人却想长胖,尤其是偏瘦的男同胞,看着身材魁梧的人,他们心里也是痒痒的,他们想长胖的心情也是很急迫的。为了长胖,天天吃高营养的食物,吃补品,但无论怎么吃,身体总是不长肉。
这是为什么?想想“蓄水塘的故事”,我们推测一下,体内一定是没有将营养成分全部吸收,吸收上一定有漏洞。那么人体营养的吸收归谁负责呢?
胃的功能是“腐熟水谷”,小肠的功能是“受盛化物”,脾的功能是“主运化”!我们将消化器官胃、小肠、脾的功能搞清楚了,吸收的漏洞就可以解决了!“腐熟水谷”说的是,食物要通过胃来消化。胃将人体吃进的食物,通过腐熟功能,加工成食糜,然后将食糜输送给小肠,胃的任务就完成了。“受盛化物”说的是,小肠功能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受盛,一个是化物。“受盛”是受纳盛装的意思,也就是小肠受纳、盛装由胃输送过来的食糜,这里的小肠功能就相当于一个容器,一个装食糜的容器。“化物”是化生物质精微的意思,说的是小肠具有吸收的功能,能将食糜中的营养物质慢慢吸收,产生物质精微。“脾主运化”说的是,脾脏对食物精微运输、转化的过程。《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了解了上述三个脏器的功能,我们就可以明了,胃是消化食物的脏器,小肠是装食糜和吸收食糜中食物精微的脏器,脾是输送食物精微的脏器。人长不胖是因为营养吸收不好,吸收不好是小肠的问题,不是胃也不是脾的问题。
这样我们就明白为什么消瘦的人找中医看病,好多中医说:“你是脾虚,吸收不好。”结果吃了一大堆健脾的药物,还是长不胖!我们要治疗的不是脾脏,而是小肠啊!
小肠为什么会吸收不好呢?
来看看小肠的生理特点,小肠是人体最长的消化道,长度4~6米,食糜之所以能够在肠道被消化吸收,小肠的长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一类病人只要稍稍吃凉性食物,就会拉肚子。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肠道有寒,吃凉性食物后寒邪加重,小肠痉挛,蠕动加快,急急忙忙地将寒邪排出,排出寒邪的同时,食物精微也排泄了。试想想,这样的人食物营养成分能够被充分吸收吗?
此类病人,只需要将肠道的寒邪散尽,小肠的功能就会恢复,肠道吸收好了,体质自然也就好了!散肠道寒邪用什么药好呢?用附子理中丸就行!
有些小孩经常吃垃圾食品,这些食品以甜辣味为主,长期食用后导致小肠内热毒较重,大便干结,皮肤发热(体温并不升高),这样的人,也容易消瘦。因为食物精微在小肠内没有被吸收,却转化为了能量,所以这样的小孩,虽然精神很好,但身体干瘦,手心脚心发热。如果调理好了肠道,将肠道的“积”消掉,自然身体就胖了。这样的小孩,就需要按照疳积来治疗。
为什么长期补血,身体却还是贫血
有些病人长期服用补血的药物,却还是出现贫血的症状,服药期间稍稍好转,停药后立即加重。其实这和蓄水塘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应该反思,患者什么地方出现了漏洞。
我曾经治疗过一例这样的病人,面色恍白,嘴唇发淡,血压偏低,血常规显示红细胞、血小板均减少,服用养血的药物,半个月后症状都得到了改善,但停药后不久,病情依旧。后来经过反复询问,我才得知病人有喝浓茶的习惯,茶叶中含有鞣酸,与食物中的铁离子结合后,会形成沉淀,影响人体铁的吸收,最终导致缺铁性贫血。
明白了这些,就等于找到了贫血的漏洞。我告诫病人,平时尽量少饮浓茶,食物中的铁才能被吸收,身体才能慢慢恢复,长期贫血的问题也才能得到解决。
还有一类病人,长期用眼过度,“久视伤血”。他们一边在吃补血的药物,一边却在暗耗阴血,这样的补血怎么能起到作用呢。
为什么补肾之后,还是腰酸腿疼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问题:为什么经常吃补肾的六味地黄丸,还是腰酸腿软?难道是哪里存在漏洞?
提到肾虚,大多数人总认为是房劳过度,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身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肾阴、肾阳,比如我们熬夜时,首先伤的是肾阳,而肾阳由肾精所化,肾阳消耗过度,必然导致肾精不足,肾阴亏虚。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白天人体的阳气发于体表,动而生阳,但阳气的化生是以阴气为基础的。晚上入静休息,阳气进入体内,促进人体阴气的生成。长期熬夜,睡眠不足的人,阴阳二气都会受到损伤。
熬夜会伤肾,还有很多地方也会伤肾,比如长期站立。《黄帝内经》把五种过度劳累引发的疾病统称为“五劳”,它们分别是“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其中的“久立伤骨”,就是说的伤肾,因为肾主骨,人体要保持站立的姿势,就需要消耗肾精,时间长了,自然会伤肾。不信你看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很少有不肾亏的,肾亏之后,就容易腰膝酸软,进而出现腰椎间盘突出。
明白了上述这些道理,我们再来看待肾虚,就会很理性地对待分析,而不是一听到肾亏,就立即想到放纵过度。肾阴虚服用六味地黄丸是有效的,但如果工作、生活习惯得不到纠正,吃再多的补肾药也是枉然,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就是肾虚的漏洞啊!
有的人或许会问,没有熬夜,也不是教师,更没有房劳过度,为什么也会出现腰酸腿软?为什么吃了很多补肾药,也治不好肾亏的毛病?
这里面还涉及另一个问题,就是相生的问题,我们吃的食物,服用的补肾药,是否入肾了,也就是说有没有真正起到补肾的作用。我们还是通过另外一个故事来理解:灌溉田地的故事。
回复
举报
moni
moni
当前离线
积分
133150
楼主
|
发表于 2013/7/10 19: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7/11 12:20 编辑
万病从根治9——金不生水导致的肾虚
小时候,每次家里灌溉田地时,只需要将田地上方的蓄水池闸门打开,水自然就会流向田地。这种事情很简单,也很好玩,因为可以到蓄水塘游泳,所以我小时候经常自告奋勇去干这事。
有一年,也是给田地灌水,我打开闸门后,就自个儿游泳玩水去了,没有理会水是否流到田里,过了一个多小时,父亲在远处叫喊我,问水为什么还没流到田里。
不可能呀,水闸早就打开了!
我和父亲顺着水流向下走,走了大约500米的距离,发现渠道破了,水流到渠道外面了,下面的渠道还是干的,田里自然就得不到灌溉了。父亲狠狠地批评了我,说我做事马马虎虎,给田地浇水都不仔细!很多时候,当我们按下了启动的按钮,但如果不注意中间的过程变化,事物最终的结果往往并不是我们所预期的那样。上一篇文章最后讲到肾虚的问题,临床上的确有很大一批人,他们工作性质并不伤肾,也不熬夜,更没有房劳过度,为什么肾虚严重呢?
金不生水导致的肾虚
我们吃的食物,通过口腔嚼碎,胃消化,小肠吸收,再通过脾上输到肺,肺将食物精微中清的部分向上、向外宣发,滋养皮肤和毛发,浊的部分向下敛降,最终滋养五脏六腑。因此,肾的营养物质来源,离不开肺的敛降。如果肺的敛降功能失常,那么肾的营养来源就会不足,就不能呈现出“金生水”(这里的金指肺脏,水指肾脏)。这好比灌溉田地,渠道出了问题,自然无法起到灌溉的作用。
这样的病人多吗?
多!而且相当多!
很多人平时喜欢吃花椒、辣椒等辛辣的食物,这些辛味入肺,增加了肺的宣发力度,食物精微中浊性的部分,不能下敛入五脏,反而上宣于头面,就会出现头面流油、脂溢性脱发、咽喉肿痛等症状,这些都是能量异常积蓄在上焦不能下达的表现。相对而言,下焦就显得亏虚了,女性患者常常表现为月经量少,经期腰酸背痛,冬天双腿发凉等。
很多人,尤其是男性朋友,喜欢酗酒,而酒味属辛,入肺经,饮酒之后,增加了肺的宣发力度,同样食物精微中浊性的部分也不能下敛入五脏,形成肺不生肾的状况,以致出现肾亏腰痛,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这样的病人相当多,找中医就诊,常常被告知是肾虚,虽然服用补肾的药物,症状可以缓解,但过不了几天,病情依旧,其实这里面不是补肾的问题,而是肺不生肾的问题,调节好肺的敛降功能,才是治疗肾虚的根本办法,就好比灌溉,渠道出了问题,水是没办法流到田地的,修复渠道才是关键。
患者张某,女,30岁。月经量少已经三年,这三年来,月经量是逐年减少,目前每次经期只有两天,每次月经量只用两片卫生巾即可,经血颜色发黑,质地呈细碎斑片状,伴经期腰膝酸软,咽喉肿痛。平素头发出油很厉害,脱发也严重,间断性服用补肾药物治疗,没能明显好转,所以来我这寻求诊治。
照例我先切脉,发现她是右寸浮滑,右尺沉细,左关郁塞,这是典型的“金不生水”,治疗起来,当然是补肾敛肺,疏肝解郁。
我开了如下处方:菟丝子、补骨脂、五味子、覆盆子、黄芪、柴胡、当归、鸡血藤、苦杏仁、生枇杷叶、生甘草,水煎内服,每日一剂,连服5天。
患者服用五剂后,腰酸好转,放屁连连,头发出油减轻。继续服用五剂后,停药3天来月经,月经量增加很多,经期也没有出现腰膝酸软的不适。我让她月经干净后,再服十剂,巩固疗效,平时也要戒掉辛辣之物,清淡饮食。半年后再见,她的月经已经恢复正常。
上述组方中,菟丝子、补骨脂、覆盆子都是补养肾精的良药;五味子、苦杏仁、枇杷叶能收敛肺气;黄芪、当归补养气血;柴胡疏肝解郁,这样搭配,既补养了虚损的肾精,又通过敛肺增加了肾精的来源,促进金生水,肾精充足,自然气血旺盛,月经也就正常了。
这种治病思路,中医称为“虚则补其母”,通俗地说,就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解决来源的问题,才是治疗虚损性疾病的关键。否则单纯补肾,只能缓解当时状况,过一阵子,肾虚依旧。解决了来源问题,肾虚的状况才能彻底好转。
有一味中药叫白果,俗名又叫银杏、银杏仁、白果仁、灵眼、佛指柑、佛指甲、公孙树果仁。因其树叶形似鸭脚,所以又被称为鸭脚子、鸭脚果仁、鸭掌树果仁。它味甘、苦、涩,具有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等病症。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白果是营养丰富的高级滋补品,它含有粗蛋白、粗脂肪、还原糖、核蛋白、矿物质、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等成分。每100g鲜白果中含蛋白质13.2g,碳水化合物72.6g,脂肪1.3g,此外还含有维生素C、核黄素、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硒、钾、镁等多种元素,8种氨基酸,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保健价值。
我更看中的是它“促金生水”的功效。白果入肺、肾经,具有收敛肺气的作用,肺气下降后,能促进金生水,肾水得到补养,肾才不会亏。所以不要小看白果这味药物,它是促进金生水的佳品。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农村老人认为它是一种补药,因为服用之后,肾不虚了,腰不酸了,身体也强壮了。
我推荐一款食疗粥,叫三仁粥,配方及做法如下:
选上好白果仁5克、甜杏仁10克、胡桃仁10克、粳米50克。先将三仁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20分钟,再将粳米放入,煮至米熟,即可食用。喜欢甜味的,还可以加少量冰糖。
白果性味甘苦,敛肺气,定喘咳,还可止遗尿;甜杏仁润肺止咳;胡桃仁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粳米养胃调中。这款粥中的白果仁、杏仁均具有敛肺的作用,核桃仁有补肾的作用,三者搭配,对于肾精不足,腰膝酸软,虚火上炎的病人,非常适宜。
看似平淡,其实蕴含了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的思想,可谓标本兼治!
白果仁因具有小毒,所以不可生食,即使是熟食也不能过多,每次10~15粒为宜。如果不小心服用过多,出现腹痛腹泻的中毒症状,要及时就医。
除了肾虚的问题是这样,还有没有其他脏腑也是如此呢?自然是有的,人体五脏,归属五行。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是大自然的五种基本构成要素,随着这五要素的盛衰,大自然也相应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尚书·洪范》记述了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是对五行及其特性做了高度的概括,为了系统说明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人体脏腑的五行属性。
肝属木,主疏泄、主藏血,肝藏魂,为谋虑所出,开窍于目,肝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声为呼,在液为泪。
心属火,主血脉,心藏神,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声为笑,在液为汗。
脾属土,主运化,布津液,主统血,主肌肉和四肢,脾藏意,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声为歌,在志为思。
肺属金,主气,司呼吸,主皮毛,主治节,主宣发肃降,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声为哭,在志为悲。
肾属水,藏精,主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司二阴,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在液为唾,在声为呻。
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的关系,金能生水,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这就好比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有了这个循环,人体脏腑的能量才能循环往复,如果一个环节出现了障碍,这个循环就会被打破,以致出现病理变化。上面谈到肾虚的问题是因为肺不生肾,也就是金不生水,临床中除了金不生水的病机外,还有“水不生木”“木不生火”“火不生土”“土不生金”,这都是一类的疾病,看似不相关,其实都是一个理。
回复
举报
1
2
3
4
5
6
7
8
/ 8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