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427|回复: 14

我们为什么空虚—写给我们80后90后这一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8 02: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学校的空虚

2、资本鼓吹享乐主义,制造空虚

3、青年的朝气去了哪里

4、世界工厂的空虚

5、两个时代,两种劳动观

6、现代人文化吗?

7、拿出你百分之一的精力和时间

作为一个初涉人世的少年、青年,当我们陡然面对起这个世界,给予我们最大震撼的常常是这个时代的空虚、浮躁、焦虑和堕落。金钱和腐化主导我们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网络、电视、报纸,各种媒体天天都在轰炸着大量的负面新闻。感官欲望、色情、暴力、犯罪、腐败、虚荣、声色犬马、八卦新闻,所有这一切都在冲击腐蚀着我们的心灵。
我们在现实中还没有来得及经历深刻、高尚、优美、向上的情感,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建立一个健康、正直、强大的身体和灵魂,就常常被这些负面的东西所包围、压倒。这个时代好似一个牢笼,我们的心灵无法自然舒展,我们无法自由呼吸。
对于工作和生活的热爱,真纯的爱情,同志般的友情,人间大爱,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所有这一切似乎都是传说。
在我们的青年心中,无聊、空虚、浮躁、焦虑、迷茫、痛苦比比皆是。太多太多的青年感叹,生活真是无聊乏味。太多太多的青年感叹,老了,老了。青春本该如朝霞般光芒四射,朝气蓬勃,可是我们的很多青年却已近暮年。
我们发现,竟然没有一个老师可以带领我们前行。因为大多数的老师也是疲于奔命,为钱在卖命,他们不关心我们的内心。幼儿园的老师在收礼,一些大学老师甚至将我们视为打工仔。我们也会遇到一些负责任的老师,但是他们这些中年人却并不懂得我们这代青年的心,他们的教导无非就是嚼了千遍万遍的话,“好好学习,好好工作,生活很艰难”。我们懂得生活的艰难,但是我们内心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他们不懂得这些问题。我们这些孤独的灵魂,在到处摸索。
我们深刻的感觉到,这是一个缺乏意义的时代。这个时代缺乏一种可以凝聚人心的精神,缺乏可以让我们为之奋斗的东西。
我们的内心形容枯槁;我们渴望啜饮生命的甘醇;我们渴望意气风发,充满朝气和自信;我们渴望每个清晨都是崭崭新的一天;我们渴望一种热爱、一种热情。可是在学习、工作、社会生活中,几乎都找不到这样的热爱和热情。很少有什么能够深刻打动我们的内心。我们找不到发自内心的喜悦,找不到发自内心的对于生命的热爱和感激。

我来到这个世上,为了看见太阳和苍茫无际的蓝天
我来到这个世上,为了看见太阳和巍巍群山的峰巅

诗人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可惜,我们在城市呆的太久,甚至连欣赏太阳和星星的心情都没有了。
我们依稀还记得中学课本上的那段话: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奥斯特洛夫斯基将他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了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事业。
我们多么愿意自己的一生过得无怨无悔,多么愿意活出真正的人的味道。可是我们无所适从。




学校的空虚
我们很难从学校找到这样的热爱和热情。
每个孩子生来就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婴儿、儿童、少年,就会发现他们几乎对一切事物感兴趣。花花草草、虫子、动物、植物、土壤、水、星星、月亮、太阳,大自然的一切,还有玩具、飞机、汽车、船等等人造工具。他们的脑子里装着无数的为什么,他们的想象力四处驰骋。为什么会有红橙黄绿这些颜色?我和蚂蚁可以交流吗?火为什么会热?为什么会有文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法律规范?他们的脑子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千万个为什么。他们自己活泼好动,充满生命力,因此便觉得世界生机勃勃。
如果我们有好的教育体制,有好的家长、学校、老师,一定可以引导好孩子们,让他们快快乐乐的学习。可惜,现实恰好相反,学校常常都是在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也有一些学生觉得学校生活非常有意思,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其实比较乏味。
应试教育毁坏了很多人的学习兴趣。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是如此枯燥乏味,把孩子当傻瓜教育,标准答案、死记硬背、教条主义,学习学习学习考试考试考试,优胜劣汰,竞争。学校好似牢笼,天天在题海耗费着生命。一些学生因此对学校、父母、人生厌烦到极点。许多学生,初中还没有毕业就辍学。
一些人厌倦了学习,于是便到网吧去消磨生命的意志。他们可以沉溺其中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有些人甚至把命都搭进去。在网吧中连续玩几天几夜,身体和精神达到极限,猝死。他们谈论起网络游戏神采飞扬,似乎是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但是终究他们会感觉到一种厌倦。他们会觉得网络游戏其实也很没有意思。当他们离开网吧,开始面对真实的世界,他们会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生活没有意思。这已经是百试不爽的事情,现实中有着太多这样的例子。
一些人拼命学习,也只是为了考上大学,而后摆脱学习,他们也厌倦学习。可是等到上了大学之后,等到他们能够自由的处置自己的人生之后,等到大一、大二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很多人也开始变得空虚。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最后只能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被迫跟着社会的大潮走。为生活所迫。
还有一些单纯的人,由于小学、中学十多年傻瓜似的教育,脑子中一片空白,没有生活的阅历。当他们终于摆脱了父母的羁绊,进入大学自由的天地,投身爱情,自我感觉好像是投身于“一场伟大的爱情”,而后却发现万事一场空,看破红尘,想要自杀
还有很多学生,他们抱着美好的愿望来到大学,他们想要过一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可是进入学校之后,却发现大学远远不是他所想象的样子。一半的男生在玩网络游戏,一半的女生也在网游,谈恋爱好似快餐,学校附近租房成风,学生会里面一片势利的官僚习气,吃饭喝酒送礼、拉关系。象牙塔早已不再干净,社会上的坏风气早已经进入学校。
大学竟然成了名利场,精神虚脱,没有一点精气神。功利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盛行。虽然也有一些好老师,他们关心学生,不让歪风邪气影响学生,但是好老师毕竟是少数,大环境还是名利场。
大多数老师只是在混饭碗、混日子,没有人传道授业解惑,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只要你考试通过,只要你找到工作,他们就完成任务。他们以经营公司的方式培养学生,收取你的父母的血汗钱,让你在大学虚掷青春,获得一个毕业证书,然后你就可以离开了。
教授则是整天忙着论文和课题,编造数据、抄袭成风。他们还当起了学生的老板。在一些艺术院校、外语院校,男女关系的混乱程度更是超乎想象。
一些学生也是功利主义,选择专业不是因为什么兴趣爱好,而是是否能够赚大钱、当大官。大学生不再相信知识、能力、正直、善良、勇气,而是相信潜规则、关系。他们说,“现在社会就这样,没有办法。”他们被压迫,却觉得理所当然。
整个大学只有一个专业,那就是赚钱。不管学生,还是老师,全都在赚钱。学生在学习如何赚钱,老师在挖空心思赚钱。
我们敏感的心,在这个看似五彩斑斓,实则眼花缭乱、乱七八糟、浮躁、混乱的世界不停的感受。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在我们心中激烈冲突。
幼年的时候,父母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好人、善良的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告诉我们国家和社会应该是“为人民服务”。但是现实中,报纸、杂志、网络,各种媒体却在煽风点火,刮起人们欲望之火,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享乐主义盛行,传统的道德观摇摇欲坠;生活的重压逼迫一些人勾心斗角、欺骗,做出害人的事情;贪污腐化的盛行又让我们怀疑起国家和社会。
我们还没有经历过任何实质性的生活,还没有经历过任何大风大浪,还没有来得及锻炼出自己的勇气、意志、力量,内心中却已经有了无穷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让我们无所适从、无法行动。我们感到这是一个颠倒黑白的世界。
传统讲勤俭,媒体鼓吹奢侈,“幸福来自奢华”;传统讲虚荣心不好,媒体讲钻石戒指、高档衣服;传统讲责任,媒体讲一夜情,讲如何吸引异性的眼球;传统讲真正的感情,媒体讲“只出卖浪漫,不出卖爱情”,讲暧昧和色情;传统讲高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现实中高尚却已经成为金钱的代名词,房地产商的广告一次次在强化这样的观念“高尚社区,高雅人士的选择”。所有传统的价值观都在被颠覆。
只要是一个心智还算正常的青年,只要是一个内心还没有被完全扭曲的青年,都会在这个时代经历一番冲突和磨折。资本鼓吹享乐主义,制造空虚
我们明白享乐主义的价值观。
老百姓都说,人活着就该快快乐乐。偶尔过过嘴瘾,吃吃喝喝,娱乐一下,这都是应该的。但是生活的目的并不是吃喝玩乐,并不是满足低层次的感官欲望,生活中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老百姓都知道,钱是重要的,但是钱不是万能的。我们需要钱,需要基本的生活保障,衣食住行。但是钱不是万能的,钱买不来真正的感情和幸福。人类创造货币金钱,只是将其作为一个交换工具。如果一个人、一个社会将钱这个工具作为最终目标,将感官、物质享受作为最终的目的,这个人、这个社会必然是黑白颠倒,陷入无穷的空虚和矛盾。
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曾经在美国垮掉的一代身上得到充分、彻底的实践,结果显示,那一代美国青年是最不幸福的人。从美国东部跑到美国西部,飙车,性乱交,吸毒,酗酒,金属摇滚和疯狂,无穷无尽的刺激和享受,这导致那一代青年内心的极度空虚、迷茫、疯狂。自杀、犯罪、离婚、疯狂,比比皆是。他们所作所为得到了充分的报偿。
我们在中国也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许多官员、资本家、富二代、官二代、明星,他们大富大贵,习惯了享受和刺激,最后人生便极度空虚,吸毒,腐化,犯罪。他们不知道人生还有其它可能的追求,他们不懂得真正的感情。荒草占据了他们的心田,以至于他们竟然不知道田里还能长庄稼、果园。
还有一些名人、许多普通人,因为无法忍受这样的空虚,或者自杀,或者堕入空门,在宗教中寻求寄托。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自然界的真理。人的身体和精神也有着基本的规律,一个人做了什么事情,必然在其身体和精神上得到相应的结果。
我们的青年、少年,虽然不像美国垮掉的一代那样走极端,但是这种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观念,也还是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少年、青年时期正是最为敏感的时候,外在的声香色,网络媒体、游戏、电影、音乐、饭局、娱乐,这一切都显示出异乎寻常的吸引力。我们可以沉浸在各种各样的享受和刺激之中,乐此不疲。
如果没有这些外在的刺激,反而会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可是刺激久了,感受力就迟钝了,腻味了,这时候便常常陷入无聊的境地。生活的乐趣全是来自低层次的感官和物质欲望,全是靠外在刺激。生活的目的成了享受。我们是感官欲望的奴隶,不是自己身体和精神的主人。
关于享乐主义,老子早就说过精辟的见解,“五色使人目盲……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
一个人光想着吃喝玩乐、刺激、享受,最后必然导致身体和精神的疾病,看的太多会视而不见,吃的太多会食而无味、听的太多会听而不觉。
一个人整天吃大鱼大肉,身体无法对其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最后必定会导致消化系统、身体系统出问题,肥胖、三高这些病症就来了。
一个人整天听音乐、各种音乐,即使是听最好、最经典的音乐,不是滥音乐,最后也一定会导致欣赏能力下降。要吸收伟大的作品,必须有充分的时间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然一定无法消化吸收其中的精华,反而因为各种音乐交织在一起,搞得自己的内心一团混乱,麻木
最好的博览群书,最后一定是将书越读越薄,而不是将自己整理成为一个图书馆。大道至简。读了上千本书,最后发现,好书也就那么几本。其它的书,也许是工具,也许是资料库,也许是垃圾,也许是对立面。
这种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早已为我们的祖先所批判过。但是在资本的力量下,在唯利是图的资本框架下,网络、杂志、电视、电影、报纸等媒体不停的鼓吹这样的价值观,他们的目标就是颠倒黑白,就是制造空虚。他们不仅造就了西方世界的空虚、也造成了我中国青年的空虚。
一方面,现代娱乐方式与市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些资本和权力集团牟取暴利的手段。
另一方面,现代的娱乐方式和资本市场无限制造人的欲望,制造人的自私、贪婪、虚荣心,制造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对立,使得青年人没有理想、没有远见、沉迷于物质世界、沉迷于自我,没有独立自考和判断能力,不关心社会问题,不关心如何改造社会。
青年人一方面沦为资本社会的忠实消费者,另一方面沦为底层的生产者、奴隶。
如果青年人都具有健康向上的品格,如果青年人都那么理性,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没有那么多的虚荣心、名利心,不追逐物质欲望、感官享受,如果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那么他们如何卖出自己的商品、服务,如何赚钱,如何骗人?
他们害怕学生具备独立自主的人格,害怕学生认识真实的人性,害怕学生认识真实的世界,害怕学生认识改造社会的道路。如果学生们认清了这一切,一定会将这种资本唯利是图的逻辑打倒。青年的朝气去了哪里
可悲的是,我们的学校也常常和这种享乐主义的价值观站在一个战壕。学校阻碍学生去认识真实的人性和社会。
农村长大的孩子,很多人没有种过田;城市长大的孩子,很多人没有看过工厂。我们不认识真实的世界,不管是自然世界,还是人类社会。
我们不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知道它的历史,不明白它的现在,更不知道它的未来。它的未来和我们息息相关,可是我们并不知道他的未来在哪里。如果有一天它崩溃了,四分五裂了,我们怎么办,我们的下一代怎么办?
我们也不认识国际问题。今天的世界一点也不平静,天天都在打仗,究竟哪天会落在我们头上?我们对此也不关心。
我们从来也没有机会见识真实的世界。我们的父母上过山、下过乡,学工、学农、学军,他们是在在大风大浪中成长的一代。他们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勇气、意志和能力。可是我们却没有任何机会锻炼自己的勇气、意志和能力。
青年的朝气是什么?无非是一种自信,自信我们是自己身体和精神的主人,敢想、敢说、敢干。我们的心中有梦,相信自己会度过美好的人生。我们有能力感受真善美,也有能力、有勇气与假恶丑做斗争,战胜艰难困苦。很多青年都曾有过这样的梦想。
对于能量巨大的青年,他们的自信也会更大。自信我们将成为时代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未来属于我们,我们将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国家。
可是,在我们的学校,却毫无培养、锻炼这种朝气的机会。学校和社会都在扼杀青年的朝气。经历了几个回合的较量之后,青年的梦消散了。既不能感受真善美,也不敢与假恶丑做斗争。既不敢爱,也不敢恨。面对社会的丑恶,很多人竟然无法恨起来,无法愤怒。我们不敢面对自己,怎么竟成了一堆行尸走肉!
进一步扩而大之,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如此弱小,为时代所迫、为社会所迫,不停的随波逐流,成了一个奴隶。
面对这个颠倒黑白的世界,这个庞然大物,我们实在是束手无策。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何况我们还根本不是老虎。
毛泽东造就批评过这样的教育,他说:
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见稻、粱、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
他反对建国初的应试教育
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出二十个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考试可以交头接耳,无非自己不懂,问了别人懂了。懂了就有收获,为什么要死记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试试点。
他说:
你们的教学就是灌,天天上课,有那么多可讲的?教员应该把讲稿印发给你们。怕什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讲稿。讲稿还对学生保密?到了讲堂上才让学生抄,把学生束缚死了。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主要是自己研究问题,讲那么多干什么?
他鼓励青年人的创造精神
年轻人要胜过老年人的,学问少的人可以打倒学问多的人,不要被权威、名人吓倒,不要被大学问家吓倒。要敢想、敢说、敢做,不要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这种束手束脚的现象不好,要从这种现象里解放出来。
他提倡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
要让群众在这个大革命运动中,自己教育自己,去识别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那些做法是正确的,那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他提出要在实践中学习: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
他提出,学校要开办工厂,学生应该上山下乡,学工、学农、学军。他要求青年人要在大风大浪中成长,锻炼自己的勇气、意志和能力。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今天,很多人批评当时的教育思想和方针。但是仔细想想,毛泽东的这些话,不都是在说我们今天的教育问题吗?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什么?世界工厂的空虚
我们在工作中也无法实现人生的价值。工作价值的衡量标准只是金钱。金钱几乎成了一切事物的价值衡量标准。
当我们意识到工作只是一个活命的手段时,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就变成了沉重的负担。有的人会问,我这样努力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就为了这点钱?况且,工资常常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买房子、结婚、养孩子,所有这些都是难题。
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工作时间几乎超过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但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光阴却是在受罪,这真是太可怕了!可是我们还不得不去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不得不活命。
我们只是在活命,而不是在生活。
许多没有上过高中、大学的农村孩子,他们刚刚初中毕业,就去到南方的世界加工厂工作。在《“两岸三地”高校富士康调研总报告》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中一些人的处境。
工人的工作是从流水线上取下电脑主板、扫描商标、装进静电袋、贴上标签、最后重新放入流水线,每个动作被设定为2秒钟,10秒钟完成5个动作,工人每天要完成20000个动作。在沉重的生产任务下,工人承受了极高的工作强度和生产压力。调查数据显示,12.7%的工人曾有在工作时晕倒的经历;24.1%的女工曾出现月经紊乱的情况;高达47.9%的工人反映工作时有精神紧张的情况。尽管如此,工人的生产排配还会不断增加:“定额一直在变,今天完成了,明天加产量,明天完成了,后天继续加,直到完成不了。”
工人只是机器,不需要思考,只需严格执行管理部门的指示,机械地重复几个简单的操作。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如果再要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基本上就没多少空余时间了。
恶劣的伙食。吃饭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吃饭是为了恢复体力,好被再一次榨取血汗。
工人被随机分配到流水线上,每名工人都被严格地限定在生产位置上,不允许走动,工作期间工人之间不允许交流。不同车间的工人也被严厉禁止相互走动。在有的车间,一条流水线上甚至不允许有两名以上的老乡。
在宿舍安排上,同乡不会被安排在同一个房间,一个车间的同事也不会住在同一间宿舍。住在宿舍里“像在坐牢”。分隔化、原子化的管理方式,使得工人生活关系和社会关系被完全割裂,工人除了孤独、无助,只剩下冷漠。
试问,在这样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中,工人如何会有熟人、朋友?当遇到问题、困难的时候,工人找谁去倾诉。难怪在富士康帝国,在这个被某些人、某些集团引以为自豪的世界最大代工厂,我们看到了13连跳。13个鲜活的生命。多么美好的生命,他们还没有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就经历了最残酷的磨折。
试问,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我们的少年、青年如何才能不感到空虚、迷茫?这样的生活是人过的生活吗?
很多无良专家说,你可以不去富士康啊,你可以离开富士康啊,你有你的选择权啊。
可是在这个世界工厂的体制下,工人们能够有什么选择。无非是在这个血汗工厂或那个血汗工厂之间做出选择,无非是在这个“富士康”或那个“富士康”之间做出选择,无法是在比较残酷或非常残酷之间进行选择。
他们离开了农村,很多人已经无法回到农村,不会种地,也不再愿意种地,但是他们却根本无法在城市扎下根来,只能是飘来飘去。20岁之气,他们有使不完的力气,他们无需考虑这些问题。可是等到结婚、生孩子的时候,怎么办?
生活的空虚乏味,未来的迷茫,试问,我们这些青年如何才能够不空虚,如何才能够活出生命的真味?
我们的另一些青年,他们上过大学,本科生、硕士、博士,他们曾经被人称之为天之骄子,但是现在光环早已褪下。
他们的处境只是比世界工厂的青年稍微好一些。工资稍微高一些,吃穿住行稍微好一些,但是本质并没有改变。他们只是一个打工仔,出卖劳动力,换取薪水。如果有一份更高的职位和薪水,那么他们会立即从这个公司跳到另外一个公司。大多数人对工作并没有什么热情、热爱。
生活的重担压迫着很多人。一辈子工作,甚至都买不到一套房子。买不起房,结不起婚,飘来飘去,同样难以在城市中扎下根。
整天围着老板、领导,工作和生活单调到极点,常常还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做一些事情,阿谀奉承、弄虚作假、委曲求全。
我们只想要平平凡凡的生活,我们只想要一份自己不排斥的工作,但是现实中如此简单的要求却很难实现。
一些青年,他们工作的时候想着休息,想着周末假日;一些中年人,他们期盼着退休,退休之后就会有自己的生活和自由。工作对很多人竟然都成了一种磨折。生活成了混日子。
青年们并不是怕苦怕累。我们这些青年人远比长辈想象的要坚强。如果有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我们什么都可以忍受。两个时代,两种劳动观
有时候我们会问,为什么在几十年前,人们常常讲“热爱劳动”、“劳动最光荣”。这样讲的时候,他们是真的相信,而不是嘴上敷衍。
我们看那些老电影、老纪录片、老照片、书籍、历史资料,在他们劳动的场所,我们吃惊的发现,那些大人、孩子、老人灿烂纯真的笑脸,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现在,我们在各个晚会、宣传会议、新闻报道上也可以看到笑脸,但是那些笑脸却是极不自然,那是表演和敷衍。
那时候的人们,他们的工作环境比我们更为艰苦,但是为什么在工作中却焕发出极大的热情。为什么会有那样一种意气风发、战天斗地的青春气息?
成千上万的人在一起劳动,他们唱着劳动的号子,唱着社会主义的歌,一起劳动。他们在山地上修起梯田,让雨水可以存留在梯田上,荒芜的山地从此可以种庄稼。他们修建起一个个道路、桥梁、一座座水库。前三十年,我们修起86258座水库,农田灌溉面积从1949年的2.4亿亩增加到1978年的7.3亿亩,最近30年我们修建了827座水库,农田灌溉面积从从7.3亿亩增加到8.67亿亩。
在那些新建的工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劳动场景,工作的地方欢歌笑语。听很多老工人讲述,他们都是每天早早赶到工厂,早早开始工作,很晚才下班。因为他们想为国家多生产一些东西,工作是快乐的事情。而现在,我们恨不得掐着点到公司,掐着点从公司离开。
那时候的工人、农民争着抢着去做最苦最累的活,这样做没有额外的报偿。他们觉得劳动光荣。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生命,但是这也不能阻止他们的劳动热情。而现在,即使你出再高的价钱,工人也不愿意去只有一点危险的场所工作。我们甚至看到这样的可怕情景,孩子们落水了,渔船上的人不去救人,而是等着打捞尸体,因为打捞尸体可以赚钱。
那时候的工人、农民,他们真的是敢想敢干,具备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农民们自己用柴油机组装起拖拉机,组装起农业机械。工人们自己修建厂房,改造机器。
人工天河——红旗渠,也是在那时候修成的。历史上的林县十年九旱,惜水如命。全县一半的村庄要到10里外的地方挑水喝,以至于出现客人来了不倒水,亲戚来了不端茶的现象。林县人民没有等、靠、要国家财政和技术支持,所需的一切自己解决。自制工具,自制炸药,他们利用极少量的简单机械和无数凝结着智慧的“土办法”,开山凿洞。他们用绳索拴着自己,吊在悬崖峭壁上劳动。苦苦奋斗10年,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终于建成了这条人工天河。
在这个工地上,最高的知识分子只是中专生,总负责人县委书记杨贵只是个30刚出头的青年。最初,一些专家和官员反对工程,曾四次下命令要求停止工程。但是,依靠着人民的智慧,依靠着毛泽东思想,依靠着敢想敢干、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他们完成了这个现代奇迹。
我们现在的硕士生、博士生敢这么干吗?我们有这样的创造力、创造精神吗?
而在原子弹、氢弹、导弹、火箭、卫星的研制基地,我们更是看到了这样的学习精神、创造精神。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那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他们基本都是门外汉,但是在兄长、老师的带领下,渐渐成为核武器、火箭、卫星领域的泰山北斗。那些带兵打仗的将军,他们对尖端科技一无所知,但是却迎难而上,认真学习,外行领导起来内行,而且领导的很好。他们战胜了多少艰难困苦,完成了多么伟大的成就!
我们如何才能焕发出这样的工作热情?
“干一行、爱一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些话曾经鼓舞了多少人。但是现在,我们已经不再相信这样的话。许多青年甚至不愿意再做劳动者,他们一心想的只是大富大贵。
但是当年的人们却都相信这样的话,因为他们感到,他们不仅是在为自己工作,也是在为祖国和人民工作。他们是公社的主人,工厂的主人,他们是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他们的内心因此焕发出一股自信和力量,焕发出巨大的学习精神、创造力。他们会对自己说: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如果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就从零开始学习,一定要把它学习好,钻研透彻。
这就是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热情的根源。现代人有文化吗?
很多媒体鼓吹我们现在的物质产品是多么丰富,文化产品、休闲娱乐设施是多么丰富,似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多么的幸福。网吧、卡拉OK、饭局、洗澡间、体育馆、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
可是我们真的有文化吗?
娱乐节目中,选秀、相亲、恶搞、魔术,嘻嘻哈哈已经成为一种程式。主持人,嘉宾、选手相互卖弄、鳌头,逗得台下观众哈哈一笑。有的媒体公然主张:艺人艺人,就是要异于常人。所有的节目都是吸引人的眼球,打发观众的空闲时间。
就连在儿童的动画片、教育节目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危险倾向,选秀、恶搞、嘻嘻哈哈。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看这样的节目,必定变成一个傻子。
肥皂剧,韩剧、日剧、都市剧,戏说剧、恶搞剧,在这些作品中我们根本看不到自己的身影,看不到普通的工人、农民、学生。我们陶醉在一片虚空和幻象中,并且还乐此不疲。
即使如陈道明这样的优秀演员也不得不承认:“改革开放到现在为止,真没有好电影”。他的好电影是,“应该是讲一个完美的故事,有文学性、社会性、哲学性,要有完美的表达,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引着观众往前走,有像水一样自然流动的电影画面,看不见任何刻意的造势。”他送给娱乐界八个字,对小的是“寡廉鲜耻”;对老的是“为老不尊”。
玄幻小说、穿越小说,一些80后90后玩弄起文字,从唐代穿越到现代,从现代穿越到大宋,从虚空穿越到虚空,他们幻想自己是宫女、妃子、王子,陶醉其中。他们害怕面对真实的世界。
吃喝玩乐、卡拉OK、打牌、网吧,好不容易挨到休息日,好不容易几个朋友相聚,我们交流感情的方式也就是这些。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几个人聚在一起,还是想不出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精神享受。
我们感觉自己的生活如此没劲,想要去旅行,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借此摆脱乏味的生活状态。可是这也不过是短暂的刺激、调整、减压而已,生活的本质并不会因此而改变。说难听点,旅行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换一个地方吃喝拉撒而已。
这一切,麻醉了我们的精神。除了工作,就是休闲娱乐,这就是现代生活,一切向钱看的生活,资本主导的生活。工作是一种磨折,休闲是为了麻醉我们的神经,让我们什么也不要想。休闲之后,继续工作,忍受磨折。
这一切让我们不敢面对自我、面对社会。一个矿工在地底下被困了很多天,当他重出地面的时候,一定要把双眼蒙住。“太强的阳光会刺瞎他的双眼”。“真理的光芒会刺瞎他的双眼”。当我们习惯了娱乐和麻醉,陡然间面对真实的社会,内心一定会无比痛苦。我们是如此渺小,根本不足以改变什么。因此,便又退回到麻木不仁。
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人究竟应该如何生活?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出了问题?为什么人们的内心变得越来越不安稳,越来越浮躁?亚健康心理疾病、迷茫、无聊、孤独、自杀、他杀、犯罪等等在青年中变得越来越常见,为什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设法改变社会?

一切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作品,都是紧扣当时的时代脉搏。他们反应了那个时代的青年的困惑,反应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困惑。他们要在牢笼里四处高呼、冲撞,他们要打破牢笼,呼唤一种新的符合人的身体和精神的生活方式。即使无法给出确定的方向,也要穿过迷雾,向我们指出一颗金子般的心,让我们抱有希望和信心。
可是,在我们的文化娱乐界,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在抢钱!拿出你百分之一的精力和时间
我们的民族有两大文化传统,这两大传统全都在对抗空虚。这两大传统要求我们做人,堂堂正正做人。
第一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养成的传统文化。那是“仁义礼智信”的道德,那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坦荡无私,那是“顺乎天而应乎人”的汤武革命造反精神,那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刚健,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夫,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些就是鲁迅所说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一个深信传统文化的人,绝对不会空虚。
第二种则是共产党的革命传统。一个具有真正共产党人追求的人,更不会空虚。
今天,在荧屏上还有哪些文艺作品在讲真善美?除了一些“非戏说”的历史正剧,就是有关共产党的革命传统的电影、电视剧。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看到什么是青春的朝气蓬勃,什么是大无畏的斗争气概。
在《恰同学少年》、《中国1921》这样的电视剧中,我们真正看到了那个年代的80后、90后,他们是新中国的创建者。那是何等的朝气蓬勃、意气风发!
古往今来的历史上,哪个国家哪个时代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大批的青年才俊、英雄人物!他们力挽狂澜,将一个四分五裂、半殖民地、半封建、快要亡国灭种的旧中国,建成了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不仅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赶走了蒋介石,还在朝鲜战场上将美国为首的十七国联军打败,一洗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充满了自信: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我们正在前进。
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全中国六万万人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事业而努力奋斗!
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万岁!

当然,也有一些人对此有不同看法。
一些人接受了西方的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价值观,接受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政治体制,所以对毛泽东和共产党不满;一些人接受了地摊小报上宣传的中共秘史、毛泽东秘史的观点,接受了类似港台八卦小报、地摊小报的造谣,所以对毛泽东和共产党人不满;很多青年因为怀疑现在的国家和社会,所以对毛泽东和共产党不满。
但是我相信,如果他们是站在人民的立场,如果他们了解真实的历史,了解了真实的中国和世界,应该就会改变看法。
就连台湾信奉自由主义的的李敖,也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和那一代共产党人的伟大:
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它是从唐朝以来中华民族久失了浩然之气和天行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应出的勇敢的应战的精神,它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那一代中国人,他们是有信仰的。他们信仰共产主义,信仰为人民服务,信仰人民的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建设一个美好的国家和社会。他们绝不会空虚。
与此相对,我们这个时代恰好没有信仰。资本媒体鼓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青年们觉得自己毫无力量。我们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社会。我们想尽办法独善其身,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幸福。面对社会的不公,除了麻木,你如何能做到不痛苦?
怎么办?
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改变这个社会,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如果没有与假恶丑的斗争,真善美怎么可能有容身之处?除暴安良。没有除暴,何来安良?
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
可是很多人就是不愿意看到这个道理,很多人害怕面对这个道理。
他们宁可忍受着无尽的空虚、迷茫,忍受着麻木,忍受黑白颠倒,但是却不愿意鼓起勇气,拿出百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社会问题,在网络上、现实中抨击假恶丑。
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不相信人民的力量。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没有用,什么也改变不了。
可是,为何不试一试。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善良的人、正派的人,那么请动动你的手和嘴,抨击假恶丑。当你开始关心社会问题,你会发现原来已经有很多青年在和你一起战斗。你绝不是孤独一人。你会渐渐感到自己的心中涌现出一股力量、自信。你会渐渐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有了成果,虽然只是涓涓细流,但是这细流在汇聚。
现在的中国,从上层到下层,其实都已经意识到国家必须改变。国内矛盾、国际矛盾决定了中国必须变,不变没有出路,不变会亡党亡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和谐社会”的提出,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如何变、怎么变、变到什么程度,却不是上层能够单独决定的。即使上层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利益集团也不会轻易就范,因为“为人民服务”会损害它们的利益。因此人民必须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来,逼迫利益集团就范。
毛泽东和那一代共产党人,他们克服了千难万险,在一个四分五裂、半殖民地、半封建、快要亡国灭种的旧中国,建立起了一个新中国。我们扪心自问,究竟是他们的任务沉重,还是我们的任务沉重?
难道我们真的要无所作为,不仅辜负自己的一生,还将辜负我们的下一代,辜负祖国和时代的担子?

青年们,我们要奋起直追!请鼓起我们的勇气!
与其忍受无尽的空虚,不如拿出你百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抨击假恶丑。
你绝不是孤独一人,千千万万的青年和你在一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大学网无关。欢迎转载大学网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大学网:http://jump.bdimg.com/safecheck/ ... ://www.haodaxue.net[/url]


发表于 2013/12/8 05: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受教育,谢前辈!
发表于 2013/12/10 06: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但是值得看,顶!!!!
发表于 2013/12/11 03: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几乎没有什么信仰了,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回来吧,让我们回归自然。
发表于 2013/12/11 06: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愿吾有生之年,得见祖国君临天下,民众德识具丰。
发表于 2013/12/11 07: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3/12/11 23:16 编辑
wanghb860824 发表于 2013/12/8 18:01
1、学校的空虚

2、资本鼓吹享乐主义,制造空虚


我们也有理想!
========================================================================
理想与现实:一个名校毕业生的选择
来源: 新人圈    作者:萧旼   时间:2013年11月17日      点击:1997 讨论:5
http://www.haodaxue.net/html/03/n-17003.html






编者按:在大多数人眼中,“北京名校毕业”似乎是通往富裕、物质生活的一条坦途,在名校还能做出点事、混出点“名堂”来的似乎更了不得。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保研、直博、出国似乎是毕业生们再深造的直接选择。
但是,也有“非主流者”,也有“理想主义的追求者”。
此文是一名北京名校毕业的大学生给自己高中好友的信,表达了他在“理想与现实,追求与实践”中,对“个人奋斗”“社会认识”“孝养父母”“家庭婚姻关系”以及“理想”的思考与认识。

正文
xx:
这几天一直在办“TY学报”第四期,以及准备社团暑假社会实践的事情。昨天终于告一段落:报纸出来了,实践队伍的路线及人员也初步定好了。
你的来信让我很是感动,我知道:不管自己怎么变,怎么在外边闯荡,你们也仍然是当初那些关心我、支持我的好朋友。前一阵子,我们社团在林大建筑工地上搞了一场文艺晚会。那是我一手策划的,当时就特别想让##来看一看,也并非全为了虚荣,确实是一种分享、一种求得好友理解的心境。

我看个人奋斗
现在的成功学很是流行,市场上充斥着相关的书,教大家如何通过个人奋斗最终走向成功,过上“人上人的生活”。这些书里面所提的技巧确实高妙;举例也不乏真实;执着的精神也挺让人感佩。但是拍脑袋想一想:这样的人到底有多少?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是多少人的失败?而且,什么样的人才有走向成功的路子?
你希望我能现实一点,我先说一说另一种“现实”。
中国0.4%的人占据70%的财富,基尼系数(财富分配公平指数)超过0.5。
不抱怨,咱来分析一下。
一般认为,基尼系数超过0.4就能引发社会动乱,政府现在是用超过国防经费的维稳经费在保持社会的相对安定。整体上看,现在中国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流动性越来越小,即没钱的人很难变成有钱人,有钱人不可能带你共同富裕。
所以,我想说的是:个人奋斗的路子走不通。
毫无疑问,不管是&&还是我,都是想有一番作为的,思路不同而已。
我觉得,作为知识分子,要想有一番作为,要么依附精英(政治、经济、文化的),迎合资本家、政客以及学霸;要么扎根底层,走向工农,从真正的中国脊梁身上获取力量。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办法。历史将表明,那些妄图通过个人奋斗爬向高层、走向“成功”的人,绝大多数只能是“资本家的梦,无产者的命”。

我在做什么:公益还是政治?
我们社团所做的不是什么慈善,也并不是什么献爱心。大局着眼、小处着手,我们去建筑工地、去上访村、去蚁族聚居区、去国企生活区,不是去表达什么同情了,那些根本没用!
基于个人的思想成长与经历丰富,我们是要扩大视野,了解被多数人忽略或被媒体泛泛而谈所蒙蔽的另类真实;我们是要进行大学生的自我精神救赎,不局限在大学这个小圈子,不沉溺于五光十色的小资情调,跳出围墙,回归底层;我们是要培养底层情怀,去和工人、农民聊天,熟知他们关心的事和他们的话语体系,并以工农立场去思考与分析问题;我们是要踏踏实实地调研,分析总结获得的事实、依据,提升为理论,在社会大危机大变动到来之前做好理论准备。
说白了,这是投身于改造社会的事业,但绝对不是几方力量之间的利益博弈,而是希望改变剥削阶级所制定的游戏规则。它是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抽象出来的一种新的、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政治。
我没有入党,不在其位而拼命要谋,基于对公平正义的强烈诉求。

做一个复杂的善良人
高谈阔论了那么一些,并不想表明我的“清高”。我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我有我世俗的一面。
想要改变某些事物,首先就得了解它们。但如果面对的是些肮脏的人、事、物呢?难道可以因为“清高”避而远之吗?至少我不是这个态度!
当我们去建筑工地和项目经理谈联欢晚会的时候,面对这样一个有强烈世俗观念的人,自己也就坦然地世俗一些、圆滑一些,只为了把事情办好。我们请团委老师出面协商,他大方豪爽,说要给我们搭建舞台;而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他便趾高气扬,出尔反尔,甚至要取消那次晚会。据理力争,我们拿“XGR艺术团”等晚会嘉宾的名气、牌子去砸他,他马上就能软下来。再连劝带哄,说些好听的话,为了面子,他也要答应我们。面对这种人,就得动用世俗的力量与之博弈。
18岁之前,我们可以只做一些小的、简单的好人好事;18岁之后,我们就得学会适应这个社会,以复杂的心态去处理复杂的事情,而不失去自己的底色。
我之所以积极地投入这个新生的“TY社团”,一是为了在大家的帮助下、在那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坚定信仰;二是在各种磨练与挑战中提升能力和素质,练好真本事,转为人民谋!

我怎么面对父母
也许你更关心这个。
有时候会有这样一种悲凉与自豪:“爸妈,你们把儿子养大,他却不仅仅属于你们!”
从爸妈的角度去考虑,或许悲凉会多一些。
我并非爸妈所亲生,这是我从小就知道的。小时候很介意,觉得是一件出丑的事,听不得别人讲,还为此跟别人打过架。后来上高中,明白了更多的事理,也就不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了。生我的人当然要感激,但爸妈对我的养育绝不能简单用一种感恩的心态对待,它是实实在在的亲情。爸妈从来视我如亲生,对我们三姊妹平等对待,有时还格外看重我。按说这种出身是很容易造成不好的影响的。而我,从来都不缺乏呵护与关爱,一直都是身心健康的成长。
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走自己的路。父母虽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但他们对很多事情的认识,却不总是对的。尤其是对社会整体的把握,对社会问题的深入剖析,他们所处的位置与环境决定了这种局限性乃至荒谬性。
当然,为人子,怎能要求父母年过半百还要对社会有一个全新的、更高的认识?无论何种世界观、价值观,都是在年轻、更确切地是在青年时期确立的,之后很难动摇。所以,我不会奢求父母理解我、支持我,我只要让他们相信:儿子在外面很好,很安全就行了。
至于对父母的赡养,那是不成问题的。的确,如你所说:这种工作不能让我有剩余的经济利益。但是,我虽不能像成功人士一样给父母房子、车子以及大把的票子,却也不至于让父母住无所居、病无所医、老无所养,更不会像现在大多数人那样回家啃老没商量。对于自己,我鄙弃奢华、安逸的生活;对于父母,我会在物质生活上有所保证,在精神生活上给予寄托。除非以后的工作需要,我铁了心不考驾照、不买私家车。
正如韩德强老师所说:
20世纪的五四新青年向往大房子、大飞机、大城市;21世纪的新青年应该欣赏公共交通、适用住宅、山水城市。
20世纪的五四新青年向往物质极大丰富,向往丰裕的消费社会,向往越来越丰富的感官刺激和享受;21世纪的新青年应该检讨物质主义,批判消费主义、嘲讽享乐主义。
20世纪的五四新青年顶礼膜拜西方的政治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心理学、法学、美学;21世纪的新青年应该懂得西方社会科学的静止性、孤立性从而幼稚性。
正是这些直线思维,使全球各地的人们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缺乏友谊、爱情和信任。正是这些直线思维,使全球各地的人类社会弱肉强食,两极分化,恐怖主义泛滥,战争阴云笼罩。正是这些直线思维,使人类在物质繁荣中自信满满地走向毁灭!

我怎么解决恋爱、婚姻、家庭的问题
家庭、婚姻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什么样的价值观或者说生活态度也就主导了什么样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你说得很对,不可能一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现在还没有恋爱,但不代表我不向往爱情。
前一阵我爸还在电话中提及此事,我笑着回答说:不用担心,你儿子优秀着呢,不怕找不到。
说实在的,我对大学里很多情侣之间的感情是很怀疑的:那真是爱情吗?对于我,之所以在某份感情上徘徊、犹疑,确是因为考虑今后能否一起更长远的走下去。我恋爱肯定是为了结婚为了组成家庭的,而我要找的伴侣肯定要和我有共同的理想与信仰,否则到最后只会是分道扬镳,彼此伤害。这种共同理想与信仰下的道路不在于今后具体找什么工作,对于一个大的事业来说,哪里需要就应该往哪里去。
理想主义群体中,大学生支农第一人“马永红”说过,以恋爱的热情去做支农的事情。对于这个群体中的很多对伉俪来说:生活就是战斗,战斗即为爱情!顺便说一下,我们社团女生很多。我写过一篇日志:男生都干嘛去了?女生是最为敏感的,当她们都认识到各种社会问题并站到最前线时,男人们更应该去撑起一片天。
至于孩子,很多人只是会生而已,有能力去教育的人着实不多。谁说费点钱将他们送入幼儿园、学校以及各种培训班就是好的呢?我相信,在双亲的精神引领与感召下,在父母的集体主义工作圈子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更热爱生活,更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而不会像前两周我们学校的一个大四同学那样,从10层楼上纵身跳下;也不会像现在大多数人这般蝇营狗苟,踩着别人的肩膀与脑袋往上爬。
我想,这才是对孩子负责,这才是鲁迅所说的“救救孩子”。

发表于 2013/12/11 07: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3/12/11 23:33 编辑

【学弟学妹们,有了困惑别跳楼,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是良药】
未知死,焉知生?  
作者:英琇   时间:2013年11月19日      点击:941 讨论:1





1508年春,37岁的王阳明历经长途奔波和生死考验到达龙场。
龙场毒蛇、毒虫横行,充满瘴疠之气,而且语言不通,没有住的地方。于是他便移居山中洞穴,取名“阳明小洞天”。没有吃的,他采薇种粮。他被迫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关系,包括他极为珍惜的亲情、友情和师生情。他开始思考,在这样的处境下,即使是圣人也还能有什么可做、可说的呢?孤寂悲苦的环境让王阳明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满腔抱负的他突然觉得无事可做。他被切断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系,无事可做的他开始产生了对于死亡的恐惧。他甚至造了一副石棺,日夜端坐于前,意思是我就等死了,以此来求得内心的平静。
一天夜里,王阳明在恍惚之中呼喊欢叫,从床上跳了起来。他初次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经历了死亡和无所事事的孤独、痛苦与绝望,王阳明反倒真正发现了生命的价值,找到了实现理想的道路。这之后,阳明的人生开始了新的征程。他积极和百姓相处,互帮互助,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尊敬和信赖——他们替他建房,维护他的安全,王阳明还在当地开始了悟道之后的讲学,建立了龙岗书院。他还和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两次使宣慰司听取了他的意见,减少了民众的苦难。他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自我,也积极重建了他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他的圣贤之志在广阔的贵州大地和民众中开始出发。
是啊,如果不经历绝望,我们何以了解希望的真意?如果不经历孤独,我们何以了解人际关系的真谛?如果不面对死亡,我们何以了解生命的真义?
看到这段故事,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自己的心路。我曾不止一次地和好友探讨过理想路上的几个关——专业、家庭、爱情、生死,现在想来,其中最重要而又最令人困惑、着迷的就是“生死关”。
经历了无数的思考和辩论、迷茫和徘徊、痛苦和反思,在社会责任的召唤下,在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感召下,在为了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千百万烈士面前,我们无惧于死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叫做司马迁的文学家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主席的教导早已给了我答案。我相信,为了天下苍生的幸福,一切都可以舍弃,包括肉体的生命。这的确是走上理想道路最深层次的动力和思考。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了,他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是的,无论痛苦、嘲笑还是挫折,我没有什么可怕的了。但是,这就够了吗?我曾迷茫于自己死了世界照样转那么我该如何定位,我也曾迷茫于如果自己双目失明了该如何自处,我还曾迷茫于身处孤岛人之意义何在。对于生命,原来还有太多需要我去做的。
不怕死只是参透生死这个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还有“漫漫人生路”等着我去走、去探索、去开拓。无惧死亡是一次立志,是一种勇敢的抉择,但持之以恒地创造人生、开拓人生更是一次长期的立志从幼稚到成熟,从简单到复杂,从犹豫到果断,从狭隘到开阔……无限深远的人生境界等着我去创造,无数可亲可敬的人等着我去走近,无限广阔的历史和社会等着我去认识和改造。这是多么令人向往和欢乐的事情啊!
原以为自己早就过了所谓的“生死关”,而今看来其实只是刚刚入了门。死的状态只有一种,而生的状态却是无限丰富无限精彩的啊!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走在人生境界的阶梯上,回归本心,物己相融,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知行合一,向着无限的社会、人民和历史的星空走去,融入进去,吾愿足矣。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做一个好同志、好儿子、好兄弟、好朋友。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理想的路归根到底要从自己出发去走,在广阔世界中永不停息地创造人生便是对“生死关”最好的回答。

发表于 2013/12/11 07: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3/12/11 23:46 编辑

小资与爱情   
http://www.haodaxue.net/html/09/n-17009.html
作者:大学网整理   时间:2013年11月22日      点击:879 讨论:0


问:您怎么看“小资情调”?
韩老师:抓不住主要矛盾这就是小资情调。整体论抓住主要矛盾就没有小资情调了。看不过现象透不过本质就容易小资。例如,小资情调当中其中一项就是爱情问题。
小资情调当中的一部分是相信爱情的,大家一定会说,难道没有爱情吗?就是没有西方式的想象当中一见钟情式的永恒爱情,这种爱情是虚构的,不存在。一见钟情昙花一现多的是,又要一见钟情又要永恒的爱情它不存在。所以电影电视剧上放的永恒的爱情都是以其中一方的死亡作为代价的,因为死亡把它定格了就永恒了,把一瞬间变成了永恒。生活琐事一来就没法永恒,双方价值观冲突了问题马上就来了。在今天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两个人是非常容易发生价值观的冲突的。价值观冲突一出来,贫富的差异,岀身的差异,生活细节习惯处理的差异,这些差异爆发之后,一见钟情很快变成婚姻的坟墓,所以它根本就是虚构的。
价值观相同叫志同道合,有一个特例价值观相同也导致分裂,那就是两个人都很自私,都想着自己获得更大的权益,这样就冲突了。价值观相同还得说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相同,都为人民服务也为对方服务,这会越过越好,这才叫永恒。但是这就不是一见钟情式的无条件的爱情,前提条件是你得志同道合,你得是为人民服务。因为为人民服务,顺便也就为身边的人服务了;为自己服务,把身边的人给害了,逻辑是一致的。
有一项数据,说2010年全国有196万对夫妻离婚,120万对夫妻结婚,离婚对数是结婚对数的1.5倍以上。这个数字和2002年我得到的数字相比又大大的进了一步。2002年,北京社科院一位专门研究家庭问题的学者唐灿,他告诉我的数字是北京市当年离婚数字和结婚数字大体相同,为1:1。八年过去了,全国范围内的数字上升为1.5:1以上。这是因为两个人价值观相同,但都自私自利,最后崩掉了。这就是小资情调。
西方世界原子论思维和自由主义思维的学者知道这样下去要分离,最后连私有制的基础家庭都要瓦解,这样就不可以接受,怎么办呢?那就各报岀一个最小单位的神圣的共同体,就叫家庭。他不知道自私自利的逻辑会把任何神圣的共同体都给解体。因为上帝死了,人类这个共同体在西方看来就消失了,家族共同体本来也没有,那么人类怎么繁衍呢?那就把爱情定义成神圣。所以《少年维特之烦恼》啊,后来的很多作品,都把爱情想成一种如痴如醉的、一见钟情的、白头到老的,把所有好的东西都集中在那里,私有制社会的所有弊端都在家庭里面得不到反映。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你只要是自私自利的逻辑一定把最后一个最小的共同体给瓦解掉。对于世俗者而言,他的原子思维物质利益是非常强烈的,需要慢慢引导使其发现原来所追慕的都是虚荣,然后让他明白实荣,最后什么荣都不追求。所以有一个变化过程。
我说了第一个小资情调,再说第二个小资情调。
为什么我对神圣爱情观有这么强烈的感受?因为我曾经是有这种神圣爱情观的。80年代,这个是当时年轻人、特别是思想敏锐的年轻人基本上会接受神圣爱情观。放的片子、写的小说,基本上都是这个。你很难不沉迷其中。但是这里头实际上不神圣。它与物质利益时密切关联在一起的,跟利益怎么处理密切关联在一起,跟视野大小密切关联在一起的。
我记得其中有一个情景是这样的。当时我住在北航的楼里,我们那个楼大部分住的是女生,就我们那一小角落是男生。所以经常看到无数女生从我们那窗下经过。然后男生就天天谈论女生。我们那个十三楼前,北航的学生可能知道,十三楼前经常上演拥抱啊、相吻的故事。我就在想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这个,抱在一起有什么好处呢?我是在想实实在在的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啊。有那么兴奋、有那么激动吗?我怎么没看见老年人做这种事情啊?我后来慢慢去体会一个东西,原来这个第一层次是模仿,因为你看了很多的电影、很多的电视,要模仿;第二个层次就是玩。什么叫“玩”?从小到大什么都玩过,就是人没玩过。玩就有新鲜感。我这个话说得可不好听。后来怎么夫妻相互握手是左手握右手?这些人他不新鲜了,他俗起来的,知道吧?这样逐渐把那层神秘性,触电的感觉什么的去掉了。新鲜而已,新鲜才触电,不新鲜触电吗?我无非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把那些虚荣的东西、外面包装上去的神秘的光环给扯下来了。扯下来之后就很轻松了。
这些小资情调你为什么有?因为你停留在现象层面当中。
再比如说绘画,88年的时候我们学校搞一场抽象艺术展,我印象也很深。我这个人到处是透过现象来看本质的。在我们图书馆搞一个抽象绘画艺术展,画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就纳闷了,这是艺术吗?后来我就跟那个艺术展的画家——是不是画家?我抬举他,跟办艺术展的那个人说,你这个东西是绘画吗?他说这是当代艺术,抽象艺术。我说我也会呀。他就不乐意了,说我是艺术家所以我的东西就是艺术,你不是艺术家你的东西就不是艺术。这就有点强词夺理了吧?凭什么定义你是艺术家呢?你绘画出来的东西是艺术品,我才承认你是艺术家。而不是说你是艺术家所以你绘画出来的所有东西都是艺术品。我是非常严谨的。结果他不吭气了。他说我告诉你啊,别人说我这是艺术。那别人他在故宫面前拉泡屎他还说是艺术呢,这叫行为艺术,你懂吗?我说,那我也会呀。他的洋相就此被揭穿了。你不要以为所美术馆里头放了几泡屎那就是艺术品。屎还是屎吧,怎么成了艺术品了?你把那些东西可以看穿了。
看穿了你就可以知道整个社会在构造一个幻觉,知道吗?这些幻觉让你沉浸在小资情调当中。这些幻觉破不掉,小资情调是破不掉的。所以我不用小资情调这个概念,因为这是叫“阶级分析”。我用的不是阶级分析。
问:画一幅万马奔腾,不可能画一万匹马?
韩老师:万马奔腾,齐白石的或者徐悲鸿的那些画,我认为是艺术品。因为你创作不出来,它就是绝活。可是那个抽象艺术,他就是拉一泡屎。问题不在这里,就在他那个所谓特定的艺术种类上。后来我在图书馆又看到一本书叫《西方的丑学》。就说西方的当代艺术说是美术,实际上是丑术。理论和实践相互印证了你们这帮家伙肯定是帮骗子。后来到07年的时候,这个中间大概有20年过去了。看到浙江大学黄河清的一本书,叫《艺术的阴谋》,跟我88年的判断完全一致。他是以艺术评论家的身份来写这本书的。无非就是我当时的直觉。
问:有一个婚姻专家说,离婚率高是因为办结婚手续太容易了,要提高办结婚手续的复杂度,离婚率就降下来了。
韩老师:这个就是肚子疼贴狗皮膏药,抹风油精。当你感受到社会滚滚大潮在自立化的时候,家庭就成为AA制的旅馆。
我现在否定的爱情是那种一见钟情、闪电般的某种神秘的感觉。这种东西或说可以永恒,我不相信。志同道合可以永恒,这个是唯一的途径。
我们实际上被无数幻觉包围,这个幻觉不但是小资有,大资也有,贫农也有,因为他都被幻觉包围了。那个所谓的小资情调实际上用阶级分析来说太粗糙了。只不过说作为普通农民、工人的孩子,他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去接受那种欺骗。因为他生活在实实在在的世界里,他接受欺骗的机会比较少。小资们接受欺骗的机会比较多。他们把接受欺骗作为荣耀。他们被接受欺骗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叫“小资情调”。一旦工人农民的孩子有机会进入城市,他很快就染上小资情调。但实际上不是小资情调可以说清楚的,其实就是价值观、世界观都是被幻觉所笼罩。



发表于 2013/12/11 21: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发表于 2013/12/11 22: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的中国就是个洗染坊。
学校的功能是洗,社会的功能是染。
所以被洗后的年轻人,面对染缸会无所适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