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issyzly 于 2014/1/17 16:16 编辑
最理想的家庭发展应该有这样几个特征:成员有很好的自我分化、焦虑度比较低、夫妻都还和原生家庭保持很好的情感交流。大多数人离家时,既进入了由青少年到成年的改变期,也进入了与父母关系的转变期。然而这个转变常常是不完全的,大多数即使成年后,还是与父母(或是其他促动同样按钮的人)保持青春期般的敏感。 通常的,但并非理想的,人们通过减少与父母亲以及兄弟姐妹的接触来避免焦虑。一旦离开旧家、建立自己的新家,人们常常认为那些过去的苦难全部抛在脑后了。然而,如果我们携带着未处理的事件和未了结的敏感,那么不管我们走到哪里,只要在深入的关系中,它们不小心就会被点燃。如果只是学着去忽略家庭冲突中的旧角色,那么很多人没有能力阻止冲突在新关系中卷土重来。 过去带来的另一遗产是亲密关系中的情感依附和原生家庭的格局非常相似。来自自我分化程度程度低的家庭的人照样会建立一个分化程度很低的新家庭。那些通过疏远和退缩来处理焦虑的人在自己的婚姻中也会如此。于是,Bowen认为,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分化的独立人格是正常发展的标志,也是推进治疗的处方。 Carter和Mc Goldrick(1999)用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style)来形容关系系统的扩张、收缩以及重新调整的过程以支持家庭成员的加入、离开和成长。离家阶段(leaving home stage)是年轻人的主要任务,是离开家庭,不是剪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逃离到另一代替品。在谈恋爱、结婚建立自己的小家庭之前,这是建立独立自我的最好时机。在通过结婚建立新家庭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对新夫妻相互承诺。这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两个系统的转变。如果前一阶段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两个年轻人不能与原生家庭分离或情感阻断,就会给夫妻带来很多的压力。 有婴儿的家庭必须作出调整,给新生儿留出空间,合作照顾新生儿,不让父母的角色淹没婚姻,重新定位与延伸家庭的关系。年轻的父母要满足孩子的养育和控制需要,要合作成一个团队。这是一个极端有压力的阶段,特别对新母亲而言,这个生命阶段拥有最高的离婚率。 如果父母安全度过这个阶段,孩子会成长为青少年。青春期是孩子不愿意成为父亲或者母亲的阶段,他们要成为自己。他们努力挣扎要成为独立的自我并且打破家庭界限,即使代价很大,也在所不惜。一些满意自己生活的父母欢迎(或至少宽容)这股清新空气打破家庭的旧有气氛。那些还将青少年看成小孩子、竭力控制他们的父母,会使得这一阶段的孩子的逆反心理日益高涨。 在这个孩子离家闯天下的阶段,父母必须让孩子离开自己并学会掌握自己的生活。对父母来说,这既可能是很有成就感的阶段,也是可能有中年危机的阶段(Nichols,1986)。父母不仅要处理孩子们的变化和自己的生活,也要改变与其日益年长的父母的关系。祖父母会需要越来越多的照顾,行动做事也不会再那么像父母了。 晚年的家庭(familiesinlaterlife)必须适应退休,这不仅意味着每天都是假期,且夫妻之间突然变得朝夕相处。因为两人日日相对,屋子突然变小。晚年的生活必须面对健康状况变差、生病、死亡以及一切趋于均衡。 生命周期的转变不包括一些偏差,例如离婚。鉴于离婚率50%以及再婚率61%的现状(Glick,1984),离婚已经成为美国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离婚夫妻的主要任务是婚姻结束但依旧要合作当好父母。一些离婚后的家庭变成了单亲家庭,主要由母亲和孩子组成,其中大多数都为经济所困。另一个选择就是再婚,形成继养家庭,通常是孤独被冲突所取代。 行为障碍的发展 压力导致的症状超过个人的解决能力。处理压力的能力是一种自我分化的功能:分化越成功的个人,会越有能力维持有弹性的关系。自我分化越不成功的人,在产生症状前能够承受的压力越低。 如果将“分化”简化为“成熟度”,Bowen阐明的原则无异于“素质—压力模式”(diathesis-stress model),意为一个人比较脆弱的话,就容易生病。区别在于分化不单单取决于一个人,也取决于整个关系。个人基本的分化程度是由他或者她的家庭的自主性决定的,但是分化的功能层面(functional level of differentiation)受到现有关系质量的影响。于是,如果有两个同样不成熟的人,一位努力去发展健康的亲密关系,另一位孤独且处于不健康的关系,前者的风险会较低。如果焦虑超出了系统所能处理的范围,症状就会出现。 最脆弱的个人(从孤立和失去分化的角度而言)最容易吸收系统的焦虑并体现为症状。例如,一个有行为障碍的10岁孩子通常最为家庭的三角关系所困,长期情绪受困于父母之间的冲突且最受父母一方压力的影响。 按照Bowen的说法,心理问题起源的最根本因素在于情感的融合(emo唱tionalfusion),这种融合是代代相传的。如果融合得越多,个人的情感受到越多传统力量的影响,也会对他人情感更加脆弱。尽管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同等分化程度的人作为自己的伴侣。 情感融合是建立在焦虑依附的基础上的,这可以通过相互间的依赖和疏远显示出来。过分依赖和过分疏远的人都会对压力有过高的情绪反应。下面是一个临床个案,说明了原生家庭中的情感融合是怎样传递的。 案例 Janet和WarrenLangdon请求帮助,因为Langdon太太在15岁的儿子Martin放内衣的抽屉底层发现了一个放着大麻的塑料袋。治疗师提出要见他们一家三口,因为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Langdon夫妇没有反对。结果发现,发现大麻只不过是Langdon夫人和儿子Martin常年争吵的一个近期事件。许多15岁的孩子偷吸大麻,但没有人会将证据放在母亲可以找到的地方。 在会见家庭之后,治疗师分别会见男孩和他的父母,然后得出结论:Martin并没有严重的吸毒问题。反而,他更大的问题在于与母亲之间的冲突以及在学校和交友过程中的不适应。治疗师对家庭说,她关注的不仅是大麻问题,也关注家庭中其他不快乐的因素,所以她需要分别单独见几次Martin和其父母。Langdon夫妇同意了,虽然没什么热情。Martin没有反对,尽管也不是那么期盼。 父亲去世以后,Langdon先生和他的姐姐由母亲一手养大。他们是母亲的一切,母亲也投注所有的精力去塑造他们的生活。母亲要求很多、也很挑剔,对他们想做家庭之外的任何事情都表示厌恶。在青春期后期,年轻的Langdon再也不能容忍他的母亲。他的姐姐却始终没有逃脱而获得自由,她一直单身至今,还和母亲住在一起。然而,Warren唱Langdon下定决心要保持独立。最后,在二十四五岁时,他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家和母亲。 Janet唱Langdon来自一个大而紧密的家庭。她和她的四个姐姐彼此之间非常依赖而且是一直是最好的朋友。高中毕业之后,Janet宣布要去上大学。这和家庭规范背道而驰,因为女儿应该留在家中,准备嫁人为人妻为人母。于是,Janet与父母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他们努力要将她拴在家中,她则要努力获得自由。最后,她去上大学了,但是自此就和父母疏远了。 当Janet遇到Warren时,立刻为对方所吸引。他们俩都很孤独,都与家庭断绝了联系。在短暂且充满激情的恋爱之后,他们迅速结婚。然而,蜜月并没有维持很久。没有和独裁的母亲做好自我分化的Warren,对于批评和控制极端敏感。即使Janet有一点点意图想改变他的习惯,他都会变得狂怒不止。然而,Janet希望在婚姻中重建过去家庭的亲密。为了变得更紧密,Janet和Warren应该分享兴趣并一起参加活动。但当她走近他,提议一起做一些事情时,Warren就觉得厌恶而且愤怒,进而认为Janet是在侵犯他的独立。在几个月的冲突之后,进入了相对平静期。Warren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让Janet自己去调整他们之间的距离。一年后,Martin出生了。 夫妇俩都很高兴有了个孩子,但是对Warren来说,尤其高兴的是,孩子变成Janet无止境寻求亲密的一条出路。对她来说,孩子就是一切。当他是个婴儿的时候,她是个完美的母亲,温柔地爱护他,照顾他的一切需要。当Warren想插手照顾儿子的时候,Janet总是在旁边审视着,确保他不做错什么。这打消了Warren的积极性,经过几次不愉快之后,他渐渐让Janet一手去照顾Martin。 在学习走路和说话的时期,Martin和其他孩子一样调皮捣蛋。他乱抓东西,不愿意待在自己的游戏栏里,一不顺心就又哭又闹。Janet根本听不得他哭,而且简直不能对自己的心肝宝贝制定规则。 Martin在母亲的溺爱下长大,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只要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会发脾气。他的要求得到满足了,家庭也会恢复平静。Warren被妻子和儿子排除在外,有的只是工作。Janet疏远丈夫,因为有了孩子。Martin开始上学后,问题出现了。由于一向为所欲为,他发现自己很难和其他孩子相处,也很难遵守规则。乱发脾气当然不会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孩子们都离他远远的,所以他从小就没什么朋友。与老师相处时,他则搬出老爸“谁也别想控制我”的那一套。当Janet听到别人对Martin的批评时,总是袒护儿子,“那些人不知道应该怎样与有创意的孩子相处”。 Martin在成长过程中虽然极难和学校、朋友相处,但和母亲很亲密。危机来自于青春期。就像他出生前的父亲一样,Martin努力尝试要发展家庭之外的独立兴趣。然而,遇到的阻力更加大,母亲也不能让他随便离开。结果就造成了Martin和母亲之间的长期冲突。但即使又吵又闹,他们还是彼此的中心。Martin在与母亲作斗争上花的心力超过了生命中的其他任何事情。 Martin的故事说明了Bowen关于行为障碍的理论。正如BettyCater所解释的(私人交流),代际的焦虑以及有害的家庭议题等“垂直问题”与家庭生命周期转换“平行”压力一交会,就会成为症状爆发的焦点。于是,Martin最脆弱的时期来到了,因为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未解决的情感融合和青春期强烈要求独立的愿望相冲突。 即使是情感融合的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也会尝试逃离。但在这种情形下的逃离常常是情感阻断,而不是保持与家庭的成熟关系。在孩童时代,我们是父母的孩子,依靠他们照顾我们,没有批判能力地接受他们大多数的态度和信仰,也按照他们要求的方式去做事。这通常意味着表现好就会被奖励,或者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很沮丧。但是这些孩子气的行为在成人社会却行不通。然而,大多数人在离家之前,并没有和父母建立成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他们只有到要离开的时候才刚刚开始要求改变。 一个温顺的、有耐心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可能会变得自负而又苛刻。显然,父母会失望和愤怒。但暴风雨过后,很多人觉得受到伤害并开始退缩。这就是情感阻断。确实,和父母建立一种成人之间的关系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心力,所以很多人认为对付父母的唯一方法是离得远远的。不幸的是,这会造成独立的假象。 一个没有逃离父母的乖女儿形象的女性,即使在外面还是这副形象。当不能奏效时,她可能会发脾气,可这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糕。她们只是剪断了和父母之间的联系,降低了压力,但是还是带着那套孩子气的处事方式。 根据Bowen的说法,人们倾向选择一个与自己同等分化程度的伴侣。当冲突发生时,他们都注意到对方情感不成熟的地方。每个人都希望对方发生改变。他会发现:她好像将自己作为爸爸的替身,不仅非常依赖,还将他作为絮叨和发脾气的出气筒。她发现:只要提出什么要求,他就退缩,她找不到热恋中的那种亲密感。他从父母的身边逃开,就是因为虽然需要亲密但是又不擅长处理。面对冲突,他开始退缩。让人觉得悲伤的是,那些曾经让他们惺惺相惜的因素,又成为他们逐渐疏离的原因。 接着,就是婚姻冲突、配偶中一方的功能失常、情不自禁地过于关注孩子,或者三者都有。当家庭来寻求帮助时,他们可能会讲述其中的一个问题。不管讲述的问题是什么,其中的动力是类似的,原生家庭中的未分化因素会传递到婚姻当中,结果就是出现症状明显的配偶或者孩子。那么,过去的问题又重回这个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