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009|回复: 0

张仲田正骨称“半仙”:医术精良,医德高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1 19: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06年冬季的一天,太和县城里一老一少两个人在雪地里沿着大街向南关走去,老人穿着长袍,拄着拐杖,腰微微弯曲,用一条毛巾把鼻子和嘴围得严严实实。少的约十五、六岁年纪,扛着一口袋粮食,还用手搀扶着老人。这个年轻人就是张仲田,他经过多年自学,已基本掌握骨伤科多发病、常见病的治疗,但对下颌骨关节脱位的整复却一直不能得心应手,病人的痛苦不能够解除,他自己也常感困惑。

就在几天前,邻居告诉他城南来了个理发匠,祖传专治掉下巴。这个消息对求知欲极强的张仲田来说简直是喜从天降,他冒着冰雪一口气跑到南关,找到那个游医求教,但碰了一鼻子灰,游医不肯教他,他要求站在旁边看看,游医也不答应。张仲田站在门口,看着一个个进去的病人托着下巴,出来时言语如常,就越是渴望能学来这一手绝技,打听到看一次病要交一口袋小麦,张仲田心里为之一亮:有办法了。

刚才家里来了个掉下巴的老人,张仲田立即带着他,扛上一口袋小麦,装成是病人的晚辈送老人到城南关求医。找到游医,交上小麦,游医让老人进了屋,然而充当病人家属的张仲田仍然被拒门外。片刻后,老人从里屋出来,谈笑自如,张仲田将老人带回家,打酒买菜,请老人介绍游医为他诊治的过程,老人说,那个游医让我在板凳上端坐,头部紧贴墙壁。他站在我对面,垂肩屈肘,两拇指伸进我嘴里,放在两侧后臼齿上,其余的手指放在口腔外部的下颌骨下角外下缘,与拇指相对掐住下颌骨。然后,我感到他的两拇指向下一按,双手向上一托,只听咯嚓一声,落掉的下巴就上去了。张仲田连连向老人道谢,放下筷子就用两只手在嘴里比试体会,恍然大悟地说到:“神奇的绝招原来竟是这么简单呀!”

  张仲田生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1年)正月初二,祖居太和县城郊金庄乡张湾村,家中祖传八世正骨行医。他虽然没进过学堂,但聪明过人,能举一反三,看到众多到他家求医的病人,听他们说起家境的贫寒和缺医少药的现实,更激发他刻苦学习,立志学好正骨专技,为广大患者解除痛苦。每天他都在贪婪地翻阅祖传的13本草书(有插图无文字),体会正骨的部位、手法。

他特别注重练功,他说“:基本功不具备,就不能成为一个起码的正骨医生。不进行认真刻苦的锻炼,则不会有良好的基本功。”他练功包括练力和练巧两个方面。力,指体力、指力、腕力和臂力。他说,骨科医生不同于其他科,在诊断和治疗时要经常处于站立的体位。骨科患者又多身强体壮,在他们身上施术时,术者必须身体强健,具有一定的指、腕、臂力,且能持久,方可胜任。

反之,纵然医术高明,手法熟练,而力弱不能耐劳,也难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为了练指力,他常年捻麻秸杆,选用直径1—3厘米质地坚硬的麻秸杆,以拇指指腹与食指第一关节相挟持,进行持续的捻掐,直到能将麻秸杆一掐即碎。他还经常取重量不等的沙袋,或用五指抓拿,或用掌根按揉,以增强指腕臂的力量。外科医生不仅要身强力壮,还应力求技术熟练,操作准确,这就必须加强技巧的锻炼。为了练巧,张仲田选用粗细不等的麻秸杆数根,用棉花包裹后折断,然后以手认真触摸,分辨它们断端的不同性状,并将其分别接续,逐日练习,直到熟练,以提高临床识别骨伤和接骨的准确性以及熟练程度,因而临床施用时能做到“骤然人不觉,知痛骨已拢。”他还说“:要知坏骨,先知好骨,不加比较,无所适从。”

为此,他在十几岁时,就能仿效清代名医王清任,夜入墓地捡骨头,精心比较,加深记忆,终于学得一手绝技,誉满乡里。登门就医的,不论贫富贵贱,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他总是随时细心诊理,一视同仁,不论乘车的,执杖的,还是匍匐蹒跚而来的,经他一动手,每每是在“哎哟”一声的刹那间嘎然而释,化呻吟为微笑。于是“张半仙”的绰号不胫而走,渐渐流传开来。

  1947 年冬,太和县正处于解放前夕,共产党茨谷区区长周振达夜间剿匪时左膝关节跌伤,肿胀疼痛不能屈伸,被送到下张湾找张仲田诊治,张仲田为他一次正骨复位,休息一段时间彻底痊愈。治疗期间,周振达向他宣传打土豪,分田地,人民当家作主的道理,使张仲田树立了跟共产常走的坚定决心。建国以后,他经常出入广大农村,为病人解除痛苦。1955年,应县政府聘请,他搬进县中医院的前身—城关卫生所,正式参加到党领导的医疗队伍中来。他冲破“传子不传女,传孙不传甥”的戒律,开始带徒传艺。县政府对他这一进步思想和举动大力支持,从外单位抽调和本单位先后选派学员40多人给他当徒弟,还办正骨学习班两期,经他培养的这些人以后都成为医疗队伍的骨干。六、七十年代,太和乃至阜阳地区广大城乡,只要有哪个人说是张仲田的徒弟,马上就能挂牌行医,并且多数是一炮打响。

  张仲田不但医术精良,而且医德高尚。1943年,太和国民党驻军司令李金田之子腿骨跌伤,为粉碎性骨折,经数次医治无效,地方人推荐张仲田,李金田看张仲田一身布衣,两手老茧,不相信他有什么本事,很不礼貌。及经诊断,与伤者所感完全相同,始让其手术,治愈后李金田问张仲田有何要求,要枪要马都行。张仲田说“:我一不要枪,二不要马。家乡有两个青年被你的部队抓了壮丁,现在都被关着。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一人当兵,全家离散,请你开恩,放他们回去。”李金田立即放二人回家。李金田又令人拿出猪肉200斤,鸦片烟两块约6斤送给他,张仲田不予一顾,大笑而去。

1963年6月30 日,在合肥参加省中医学会会议期间,宿县地区中医研究所一位姓陈的老医师下楼时不慎失足跌倒,伤及左足踝,肿胀疼痛难忍,找张仲田诊治。张仲田一手握其足背下部,另一手拇指指腹于痛点处向后下方拔动,喀嚓一声,关节复位,疼痛顿减,活动如常。陈医师当即赠诗一首为谢“:张公正骨称专家,妙手回春信不差;伟大党恩承过去,催开遍地中医花。”1975年3月16日,河南省淮滨县粮食局年干部张某查粮仓时自米高处坠落,臀部着地,胸部猝然前屈,伤及腰部,不能坐立,疼痛难忍,慕名送到太和中医院求医。张仲田急忙检查诊治,只见病人侧身而卧,表情痛苦,大汗淋漓,呻吟不止。腰部不能转动,胸腰段后凸畸形、肿胀,压痛明显,两下肢并有麻木感。为第一、二腰椎压缩性骨折。张仲田用解、按手法一次正复。术后即可仰卧。4月25日持双拐下地练习行走,5 月31日出院。

  张仲田一生行医70余年,术精法简,自成一格。1980 年,阜阳地区卫生局组织一套专门编写组帮助他整理成《张仲田正骨经验》一书。1982 年,省政府授予他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职称,从此他成为医疗战线第一位不识字的教授。1983年8月25日,他以93岁高龄与世长辞,驾鹤西游。而他那诲人不倦的精神及高尚的医德医风,还在民众中广为流传。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