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疙瘩豆豆

慧净法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05: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2-1-111阿弥陀佛主动的、积极的、迫切的、疼惜怜悯我们十方轮回的众生,不忍我们永无穷尽的轮回造罪、受苦受难,所以为我们完成极乐世界,为我们完成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南无阿弥陀佛”送给我们、呼唤我们来领受,这个就是佛教真正大慈大悲的地方。

2-1-113弥陀的救度,主动积极而来,不须经众生祈求拜托;不讲条件,不择对象,与智慧、学问无关,也与修行如何,为人善恶无关。重要的是,弥陀要救你,你是否相信?你是否答应?只要你肯接受,肯被救,愿生称名,当下即一切圆成。

2-1-113因为名号的本身就是阿弥陀佛,所以有佛力;名号的本身是弥陀的愿力所成就,所以就是佛的愿力;名号的本身是佛功德所成就,所以名号有功德力:我们是“自”,而名号是“他”,我们的法身慧命是靠弥陀名号的力量得救度,所以是靠“他力”。总之,我们这个法门是靠他力、佛力、愿力及功德力。

2-1-114有人教理基础不够,以为虽然平生多念,念念不舍,但依然烦恼炽盛,业障深重,妄想纷飞,杂念丛生,没有清净心,没有功夫成片、梦寐一如,恐怕难得往生。有这观念,就是尚不知净土宗的教理,不知弥陀的慈悲。如果能够薰习善导流的净土教义,所有这些疑问,必能烟消云散,而信日朗天。

2-1-115人终有一死,人在将死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亲自来迎接我们到极乐世界,永远离开了阎罗王的魔掌,离开了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而且到了极乐世界,就能够快速成佛,这些功能都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当中,尤其是在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

2-1-116一个念佛人临终时,阿弥陀佛百分之百决定现前,临终之时未见到阿弥陀佛现前,他就不是一个念佛人了,因为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因果是必然的。因此,若是一个念佛人,已经快到了临终之时,却还没有见到阿弥陀佛现前,因而心生烦恼,就表示他对这个道理还不了解,因为时候未到弥陀才未现前,只要时间到了,阿弥陀佛一定会现前,他终究会看到阿弥陀佛的;所以不需要有这样的疑惑,有疑惑就是对道理不明了。对道理不明就会不信,不信就会不安,不安就会苦恼,故云:“理明信深”。

2-1-117净土法门本来就是要安我们的心的,而且让我们大安心、大满足,既然遇到这个法门,如果还有苦恼、有不安,那就表示:虽然念佛,但是还不了解这个法门。这样的话,就务必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多看我们出版的善导大师思想的书,很多问题在这些书中都有解答。

2-1-118为什么念佛这么简单,功德那么殊胜呢?完全都是这句名号的功德力用,他不是一般凡夫的名号,不是一般人事物的名号,他是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名号涵盖着阿弥陀佛的正觉功德在里面。
不过,这一句名号跟阿弥陀佛本体的关系,义理非常深,一般人理解不来,理解不来他就无法相信。因此说净土法门是易行难信。
这一句名号的功能,能使念他的人(念佛人)次生(下一辈子)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因此,释迦牟尼佛就预先以“芬陀利华”来比喻、赞叹,而言:“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不管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出家、在家,不管大人、小孩,不管人类、畜牲,不管天上、地狱,只要他能够念佛的话,那么阿难你要知道,你不要轻易的忽略,不要轻看念佛人,当知这个人就已经是人中的芬陀利华了。

2-1-119“芬陀利华”即是千叶白莲,世间罕有,其尊贵远超众花之上。以“芬陀利华”譬喻念佛人之罕有尊贵,远超众人之上,显示念佛人是真佛弟子,身虽在人间,已超六道外;虽未生极乐,已是净土人。

2-1-120念佛人就是“妙好人”,“妙”就是指妙莲花,所以,净土法门又称为“莲宗”,念佛人称为“莲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05: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2-1-121《观经》以“芬陀利华”比喻念佛人,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解释“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妙好人、上上人、最胜人”。一个人念佛,他就是人中的妙好人,不管他是在家众、出家众,是男众、女众,是善人、恶人。总之,一个人只要念佛,他就是人群中、世界上的好人,不但是好人更是妙好人。
所谓“妙”就是难以想像、不可思议,所以不但是好人,更是难以想像的好人;不但是上人,更是上上人;不但是上上人而且是最胜人。因此,念佛的功德真的是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没办法以文字来形容、来称说、来比较。所以《观经疏》又说,其他的修行法门虽然都是善,都是修行法门,都是功德,可是和念佛相比,就不能比较了。

2-1-122念佛就是正定业,除了念佛以外的法门、功行,都不是正定业。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正定业,就是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就是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就是领受阿弥陀佛的功德,现在就已经坐在阿弥陀佛的愿船上了。所以,二六时中,有时间就念佛,想到就念佛,张口就念佛,念念不舍,该睡就睡,该吃就吃,如果能这样,就是正定之业。正定之业就是百分之百能够使因成果,百分之百决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2-1-123念佛的当下、念佛的本身,就是增上缘;若没有念佛,就没这个增上缘。一粒小小的沙,放在水面上,一定会沉下去;但是再大的石头,只要放到船上就不会沉,而会被载到彼岸去。石头就是指我们凡夫的业障,船就是指阿弥陀佛本愿增上缘,我们虽然业障深重,只要有阿弥陀佛本愿的增上缘,就不会继续在六道苦海浮沉,一定会到涅槃彼岸。

2-1-124自力行者,不知弥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愿心,以自力作勤行精进,息虑凝心之见佛;善导大师谓之自力“要门”,非他力“弘愿门”。若能因此而体悟弥陀悲愿,则能由观念、忆念等之方便“要门”,回入“本愿称名”之真实“弘愿”。如《观经》第九观言:“以见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受众生。”亦如《般舟三昧经》阿弥陀佛告入定见佛之行者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即得来生。佛言:专念故得往生。”亦因此而悔责先前见佛之方法,而见如不见,彻底归命弥陀,一向称名,不作他想。

2-1-125或许有人会有这样的困惑,念佛到底是意业上的观想念佛呢?还是口业上的称名念佛呢?这方面如果我们对照《观无量寿经》,就可以晓得是“称名”念佛。为什么?《观无量寿经》言:“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这里所讲的“具足十念”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乃至十念”。“乃至十念”的“十念”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就说“称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个“念”是称名的念佛,意义很显明。

2-1-126四种念佛是指:“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和“称名念佛”,净土宗所讲的念佛是指“称名念佛”。
为什么弥陀的救度是要众生称名念佛呢?因为弥陀大慈大悲,就是要让我们轮回的所有苦恼众生都能够在今生今世,乃至现在就往生有份、往生一定,都能够安心欢喜的安住在念佛当中,而不会有所退转或改变。也就是要让我们晓得,往生极乐世界是容易的,连我们这样烦恼强盛、业障深重的愚人罪人也有份的,而且今世、现在就能够确定往生有份了。如果是其他的三种念佛,不只下品下生的根机做不到,我们也做不到。

2-1-127圣道门诸行,须经万劫苦行,故名渐教;不如念佛一法,只要专念弥陀,命终即生弥陀涅槃国,即得不退证无生;三界六道轮回,当下因亡果绝;不经万劫苦行,即证无生法忍。故知本愿念佛,即是顿教一乘。

2-1-128以圣道法门的次第来讲,一个人发心修行,从累积福德、智慧两种资粮,然后降伏烦恼,生生世世都没有退转,这样经过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够到达初地;又经过第二大阿僧祇劫,才能够到达七地。但是,到达七地就有可能会退堕,所以称为“未净心菩萨”;如果到八地就永远不会退堕,因此称为“净心菩萨”,由此再经一大阿僧祇劫才到十地。可是如果依靠弥陀的愿力,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话,就即时跟净心菩萨(八地以上),以及地上诸菩萨平等无别,一定会到达成佛而永远不可能有退堕之难。

2-1-129一个学佛念佛的人应该知道往生极乐无为涅槃的世界,正因是“专称弥陀佛名”,而世福、戒福、行福是我们为人、学佛者理所当然、随分随力应该要做的,有这样观念才是正确的,这样的人,他往生就在报土当中,不会含苞在莲花中。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05: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2-1-130弥陀关怀十方众生,但唯有信佛念佛之人,蒙佛心光摄取,而未信者只蒙光照,未被摄取,故不能自然往生。

2-1-131众生皆因业障故,初信而又疑,解决了疑虑之后方能深信。盖因五浊恶世众生,皆有见浊故,欲其一信到底,总须破其见浊中对弥陀愿力之疑。

2-1-132人活着的时候,意识是我们的主人;临终的时候,意识渐渐消失,内心的业力就变成真正的主人。所以心中有怀疑,现在就要解决,等临终才想解疑,恐怕就来不及了。不过,只要我们愿生极乐世界的心是恳切的,并且专称这一句名号,即使有怀疑也没关系,因为临终时阿弥陀佛会出现,看到阿弥陀佛,凡夫的疑心当下就会消除,好像光明一到,黑暗立即消失。

2-1-133“第十八愿成就文”解释“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而说“乃至一念”。后来有少数人就专重“成就文”的“乃至一念”,认为乃至一念就是信心的乃至一念,进一步解释为体验的一念,更进一步钻牛角尖,再解释为所谓往生就是在于体验的一念,只要有体验的一念,往生就决定了。所以往生不在于念佛,只要这一念,因此必须要去追求这体验的一念,有这体验的一念就万事OK了。
他们以为学佛的目的、听闻佛法的目的就是在这一念,人生的目的也在这一念,不在于其他,所以就偏执一念邪义,而废乃至之称名,这就很极端了。我们以善导大师提出的日念三万为准,这样的话,一念邪义自自然然不攻而自破了。

2-1-134往生,不是逃避到极乐世界,也不是到那里享受,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我们的心量自然就会广大,不但所有的烦恼业障能够顿时消除,而且也能够生起跟佛一样的慈悲智慧,因此现在的念佛人就是未来之佛。

2-1-135《无量寿经》说:“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所以能够“谦敬闻奉行”就是精进,如果对这个法怀疑不信,再怎么样都是懈怠,为什么?因为他有憍慢之心。以憍慢之心来修诸功德,跟这个法门来比较是懈怠不是精进。

2-1-136净土法门在教理上固然可深可浅、可多可少,但在行持上就是一句弥陀佛号,亦即“专称弥陀佛名”,所以我们这个法门是易行道。
这个法门虽然是易行,但也是难信的法门,释迦牟尼佛已预先在《阿弥陀经》里说:“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是极难信之法,也是极难说之法,因为如果说的不稳妥,会让人家误解。而之所以难信,是因为它是易行道,太容易了,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救度;同时又太殊胜了,必定往生,快速成佛。因其极简极易、至顿至圆,使得一般初听这个法门的人就会两眼一瞪,嘴巴一张,很惊讶的:“会是这样吗?”所以净土法门难信难入。

2-1-137净土法门实在不是我们凡夫的思惟逻辑可以推论、想像的,所以《阿弥陀经》说净土是“难信之法”,玄奘法师翻译的《净土经》说“极难信法”,《无量寿经》说:“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那怎么办?我们只有信受奉持,依教奉行。

2-1-138阿弥陀佛的功德我们是思维不来的,只能信受随顺。阿弥陀佛五劫的思维、永劫的修行、依报、正报、内德、外用,统统在“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中,这一句名号的功德是无法想像,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的。

2-1-139善知识所传的教理尽管我们理解不来,尚有疑惑,还不能百分之百的肯定,可是如果能先接受,再一步一步的去理解,这样也可以。因为每个人的根机不同,除非宿世薰习深厚,他这辈子才能一听就信受,否则总会有疑问的地方。那怎么办呢?先接受,再逐步的去理解。这样的话,真正理解到哪里,信就到哪里了,“理明信深”就是这个意思。

2-1-140所谓阿罗汉就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因为阿罗汉他应该守的戒律都守了,应该修的功行也完成了,他是“我生已尽”,万古以来生生世世的生死轮回,到这一辈子已画下休止符,不受后有。念佛的众生,虽然没有阿罗汉那样的证悟和断惑,可是果位比阿罗汉更高超殊胜。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05: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2-1-141念佛人若到其他的道场去,而该道场所供奉的本尊不是阿弥陀佛,可是我们既然到了那个道场,理所当然就要顶礼三拜,那算不算杂行呢?那个不算,因为理所当然就是要向佛表达恭敬的嘛!但是心情是不一样的呀!

2-1-142不论何人,愿生极乐,只要念佛,则乘佛愿力,必得往生。简言之,即是“念佛乘佛愿,必生极乐国”。信者信此,行者行此。这是弥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平等普救的弘誓本愿力。

2-1-143净土宗学风的倾向:以经证祖传为基,以因果感应为证,以促进、坚定净土信仰。

2-1-144念佛是因,往生是果,如是因必定得如是果。你念佛不能往生,有这个因没有这个果那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修净土法门,就会专称弥陀佛名,而不会杂修杂行,因为他知道,如此专修就往生有份,必定往生。这个思想就是纯正的净土法门的教理思想。

2-1-145我们何幸得闻佛法,得遇净土,成为极乐圣众之一,旷劫以来造罪造业受苦受难的生死轮回,很高兴难得地今生终于划下了休止符,次生之后,便是光寿无量的佛身,得永恒的生命,自在的身心,于宇宙间自由来往,广度历劫怨亲并及一切众生,一想到此,则任何苦都不以为苦。
由自身之所以特别苦,便可知道自己旷劫以来罪业之深、出离之难,也由此更应乘托弥陀愿力,定得往生;知道此机是弥陀正客,座上嘉宾。

2-1-146阿弥陀佛是以他所完成正觉的功德来回向、布施给十方众生,作为十方所有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成佛、广度众生的功能。
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所修行的功德,就是十方众生的功德,十方众生要离开娑婆世界、脱离生死轮回、往生弥陀净土、在弥陀净土究竟成佛、广度十方众生,只要有阿弥陀佛的正觉,这些功能就通通具备。

2-1-147我们今生今世遇到净土法门,不是没有原因的,是我们宿世与阿弥陀佛结下的缘,在当时我们往生之心不够恳切,专念之心不够纯一,致使我们只结这个缘,等到未来世(即今生今世)才得到这个果。凡是与阿弥陀佛结缘的众生,阿弥陀佛生生世世都会跟随他,不放舍地引导他,启发他的信心,使他信受进入第十八愿。

2-1-148成佛原本只要三大阿僧祇劫就可以,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可是阿弥陀佛却经过五劫的时间发愿,经过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之后才成佛。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跟兆载永劫根本不能比啊!为什么要经过这么长久的时间,累积那么多的功德呢?因为要救度十方众生;不但要将十方众生救离六道轮回,而且使他们往生净土就快速成佛。
所谓十方众生,包括现在还活着的人,即将临终的人,也包括已经断气在中阴身的人,及已经堕落到三恶道的人,总之九法界的众生通通包括在内。

2-1-149南无阿弥陀佛也叫“光明名号”,因为这一句名号跟阿弥陀佛无碍的光明是一体的两面,名号是有声音的光明,光明是无声音的名号,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2-1-150“光明”表示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慈悲,超越十方诸佛的慈悲,非常彻底,没有限量;也表示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力量非常彻底,无量无边,众生有多深的罪业,阿弥陀佛便有多大的力量来救度他。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05: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2-1-151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就是阿弥陀佛的佛力、愿力、功德力,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大平等之力。

2-1-152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万德洪名,跟阿弥陀佛的佛体本身是一体不离、一体不二的,所以说“名与法即”,当我们引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名,也同时涵盖这句名号的意义,也同时拥有了这句名号意义里面的功能,所以说“举名即义”。那么引用说明这句弥陀名号的内容本身,同时也是在说明这一句名号、也是在引用这一句名号,所以说“取义即名”。

2-1-153“体外无名,名外无体”,阿弥陀佛的本体还有他的佛名是在一起的,离开了阿弥陀佛的本体就没有六字名号,因为六字名号是本体所成的,而这句名号之外也没有阿弥陀佛。想想看,如果没有这句名号的话,我们要怎样跟阿弥陀佛接触?要怎样跟阿弥陀佛互动?就没有一个对象了对不对?阿弥陀佛浩浩荡荡存在宇宙当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可是若没有这一句名号,我们就不能跟他沟通,就好像电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若没有管路、没有频道、没有开关,则接不上线。所以说“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2-1-154“万善妙体,即六字名号”,阿弥陀佛所有的诸善万德、不可思议的威神力,就在这六字名号中。
“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恒沙无量无边的功德,只要我们专称弥陀佛名就完全具备,毫不缺少,所以说“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如果不是念弥陀名号的话,我们就不能完全拥有阿弥陀佛的恒沙功德,所以说念佛就是总修行,包含所有的修行功德在里面。

2-1-155净土法门,一定要发起决定不变的、临终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毫不妥协、毫不苟且、毫不更改、毫不动摇,决定要往生西方。

2-1-156我们自己念佛、愿生极乐世界,同时也劝别人念佛、愿生极乐世界;自己修持净土法门,也能够弘扬净土法门,这不仅是自利,同时能够利他,彼此都能出离生死苦海。

2-1-157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第一,无三界六道轮回之事,亦即无痛苦境界。第二,无起惑造业受苦之事,亦即无痛苦身心。第三,得永恒自在安乐之命,亦即成佛度众生。

2-1-158往生之义──舍此往彼,莲花化生;行者瞑目之刻,即是莲台结趺之时。“往生”这两个字,在我们佛教、尤其是我们净土宗来讲,有特别的含义,给人一种殊胜、光明、尊贵、难得的感觉,是值得赞叹、钦敬的语言。念佛往生净土之人,就在极乐国土的七宝花中,自然、不假造作地化生了。所以,“往生”两个字非常的尊贵、殊胜,往生意味解脱与成佛。

2-1-159“往生”这二字是具有很神圣、很殊胜的内涵,带有赞叹、赞美、可贵难得的意味,因为往生并不是死亡,往生是脱离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而且到极乐世界成佛。所以往生不但不是死亡,而且是超越死亡,获得永远的生命、真正的生命。

2-1-160一个临命终的人,这个时候是他升沉的关键时刻,可说是千钧一发,非常的重要,我们劝他念佛,他念佛了,往生了,不再轮回了,这样法界就少了一个轮回的众生,大宇宙当中,就多了一个救度众生的佛。他能够往生成佛,是因为你的劝化,这样的功德,怎么能够想像得来呢?即使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供养佛,都不如这样的功德。所以自己念佛,又劝他人念佛,这是所有功德当中最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05: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2-1-151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就是阿弥陀佛的佛力、愿力、功德力,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大平等之力。

2-1-152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万德洪名,跟阿弥陀佛的佛体本身是一体不离、一体不二的,所以说“名与法即”,当我们引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名,也同时涵盖这句名号的意义,也同时拥有了这句名号意义里面的功能,所以说“举名即义”。那么引用说明这句弥陀名号的内容本身,同时也是在说明这一句名号、也是在引用这一句名号,所以说“取义即名”。

2-1-153“体外无名,名外无体”,阿弥陀佛的本体还有他的佛名是在一起的,离开了阿弥陀佛的本体就没有六字名号,因为六字名号是本体所成的,而这句名号之外也没有阿弥陀佛。想想看,如果没有这句名号的话,我们要怎样跟阿弥陀佛接触?要怎样跟阿弥陀佛互动?就没有一个对象了对不对?阿弥陀佛浩浩荡荡存在宇宙当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可是若没有这一句名号,我们就不能跟他沟通,就好像电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若没有管路、没有频道、没有开关,则接不上线。所以说“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2-1-154“万善妙体,即六字名号”,阿弥陀佛所有的诸善万德、不可思议的威神力,就在这六字名号中。
“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恒沙无量无边的功德,只要我们专称弥陀佛名就完全具备,毫不缺少,所以说“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如果不是念弥陀名号的话,我们就不能完全拥有阿弥陀佛的恒沙功德,所以说念佛就是总修行,包含所有的修行功德在里面。

2-1-155净土法门,一定要发起决定不变的、临终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毫不妥协、毫不苟且、毫不更改、毫不动摇,决定要往生西方。

2-1-156我们自己念佛、愿生极乐世界,同时也劝别人念佛、愿生极乐世界;自己修持净土法门,也能够弘扬净土法门,这不仅是自利,同时能够利他,彼此都能出离生死苦海。

2-1-157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第一,无三界六道轮回之事,亦即无痛苦境界。第二,无起惑造业受苦之事,亦即无痛苦身心。第三,得永恒自在安乐之命,亦即成佛度众生。

2-1-158往生之义──舍此往彼,莲花化生;行者瞑目之刻,即是莲台结趺之时。“往生”这两个字,在我们佛教、尤其是我们净土宗来讲,有特别的含义,给人一种殊胜、光明、尊贵、难得的感觉,是值得赞叹、钦敬的语言。念佛往生净土之人,就在极乐国土的七宝花中,自然、不假造作地化生了。所以,“往生”两个字非常的尊贵、殊胜,往生意味解脱与成佛。

2-1-159“往生”这二字是具有很神圣、很殊胜的内涵,带有赞叹、赞美、可贵难得的意味,因为往生并不是死亡,往生是脱离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而且到极乐世界成佛。所以往生不但不是死亡,而且是超越死亡,获得永远的生命、真正的生命。

2-1-160一个临命终的人,这个时候是他升沉的关键时刻,可说是千钧一发,非常的重要,我们劝他念佛,他念佛了,往生了,不再轮回了,这样法界就少了一个轮回的众生,大宇宙当中,就多了一个救度众生的佛。他能够往生成佛,是因为你的劝化,这样的功德,怎么能够想像得来呢?即使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供养佛,都不如这样的功德。所以自己念佛,又劝他人念佛,这是所有功德当中最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05: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2-1-151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就是阿弥陀佛的佛力、愿力、功德力,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大平等之力。

2-1-152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万德洪名,跟阿弥陀佛的佛体本身是一体不离、一体不二的,所以说“名与法即”,当我们引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名,也同时涵盖这句名号的意义,也同时拥有了这句名号意义里面的功能,所以说“举名即义”。那么引用说明这句弥陀名号的内容本身,同时也是在说明这一句名号、也是在引用这一句名号,所以说“取义即名”。

2-1-153“体外无名,名外无体”,阿弥陀佛的本体还有他的佛名是在一起的,离开了阿弥陀佛的本体就没有六字名号,因为六字名号是本体所成的,而这句名号之外也没有阿弥陀佛。想想看,如果没有这句名号的话,我们要怎样跟阿弥陀佛接触?要怎样跟阿弥陀佛互动?就没有一个对象了对不对?阿弥陀佛浩浩荡荡存在宇宙当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可是若没有这一句名号,我们就不能跟他沟通,就好像电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若没有管路、没有频道、没有开关,则接不上线。所以说“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2-1-154“万善妙体,即六字名号”,阿弥陀佛所有的诸善万德、不可思议的威神力,就在这六字名号中。
“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恒沙无量无边的功德,只要我们专称弥陀佛名就完全具备,毫不缺少,所以说“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如果不是念弥陀名号的话,我们就不能完全拥有阿弥陀佛的恒沙功德,所以说念佛就是总修行,包含所有的修行功德在里面。

2-1-155净土法门,一定要发起决定不变的、临终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毫不妥协、毫不苟且、毫不更改、毫不动摇,决定要往生西方。

2-1-156我们自己念佛、愿生极乐世界,同时也劝别人念佛、愿生极乐世界;自己修持净土法门,也能够弘扬净土法门,这不仅是自利,同时能够利他,彼此都能出离生死苦海。

2-1-157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第一,无三界六道轮回之事,亦即无痛苦境界。第二,无起惑造业受苦之事,亦即无痛苦身心。第三,得永恒自在安乐之命,亦即成佛度众生。

2-1-158往生之义──舍此往彼,莲花化生;行者瞑目之刻,即是莲台结趺之时。“往生”这两个字,在我们佛教、尤其是我们净土宗来讲,有特别的含义,给人一种殊胜、光明、尊贵、难得的感觉,是值得赞叹、钦敬的语言。念佛往生净土之人,就在极乐国土的七宝花中,自然、不假造作地化生了。所以,“往生”两个字非常的尊贵、殊胜,往生意味解脱与成佛。

2-1-159“往生”这二字是具有很神圣、很殊胜的内涵,带有赞叹、赞美、可贵难得的意味,因为往生并不是死亡,往生是脱离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而且到极乐世界成佛。所以往生不但不是死亡,而且是超越死亡,获得永远的生命、真正的生命。

2-1-160一个临命终的人,这个时候是他升沉的关键时刻,可说是千钧一发,非常的重要,我们劝他念佛,他念佛了,往生了,不再轮回了,这样法界就少了一个轮回的众生,大宇宙当中,就多了一个救度众生的佛。他能够往生成佛,是因为你的劝化,这样的功德,怎么能够想像得来呢?即使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供养佛,都不如这样的功德。所以自己念佛,又劝他人念佛,这是所有功德当中最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05: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2-1-151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就是阿弥陀佛的佛力、愿力、功德力,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大平等之力。

2-1-152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万德洪名,跟阿弥陀佛的佛体本身是一体不离、一体不二的,所以说“名与法即”,当我们引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名,也同时涵盖这句名号的意义,也同时拥有了这句名号意义里面的功能,所以说“举名即义”。那么引用说明这句弥陀名号的内容本身,同时也是在说明这一句名号、也是在引用这一句名号,所以说“取义即名”。

2-1-153“体外无名,名外无体”,阿弥陀佛的本体还有他的佛名是在一起的,离开了阿弥陀佛的本体就没有六字名号,因为六字名号是本体所成的,而这句名号之外也没有阿弥陀佛。想想看,如果没有这句名号的话,我们要怎样跟阿弥陀佛接触?要怎样跟阿弥陀佛互动?就没有一个对象了对不对?阿弥陀佛浩浩荡荡存在宇宙当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可是若没有这一句名号,我们就不能跟他沟通,就好像电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若没有管路、没有频道、没有开关,则接不上线。所以说“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2-1-154“万善妙体,即六字名号”,阿弥陀佛所有的诸善万德、不可思议的威神力,就在这六字名号中。
“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恒沙无量无边的功德,只要我们专称弥陀佛名就完全具备,毫不缺少,所以说“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如果不是念弥陀名号的话,我们就不能完全拥有阿弥陀佛的恒沙功德,所以说念佛就是总修行,包含所有的修行功德在里面。

2-1-155净土法门,一定要发起决定不变的、临终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毫不妥协、毫不苟且、毫不更改、毫不动摇,决定要往生西方。

2-1-156我们自己念佛、愿生极乐世界,同时也劝别人念佛、愿生极乐世界;自己修持净土法门,也能够弘扬净土法门,这不仅是自利,同时能够利他,彼此都能出离生死苦海。

2-1-157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第一,无三界六道轮回之事,亦即无痛苦境界。第二,无起惑造业受苦之事,亦即无痛苦身心。第三,得永恒自在安乐之命,亦即成佛度众生。

2-1-158往生之义──舍此往彼,莲花化生;行者瞑目之刻,即是莲台结趺之时。“往生”这两个字,在我们佛教、尤其是我们净土宗来讲,有特别的含义,给人一种殊胜、光明、尊贵、难得的感觉,是值得赞叹、钦敬的语言。念佛往生净土之人,就在极乐国土的七宝花中,自然、不假造作地化生了。所以,“往生”两个字非常的尊贵、殊胜,往生意味解脱与成佛。

2-1-159“往生”这二字是具有很神圣、很殊胜的内涵,带有赞叹、赞美、可贵难得的意味,因为往生并不是死亡,往生是脱离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而且到极乐世界成佛。所以往生不但不是死亡,而且是超越死亡,获得永远的生命、真正的生命。

2-1-160一个临命终的人,这个时候是他升沉的关键时刻,可说是千钧一发,非常的重要,我们劝他念佛,他念佛了,往生了,不再轮回了,这样法界就少了一个轮回的众生,大宇宙当中,就多了一个救度众生的佛。他能够往生成佛,是因为你的劝化,这样的功德,怎么能够想像得来呢?即使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供养佛,都不如这样的功德。所以自己念佛,又劝他人念佛,这是所有功德当中最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05: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疙瘩豆豆 于 2014/6/26 19:33 编辑

2-1-151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就是阿弥陀佛的佛力、愿力、功德力,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大平等之力。

2-1-152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万德洪名,跟阿弥陀佛的佛体本身是一体不离、一体不二的,所以说“名与法即”,当我们引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名,也同时涵盖这句名号的意义,也同时拥有了这句名号意义里面的功能,所以说“举名即义”。那么引用说明这句弥陀名号的内容本身,同时也是在说明这一句名号、也是在引用这一句名号,所以说“取义即名”。

2-1-153“体外无名,名外无体”,阿弥陀佛的本体还有他的佛名是在一起的,离开了阿弥陀佛的本体就没有六字名号,因为六字名号是本体所成的,而这句名号之外也没有阿弥陀佛。想想看,如果没有这句名号的话,我们要怎样跟阿弥陀佛接触?要怎样跟阿弥陀佛互动?就没有一个对象了对不对?阿弥陀佛浩浩荡荡存在宇宙当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可是若没有这一句名号,我们就不能跟他沟通,就好像电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若没有管路、没有频道、没有开关,则接不上线。所以说“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2-1-154“万善妙体,即六字名号”,阿弥陀佛所有的诸善万德、不可思议的威神力,就在这六字名号中。
“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恒沙无量无边的功德,只要我们专称弥陀佛名就完全具备,毫不缺少,所以说“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如果不是念弥陀名号的话,我们就不能完全拥有阿弥陀佛的恒沙功德,所以说念佛就是总修行,包含所有的修行功德在里面。

2-1-155净土法门,一定要发起决定不变的、临终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毫不妥协、毫不苟且、毫不更改、毫不动摇,决定要往生西方。

2-1-156我们自己念佛、愿生极乐世界,同时也劝别人念佛、愿生极乐世界;自己修持净土法门,也能够弘扬净土法门,这不仅是自利,同时能够利他,彼此都能出离生死苦海。

2-1-157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第一,无三界六道轮回之事,亦即无痛苦境界。第二,无起惑造业受苦之事,亦即无痛苦身心。第三,得永恒自在安乐之命,亦即成佛度众生。

2-1-158往生之义──舍此往彼,莲花化生;行者瞑目之刻,即是莲台结趺之时。“往生”这两个字,在我们佛教、尤其是我们净土宗来讲,有特别的含义,给人一种殊胜、光明、尊贵、难得的感觉,是值得赞叹、钦敬的语言。念佛往生净土之人,就在极乐国土的七宝花中,自然、不假造作地化生了。所以,“往生”两个字非常的尊贵、殊胜,往生意味解脱与成佛。

2-1-159“往生”这二字是具有很神圣、很殊胜的内涵,带有赞叹、赞美、可贵难得的意味,因为往生并不是死亡,往生是脱离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而且到极乐世界成佛。所以往生不但不是死亡,而且是超越死亡,获得永远的生命、真正的生命。

2-1-160一个临命终的人,这个时候是他升沉的关键时刻,可说是千钧一发,非常的重要,我们劝他念佛,他念佛了,往生了,不再轮回了,这样法界就少了一个轮回的众生,大宇宙当中,就多了一个救度众生的佛。他能够往生成佛,是因为你的劝化,这样的功德,怎么能够想像得来呢?即使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供养佛,都不如这样的功德。所以自己念佛,又劝他人念佛,这是所有功德当中最大的。


对不起,昨天连发了几个相同内容的帖子。原因是发了没有反应,以为自己操作不对而无效,于是就重复了几次相同的操作。今天看到通过审核的提醒,才知道,没有反应是需要审核。(应该有提示才好。也许有,我没看见?)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3: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前天连续上传了好几个内容相同的帖子。我不是有意为之,是我以为操作无效,而重复前面的操作。今天看到审核通过的提醒,才知道,我发帖没有反应是正在审核。多余的就请帮我删掉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