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疙瘩豆豆

慧净法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3: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2-1-161如果能够往生的话,那么第十一愿也好,第二十二愿也好,自自然然的就会得到,任运自得,即使不知不求,也会自自然然的证得佛果!

2-1-162极乐世界的圣众,除了阿弥陀佛以外是哪些圣众呢?就是现在已经在极乐世界,以及现在十方法界同一念佛的众生,他们现在还在各个世界,可是命终就必定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所以,这种十方法界的众生也是极乐世界的圣众庄严之一。

2-1-163阿弥陀佛虽然真身端坐在极乐世界不动不摇,但却显现到十方世界去救度众生。阿弥陀佛的法身遍满整个大宇宙,我们每一位众生,没有一个人是离开了阿弥陀佛如来掌中的,亦即在不动不摇的当下,已经跟十方世界合在一起了,所以说“巍巍独坐度众生”。

2-1-164我们凡夫众生若要成佛、度人,必须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行菩萨道,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但是我们空有其心而毫无其力,所以阿弥陀佛代替我们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然后一点一滴的把功德融入六字名号中,再把这名号送给我们。不管是谁,只要称念这六字名号,就具足六度万行,就是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2-1-165弥陀六字名号跟阿弥陀佛的佛体、阿弥陀佛的佛身是一而二、二而一,是在一起的,是一体的两面,所以叫做“一如”,也就是名号的本身就是阿弥陀佛的本身,而阿弥陀佛的本身也就是名号。“法身”无形无声,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也无法想像。那佛要度众生,必须要让我们看得到、听得到、想得到啊!所以就“垂名现形”,因此有这句名号和这尊佛像。

2-1-166善导大师说:“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彼此三业不相舍离就是“一体不离”,所以这也是“机法一体”。

2-1-167名与法的关系分“有名即法”、“有名非法”两种,也就是说,名称跟他的本体是在一起的,就是“名即法”;如果名称跟本体不在一起,那就是“名非法”。譬如说我们念某某人,但他的名子跟他的本身是各自分开的,他如果不在现场,你再怎么样的喊破喉咙,他也不晓得,因此,不会闻声即来,应声而现,这个就是“有名非法”。可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尽十方无碍光如来的名号,跟阿弥佛本身是在一起的,所以这一句弥陀名号同样有阿弥陀佛本身所具足的慈悲智慧,还有相好光明与愿力、神通、道行在里面,所以这一句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就不只是一句声音而已、不只是白纸黑字而已,而是活生生的、活灵灵的,是有生命的,而且是佛的生命,所以在经典上处处都讲这句名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
所以这一句弥陀佛名是名即法,是名体相即、名义相应,因此,无论何人、何时、何处、何缘,只要称念弥陀佛名,阿弥陀佛当下即闻声而来,应声而现。

2-1-168已经完成正觉的阿弥陀佛跟已经归命弥陀救度的众生,这一种众生跟阿弥陀佛是一体的,“佛心有生”指阿弥陀佛的心中有念佛的众生,“生心有佛”指念佛的众生心中有阿弥陀佛,所谓“佛念众生,众生在佛心内;众生念佛,佛在众生心中。”

2-1-169弥陀名号,名即法体,名体不离,名体相即,且三身即一身,依正一如,故但念佛名,功德如虚空,广大无边际,真如一性之圆明,不离名号故。

2-1-170弥陀名号与弥陀佛体,一而二,二而一,名体一如故。法身无形无声,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为度众生,垂名现形,即是南无阿弥陀佛之万德洪名。故弥陀名号,是弥陀化身也,亦是念佛人之本师本佛本尊也;离弥陀名号,何处觅弥陀,何处见本师乎!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1-171念佛的人跟阿弥陀佛一体不离,永远都不会跟阿弥陀佛分离,不是说现在我们念佛,但是阿弥陀佛远在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等到我们临终,而且正念现前的时候,阿弥陀佛才会来迎接我们,那个时候阿弥陀佛才会跟我们亲、跟我们近、跟我们结合,并不是这样。阿弥陀佛现在就已经跟我们亲、跟我们近、跟我们结合、跟我们不相离。阿弥陀佛念我们,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我们。不过这些道理,都是要专一深入善导大师这一法脉的教理,才能够正确了解,而无所怀疑,否则心中多少都会有些疑问。

2-1-172一个念佛人是佛在他的心中,他也在佛的心中。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都跟阿弥陀佛一体不相分离的。像我们三福无份,像我们烦恼炽盛、业障深重,像我们妄想杂念很多,可是只要念佛,就可以跟阿弥陀佛一体不分离。

2-1-173念佛人与佛同在同行同出入,念佛人与佛机法一体不离。善导大师言:彼此三业,不相舍离。《观经》言:佛入我心,我入佛心。(取意)是故念佛人,念佛是其生命,是其人生,是其生活。

2-1-174法然上人之后有证空上人的门派,就发展为“机法一体”的教义。
“机”指众生、念佛者,“法”指阿弥陀佛,我们念佛众生跟阿弥陀佛是一体的。
“一体不离”跟“一体不二”的意义有一点点不同。比如说,三明治整个是一体的,可是却是一片一片叠在一起的一体,这是“一体不离”;而“一体不二”,是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体,比如水和乳,水乳交融,就成为一体。而水跟油在一起就不是一体,因为水在底下,油在上面。“彼此三业一体不离”就是说众生的三业,跟阿弥陀佛的三业,彼此的三业是一体不离,一体不离就是亲。

2-1-175《大学》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当然《大学》这一部书是在说明成贤成圣,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以佛法的观点来解释,“明德”就是每一个众生本具的佛性,“明明德”无非是在觉悟这不生不灭、清净涅槃的佛性,而且不只是自觉,还要觉他──“亲民”,也就是使一切众生的心灵也都能够觉悟本有的佛性,过着新的生命。到了自觉与觉他圆满,也就是“止于至善”,我们这个法门的“止于至善”就是“正信的念佛”。

2-1-176《龙舒净土文》这一本书是王日休居士的毕生力作,书中引用种种方便善巧,对每一阶层的人,上至王公大臣,下至一般贩夫走卒,都有善巧方便的引导文来引导他们进入净土法门,让他们能够心开意解的觉得:唉!必须要学净土,净土才是他们所可依靠的。这一本书就有这样的效果,而且,有理有事,不但有净土的教理,更进而引用典故来说明教理。

2-1-177信佛必然学佛,学佛意在成佛,而忆佛念佛,即与佛同在,决定往生成佛,是真佛弟子。
念佛人,信同愿同行同、目标同、目的同,身虽各处异地,然此心相同,在不同地方,行相同任务;犹如祖师云:“同一念佛无别道,远通四海皆兄弟”。

2-1-178走在净土之道的人,步步踏着莲花,时时受着弥陀光明的护持,所以没有任何障碍。何以故?善导大师提出“四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这个叫做“专修四得”。
换言之,只要专修就能够得到这四种利益,第一种就是外没有杂缘,能够巩固我们的正念。外没有杂缘,我们的正念坚固,就能够得到三种相应,自自然然跟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也跟释迦牟尼佛的教导相应不违背,同时又跟十方诸佛所证明赞叹的也不违背。

2-1-179回向的基本要点:
第一“诚心”。就是至诚慇切的心,所谓“诚能通天”、“至诚格神”、“人有诚心,佛有感应”。第十八愿所讲的“至心”,就是至诚心。“至心回向,愿生彼国”也是一种至诚心,就是虔诚的心。
第二“寂静”。如果有特定要求某一个目标、某一种对象的话,那就必须寂静下来,尽量少妄想杂念,便容易感通,这样效果就会比较快。

2-1-180“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具足归命、发愿回向以及往生的资粮三者。“南无”本身,就是归命的意思,也就是“信”;“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就是“愿”;“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就是“行”。可说这六字名号里面,“信、愿、行”通通具足;这信愿行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准备好的,我们不必另外准备。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5: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2-1-181回向有两种:一种是“夹善回向”;一种是“直尔回向”。
“夹善回向”就是修诸功德,以其所作功德回向给阿弥陀佛作为阿弥陀佛来接引他的交换条件。如果他没有这些善事功德,就没有东西可以回向,因为他并不是像第十八愿所讲的乃至十念专称弥陀佛名来往生。
“直尔回向”就是只要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就是回转向着极乐世界,不需要其他的功德,而且称名是因,往生是果。如是因,自然有如是果,所以归命称名的本身,自自然然就有发愿回向在里面。因此善导大师解释“南无”有归命及发愿回向两种涵义。这两种当中,以归命是南无主要的涵义,只是既然是归命,自然就有愿生之心。

2-1-182“发愿回向”这四个字有两层意义,一层是由阿弥陀佛这边来解释,另一层是从我们愿生极乐世界的众生这边来解释。
从阿弥陀佛这边解释,是阿弥陀佛发愿回向给我们;从我们这边来讲,是我们发愿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愿生极乐世界,回心转意向着极乐世界,回向极乐,愿生极乐,这就是我们的发愿回向。而我们的发愿回向,当然不是以我们种种的功德来回向极乐世界,而是回心向着极乐,领受弥陀的功德。

2-1-183念佛的回向是平等的、没有分别心的,不用说先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后回向给其他的法界众生,没有这一些先此后彼的不平等作法,都“平等施一切”。那平等施一切,我们会因此而减少功德或没有功德吗?不会。就如同我们把房间的灯打开,隔壁没有电灯,我们就把自己的窗户打开,让光明透过去,这样我们的光明会因此而减少吗?不会呀。

2-1-184回向要有一个基本观念,就是我回向出去不管能不能达到我的这个愿望,都任凭弥陀,就像陈海量居士所写的──可许则许。
因为,每一个人生生世世的业缘,现在应该是怎样的安排才是最好的,我们并不知道;既然至诚念佛回向了,结果就任凭弥陀去安排。

2-1-185凡是能够认同净土法门的,不管他有学识、没学识,都可说是大智慧、大福报的人;能够专修净土法门,不管他根机高、根机低、都是大善根、大福德的人;如果能够进一步自信教人信,不管他心量大、心量小,都是大慈悲、大愿力之人。自己信佛念佛,就是自行大悲;劝人信佛念佛,就是劝他大悲。

2-1-186净土法门是自利利他都可以两相成全的。为什么?我们念佛就是自利,推广念佛就是在利他,如果是其他的法门就不是这样的。其他法门,自己贪瞋痴都还没有断,自利尚且未做到,怎么能够去利他让人家断贪瞋痴呢?

2-1-187念佛往生,是自行大悲;劝他往生,是化他大悲。能行此大悲者,即是真正知恩报德,功德难思。

2-1-18 8“慈”就是“与乐”,“与乐”就是给他“成佛之乐”。“悲”就是“拔苦”,拔他六道轮回之苦。所以真正能够给他拔六道之苦、与成佛之乐的,就只有念佛法门了,这样说来,弘扬这一个法门,岂不就是一个大慈悲大愿力的法门?

2-1-189以念佛的法门来教导人家,这一种救度对方的功德非常的大,可说是大慈悲、大智慧。为什么?因为只要能够让对方往生,不但离开六道轮回,而且到那里就成佛了,有比这个更慈悲的吗?有比这个更有智慧的吗?不过,这个人也必须要有大善根、大福德,才有福气专念这一句名号,愿生极乐。

2-1-190诸佛出世,不是要我们只是去恶行善,以期能出生在天上或人间,因为不论是出生在天上或人间,福报都只是一刹那之间就享尽了,之后又会再堕落三恶道;所以诸佛出世是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具足菩提,然后倒驾慈航来广度众生。因此若我们教导别人学净土法门,或者我们自己专修净土法门,这样就跟佛出世的本怀相应了。

2-1-191阿弥陀佛的意义以我们凡夫有限的知见,是无法形容、无力思惟、无能解说的,因为他的意义很广很深。不过我们知道,阿弥陀佛他所发愿、所修行的功德,通通融入在这句名号当中,所以这句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本身,而之所以将全部功德融入这句名号,就是阿弥陀佛要让我们众生容易称念,容易得到利益。所以不管我们知不知道这个道理,只要称念这一句名号,阿弥陀佛就在我们口中跳跃,在我们身上放光。

2-1-192阿弥陀佛有无量的光明,而这无量的光明也是无碍的光明,不受凡夫贪瞋痴或业障的障碍,当然也不受时间、空间的障碍,这无量无碍遍照法界的光明有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念佛的众生而给与摄取,就是现在就看着他、保护着他,将来就接引着他。

2-1-193成就极乐世界的四十八大愿,是阿弥陀佛主动为我们所发的,阿弥陀佛也是主动要救我们,阿弥陀佛随时都在观照十方世界,看哪里有念佛的众生,他就以光明来摄取不舍;阿弥陀佛时时刻刻都在听闻十方世界哪里有念佛的声音,随时应声而现,来救度他,将来接引他。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如此,是不可能有差错、有失误的,也不可能会忘记的。所以我们念佛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自然会带着观音、势至及清净大海众菩萨来迎接我们。

2-1-194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他晓得十方众生,尤其是五浊恶世的娑婆众生,有的是无心于出离,或是不晓得出离,只知五欲的享乐;有的虽晓得享乐造罪会轮回受苦,必须修行,却有心无力,这个心还是被贪瞋业力所占据。这些阿弥陀佛都知道,他悲悯我们,所以预先为我们发愿、为我们修行;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经过五劫思维所成就的四十八大愿、所建设的极乐世界,主要是为了我们十方众生。四十八愿,可说每一愿都为了众生的往生极乐世界,每一愿也都在说明:只要念佛,必定往生。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极乐世界固然有百千万亿无量无边的庄严,但如果我们不能往生,种种的庄严、清净都没意义了。就像针对大陆三峡的移民,要为他们建设流畅的交通,要有学校、邮局、银行,现代化的房子……种种美好的环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移民来住,如果所建设的都不能吸引三峡的百姓迁到这里来,那么一切都徒劳、白费了。

2-1-195阿弥陀佛之所以五劫思惟、兆载永劫修行,目的就是要为十方众生建设极乐世界,使十方众生欣慕极乐世界、专念弥陀名号,并在众生命终的时候现身接引往生极乐世界。

2-1-196在念佛的当中比较没有妄想杂念的话,我们的气质会改变,心性会改变,会感受到念佛的法喜,此后有事没事,随忙随闲,就会喜欢念佛,把这一句佛号时刻挂在嘴上、挂在心中。尤其是我们学这个法门,就是一个念佛人,一个念佛人他如同善导大师所讲的,是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不管行住坐卧,不管时处诸缘,都是念念不舍的;如果平常都念佛,往往临终会顺利安然,比较不会有病苦,即使重报轻受,甚至得了癌症,也没有一般癌症的痛苦。

2-1-197为什么我们只要专一念佛,不管我们的功夫如何,就都必定往生,只以念佛做为往生唯一的正因,为什么?因为念佛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靠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念佛不是靠我们念佛的功夫、靠我们念佛的功德,就像《观经》的经文:“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我们只要念佛,就在阿弥陀佛的光明蚊帐里面了,蚊子或者其他的害虫就咬不到我们;也就是说冤家债主、天魔外道,三界六道的魔境都无法来干扰、妨碍、障碍我们,因为有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不舍。

2-1-198不管什么人往生,一定会见到阿弥陀佛,因为极乐世界是大乘法门,不往生则已,一旦往生,就会改变小乘的根性,自自然然会发起广度众生的愿。
好像路面上的水千差万别,有的干净,有的不干净,有杯中的水,也有黄河的水、长江的水,各不一样,可是一旦流入大海,就跟大海一个味道,自自然然地,不必勉强。极乐世界能够转小乘的心量为大乘的心量,所以,我们尽管往生,到那里自有佛的调摄。

2-1-199一般佛教徒,大都比较崇敬苦修苦行者,他们认为,既然是学佛,而佛法重在实践,所以要修苦行,越有修苦行的人,越得到大众的信服;而你们跟老太公老太婆,不认识字的人一样,只是动动嘴巴念念佛,那有什么可贵呢?有人甚至于会怀疑难道这样也是佛法吗?
这个当然也是佛法,而且不但是佛法,反而是佛法里面最快速的。但是仍然有人很看不起念佛者,认为我这么有学问,能够深入经藏,这么的精进,能够学这个法门,学那个法门,难道我还跟你们这些老太公老太婆一样,只是在那里单单念“南无阿弥陀佛”吗?因为有这种偏执,所以就生起高慢心了,如果是这样的情形,那就会如《无量寿经》所讲的“难以信此法”了。

2-1-200我们修行不是难行苦行,也不是做大通家,也不是迷于感应,也不是追求玄妙,只要有一个适合自己,而当生能解脱生死的,即使很平淡无奇,这个法就超越任何法。
净土法门最平淡无奇,只要愿生极乐、专称弥陀,誓毕此生,永不改变,这个人往生决定,这个人成佛决定,将来对众生也是度生决定。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16: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2-1-201大乘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广利众生,代众生受苦、为众生修行。所以,只有大乘佛法才有“他作自受”的思想。而且只要是大乘佛法,必定多少含有“他作自受”的思想,也必定承认有“他作自受”的功能存在。最能彰显大乘佛法“他作自受”之极的,就是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弥陀救度的念佛法门是一切大乘佛教中最高无上的法门,是最纯粹、最成熟、最圆满的大乘,是果地大乘,也就是佛乘,所谓“乘佛愿力”。

2-1-202净土门是“信念佛”而非“修诸行”之教,是依靠信受弥陀本愿“救度”之教,而非依靠自己修行“六度”万行之教。

2-1-203佛法有五种不可思议,其中佛力最不可思议,而佛力之不可思议,正是指弥陀的大悲本愿救度之力。
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一)必须领受阿弥陀佛的功德,这是阿弥陀佛回向给我们的;(二)我们要发愿愿生极乐,回转以前向天、向人或向其他地方的愿心,而转过来向着极乐。

2-1-204阿弥陀佛的光明非常广大深远,遍照十方世界任何地方,这个光明有什么功能,有什么样的目的呢?就是摄取念佛的众生。这个摄取的“摄”,就是“摄护、保护”的意思;“取”就是“救度”,将来来迎接你;“不舍”的意思就是自始至终都没有舍离、没有改变。

2-1-205《观无量寿经》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所以一个真心念佛的众生,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在动脑筋思惟事情的时候,甚至在打妄想的时候,也都在弥陀光明的摄取当中。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有这个愿,而我们也这样做的话,就合乎他的愿,再者,也因为他是一个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佛净土的人,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已经不是娑婆世界轮回的凡夫了。反之,如果不是一个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的人,就不在光明摄取当中了。

2-1-206功德有二种,一种是真实的功德,一种是不实的功德。真实功德只有佛有,也就是只有“南无阿弥陀佛”有;不实功德是我们人间所造作的,不管因也好,果也好,人间所作的一切功德,以及天人所作的一切功德(当然天人都是享福,很少作功德),都是有漏的,以佛的眼光来看,都是颠倒的,都是属于不实的功德。因此要以我们凡夫自己的修行来往生极乐世界,是因果不吻合的,所以是“少善根、少福德”。因此经典上说:“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以我们所作的善行来往生的。”

2-1-207不管念佛的时候心中宁不宁静,都没有关系,只要愿生极乐之心肯定,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专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永不改变,这样的念佛,都百分之百往生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的愿,不是要你清净心往生,而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是靠名号的功德力往生,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功夫往生。

2-1-208念佛人如果希望未来能预知时至,顺利安然往生,平生就要自我调整,于待人接物时,心中没有计较,不管到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管在大雄宝殿也好,在念佛堂也好,在房间也好,在卫浴间也好,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2-1-209学佛就是要成佛,要成佛最后都是要忆佛念佛,领悟佛的内容、佛的境界,这样才能成佛。要领悟佛的内容、佛的境界,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最简单、方便的。因为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圆满包含着佛界的功德与功能,如果不是念南无阿弥陀佛,靠自己的力量就非常的艰难。

2-1-210是不是绝对往生,不是凭口说我绝对往生、行为表现我绝对往生、心中想我绝对往生而定,而是要看他的内心。他的内心相信乃至临终一念都能够往生,何况平生念念不舍;我是一个念念不舍的人,所以我决定往生,是靠这样来判断。要真有那个“念念不舍”的心态,反之,如果这个意念只存在大脑中,内心没有念念不舍,这样就不算。所以这个要问自己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16: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2-1-211《净土十疑论》里引《大智度论》的内容说:“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譬如婴儿,不得离父母;又如弱羽,只可传枝。”此《论》中又说:“初心菩萨,未得无生忍,要须常不离佛。”意思是说,初发心的菩萨还没得到无生法忍,必须经常跟在佛的身边,要先往生极乐世界跟随阿弥陀佛,这样不但不会退失,而且会上进。

2-1-212净土法门的根本就是愿生心,没有愿生心,一切就都免谈。譬如,专称弥陀佛名,但是你没有愿生心,只以专称弥陀佛名作为主要的宗旨,那就违背了。因为称名的目的,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念佛的利益虽有现当二益,可是,它有一个终极的目的,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
有人会有疑问:“我有了这个体会,我有愿生心,很想往生,可是,还是放不下世间,还是会贪着五欲。”其实这个是自然的凡情,因为,如果我们没有贪瞋痴,就不会执着,就不会贪着五欲。
那这样会不会影响往生极乐世界?应知那一种愿生心,是潜藏在我们心底的,只不过是肉体还存在的时候,就会挂念儿女……,难免就会有一些执着。可是,时间到了,只能二选一的时候,就会完全放下,往生极乐世界。

2-1-213三种愿行具足:
法体名号具足愿行:愿是救度众生的大愿,亦即弥陀于因位之时五劫之间所思惟发起的大愿;行是成就此愿的行业,亦即是弥陀兆载永劫之间所苦修完成的大行。愿行圆满而成南无阿弥陀佛,因位的大愿大行之功德都具备于名号中,故此六字名号毫无欠缺的具足此愿与行。在此能具的是名号,所具的是因位五劫永劫的愿行。
归命信心具足愿行:众生闻其名号之威德时,名号成为众生的信心,此谓之他力信心,此信心自然具足名号所具的愿行,故说信心具足愿行。在此能具的是信心,所具的是名号中的愿行。
称名念佛具足愿行:众生既然具足信心,则能相续称名,其称名是信心全现的称名,亦即信心之体的名号当体显现于口业,故一声一声的称名都具足愿行,在此能具的是称名,所具的是信心中之愿行,亦即名号中本具的愿行。

2-1-214我们都是凡夫,对世间种种,难免执着,包括对家庭的责任、对眷属的留恋,以及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或地位。学佛的人虽然过这样的生活,但是他心里很清楚,知道这只是人生的本分,并不是人生最后的目标。尤其是念佛的人,知道自己现在念佛,当临终要面临选择,他当然会选往生极乐世界,放下一切,不再执着,因为知道一切的执着留恋,到头来终究还是成空的。

2-1-215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就有阿弥陀佛赐给我们的功德福报,让我们能够庇荫子孙;也有阿弥陀佛给我们的神通道力,让我们能够救度生生世世的父母、子孙、六亲眷属。念佛人心中了解这个道理,所以虽然在世俗的生活当中,跟一般人一样,但最后要二选一的时候,他就会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往生极乐世界。

2-1-216一个念佛的人,他深刻清楚,往生是专靠念南无阿弥陀佛,因此平生就只专念南无阿弥陀佛。除此之外,对于人情世事,当然也要恪尽本分,不可以假借念佛之名,而回避应尽的责任。是故,为人子女当然应当孝顺父母;为人父母应该好好栽培子女;为人兄弟要互相和睦友爱;对其他人要尽量包容、援助对方,随缘随分随力去做自己做得来的善事,此即佛教所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不过,他有一个明确的观念,就是做任何的善事,对于往生而言,是没有增减影响的。他只不过是随缘随分,随顺一个学佛人的本分和境缘,遵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已。为什么?因为他知道往生极乐世界,不是靠这些善行。要往生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已经全部具足。所以,这六字名号称为“万德洪名”。

2-1-217我们今生当然要行善积德,但并不是依靠这个而希望还有生生世世。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信愿念佛,信有弥陀的救度,有极乐世界的归属,愿受弥陀的救度,愿生极乐世界。此后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万德洪名,这就是信愿具足的往生净业。

2-1-218我们生生世世以来所做的业(不论善或恶),皆是虚假,唯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真实的。为何我们所做的业都是虚假?因为诸法无常、无我、空性,既然如此,我们万古以来身口意所造善恶之业,皆是无常、皆是无我、皆是空性,真实、永恒不变的,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这句佛号,是从阿弥陀佛清净不变真如佛性所显现,所以万古不变。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尽未来世,也是如此。所以完全依靠阿弥陀佛的名号,领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自然可以消除我们生生世世以来黑暗的业障,使我们当生离开娑婆业报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显现自我真如的佛性。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虽然因贪瞋痴而造业造罪,不过佛性并未消失,也永远不会消失。

2-1-219人有“惑业苦”,无量劫以来含藏的烦恼跟业障,导致无穷无尽的六道生死轮回之苦,可是只要他念佛,愿生极乐,人间也好,天上也好,虽然尚有烦恼、业障,但是烦恼、业障不再能污染而使他下一辈子继续轮回受报,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的光明始终不离的摄取保护着他。而且一旦命终,阿弥陀佛就会现身迎接他到极乐世界,而极乐世界是成佛的境界,到了极乐世界就必定成佛。所以释迦牟尼佛就用芬陀利华来比喻念佛人。

2-1-220对于持戒、布施,甚至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所谓的六度万行,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讲是应该做的,应该随缘、随份去修的,只是这些跟往生极乐世界是不相干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以这些为业因、为正因;不过是一个学佛的人应随缘、随份去做的内容。既然不是往生的正因,对往生而言就是少善根。易言之,如果不是作为往生来讲,就无所谓少善、不少善,也无所谓正行、杂行,自力、他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01: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2-1-221人生在世虽然也会行善积德,但往往都是恶多善少,必定会堕落,轮回不出,生生世世都要受苦受难。所以说起来,真正的善业和功德,就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

2-1-222一个念佛人,若家里许可,要供奉我们的本尊。我们的佛堂只要有一尊“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对联用“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平常早晚烧香,礼佛三拜。若是没有适当地方可供奉,也没关系,只要时时、处处都念本尊“南无阿弥陀佛”就好,因为,真正的本尊不在外,而是在我们正信虔敬的内心,内心就是最清净庄严的佛堂。只不过我们还是凡夫,凡夫有凡夫的生活,除非没有地方,不然,还是有必要供奉我们的本尊。

2-1-223有关诵经,经文的前后文各不相同,如果不注意听的话就不知道对方在念什么,不能句句听得明白;即使留心听,也不一定能很清楚,更何况无心听,根本听不明白。但念佛就不一样了,念佛是前面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后面也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声声念念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再怎么样无心的人都会听到。即使没有念,只有听,这一句佛号也会进入阿赖耶识的仓库中,成为我们的种子,成为功德。

2-1-224我们这个法门主要的经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如果想要诵经,只要诵《阿弥陀经》就好了。至于《心经》、《普门品》、《地藏经》、《药师经》这些可以都不用诵,因为你连念佛都没有时间了,怎么还有时间诵其他经呢?若论功德来说,佛号就是万德洪名,念佛功德比诵经的功德还高。而且念佛是任何人都可以念,任何时间都可以念,任何地方都可以念,做任何工作都可以念。而诵经呢?若不识字就无法诵,没有适当地方就不适合诵,没有足够时间也不能诵,何况,诵经又没有比念佛功德还殊胜,对不对?
当然,我们若要了解《心经》是在讲什么?《普门品》是在讲什么?《地藏经》在讲什么?我们就去看、去了解,了解就好了。因为,了解归了解,我们也做不来,既然做不来,就等于对我们的生死轮回没有多大帮助,对不对?当然诵经有诵经的功德,任何事都有它的因果嘛!不过你都没有时间念佛了,哪有时间诵那些经!所以,为自己的往生极乐世界,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不用再去诵其他的经。要超度祖先往生极乐世界,也是专念佛,不用另诵其他的经,最多只是开示往生极乐世界的道理,或是诵《阿弥陀经》,对以上所说的这个道理我们要分别清楚。

2-1-225有人说业障现前要先念《地藏经》消业障,通途法门才须要这样,我们是净土门,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药方还是念佛,一句万德洪名,一念能够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诵什么经、持什么咒,效果没有这么大,所以真正懂的人他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

2-1-226佛教其他宗派、法门,最终都以“心净国土净”为目的,生生世世在这娑婆世界修行证果;唯有净土宗是以今生往生弥陀净土、在弥陀净土成佛之后,倒驾慈航为宗旨、目的,是“国土净心净”的法门。

2-1-227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的资粮,其实也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完成的。我们离开娑婆,是阿弥陀佛为我们还清生生世世的债务;我们要到达的极乐世界(也就是我们的归宿),也是阿弥陀佛预先为我们安排好的。
从这里到那里,从此岸到彼岸,这个资粮,这条愿船,也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完成的。我们只要“乃至十念”(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十声)地信受称名,就已经在愿船上了。即使贪瞋痴还没断,习气还没改,烦恼重重,杂想妄念无边,只要不离开愿船,对弥陀救度信心不失,对往生极乐愿心不退,一生专称弥陀佛名,就不会再度落入六道苦海了。今生寿命方尽,自自然然地就已在彼岸了。所以,净土法门给了所有修行者无限的安慰,也给了我们最后的希望。

2-1-228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慈悲的显现,观世音菩萨的存在是要救苦救难,而能够绝对性地救苦救难,就是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所以,观世音菩萨的存在,等于是方便地接引我们去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来让阿弥陀佛救度,不然的话,观世音菩萨生生世世、世世生生都要为了我们而闻声救苦,在那里救苦救难,那不彻底呀。

2-1-229昙鸾祖师曾经说过: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昙鸾大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但闻彼国土”,只是听到极乐世界这个国土是一个清净安乐的国土,“啊,有那么好的地方啊,那我也要去”——“克念愿生”,“克念”就是切实有愿生的心;“克念愿生,亦得往生”,这种众生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同时,“即入正定聚”,已经是必定成佛的身份了,叫“正定聚”。所以,这种愿生已经是含有信在里边了,因为他相信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愿、有信,行也就在里边了,因为,行是阿弥陀佛兆载永劫所累积的功德,是要送给这种愿往生的众生。愿往生的众生,在第十八愿来讲是经过弥陀所呼唤的众生啊!

2-1-230“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而往生就能成佛,所以,愿往生净土的心,就是净土法门的菩提心。净土法门不必另外再去发菩提心,闻信弥陀救度、回心转意愿往生,这种心就是我们的菩提心。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01: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2-1-231为了身体可以舍去钱财,为了生命可以舍去钱财与身体,那为了佛法的菩提心,是可以舍去钱财、身体与生命的。因为菩提心就是成佛之心,菩提心一旦长养之后,可以生生世世留存在阿赖耶识之中,永不消失。因为我们学的是净土法门,已先晓得我们的菩提心很难生起、圆满,因此以念佛蒙受弥陀救度,先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证得佛果之后,自然能够自在无碍的展现菩提心。但是不管圣道门或净土门,既然菩提心是佛法的核心,所以不论目前能做到多少,我们都应该随分随力尽量去做。

2-1-232我们凡夫所发的菩提心大部分都是虚假的,这个跟阿弥陀佛真实而不可思议的功德是不能相比的。
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出世间法,是真实的功德、不可思议的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们所修的顶多五戒十善。可见一般所讲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乃至八宗兼修、八宗兼弘都不能跟这句名号相比。所以只要专念弥陀名号就远远胜过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功德了。

2-1-233“菩提心”是一个共用的名词,圣道门在用,净土门也在用,但净土门的意思是“愿往生心”,愿往生心就是我们的菩提心。如果阿弥陀佛有一个标准说要我们发圣道门的菩提心,那我们没希望了!若是只有发那种心的人才能往生,不能发的就不能往生,那我们检讨自己,我们真的发了菩提心吗?比如,每天都在念“四弘誓愿”,可是检讨自己的言行又每每违背四弘誓愿,那怎么办呢?
所以净土门的“菩提心”,它的语意内容跟各宗各派的“菩提心”不同,愿往生心就是净土门的菩提心。为什么呢?“不怕自己不会说法度众生,只怕自己不成佛”,成佛一定会度众生;“不怕自己不会成佛,只怕自己不能往生”,哪有往生不能成佛的呢?所以一切都在往生的当中具足,这就是“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的意思。

2-1-234若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心很恳切的话,不需要别人的鼓励鞭策,他自然而然会想要念佛。因为他知道世间是虚假的,是颠倒的,不是真实的。唯有极乐世界才是真实的,阿弥陀佛才是真实的,才是值得追求的,才是值得心心念念去思慕的。在此情况下,他的心心念念自然会想要念阿弥陀佛。
因为,他知道尽其一生之中,最有价值的不是事业有成就赚大钱、地位崇高、家庭美满,而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全都只是各人的因缘果报而已,而且苦乐祸福都只是暂时的。更何况,其实娑婆世界是唯苦无乐,乐尽苦至,乐的本质即是苦。所以,他决定要彻底离苦得乐,究竟厌舍娑婆之苦,完全欣慕极乐之乐,他会有这样的观念。既然有这样的观念,他的心心念念自然会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念佛是往生的正因,如果是这样,他就是一个决定往生的人。

2-1-235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功德殊胜快速,方法简易稳当”。因为简而不繁,不需深入烦琐的教理;易而不难,不必修持艰难的行法。任谁都能,毫无资格限制,绝无任何条件,亦无时间、地点、事情的忌讳。只要有口,依样画葫芦的称念亦可;而音不准确、不完全也无碍。亦即只要称念,一切善恶贤愚、时处诸缘,不在简别之列。

2-1-236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切善根庄严净土。因为这句佛号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所累积的菩萨万行,成就了果地的万德。因位的万行、果地的万德,全都包含在这句六字名号里面。所以只要称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一切善法、功德自然具足。

2-1-237所有的修行法门当中,能够不妨碍作务的就是念佛法门;所有的修行法门当中,能够让他不离开红尘,也能够修行的就是念佛。所以,念佛不妨碍作务,作务不妨碍念佛。不离世间法,而能修出世法;虽修出世法,也可不离世间法。

2-1-238阿弥陀佛的本愿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光明,也是我们安心喜乐的来源。有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今生解脱有望、成佛可期;没有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将万劫沉沦、解脱无期,终此一生,将仰望长天,声嘶哑而哀嚎;匍匐大地,流血泪而悲泣。那种绝望的痛苦,是语言无法形容,人心难以想像的。

2-1-239念佛人因为了解佛心,他对自己的往生自然就没有怀疑惊惧。为什么呢?经典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一个念佛人,他时时刻刻、永永远远、从现在到临终,都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之中!犹如水盛在杯子内,它不会流到外面。念佛人都在阿弥陀佛的光明之中,而且到了临终之时,《阿弥陀经》云:“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阿弥陀佛就会带着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显现在我们的面前。
因为是阿弥陀佛先来,然后我们在命终之时,才能够心不颠倒,正念现前,决定往生!这个时候,还没有断气之前,称之为临终,在尚未断气临终的时候,我们念佛人就会看到阿弥陀佛出现,不管他是否昏迷,即使昏迷,也会在昏迷中看到阿弥陀佛。如果在病痛中,他也知道不是他不想念佛,只因现在痛苦到无法念佛,但是他的心中有安慰,知道时间一到,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他!所以静静地等待阿弥陀佛的出现。像这样的念佛人,在这个时候,他的心中有极大的安心、欢喜、踊跃,知道人生轮回的苦、肉体的苦、世间的苦,已经要尽了,眼前有极乐之乐,平白地要送给他了。
所以,一个念佛人对阿弥陀佛的救度,对佛心有这样的了解,他在临终病苦,无法念佛的时候,他的心中依然有安慰,有极大的喜乐。如果念佛却对阿弥陀佛的佛心不了解,或是对阿弥陀佛的慈悲智慧、神通愿力不了解,这样他就会苦恼。很多念佛的人,往往因不了解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本愿救度道理,所以虽然有念佛,却心生不安,到了临终之时,还苦苦恼恼,甚至于让别人担心他到底是否有往生,那都是因为他对佛心不了解;如果了解佛心,了解念佛的道理,不管他怎么样的念佛,他的心都是安稳的,不会怀疑。所以,我们就是这样在念佛的:你是什么样的根器,就以你现在的根器去念佛;对往生而言,你就是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只是在人情世事方面要看淡,对于应尽的本分仍要尽力。这是每一个念佛人应具备的根本心态。

2-1-240我们念佛人都即时当下,现在就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于佛格,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就立刻顿超十地,而且快速成佛。
念佛人看到“即时不退于佛格”,应该有一种难遭难遇的大欢喜、大庆幸,可是有的人往往欢喜不起来,也没有大感受,甚至苦苦恼恼的,整天一张苦瓜脸,如果是这样的话,表示一方面他没有体会到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大威神力、救度我们的功德、为我们怎么样的发愿、怎么样修行、对我们有怎么样的大恩大德、我们跟阿弥陀佛有什么样的关系,而且我们如果没有弥陀救度的话,我们又会是怎么样;另一方面也显示我们本来就是烦恼强盛、业障深重的众生,应该欢喜却欢喜不起来。
不过即使是这样,我们烦恼的众生面对弥陀的救度,如果能够像善导大师所讲“在烦恼的心中,生起清净的愿生之心”的话,即使再怎样的烦恼苦恼,但是内心却是安详、平静、平和、祥和的,同时过着一种平凡、平常、平淡、平实的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01: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疙瘩豆豆 于 2014/7/4 18:06 编辑

2-1-241平生遇到净土法门,信受欢喜,念念相续,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的念佛人,才是真正宿世善根深厚的人,才是真正具足福德智慧的人,才是真正获得大利无上功德的人。

2-1-242学净土法门的人,生死心要恳切,恳切到把我们现在就拉到临终,把我们的身份拉到“下品下生”,而“念念不舍”。

2-1-243念佛就是我们往生的正行,要往生,念佛就已经圆满具足了。看书只要看我们这个法门传承的书,因为看书才能了解念佛往生的道理,若对念佛决定往生的道理不了解,就不可能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念佛,即使是念佛,心也不安呀!所以为了使我们能够了解这个道理,我们就得去看这些书,听有关这方面的开示。进一步说,如果你对这些道理都已通彻了解了,也可以不必去看这些书,有时间就念佛,就是这样。

2-1-244我们本来心中充满了很黑闇的无明,可是到了极乐世界,无明碰到极乐世界的光明,当下无明就消除,无明的消除并不需要经过长久的时间,好像一个人身上有病,所谓“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很久了没办法一吃药马上好,要有时间性。但是我们的无明还有黑闇,甚至充满宇宙的业障,受阿弥陀佛无碍光明的照破是立即的、当下的。

2-1-245我们只要张开嘴巴念南无阿弥陀佛就等同念了十方诸佛菩萨,就等同修了八万四千法门,尽宇宙遍法界我们所知道的、不知道的,能想像、不能想像的功德统统都领受到了!

2-1-246我们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见到阿弥陀佛,也能够见到十方诸佛,蒙受十方诸佛的授记。《观经》说:“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所以在十方诸佛当中,我们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些功德不求自得。

2-1-247学净土法门,要自认是“三福无份”的众生,但是只要依靠弥陀的救度,就能具足、超越三福。阿弥陀佛把这法门布施给我们,他善巧方便的来当我们的儿子,爱敬我们。
世界上的人有爱,未必有敬,譬如亲子、夫妻,很恩爱,但会流于随便;社会上一般人彼此恭敬有礼貌,却未必有亲情。可是阿弥陀佛把我们当成他的父母,既敬又爱,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我们接受他的救度。阿弥陀佛的慈悲,真的是无限的慈悲,让我们不晓得要怎样去感恩报答。

2-1-248净土法门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生。
犯五逆十恶,极重罪人,应堕阿鼻,佛可以救;若不信佛,佛不能救。因为不信佛、不靠佛、不接受佛的救度之恩。

2-1-249我们无法想像的,可以成佛、度众生的这个法,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无差别、没有条件地布施给我们,这个法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2-1-250人有诚心,佛有感应,冥冥之中,都会有佛的加持。当然有事情的时候,要看事办事,当尽心尽力之后,就是随缘,平常心看待,不患得患失。
人要有责任心、荣誉感,同时要有所谓的“报冤行”和“随缘行”。“报冤行”──当遇到逆境,要想到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一定是生生世世以来,我们亏欠人家,现在因缘到了,所以自然别人会来讨债。“随缘行”──要有一种偿报冤债的观念,随今生今世的缘去偿还人家。不应该有不平、不满,甚至积忿在怀,想要报复的心。

2-1-251一个念佛人,第一要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第二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三要愿生极乐世界。


2-1-252愿生称名,当下领受,当下被救,何时都是被救之时,何地都是被救之地。


2-1-253真正信受净土法门的人,他自然会流露出:惭愧谦卑、念念不舍。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02: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2. 深信因果

2-2-1不管是大乘、小乘、圣道门、净土门,因果都是最基本的。一般所讲的因果,是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之所以得什么果,是因为曾经种什么因。天下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因果”两字是简单的称法,完整的称法是“因缘果报”,因缘果报的整个事件之来龙去脉其实是很微细,也很复杂的。但是要了解因果,可以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凡事都有因果”。不但要“相信因果”,而且要“深信因果”。

2-2-2我们这一念心虽然狭小,也是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我们起一念或发一句语言,都会绕遍全宇宙,又回到我们身边,时时刻刻都是因缘果报、有响斯应的时候。这就好像电视,转到哪个频道,那个频道的节目自然就映现在荧幕上。你不转,因缘不具足,那个果就不会产生。所以我们随时都应善护当下这一念心。

2-2-3佛教最基本的教法就是“因果”,什么因果呢?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行善将来得到乐的果报,行恶将来得到苦的果报,简而言之,就是善恶报应的因果。而且这个因缘果报不只是今生今世而已,是贯通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完整的讲,就是三世因果。相信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就是相信佛教,没有这样的相信就不是佛教信徒了。

2-2-4修行人修行一定要有一个基础,就是“深信因果”,因为有深刻的因果观念,就会时刻检点、注意自己的三业行为有没有违背因果?所谓“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自因自果”,点点滴滴都有因果存在,这个因果律在宇宙中是丝毫不会差错的,它的准确度比电脑还要精密准确。
我们起一个念头看似无形无相,别人也看不到、听不到、摸不着,但其实却是非常有形相的,这个念头当下就会反射出来,有一个无形的力量,比光速还要快的绕了整个大宇宙,然后又回归到自己的身心上,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也有它的因果。更何况,起心动念虽然看不到、听不到,却是我们言语行为的根源、动力,一个念头累积久了,就会有形无形地展现在言语上,甚至爆发在行动上。

2-2-5佛法不只是哲学、理论,而是要让人去实践的法。一个真正想修行的人,必定是将佛法当作实践之学,并援引于生活当中对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行为,否则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卑劣、渺小、罪恶之深。再看,如果没有“因果业报”的观念,即使是学佛,也不会把佛法当作解脱生死轮回,甚至超凡入圣的重要方法,只是将佛法看作一种哲学思想而已。
如果有“因果业报”的观念,佛法的每一字、每一句,在他看来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心血、骨肉;每一字、每一句都流露出释迦牟尼佛深切的悲悯之心。每一字、每一句都在提醒我们要出三界轮回,往解脱的境界前进。佛法的每一句在他看来都有血、有泪,而不只是一种哲学、学问而已。所以《净土三经》文文句句都是释迦牟尼佛的血泪,都是阿弥陀佛的骨肉。他不是白纸黑字,不是死的,是活灵灵、活泼泼,生命活跃的。

2-2-6佛法的基础是六道轮回、因果报应。一个人如果不相信三世因果,就不会相信佛法,对佛法的修持,不会产生原动力;唯有在心底确认、相信有六道轮回,有善恶报应,有三世因果,修行才能离苦得乐,超凡入圣,不修行只有堕落三恶道去轮回,必须要有这种观念,才是真正的佛教徒,才会有原动力去学佛。

2-2-7对于“因果”的观念,一般人多认为是佛教的老生常谈,并不算什么,但其实也正因为是老生常谈,才显示它的重要性。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法叫做“一代经教”;一代经教的一贯道理是什么呢?就是“因果”两个字。所以因果是佛教的骨干和根本,离开了因果的道理,也就没有佛教。讲经说法的人,如果不知道因果,他就不能讲经说法了,因为他所讲的就会离开因果,也就离开了佛法。一个老实学佛的人,因为深信因果,就会精进修行;如果不知道因果,他也不会那么老实学佛了。

2-2-8宇宙之间,有自自然然、无可抵挡的因果报应的力量存在。“因果报应”是我们学佛的人应该要优先畏惧的。可以说在在处处、时时刻刻,都有法界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在监视,所以学佛的人要把畏惧因果摆在第一位,也由于畏惧因果才会想到寻求解脱三世因果。

2-2-9学佛的人要了解,世上的苦乐祸福、成败得失都是我们过去所造的业逢缘而呈现的,如果我们没有造业,今天我们就成仙、成佛了,不会在这凡间轮回。会在凡间轮回,都是过去世造了种种的业,只是我们忘记了,但是因果不昧,时间一到自然受报。所以佛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善业多者转生为人,恶业多者堕落地狱,若念阿弥陀佛则靠佛力往生极乐世界。

2-2-10愈至末法时代,世风愈趋下流;人心贪瞋痴慢日盛,社会杀盗淫妄频传;论其根本,皆由不知因果报应的事理。倘使稍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便能闲邪存诚;行事为人,不敢违背因果;人心因之纯厚,家国终致安乐。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23: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疙瘩豆豆 于 2014/7/10 15:34 编辑

第1页以后的内容,也就是说,从第11楼以后的,全没有了。这是怎么回事?如果删帖,也应该在“提醒”里面有系统消息说明啊?


又及:已经好多天看不到上面所说的内容了。不知怎的,刚发了这个回复,就好了,能看到上述内容了。不知是怎么回事。现在编辑此回复说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