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49|回复: 0

《弟子规》讲“父母教,须敬听”合适吗?(附部分网友留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5 05: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的教育是个难题,现在的很多父母,都被我称为“无证上岗”,因为自己还没有什么思想体系呢,文革后长大的,思想体系该砸烂的都砸烂了,脑袋里面这部分内容还没有充实,自己在社会里面还困惑多多,跌跌撞撞,整天为平衡不了心态而苦恼呢,身体还因为不良情绪而生病呢(我见到的绝大多数患者的身体失调都与不良情绪相关),这个时候,有了孩子,心中也是惶恐,拿什么来教育孩子呢?于是,翻书,怎么育儿学习国外经验,但是又不知道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其实,我们古代的也有,很有道理的,我们聊聊,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学习。
    今天我们来看《弟子规》里面的这句话:“父母教,须敬听”,这话有什么含义呢?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父母教育孩子,孩子需要以恭敬的态度,认真听取父母的话。
    很多朋友会说,这句话也太简单了,不就是认真听父母的教育吗?人生往往如此,刚开始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深究起来,内涵很多,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话里还有什么很深的道理。
    首先,大家要了解的是,《弟子规》上来,就连着四个“父母”如何如何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们平时看,容易觉得这是四个问题,各自讲解,其实,这四个行为,是有次第关系的,是层层递进的,是教导孩子做事的一整个过程。
    首先,做一件事,父母开始召唤孩子,这是第一步,《弟子规》要求,当父母招呼,孩子应该立刻回答,有所反应,这是积极呼应的表现。
    然后,第二步,父母命,就是父母开始布置任务,让孩子去做什么,这时《弟子规》要求孩子应该不要懈怠懒惰,应该很勤勉地立刻去行动。
    很多朋友这个时候狐疑,怎么能强迫孩子做什么事情呢?应该把道理讲清楚再做啊,否则强制执行不符合道理啊?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您以为古人会想不到吗?大家看看下面的程序:“父母教,须敬听”,这是什么,就是父母布置了命令之后,在做事的同时,或者做事之后,要给孩子讲里面的道理,如何去做,做的心得是什么,这是“教”,所以古人不是一味顽固,只让孩子去做,不讲解其中的道理的。而且,古人还写了下面的步骤。
    第四步:“父母责,须顺承”。这是在讲解过后,如果孩子做事还是出现了不该犯的错误,尤其是在前三个步骤,出现了问题,父母除了讲解,还有批评,对于这种批评,孩子要认真听取。
    所以,大家看到了,这是有着递进关系的四个步骤,做家长的一看心里该跟明镜似的,就知道这基本涵盖了教育孩子的过程。这四个步骤,甭说您是是古代的,现代的,您是中国人,您还是老外,只要您教育孩子,这都应该必备这四条步骤,除非您准备彻底反传统,反文化体系,完全不教育孩子,像放羊似的散养,可以不关注这些。但是,话说好像老虎教幼崽捕猎也是这么教的吧?
    所以,不可以觉得《弟子规》里面的父母只会命令,强令孩子执行,不是的,还有后面“指导”和“纠正”两个步骤呢。
    这样,我们明白了,这个“父母教”的“教”字,讲的是对孩子做事的指导、教育。这里面对父母也有要求,就是要把做事的目标,为什么做,怎么做,怎样做才好,做的结果可以是什么样的等等,要教给孩子,这是真正的“教”。相信每个父母,都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那么,为什么要孩子做到“须敬听”呢?这里面,提出的重点是一个“敬”字。
    所谓“敬听”,就是应该怀着恭敬、尊敬的态度来听父母的教导。
    我们通常说恭敬,但是“恭”和“敬”在古代还稍微有点区别,古人说“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意思是外貌表现出来的叫“恭”,内心的态度叫“敬”,所以“恭”是内心的“敬”的外部表现。
    那么,对父母的教导,我们为什么要求孩子要以“敬”的态度去倾听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想一想,到底什么是“敬”?
    通常的解释是:尊重,有礼貌地对待;谨慎,不怠慢。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绪和态度呢?我们仔细分析,应该是觉得自己得到了其他人的帮助、关爱与护佑,这样会产生“敬”的感情,比如:“敬天爱人”的敬,对父母的敬爱等等。另外,有的时候,觉得其他人有着他们自己的优点,自己一时还做不到,应该努力去提高,此时也会产生尊敬的感情,比如对竞赛对手的尊敬,看到了别人的优点“肃然起敬”等等;还有的时候,是觉得所要做的事情非常重要,容不得差错的时候,会以“敬慎”的态度去做,但是这种含义现代人的体悟可能已经非常少了。
    实际上,“敬”的能力的培养,是提升人生修养的一大途径。一个人,当他意识到这个世界是一体的,谁也不能离开谁单独存在,自己的存在,一直依赖着周围一切人,一切事物,我与周围的世界紧密相连的时候,心中才能升起真正的“敬”的感情,会对这个世界,对周围所处事物产生敬意。
    有了“敬”,才能更好地做到谦虚,做到认真谨慎,做到真正的包容。
    这是在“道”的层面对世界的看法,我们与周围世界密不可分,浑然一体,你的生存,有赖于整个世界,你必须心存敬意。儒家经典《礼记·曲礼上》说:“虽负贩者,必有尊也”,意思是哪怕是低贱的负贩者,也必然有他们可尊贵的地方,需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就是这个意思。  
    我在生活中,观察到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很容易看别人的好处,看到每个人,都会发现有值得自己欣赏的地方,遇到任何事情,他都能找到其中令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然后愉快、认真地对待,即使自己遇到为难刁难自己的人,或者遇到挫折,也会找到其中有益的地方,这是一种人;另外一种人则相反,看到什么都烦,除了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人之外,看到谁都要找他们的缺点,然后觉得他们一无是处,看到所有的事情都找不好的地方,这种人,擅长挑错,觉得一切人都不如自己,用蔑视的眼光看所有的人。现在我们的社会培养了很多这种人。
    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两种人之间,有时候倾向前者,有时倾向后者,不用我说大家就知道了:我们如果想要幸福,应该努力向着前者学习。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呢?很大程度上,来自你对周围事情的态度,是否对世界心存敬意。有的人,充满一颗感恩、尊敬之心,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应该有值得学习、值得尊敬之处,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学习,遇到刁难自己的人,都会去努力找对方令自己敬佩的地方。而另外一种人,对生活缺乏尊敬,觉得别人都不如我,很多人都是废物与骗子,这样想,自然毫无尊敬之心,也不会快乐地对待世界。
  

    在中国古代,学者们一直把“敬”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比如:孔子认为敬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礼的核心。“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一个人在按礼节去做事的时候,内心没有敬的态度,这种内外分离的样子在孔子看来是没有可取之处的,可见孔子对敬这一内心修养的重视。所以,孔子更注重敬这种内心培养,认为“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当子路问孔子该如何成为“君子”时,孔子就说了非常重要的话:“修己以敬”,里面把“敬”的培养作为了提升君子修养的最基本、最起码的手段,这是境界很高的话,没有对世界的透彻的感悟,是无法提出“修己以敬”这样的要求的。
    荀子是儒家的另一位大师,他与孔子一样,认为敬是礼的内核,是“仁者”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敬的态度,都可以让我们进步:“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在这里面,荀子的意思非常清晰,就是在敬的状态下,您对做事一定态度严谨,不会怠慢,这样做事怎么能做不好呢?
  

    但是现在,我们社会对“敬”的培养是不够的,比如对工作,“差不多就行”的态度非常普遍,甚至成了中国式糊弄,很多出口产品在国外都被与“价格低廉、质量差”划上等号。
    人与人之间,我们现在也缺乏最起码的尊敬,在一般人的眼里,似乎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自己的利益和尊严才是最重要的,警惕、指责、谩骂的斗争思想随处可见。中国有句老话,叫“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实际上,“敬”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良性调和作用。
    现在的儿童教育,则对敬的品质培养,可能更加荒疏,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在街上看到,几岁的孩子对父母动粗,有的是开玩笑地打,把父母当做怪兽,自己是奥特曼,但是孩子的手脚没有分寸,我见到过把父亲的眼镜打飞者,有的是围着母亲狂打,口中念念有词,这在我的观念中,简直匪夷所思,我当时诧异地看着,我觉得他们的父母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情也是很尴尬的。
    还有的是真的发火,有的孩子父母没有给买什么东西,就开始发火,很小的孩子,居然可以拿起什么东西就往父母脸上打,这样的事情见过一些,与有的朋友探讨,有的人说这是孩子可爱的地方,是天性彰显的地方,值得赞扬,有的说是不懂规矩,我是赞成后者的,孩子偶尔这样可以原谅,因为毕竟是孩子,但是,如果经常这样,则要思考是否家长的教育有问题了。
    所以,《弟子规》告诉我们,在父母教育指导孩子的时候,孩子需要以尊敬的态度倾听,这个“敬”字,非常关键。这是从小事上培养孩子的“敬”的品质,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与未来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一个模拟场,您别小瞧这些细节,孩子的生活可能都是小事,但是在做这些小事的过程中,却培养着他在未来社会中的种种品德,他的生活没有大事,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有着未来的萌芽。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养育者,每天辛苦抚养,所以从本能上讲,孩子对父母是充满了感激和依赖的,在这种感情中,孝与敬会自然产生,庄子所讲的“以敬孝易”,就是说的以敬的形式来行孝是很容易执行的,敬是孝的出发点,以此外推,逐步提高,才可以广被天下人。父母应该因势利导,在这个阶段来培养孩子的“敬”的能力。现在很多父母不懂这个,对孩子过份溺爱,让孩子感觉到大家对我好,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最终成为了小皇帝,此时不但没有“敬”,而且会越来越觉得不满足,稍有不够,就会觉得世界是亏欠我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敬”的能力一点都没有被培养起来,当他长大,走向社会后,可能在与人合作方面,会变得难以协调,甚至会变得非常狂傲,这样的人,不但自己做事会阻碍重重,而且在个人修养方面,会因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而无从进步。
    在孩子的不同的年龄段,教育的方法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来调整方法,但是,对于“敬”的品质的培养,父母的心中是必须有数的,不能因为自己对此没有认知,而忽略了这个品质。
    因此,大家看《弟子规》里面的细节,其实可能包含着一些重要的道理,如果逐步奉行,会培养出孩子很好的品质。这句“父母教,须敬听”里面也是层次清楚,在孩子有了敬的心态后,自然能够认真倾听。大家都知道,同样听一件事情,你的状态决定了你是否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别人说的事情是对的,但是可能讲的态度方式未必妥当,但是因为你自己有恭敬的态度,比较虚心,因此就会忽略掉其外表的不妥,及时地选取,如果听到错误的言论,也会冷静地分析他的来龙去脉,客观地给予评价;可是,如果你没有敬的态度,心气浮躁,瞧不起别人,即使对方说的是对的建议,可是也会因为影响自己的自尊或者其他原因,不愿意再去听取,这样的事情在我们成人社会非常多见,我觉得这与童年的品质培养密切相关的。
    不知道这样理解“父母教,须敬听”这句话是否合适,是否能有所启发?
    当然,现在的父母,也是上一辈人的子女,所以,在学习讨论《弟子规》的时候,要先反思自己是否做到,认真调整自己的状态,才可以去以身作则地教导孩子。
  

    以上只是我的观点,昨天提出了关于如何看待“父母教,须敬听”的问题,网友们回答精彩纷呈,令我赞叹,很多人谈得都透彻深入,洞悉本质,我下面把部分网友的观点贴出来,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启发!谢谢各位网友!给大家鞠躬!
  

  ----------------------
  水煮饺白粥:怎么教 怎么听大多数即是儿女亦是父母,思想观念格格不入。老人教,我们听,不代表听进去了,听只是形式上的尊重。正因为上一代对我们的随便和忽略,才涌出对现在这些小孩的特别关注。教已经过时了,如何做父母,做自己是如今的弟子规。不要指望老人反省,指望自己老了别糊涂就行。
  

  紫筠轩主:这对父母的要求就更高了,除了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想办法如何让孩子接受,更加要谨言慎行给孩子树立榜样,规避自己的坏习气影响孩子,真的不容易了,这种情况下,还别说孩子能完全接受并且践行,能不能做到敬听都是个问题,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父母的一番苦心真的就白费了,当今的父母伤不起啊!
  

  

  静静melar:我个人从字母面觉得有些"霸道"父母的文化修养层次会影响人生观,处事观,社会观。尤其现在都比较重视个人意愿思想,应该以探讨来交流。
  

  求教_50423:这一点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学会恭敬倾听,才能学到别人的经验,才能及早避免很多弯路。特别是以后依师学圣贤教导时,就会容易趣入。因圣贤的教导,很多都是对我们长远生命有好处的,可能和我们当前直接的感受不一样,所以没有这种对尊长恭敬倾听的习惯,以自己感受取舍的人很不易耐下心来领受其深意
  

  

  求教_50423:“一个在家里连父母的话,都不肯听的人,跑到外头,有可能听别人的话吗?一个人不肯听别人的话,还有人愿意教他吗?没有人愿意教他,怎么可能学得到东西呢?”
  还琴1110608911:我想,每个父母对于自己的儿女,都是竭尽全力,毫无保留。都想让孩子好。所以对于父母的教诲,在青少年期要执行。不理解也先执行。到了成年,尽管有些看法不同,但还是感激父母的关心。其实,成人后父亲少有教诲,主要以商量为主。倒是公公喜欢教育,这样想,少了隔阂,多了和睦。
  

  

  心安则道融:问题是现在的父母几个教孩子仁义礼智信?常常说的应该是,不好好学习将来找不到好工作,;谁谁的孩子考试如何如何?父母本身就充满焦虑攀比的心如何教孩子?
  

  

  sduzjw:父母作为过来人,很多事情还是有经验的,所以父母说的话虽然不是百分百的正确,但做为参考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erikhu2000:回复@罗大伦:惭愧啊,现在才开始琢磨出古文真正的味道,自己实在太肤浅了,“敬”只是一个字,真正理解却可能需要一生的时间。
  

  大梅梅2201:社会在进步,国学中的思想和见解也要顺应社会。可以说是取精华,剔其糟粕地应用。敬听是培养孩子的一种尊敬父母的态度。
  

  __禾溥:无论父母说得怎样,自己还是愿意听一听,毕竟他们是比我大,社会经验比我多,有着一套根据他们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方法。而与听了之后接受不接受,还要结合自己的看法、感受、对事情的理解、想要的结果;很多时候,更希望的是与父母平等交流,互相探讨。可惜的是,父母倾向于把他们的东西告诉你
  

  冬瓜汤的汤:我觉得分两面来说:如果父母教合理,那么自然敬听;如果父母教不合理,由于圣人之三畏,由于父母的地位我们也该敬听,以维护人伦秩序,毕竟敬听只是恭敬地听,不表示无头脑的接受和照搬;最后功利一些说,敬听采取居下处的低姿态才有可能听全面,从而确认是否不合理不是?
  

  吹到尘寰:每个年龄段都有它的行为特点,父母言须敬听,应该是指孩子成年后对父母的态度吧;因为孩子大了,对人生对社会有了自己的见解,而且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父母年纪大了,需要孩子更多的耐心来倾听"唠叨"吧。
  

  青春飞扬朱泓帅:古代汉语特点是先知道后理解。此句重点字为:教,教育、指导;敬,尊重、信奉、慎重。父母教育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尊敬、恭敬的聆听。现实情况下,此句特指:父母等长辈就特定事件,为我们提出建议,所以,我们或孩子要尊敬的听完,一不可随意插嘴辩解;二不可态度不敬,三要依事因理辩证理解。
  

  青春飞扬朱泓帅:续接上文:因孩子成长年龄不同,对于敬听的程度也不同,所以对幼年、少年多是说明,命令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多是因势利导的说明指导方式。对青年以至成年,多是沟通了解方式。本句其实更应该让家长反思:如何教,教的方式和方法,孩子才能听、肯听。良好恰当的表达更是文中“教”的基础。
  

  erikhu2000:敬听不等于服从,这是告诉我们,即使父母说的不对,也须保持恭敬。这种恭敬心在父母错误时对我们也无害,在父母正确时却是对我们大大有益。而这种对待师长的恭敬心态,会使我们终生受益匪浅。古人遣词还是非常讲究的。
  

  小季1980:中国古时的家庭,应该是以长者、尊者为中心的,让孩子听父母的话顺理成章,我估计这句话在古时并不难落实。然而现在,一个家的中心通常是孩子,让孩子听父母的变得很困难,家长朋友们好好好思考一下这样带来的不良后果啊。
  

  拯救希望:敬聽是諸多聽的一種 最好的一種聽是 諦聽 翻譯來說就是隨時可以打斷師者的講解 邊說邊問 邊談邊講 隨問隨答 見機設教 邊聽邊問 敬聽的方式 還屬於基礎格物階段的方式 關於失德的父母在當代社會 不僅不少 而且相當普及 大多數人 魂魄不具 津液不揚 金玉其外 奸邪日用 意逐外緣 晝夜難安何德教言
  

  叫我刘莎莎:我觉得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学会不带主观偏见从积极方面倾听理解他人 这种训练对孩子长大极为有用
  

  狗狗老婆轩轩妈妈:应该有敬听的态度。但父母更多的应该是民主地沟通,教导而不是命令或控制,就是要学会做个好父母,尊重孩子,学会真正的爱。这样的讨论非常有意义
  

  中国最土郎中:接罗博士这一话题我讲个真实故事,我的30年老邻居是个贯偷,但有意思的是他从不让儿子偷别人家的东西,小孩子与我儿子一年上学,现已长大,在外地打工,挣了不少钱,其父已金盆洗手从良。小偷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当小偷,中国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因此,父母教,须敬听。
  

  sophia羊:能够倾听才能更好的沟通,对于父母出于尊重更应该敬听,听后的做法就见仁见智了。
  

  小季1980:敬听,培养的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现在的孩子喜欢表达,漠视倾听。然而倾听才是良好学习的开端,如果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学习方式,应该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虚心听教的习惯。当然前提是父母也要修炼自己,教育孩子要有理有法。
  

  文子医生:先反省我们自己,能做到对父母毫无评判,耐心听他们絮叨吗?
  

  小宇2011围脖:现在的教育是个所谓讲究个性和自我追求的时间段,如果要套用以前的“父母教,须敬听”,这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些,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过于严格甚至迂腐,那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去敬听了。父母教的时候,不妨放下些高高在上的姿态,先让孩子有个愿意听的心态,然后慢慢沟通,等到孩子真正理解了父母的教育,从而孩子从心里真正能尊敬父母的时候,哪怕表面态度未必尽敬,其实心里也会仔细斟酌的。为什么说表面态度未必尽敬,因为有些年龄段的孩子觉得说“不”是长大的一种标志,也就是青春期叛逆期,我们也都经历过。所以也要容许孩子去拥有这个过程。这些只是自己和孩子的心得,未必适用所有的人,谢谢
  

  一条小尾巴尾巴鱼儿:感觉所谓的敬听即有恭敬的意味,又有兼听的智慧。理解老人说出此话的角度和用意,尊敬这份心意。但未必严格按照老人说的办,这就需要兼听。
  

  老甘不老:“父母教,须静听。”父母是孩子第一大恩人与教师。无论从感恩与恭敬而言,都应该是必须的,母容置疑。“百善孝为先”“顺者为孝。”传统美德。“德不配位”,消减福报,自障自受。
  

  小季1980:我是从事小学教育的,现在的孩子,上课没等老师说完问题,就举手乱说一气,对同学、老师的发言也不能认真分享,课堂纪律出奇地差,说到底,这个社会浮躁的风气,在小学生身上就体现出来了。其实反思一下,我么从小的家教,是否重视了“父母教、须敬听”呢?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