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何裕民的中医博客
›
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研讨会上的讲话——上海中医药大 ...
返回列表
查看:
380
|
回复:
0
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研讨会上的讲话——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2年12月18日)
[复制链接]
何裕民
何裕民
当前离线
积分
0
发表于 2015/3/20 00: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时间关系。我只想讲三块内容:一块内容是怎么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第二强调教师是主体,第三我想替教师们呼吁一下。
(一)
前面的老师讲得很好,我觉得
学习
是兴趣为本,我先讲三个故事。
前两天张同君教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主任)到上海来,她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老主任了。她告诉我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
的基础课、
经典
课,一般老师上课,学生都躲到后面去,这些还是有学分的课呢!然后,有一个教授收费讲课,也是讲同样内容的课,下面学生坐得满满的,而且,他是没有学分要收钱的。
为什么?这个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所以,这里面教师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我再讲个我自己经历的事情,我有个女亲属,当时在上海重点中学,初中、高中都特别讨厌物理、化学,只喜欢文科。然后,到了英国,学习几年大学后,她后来选研究生,坚决想选天文学,我觉得太奇怪了!我警告她说,选专业可是一辈子,涉及到以后工作等等。她却坚持己见,且说“天文学太有趣了”。原因是什么?英国教师激发了她的兴趣!
第三、针灸系有个教授,她父亲就是解放前的名
老中医
,她与先生坚决动员儿子上了上海
中医药大学
,要他
学习中医
。儿子被迫无奈,进了
学校
,却没有兴趣。儿子选了一门我主讲的课程——中医学导论,我不知道。那年,操场上开
运动
会,教授她找到了我,说要好好谢谢我!我说为什么?她说儿子听完了我的课程,认为选择中医没有错!现在又有兴趣了,开始认真学习了!
刚才第一个同学的讲法我很赞同,但是也反应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同学刚刚接触
中医药
,对医生或者中医的兴趣不大。这个兴趣需要我们去激发。
前段时间,朱邦贤教授和我在平湖开会,他说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怎么怎么认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怎么怎么认真,就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学习不认真,上海学生的素质有问题……我说上海三十年前(八十年代初)的学生也很认真啊!上海学生现在学金融的很认真,学管理、学其他的都认真啊!为什么,因为上海学生很现实,见多识广,对金融的热情中可以看得到有现实的奔头。
我们的学生现在有迷茫,这个迷茫怎么解决?学生进了
中医学院
,很多人对中医学却并不了解。学生的兴趣容易迷散、淡化,教师要帮助他聚焦。我始终认为兴趣是学习的根本。
同时,学生的兴趣特别广,他会想到很多,希望做很多!因此,第二点需要帮助他适当聚焦。我很欣赏彭加木(老
科学家
)的一句话:麻雀满天飞,最后形成根据地。
我们教师第二个要做的就是要帮助他形成方向,适度聚焦。
第三个,是给点方法。虽然不给方法,有兴趣的学生一样能达到成功的彼岸,但是花的时间太长。
所以,我觉得以“学生为中心”。这三点做好,才是真的做好了。形式、方法、技巧,各种各样。就像刚才一位老师说的“人人都能成为好老师,每个人的好经验照搬别人都不行,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
其实,
知识
传播只是给他做了铺垫。只要学生自己有兴趣,怎么都会去努力!一定要激发他的兴趣。
(二)
回过头来看,我想讲第二个问题,怎么做到这一步?
应该强调:教师是本。我们不要回避这个问题,大学不是建筑大,也不是地面面积大,而是好的大学要有学术“大师”,大师旁边还要有一大批好的教授。就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的体会。
教师同样要对学科有兴趣。我知道,我们有位老师在课堂上对中医大肆批评。其实,如果你不喜欢中医,可以改行,可以走。何必难为自己,扭曲自己!
而且,教师的兴趣不同于学生。教师的兴趣很现实。所以这方面我觉得要解决利益问题、成就感问题、发展方向问题……
这一点我谈谈我的体会。
其实从我的角度来说,我当时对中医是没兴趣的。我甚至想退学重新考。但是几年的实践让我越来越有兴趣。
回过头来看,近期最热闹的课题是“幸福感”。“幸福感”其实是从积极
心理学
发展来的。人的一辈子都是在追求幸福。幸福感说上去很空,但是也很实在。我们今天整个国民很浮躁,外面的诱惑太大。我觉得我们教师也要从幸福感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
心理学家
们可以对幸福感做出很多种解释:如何掌控自己,如何自我实现自己最大价值也是一种解释。至少,它对于知识份子(头脑比较清晰的人)能够认同的幸福感的基本标准之一。那么,我觉得教师的幸福感在什么地方呢?协和医科大学的一个副校长是我的老朋友,卫生部请他做讲坛。他就请教我一个问题,他说:“何教授,你做了这么多年医生,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医生的幸福感在哪里?’”我想了想,说:“医生的幸福感在于,你帮他一次,他记你一辈子!”
那么,我们教师的“幸福感”在那里呢?我觉得我们教师的幸福感就在于“造就了人才,对方感恩你一辈子”。从这个角度来看,从最高的层面来说,我想教师和医生都应该是充满幸福感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医学院校,又以中医为主的,处于低潮状态的中医(不要回避这一点),所以,如果说把自己的心放定一点,可以不断地追求。我小时候听长辈说的一句话:“别这山看着那山高,回过头来看看,还是这山高!”或者说心态浮躁,忐忑不安!我们都会犯这个错误,包括我们年轻教师经常会犯。
我们中医学尽管不是显学,但同时也是超一流的人才不多的学科。我们学校进来的“一本”的成绩不一定很高。正因为这样,才能彰显你的才华。本人对医学,对中医学的看法,始终是积极的、正面的!我认为从任何角度来看,
中医药学
都是好学科,才华能够有所施展的好学科,能够赚钱而且能够自我成就的好学科。
我记得
丁肇中
到美国去念物理学的时候,他爸的一个老朋友,一位已经居住美国多年的老将军问他:“你想去美国做什么?”年轻的丁肇中说:我想做理论物理学。那个老朋友就说了:理论物理学可不同于一般!最后只会有少数人能拔尖,多数是一辈子默默无闻的。
可丁肇中很自信,最后,他拔尖了,年纪轻轻就获得了诺贝尔奖。我们也一样。我记得一位教授说过:解放初期(当时曾经鼓励中
医改
行搞西医),他为什么坚持中医学?因为你们都去搞西医了,我就吃香了!再现实些,老中医总体上比西医有钱多了!西医师他们多么辛苦!西医面对的是全世界,就一条道,千军万马在争!……他很现实,但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因此,问题在于你能不能潜下去,在相对人才不那么拔尖的情况下,你变成田忌赛马当中赢的那匹马。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对中西医思考了这么多年,我还是个西医学会某分会的会长,我认为医学永远是有欠缺的,健康又是这么重要,中医学做为一门补充,永远有意义。问题就在于你准备好了没有?这个问题很现实。
(三)
回过头来看,如果说你准备好了。你又怎么来实现?如果讲“以学生为中心”,不讲以“教师为本”,那是空的。学生为中心需要教师来帮助实现。
怎样来实现呢?我先讲个故事:前两天我看了一个故事,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很有名,是经典的传世之作。别人问米开朗基罗,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灵感,怎么会做出这个东西来?米开朗基罗说:“我去了趟采石场,看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我只要凿去多余的石头,只留下有用的,凿去多余的石头之后,大卫就诞生了!”
他所做的,就是把多余的石头剔除了,最后就形成了传世的大卫!
这其实是一个真理——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探索,每天都在寻求自我成功,寻求幸福感……我们现在的教师不需要,也不应该担心其他问题,包括收入,包括工作(比起我们当时来说);而是要把自己心中多余部分的欲望和弥散的过多追求剔除掉,适当聚焦,那你就会有幸福感,就会成功……
用美国哈佛大学幸福课主讲教授的话来说:“即凿除多余石块,也就是摆脱限制。阻碍,或者对失败的恐惧,这些东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但如今却出现在了大多数人身上,要凿除削弱甚至伤害我们的完美主义,凿除胜利的能力”。
因此,我也坦率的说:浮躁是当今国人的通病。教师要准备好,包括心态要准备好,或者说适度聚焦,能够抵挡住各种诱惑。不要把自我的期望值吊得太高,也不要太着急……
“有的时候,做减法比做加法,能让灵魂成长得更快”。我们今天躯体走得太快,灵魂没有跟上!所以,所有人都有“病”——焦虑病——深怕自己在芸芸众生中掉队。
因此,“只有做减法,才能让成就来得更快!”这就是辩证法。
(四)
其实,所谓的成就/成功,不仅仅在于聪明、努力、机会等;更在于心态,更在于自我调整与适应,以一颗平和而空灵的心,去把握、捕获各种机缘。
大家知道,心理学有匹克马林翁效应,强调成功要期望,要执着。心理学还有一个斯托克代尔效应,就是说:追求得越快,性子越急,越容易失败。斯托克代尔是美国的一位将军,越南战争时是被俘虏的最高军衔的,他当时已经快60岁了,八年后,他健康地活了下来,出狱了回到了美国!但是许多年轻的士兵被抓的,关进监狱都死去了。别人问“你怎么能活下来的?”他说,我想回家!又问:年轻士兵也想回家啊!他说:“我们被抓进监狱时,大家把敲墙当暗号,互相鼓励,有些人拼命敲墙,最后这些人都死了!”所以首先要聚焦,有期望,其次,要适当做减法,学会等待及控制节奏。
不妨,大家心态平和些,也许收获多一些!
健康自然也多一些!
当然,还要看得久一些!难道“三十岁一定要有房?”有些过分提前了,反倒不可能成功!
(五)
下面,我想讲得更远一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还有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要经常思考“生活的真正意义”。在我接触了上万例
肿瘤
病人后,让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经常自我发问:“我们今天真的有意义地活着吗?”
现在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写书的是位美国社会学教授,叫莫里,内容是他和他学生的对话《相约星期二》,推荐大家都看看。
莫里教授就说了:“人类
文化
与教育造就了一种错误惯性,并一代的误导下去”。他是八九十年代反映美国的情况,我发现正好可以折射中国今天的情况。什么是误导呢?余秋雨作的前言就说了:“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人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抵押、买车、买房、装修……层层叠叠!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总是企图按照世俗的标准活得像样一些。大家似乎已经很不习惯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中后退一步,审视一下自己,问:难道这就是我一生所需要的一切?”
莫里认为,现代社会,每个人真实的需求被掩盖了!“需要”的变成了“想要”的。而今天人们拼命“‘想要’的内容则来自于左顾右盼后与别人的盲目比赛。明明保证营养就够,但所谓饮食文化把这种实际需要抬高到了山珍海味、极端豪华的地步;明明只求舒适安居,但装潢文化把这种需要异化为宫殿般的奢侈追求……大家都像马拉松比赛一样跑得
气喘
吁吁,劳累和压力远远超过了需要,也超过了享受本身”。大家都像马拉松长跑运动员一样,跑得气喘吁吁,劳累、压力超越了生理极限,超过了生活需求,也超过了享受本身!很多身体稍微差一点的,就生病了,甚至走了!身体好一点,气喘吁吁到老了,“啊呀”!回过头来一看:原来,我追求的很多好像都不是这么回事!
因此,我觉得教师今天也需要静下来好好思考思考——社会快速发展,我们有没有静下来,仰望星空,静静沉思的那份心思。其实,这很重要。教师毕竟是知识分子。
拥有越多越好吗?莫里又问了:钱越多越好吗?财富越多越好吗?“拥有得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的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这个社会在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这个问题上是很感困惑的。你需要的是食物,而你想要的却是巧克力圣代!”别人反复对我们说:要越多越好!直到我们人人都认为这个就是真理,大多数人受他的迷惑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这个社会在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当中,很感困惑。
其实,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你如果心态不稳定,谈何“以学生为中心?”谈何塑造一个健康的人?所以,这本书我很建议大家去好好看一看。书里继续说,其实宝马、洋房病不能给你带来快感和安宁,我们树立了错误的价值观,从而对生活产生了幻想破灭的失落感。
我做过国家课题的
亚健康
研究,我们做了一个比较——昆明周边地区的人比上海人的幸福感强多了,中国幸福感很强的城市是2线、3线城市!农村比城市更强!为什么?上海人一直觉得活得很累,“压力山大”是上海传出来的,对不对?明白你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其实,真正的需求用莫里的话来说:“只要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需求,就会直面关爱和奉献”。我们今天不会饥寒交迫;我们今天不会住不起房(也许会买不起房)。我记得我到40多岁的时候,学校给我的房是11个平方米,没有厨卫(没水没火),我当时还是上海的劳动模范。上中学的女儿和我说:“爸爸,我哪一天有一张我独立的床?”那个时候我已经四十五六岁了。其实,今天你们不会听到/碰到这个问题。
诱惑越多,人越是漂浮,没有根。所以,怎么在这个时代好好思考自己的根,很重要!人类真正需要的是关爱和奉献。我这就不多说了,教师、医师本身就是一种奉献。
(六)
我也特别强调教学相长、医患相彰。
今天我们
医患关系
冲突很厉害。其中之一是因为医生的根浮了。当然也有社会问题。那么我们教师也一样。我临床也看病,我有时看病从8点开始起有时候要看到晚上12点。但是我觉得快乐地、高兴地、充满激情地去看,和我应付工作似地去看病,效果完全不一样。我看了几十年病很少和病人发过火。我觉得做这件事很好。但是,如果让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情,就很不乐意,就会带着什么态度去做。
所以,回过头来看,我建议大家把每一课程都看成自我充实、自我长进、感情交流中有所收获的机会。结果就大大不同。
(七)
第三个问题:有点思考,平湖会议上我已经提出来了。教师积极性不够是我们的现实。学生兴趣不高也是我们的现实。教师积极性不够。今天我很有体会。我们上午搞评委(评教授职称的)开会。我发现那个评的表格要求很高,要有专利、要有论文、要有科研教学工作量,教师的手和脚都被捆死了。你说合理吗?很合理。你说合理吗?一点都不合理。为什么?每个人特点都不一样,你用同样的尺去量,那只能抹杀我们教师的积极性,抹杀我们教师的个性。而且这个绝对不合理。我并不认为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好学生。你要承认差异,但大多数人造就得好,前提是你要给他放开手脚。
因此呢,我们这种情况只会造就一种情况:就是“劣币逐良币”。差不多的留下,有个性的没法生存。所以,这点我对管理部门要提出一个要求,看上去很合理——数字化考评,大家看上去很公平,其实一点都不公平。因为人和人是有差异的。我们一支教育队伍本身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人,你都用同样的杆尺标出来,这支队伍绝对只能打一般的仗。
然后,我们管理又陷入繁忙的事物中,所以我觉得需要抽出身手,严谨筹划,微观调控,本质是要贯彻“教师为本”,“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但是,一个学校肯定要把教师积极性调动起来。
教师的迷茫,我觉得关键之一是方向欠明,对学科、对学院、对自身能走多远,心中无底,没有形成最佳目标。因此,我们很优秀的人才走了不少。
教师自我及学科大方向欠明了,只能陷于一连串的琐碎事务之中。我们教师间的矛盾也比较大,因为你就这几个蛋糕(指职称等),大家要抢啊!就这个独木桥,你必须要过啊!那么,就相互挤啊!眼光就不可能放得那么远大。以至于我们教师被捆绑在琐碎的一大堆事务过程中。这样,你要他放开手脚,成为大师,可能吗?
钱学森
著名的发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我觉得就是我们的管理,看似是数学化的,非常合理!其实是抹杀了个性差异及能力,违背了规律。
当然咯,这个问题不是我们学校所能做到的。既然讨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我们就需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也需要给教师松松绑;首先要给教师制定方向。那么,我们大目标丧失以后,只能异化为很现实的,我要早点升到职称,我要换个比你大的房子,我心里能够有个平衡……但是蛋糕只有这么一点。
刚才我看到一个同学写“造就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这正是我们学校发展现阶段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我前段时间去了西坂坡。我看到他们现场指挥部是一个很小的房间(10几平方米),几张桌子,两个电话,桌子还非常破,但是这里指挥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役,而且,是打赢了。为什么?因为这些人有激情,有追求,有目标。所以,我想我们也要激发创造出教师队伍的激情,教师队伍的目标,同时要给教师队伍“松绑”。所以给学校管理部门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加大方向、目标的宣传,包括中医目标,包括我们学校的发展目标。现在我们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包括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等,都已经提入到我们十八大的党纲里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有很好的施展空间。
第二、帮助各个教研室年轻教师确立目标,包括中医学会怎么走?包括基础学院的目标是怎么样?你的学科愿景是什么?你个人的发展愿景是什么?你怎么进行自我的目标设定,等等。其实,作为人才工作,最重要的是帮助他自我设计!作为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自我设计。
第三、围绕这些配套,提升教师士气,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消解一些枷锁,帮助解解套。我们学校“套”很多。第一个学生说的一个是兴趣不足,第二个是“套”很多。让教师在琐碎烦事中适度
解脱
,让他有能力者全身心地投入专业的教与研。还有,短期内可以帮助他实现一些目标,再加上
情感
纽带。包括学校的教师培育中心工作的。我们的基础学院很注意情感纽带,但这个情感纽带一定要建立在大方向明确,有奔头的基础上,情感纽带才能起到很重要的润滑作用。不然的话,事倍功半。
我啰啰嗦嗦谈了这么多,主要就说要“以学生为中心”,就好比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一样,关键是医护员工要有中心感;在教育中就是教师要有中心感。
除了上下认识要加深,技巧要加强外,提升士气则是关键。
特别是教师的士气。
提升士气需要提升认识,需要明确目标,给出方向。
要有长期目标,又要帮助其实现短期之内的可实现的收获。
谢谢各位!
中医
,
中医药大学
,
中医药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心理学
,
中医学习
相关帖子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