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何裕民的中医博客
›
中医学的养生观
返回列表
查看:
245
|
回复:
0
中医学的养生观
[复制链接]
何裕民
何裕民
当前离线
积分
0
发表于 2015/3/21 08: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养生
,又叫“摄生”,原义为“保持生命”,有点类同于现代所说的“卫生”。养生观就是关于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持生命、增进健康,
延年益寿
的基本看法。
1.养生防患乃医学之要道预防为主,不仅是我国现行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之一,也是中医学一贯强调的中心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古代医家就主张:“上工治未病”。高明的医生,其关注的重点在于未病防病。《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也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张介宾在《类经》中分析认为,“古人的预防之道,由于治于未形,所以用力少而成功多”。
预防
疾病
,是中医学的关注点。积极的预防,主要可通过养生来增进健康,改善俘质状态。扶固
正气
以抗御邪气。养生不仅有助于防病,还可提高个体生存的质量,延长生存的时间,使之活得更好些、更长些。因此,养生是医学之要道,历代对此都非常重视。
中医学认为人的“天年”,即正常寿命延续的时间,大约在一百至一百二十岁。《
内经
》提出了“春秋皆度百岁”的理想
长寿
境界,《
灵枢
·天年》中也指出:“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得终。”并详细论述了各个阶段的生理、体态、行为和性情等方面的特点。唐代
名医
王冰在注释《内经》时说:“度百岁,谓至一百二十岁也。”这些认识,与近代关于长寿研究的一些资料有吻合之处。可见其关于养生的理论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追求各“尽终其天年”,“春秋皆度百岁”,就是中医学养生的主要目的。
2.养生贵在顺应自然
中医理论
认为:“
生气
(生命活动)通天”,“天人相应”,故养生的最重要原则就在于顺应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是专门讨论这一问题的。文
中指
出:“夫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违背)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所以圣人春夏
养阳
,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四时阴阳是指春夏秋冬的阴阳消长变化过程,这一变化是促使万物表现出生、长、化、收、藏的生态过程的根本原因,万物都不能违背这一自然规律,人的生活、起居、精神情绪及养生活动也都必须与四时环境相适应。在这一精神原则指导下,《内经》中《四气调神》等篇章还详细介绍了顺时调摄养生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措施。
3.养生须动而中节人的生命活动源于动,有动才有生机。
孙思邈
,陶宏景等名医兼养生家都强调人欲常动。这里的动,是广义的,包括肢体活动、运用心脑、体育锻炼及导引行气等。然而,“人欲常动,但不可大疲尔。”必须动中寓静、动静结合、动而中节。这事实上是中国传统学术
文化
重视“中庸”,重视“中节”在
养生学
中的体现,它表达了古代学者对哲学范畴的“度”的深邃的把握,是符合辩证法的。
养生强调动而中节,就是主张人应积极参与活动,但又须注意有所节制,要掌握一定的尺度,不可太过。太过非但起不到养生和增进健康作用,相反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动须中节也是广义的,其精神可体现在摄生行为习惯的各个方面,比如,体力活动、脑力活动、情志活动等都须适度,饮食要有规律,
性生活
要有节制。《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其知道者(懂得养生规律的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体现了上述基本思想。
4.养生应注重调摄精神精神情志与人的形体机能关系十分密切,稳定的精神状态和良好
情感
活动可使
气血
协调,
脏腑
和谐,从而增强人的抗病能力,促进心身健康。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反之,不良的精神情志活动可削弱人的抗病能力,干扰脏腑气血的机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引发疾病,加速病症恶化。因此,调摄精神亦是养生之关键。“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吕氏春秋·展数》)。《淮南子》就提出了“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的观点。嵇康在《养生论》更明确指出,“故须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
养生
,
中医
,
素问
,
内经
,
中医学习
相关帖子
•
我为什么不能在自己的养生室回贴了?
•
《失去中医,国人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