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42|回复: 0

孟庆云讲中医基础理论:五运六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4 10: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书友会: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新书友可点标题下方蓝字快速关注
  作者/孟庆云 ⊙ 编辑/王超
  

  编者按:本文是孟庆云老师在北京市首届西学中高级研究班讲授的《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文章把五运六气从源流到发展,到推算应用到运用价值等从容不迫地,提纲挈领地说了一遍。开篇不出5句就会让你知道此次所讲绝非等闲之谈,读后不胜感慨,孟老真是博学之、审问之,有广度更有深度,可敬可敬!
  图:蒲公英 刘隽名摄
  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一直被称为医门之玄机,是医学中最神秘奥秘的内容。五十年代中医院校建校时并不讲这一内容,但这部分又非常重要。病机十九条就出自五运六气,故文革前的教材中书后面附有此内容,可以自学,但不讲。文革后对五运六气又开始了研究,并达到了一个高潮,但也并没有作为授课的正式内容。我们现在的教材将其列入了讲课内容。
  

  总体来说五运六气有三派:推算派、推理派、江湖派。江湖派运算很熟练、算得速度也很快,但他们经常胡乱发挥,干扰了其本身的学术性。
  

  今天我所讲的内容了解就够了,不要求会算。
  

  一、五运六气的源流
  

  《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五运六气是因天道以推人事,即查看了天就能知道人间的事情。虽然有很强的神秘性,但确实如此,查看一下天,再推算一下现在的时间,就可以推断今年的气候、可能出现的疾病,所出现疾病的概况,甚至可以了解一些将会出现的灾害的情况。
  

  因此,五运六气主要是古代的灾害学。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凡是涉及到农事的事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业国对灾害是最为敏感的。
  

  灾害又分两种,与农业相关的灾害是自然灾害,而涉及到人的灾害就是疾病,这种灾害更受到重视。
  

  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中医科学院张志斌教授著《中国历代疫病年谱》,考察了1840年之前地方志所记载的中国各地的灾害情况,发现截止到1840年有记载的流行疫病就有998次。这么多次大的灾害和疫病自然会积累一些经验。所以中国对五运六气的关注和研究不是偶然的。
  

  五运六气中要用到推算,而推算是以预测学为特征的,就是要推占。《易经》中说:“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即使现代科学如此发达也离不开占,如足球比赛挑边还是用抛币的方法,这就是占。
  

  中国关于占卜这方面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是有系统的。算卦也有好几种:
  

  (1)用蓍草,即用五十根棍,四营十八变而推出一卦,每一卦都有解释,解释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卦辞,另一部分叫爻辞。
  

  《周易》共有386爻的卦辞和爻辞。这是最早的蓍占,也叫蓍。用蓍草算比较慢,得来回变换。当然在这种变换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东西,如数学等。
  

  (2)金钱卦:为了算卦时简单一点后人就改用金钱卦,即用三个铜钱扔6次,打出一卦,然后根据变爻,再对照《周易》的爻辞就知道所算的卦的解释了。
  

  (3)梅花占:宋代邵雍发明了梅花占,就是算卦的人随便说一个字,然后根据字的笔画来推出一卦。
  

  此外,还有很多种推占的方法。如鸟占、蛇占等;还有彖占,“彖”是一种与刑法有关的神兽,公堂上如果遇到不好查清的案子,就把这个动物请出来,它用角顶那个人就是罪犯。某些地方法院门口就立有这个动物的石雕。
  

  总之,占卜的方法非常多,各式各样,有些至今也还在应用。数学中的概率在赌博中常用,这其实也是一种占。有人用占卜预测股票,现在美国最流行的江恩预测据说其原理就是五运六气。
  

  中国人把江湖的东西发展了,并形成一个体系,这点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占卜。国外如吉普赛人看手相及水晶球之类,经研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规律,有很大的发挥的成分。
  

  唯有中国,看风水、相面、看手相、算卦都有理论体系,而且最基本的原理都是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国学术的一个独特之处。所以,中国的这些都被称为术数。
  

  总的来说,五运六气有三个来源:
  

  1、天文、气象、物候等方面的知识:中医一贯强调天人相应、天人合一。
  

  2、术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术数有一个评价,但我认为并不是很科学。它说术数就是阴阳五行八卦发展起来的一套方术;这不全面,因为中国古代的运筹,就是算术、数学也是来自于术数;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也是术数的范畴。
  

  3、天干、地支等符号及运用理论:中国的符号学并不发达,但唯独《周易》的八卦系统有64卦符号、太极符号、河图洛书符号,此外,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都是符号系统的内容,如甲既代表春天、东方等。中国把符号系统和历法联系到一起就成为五运六气的基本周期符号,六十年为一周期。
  

  二、五运六气的产生
  

  我把五运六气的产生分成了几个时期:
  

  (一)、滥觞期
  

  荀子曰:“昔者江出於岷山,其始也,其源可以滥觞”,其原意是长江是岷山的发源地。五运六气滥觞期主要是在周代以前,那时还是医巫不分的时代。
  

  但当时的巫也掌握了一些天文历法知识。因为农业社会必须要有天文、历法的知识,好指导播种、收获等。
  

  虽然天文学离我们最远,却又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科学,这是因为它是人类生产、斗争的需要,无论是农业、畜牧业、以及地中海沿岸的航海业都需要观测天文。因此,远古时天文学是最早的带头科学。据传说大禹也是巫。古代国之大事有两个:第一是兵,就是打仗;第二是祭祀。
  

  十天干都与农业有关,最早的写法如下图:
  

  十二地支也与此相似,不过历代以来,经过不断发展,又与属相联系到了一起。总的来说,天干和地支都有时间和空间的因素。
  

  (二)、酝酿期
  

  这时期是在战国以前,此时,看病、农业、商业等都要进行推算。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了几个人:计然、白圭等。
  

  计然是范蠡的老师,教授范蠡怎么推算,如果推算出当年天气会热就做扇子的生意;如果雨水多就做雨具生意等等,这样范蠡成了一名富商。
  

  此时产生了五行,并把五行的动态变化叫运。当时邹衍就已经提出了运的问题。《左传》中提出了六气这一名词。这时的六气与五运六气的六气还不尽相同,但已经把五行和六气发展到了一起。其实,仅用五行也能推理,单用六气也能推理。春秋战国时有很多根据各种推算方法推健康、气候的。
  

  内经中保留了两个系统:五运六气和九宫八风。九宫八风原意是寻找躲避虚邪贼风的最佳位置,主要是用于算风水的。一推就是45天,八个45天就是一年。与五运六气的推算不一样,但五运六气也用九宫八风。也有人用九宫八风的理论来设计方剂
  

  《周礼》中已经有查天知五运、六气这样的语言了,但没把五运和六气联系到一起。
  

  (三)、成形期
  

  五运六气成形是在秦汉时期。经学者们考证《七篇大论》的成书期是在东汉。王冰在集注《素问》时发现缺失了几篇,正好这七篇的内容相似就补充了进去。七篇为:《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政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因为都有大字,故总称为七篇大论。
  

  也有人将其称为《运气七篇》。这七篇不光是医学人士、江湖术士研究,很多学者也都进行过研究。从其运用的语言风格、叙述的事情都说明它成书于东汉。
  

  两汉时期最重视阴阳五行,如秦始皇就最重视五行家说的话,认为秦朝重黑色,把黄河更名为德水,朝廷中所有的预测也是五行家说了算。汉武帝也重视五行。
  

  (四)、隐传期
  

  这七篇在东汉已经成形,却到唐代王冰时才面世,是因为经过了隐传期。之所以有隐传期与中国社会有关。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解读的书有纬和懺。如《易经》有《易纬》,《尚书》有《尚书纬》等。横向发挥经书的一些书叫做纬,而懺语是指与政治相关的一些顺口溜。懺语是对统治者不利的,从东汉以后开始流行。刘秀建立政权时还利用了懺语,但隋炀帝禁绝懺语及纬的发行和流传。
  

  七篇大论在很多形式上与纬书相似,纬书多是三个字一句,正好这七篇的名称中有六篇都是三个字,此外,这七篇是讲预测的,第一步都是预测气象的。这也与纬相似,故未在市面上流传,而是被秘密地作为个人家族的东西世代往下传。特别是在道家中流传。直到王冰时才得以面世。
  

  (五)经传期
  

  王冰在注《素问》时找到这七篇后,就放到《素问》中了,使得这七篇变成了经,其学术价值也就不同了。经书都有保留、传播的价值。很多东西虽然非常有价值,但就因为没有放在经书中,也就不被重视,以后就逐渐失传了。因此,经书有系统教育、保留传播的价值。
  

  这《七篇大论》在唐代成书后影响还没有太大,到宋代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徽宗在《圣济总录》中把五运六气的内容放在最前面,而且考试时也是理论考试的重点。故宋朝曾流传一句话:“不知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意?”
  

  此外,宋朝时朝廷每年发布皇历,其中都注明当年是什么年,会可能出现什么疾病,应注意什么方面等等。
  

  同时还有司岁备药,这也很有道理。如当年如果是太阳寒水的季节,那么寒性药,如大黄黄芩等长得就非常好,质量也就好,可以重点储存,这也是道地药材的一个特性。当年如果是热年,那么附子半夏等热性药就长得好,应该多备。
  

  因此,五运六气在宋代发展非常快,而且医生已经将其联系到辨证论治中治疗疾病,相关的书籍也非常多,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
  

  金元四家都是发挥了五运六气而自成一家的,特别是刘河间,他突出了六气中的火。《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中有九条都是火和热,他依照这个理论建立了诸火说;李东垣重视脾;朱丹溪滋阴说,这些都与五运六气有关。可以这样说,没有五运六气就没有金元四家。
  

  经过经传期后五运六气得到了很高的应用和发展,以至于明代的朱权(朱元璋的七子)在《乾坤生意》中说:“治时病不知五运六气,如涉海问津。”
  

  无忌先生在《保幼新编》中说:“医师不明运气,面墙而立。”
  

  李挻在《医学入门》中说:“医之道,运气而已。”由此可看出很多人非常重视五运六气。
  

  但也有一大派的人反对,理由是这七篇并不是最初《素问》的内容,而是后添加进去的。理由是这七篇体例与其他篇不同,特别长,字数占了《素问》的三分之一。这七篇所推算的东西的准确度也受到质疑,很多人推得不准,故对其存在的必要性就也有了疑问。此外,还有些人认为看病与天时无关等等。反对的人也都说出了很多很有分量的话。
  

  可见,历代以来对五运六气一直在争论之中。但在争论的过程中,它的理论与中医理论也在不断地结合、应用、发展,并作为了一门学问来传承。
  

  后汉的一些书中已经记载了一些五运六气专业人员的名字。如西汉时主五运一派的人有司马迁、董仲舒、大小夏侯等;还有主六气一派的,如王朔等。
  

  此时五运和六气为两个独立的学派。到东汉时就有人把五运和六气合在一起了,《后汉书》称之为“内学”,也叫“推步”。《后汉书》记载了两种推步,一种为天文推步,应该就是七篇大论的内容;还有一种是用河图洛书来推步的,叫“河洛推步”。宋代以后才将其统称为五运六气。
  

  直到今天,都始终没有找到五运六气来源的作者。我考察的结果认为与汉代的大儒郑玄有关,也就是古文经学的大师,他和他的徒弟是七篇大论最可能的作者,但就缺一个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找到了一百多条。
  

  郑玄著有《天文七政篇》,而这部书丢失了,有可能就是“七篇大论”,因史书中记载“郑玄通内学”。
  

  此外,《周礼》和所有《易经》的纬书都是郑玄注的,其中所用的词汇都与七篇大论的一样;还有一些其他的证据,但遗憾的是怎么也没有找到一条直接的证据。
  

  三、五运六气的格局
  

  (一)观天象、定历法
  

  古代没有时钟,得自己掌握历法。《天元纪大论》中讲到了圭表。故宫的每一个宫殿前都有一个晷表盘,颐和园中也有,就是根据日影来判定时间。
  

  五运六气的第一步就是测时,然后再编订相应的历法。中国是一个历法大国,在民国以前一共有102种历法,因为每建立一个新的朝代都定立自己新的历法,并不沿用上一个朝代的历法。
  

  五运六气与汉代的历法原理有很大的关系。汉武帝定立了好几种历法,司马迁参与了每种历法的制定。定了历法后安排每一年的月份。五运六气可以说是一种独立的历法。
  

  (二)、确定值年的天干和地支
  

  根据所定的历法推算当年的天干和地支。
  

  (三)、推算方法
  

  根据值年的干支先推五运,包括大运、主运、客运。五运中最有用的就是大运,又叫中运、年运。
  

  根据大运就可以推算出当年的特征。假如今年是辛,按照五运的推算为水年,水年又分阴干和阳干,阴干不足就是指缺水,即水运不足。推完五运可以再推六气。
  

  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也分主气和客气。主气是常规的,每年不变,两个月算一客气;客气是每年变化的,并有司天和在泉之分。根据客气的变化再分析主、客气的关系,这叫“客主加临”。由此可以推算出两个月内气候的变化。
  

  最后要计算五运和六气的关系,叫“五六相合”,这是最重要的。五运和六气都是用五行来表达的,其间的生成关系有以下几种:
  

  1、运、气不同:(1)运生气——小逆;(2)运克气——不和;(3)气生运——顺化;(4)气克运——天形。
  

  2、运、气相同:(1)天符;(2)岁会;(3)同天符;(4)同岁会;(5)太乙天符。
  

  天符年的变化比较剧烈,岁会比较平和,同天符也是变化剧烈,同岁会是平和;太乙天符是变化最剧烈的,包括天气、病情等都会出现剧烈变化,故太乙天符的年份一定要记住。因于运和气结果一致,准确性高。
  

  五运六气书中有专门论述在每一年份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年份与疾病的关系,故由此可以推算出当年疾病的发生、流行趋势、转归等。最后根据所推算出的疾病情况定治则和预防方法。
  

  五运六气的书都是式盘型的,每一步的推导都有很多的字,清楚地写明了推导过程和解说。不太容易阅读和理解,五运六气也叫推步,总体来说就是这五步推算方法。要真正把推算方法搞明白很难,而且每个人的推法也不同。
  

  此外,五运六气强调变数,变是主要的,故重视客气。中国传统的术数有治术精神,只讲结果,不讲原理,所以学起来很难,也没见到写得很清楚的书。所以也确实有一定的神秘性。
  

  四、具体推法
  

  (一)、十干化运
  

  甲(阳)+己(阴)
  乙(阳)+庚(阴)
  丙(阳)+辛(阴)
  丁(阳)+壬(阴)
  戊(阳)+癸(阴)
  土
  金
  水
  木
  火
  湿
  燥
  寒
  风
  热
  五运是按上表推算,分主运和客运。主运把一年分成五段,一运主70.03天。第一段是春天,第二段是夏天,第三段为长夏;第四段为秋天;第五段为冬天。后世包括现在都只推主运,即大运。但主运每年都按春夏秋冬顺序而来,没有太多的推算意义。而客运一般都不推,也没什么意义。
  

  例如今年是辛卯年,大运为水运,且为水不足。
  

  (二)地支化气
  

  六气把一年分成六段,两个月一段算一气,每一段都有主气和客气,但主气与客气的意义不同。主气按下表划分,十二地支的主气没有阴阳之分,例如子和午是平等的。
  

  化气也是按照五行的顺序,但把火分成了两个火——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就是这么规定的,六气的主气就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
  

  头两个月是厥阴风木,第三、四月为少阴君火,以此类推。每年的主气也不变,这也符合我们所处的北半球的气候规律。一年24节气都有对应,但月份不一定完全对应,因为现在24节气都已经按照阳历历法对应了。
  

  子  午
  丑  未
  寅  申
  卯  酉
  辰  戊
  巳  亥
  少阴君火
  太阴湿
  少阳相火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厥阴风木
  

  六气的客气是按三阴三阳来分的。把阴阳一分为三是阴阳学说本身的发展,也是运气学说提供的理论
  

  。阴阳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无论从哲学还是从自然科学上都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把一年分成三阴三阳也很有道理。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迹是椭圆形,冬至夏至时地球离太阳最近。冬至那天虽然最近,天气却最冷,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有23.5°的交角,这个交角致使南、北方的感受不一样。冬至那天白天最短,虽然最冷,但阳气也开始有了,也就是一阳生。
  

  故古时跳傩、皇帝祭天都在冬至或冬至前一天。甚至很多人给书作序都在冬至这天。冬至也叫小至。
  

  客气的具体分法如下:
  

  一阴——厥阴         一阳——少阳
  

  二阴——少阴         二阳——阳明
  

  三阴——太阴         三阳——太阳
  

  这种分法是按照地球接受日光的多少来分的,一阳接受的阳最少,二阳开始增多,三阳最多;一阴的阴最少、三阴最多。
  

  一年最开始时为少阴君火,由少阴传至太阴,太阴传至少阳,以后依次为阳明、太阳、最后至厥阴。把子午年定为少阴君火,往下依次为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最后至厥阴风木。
  

  例如今年是辛卯年,是阳明燥金之年;主宰上半年的气候叫司天,主宰下半年的气候叫在泉。
  

  由主气和客气再推出每一季度是相得还是不相得,这叫客主加临。是推算每两个月(60.875天)的主气和客气之间的关系,然后据此再推会出现的疾病等。
  

  大体上就是这样推衍,具体细的推算方法不太好记,也有推算的公式。江湖上的人主要是用这些推衍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事物。
  

  脉象也叫气象,是因为中医认为脉最主要与气候有关: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王叔和的24脉正好是与24节气相对应。
  

  五、五运六气对中医学的贡献
  

  (一)、建立了中医传染病的纲领
  

  每一年都有太过、不及、平气之分。如今年是平气之年,因为今年虽为燥,但运中有水以补干燥之气,故变化不会太剧烈。有了这些推算结果也就有了相应的疾病模型。
  

  五运六气加在一起一共有51中气候模型,在七篇大论中都有论述。它可以推算出当年是什么年,这一年中的各个季节会出现什么疾病,而且还提出了在不同季节所出现的疾病会有什么表现,应该使用的治则等。
  

  因此,五运六气为温病的诊治提供了理论纲领,完整地建立了中医传染病的理论。中医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完整的传染病理论体系,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
  

  (二)丰富、完善了气化学说
  

  《内经》中就有气化学说,而五运六气使中医的气化理论更加丰富、更加完整了。气化理论强调天人相应,用自然界的变化来表述人体的正常生理,包括水液代谢、食物代谢、以及生长发育等。
  

  《气交变大论》中就提出气化的要领为升、降、出、入、开、合。李东垣发挥了气化理论,他的补中益气汤中加入了升麻柴胡以提升中气。他还有一个方子——益气聪明汤,也是利用气化理论,方中加入提升的药物以治疗耳病。
  

  中医眼部疾病的治疗都是按照肝开窍于目来论治的,因此,根据气化的理论,可以提升中气的药物也就可以治疗眼部的疾病。
  

  (三)、建立了病机学说
  

  这点是最重要的,五运六气提出了病机十九条。后世刘河间等在这十九条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完善了病机学说。他用了35年的时间研读《内经》,建立了河间学派,并编著了《素问玄机原病式》,将脏腑病机、六气病机与运气学说相结合,对后世影响很大。
  

  (四)、提出了养生理论
  

  五运六气所提出的养生理论(例如《五常政大论》)比《上古天真论》中的理论要深奥的多,并不主张随着气候的变化迁移住所,而是要适应各种气候。
  

  (五)、建立了气化药理学
  

  前面提到的司岁备药就属于气化药理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五运六气中重要的一部分。可惜的是这一部分后世没有人发挥,刘河间所写的《素问·药注》在流传过程中被弄丢了,仅从一些后人引用的内容中就可以看出书中所讲的理论很深奥。
  

  由于该书的丢失,导致这方面中药的发展没有理论支持。直到明清年间才出现了归经学说。归经学说实际上是从已有的治疗反过来进行归经,因此意义不大。
  

  当代医学都是先有药理学、基础医学的理论,而后用这些理论来支持临床用药。而中药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没有办法,现代中药走向了成分药理学。
  

  当然现代医学也需要有成分药理学的研究,但中药的主导作用并不是其中某些单一的成分,光知道成分是不会应用中药治疗的。某一成分为何会起作用?几种成分加在一起为什么会起新的作用?这些都不清楚,相关的理论书籍都丢失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介绍了一部分,但不全面。
  

  当然五运六气也有负面的作用,有些人认为用五运六气治病不科学,不是按辨证论治来治病,仅仅是按年运等推算来指导治疗,会影响辨证论治。
  

  此外,五运六气最主要的理论是周期学,天干地支按六十年一个周期,那每过六十年包括气候在内的所有自然情况都会完全重复一次,很多人对这点也很不认同。
  

  周期学是既有价值,又值得探讨的。周期的推算也有不同的方法。竺可桢先生推测的是物候周期,他推算了两千年,得出中国的物候周期是12.2年。
  

  德国一个天文学家推算的太阳黑子周期是11.3年。60是12的公倍数。所以五运六气的60年一个周期有相当的道理。五运六气指出人的寿命是120年,是两个60年周期。其实科学家无论是根据人的成长周期还是动物的成长周期,以及根据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所推算出的人的寿命都是120年。
  

  此外,组织胚胎学家把脏器放在体外容器中保存,只能保存120年。所有这些都支持人的寿命是120年。由此可见,五运六气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很多学科的科学家都支持五运六气,但气象学家不太支持。
  

  总之,五运六气是一个一直在争论,但应该继续研究的学问。我们应该掌握其中有价值的东西。我认为在科学上无所谓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只要有道理,有其自成的逻辑体系来论证,且论证得合理,这样的学术就价值。
  

  五运六气有很多不成熟的东西,也有很多每个时期的作者自己猜想而加进去的东西。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用其中对的就行了,也就是既不全盘接受也不全盘否定。
  

  【本文摘自《孟庆云讲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中医书友会第300期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帐号-关注,或者搜索微信号zhongyishuyou。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