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62|回复: 0

董洪涛博士选择中医微博集之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1 07: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


金秋八月,阳气初收。秋分之后,金气敛降压力增加,地面以下阳气渐多于地上,而天气渐凉,树叶渐黄。今日正逢八月十五,天地阳气受满月吸引而上浮。阳浮则不敛,易致失眠烦躁、不安稳、头晕头胀诸症。故月圆之夜赏月时间不可过长,免受月亮影响而扰动体内敛降之阳。静呆室内,家人聚谈,最为合适。


人身阳气,白天主司体表,夜则藏于体内。晨醒阳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午时阳气最盛;日落则体表阳气渐减,汗孔亦开始闭合。至夜晚则阳气收敛,拒守于内。因此夜晚或锻炼身体、或扰动筋骨、或观赏圆月等,都会妄动阳气,使阳不收藏,导致一天之阴阳失调。久久扰阳,形体渐虚,邪气侵扰则困乏而衰病。


按天文星象,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开始。但按气候来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方是人体感觉的四季开始。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秋分而天气渐凉,等等。但中医之理,上合天地,下应之于人。中医治病及养生保健亦皆从天地之道而来。故善学医者当按天文星象来区分四时,以为理论依据。


学医需明二十四节气更替、阴阳变换之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为四时阳气变化大概,尚需细分。一年有十二月,对应十二支、十二消息卦,其中天地时空阴阳变化有其规律。再者,一月有月生、月半、月满、月缺、月晦,一日有日出、日隆、日没、夜晚。圣人察天则地,建立中医体系。吾辈养生,亦必宗此。


2012年9月22日秋分,此日开始至11月21日,天地之间气机变化,由太阴湿土变为阳明燥金。今年干支为壬辰,壬木太过,太阴湿土受伤,土弱不能生金,现由阳明燥金主气,恐难司其职。且客气正逢少阴君火,火旺克金。年运木旺,逢金弱而有侮金之势。金气益虚,恐有咳嗽哮喘之病变。故此段时间养生重在养肺



天道春夏属阳,其气升;秋冬属阴,其气降,善治病者亦不能离乎此。春夏二季阳气升发,麻附桂之类适合其性,用之治疗杂病多效。入秋之后,天气渐凉,此时治病用药当考虑适合金气收敛之性,不可过用温升之品,以防扰动真阳,使阳气不能敛降。故秋后用温通散阳之法需谨慎。当然,若证当温升,则不在此列。


现已近霜降,正秋末冬初,按后天八卦为乾。乾,西北之卦,属金性降。夏至之后天阳在外,至秋暑气欲内敛,与地阴相争相搏,是谓乾。乾位称为天门,秋末天阳之门打开,阳气渐向地中敛藏。阳敛于地中,则可固护阴精;阴精得阳,则生发有根,以应万物复始之用。善医者用药施针当借天门之开而重视敛阳收降。


按地支,天门位于戌亥,居西北,为乾卦。乾为金,肺与大肠相表里,皆属金。肺神又为魄,肛门又被称为魄门。由是言之,天门即魄门,二者有相同功能。庄子认为“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因此天门为生死出入之门。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故人之生死皆在肺魄出入。


中医理论来说,人之生死皆在天门肺魄之出入,位居戌亥。虽出入无形,但死生之大,亦不离于此。魄散则死,魄归则生,生死转机,皆以戌亥为枢纽。为医者若能善悟此理,守住此门,则手眼通天,能救危扶困,使死者复生矣。修行者亦必自此门出入,以窥天道。故天门为宇宙万物生死之根,不可不通。


天门位于戌亥。《连山易》以艮为首,艮者先天戌亥之位也;《归藏易》以坤为首,月卦坤居戌亥;《周易》以乾为首,乾亦位于戌亥。由是言之,古圣作《易》,皆重戌亥,是谓天门,是为生死之门,万物之所由生所由死,皆从此门出入。因此我辈学医亦当从此门入手,参悟万物生死玄机,进而可为善医之国手矣。

(五)


谚语“九九有雪,伏伏有雨。”隆冬时节天地之间阳气敛藏而归于地下,因此地上冷而地下暖。若下雪,则更助阳气敛降。冬季阳气愈降则来年春时愈能升发,至夏时愈能长旺。阳浮至极而降,降则为雨。从此谚语中可以悟出养生之理。冬时收得紧,夏时放得开,机体在一年之间阳气圆运动越大越圆,则人越健康。


经云,冬月天地闭,血气藏,伏阳在内,切忌发汗,以泄阳光。冬天寒邪侵人,最易伤寒,见痹、痛、发热、无汗诸症。寒邪伤人,初在皮毛,汗之可解。若正气不足,邪气易自表入里,自皮毛渐侵经络,终至腑脏。故冬若伤寒,当及时发汗。需知经文指常人冬月养生之法,若受邪则按证施治,皆在学者活学活用。


今日节气为大雪,按十二消息卦来看,正逢坤卦,其卦六爻皆阴,纯阴无阳。天地之间阴气甚极,阳气已经全部敛藏于地下,地面之上充斥着的纯是寒气。人亦应之。此时人体阳气深藏于内,外现面寒皮冷,本是正常。需多穿衣服,以养内藏之阳气。有庸人不知持养,反而冬泳,暴露身体于阴寒之中,是妄扰阳气。



二、应用

(一)


今日寒露。秋分之后,天气渐现燥金的肃杀本象,天寒而清,露寒而冷。此时收令大行,最易借天之力而帮助人体把浮暑之火收归肾水里面。建议早睡早起,节食少动,勿太辛劳,勿出大汗,衣可略薄,以让身体感受到寒凉秋气。静心独处,嘱意涌泉。如此可慢慢地把体内的金气调动起来,让人体与天地四时同步。


听闻南宁国庆周一直下雨,南方时令较黄河流域偏晚。金气欲敛暑湿,先降之以雨。“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之后,燥金始能发威,从而暑气全收,一片清爽。天地正忙于季节交替,我们何不淡然以待,工作之余,且收拾心情,雨夕关门读医书,更助进步。只是不需要古人的那种“雪夜闭门读禁书”的忐忑心情了。


前几天还颇有寒意,这几天突然变暖变热。人体阳气因而上浮。如果服药针灸恰中病机,则正气振奋,鼓动于内,自然祛邪外出。正邪交争于肌表,则或为发热,或咳,或疹,或头痛。此是太阳病,但非是感冒之邪自外入,而是邪自内退。正未虚可直接开表祛邪,麻黄汤最有开表之神功。发烧则当用麻杏甘石汤。


医者当能借天之力以祛内伏之邪。每当天气晴好之时,人气外浮,即有祛邪外透之功。若能借天力而服药针灸,则可助正气内旺而鼓邪外出。其法必先辨证精确,明了邪正盛衰以及邪气内伏层次,再据其层次而或针或药,以助正祛邪。天地之间每当夏天阳气最旺,亦最有祛邪之功。因此冬病可夏治,唯在善治者治之。



木火之人,每易出现火浮炎上诸症,如咽痛痘疹、头晕、口腔溃疡牙痛、眼红、眼痛、耳鸣鼻出血等,既可用药方泻火,亦可以针灸调理。食疗亦可助之。凡木火为患者,皆可常嚼服橄榄。此物色青,有清足厥阴内寄火风之功,可靖浮火腾上之陷,时时服之,可收良效。食物皆有偏性,勿以其平淡无奇而忽视。


肺火内郁,表现为咽干鼻燥、咳嗽,或有痰色黄,或无痰,此时最需清泻肺火。泻白散泻内伏肺火之正剂,但平时不方便吃药,亦可用食物调理之。白萝卜生吃,最是清爽适口。此物色白入肺,可化手太阴内伏之燥热,而肃其下行之气,并可消肺中留滞之痰,解膏粱鱼面之毒。平时经常吃几片白萝卜,于肺极有好处。


人生天地之间,必然受天地气机之影响。要之,生某一主气之时,则有某一主气之特性。比如若有人生于阳明燥金之时,则亦得金之收敛之性,其为肺所主。因此,人气偏于敛降,木火不易上浮。另外,因其生时为肺所主,故一生之中肺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则将来易生肺病。善养生者即需平时注意养肺以助健康长寿


看新闻后今天国内多省遭遇大雾,此时正值冬季,阳气收藏,且明日大雪,阳气早已应该收敛至地面以下,以为来年春天温升之本。奈何天气异常,阳气不收而反浮于地面之上,遇地面以上的冷气发为大雾。此冬不藏精,最是伤人。恐来春易发传染病。当静心少欲,以助人体阳气内敛。勿过做运动,恐阳愈浮而精愈伤


冬季多易抑郁,我认为是清阳过敛而不升所致。相火藏于下,而君火浮于上,此为正常。若君相二火皆在下,则病矣。我在奥地利见每到深秋开始,抑郁病人即开始增加。越是寒冷阴雪天气,越易见抑郁发作。一到春天,即霍然缓解矣。盖春天阳气升发,髓海阳气充足,则神志清爽,君火得明矣。


(二)


现近冬至,这几天因斯布鲁克忽然天气变暖,且晨起大雾,南风狂吹,则天地之间敛藏之阳过早泄出于地面。此为逆也。人生天地之间,感其变化,易致精气不藏,木火妄动,上浮为患。这几天多见头痛、头晕、抑郁病患。且不少病人突然病情不稳,亦其诱因也。当关闭门窗,减少户外活动,静坐适意,以养其阳。


这几天来诊数人,突然头痛、失眠、精神不好,皆说因大风忽起而致。此因天地阴阳失调,暖风大起,阳气外泄,人体感之,肾根不固,精失于藏,而木气上浮,扰乱神明为患。针下三皇、太溪、百会以固其根,助于敛,养其藏。再兼数穴以治诸症,皆针入而安。嘱早卧养神,勿过劳累,以防阳气泄动,伐其根本也。


最近我看过的病人中,颇多肿瘤患者。2012年按五运六气来看,寒湿偏甚,肿瘤又属阴寒之病。因此,病患当注意扶阳抑阴,助阳化湿,温阳祛寒。平时注意少食或不食寒性水果、半生不熟肉类、螃蟹、猪头肉之类。每天早晨可用薏米60克,加生姜三五片,红糖适量,煮粥常服以代早餐,有祛湿化块、温阳补血之功。


我认为,对于所有的寒性病证来说,都可考虑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来助阳祛邪。稳妥的用法是三味药各十克,水煎服即可。比如最近受寒感冒出现鼻塞流涕的病人即可用此方。再如各种肿瘤都是阴寒内聚之证,适当地拔一下寒毒,颇有益于康复。再者,心脏病高血压、风湿、类风湿多与寒气内伏有关,此方颇可治本。


近两天来南宁气温开始升高,去年秋天随金气收敛于地下的阳气突然泛了上来。这时的空气非常不干净,远远望去迷茫一片,其中含有浮尘、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物等各种污浊,最伤肺窍。因此,建议本地人在最近减少出外时间,并且停止户外的锻炼,闭户休息即是最好的养生。强调一下:早晨与傍晚都不适合锻炼。



最近不少人出现咽痛咽痒咳嗽,这是木火上攻于咽喉所致。去年秋天藏于地下之阳气,禀今年春升之气而浮出地面。奈何去岁水运不足,木不涵木,至春木气过旺,阳气过于升发。在人则阳浮于上,滞于咽喉,发为诸症。治法在于敛阳,乌梅固本汤颇为合适。正常人亦可适当服用此方,有敛木防病效果。


春分,春半也,阴阳相半,昼夜等长。春属木,表现为阳气升发状态。冬至而一阳初动,立春而阳气自地下始升,至春分而阳气升发于地面。此时阳升之力与阴退之力均衡,但阳升占上风,因此天地之间渐暖渐温。宜顺阳气而早起,心态当积极向上。饮食当温,忌寒凉,以养天地升发之阳气。此之谓“春夏养阳”。


至3月20日春分开始,天地气机由厥阴风木变成少阴君火,即阳气由升发转变为上浮,此时群阴渐退而阳气升浮于天地之间,人感之则心阴易伤而心火易浮,出现胸胁烦满、失眠多梦心慌心悸口干舌燥、舌红少苔等症状。以下汤证多见:泻心汤、竹叶石膏汤、栀子豉汤、黄芩汤、黄连阿胶汤黄连解毒汤等。


人生天地之间,与天地气机相应,天地变化影响着人的生老病死。因此,《内经》强调要顺应四时以养生,如此才能健康、长寿。反之,亦必然受天地影响而生病。四时24节气变化与生病关系极为密切,如天寒日阴,则人之气血运行不畅,易生痛证,需以温通为法。总之,善医者,当察天文而临证,是为良医。


经常有人问:“什么是邪气?”四时变化,会产生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气。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六气会侵入体内,产生疾病,称为六淫,即是邪气。所以说,邪气是与正气相对而称的。比如说同样在空调下,有人受凉而感冒,是外感风寒邪气了,未感冒的人所吹的风也就不称为风寒邪气。中医的邪气是因人而异的。

(三)


天地之间有其规律,合其规律,则人可以养生,可以长寿,可以治病。故善为医者,一定要察天则地。比如农历三月采茵陈,否则四月就变成蒿草了;火旺之年附子最好、而湿土之岁白术最效;适木旺之年则知肝易郁、腹易痛;春天寒湿,多用小青龙散之,冬天雷鸣,则需乌梅敛之。故良医必精周易历法物候气象。


《内经》强调司岁备物,是指要察天则地而养生。一则,要吃时令食物,永远吃市面上最多最便宜的食物,如春吃豆芽、青菜菠菜,夏吃辣椒、黄瓜、西红柿,秋吃茄子、南瓜、花生,冬吃萝卜、白菜豆腐。秋不吃火锅,春不吃螃蟹。冬不吃生姜,夏不吃萝卜。反季节食物,不但不养人,反伤人正气,最需注意。


司岁备物,二则要根据天地气机变化而采收中药材,比如说,木火之年则麻黄更具温散之性,寒湿之岁而生地更有滋阴之功。凡中药秉夏热之气则多燥湿,秉秋凉之气则能平木,秉冬寒之气则能清火,秉春温之气则可疏土。现今之药材,皆以经济利益为重,而完全不顾天地气机变化,疗效难以保证。


立夏之后,阳气升浮。奈何今日因斯布鲁克普降大雪,阳气不升而反降,是为天地之间反常气候。人体阳气不浮而敛。此为逆,为生病之源。阳气升发受阻,容易郁而成痹证,如关节炎、类风湿,以及各种疼痛病症等等。但木火体质阳气升浮过度者却会感觉舒畅,此时天地间浮火敛降,最合于头面部热证患者。


生命即是不断的圆运动,按农历每个月,有月生月满月缺月空;按日则有晨午夕晚;按年则有春夏秋冬。再者,六十年一个花甲子,亦是一大循环。大自然有圆运动,人之生命亦随之而有阳气的升浮降沉运动。所以,善养生者,顺天而动;善治者,亦适天而治。如此方谓知阴阳者,知而行之,是谓智者,智者寿。



善补阳者,当于阳中老阳之时以补之。一日在于卯至午时,一月在于初七八至满月,一年在于春分至夏至。此时阳气渐旺,阴邪渐退,最是治疗万病虚寒的最佳时机。善治者按其时而温补阳气,或灸或药,都将有事半功倍之卓效。《标幽赋》有谓“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即是此理。


按二十四节气而言,春分至夏至期间,时属春夏之交,阳气渐旺,最适合于用灸法养生。现正立夏小满之后,是扶阳补火以祛除阴寒的最佳时间。因此,诸位重视养生的朋友可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多做灸法,可灸足三里关元或者神阙诸穴,或用艾柱直接灸,或隔姜灸,或用艾条温灸,或用灸箱,都有扶阳固本之效。


按十二消息卦来看,辰巳二月(农历三四月)约处于乾卦时段。乾卦六爻皆阳,预示着天地间一派阳气旺盛之象。人禀天地之气,亦阳气旺盛。此时阳旺而阴退,最适合于扶阳抑阴以祛除内伏三阴之邪气。因此,治疗各种虚寒病证,包括诸寒痹冷痛、衰弱虚损等,都可适时而补阳。灸法或四逆汤,都有扶阳抑阴之功。


小满之后,从地下升起的阳气已经充满了地面,地面的温度也慢慢地高了起来。此时建议多赤脚走路,可更多地接引地气。地属阴,足亦属阴,自足吸入地气可以平衡体内的阴阳,以防夏天阳气过浮引起高血压、头晕、咽痛、口腔溃疡等不适。老人小儿都可赤足,但平素四肢冰冷者不必强行赤足,恐加重下肢之寒气。


时近芒种,天地间阳气升浮,人体阳气亦宣散于外。阳散于外则内阳不足,中阳易虚。因此夏天人往往易于困乏,即是中阳不振之象。一则,可以经常吃些酸味的食品,如酸嘢、酸梅汤等,酸味可收敛阳气。二则中午休息半小时,使阳气在最旺时稍有收敛。三则,适当户外运动,使汗出透,有利于机体阴阳协调平衡。

(四)


一年四季,阳气春升夏浮秋收冬藏,形成一个圆运动。这个圆运动年年往复,即是我们的生命循环。要维持生命不息,就需要让这个圆运动越圆越好。如果春夏阳气升浮不足,秋冬就不能顺利敛藏,圆运动就不圆,由此会影响到健康与生命。现正位于芒种时节,天地阳气处于升浮状态,人亦当应之,使阳气尽量升浮。


天地之间,至春而阳升,至夏而阳气浮于上,人当顺应天地自然规律,以助阳气升浮。夏天最是运动的好时节,需适当运动,使汗出透,以养人体阳气之升浮。运动产热,会使体温略升高,汗出的同时阳气亦浮散于外,如此正好顺应夏天的自然规律。但不可过度汗出,汗出淋漓,阳气亦过于外散,反至内阳不足。


自芒种至小暑开始这一个月,横跨夏至节气,是一年之中阳气最多而阴气最少的一个月,天地之间太阳出的最早,落得最晚,地下阳气尽升浮于地面以上。此时人亦感之,阳气外散最大,而中阳最虚。因此,养生之法,在于养阳。当温灸足三里、关元以补中阳,饮食当温忌食寒凉以防伤阳,适当运动以宣通阳气。


天近夏至,阳气升浮。一老年男性平素高血压,最近半夜则血压升高明显,头部不适,影响睡眠。其脉滑大甚。针百会、前后顶、印堂素髎督脉穴以从阳引阳,敛降浮阳,足三里、丰隆、太溪以引阳入阴,中脘为枢转,针入而脉立减,头部不适消失。再思之,此症阳亢借肝胆主时而发作,亦可针原穴丘墟与太冲


又到夏至,居于北回归线以北,阳气越来越升浮,天气也越来越热了。人体感受天地气机,血易浮,气易行,此时最适合刺络放血以改善机体的血瘀血滞血涩状态。只要皮肤能见到血络都可刺而出血,常见血络有红或紫或黑色小细血丝以及青暗色瘀点或瘀斑,都可挑刺出血,如果能辅以拔罐,多出其瘀血,效果更好。



夏至时节,阳气升浮于体表,平素内伏的邪气亦易外达,且气行旺盛,血液流通也快。因此,伏邪为患所引起的诸多病症都可考虑在此段时间借天之力,以扶阳透邪,活血祛滞。目前常见的慢性病症多属此类,且冬天易发作的疾病亦可夏天治疗,因此,久年病患当珍惜夏至时节,及时扶正祛邪,其效果必将远胜平时。


又到夏至,居于北回归线以北,阳气越来越升浮,天气也越来越热了。人体感受天地气机,血易浮,气易行,此时最适合刺络放血以改善机体的血瘀血滞血涩状态。只要皮肤能见到血络都可刺而出血,常见血络有红或紫或黑色小细血丝以及青暗色瘀点或瘀斑,都可挑刺出血,如果能辅以拔罐,多出其瘀血,效果更好。


今日夏至,夏至阳极而一阴始生。夏至之后,天地之间阳气开始向下用力,从今日至冬至,养生当重视阳降阳敛。善治者可以借天地之力以助身体平衡阴阳。此时治疗一些虚火上浮引起的病症最有效果,如高血压、头晕、五官咽喉火热诸症之类,都可因势利导,引阳下行。火浮明显可以试服生脉散,夏至后颇为相宜。


春夏养阳。夏季阳旺且升浮,养阳就是要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多享受阳光。有人认为夏天阳光太强,不喜欢晒太阳。但我们可以在一天的早晚多晒太阳,让机体感受到阳气的存在,从而自动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因此早起锻炼以及下班或晚饭后适当散步,都是养阳的一个方面。再者,夏天适当晒晒太阳也是有好处的。


《内经》讲夏季养生,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当早起以养阳,这是常规理解。另外,也需要追逐日落再进屋休息。人体的阳气,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活动力都来源于太阳。夏天阳光充足,天长夜短,这是自然现象。我们当顺应夏季阳光的变化,尽量长时间地享受阳光,这样才能让身体阳气更好地与自然相平衡。

(五)


端午时节,阳虚阴盛之人最好艾灸,可借天之阳以温补体内阳虚。比如冬天易于发作的疾病,如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畏寒肢冷、关节诸痛等,都可及时艾灸。中国古人在端午节喝雄黄酒、洗艾蒲澡,其目的亦在于温阳祛寒。恶性肿瘤多属阳虚阴盛,当珍惜天地阳旺之机,及时扶阳抑阴,古法不可偏废。


端午节往往在夏至前后,此时天地之间阳气最旺,最是祛除阴邪的好时机。中国古人在此时喝雄黄酒、挂艾蒿、洗浴艾蒲汤等等,其用意都是借天地阳旺之力以祛除阴邪,保持健康。按中医理论,雄黄是纯阳之物,能温阳杀虫,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酒含坤,有毒,阳热之体万不可口服。艾蒿有温阳之功,可避阴邪。


《内经》说:“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一则人离不开天地之气。但现实是社会与文明的发展让人离地气越来越远了,由此各种疾病亦越来越多。二则,人要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否则就会产生疾病。即所谓“气相得则合,不相得则病”。


人体内有血液,一如地球上的海水,受月亮影响很大。自然界每月圆月晦时则潮汐最强,人亦应之。月圆之时气血最为宣通,血易泄,气易行,此时刺络比较容易出血。而月晦之时气血凝滞不行,刺络则不易出血。反之,易出血之人当忌月圆时刺络,以免出血太多。再者,手术最好选择月晦前后,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人生天地之间,受天地阴阳变化影响很大。因此,学针灸者需思想灵动,不可僵化,当重视时空医学,特别是要学学五运六气以及子午流注。五运六气研究农历年月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子午流注则研究农历日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一重视黄道,一重视赤道,其中有很深的天文学背景,并非是所谓的机械论、迷信之类。



按2012年运气来看,寒湿偏重,阳明燥土偏虚,且木气过旺,易克伐土气,导致脾胃虚弱,寒湿困脾。这将是今年的总体脏腑病理状况,因此临床治疗杂病时当重视温阳化湿、健脾疏肝,特别是对于久年慢性病症,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风湿之类,都需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考虑到五运六气对人体的影响。


生活中我们观察到,不同的年份会收获不同的果实。比如,有的年份苹果特别丰收,但有的年份又地瓜丰收等等。其实,这可以用中医很好地解释。天地之间每年都有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不同年月有不同的运与气,比如2012年六气中寒湿偏重,就有利于收获熟地沙参之类性寒滋阴的中药,反之,附子必不丰收。


中医讲“司岁备物”,就是根据天地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来科学地收获各类果实。我们的祖宗非常了不起,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观察到天地五运六气影响着人体健康,亦影响着自然界的物候变化以及植物收获。《内经》把这套理论详实地记载下来,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农业、物候、中药种植、动物饲养等各个领域。


我们体内的经气每天每时都在运行变化,因此,善治者当逐日按时取穴以养生治病。简单来说,不同的时辰经气运行于不同的经络,比如说,灸足三里最好选上午7点至9点,灸太白可选上午9点至11点,灸太溪、关元、肾俞都可选下午3点至5点。以上是指真太阳时,而不是北京时间。比如南宁比北京时间晚约40分钟。


今日农历十五,月圆而阳浮,又逢夏至节气,阳本升浮于上。二阳相引,人体阳气升浮无制,不少人容易出现头晕、血压升高、易发脾气、失眠、脑热等不适。治当敛阳降火,可服乌梅固本汤,或针百会、涌泉、足三里、曲池诸穴,或用吴茱萸肉桂各等量,研极细末,醋调成糊状,眠时外敷涌泉穴,多可效果满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