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天地之间夏天 阳气最足,是不是应该 泻火清火呢。答案是否定的,夏天的阳气旺盛只表现为体表, 中焦可就 阳虚了。我们可以观察到,夏天时地面很热,但地下的水反而是冷的。一如我们的身体,阳气浮在外面,内阳反而不足。因此,夏天最需要补阳 养阳,就是这个道理。
一年之中以 夏至阳气最旺,一月之内以月圆阳气最旺,二者合在一起,则夏至时节若遇十五,即是一年之中天地之间阳气最易升浮之日。逢此日,当静以敛神,勿乱动火气,勿妄耗真精,略食酸苦之味,以助人体阴阳平衡。可 按摩百会、 涌泉,能助收敛上浮之阳。或可用 乌梅30克, 白糖100克,水煎作汤服亦好。
三伏天艾灸,或服 四逆汤等扶阳剂,或 穴位贴敷辛温类中药,可借天地之间阳气旺盛之力以祛除体内的久郁之阴寒,此为善用天人合一理论。但诸法亦不必拘泥于三伏天,夏至之后至大暑天气炎热,此段时间都可在任何晴好天气及时扶阳抑阴。 暑热郁蒸,人们往往贪图 寒凉饮食,反易 伤脾阳,因此需重视健运 脾阳。
2012岁属壬辰,寒湿偏重,木郁土弱,因此,需多食些温性食物以平衡体内的阴阳。大暑天热,最忌过饮凉啤酒。中阳本弱,寒湿入体,雪上加霜,易致 腹泻、腹痛诸症。平时可适当吃些 龙眼、 荔枝、 芒果、榴莲、 葵花子等温性瓜果,有益于 养生保健。今年最好常吃 生姜、 胡椒、 八角之类温性调味品,最为有益。
大暑节气将至,天地之间炎热之极。阳气外散,内阳反而不足,因此万不可因热而贪凉 饮冷。此时 养生之法,关键在于忌凉。健运脾土以助运化,温养阳气以补中虚。平时可以自己艾灸中脘、 关元、 足三里,睡前喝点 酸梅汤,配合热水 泡脚,晨起喝生姜 红糖汤,这样可以加大机体阳气的升降圆 运动,有助于保持健康。
今日酉时进入大暑节气,天地之间气机由 少阳相火变成太 阴湿土,即阳气由生长状态转变为化育状态,此时阳气升浮之极而开始化生万物,是为土。土性稼穑,有培育庄稼,长养万物的特性,即所谓土为万物之母。应之于人则在脾,若脾阳充足、脾气健运,则水谷可化, 四肢百骸得养。若脾弱土败,则易患腹泻 下利。
大暑之后天地气机变化,主气为 太阴湿土,客气为 厥阴风木,主客相加,风湿两气交争,湿得风气疏泄转化为雨水,万物因而化育。应之于人,暑热外蒸则易为 风湿热痹,感 寒伤冷则易为风湿 寒痹,甚则湿滞伤脾,出现四肢肌肉痿软无力、 赤白痢疾、腹泻、腹痛诸症,治法当以 燥湿健脾,养阳温通为主。
土气以冲和为贵,若雨水适量,天气渐凉,则万物化育,人亦健康。若感伤湿热之气,则会出现发热 恶寒、午后寒热,头身沉重如裹, 困倦思卧,胸痞脘闷, 腹胀纳呆,呕吐 恶心, 口渴不欲饮等症状,当及时健脾化湿 清热, 藿香正气液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多有良效。平时当避暑热,吃些香燥食物,以防湿浊内滞。
我同事在西医院工作,选摘她的来信:今年从四月份开始,这里天气就很怪,总是骤冷骤热的。所以这里的 儿科爆满,几个月到几岁的都有,一般都是要掉 抗生素。有些孩子打一个星期甚至十几天的针也不好,就来中医看,我按你原来教我们的辨证方法,还是不错的效果,一般3-5付药都基本好得差不多了。
夏至时节地面以上大热,而地下则寒冷。 立秋后金气 敛降,地面以上的热气渐渐压向地面以下,到秋分时地面上下的热气处于平衡状态。 白露时节,地面以上热气仍稍多,碰到地面后热气凝结成水珠,是为白露。入秋之后机体阳气敛降,但中土仍属虚弱,此时当忌过食生冷瓜果,以防伤损中阳,导致腹泻、腹痛诸症。
(七)
立秋前后,属太阴湿土司时,人的 脾胃往往特别虚弱,因此,最需清淡饮食,不可过食生冷、油腻以及煎炸 烧烤辛辣等动火动风之物,以防伤损脾阳。特别是素体阳虚湿热,再兼过食动风动血诸发物,更感湿热潮气,不免有风湿 热痹类病症的发生。如 痛风、关节红肿 热痛之类疾患,每于此时发病,需及时预防。
今日白露,天地之间热气渐进入地面。以大树为例,整个夏季的枝叶繁华至白露开始向根部收敛,叶子开始变黄,而根部阳气越来越足。热降凉生,万物得根,人体阳气也进一步敛降。天气渐凉,需注意防止凉气伤损中阳:昼夜温差增大,需注意穿衣保暖;不可过度贪食生冷瓜果;睡前喝点酸梅汤以养阴生津。
谚语“白露身不露; 寒露脚不露”,此时“一场秋雨一场凉”,需随天气转凉注意保暖。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能提醒肌体开始收敛阳气,对于冬之收藏阳气有利。睡前热水泡脚,极有敛阳之效。切勿过食生冷瓜果,阳气初收,脾阳未复,最需注意,否则 秋季腹泻频发。
常听人说,小儿前 卤门闭合地越晚孩子越聪明,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传统中医认为,小儿在母体呆十个月,得母亲土气滋养而成人形,出生后尚不足以为人,需再得天气滋养,方能天地合一而为人。因此小儿卤门会一直敞开,必经一年四个季节,天气与地气皆充足,方能闭合。若是卤门晚闭合,多得天气,自然聪明。
古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地为母,天为父,人得地气而 五脏六腑成形,得天气而神聪目明,在四季节气更替中平衡 五行,天地合一,五行悉备,始得为人,然后方为万物主宰。若失地气,则 气血失源, 脏腑易病,体弱无力;失天气则 脑髓不充,神明失养,甚则失神。
秋末冬初天门打开,天阳敛降,善养生者亦可借此机而收敛浮阳。其法,一则少泄阴精,以免妄动相火,妄耗真阳。二则忌 剧烈运动。阳气欲收,以静养为主。三则多食 五谷种子。诸籽得天之春升、夏长、长夏化、秋收四气,其含四时阴精,最 养五脏。四则酸可助收,辛能散阳。因此饮食需多酸少辛。五则忌怒动火。
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为一年收获的开始,强调春的重要作用,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但从中医来看,一年之计不在于春,反在于去年的秋天。去年夏季天地之间的阳气逢秋开始敛降,收藏于地下,是谓阳根,这才是来年春天生命不息的根本。推而广之,善治春天诸病者,亦必从秋天入手。
现正逢 霜降时节,天地之间阳气敛降,我们感觉越来越冷。天冷了就多穿衣服,千万不要抱怨天气为什么这么冷。需知此时天寒,正为了来年的温暖。谚语“十月无霜,碓头无糠。”霜降时节却无霜,必然天地阳气不收,到春时无阳可升,谷物不长,收成必差。无米可舂,岂不悲哉。同理,此时养生需养阳气之敛藏。
正逢霜降,天清气爽。阳气收敛, 肾水中藏。奈何暖风忽起,阳根耗伤。风木摇动,相火不藏。诸人多见疲乏神惫, 精神不振,注意力差,易烦易躁,间有目红 眼涩,亦木火上泛之候。刺行间泻风火,百会安神定志, 太渊敛金 右降、平息木气。更针脐上下左右各寸半四穴以固本,则肾水安静,风木平息,诸症自消。
四时皆有风,维春天刮风最不伤人,余则为邪,易于侵人为患。故善 医者必善治风。若逢春时,东风吹拂,则生机盎然,万物得风之动而勃勃怒发,此时自然界诸生命皆因春风而 生发向上。现正深秋,天地之间阳气已经敛降,若忽然刮风,则风动而开泄,最是耗散人体阳气,伤人非轻。故此时需避风兼养阳。
(八)
冬季天地之间阳气敛藏,人居天地之间,机休阳气内藏,心神阳气不足,易出现君火不明诸症。常见不少人入冬后会像动物冬眠一样出现没精打采、容易 疲倦,甚至沉默寡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 心慌等不适,这是 抑郁症征兆,西方称其为季节性情绪紊乱症。可以多 晒太阳,或服 桂枝汤,或灸百会,都可升阳。
北欧国家如瑞典、芬兰、挪威冬天的日照时间很短,阳气敛而不升,冬季抑 郁症发病率最高。越是近赤道,抑郁越是少见。再者,性格内向、敏感、感情脆弱的人,以及长期室内工作、极少户外运动的人都易阳气不升。因此,严冬将近,大家搬来南方吧。每天多户外锻炼,多开心,多社交,多晒太阳可预防抑郁发生。
马上要进入冬季了,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光照时间缩短,万木萧条,不少人容易被触发抑郁情绪。抑郁多见于以下人群:一则 老年人或者 肺气虚的人易于抑郁;二则高纬度地区因为冬季阳光减少,阳气不升而易于抑郁;三则社会活动少的人易于抑郁。因此多出门参加活动、晒晒太阳、旅游等都是不错的调节方式。
人生不如意处十有八九,得意处不过十中一二,或遇凄怆,或逢感伤,心中生悲,则欲哭泣。肺之志在悲,其声在哭。孤寂牢落则肺气不收,因而悲作,气方沉而将陷则声哭。哭泣可宣泄肺气,缓解情绪。临床见肺虚之人往往易悲易哭,如林黛玉逢秋先悲,落花感伤,即是典型。喜可胜悲,故心中快乐可以战胜悲伤。
夏去而秋来,天地阳气开始敛降,于人则应之于肺,肺气收敛,暑火下潜,归之于肾中,自然神安而志闲。若仍有 失眠,则必然肺金右降失司,火气上浮,飘扰于神明。故治秋天失眠与治春夏失眠不同:春夏木火上浮,人气亦浮,需清火敛神;秋季失眠则当敛降阳明,助金水收藏, 滋阴潜阳,则阴精闭蛰, 虚火不浮。
明日 立冬,其时按后天 八卦为乾,性金,阳气敛降。按十二消息卦由剥至坤,阴长而阳消,天地之间渐生出一片纯阴气象。人生天地之间,感天地之气,当从坤卦之德以厚德载物,无扰乎阳,无生凌云之志,不做耗真之念,但潜但敛,静虑安神,收拾心绪。勿再激昂精神,以防妄动木火,逆时耗真,徒遭天地之遣。
自立冬开始,天气之间阳气由收变敛,由降变藏。人感天地气机变化,机体阳气亦渐敛藏于肾水之中。因此,冬日养生当重视阳气的敛藏,无扰乎阳,无耗其精。平时安神定志,使君火清明,以免妄动相火, 伤精扰阳。饮食调养需重视养阴,根据体质,虚者补之,寒者温之。冬日天寒,宜食温,但勿过燥热。
唐代卢照邻有“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进入秋冬,天气渐冷,万木萧条,最易感而生悲。悲为肺志,悲则伤损肺气, 气滞则 肝郁,而抑郁渐作。每年秋冬时节,我在奥地利诊治的抑郁病人即逐渐多了起来。建议多开心,多与朋友交往,吃点辛辣,可宣泄肺气,舒畅肝郁。
冬天寒水主时,阳气敛藏。心主君火,心神即君火之明。若素体 心阳不足,水旺则火弱,或 精神萎靡而成抑郁,或寒凝 血滞而为 心脏病。冬天 心脏病及抑郁的发病率居四季之首,最需引起重视。阳光为生命之本,生命得阳光而能生长气化。故冬天不可因寒而一直避于户内,当多晒太阳,与朋多聚,以宣郁气,畅心阳。
冬月阳气闭藏。肾主封藏,通于冬气。故入冬需 养肾。肾中藏精,为生之本。养肾之要,在于养精。精足则健康无灾; 精虚则 百病丛生。 肾精易虚易耗,而不易实不易养,故养精重在节流。世有妄人,不重养生,以有限之天真,纵无穷之逸欲,耗其精,竭其源。一旦肾精亏虚,中无所主,则邪气乘虚而入,而病作矣。
(九)
养肾之法,在于保精。冬月阳气闭藏,更需保精防耗。肾精由心神所主,神清则精藏,神动则精泄。故怡情定志,不妄动心,情无以伤之,物无以牵之,自然精足。若惑于物欲,迷于情色,或心高气壮,欲以有为,则君火妄动,精室不稳。故经曰冬三月当“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这个意思。
冬月天寒,阳气内敛,肾精得藏,相火藏于肾水之中而不妄起。心神清明,最好做学问。冬月人已静,雪夜读书时。冰天雪地,静坐书屋,神无外扰,潜心读书。漫漫冬月,耐得寂寞,息心断虑,静谧淡泊。虽终朝独处一室,而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与书为友,以书为伴。如此心境,收获亦丰,岂非人生一大享受。
冬月天寒地冻,阳气收藏。气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滞,易于不通。故凡气血不通及阳虚、痰凝、 血瘀、饮积诸病,如寒痹、 肿瘤、积聚癥瘕等,往往逢冬而加重。在积极正确治疗的基础上,当配合养生。以下几点以遵守为好:保暖避风、饮食忌寒、心情调畅、舒解压力、多晒太阳、早睡晚起、宁心淡志、勿耗真精。
善养生者,当察天则地,与四时同步以养其 正气。故需关注天地气机变化。一则,24节气是为天地气机一大变化,其中尤以立冬、立春、立夏、立秋及 春分、秋分、 冬至、夏至为明显。二则,重视 六气转化的时机。六 气分主于24节气,各经历四个月,显示一年季节的不同变化规律。明乎此,则应时而养生,长保健康。
数年来,在奥地利门诊我用针灸治疗过大量 慢性病患,包括退行性颈 腰椎病、 关节炎、心脏病、 高血压、抑郁等,效果不错,但因各种原因病人不能继续治疗。且这些病人往往遇到天气变冷会症状反复,因此,每入冬前病人即来针灸,以预防 疾病发作。综合全年的门诊数量来看,秋冬季节是我临床最忙的时候。
大雪时节,天气寒冷,善养生者,将养其阴,所谓养阴,即养阳气之敛藏。故保暖加衣,勿使阳气被阴寒伤损。但若身处温热环境,则人体阳气不敛反升,最不利于健康。北方冬天暖气开放,屋内温暖如春,甚至温热如夏,穿短袖亦不觉冷,如此反逆四时之寒温。建议屋内适当关小暖气阀门,既节省能源,又助养生。
大雪节气,将近冬至,正寒冷冬月,天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天地之间一片纯阴气象,人身阳气亦敛藏到肾水之中。此时养生在于助阳之藏,养阴之盛。不可妄动阳气,剧烈运动、 大汗淋漓、过食辛辣、发怒上火等,都会让阳气上浮;更需养阴固本,若 房事过度而妄泄阴精,或久思过虑而心脾阴耗,都会耗伐根本。
按照自然规律,生活在靠近赤道一带的人们头发多偏黑色,而生活在靠近北极一带的人们头发多偏红色或红棕色。试用 中医理论来分析:头发为血之余、肾之华,肾其色为黑,心其色为红。赤道天气炎热,阳气外散而不易收敛,故头发色黑则肾水易敛;北极天气寒冷,阳气内藏而不易外散,故头发色红以引阳气外透。
冬至一阳生。按十二消息卦,从大雪时节的坤卦变为复卦,纯阴之中孕育出了一点真阳。冬至阳气初动,从此开始一年的阳气生长化收藏的循环,恰如新生命的开始。从这个角度来说,冬至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日子。我们当心怀喜悦以迎接新生命的诞生。这种喜悦产生于内心深处,不管所遇何事,自己只管开心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