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55|回复: 0

董洪涛博士选择中医微博集之十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1 10: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


家里有高血压的老人,或者家族有中风病史者,一定要在家里常备安宫牛黄丸,或者苏合香丸、牛黄清心丸之类的醒脑开窍类药丸,有备无患。突然中风时在第一时间把药丸化入温水中灌下,可以有效地预防中风后遗症的发生,并且能提高生存率。或用云南白药亦可,在急性期每次服半克,日三至四次,有急救之功。


中风急救,针灸最有殊功。我在新浪博客以及微博中曾反复谈到十二指尖放血针刺人中、鼻尖等穴对于中风抢救的巨大意义,希望能引起中风患者以及家人的足够重视。中风并非绝症,亦不是顽固性疾病,如果能在急性期得到正确的治疗,完全有希望得到康复。家里常备醒脑开窍类中成药以及刺血工具颇为必要。


中医理论,中风有闭证与脱证之别。安宫牛黄和苏合香属于开窍药,但都用于闭证。闭证主要表现是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如果是脱证,一般不能用。脱证则见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软、二便自遗、汗出肢冷、脉微细欲绝等。救急时不可滥用药物,但针刺放血却最为有效。


某男,体瘦而弱,素有高血压,36岁时突然中风,偏瘫。半年后来诊,为针祛风通经数穴,效果极令人振奋,自述每天病情都在缓解,特别是走路明显好转,以前从家里走到餐馆要40分钟,现渐提至5分钟,正常人则需要三分钟。后病人不得不参加西医的康复训练,否则不能得到退休保险。回来后症状未见任何提高。


中风针灸治疗最有效验,但要求一定要在急性期及时针灸,而不要等到康复期再针灸介入。而且临床发现,越是急性期针灸,其预后越好,且疗效越是可观。对于中风的康复期治疗,西医一般只建议大量做功能锻炼,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如果能配合针灸以及汤药,相信一定可以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一男病人中风后遗症三年,左半身不遂,伴肢体痉挛抽紧,且自觉头脑晕沉不清。此风邪上扰,当泻太冲、阳陵、足三里以通经络之滞;补太溪、三阴交以养阴止痉;泻百会、风池、风府以祛头部郁滞之风邪,并醒脑开窍、定痉安神。六诊后,渐觉头脑清爽,活动亦见好转。病人信心大增,目前仍在继续治疗之中。


中风后遗症历来是国内针灸科常见病。近年来我在奥地利加强宣传针灸,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病患者前来诊治,其中也有不少的中风患者。按中医理论,中风之病因在内风,风为百病之长,最伤阳气。而人体头部阳气最旺,伤于内风而发为中风。风与气本属同类,气之肆虐者即风,针灸有调气泻风之功,故能治中风。


中风急救,针灸最好。一则及时,发现中风,在一两分钟之内马上针刺,可以有效地预防后遗症的发生。二则速效,远效于任何西药,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三则,作为儿女,这正是孝顺的最大体现。老人中风,如果我们不懂得急救,往往只会打电话往医院送,岂不知已经永远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这样会后悔终生。


中风急救,针刺最为方便。方法简单,但疗效确切。一则,把病人的五个手指尖聚拢在一起捏紧,手指尖略见充血红色。用针在每个指尖上各点刺一下,挤出几滴毒血。二则,用手捏紧病人的耳垂,向下拉数下,再用针点刺耳垂任何位置,使出几滴血即可。这样做可以迅速缓解中风症状,甚至可以预防休克的发生。


家人中风时我们自己用针刺急救,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说不送医院,而是一边拨打120急救,一边在120到达之前充分利用等待的些许时间,做出最及时且有效的抢救,这样做既抢得了最佳的急救时机,又对中风康复有莫大的好处。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针刺急救,简单有效。手法易学,人人都需掌握此技术。

(九)


临床上可以明显观察到,男人远较女人多见高血压、中风、高血脂等症。我分析其原因,排除应酬饮食原因之外,亦可能在于女人有月经。女人借天地之力,每月排血一次,趁机排出体内的瘀血痰浊。这样无异于清洗了体内的瘀毒,而且是有规律地清洗。如此可以保证女人的身体不至于出现瘀滞不通的病理情况。


针灸的疗效有时太过神奇,让现代病理学无法解释。比如,中风急救用针刺指尖放血,可以迅速改善脑内的气血循环,使中风后遗症的风险降到最低。再如,不管是何种疼痛,何种程度,针灸都有即时止痛效果,且对于剧烈肿瘤疼痛可大大减少吗啡的用量。又如,针灸治疗诸软组织损伤症,往往针入而诸痛若失。


高血压病人如果血压不是非常高,我的观点是尽量不要吃降压药。因为降压药是与人的生命相对抗。今天血压升高,用西药降下来了,明天又升高,又降压。如此反复循环,日日降压,不死不休。其实为什么血压会升高?中医认为是体内有所阻滞。不消除这种病理阻滞,而只是一味地降压,永远也不可能治愈高血压。


如何根治高血压?中医完全有办法。临床所见中医的疗效相当不错。短期服汤药或针灸治疗之后,即可彻底停用西药。关键是要找到引起高血压病理阻滞的部位,每个人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多与痰浊、血瘀、郁火等有关,阻滞的经络多在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部分病人亦有足三阴经阻滞。辨证用方多可速效。


人身六经之中,太阳最外,为藩蓠,为门之关,主卫外而为固。六淫之中以风邪为百病之长,最易侵犯太阳,渐入脏腑,为患实多。而风之伤人,每因太阳阳弱,自后项、上背诸风穴而入,包括风池、风府、风门,皆是风邪入侵路径。故圣人避风邪如避矢石。逢风寒天气,当护好后项、上背;若受风,则必灸以祛之。



治疗中风,孙思邈重灸法。他认为“凡有风,皆灸之神验”、“但是风穴,悉皆灸之三壮,神良。”风穴包括风池、风府、风门、翳风,皆在颈项部位,皆属阳经。风穴是风邪袭人之门户,亦是风邪祛除之途径。明代《针灸大成》增加风市,亦能祛风。古贤把内风外风致病统一名为风证,风穴顾名思义即是祛风之穴。


中风之治,可汤药、可针刺、可灼艾、可刺血,若是善用诸法,皆可良效。以针灸为例:《针灸大成》说“中风不省人事,宜刺水沟、中冲、合谷。”又古人有中风刺十二井穴以接经络的经验。《灵枢》说“中风痰声,盛如曳锯,服药不下,宜灸脐下穴。”脐下即关元。且前贤重灸肚脐数百壮可使中风昏迷患者苏醒。


某女患中风一年,不能言语,右侧偏瘫,不能行走,坐轮椅来诊。中风病针刺最见殊功,针风池、风府、完骨透大迎、百会、曲池、手天里、阳陵泉、足三里、条口、太冲诸穴,泻法以祛风通络。辅以推拿下肢。推拿时疼痛明显,自大腿而下移,渐及足部,遂渐觉轻快。凡十诊病人已能缓慢独立行走,语言恢复正常。


根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中风病人达200万,其中死亡120万,死亡率超过10%,中风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如此惊人数据,令人谈中风而色为之变。但据文献,唐代以前中风病却多能治愈,这完全颠覆了当前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当前中风发病率极高,分析其原因。一则过食膏粱厚味,痰浊内生;二则压力大,肝气郁结,七情内侵,怨恨恼怒烦五毒内蕴;三则过耗阴精,或滥用西药,伤损元气。正虚于内,则脉络空虚,风邪外客,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养;又则痰湿素盛,风痰内扰;又则肝血肾液内枯,阳扰风旋,风动高巅,邪闭清窍。

(十)


一男病人患脑梗一年,右半身不遂,走路时右下肢无力,略抖动,伴语言不畅。先推拿右半身以疏通气血,并针双风池、太冲以养血祛风,右足三里、阳陵泉以通利经脉,左灵骨大白以加强右侧气血流通。二诊后走路好转,语言大为流利。对于中风偏瘫诸症恢复期,我一般针刺结合推拿共同诊治,疗效较令人满意。


一男病人一年前患脑梗,现右半身不遂,语言艰涩,走路困难,右足略抖,脉细略涩。中风病人多血气不足,因此通经当与补虚同施。若针法得当,一般都可收到不错效果。泻风池、百会以祛风;足三里、阳陵泉、太冲,长针深刺以通达经络;左灵骨、大白温阳补气。七诊而近愈,疗效如此之高,我自己亦叹为观止。


当前高血压、中风等脑血管病越来越多发,吃降压药也不能完全预防中风。高血压患者当敛降相火,平时可自己保健:常掐后脚跟的大筋以及其两旁的太溪和昆仑穴,能引火下行;点按风池、百会可祛风醒脑;用双手十指梳头,自前而后,可促进头部气血运行。诸法合用,既有降压之效,又有助于预防中风的发生。


一女病人患中风多年,经常头晕,走路略觉不平衡,针四关、百会、印堂、足三里诸穴十数次而诸症皆好转。此病人从事音乐工作,一直喜欢把头发染成红色。红色得火性,火浮则易引动内风,导致风火相煽,独亢于高巅,故火以敛藏为顺。若把火顶在头上,易导致肾水下沉而心火独浮的火水未济格局,不利于健康。

七、灸法

(一)


唐代孙思邈有言:“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艾灸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抵抗病邪的侵袭,因此,灸法有预防传染病之功。吴蜀泛指南方湿热疫气较重之地,人易感之而成传染病。亦可引申为传染病流行季节当用灸法。


灸法能预防传染病。首当灸足三里和大椎两穴。民间俗话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强调灸足三里穴有增强正气之功。大椎穴为督脉诸阳之会,此穴阳气最旺,温灸大椎能扶阳抑阴,开表祛邪。既可用艾条温和灸,也可艾柱姜灸。每穴灸十五分钟,局部皮肤微红即可。


对于大病重病久病慢性病患者,我强烈建议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灸法。灸能扶阳抑阴,温通经脉,补正祛邪,不借助胃和血管,只通过体表穴位而达到治病之效。用艾柱直接灸最好,最好局部能灸出水泡,这样效果最强。久久灸之,穴位处皮肤慢慢增厚,但穴位皮肤会变暗,可能影响观感。


艾灸最能扶正祛邪,对于慢性病来说,需要长期坚持灸才行。古人治大病重病经常要求灸五百壮至一千壮,就是要灸1000个艾柱。虽然花得功夫极大,但收获亦非常可观。一些大病重病特别是三阴病证,非重用灸法不能康复。因此,我们每个人最有必要学会灸法,相当于给自己多了一个保命的手段,何乐而不为呢。


灸法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排邪反应。具体来说,就是体内阳气渐复,阴邪渐退时,正邪交争的反应。甚至于有时病症不仅没有好转的倾向,反而表现地更重。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害怕,亦不可半途而废,这是阳气补足后,把寒凉邪气自三阴深处祛除到体表的一种反应。因此,越是症状加重,越要继续用灸不懈。


正常情况下,夏天艾灸不会上火,但在选择穴位上有要求,夏天最好多灸足三里、关元、涌泉等偏于身体下半部位的穴位,这是对于健康之人来说的。如果有上寒之证,夏天亦可灸百会。幼儿如果体质正常,建议不要滥灸,以免动火引起不适。如果属于三阴体质,则可艾条悬灸,有助改善体质。


二十四节气而言,春分夏至期间,时属春夏之交,阳气渐旺,最适合于用灸法养生。现正立夏小满之后,是扶阳补火以祛除阴寒的最佳时间。因此,诸位重视养生的朋友可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多做灸法,可灸足三里、关元或者神阙诸穴,或用艾柱直接灸,或隔姜灸,或用艾条温灸,或用灸箱,都有扶阳固本之效。


按十二消息卦来看,辰巳二月(农历三四月)约处于乾卦时段。乾卦六爻皆阳,预示着天地间一派阳气旺盛之象。人禀天地之气,亦阳气旺盛。此时阳旺而阴退,最适合于扶阳抑阴以祛除内伏三阴之邪气。因此,治疗各种虚寒病证,包括诸寒痹冷痛、衰弱虚损等,都可适时而补阳。灸法或四逆汤,都有扶阳抑阴之功。


芒种至小暑开始这一个月,横跨夏至节气,是一年之中阳气最多而阴气最少的一个月,天地之间太阳出的最早,落得最晚,地下阳气尽升浮于地面以上。此时人亦感之,阳气外散最大,而中阳最虚。因此,养生之法,在于养阳。当温灸足三里、关元以补中阳,饮食当温忌食寒凉以防伤阳,适当运动宣通阳气。


端午时节,阳虚阴盛之人最好艾灸,可借天之阳以温补体内阳虚。比如冬天易于发作的疾病,如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畏寒肢冷、关节诸痛等,都可及时艾灸。中国古人在端午节喝雄黄酒、洗艾蒲澡,其目的亦在于温阳祛寒恶性肿瘤多属阳虚阴盛,当珍惜天地阳旺之机,及时扶阳抑阴,古法不可偏废。

(二)


2012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整年都处于一种寒湿状态,人亦感之,体内易于寒湿为患。湿阳化湿,艾灸最好。灸关元可温下焦阳气,足三里可健脾化湿,太溪、肾俞能温补肾中之虚寒。夏至时节,天地之间阳气最旺,最是借天之力以温阳祛寒健脾化湿的好时机。灸法最好在晴天,温灸以上诸穴,必有良效。


我们体内的经气每天每时都在运行变化,因此,善治者当逐日按时取穴以养生治病。简单来说,不同的时辰经气运行于不同的经络,比如说,灸足三里最好选上午7点至9点,灸太白可选上午9点至11点,灸太溪、关元、肾俞都可选下午3点至5点。以上是指真太阳时,而不是北京时间。比如南宁比北京时间晚约40分钟。


三伏天艾灸,或服四逆汤等扶阳剂,或穴位贴敷辛温类中药,可借天地之间阳气旺盛之力以祛除体内的久郁之阴寒,此为善用天人合一理论。但诸法亦不必拘泥于三伏天,夏至之后至大暑天气炎热,此段时间都可在任何晴好天气及时扶阳抑阴。暑热郁蒸,人们往往贪图寒凉饮食,反易伤脾阳,因此需重视健运脾阳


拔罐可以祛邪,同样也可以拔除正气。一女病人患抑郁,体瘦脉弦,数年前某医帮其在背后拔罐,越拔体质越差,而抑郁渐加重。我朋友多年前肩痛,某医反复拔罐,结果疼痛未拔除,但感觉越来越累,体重亦下降不少,用了两年功夫才慢慢地恢复过来。朋友说如果再拔下去,命都可能拔走了。因此拔罐切不可滥用。


我助手曾治一四岁小女孩,长年反复感冒咳嗽。首诊时咳嗽,有痰,色黄稠。邪气内伏于肺中,干扰肺气宣降,且聚湿生痰,当宣降气机,开表祛邪,在大椎与肺俞穴拔罐数分钟。当天晚上,小女孩全身出满红疹,伴有搔痒。第二天咳嗽、黄痰皆霍然消失。邪气透出肌表,发为红疹,肺气宣畅,自然邪退正复而病愈。



一女病人右踝关节不小心扭伤,疼痛剧烈,右足完全不能着地,今日急诊。此为伤筋,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因而疼痛。针对侧小节、五虎四、五及丘墟,再嘱病人活动踝关节,初则病人不敢动,慢慢地活动幅度越来越大,疼痛渐消。我曾用此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多例,不管急慢性都有显效,多数患者一两次即可治愈。


周身阳气温通,则健康无病,若有一处阳气不通,此处即会生病。病状多端,或为疮疡肿毒,或为疼痛麻痹,或为痒疹色斑,或为肿块痰核,或为青紫瘀滞等等,皆可灸之。灸有温阳之功,阳通则诸症自去。如热毒疮肿可用隔蒜灸,皮下肿块瘰疬可用艾柱直接灸,顽痹麻木温针灸,如此等等,皆在善医者随证施法。


有些人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中医称为瘰疬。灸法可治瘰疬。《针灸资生经》有“患疬,以艾灸之而除根。有小儿耳后生疬,用药敷不效,亦灸之而愈。”其法,用独头蒜,截去两头,留中间一片,贴于患处,上置大艾柱灸之,久时勿令烧破皮肉,灸七壮换一蒜片,日日施灸,以疬消为止。


中医治疗瘰疬及脖子肿大多有良效。我曾治数例,或用汤药,或用针灸,都可治愈。针刺可取尺泽下一寸压痛点,曲池透臂臑;灸法既可在局部隔蒜灸,亦可取大椎上二寸外一寸的奇穴施灸,每日灸七壮,七日后再灸,连灸三次,多有显效。遇溃烂久不收口者,可在溃破处用艾炷隔蒜灸,有去腐生新,促溃疡收敛之功


治疗疮疡肿毒、发烧不退、体弱反复感冒等,身柱穴皆有良效。此穴在第三胸椎脊突下,外平肺俞、魄户,可通调肺气(肺主皮毛);且穴属督脉,居于上背,阳气旺盛,有通阳抑阴、扶正祛邪之功。对于外感诸证,正虚者可补,邪实者可祛,功效极大。此穴可针可灸。我常用艾条温灸身柱治疗虚人外感发烧,极效。

(三)


肝硬化腹水偏难根治,需健脾培土以制水,补肾温阳以化水。除服中药汤方之外,建议病人最好能配合针灸,特别是灸法,极有扶阳祛邪之功。可先灸中极,以清膀胱;次灸天枢,以转输上下气机;再灸肾俞,温肾利水。孙思邈有言:“灸肾俞百壮,主百病水肿。”配合针刺肝脾肾三经诸穴以和足三阴。可针后加灸。


我主张用小艾柱直接灸法,速度快,效果好。把艾绒捻成大米粒大小,上细下平。穴位处先用生姜大蒜片擦一下,然后把小艾柱直接放在穴位上,可以粘住即可。用线香点燃艾柱上端,燃烧至一半,病人略觉热即用小镊子取下来,或者用小竹片直接压灭在穴位上,病人会感觉有温热感向下渗透,亦不甚烫。


用小艾柱直接灸,每穴可连续灸7至9个小艾柱,每次选择左右共四个穴位施灸即可,一天一次,连灸七天。这种灸法可以自己操作,作为保健灸或者治疗灸法都可以。小艾柱直接灸后穴位处会起个小水泡,涂点龙胆紫即可。不会流脓,不需特别处理。对于大病重病及各种慢性病,小艾柱直接灸法方便且有效。


灸法需引起重视,此法不仅适合于各种慢性病的康复,亦可用于急性病证,包括重病大病危病,都可用灸。针刺多需医生操作,灸法可病人自己施行,简单方便。唐之前灸法极为盛行,孙思邈《千金方》记载灸法极多,唐后灸法余绪未绝,至清代官方针灸教材《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其所录奇穴几乎全用麦粒灸。


灸法有温阳扶正之功,亦有通阳祛邪之效。因此,适当应用灸法可以强身健体,可以养生助寿。比较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气海膏肓俞、大椎、肾俞等。凡年高体弱,平素畏寒,或体胖腹大,或皮色苍白,或易泻易肿,凡此类人都可配合艾灸以养生。可用艾条温和灸,或用小艾柱直接灸,或艾盒灸等,都有良效。


大病最需用灸。当年曹操患头风,华佗针之即好,但病情仍有反复,药王孙思邈认为如果华佗针后再灸,头风岂能再发。只因不灸,邪气内伏,其本不除,病根未断。孙思邈说:“学者不得专恃针及汤药等,望病毕差。既不苦灸,安能拔本塞源,是以虽丰药饵,诸疗之要,在火艾为良。”灸法甚为重要,需引起重视。


孙思邈提供了一组用于防病治病的灸疗穴法,按顺序先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一直到足三里。凡人稍觉心神不快,即须灸此诸穴各三壮。且认为凡将欲疗病,不管是否由风邪引起,总需先灸这些穴位。若突然中风,更需急灸之。孙氏强调:“此之一法,医之大术,宜深体之。要中之要,无过此术。”


灸法最有殊功。孙思邈强调“艾火可以灸百病,杀鬼邪。”若是善于用灸,能温阳散寒、却免瘴疠及一切传染、结核及慢性病。且圣人以风为百病之长,深为可忧,故避风如避矢。防御风邪,艾灸特有奇能,虽针刺、汤药、膏散等皆有所不及。因此不管是养生保健、预防或是治疗疾病,我们都不应该忽视灸法。


艾灸是借艾之火力以温补机体之阳气,因此灸后数小时之内当避免遭受寒气,以免散去火力,影响效果。灸后注意不可马上洗澡,勿饮绿茶及凉水,勿运动锻炼。灸后若出现感冒症状,如鼻流清涕、咳嗽、发热等,都是机体阳气鼓舞、伏邪外透的反应,当室内静养,勿再受风寒。灸后若疲乏,亦属阳气宣通,需休息。


人身六经之中,太阳最外,为藩蓠,为门之关,主卫外而为固。六淫之中以风邪为百病之长,最易侵犯太阳,渐入脏腑,为患实多。而风之伤人,每因太阳阳弱,自后项、上背诸风穴而入,包括风池、风府、风门,皆是风邪入侵路径。故圣人避风邪如避矢石。逢风寒天气,当护好后项、上背;若受风,则必灸以祛之。

(四)


灸法有温阳通经之效,但有些人时易出现火气上浮的不适诸症。对于此类情况,我的观点是:一则及时停灸,可能是用灸过度了。二则喝点绿茶,可散体内郁积的灸火。三则不妨灸一下足三里、昆仑,这两个穴有引火下行的作用。针刺也可以。四则重点灸身体下部的穴位,如关元、足三里、涌泉等,较不易引起浮火。


内经》在足少阴之脉处有“缓带披发,大杖重履而步”,缓带披发,当然是松解腰带与头发,让身体尽量放松。“大杖重履而步”有解释为穿重鞋、拄大杖走路,认为是坠足功。我认为这是运膏肓穴的方法,可补虚。走路时前腿弓,后腿拖,如纤夫拉绳,如拖大杖、穿重鞋,如此走路则后背膏肓穴处肌肉牵引摩擦。


八、刺血

(一)


临床我常用刺血疗法,治疗几乎所诊治的各种病症,疗效颇是不错。刺血的方法很多,根据病证不同以及病人体质不同,选择应用。在背部可轻轻挑刺,再拔罐,即可拔出恶血。在尺泽、曲池穴区则可用注射针刺入青紫凸起的静脉,留针,让浊血顺针头留出。在小腿外侧、内外踝,则可视其血络轻刺之,即出针。


头皮部位亦是重点的刺络放血区域,一般若是头晕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且伴有头胀感,我即喜点刺头皮出血。取穴在前头区,自神庭至百会点刺数下,再旁开一寸半,沿膀胱经点刺数下,再从督脉旁开2.25寸沿胆经点刺数下。皆从前头发际至平百会处。往往出血很多,而病人头晕立见减轻或消失。


多年前曾治疗一男病人,他在劳动局工作,负责我们来奥地利的工作许可。头晕数年,西医百治乏效,天天发作,极为苦恼。常规取穴效果稍差,我即用头皮刺络法,嘱其仰卧,在头下垫上厚厚的吸水纸,为其在前头区域循督脉、膀胱经以及胆经点刺数下,血即涌出。病人自述头晕立消,后数诊而愈。至今多年未犯。


某病人情绪不稳,易于激动,自觉头重脚轻。此是下虚上实,风火上扰,当补肾以固根本,泻火以清神明。三棱针刺络小腿前侧足阳明胃经诸瘀曲血络,立觉舒畅。再针下三皇加百会以调之,数诊而瘥。我临床常结合刺血法与常规针刺法一起应用,效果颇佳。刺血泻其实,针刺调其虚,于久病重病顽固病常收良效。


刺络法救急,极是方便快捷。临床用之,每每收效如神。一病人咽痛,用三棱针刺其少商中商老商出血一两滴,而痛立去。一病人双眼红肿,刺耳尖出血,一次而痊。一病人眉痛,点刺攒竹、丝竹空略出血即痛止。感冒后头痛,挑刺大椎以及尾骶部,并拔罐出血,立止其痛。刺络法出血量不一定大,关键在部位。



又到夏至,居于北回归线以北,阳气越来越升浮,天气也越来越热了。人体感受天地气机,血易浮,气易行,此时最适合刺络放血以改善机体的血瘀血滞血涩状态。只要皮肤能见到血络都可刺而出血,常见血络有红或紫或黑色小细血丝以及青暗色瘀点或瘀斑,都可挑刺出血,如果能辅以拔罐,多出其瘀血,效果更好。


一博士高血压多年,伴尿急,左心区压迫感。查其两侧内踝部位多见红色片状瘀斑。当先治其瘀,再治其诸症。点刺照海、太溪周围诸瘀斑,并拔罐出其毒血,其血盈罐,色暗。起罐立觉轻松,针神门、内关、大陵、百会,四诊后诸症皆大减。对于久年病症若常规针刺效果不明显,不妨考虑在内踝周围点刺放血。


中医有放血疗法,放出毒血,可以治愈许多大病重病。但此法适合于实证、热证、血瘀诸证,对于气血亏虚者并不合适。而现代西医诊断手段就包括抽血化验,而不论病人是否气血亏虚,一概按常规抽血。中医高明,因为中医辨证施治,一人一证,一人一法,一人一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治疗思路及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有刺血疗法,取血部位灵活多变,疗效显著。我常想西医抽血检查只在肘窝处取血,实在有些可惜。如果能与中医配合,先辨证,再根据病证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取血部位,既可诊断,又能有助于治疗,让病人的血不白流,岂不是一举两得。或有医认为此举无聊,但为医者尽心为病人着想,虽不能,亦胜于无聊。


刺血疗法不是中医的独特经验,欧洲传统以来就有放血疗法,并且现在德国仍有用活水蛭吸血治关节炎的疗法存在。刺血疗法效果显著,如果能灵活运用,可以治疗许多大病重病慢性病症。我临床喜用此法,治疗些许杂病,配合针灸疗法,效果尚为满意,多记录于我的诸多微博之中,有心者可搜索读之,或增一得。

(二)


大鱼际近掌根部位属胞宫,此处可诊断子宫的问题。比如若此部位青筋明显,则往往是胞宫血瘀血滞,病人多表现为子宫肌瘤,或囊肿,或有下腹疼痛之类病症。若见青暗,则多属胞宫虚寒,会出现不孕、腹痛、月经失调或闭经等问题。对于下腹部胀痛不适若与胞宫相关,挑刺此处青筋出血,可以迅速缓解不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