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九十医翁路志正的博客
›
吴塘先生学术思想探讨
返回列表
查看:
242
|
回复:
0
吴塘先生学术思想探讨
[复制链接]
路志正
路志正
当前离线
积分
10
发表于 2015/9/29 17: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医学家吴塘先生现代研究编委会来信,约我写点这方面文章,以资纪念!窃思我对吴氏著作,素少研求,只是从临证使用出发,对其《
温病条辨
》和《
吴鞠通
医案
》,进行过一般涉猎,非常肤浅,现不揣谫陋,简谈点滴体会,不当之处,祈指正。
一、学承
歧黄
,下汲百家
吴氏年少时,以父病年余不起,深感人子不知医而悔恨交加,遂弃举子业,专事方术。上溯内、难、
伤寒
,下至历代医籍,无不披览钻研,对
中医药学
理论有深邃造诣,又勤于临证,积有丰富实践经验,而以
温病
独擅。在其所著《温病条辨》中,开宗明义,将《
内经
》中有关温
热病
之论述,录出列为卷首以溯源。接着按
三焦
分篇,分条论述,分调叙述,并予注释,分为三卷;四卷为杂说,系有关温病理论探讨;五、六卷为温病治疗原理,
产后
调理及
儿科
惊风
等内容,名虽《温病条辨》,实际上凡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致病者,无不囊括在内。吴氏认为:“疟、痢、疸、痹,多因
暑热
湿温
而成,不得不附见数条,以粗立规模”;
霍乱
是夏秋季节,感受时行
疫疠
,
疫毒
随饮食入胃,升降悖逆,清浊相干,证见频繁呕吐
腹泻
,或腹痛或不痛为特征之
疾病
。具有发病急,变化快,起于仓促之间,挥霍撩乱,故名霍乱。吴氏亦将法列入
中焦
篇寒湿之中,确有见地。清代温病大家
王孟英
先生对此以深表赞许。因此,本书已大大超出温热病范畴。
二、师古不泥,勇于创新
吴氏在继承前人学术和医疗实践过程中,敢于质疑,提出创见。如对温病之辨证论治,既法取河间,独钟叶氏,又不囿于二人原有学说,提出“三焦辨证方法”,使湿热证之鉴别诊断,更加准确,又易掌握;倡“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
下焦
如权,非重不沉”之治则,不仅充实和丰富了中医治则学之内容,对指导临床,组方遣药,提高疗效,亦有着重要之实际应用价值,至今仍为广大中医同道所常用。
三、注重名实,研制新方
做为一名中医人员,除具备必要之基本功底外,归根到底,还得落实到立法、遣药、处方上来,所以有效
方剂
,对解困除厄,康复向愈,提高疗效,就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历代一些
名医
大家,无不对
本草
、方剂下很大功夫,吴氏亦不例外。在治疗上,他远追仲景,近师叶氏,认为:“叶氏持论和平,立法精细,只是立论过简,虽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息之而不究”,乃深入钻研,结合个人心得,将叶氏一些方剂,给以适当之命名,局限其适应范围,使其名
实相
符,便于后学者运用,如五加减
正气
散,护胃、导赤、
牛黄
、宣白、增液
承气汤
之创制,丝丝入扣,各尽其功,具有针对性强,药少力专,奏效迅速之特点。特别是宣清导浊汤之治湿秘,使下法更臻完备。尽管遭到评注者“剽窃”之讥,实是叶氏之功臣,使其方剂名正言顺,得以发扬。其所创之一些方剂,如辛凉轻剂之
桑菊饮
,辛凉平剂之
银翘散
,至今不仅在国内作为
中成药
广泛应用,且远销不少国家和地区,足见其影响之深远。所拟之
增液汤
,经重庆市中医研究所,于80年代,采取最新研制工艺,将其分别制成含糖、含盐大型中药
输液
之养阴针,用于高热病例,不仅有效地解除了患者
口渴
、
便秘
、
尿少
、皮肤不润、舌红少津等伤阴症状,且在伤阴发生前应用,能起到较好保津之作用,防止伤阴之发生,对高热患者具有控制病势,阻止传变之作用。
四、伤寒温病,融为一体
历史上,不少中医学者,把伤寒与温病二者对立起来,一直争论不休。但在《温病条辨》中,可以看到二者理论交相辉映,伤寒与温病方交叉出现,关键在于辨证详明,方证对应。正如吴氏在凡例中所说:“是书虽为温病而设,实可羽翼伤寒。若真能识得伤寒,断不致疑麻桂之法不可用;若真能识得温病,断不致以辛温治伤寒之法治温病”。在中焦篇第46条:“阳明湿温,呕而不渴者,小
半夏
加
茯苓
汤主之;呕甚而痞者,
半夏泻心汤
去
人参
、
干姜
、
大枣
、
甘草
,加
枳实
、
生姜
主之”。徵在本条后按曰:“湿寒之痞兼有食积,湿温之痞,热陷邪留,故呕而兼痞也。水气上逆则呕,水停膈间则痞,上干于头则眩,中凌于心则悸。方目本文,俱有斟酌,难为粗心者道“。朱在眉评
中指
出:“呕而不渴者,则用半夏加茯苓,呕甚而痞则用泻心去人参,是真读
伤寒论
者,人言伤寒与温病毫不相涉,吾言伤寒与温病,交相为济”。评注者持论公允,确能提高我们之认识和鉴别能力。余如
桂枝
、理中、大小青龙、
乌梅丸
等,均在常用之列。足证吴氏不仅对温病有独到研究,对伤寒亦确有很好造诣,开创了撷伤寒与温病于一炉,寒温两方并用之先河。
三、重视医案,记录翔实
吴氏吸取了叶氏“立论过简”之教训,对其所治医案,大都作了忠实地记录,实事求是,好不浮夸,理、法、方、药一致,是其难能可贵处。如乙酉年正月30日,所治赵姓案:“太阳痹则腰脊痛,或左或右,风胜则引也;或喘或不喘者,中焦留饮上犯则喘,不犯则不喘。切戒生冷猪肉与一切补药,周年可愈。
六脉
洪大已极,
石膏
用少万不见效”。连续诊治9个月,
生石膏
用量小则18克,重达500克,并用
小剂量
妙应丸下其痰水,至12月22日以大青龙加减见功。这在清朝嘉庆年间,吴氏个人执业,诊务繁忙情况下,每诊必录,连停药几天并详为记出,若非具有严谨治学,执着追求之精神,何能至此?治季氏“
少阳
头痛
,本有损一目之弊,无奈盲医不识,误用辛温,反助少阳之火,甚至有用
附子
之雄烈者,无怪乎
医者
盲,致令病者亦盲矣。况此病由于伏暑发疟,疟久不愈,抑郁不舒而起,肝之郁勃难伸,肝愈郁而胆愈热矣。现在仍然少阳头痛未罢,议仍从少阳胆络论治。药用
羚羊角
(可用
水牛角
代替)、
钩藤
、
桑叶
、菊花、
丹皮
、
苦丁茶
等进退。此案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其病因
病机
,症情变化,失治误治,预后转归,无不跃然纸上,主法、处方、遣药、恰中肯綮,自能收到桴鼓之效。余如以
小青龙汤
加减,治疗谢氏
怀孕
七月之痰饮
哮喘
;以情胜情,
心理治疗
郭氏案,今天读来,对我们仍有很大之启迪和借鉴作用。特别是《增补评注温病条辨》一书,参加评注者,多达六人,为历代医籍中罕见者,他们都具有真才实学,远见卓识,能对吴氏原著和所制方剂,从不同角度,提出中肯意见,优者褒之,肯定之;不足者补之,甚者贬之,对发展吴氏温病学说,起到了很好地匡正和促进作用。其次,在
学习
和钻研吴氏《温病条辨》条文时,最好与其医案结合起来相互对照,则易于领会其个中之味,提高自己之学术水平和以业务能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温病
,
伤寒
,
温病条辨
,
方剂
,
中医
,
医案
相关帖子
•
《失去中医,国人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分享网友经方治脑垂体肿瘤医案一例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