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20|回复: 0

阴阳应象大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6 09: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
  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於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病则热,阳病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
  故先痛而後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後痛者,形伤气也。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乾,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
  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回势闲校鋈バ巍�
  故曰: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此阴阳之变也。
  夫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息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乾,以烦闷腹胀死,
  耐冬不耐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
  耐夏不耐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曰:调此二者奈何?
  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也,不知用此,则早衰矣。清阳上天,浊阴归地。
  天气通於肺,地气通於咽,风气通於肝,雷气通於心,谷气通於脾,雨气通於肾。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
  不用地之理,灾害至矣。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
  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生半死矣。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六腑;
  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
  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 ,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则过,用之不殆。善诊者,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病所苦;观权衡,
  视规榘,而知病所生;按尺寸,观浮沈滑涩,而知病所在。以治则无过,
  以诊则无失矣。
  故曰:病之始起,可刺而已;其盛也,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减之,
  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
  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於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其彪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阳从左,
  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生。是以气之多少,
  逆皆为厥。有馀者,厥也。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
  气上不下,头痛癫疾,求阳不得,求之於阴,五部隔无证,若居旷野,若伏空室,
  绵绵乎属不满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