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914|回复: 19

共同学习净宗十三祖民国灵岩印光大师著述专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4 18: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共同学习净宗十三祖灵岩印光大师著述。

印光大师著述一览: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四卷)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二卷)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四卷)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一卷)
印光法师嘉言录(一卷)
印光法师嘉言录续编(一卷)
印光法师文钞集后编(一卷)

有关印光大师著述:

印光大师永思集(一卷)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一卷)
印光法师年谱(沈去疾著)
读印光大师文钞记(会性法师著 增广卷一)

有关印光大师网络专辑

印光大师专集
http://www.jingtu.org/ygds/index.htm

印光大师文钞共修园地:
http://www.buddhism.com.cn/ygfs/

般若文海印光大师专辑
http://www.bfnn.org/yinkuang/gb/

学习印光大师,以印光大师为师者:

印光大师往生前所在道场:苏州灵岩山寺,秉承印祖道风。
印光大师创建流通法宝之苏州弘化社 (www.honghuashe.com

李炳南老居士创建之台湾台中联社

http://www.tcbl.org.tw/modules/mylinks/

净宗祖庭庐山东林寺
http://www.donglin.org/

恭请印光大师有关著述的法宝流通处:

苏州弘化社(论坛将开弘化社请书专贴,在专贴中将有详细介绍如何请书):
www.honghuashe.com

庐山东林寺印经处:
http://www.donglin.org/Get/jtyj/20050723513.htm

[ Last edited by 愚然可化 on 2006/12/15 at 13:02 ]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22: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center]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center]

[center]真达 妙真 了然 德森等[/center]

师讳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陕西郃阳赵氏子。幼随兄读儒书,颇以圣学自任,和韩、欧辟佛之议,后病困数载,始悟前非,顿革先心。出世缘熟,年二十一,即投终南山南五台莲华洞寺出家,礼道纯和尚薙染,时清光绪七年辛巳岁也。明年于陕西兴安县双溪寺,印海定律师座下受具。师生六月即病目,几丧明,后虽愈,而目力已损,稍发红,即不能视物。受具时,以师善书,凡戒期中所有写法事宜,悉令代作,写字过多,目发红如血灌。幸师先于湖北莲华寺充照客时,于晒经次,得读残本《龙舒净土文》,而知念佛往生净土法门,乃即生了脱生死之要道。因此目病,乃悟身为苦本,即于闲时专念佛号,夜众睡后,复起坐念佛,即写字时,亦心不离佛,故虽力疾书写,仍能勉强支持。及写字竟,而目亦全愈,由是深解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而自行化他一以净土为归,即造端于斯也。

  师修净土,久而弥笃。闻红螺山资福寺为专修净土道场,遂于二十六岁(光绪十二年丙戌),辞师前往,是年十月入堂念佛,沐彻祖之遗泽,而净业大进。翌年正月,告暂假朝五台,毕,仍回资福,历任上客堂香灯、寮元等职。三载之中,念佛正行而外,研读大乘经典,由是深入经藏,妙契佛心,径路修行,理事无碍矣。年三十(十六年庚寅)至北京龙泉寺为行堂,三十一(十七年辛卯)住圆广寺。越二年(十九年癸巳),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入都请藏,检阅料理,相助乏人,众以师作事精慎,进之。化老见师道行超卓,及南归,即请伴行,安单寺之藏经楼。寺众见师励志精修,咸深钦佩,而师歉然不自足也。二十三年丁酉夏,寺众一再坚请讲经,辞不获已,乃为讲《弥陀便蒙钞》一座毕,即于珠宝殿侧闭关,两期六载,而学行倍进。出关后,由了余和尚与真达等,特创慧莲蓬供养,与谛闲法师先后居之,未几,仍迎归法雨。年四十四(三十年甲辰),因谛老为温州头陀寺请藏,又请入都,助理一切,事毕南旋,仍住法雨经楼。师出家三十余年,终清之世,始终韬晦,不喜与人往来,不愿人知其名字,以期昼夜弥陀,早证念佛三昧。

  然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德厚流光,终不可掩。民国纪元,师年五十有二,高鹤年居士取师文数篇,刊入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人虽不知为谁,而文字般若,已足引发读者善根。逮民六年(五十七岁),徐蔚如居士得师与其友三书,印行,题曰:《印光法师信稿》。七年(五十八岁)搜得师文二十余篇,印于北京,题曰:《印光法师文钞》。八年(五十九岁)复搜得师文,再印续编,继合初、续为一。九、十两年,复有增益,乃先后铅铸于商务印书馆,木刻于扬州藏经院。十一至十五年间,迭次增广,复于中华书局印行,题曰:《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夫文以载道,师之《文钞》流通,而师之道化,遂滂浃于海内,如《净土决疑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及《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等,皆言言见谛,字字归宗,上符佛旨,下契生心,发挥禅净奥妙,抉择其间难易,实有发前人未发处。徐氏跋云:“大法陵夷,于今为极,不图当世,尚有具正知正见如师者,续佛慧命,于是乎在!”又云:“师之文,盖无一语无来历,深入显出,妙契时机,诚末法中应病良药,可谓善识法要,竭忱倾仰者矣。”当初徐居士持书奉母,躬诣普陀,谒诚礼觐,恳求摄受皈依座下,师犹坚持不许,指徐母子往宁波观宗寺皈依谛公。民八年,周孟由兄弟奉庶祖母登山,再四恳求,必请收为弟子,师观察时机,理难再却,遂为各赐法名,此为师许人皈依之始,而《文钞》亦实为之缘起也。师之为文,不独佛理精邃,即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五伦八德等儒门经世之道,不背于净业三福者,亦必发挥尽致,文义典雅,所以纸贵洛阳,人争请读,由是而慕师道德,渴望列于门墙之善男信女,日益众多。或航海梯山,而请求摄受;或鸿来雁往,而乞赐法名。此二十余年来,皈依师座之人,实不可以数计。即依教奉行,吃素念佛,精修净业,得遂生西之士女,亦难枚举。然则师之以文字摄化众生,利益世间,有不可思议者矣!

  师之耳提面命开导学人,本诸经论,流自肺腑,不离因果,不涉虚文。应折伏者,禅宿儒魁,或遭呵斥,即达官显宦,绝无假借。应摄受者,后生末学,未尝拒却,纵农夫仆妇,亦与优容。一种平怀,三根普利,情无适莫,唯理是依。但念时当叔季,世风日下,非提倡因果报应,不足以挽颓风而正人心;人根陋劣,非实行信愿念佛,决不能了生死而出轮回。故不拘贵贱贤愚、男女老幼,凡有请益,必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实事实理,谆谆启迪,令人深生憬悟,以立为人处世之根基。进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坦途要道,教人切实奉行,以作超凡入圣之捷径。虽深通宗教,从不谈玄说妙,必使人人皆知而能行,闻者悉皆当下受益。此即莲池大师论辩融老人之言曰:“此老可敬处,正在此耳。”因师平实无奇,言行合一,所以真修实践之士咸乐亲近,致使叩关问道者,亦多难胜数。且师以法为重,以道为尊,名闻利养,不介于怀。民十一年(六十二岁),定海县知事陶在东、会稽道道尹黄涵之,汇师道行,呈请大总统徐,题赐“悟彻圆明”匾额一方,赍送普陀,香花供养,极盛一时,缁素欣羡。师则若罔闻知,有叩之者,答以“虚空楼阁,自无实德,惭愧不已,荣从何来”等语。当今竞尚浮夸之秋,而淡泊如师,实足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若道若俗,获益良多。

  师俭以自奉,厚以待人,凡善信男女供养香敬,悉皆代人广种福田,用于流通经籍与救济饥贫,但权衡轻重,先其所急而为措施。如民十五年(六十六岁),长安被困,解围后,即以印《文钞》之款,急拨三千圆,托人速汇赈济,凡闻何方被灾告急,必尽力提倡捐助,以期救援。二十四年(七十五岁)陕省大旱,得王幼农居士函告,即取存摺,令人速汇一千圆助急赈,汇后,令德森查帐,摺中所存仅百余圆,而报国寺一切需用全赖维持,亦不介意。二十五年(七十六岁)应上海护国息灾法会说法时,闻绥远灾情严重,即对众发表,以当时一千余人皈依求戒等香敬,计洋二千九百余圆,尽数捐去,再自发原存印书之款一千圆为倡。及回苏,众在车站迎接,请师上灵岩一观近年景象,犹急往报国取摺饬汇讫,而后伴众登山。师之导众救灾,己饥己溺之深心,类皆如是。魏梅荪、王幼农等居士,在南京三汊河发起创办法云寺放生念佛道场,请师参加,并订定寺规。继由任心白居士,商请上海冯梦华、王一亭、姚文敷、关絅之、黄涵之等诸居士,开办佛教慈幼院于其间。一一皆仗师之德望,启人信仰,而得成就。且对慈幼院之教养赤贫子弟,师益极力助成,其中经费,由师劝募,及自捐者,为数颇钜。即上海市佛教会所办慈幼院,师亦力为赞襄。至其法施,则自印送《安士全书》以来,及创办弘化社,二十余年,所印各书,不下四五百万部,佛像亦在百万余帧,法化之弘,亦复滂溥中外。综观师之一言一行,无非代佛宣化,以期挽救世道人心,俾贤才辈出,福国利民。而其自奉,食唯充饥,不求适口;衣取御寒,厌弃美丽。有供养珍美衣食,非却而不受,即转赐他人;若普通物品,辄令持交库房,俾大众共享,决不自用。此虽细行,亦足为末世佛子矜式者也。

  师之维护法门,功难思议。其最重要者,若前次欧战时,政府有移德侨驻普陀之议,师恐有碍大众清修,特函嘱陈锡周居士,转托要人疏通,其事遂寝。民十一年(六十二岁),江苏义务教育期成会会长等,呈准省府借寺庙作校舍,定海知事陶在东,函师挽救,师即函请王幼农、魏梅荪二居士设法,并令妙莲和尚奔走,遂蒙当局明令保护。十六年(六十七岁),政局初更,寺产毫无保障,几伏灭教之祸,而普陀首当其冲,由师舍命力争,始得苟延残喘。及某君长内政,数提庙产兴学之议,竟致举国缁素惊惶无措,幸师与谛老在申,得集热心护法诸居士计议,先疏通某君,次派代表请愿,而议未实行。逮某君将退,又颁驱僧夺产条例,期次第剥夺,以达灭教目的。幸条例公布,某即交卸,得赵次陇部长接篆,师特函呈设法,遂无形取消,继嘱焦易堂居士等斡旋,始将条例修正,僧侣得以苟安。二十二三年(七十三四岁),安徽阜阳古刹资福寺,唐尉迟敬德造供三佛存焉,全寺为学校占据;山西五台碧山寺广济茅蓬,横遭厄运。两皆涉讼官厅,当道偏听一面之辞,二寺几将废灭,各得师一函,忽转视听。广济因此立定真正十方永远安心办道之基础,资福亦从兹保全,渐次中兴。二十四年(七十五岁),全国教育会议,某教厅长提议全国寺产作教育基金,全国寺庙改为学校,议决,呈请内政部大学院备案,报端揭载,群为震惊。时由佛教会理事长圆瑛法师,及常务理事大悲、明道诸师,关、黄、屈等诸居士,同至报国,叩关请示。师以卫教相勉,及示办法。返沪开会,公举代表,入都请愿,仗师光照,教难解除。江西庙产,自二十二至二十五(七十六岁)四年之内,发生三次大风波,几有灭尽无遗之势,虽由德森历年呼吁,力竭声嘶,中国佛教会,亦多次设法,终得师之慈光加被,感动诸大护法,群起营救,一一达到美满结果,仍保安全。此举荦荦大者,其他小节,于一函或数言之下,消除劫难,解释祸胎,则随时随处,所在有之,不胜枚举。非师之道德足以上感龙天、下孚群情,乌能至此!

  师之无缘慈悲,化及囹圄,及与异类。民十一二年,应定海县陶知事请,物色讲师,至监狱宣讲,乃推智德法师应聘。师令宣讲《安士全书》等,关于因果报应、净土法门各要旨,狱囚多受感化。及沪上王一亭、沈惺叔等居士,发起江苏监狱感化会,聘师为名誉会长,讲师邓林君、戚则周(即明道师在俗姓名)、乔恂如等居士,皆师之皈依弟子。由师示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及注重因果,提倡净土,为讲演之要目,而狱官监犯,因之改过迁善,归心大法,吃素念佛者,亦大有其人。其于异类也,十九年(七十岁)二月,师由申太平,赴苏报国,铺盖衣箱,附来臭虱极多,孳生之蕃,致关房会客窗口与窗外之几上,夏秋间,均常见臭虱往来。有弟子念师年老,不堪其扰,屡请入内代为收拾,师皆峻拒不许,且云:“此只怪自己无道德。古高僧,不耐臭虱之扰,乃告知曰:畜生,你来打差,当迁你单。虱即相率而去。吾今修持不力,无此感应,夫复何言。”泰然处之,终不介意。至二十二年(七十三岁),臭虱忽然绝迹,师亦不对人言,时近端午,德森念及问师,答曰:“没有了。”森以为师年老眼花,一再坚请入内检查,确已净尽,了无踪迹,殆亦为师迁单去矣。师在关净课外,常持大悲咒加持水米,以赐诸医束手之危病者,辄见奇效。一日,报国藏经楼发现无数白蚁,师在山闻之,赐大悲水令洒之,白蚁从此绝迹,此为二十七年夏事也。师之法力神应,类多如此。

  师固不喜眷属,故无出家剃徒。然渴仰亲近,迭承训诲,深沾法益,在家二众,不可胜数。其出家缁侣,除与谛老法师为最相契之莲友外,而久承摄受,饱餐法乳,仍承以莲友相待者,过去则有了余和尚,现在尚有了清和尚及真达二人。确居学人之列者,已故则有圆光、康泽、慧近、明道诸师,现在尚有妙莲、心净二和尚,及莲因、明西二师,与妙真、了然、德森等,暨现在灵岩、报国二寺诸师。此乃指常久亲近,屡蒙教导提携,沐恩戴德,有逾剃度师者。若随缘请益,通函问道,及读师之《文钞》、流通各书而沐法泽者,盖亦不可胜举。然则师虽不收徒弟,而中外真正佛子,实多数赖以为师。师又宿誓不作寺庙主,自客居法雨,二十余年,晦迹精修,绝少他往。自民国七年,印《安士全书》以来,迭因事至沪,苦乏安居之所。真达于民十一年,翻造太平寺时,为师特辟净室一间,从此来沪,卓锡太平。而力护法门诸君子,如南京魏梅荪,西安王幼农,维扬王慧常,江西许止净,嘉兴范古农,沪上冯梦华、施省之、王一亭、闻兰亭、朱子桥、屈文六、黄涵之、关絅之等诸居士,或因私人问道,或因社会慈善,有所咨询,亦时莅太平,向师请益。至各方投函者,更仆难数。则太平兰若,名传遐迩,亦自师显。至民十七年(六十八岁),师因厌交通太便,信札太多,人事太繁,急欲觅地归隐,真达乃与关絅之、沈惺叔、赵云韶诸居士商,三居士遂将苏州报国寺,举以供养。即由弘伞、明道二人前往接管,真达以数千圆修葺。故十八年,师离山在沪,校印各书,急欲结束归隐时,有广东弟子黄筱伟居士等数人,建筑精舍,决欲迎师赴香港,师已允往,真达乃以江浙佛地,信众尤多,一再坚留,终以法缘所在,遂于十九年(七十岁)二月往苏,即就报国掩关。先是木渎灵岩,真达请于师,立为十方专修净业道场,一切规约章程,悉秉师志而定。三四年来,以旧堂狭隘,不能容众,正在设法改建堂寮,从事刷新。适师至苏,与灵岩咫尺,内外施设,请益多缘,而仰承指导,日就振兴。灵岩迄今推为我国净土宗第二道场者,岂偶然哉!师在关中,佛课余暇,圆成普陀、清凉、峨眉、九华各志之修辑,及函复弟子学人问法。今四山志已早出版流通,函答诸文,亦已有《文钞续编》印行,为师至苏以后之所赐者,可谓恒顺众生,无有疲厌者矣!逮二十六年(七十七岁)冬,为时局所迫,苏垣势不可住,不得已,顺妙真等请,移锡灵岩。安居才满三载,孰料智积菩萨显圣之刹,竟为我师示寂归真之地耶!

  师之示寂也,预知时至。二十九年春,复章缘净居士书,有云:“今已八十,朝不保夕”。又云:“光将死之人,岂可留此规矩”。逮冬十月二十七日,略示微疾,至二十八日午后一时,即命召集在山全体职事及居士等,至关房会谈,告众曰:“灵岩住持,未可久悬。”即命妙真任之,众表赞同,乃詹十一月初九日,为升座之期。师云太迟,改选初四,亦云迟了。后择初一,即点首曰:“可矣”。旋对众开示本寺沿革,达两小时余,后虽精神渐弱,仍与真达等,时商各事,恬适如常,无诸病态。初三晚,仍进稀粥碗许,食毕,语真达等云:“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此后精神逐渐疲惫,体温降低。初四早一时半,由床起坐云:“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言讫,即大声念佛。二时十五分,索水洗手毕,起立云:“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竟,即移坐椅上,面西端身正坐。三时许,妙真至,承嘱咐云:“汝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后不复语,只唇动念佛。延近五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按数日之间,一切安排,如急促妙真实任住持等,虽不明言所以,确是预知时至之作略,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观师之一生自行化他,及临终瑞相,往生莲品,当然不在中下。师生于清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寂于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十一月初四日卯时,世寿八十,僧腊六十。灵岩赖师以中兴,而得师示现生西模范,时节因缘,有不可得而思议者矣!兹谨卜明年辛已二月十五佛涅磐日,适师西逝百日之期,举火荼毗,奉灵骨塔于本山。

  师之落叶归根,悟证如何,吾人博地凡夫,皆无他心道眼,不敢妄评。惟读师迭次出版之文钞,与本年新印之《续编》,及凡经手流通各书,其提倡念佛,发挥道妙,自行化他,笃实修持之实行,有功净土,足徵为乘愿再来之人无疑也。凡信愿念佛、洞明净宗确旨之士,当首肯斯言。真达等随侍最久,知之颇详,爰将师之一生行业,略述梗概,而为之记。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岁次庚辰腊月初八日
真达、妙真、了然、德森等顶礼敬述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20: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center]印光大师开示: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center]

文钞续编卷上复陈慧新居士书
        (民国二十二年)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若都是久修者,不妨依禅门日诵而念。若初心者多,则无论朝暮,均可以念弥陀经、往生咒,即念佛矣。朝暮如是,日间如是亦可,不念经咒,即以赞佛偈起亦可。须知所有功课,均以念佛为主,经咒为宾。知此义,再按林员之身分而定,庶可适宜。光何能特订一章程,令人依从乎。天下丛林,均照禅门日诵。慈溪文溪西方寺,朝暮皆念弥陀经,固不宜执著而论。所不可稍有更张者,信、愿、行、三之宗旨也。若用禅家参念佛的是谁,则是参禅求悟,殊失净土宗旨,此极大极要之关系。人每欲冒禅净双修之名,而力主参究,则所得之利益有限,(念到极处,也会开悟。)所失之利益无穷矣。以不注重信愿求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纵令亲见念佛的是谁,亦难蒙佛接引住生西方,以无信愿求生之心故也。又未断烦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脱死。好说大话者,均由不知此义。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21: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印祖文钞学习资料皆转自huolian师兄,感谢huolian师兄的指导

[center]复包右武居士书二学习:示应常看的净土经论[/center]

恭读原文:
http://www.jingtu.org/ygds/1b02/ygdswczb2-4.htm

分段大意: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二复包右武居士书二

一、念佛人应常看的净土经论
    1、总序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生死大海,非念佛无由得度。

    2、净土三经和圆通章、普贤行愿品

    欲知念佛之所以然,不看净土经论,何由而知?固当日诵《阿弥陀经》,常看《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读此则知弥陀之誓愿宏深,净土之境缘殊胜,行人之往生行相。此外最亲切开示念佛方法,有《楞严经》第五卷末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又有《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读此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华严》一生成佛之末后一着。实十方三世诸佛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最胜方便也。彼妄谓净土法门为权渐小乘者,皆毁谤《华严》,及谤佛、谤法、谤僧之极重罪人也。

    3、净土三经之注并净土诸书
    其净土三经之注,并净土诸书之宜专精看者,光《文钞》中与徐女士书中备言之,此不具书。

二、晨朝十念念佛法
  晨朝十念,当于盥漱后、功课前行之。《净土十要》、《西归直指》中,各有其仪,依而行之即已。但不可过十念,以多则伤气。光《文钞》中亦屡言其利害。朝暮功课,照功课中念之即已。如公事多端,不暇念功课,则但用十念亦可。此外则但止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已。所谓十念者,以尽一口气为一念。如是念十口气,名为十念。如气壮之人,一口气多念一二十句。气弱之人,只能数句。不论佛数多少,但以一口气,至十口气,为度耳。其法之妙处,《文钞》亦说之。若多念,则又伤气受病矣。不可不知。

三、教人念佛,功德无量

  古语云:“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实念者更少也。通州王铁珊,前清曾作广西藩台。其地土匪甚多,彼设计剿灭,所杀无算。前年得病,合眼即见在黑屋中。其鬼甚众,皆来逼恼,随即惊醒。如是三昼夜,一合眼即见此象。人已困极,奄奄一息。其夫人劝令念佛,随念数十声即睡着,因睡一大觉。而精神渐健,病遂痊愈,即长斋念佛。使此时无人以念佛告之,恐万不能至今日也。故知教人念佛,功德无量。知念佛利益者,皆多生多劫善根所使也。

四、不作圣心,名善境界

  所示令亲之事,甚为希奇,可谓宿有善根。然又须兢兢业业以自修持,庶不虚此一梦。倘以凡夫知见,妄谓我已蒙三宝加被,已入圣流,从兹生大我慢,未得谓得,未证言证,则是由善因而招恶果。末世之人,心智下劣,每受此病。《楞严经》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者,此也。

五、正信力修净土法门

    请以力修净土法门自勉,则将来决定获大利益矣。须知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诸佛,烹凡炼圣之大炉韛。九法界众生,无一不入其中、能出其外者。以出则究竟成佛矣。能如是信,方名正信,方名有净土耳。

按:大师与徐福贤女士书所列净土三经之注,并净土诸书之宜专精看者
    《阿弥陀经》有蕅益大师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佛说此经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谛信受。《无量寿经》有隋慧远法师疏,训文释义,最为明晰。《观无量寿佛经》有善导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故多约事相发挥。至于“上品上生章”后,发挥专杂二修优劣,及令生坚固真信,虽释迦诸佛现身,令其舍此净土,修余法门,亦不稍移其志。可谓净业行者之指南针也。若夫台宗《观经疏妙宗钞》,谛理极圆融,中下根人,莫能得益。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钝均益也。

    《净土十要》,乃蕅益大师以金刚眼,于阐扬净土诸书中,选其契理契机,至极无加者。第一《弥陀要解》,乃大师自注。文渊深而易知,理圆顿而唯心。妙无以加,宜常研阅。至于后之九种,莫不理圆词妙,深契时机。虽未必一一全能了然,然一经翻阅,如服仙丹。久之久之,即凡质而成仙体矣(此是譬喻法门之妙,不可错会谓令成仙)。《净土圣贤录》,历载弥陀因中行愿、果上功德。及观音、势至、文殊、普贤、马鸣、龙树诸菩萨,自行化他之事。次及远公、智者,暨清初诸大祖师、善知识往生事迹。及比丘尼、王臣、士庶、妇女、恶人、畜生,念佛往生之事。又复采其言论之切要者,并录传中,俾阅者取法有地,致疑无由。以古为师,力修净业。较参叩知识,更加真切矣。《龙舒净土文》,断疑起信,修持法门,分门别类,缕析条陈,为导引初机之第一奇书。若欲普利一切,不可不从此以入手。

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向
读诵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huolian师兄blog网址:
http://www.fjblog.cn/user1/15/index.shtml

[ Last edited by 愚然可化 on 2007/1/25 at 15:03 ]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0 22: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center]复周群铮居士书七学习:示现在人的对症药和宜修法[/center]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二复周群铮居士书

内容提要:现在人的对症药,唯因果为第一。宜修法,唯净土为第一。

分段大意:

一、起信论与净土法门

    1、起信论天机浅者失利益,净土法门机理双契

  讲起信论甚好。但恐能领会者少,则于天机浅者失利益矣。似宜净土法门,与之并行。令彼先知了生死之要道,又知佛法心法之要,则为机理双契矣。

    2、对症药和宜修法

    现在人的对症药,唯因果为第一。宜修法,唯净土为第一。

    3、研究起信,凡夫知见解义了之

    若夫研究起信,虽亦具因果净土。而凡夫知见,不能普领全义,又不能按论起修,则只一解义了之矣。

    4、无论何等根性,因果净土须先讲究

    无论何等根性,因果净土,为必不可不先讲究也。
二、教相与净土法门

    1、教相须择人而施

    至于教相,亦须择人而施。以学生各有所学之事,佛学乃兼带耳。天机若浅,则专务教相,或将净土抛在脑后,致成有因无果之结果。是不可不相机而设法也。

    2、今之崇相宗者,其弊在只为通理性

    今之崇相宗者,其弊亦复如是。彼提倡者,实不为了生死,只为通理性,能讲说耳。使彼知自力了生死之难,断不肯唯此是务,置净土于不问。或有诽薄之者,此其人皆属好高务胜,而不知其所以高胜也。使真知之,杀了亦不肯弃置净土法门而不力修也。甚矣,学道之难也。

三、评弘一师之志(指弘一师闭关专修)

    弘一师之志,唯弘一师则可。若无大精进,生死心不切,则成懒惰懈怠之流矣。
(注)弘一法师在温州期间,周群铮居士供养衣食之资

四、示不可诽谤僧人

    今之僧人,实难令人生信。但既追悼僧人,何可诽谤僧人。若举其善者,戒励不善者,则无过矣。然自既在学生之列,即戒励亦宜缄默。以此种事,唯有德望者,方可举行,非黄口雏生之所宜为也。

五、残经无可修补,烧则无过

    残经无可修补,烧则无过。如可看可补者,则不宜烧。有不知变通,一向不敢烧。此经毕竟不能看,兼不能如好经收藏,反成亵渎。兼以亵渎之过,贻于后人也。岂可不知权变乎哉。

六、结示因果为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

    光常曰,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

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向
读诵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03: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周群铮居士书六学习:因果事迹宜于流通

恭读原文:
增广印光法师卷二复周群铮居士书六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图。丁氏所录,或有纰缪。然其大体却好,未可以袁氏之不德,而谓其为不足流通也。且袁氏往矣,能知其不德者几何人哉?使因果报应之事,寓诸目,感诸心。即素鄙袁氏者,亦当闲邪存诚,克己复礼,以自求免于罪戾,培植来福耳。未可以一眚而掩之也。且袁氏初则辟佛,继则阅历转深,的知因果毫无差忒。虽未息心研究佛典,观其所载感应事迹,实于佛法心悦诚服。所以未能如彭二林者,以文字障深,又以懒惰懈怠,致其结果,只为将来因种,为可惜耳。吾谓以袁氏、纪氏之博达,尚孜孜然以因果报应是辑。后之鉴者,或必有深感焉。不欲流通即已,若意欲流通,即便流通。正不宜过于计虑也。

内容提要:示因果重要性,评袁枚子不语

分段大意:

    一、示因果的重要性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图。

    二、评袁枚及其《子不语》
    1、丁福保居士《六道轮回录》等辑录袁氏《子不语》因果报应事迹可以流通
    丁氏所录,或有纰缪。然其大体却好,未可以袁氏之不德,而谓其为不足流通也。且袁氏往矣,能知其不德者几何人哉?使因果报应之事,寓诸目,感诸心。即素鄙袁氏者,亦当闲邪存诚,克己复礼,以自求免于罪戾,培植来福耳。未可以一眚而掩之也。
(注)袁氏之不德指袁枚初则辟佛及纵情声色等。
    2、评袁氏于佛法心悦诚服但文字障深

    且袁氏初则辟佛,继则阅历转深,的知因果毫无差忒。虽未息心研究佛典,观其所载感应事迹,实于佛法心悦诚服。所以未能如彭二林者,以文字障深,又以懒惰懈怠,致其结果,只为将来因种,为可惜耳。
    三、袁氏、纪氏之因果报应适宜流通

    吾谓以袁氏、纪氏之博达,尚孜孜然以因果报应是辑。后之鉴者,或必有深感焉。不欲流通即已,若意欲流通,即便流通。正不宜过于计虑也。
(注)袁氏即袁枚,其子不语记载鬼神、轮回、因果事迹,纪氏即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记载很多因果报应事迹。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04: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周群铮居士书六学习:因果事迹宜于流通

恭读原文:

增广印光法师卷二复周群铮居士书六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图。丁氏所录,或有纰缪。然其大体却好,未可以袁氏之不德,而谓其为不足流通也。且袁氏往矣,能知其不德者几何人哉?使因果报应之事,寓诸目,感诸心。即素鄙袁氏者,亦当闲邪存诚,克己复礼,以自求免于罪戾,培植来福耳。未可以一眚而掩之也。且袁氏初则辟佛,继则阅历转深,的知因果毫无差忒。虽未息心研究佛典,观其所载感应事迹,实于佛法心悦诚服。所以未能如彭二林者,以文字障深,又以懒惰懈怠,致其结果,只为将来因种,为可惜耳。吾谓以袁氏、纪氏之博达,尚孜孜然以因果报应是辑。后之鉴者,或必有深感焉。不欲流通即已,若意欲流通,即便流通。正不宜过于计虑也。

内容提要:示因果重要性,评袁枚子不语

分段大意:

    一、示因果的重要性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图。

    二、评袁枚及其《子不语》
    1、丁福保居士《六道轮回录》等辑录袁氏《子不语》因果报应事迹可以流通
    丁氏所录,或有纰缪。然其大体却好,未可以袁氏之不德,而谓其为不足流通也。且袁氏往矣,能知其不德者几何人哉?使因果报应之事,寓诸目,感诸心。即素鄙袁氏者,亦当闲邪存诚,克己复礼,以自求免于罪戾,培植来福耳。未可以一眚而掩之也。
(注)袁氏之不德指袁枚初则辟佛及纵情声色等。

    2、评袁氏于佛法心悦诚服但文字障深
    且袁氏初则辟佛,继则阅历转深,的知因果毫无差忒。虽未息心研究佛典,观其所载感应事迹,实于佛法心悦诚服。所以未能如彭二林者,以文字障深,又以懒惰懈怠,致其结果,只为将来因种,为可惜耳。

    三、袁氏、纪氏之因果报应适宜流通
    吾谓以袁氏、纪氏之博达,尚孜孜然以因果报应是辑。后之鉴者,或必有深感焉。不欲流通即已,若意欲流通,即便流通。正不宜过于计虑也。

(注)袁氏即袁枚,其子不语记载鬼神、轮回、因果事迹,纪氏即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记载很多因果报应事迹。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01: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经的三种目的和三种方法

又看经有为种善根,有为开知见,有为作功课之不同。

为种善根,则三藏同,无分彼此。为开知见,则取其易于明了而复契机者。

为作功课,则专心受持一种二种,至诚恳切,蓦直看去,解也不分别,不解也不分别,看之久久,即当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周智茂居士书三)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04: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弟子常见的一种现象,不可不慎

鬻香一事,最易培福,亦最易造业。

制造不精洁,装璜竞新异,以佛菩萨像印作仿单,及印于香盒之上,又以佛菩萨像摄于香珠眼中,无知之人,竞为购取,亵渎之罪,何可名言。

仿单香盒,随便丢弃。如此求利,吾恐不但子孙灭绝,恐其人一气不来,永堕阿鼻地狱。以自彼发起亵渎佛菩萨像,令敬佛者亦获大罪,况了无信心者乎。

上海某香店,一小盒四面有五十几尊佛,光去年见之,致书于老板,未得复。春间厦门某香店,托一居士,祈为题字。以目力精神不给,只题四字。言有香付邮寄来,信去后数日香始来。其香有数种,皆不可闻。盖只求其香,不计其物质之洁秽也。

印度香不可烧,乃以麝添入香。不但香得令人头昏,且恐花果孕妇,由此而致落花堕胎之祸。此种鬻香者,罪业之大,莫可言状,彼尚以为得意。前厦门某店,光已略说其弊,不知肯依与否。汝虽欲做此生意,恐完全不知其弊,纵令得利,其如得罪何。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05: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身上佩戴佛像问题的开示

复邬崇音居士书
  前三日接到歧路指归二本,见后附之徽章,颇不谓然。

民国二年北京法源寺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光绝不知其事。事后道阶来普陀,送光一徽章,光痛斥其亵渎。至十二年仍复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仿而行之。作俑之罪,始于道阶。

道阶尚能讲经,而于恭敬尊重,完全不讲,亦可叹也。彼会中所来之一切人员,各须身佩一徽章。若佩之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则彼此折福。然现在由道阶提倡,已成通规。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然以居士过爱,不能不为一说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