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8819|回复: 41

佛经戒淫摘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 19: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论坛 — — 佛经戒淫摘录        (转贴)
*贴子主题: 佛经戒淫摘录        作者:cixin

        佛经戒淫摘录  
 
《摩邓女经》节录

佛言:‘汝爱阿难何等?’

女言:‘我爱阿难眼,爱阿难鼻,爱阿难口,爱阿难耳,爱阿难声,爱阿难行步。’

佛言:‘眼中但有泪,鼻中但有洟,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中但有屎尿,臭处不净。其有夫妇者,便有恶露,恶露中便有子;已有子则有死亡,已有死亡便哭泣。于此身有何所益?’

        《月上女经》节录

汝等昔或作我父,我或与汝昔为母,

互作父母及兄弟,云何于此生欲心?

我或往昔杀汝等,汝等或复杀我来,

各作怨仇互相杀,云何于此生欲想?


        不良之人,身心不正,
常怀邪恶,常念婬欲,
烦满胸中,邪态外逸。       —无量寿经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
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无量寿经


        当自端心,当自端身。
耳目口鼻,皆当自端。
身心净洁,与善相应。
勿随嗜欲,不犯诸恶。        —无量寿经
                                   

        检敛端直,
身心洁净,
无有爱贪。             —无量寿经

[ Last edited by xuefo on 2007/2/2 at 11:56 ]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9: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女色者。世间之枷锁。
凡夫恋着。不能自拔。             —菩萨诃色欲经
                                   

        女色多瞒人﹐人惑总不见。
龙麝暗薰衣﹐脂粉厚涂面。
人呼为牡丹﹐佛说是华箭。
射人入骨髓﹐死而不知怨。           —慈受禅师
                                                  

        佛言:「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於爱,何忧何怖?」
 
    —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言:『财色於人,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
 
   —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乾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 必当远之。」

  —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佛说四十二章经
                                            
        菩萨若离女色,
即得亲近诸善知识,
復令众生因此离欲,
皆住最胜解脱法门。                 —华严经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9: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虚云和尚戒淫法语

  戒淫
  ○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瞋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禅和子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眼能如是不被色尘所转,其馀五根都能不被尘转,香不垂涎,臭不恶心,甚麽眉毛长、牙齿短、张三李四、人我是非都不管。

         ○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围,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作得主。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虽做工夫,也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常在喜乐是非烦恼中打圈子。眼见色,耳闻声,鼻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六根对六尘,没有觉照,随他青黄赤白,老少男女,乱转念头。对合意的,则生欢喜贪爱心;对逆意的,则生烦恼憎恶心。心里常起妄想,其轻妄想,还可以用来办道做好事;至若粗妄想,则有种种不正邪念,满肚秽浊,乌七八糟,这就不堪言说了。白云端禅师有颂曰:“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又金刚经云:“应如是降伏其心。”儒家亦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说法。儒家发愤,尚能如此不被物转,我们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头燃呢!应须放下身心,精进求道,于动用中磨练考验自己,渐至此心不随物转,则工夫就有把握了。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 楞严经指出:“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成正偏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经中说九生百世者,一生一百年,一世三十年,今佛历已是二千九百八十二年,就是百世魔王出现之时。


        ○ 所以说:“空可空非真空,色可色非真色,无名名之父,无色色之母。”色空原来无碍,若实在明见此理,则任他天堂地狱,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无挂无碍。不明此理的人,虽能说得天花乱坠,也无真实受用。古来有一位老修行,在大众会下住了多时,度量很宽,待人厚道,常能劝人放下放下。有人问他:“你这样劝人教人,你自己做到没有?”他说:“我在三十年前就断无明了,还有什么放不下呢?”后来觉得在女众会下,还是有些不自由自在,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这回独宿孤峰,无人来往,自由自在,以为就真无烦恼了。谁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听到门外有一群牧童,吵吵闹闹的说到庵里去看看,有说,不要动修行人的念头,又有说,既是修行人,念头是不会动的。后来,牧童都进去了,老修行坐在蒲团上没有理他们。他们找喝的,找吃的,闹个不休。老休行不动不声,牧童以为他死了,摇他也不动,但摩他身上还有暖气。有人说:“他入定了。”有人说:“我不相信。”于是,有人拿根草挑他的腿,老修行还是不动;挑他的手,也不动;挑他的肚脐,也不动;挑他的自朵,亦不动;挑他的鼻孔,老修行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于是大骂道:“打死你这班小杂种!”那时观世音菩萨在空中出现,说:“你三十年前断了无明的,今天还放不下吗?”可见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转真不容易。憨山大师费闲歌说:“讲道容易修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我们既为佛子,若不下一番苦心,徒然口说,是无补于实际的。


        ○ 欲界诸天有淫欲:四天王天与人间同;忉利天淫事与人间略异,只过风不流秽;夜摩天则执手成淫;兜率天但对笑为淫;化乐天以相视为淫;他化天以暂视成淫。楞严经说:“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色界已无淫为欲,还有色身。楞严经说:“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但无粗色,非无细色。”涅槃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楞严经云:“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9: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了。三界六道,身量寿命,长短不同。非非想处天,寿长八万大劫,还是免不了生死轮回。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的修行。

         ○ 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作我们的模范。全经着重说淫字,由这淫字,说出很多文章来。最初由阿难示现,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昆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原闻法要,於时世尊,顶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千叶宝连,有佛化身结跏跌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消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佛应阿难之请,就说出一部楞严经来。阿难遇摩登伽女,并非做不得主,这是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 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所以说:“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还爱为基。”世人有在家,有出家,有为道,有不为道,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如经所说:“南阎浮提众生,以财为命。”人的投生,起首由于淫欲,及到出生后,就以财为主。

         ○ 世人衣食足了之后,又贪色,这个色字不知害了多少人。古来帝王由于贪色而致亡国的也不少。昔夏桀伐有施,得妹喜为妻,由此荒淫无道,为商汤所灭。商朝的纣王爱妲己,嗜酒好色,暴虐无道,周武王伐之,兵败自焚死。古时没有电话电报,边方告警,则举烽燧,其法: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此台烽燧既作,邻台即相继递举,以告戌守之兵。周幽王宠褒姒,不好笑,王百计悦之,仍不笑,王乃举烽火以徵诸侯,诸侯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后西夷犬戎入寇,王举火徵兵,诸侯不至,犬戎遂杀王于骊山之下,并执褒姒以去,这事叫烽火戏诸侯。贪色之祸,无量无边,说不完了。

        ○ 现正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又全经前后所说,着重在一个“淫”字,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看楞严经,若不归宗,跑马看花,就不中用。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后文消前文,以前文贯后文,前后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在目,依经作观,自得受用。古来行人,从此经悟道的很多。


        ○ 经(即楞严经)中说凡说圣,说悟说魔,都是阐明五阴非有,教我们照破五蕴皆空,最后说知有涅槃,不恋三界,指出五阴魔邪,无一不是说五阴。色阴上,淫色是生死根本,杀盗淫妄,是地狱根本。五阴照空,即脱生死,不复轮回。如何照呢?照是觉照,时时刻刻,依经所说,用智慧观照五阴,照得明明白白的,就是五蕴皆空了。在观照之初,未能全无妄想,这不要紧,古人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若妄念一起,你能觉照,就不随妄转。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9: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 行持不限出家在家,都是一样,讲个典章你们听: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生活过得很好,勤俭劳动,自种菜蔬出卖作零用。妻年轻貌美,好吃懒作,和野汉子私通。蔡虽明知此事也不说她,日子久了,她更胆大,天天和野汉子私通,毫无顾惧了。有一天,蔡很早就出门卖菜,预计野汉尚未离家,就买好酒肉带回家,这时野汉尚未离去,只好躲在床下。蔡入厨弄饭菜,妻觉得不好意思,就去洗脸并帮丈夫弄饭菜。饭菜弄好了,蔡叫她摆碗筷,她摆了两套碗筷,蔡叫她摆三套。“我今天请客。”她摆好了,蔡叫她请客出来喝酒。她说:“客在哪里?”蔡曰:“在房里。”她说:“你不要说鬼话,房里那里有客。”蔡说:“不要紧,不要害怕,你请他出来好了,若不出来,我就给他一刀。”妻不得已,就叫野汉子出来。蔡请野汉子上坐,向他敬酒,野汉子以为有毒不敢喝,蔡先喝了再请他喝,野汉子才放心。酒菜吃饱了,蔡向野汉子叩头三拜,说:“今天好姻缘,我妻年轻,无人招呼,得你照顾很好,我的家财和我的妻,都交给你,请你收下吧。”妻和野汉子都不肯,蔡持刀说:“你们不答应,我就要你们的命。”二人没法只好答应下来。蔡于是只身空手出门,往长松山西林庵出家,一面修行,一面种菜,后来用功有了见地。再说野汉子财色兼收以后,好吃懒做,老婆天天挨打挨骂吃不消,她悔恨了,跑到西林庵请蔡回家,想重寻旧好,蔡不理她。后来野汉子把家财吃光了,弄到她讨饭无路,她想起蔡的恩情,想报答他。蔡平常好吃昆阳的金丝鲤鱼,她弄好了一盘金丝鲤鱼,送到西林庵给蔡吃,蔡收下说:“我领了你的情了,这些鱼我拿去放生。”妻曰:“鱼已煮熟了,不能放生。”蔡即将鱼放在水里,鱼都活了,直到现在,昆明黑龙潭古迹,还有这种鱼。蔡是俗人,对妻财子禄能放得下,所以修道能成功,奉劝各位,都把万缘放下,努力修行,期成圣果吧!

         ○ 我们跟佛学,现在都是出了家,但出家有四种:
  一、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恋;
  二、身在家心出家,虽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
  三、身心俱出家,于诸欲境,心无顾恋;
  四、身心俱不出家,受用妻子,心生耽染。

  我们自己检查一下看这四料简中是那一类呢?我惭愧,身虽出家,几十年骗佛饭吃,表面出了家,内心未入道,未证实相理体,未能四大皆空,未能如如不动,这就是心未出家。我就是这样苦恼,还有和我一样的,可见身心俱出家就为难了。古来身在家心出家的大居士,如印度的维摩诘、月上女、末利夫人、韦提希夫人,中国的庞蕴、宋仁宗、张襄阳,都是深通佛法,居尘不染尘。身心俱出家的大祖师多了,都是佛门模范,为后人钦式,弘法利生,作大佛事,功德无量。清朝顺治皇帝,六岁登基,二十四岁出家,这是身心俱出家的。其身心俱不出家的就不要说了。真出家的实在难,能成大器的更不易。扣冰古佛说:“古圣修行,须凭苦节。”黄蘖老人说:“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故出家人能做到底也不容易。

         ○ 一切法门,都离不了持戒。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如不断杀,必落神道;如不断偷,必落邪道;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雪,自不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佛门旧制,比丘出家,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何以如此呢?因为修行以戒为体,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没有戒,在生死苦海中就会沉沦汩没。佛曾以戒喻渡海浮囊,不能有丝毫破损,浮囊稍破,必定沉溺。所以宗教净三家,及一切法门,都以戒为先。但戒定慧三法不能偏废,要三法圆融,才得无碍。持戒若不明开遮,不通大小乘,不识因时制宜,种种妙用,死死守戒,固执不精,成为错路修行。三学圆明,才得上上戒品。

        ○ 修行人要先除我相,若无我相,诸妄顿亡。我执既除,更除法执。我执粗,法执细。平常讲话,开口就说我什么,我什么,若无我,则什么都瓦解冰消,那一法都无碍。由能无我,也就无人,习气毛病也无有了。既为佛子正信出家,求出离法,就要努力忘我,勿为境转,勿在烦恼中过日子。佛子若不降伏其心,则一念错误,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救头燃,严守律仪,如保护渡海浮囊,不容有一点破损。

 
         ○ 受戒后,要谨慎护戒,宁可有戒而死,不可无戒而生。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9: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杂阿含经》节录

欲能缚世间,调伏欲解脱;断除爱欲者,说名得涅槃。

佛告聚落主:‘若众生所有苦生,彼一切皆以爱欲为本,欲生、欲集、欲因、欲缘而生苦……。若有四爱,念无常变异者,则四忧苦生;若三、二,若一爱念无常变异者,则一忧苦生。聚落主!若都无爱念者,则无忧苦尘劳。’即说偈言:



若无世间爱念者,则无忧苦尘劳患;

一切忧苦消灭尽,犹如莲华不著水。

众生随爱想,以爱想为住;

以不知爱故,则为死方便……

若知所爱者,不于彼生爱;

彼此无所有,他人莫能说。



爱为网、为胶、为泉、为藕根、能为众生障、为盖、为胶、为守卫、为覆、为闭、为塞、为闇冥、为狗肠、为乱草、为絮。从此世至他世,从他世至此世,住来流驰,无不转时。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众生谁所生,云何常驰求?

于生死轮转,何者为怖畏?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众生从爱生,心意驰不停;

众生处生死,苦为大怖畏!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9: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多闻圣弟子云何依离邪淫、断邪淫?



多闻圣弟子作是思惟:‘邪淫者必受恶报,现世及后世,若我邪淫者,便当自害,亦诬谤他。天及诸智梵行者,道说我戒,诸方悉当闻我恶名。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如是邪淫者受此恶报。现世及后世,我今宁可依离邪淫、断邪淫耶!便依离邪淫、断邪淫。’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阿难白佛言:‘佛灭度后,诸女人辈未受诲者,当如之何?’

佛言:‘莫与相见。’

阿难又白:‘设相见时,当如之何?’

佛言:‘莫与共语。’

阿难又白:‘设与语者,当如之何?’

佛言:‘当自捡心。’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9: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增一阿含经》节录



宁以火烧铁锥而烙于眼,不以视色兴起乱想。



是时阿难白世尊曰:‘当云何与女人从事?然今比丘到时,著衣持钵,家家乞食,福度众生。’佛告阿难:‘莫与相见。设与相见,莫与共语;设共语者,当专心意。’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莫与女交通,亦莫共言语;

有能远离者,则离于八难。



夫为女人有九恶法,云何为九?一者、女人臭秽不净,二者、女人恶口,三者、女人无反复,四者、女人嫉妒,五者、女人悭嫉,六者、女人多喜游行,七者、女人多嗔恚,八者、女人多妄语,九者、女人所言轻举。是诸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恶之行。



女人有五力轻慢夫主,云何为五?一者色力,二者亲族之力,三者田业之力,四者儿力,五者自守力。是谓女人有此五力。比丘当知!女人依此五力已,便轻慢夫主。设复夫以一力,尽覆蔽彼女人。云何为一力?所谓富贵力也。夫人以贵,色力不如,亲族、田业、儿自守,尽不如也。皆由一力,胜尔许力也!



女人有五欲想,云何为五?一者、生豪贵之家,二者、嫁适富贵之家,三者、使我夫主言从语用,四者、多有儿息,五者、在家独得由己。是谓,女人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9: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生子经》节录



淫邪有六变当知,何谓六?不自护身,不护妻子,不护家属,以疑生恶,怨家得便,众苦所围。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有一比丘,普付分卫,一一次第,入淫荡家舍。



于时淫女,见比丘入至其家舍,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寻而奉迎 稽首足下,请入就座,又问比丘:‘仁从何来?’比丘答曰:‘吾主分卫,故来乞讨。’于时女人,即为施设肴馔众味,盛之满钵,而奉上之。比丘即受,自退而去。



彼时,比丘得是美食,甘美丰足,心中欢喜,不能自胜,数数往请淫荡女舍。时女心念计,此比丘守法难及,频为兴设甘脆肥美之食,而授与之,住返不息。



学问未明,所作不办,未伏诸根。见淫荡女颜色妙好,淫意为动,志在放逸。著淫荡女,口出软柔恩情之辞,怀亲附心,与语周旋,彼家日日不懈分卫。比丘睹其好色,听闻音声,淫意为乱,迷惑愦错,不能自觉。而佛经曰:‘目见好色,淫意为动。’又世尊曰:‘虽睹女人,长者如母,中者如姊,少者如妹、如子、如女。当内观身,念皆恶露无可爱者,外如画瓶,中满不净,观此四大,地水火风因缘合成,本无所有。’时彼比丘不晓空观,但作色视,淫意则乱,为淫女人而说颂曰:



淑女年幼童渍净,

颜貌端正殊妙好;

一一观容无等伦,

吾意志愿共和同。



时淫荡女,见此比丘所说如是:‘吾本不知凶恶贪淫,反以清净奉戒意待,谓之仁贤。喜犯罪舋,随其来言,当折答之!’即时以偈而报颂曰:



当持饮食来,香华好衣服,

若干种供养,尔乃兴仁俱。

于是,比丘以偈答女颂曰:

吾无有财业,观我行举动;

以乞讨而立,所得者相与。



于是,淫女以偈颂曰:



假使卿身无财业,何为立志求难致;

如卿所作无羞惭,驰走促出离我家。



时,逐出比丘,追至祇树门。诸比丘即来诣佛,启白世尊,具说本末。



佛言:‘此比丘宿命曾作水鳖,淫女曾作猕猴,故亦相好。志不得果,还自侵欺;不入正教,增益恼患。于今如是,志愿淫女,愿不从心,逆见折辱,惭愧而去。’



佛言:‘乃住过去无数世时,大江水中,鳖所居游,其江水边,树木炽盛。彼丛树间,有一猕猴,止顿彼树。于时彼鳖,从江水出,遥见树木,有此猕猴,而与谈语,稍稍前行,欲亲近之;数数住返,相见有日,日日如是,睹之不懈;则起淫意,心为迷惑,污染秽浊,不能自觉。’则时以偈而叹,颂曰:



颜貌赤黄眼而青,游丛树间戏枝格;

吾今欲问毛滑泽,欲何志求何所存?



猕猴以偈答曰:



吾今具知鳖本末,为国王子有聪明,

今卿何故而问我,我用此言怀狐疑。



于是鳖复以偈答曰:



吾心常存志在卿,心怀恩爱思想念,

以是之故而相问,当以何法而得会。



猕猴以偈报颂曰:



鳖当知之我处树,不应与君共合会,

假使欲得与我俱,在丛树间相供养。



于是鳖复以偈答曰:



吾所服食以肉活,柔软甘美胜果蓏,

不当贪求不可获,当为汝致众奈果。



尔时猕猴以偈报曰:



假使卿身不处树,何为求我不可致;

如今观我无羞惭,且自驰走不忍见。



佛告诸比丘:‘尔时猕猴,今淫荡女人是;鳖者,分卫比丘是。彼时放逸而慕求之,不得如愿,今亦如是!’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9: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撰集百缘经》节录



因爱则生忧,因爱便有畏,

能离恩爱者,永断无怖畏。

        《贤愚经》节录



夫淫欲者,譬如盛火,烧于山泽,蔓延滋甚,所伤弥广。人坐淫欲,更相贼害,日月滋长,致堕三途,无有出期。夫乐家者,贪于合会、恩爱、荣乐因缘;生、老、病、死、离别、县官之恼,转相哭恋,伤坏心肝,绝而复苏。家恋深固,心意缠缚,甚于牢狱。

        《杂宝藏经》节录



淫欲之事,乐少苦多。犹如逆风而执炽炬;愚者不放,必见烧害。

欲为不净,如被屎聚。

欲现外形,薄皮所覆。

欲无返复,如屎涂毒蛇。

欲如怨贼,诈亲附人。

欲如假借,必当还归。

欲为可恶,如厕生华。

欲如疥疮而向于火,爬之转剧。

欲如狗啮枯骨,涎唾共合,

谓为有味,唇齿破尽,不知厌足。

欲如渴人饮于碱水,逾增其渴。

欲如段肉,众鸟竞逐。

欲如鱼兽,贪味至死,其患甚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