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蓝天百云

不治已病治未病.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3: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附錄〕

脫肛
脫肛屬氣熱、氣虛、血虛、血熱。熱虛者,補氣,參、耆、芎、歸、升麻。血虛,四物湯;血熱者,涼血,四物東加炒柏;氣熱者,條芩六兩,升麻一兩,曲糊丸,外用五倍子為末,托而上之。一次未收,至五七次,待收乃止。又東北方壁土泡湯,先熏後洗。

〔附錄〕
肺與大腸為表裡,故肺藏蘊熱,則肛門閉結;肺藏虛寒,則肛門脫出。又有婦人產育用力,小兒久痢,皆致此。治之必須溫肺藏,補陽胃,久則自然收矣。


附方
香荊散 治肛門脫出,大人小兒皆主之。
香附子 荊芥(等分) 砂仁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碗,煎熱,淋洗;每服三錢,煎服亦可。

又方
五倍子為末,每用三錢,煎洗。

又方
木賊不以多少,燒灰為末。摻肛門上按入,即愈。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3: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附錄〕

嘔吐
凡有聲有物,謂之嘔吐;有聲無物,謂之噦。胃中有熱膈上有痰者,二陳東加炒山梔、黃連、生姜;有久病嘔者,胃虛不納谷也,用人參、生姜、黃耆、白朮、香附之類。嘔吐,朱奉議以半夏、橘皮、生姜為主。劉河間謂嘔者,火氣炎上,此特一端耳。有痰膈中焦,食不得下者;有氣逆者;有寒氣鬱於胃口者;有食滯心肺之分,而新食不得下而反出者;有胃中有火與痰而嘔者。嘔吐藥,忌栝蔞、杏仁、桃仁、蘿卜子、山梔,皆要作吐,丸藥帶香藥行散,不妨。注船大吐,渴飲水者即死,童便飲之,最妙。


附方
理中加丁香湯 治中脘停寒,喜辛物,入口即吐。
人參 白朮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一錢) 丁香(十粒)
上 咀。生姜十片,水煎服。或加枳實半錢亦可。不效,或以二陳東加丁香十粒,並須冷服,蓋冷遇冷則相入,庶不吐出。又或《活人》生姜橘皮湯。

《活人》生姜橘皮湯
橘皮(四兩) 生姜(半斤)
上 咀。水七盞,煮至三盞,去滓,逐旋溫服。

熱嘔《濟生》竹茹湯、小柴胡加竹茹湯,見瘧類。
上並用生姜多煎服。

《濟生》竹茹湯
葛根(三兩) 半夏(炮七次,二兩) 甘草(炙,一兩)
上 咀。每四錢,水一盞,入竹茹一小塊,姜五片。

加味二陳湯 治停痰結氣而嘔。
半夏 橘皮(各五兩) 白茯苓(三兩) 甘草(炙,一兩半) 砂仁(一兩) 丁香(五錢) 生姜(三兩)
上水煎服。

吐虫而嘔方
黑鉛炒成灰 檳榔末
米飲調下。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3: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附錄〕

惡心
惡心有痰、有熱、有虛,皆用生姜,隨証佐藥。
戴云︰惡心者,無聲無物,心中欲吐不吐,欲嘔不嘔。雖曰惡心,實非心經之病,皆在胃口上,宜用生姜,蓋能開胃豁痰也。

〔附錄〕
惡心,欲吐不吐,心中兀兀,如人畏舟船,宜大半夏湯,或小半夏茯苓湯,或理中東加半夏亦可。又胃中有熱,惡心者,以二陳加生姜汁炒黃連、黃芩各一錢,最妙。


附方
大半夏湯
半夏 陳皮 茯苓(各二錢半)
上 咀。水二盞,姜二錢半,煎八分,食後服。

小半夏茯苓湯
半夏(五兩) 茯苓(三兩)
上 咀。每服八錢,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入生姜
自然汁投藥中,更煎一兩沸,熱服,無時,或用生姜半斤同煎。

理中湯 見中寒。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3: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附錄〕

咳逆
咳逆有痰、氣虛、陰火,視其有餘不足治之。其詳在《格致余論》。不足者,人參白朮湯下大補丸;
有餘並有痰者吐之,人參蘆之類。痰礙氣而呃逆,用蜜水吐,此乃燥痰不出。痰者,陳皮、 半夏;氣虛,人參、白朮;陰火,黃連、黃柏、滑石;咳逆自痢者,滑石、甘草、炒黃柏、 白芍、人參、白朮、陳皮,加竹荊瀝服。

戴云︰呃逆者,因痰與熱胃火者極多。

〔附錄〕
咳逆為病,古謂之噦,近謂之呃,乃胃寒所生,寒氣自逆而呃上,此証最危。亦有熱呃。已見傷寒証,其有他病發呃者,宜用半夏一兩,生姜半兩,水煎熱服,或理中東加殼、茯苓各半錢、半夏一錢。不效,更加丁香十粒。吐利後,胃虛寒咳逆者,以羌活附子或丁香十粒。柿蒂十個,切碎,水煎服;吐利後,胃熱咳逆者,以橘皮竹茹湯。亦無別病,偶然致呃,此緣氣逆而生,宜小半夏茯苓東加枳實、半夏,又或煎湯泡蘿卜子,研取汁,調木香調氣散熱服之。逆氣用之最佳。


附方
橘皮干姜湯 治咳逆不止。
橘皮 通草 干姜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 人參(一兩)
上用五錢,水煎服

生姜半夏湯 通治咳逆欲死。
半夏(一兩) 生姜(二兩)
上以水煎,溫作三服。

陰証咳逆
川烏 干姜(炮) 附子(炮) 肉桂 芍藥 甘草(炙) 半夏 吳茱萸 陳皮 大黃(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生姜五片煎服。

人參白朮湯
人參 黃芩、柴胡 干葛 梔子仁 甘草(炙,各半兩) 白朮 防風 半夏(泡七次) 五
上 咀。每服四錢,姜三片煎。

羌活附子湯 治呃逆。
木香 附子(炮) 羌活 茴香(炒,各半兩) 干姜(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鹽一捻,煎二十沸,和渣
熱服,一服止。《三因》加丁香。

橘皮竹茹湯
橘皮(一升) 竹茹(一升半) 甘草(炙,二兩) 人參(半兩) 棗子(三十個) 生姜(半兩)
上 咀。水十盞。煎至三盞。作三服。

小半夏茯苓湯
二陳東加黃芩煎。

木香調氣散
白蔻仁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兩) 藿香 甘草(炙,各八兩) 砂仁(四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

大補丸 見補損。

理中湯 見中寒。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3: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附錄〕

翻胃
翻胃大約有四,血虛、氣虛、有熱、有痰兼病。必用童便、韭汁、竹瀝、牛羊乳、生姜汁。氣虛,入四君子湯,右手脈無力;血虛,入四物東加童便,左手脈無力。切不可用香燥之藥若服之必死,宜薄滋味。治反胃,用黃連三錢,生姜汁浸,炒山楂肉二錢,保和丸二錢,為末,糊丸如麻子大,胭脂為衣,人參湯入竹瀝再煎一沸,下六十丸。有痰,二陳湯為主寸關脈沉或伏而大;有氣結,宜開滯導氣之藥,寸關脈沉而澀;有內虛陰火上炎而反胃者作陰火治之。年少者,四物湯清胃脘,血燥不潤便故澀,《格致余論》甚詳;年老,雖不用參朮,關防氣虛胃虛。氣虛者,四君子東加蘆根、童便,或參苓白朮散,或韭汁、牛羊驢尿。又有積血停於內而致,當消息逐之,大便澀者難治,常令食兔肉,則便利。
翻胃即膈噎,膈噎乃翻胃之漸。《發揮》備言年高者不治。糞如羊屎者,斷不可治,大腸。

戴云︰翻胃,血虛者,脈必數而無力;氣虛者,脈必緩而無力;氣血俱虛者,則口中多,但見沫大出者必死。有熱者,脈數而有力;有痰者,脈滑數,二者可治。血虛者,四物為主;氣虛者,四君子為主;熱以解毒為主;痰以二陳為主。

又方
用馬剝兒燒灰存性一錢,好棗肉平胃散二錢。
上和勻,溫酒調服,食即可下,然後隨病源調理。

又方
茱萸 黃連 貝母 栝蔞 牛轉草

治翻胃
韭菜汁(二兩) 牛乳(一盞)
上用生姜汁半兩,和勻溫服,效。

治翻胃、積飲通用
益元散生姜自然汁澄白腳,丸小丸子。時時服。


附方
燒針丸 此藥清鎮,專主吐逆。
黃丹(不以多少)
上研細,用去皮小棗肉,丸如雞頭大。每用,針簽於燈上,燒灰為末,乳汁下一丸。

棗肉平胃散
濃朴(姜製) 陳皮(去白,各三斤,二兩) 甘草(炙) 紅棗 生姜(各二斤) 蒼朮(泔浸一宿 炒,五斤)
上銼,拌勻,以水浸過面上半寸許,煮乾,焙燥為末。
每服二錢,鹽湯空心點服。

參苓白朮散 見脾胃類。

保和丸 見積聚類。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3: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附錄〕

吞酸(附噯氣)
吞酸者,濕熱鬱積於肝而出,伏於肺胃之間,必用 食菜蔬自養。宜用炒吳茱萸, 順其性而蒼朮、茯苓為輔佐。冬月倍茱萸,夏月倍黃連,湯浸炊餅,丸如小丸吞之。仍教以 食蔬菜自養,即安。
戴云︰濕熱在胃口上,飲食入胃,被濕熱鬱遏,其食不得傳化,故作酸也。如谷肉在器 ,濕熱則易為酸也。

入方
茱萸(一兩,去枝梗,煮少時,浸半日,晒乾) 陳皮(一兩) 蒼朮(米泔浸,一兩) 黃連(二兩
陳壁土炒,去土秤) 黃芩(一兩,如上土炒)
或加桔梗一兩,茯苓一兩。
上為末,神曲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時時津液,食後服。

〔附錄〕
吞酸,與吐酸不同,吐酸《素問》以為熱,東垣又為寒,何也?吐酸是吐出酸。平時津液,隨上升之氣鬱積而久,濕中生熱,故從火化,遂作酸味,非熱而何?其有鬱之久,不能自涌而出,伏於肺胃之間,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風寒則內熱愈鬱,而酸味刺心,肌表溫暖,腠理開發,或得香熱湯丸,津液得行,亦可暫解,非寒而何?《素問》言熱,言其本也;東垣言寒,言其末也。


附方
曲朮丸 治中脘宿食留飲,酸,蜇心痛,或口吐清水。
神曲(炒,三兩) 蒼朮(泔浸炒,一兩半) 陳皮(一兩)
上為末,生姜汁煮神曲糊為丸。每七十丸,姜湯下。

加味平胃散 治吞酸或宿食不化。
生料平胃散加神曲、麥芽炒,各半錢,朮、朴不製。上生姜三片,水煎五錢服。
噯氣 胃中有火有痰。

入方
南星 半夏 軟石膏 香附 ( 一本有炒梔子 )
上作丸,或作湯服之。蓋胃中有鬱火,膈上有稠痰故也。

軟石膏丸亦不可服,本方痰條下云︰噫氣吞酸,此系食鬱有熱,火氣沖上,黃芩為 君,南星、半夏、陳皮為佐,熱多加青黛。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01: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附錄〕


痞者有食積兼濕。東垣有法有方。心下痞,須用枳實、炒黃連。如稟受充實,面蒼骨露,氣 ,而心下痞者,宜白朮、山楂、曲 、陳皮;如肥人心下痞者,乃是濕痰,宜蒼朮、半夏、砂仁、茯苓、滑石;如瘦人心下痞者,乃是鬱熱在中焦,宜枳實、黃連、葛根、升麻;如食後感寒,飲食不化,心下痞,宜藿香、草豆蔻、吳茱萸、砂仁;痞挾血成窠囊,用桃仁、紅

入方
吳茱萸(三兩,湯浸煮少時) 黃連(八兩)
粥糊為丸。每服五七十丸,白朮陳皮湯下。

玉液丸
軟石膏(不以多少,又云火焰紅出火毒)
上為末,醋糊丸如綠豆大。服之專能瀉胃火,並治食


〔附錄〕
痞者,與否同,不通泰也,由陰伏陽蓄,氣與血不運而成。處心下,位中央, 滿痞塞者,皆土之病也,與脹滿有輕重之分。痞則內覺悶,而外無脹急之形者,是痞也。有中氣虛弱,不能運化精微為痞者;有飲食痰積,不能 化為痞者;有濕熱太甚為痞者。古方,治痞用黃連、黃芩、枳實之苦以泄之;濃朴、生姜 之辛以散之;人參、白朮之甘苦以補之;茯苓、澤瀉之淡以滲之。既痞,同濕治,惟宜上下 分消其氣。如果有內實之証,庶可略與疏導。世人苦於痞塞,喜行利藥,以求其速效,暫時快通,痞若再作,益以滋甚。


附方
加味補中益氣湯 治內傷,心下痞。方見內傷。
脈緩有痰而痞,加半夏、黃連;脈弦,四肢滿悶,便難,而心下痞,加柴胡、黃連、甘 草;大便秘燥,加黃連、桃仁,少加大黃、歸身;心下痞,瞀悶者,加白芍藥、黃連;心下 痞,中寒者,加附子、黃連;心下痞,腹脹,加五味子、白芍、砂仁;天寒,少加干姜,或 ;心下痞,嘔逆者,加黃連、生姜、陳皮如冬月,加黃連,少入丁香、藿香;心下痞,如腹中 氣上逆者,是沖脈逆也,加黃柏三分,黃連一分半以泄之;如食已,心下痞,別服橘皮枳

枳實消痞丸 治右關脈浮弦,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食。
枳實 黃連(各五錢) 干生姜(二錢) 半夏曲(三錢) 濃朴(四錢) 人參(三錢) 甘草(炙,二錢)
白朮(三錢) 茯苓 麥芽(各二錢)
上為末,水浸蒸餅,丸如梧桐子大。服三五十丸,溫水下。

橘皮枳朮丸
橘皮 枳實 白朮(等分)
上為末,荷葉裹燒飯為丸。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枳朮丸 助胃消食,寬中,去痞滿。
白朮 枳實(各二兩)
上為末,荷葉裹燒飯為丸。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01: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附錄〕

嘈雜
嘈雜,是痰因火動,治痰為先,姜炒黃連,入痰藥。用炒山梔子、黃芩為君,南星 、半夏、陳皮為佐,熱多加青黛。
嘈雜,此乃食鬱有熱,炒梔子、姜炒、黃連不可無。肥人嘈雜,二陳湯少加撫芎、蒼朮、 、炒山梔子。嘈雜,若濕痰氣鬱,不喜食,三補丸加蒼朮,倍香附子。醫按︰蔣氏子條云 ︰心嘈索食,以白朮、黃連、陳皮作丸,白湯下,七八十丸,數服而止。又云︰眩運嘈雜, 是火動其痰,二陳東加梔子、芩、連之類。
戴云︰此則俗謂之心嘈也。

三補丸 見補損。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01: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附錄〕

傷食
傷食,惡食者,胸中有物,宜導痰補脾,用二陳東加白朮、山楂、川芎、蒼朮服 之。憂抑傷脾,不思飲食,炒黃連、酒芍藥、香附,同清六丸末,用姜汁浸蒸餅丸服。

入方
治氣抑痰,倦不思食。
白朮(二兩) 蒼朮 陳皮 黃連 黃柏 半夏(各二兩) 扁柏(七錢半) 香附(一兩半) 白芍(一 兩半)
上為末,姜汁面糊丸。

治心腹膨肉多食積所致
南星(一兩半,姜製) 半夏 栝蔞仁(研和潤,一兩半) 香附(一兩,童便浸) 黃連(三兩,姜 炒) 礞石(硝 ) 蘿卜子 連翹(半兩) 麝(少許) 又方加陳皮半兩
上為末,曲糊丸。

一人因吃面內傷,肚熱頭痛
白朮(一錢半) 白芍 陳皮 蒼朮(各一錢) 茯苓 黃連 人參 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姜三片煎。如口渴,加干葛二錢,再調理。

補脾丸
白朮(半斤) 蒼朮 茯苓 陳皮(各三兩)
粥為丸。

清六丸 見泄瀉。

〔附錄〕
傷食之証,右手氣口必緊盛,胸膈痞塞,噫氣如敗卵臭,亦有頭痛發熱,但身不 痛為異耳,用治中東加砂仁一錢,或用紅丸子。


附方
加味二陳湯 治中脘聞食氣則嘔。
本方加砂仁一錢,青皮半錢。

紅丸子 治傷食。
京三棱 蓬朮(煨) 青皮 陳皮(五兩) 干姜(炮) 胡椒(三兩)
上為末,用醋糊丸如梧子大,礬紅為衣。服三十丸,食後姜湯下。

治中湯 見脾胃。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01: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附錄〕


疸不用分其五,同是濕熱,如 曲相似。輕者,小溫中丸;重者 ,大溫中丸。熱 多,加芩、連;濕多者,茵陳五苓散,加食積藥。溫熱因倒胃氣,服下藥,大便下利者,參 、加山梔、茵陳、甘草。
戴云︰五疸者,周身皮膚並眼,如梔子水染。因食積黃者,量其虛實,下其食積。其餘但利小便為先,小便利白,其黃則自退矣。

入方

小溫中丸 治疸,又能去食積。
蒼朮 川芎 香附 神曲 針砂(醋炒紅)
春,加芎;夏,加苦參或黃連;冬,加吳茱萸或干姜。

大溫中丸 治食積與黃腫,又可借為製肝燥脾之用。脾虛者,以參、朮、芍藥、陳皮、
甘草作湯使。
陳皮 蒼朮 濃朴 三棱 蓬朮 青皮(五兩) 香附(一斤) 甘草(一兩) 針砂(二兩,醋炒紅)
上為末,醋糊丸。空心姜鹽湯下,午後飯食,可酒下。忌犬肉果菜。

〔附錄〕
黃膽乃脾胃經有熱所致,當究其所因,分利為先,解毒次之。諸疸口淡,怔忡耳 ,腳軟,微寒發熱,小便白濁,此為虛証。治宜四君子湯,吞八味丸,不可過用涼劑強通便,恐腎水枯竭。久而面黑黃色,及有渴者不治;不渴者可治。黃膽,通身面目悉黃,宜生料五苓散加茵陳;又宜小柴胡加茵陳、茯苓、枳實,少加朴硝;《濟生》茵陳湯;《千金引桃根細者煎,空心服。谷疸,食已頭眩,心中怫鬱不安,飢飽所致,胃氣蒸沖而黃,小柴胡加穀芽、枳實、濃朴、山梔、大黃,《濟生》谷疸丸。酒疸,身目黃,心中懊,足脛滿,尿黃面黃而赤斑,酒過胃熱,醉臥當風,水濕得之,小柴胡加 茵陳、豆豉、大黃、黃連、葛粉。脈微數,面目青黑,或大便黑,《三因方》白朮散;脈 《三因》當歸白朮散,《濟生方》五苓加葛根湯。女勞疸,因房事後為水濕所搏,故額黑滿急,小便不利,以大麥一撮,同滑石、石膏末各一錢煎服。黃汗者,因脾胃有熱,汗出入 水澡浴所致,故汗出黃染衣而不渴,《濟生方》黃耆散、茵陳湯。又以苦丁香如豆大,深吸鼻中,出黃水瘥。發黃,脈沉細遲,四肢逆冷,身冷,自汗不止,宜茵陳四逆湯。


附方
茵陳蒿湯 治濕熱發黃,身熱,鼻乾,汗出,小便赤而不利。
茵陳(六兩) 梔子(十四個) 大黃(三兩)
上三味,每服一兩半,水煎服。

梔子大黃湯 治酒疸。
梔子(十五個) 大黃(一兩) 枳實(五枚) 豉(一升)
水煎溫服。

硝石礬石散 治女勞疸,身黃額黑。
硝石 礬石(各燒,等分)
上為末。以大麥粥汁和服二錢,日三,重衣覆取汗。

瓜蒂散
瓜蒂(二錢) 母丁香(一錢) 黍米(四十九粒) 赤小豆(半錢)
上為末。每夜於鼻內 之,取下黃水。凡用,先令病患噙水一口。

茵陳五苓散
上用五苓散五分,茵陳蒿末十分,和勻。先食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八味丸 見補損。

生料五苓散 見中暑。

小柴胡湯 見瘧。
《濟生》茵陳湯
茵陳(二兩) 大黃(一兩) 梔子仁(三錢)
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八分,溫服,不拘時。

《濟生》谷疸丸
苦參(三兩) 牛膽(一個) 龍膽草(一兩)
上為末,用牛膽汁入少,煉蜜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熱水或生姜甘草湯送下。

《三因》白朮湯
桂心 白朮(各一兩) 豆豉 干葛 杏仁 甘草(各半兩) 枳實(去穰麩炒)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食前服。

《三因》當歸白朮湯
白朮 茯苓(各二兩) 當歸 黃芩 茵陳(各二兩) 甘草(炙) 枳實(麩炒) 前胡 杏仁(去皮尖,麩炒,各二兩) 半夏(泡七次,一兩半)
上咀。每服四錢,食後溫服。

《濟生》五苓散
豬苓 澤瀉 白朮 茵陳 赤苓(等分)
上咀。每四錢,水煎,溫服,無時。

《濟生》葛根湯
葛根(二兩) 枳實(麩炒) 豆豉(一兩) 梔子仁(一兩) 甘草 (炙,半兩)
上咀。水煎服,無時。

《濟生》黃耆散
黃耆 赤芍 茵陳(各二兩) 石膏(四兩) 麥門(去心) 豆豉(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咀。姜五片,水煎服,無時。

茵陳四逆湯 方見中寒類,加茵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