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医盲

出偏,走火入魔及其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7/3 23: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把“气功”仅仅定位在强身健体,也未免太埋汰老祖宗的东西了。
发表于 2007/7/4 05: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说的好!
发表于 2007/7/4 07: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医盲 于 2007/7/4 15:01 发表
要是把“气功”仅仅定位在强身健体,也未免太埋汰老祖宗的东西了。

阿弥陀佛。
吾从辟谷七日而始。只在炼丹炉外走过,师父脱壳授功。只敢言“强身健体”。不敢言修成。
师兄敢把强身健体之上的功法普及大众。呵呵,俺甘愿走在你后面与你顶贴。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23: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盲也只敢言强身健体,并且在此医学论坛,也只能谈强身健体,即便如此,医盲也不敢磨灭这些“健身法”的其他功效。

致虚守静,应该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根基。后世只从理上穷究,终难有所建树和突破。

多谢木鱼儿先生关心本帖。
发表于 2007/7/5 18: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不同意见或表面看似笨拙的问题也真不错
在讨论中,不经意间又透露了许多好东东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21: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一个功法,该怎样判断它是否完善,是否有流弊呢。一般说来,这需要经验和眼光,但大体上还是有个原则:升降开合,不偏不倚。

为什么又说到这个问题呢?实在是现在有些人,自学也好,师传也好,习惯于照本宣科。也就是说,全盘接受,但不能问个为什么。用俗话说就是学的进去,学不出来。

比如一般传统动功锻炼,讲究虚领顶劲,老师如是教,学生如是做。老师说不虚领顶劲不行可能会出问题,学生如是记下,如是再教学生。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虚领顶劲适合尾闾如摆互为开合的,也就是虚领顶劲的同时,尾闾要有轻坠的要领,这样在整个督脉,上提下坠,形成一个微微的张力,而锻炼督脉。如果一个功法一味强调虚领顶劲而不知晓尾闾如摆的诀窍,那么就可以说,传承上有少许缺陷。即便上虚领顶劲做的不错,也可能会出现问题,若是理法不圆融的老师,会说你虚领顶劲做错了,或说你没有虚领顶劲而出偏了,都是有可能的。

再比如医盲介绍马步站桩,有好心人出来提醒,一定要提肛啊,否则会出偏。说的对不对?对,全不全?不全。为什么呢?传统的锻炼方法中,提肛的要求是要配合气沉丹田的,要不然,光提肛不会宽胸实腹,会虚火上升的,光气沉丹田不懂得怎样提肛配合,会练得会阴如坠小腹淤满的。

再比如内息发动周流时,舌顶上腭是对治和技巧,在没有内息发动舌顶上腭有没有用?说没有也不对,即便没有或通过的东东很微弱,毕竟这是一条通行的道路和方法,说有,从这里通过的东东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你干嘛一开始就把自己搞得那么紧张以致顾头不顾尾的,而且水还未蓄先行放渠,并不见得对练功的人有好处,等你水蓄足了,水满自流到达渠口,你自身的反应出来了,师父随机示教,叫你搭鹊桥,咕咚一下醍醐灌顶,岂不妙哉?!但是好心提醒你的人说,哎呀,你练习马步一定要舌顶上腭,你还不能说他错,但是你要是真明白其中的的道理而不是人云亦云,就会坦然的去面对了。

[ 本帖最后由 医盲 于 2007/7/11 13:3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21: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男女老幼不同的人,练功绝对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有些要求是共性的,因为大家都是人嘛。

只有针对特殊人群的特殊要求,才对特殊人群有效。要是把条条框框不分青红皂白的一概而论,有时候会让人不知所依的。也许有些流派传承过程中,某些特殊的要求或禁忌,因为失传而不知道所针对的人群了,就把他当作普遍的要求和禁忌来要求后人,毕竟小心无大差嘛。但是这样往往也束缚了锻炼的效果或功能的发挥而造成一代不如一代的结果了。

所以,讨论练功出偏,即不要危言耸听,又要尽量理法贯通方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锻炼的最大效果,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发表于 2007/7/11 22: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08: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另类出偏:自发功的“副作用“

今天说说自发功练功后的一种现象,说是副作用,其实不是,说是不是,有时候还真会带来一点点小小的麻烦。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发功的锻炼,人体会有这样一种现象。

一般我们要做什么动作,首先是思维想要做,然后是思维决定做,然后是指挥肌体去做。但是练习自发功后会有这样一个阶段,思维想做然后立即肌体就去做了,中间似乎少了一个判断决定的过程。作为习武者来说,这更像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当看到敌人一拳挥来,无须判断该怎么应对,手就自然迎上去了。事实上,义和神拳中,就有类似的锻炼方法和步骤。

但现在我们只是锻炼其中的自发功一部分的话,并不能应用与技击,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会偶尔因为这个”功夫“而惹点小麻烦。

比如,上课时,发现没带钢笔,想向同桌借,然后决定开口,取得同意以后伸手接取,一个很正常的动作过程。但如果正在自发功的某个阶段,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没带钢笔,一转脸看到同桌多一支放在桌上,同时手就无意识的过去了。也就是说,第一念头一起,肢体就配合过去了,往往肢体动作到一半,自己的思维意识才反应过来制止。诸如此类的事情,不知道有练过自发功的朋友有没有经历过。

这段过程时间不是很长,有些人不细心去体会,可能还感觉不到。有练自发功的朋友,可以回忆或体会一下。

再一种,由于身上气机活动,随意而发。往往在不经意间,给自己造成一点小小的麻烦。比如放松跑步,无意间眼神看地面,不觉间咕咚就摔一跤。这是因为眼为神之苗,眼领神走,神领气行,眼神向下,神气向下,若不注意,人就踉跄一下。经过体味,才发现这个奥秘。要是不注意体会的人,说不定还会怀疑自己有什么不对劲呢。
发表于 2007/7/18 01: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神奇

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都很感兴趣,不过真的感觉太神奇了,不怎么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