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知恩

信愿念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5 23: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知恩 于 2008/8/26 11:58 发表

末学的确很怕临终提不起念佛求生的正念,平日信愿具足老实念佛就是想为临终这一念做准备

可是做到老实念佛真难!先生的意思是先求开悟,明心见性了才有可能老实念佛吗?


是啊,即便信愿很足,仍旧会有“老实念佛”真难的感慨。可见老实念佛,并非易事。

再则,老实二字,未必就是什么都不想也不想开悟那样闷头念佛而已。也就是说,念佛,也是有次第的。而这个次第,也是决定我们往生品味的。

是学佛人,都应该抱定求开悟证道的决心。这样,不管修习任何发门,都不失方向。

明心见性以后,才能算是真正的“念佛法门”,才是真正的实相念佛。在这之前,说是方便念佛也不为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0: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医盲 于 2008/8/26 14:52 发表
是学佛人,都应该抱定求开悟证道的决心。这样,不管修习任何法门,都不失方向。

最终肯定是要求开悟证道的,但一直以为这不是末学这种根机陋劣的人能求来的,开悟应该是念佛成佛之后的自然结果,老实念佛就是求往生成佛。

般若境缘集——如何究竟成佛

黄念祖大德开示(节录)

http://www.dizang.org/tj/jyj/019.htm

◎参禅极殊胜,但必须上根利智才易契入。常说开悟之人须有七朝天子福、九代状元才,不是凡庸的人都能问津的。并且开悟的人,往往还未断除后有。例如禅宗五祖戒禅师转世为苏东坡,苏东坡仍未解决问题,直到明朝转世为袁中郎,也是喜禅的文学家,袁以作《西方合论》的功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方才真了生死。所以永明大师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就是指这类情况。只是初步明禅,而无求生西方净土之愿,十人之中就有九个人反而是多废时间的。

◎地球上的修行人,虽然有的人开悟了,开悟的极少啊,千个万个难得一个半个,现在恐怕一亿里头也难得一个半个。中国十亿人口,咱们中国能出十个开悟的人吗?恐怕不容易。这不是很明显了嘛!过去有几位,都圆寂了。有的人自称是开悟了,实际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0: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医盲 于 2008/8/26 14:52 发表
明心见性以后,才能算是真正的“念佛法门”,才是真正的实相念佛。在这之前,说是方便念佛也不为过。

再次叩请先生指教如何先明心见性,何时才能奉行实相念佛的真正“念佛法门”

原帖由 医盲 于 2008/8/26 14:52 发表
再则,老实二字,未必就是什么都不想也不想开悟那样闷头念佛而已。也就是说,念佛,也是有次第的。而这个次第,也是决定我们往生品位的。

也叩请先生指教怎样才是老实念佛。

《般若境缘集》校对修订版——上品往生念佛法语
http://www.dizang.org/tj/jyj/018.htm

觉明妙行菩萨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诵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即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不专一,则见佛往生难矣!却不空费了一生的事?你如今一概莫做,只紧紧持一句阿弥陀佛,期生极乐,日久成功,方不错却。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善男子!心本无念,念逐想生,此想虚妄,流转生死。汝今当知:此一句阿弥陀佛,不从想生,不从念有,不住内外,无有相貌,即是尽诸妄想。诸佛如来,清净微妙真实之身,非一非二,不可分别。如是念者,烦恼尘劳,无断无缚,止是一心。必得一心,方得名为执持名号,方得名为一心不乱,净业功成,直趣上品。


先生怎么看觉明妙行菩萨的这段开示?菩萨开示要先“打得念头死”,是教人闷头念佛吗?先生所言的老实念佛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0: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医盲 于 2008/8/26 14:46 发表
"只要信愿具足老实念佛,不用求智慧自然会开",这句话值得商榷。

如果这样,整个佛法体系都可以推翻不顾了。

行愿行,信解行证,是学佛人都知道的基本方向。

所谓自力、他力,也不应该盲目的认为,念佛就是绝对仰仗佛理,而次第修行就是靠自力。其实,我们能信受奉行,莫非佛力。净土法门,虽说更强调仰仗佛力加持,判教可属真正的“教外别传”,但仍不失次第。

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末学理解自力就是做到印祖开示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就是老实念佛。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先生如何理解“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末学迫切想知道先生如何定义“老实念佛”,怎么才能做到“老实念佛”

末学一下子追问这么多,只是因为求知迫切,对先生绝无质疑和不敬之意。

因为无知若言语有不当之处,叩请先生海涵!
发表于 2008/8/26 00: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莫太客气,大家交流心得而已。

试先依先生文设3问:

1.什么是菩提心,什么是发菩提心?
2.圆通章的“忆、念”作何解?
3.“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何解?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2: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医盲 于 2008/8/26 15:50 发表
先生莫太客气,大家交流心得而已。

试先依先生文设3问:

1.什么是菩提心,什么是发菩提心?
2.圆通章的“忆、念”作何解?
3.“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何解?

末学无知,常常开口即错,轻易不敢也不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恳请先生直解

在论坛发了很多帖子,都是自己觉得能受益的祖师大德的开示,想贴出来和同修共享

受教于先生:如果没有正知正见,自己的观点不能随便表达,帖子也是不可以随便转的
发表于 2008/8/26 15: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阶段的讨论,表明是自己的观点,是为了学习探讨,那么即便有所偏差,也不能算是误导他人,因为又不是开堂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00: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医盲先生好!

如果不先回答先生的设问,是不是末学的问题先生就不肯赐教了?

不是末学故作谦虚,实在是太过障深慧浅,常常看过学过即忘过,所谓旋得旋忘?的确是无力作答啊

为了请先生继续指教,末学只好再搬一些相关的内容过来


1.什么是菩提心,什么是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在一般经论是指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心;在《观经》是指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在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是指直心、深心、大悲心;蕅益大师却在《弥陀要解》里为我们说出一个最简单的定义,那就是:深信和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所有一切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直心、大悲心等统统都包含在此‘深信和切愿’之中。所以只要你深信有极乐世界,和切愿往生极乐世界,那就是发菩提心了。‘一向专念’,是指要一门深入地专念‘阿弥陀佛’,也就是要一句佛号念到底,决不可转换题目。谁能这样的‘发菩提心’和‘一向专念’,谁就能在此生中,了生死、离轮回、出三界、生净土、成佛道。”

“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悟,要用觉悟的心才能往生,觉悟就是不迷。简单的说,对于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还有留念,就是迷,不能往生。觉悟的心是对于时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确实放下了,为了广度有情众生,先求往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大彻悟,这是无上菩提心。只有发无上菩提心,才不辜负佛菩萨的恩德教化。”

2.圆通章的“忆、念”作何解?

‘忆佛念佛’:忆佛,忆就是想念于佛,忆念于佛,回忆于佛;念佛,你能想念佛,你心里想念,口里也就念佛了,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忆佛、念佛,专一则灵,分驰则蔽。你心念专一了,念佛念得恳切至诚,水流也是念佛,风动也是念佛,念得一切声音都是‘阿弥陀佛’,这叫忆佛念佛。

3.“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何解?

我本来在因地的时候,‘以念佛心’:用念佛的这种心愿,‘入无生忍’:得到无生法忍。(无生忍:忍者,安忍也。理本为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亦名无生。菩萨于无生之法,安忍而不动心,谓之无生法忍。)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00: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整理一下末学请教先生的问题

1、如何先明心见性?何时才能奉行实相念佛的真正“念佛法门”?

另:先生修念佛法门吗?是实相念佛还是持名念佛?

2、先生怎么看觉明妙行菩萨《上品往生念佛法语》这段开示?

菩萨开示要先“打得念头死”,是教人闷头念佛吗?先生所言的老实念佛呢?

3、先生如何理解《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末学迫切想知道先生如何定义“老实念佛”,怎么才能做到“老实念佛”
发表于 2008/8/27 18: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知恩 于 2008/8/27 15:42 发表
阿弥陀佛!医盲先生好!

如果不先回答先生的设问,是不是末学的问题先生就不肯赐教了?

不是末学故作谦虚,实在是太过障深慧浅,常常看过学过即忘过,所谓旋得旋忘?的确是无力作答啊

为了请先生继续指 ...


1.觉
2.境
3.无生

先生不是已经赞同了医盲的观点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