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火德星君

感觉身体 完善生命——依照《道德经》修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8: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社会发展了这么长时间,要产生这些点经典,那是太正常不过的了,呵呵。
如果我们要把这些经典都学一遍才能悟道,那真是越往后的人,越难悟道了(因为经典越来越多)。
想想六祖慧能仅仅听人念诵《金刚经》里的几句话,当下开悟,可见开悟并非难事。我们现在的人,主要是把那些人类自身本来就有的感觉抑制了,并把这些事情神秘化了,造成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才阻碍了后人的理解啊。
精,就是身体的分泌物,色如米汤的青白。就是那种如鼻涕、痰、精液、关节液一样的东西,古人认为脑髓是精富集而成的,认为脑为髓海。
气,一般可以看成是身体的机能,但应该更和身体的修复机能相一致。也就是说身体一般维护生命基本需求的机能,在修行人看来意义不大,那是没有变动的,只是让你活着的机能。而真气一动了,也就能启动身体的修复机能。而真气一动的时候,往往被我们当成是生病了,这也就是我在这文章里所要提醒我们注意的事情,也许唤醒人们对于疾病的重新认识,就是我的使命吧。唉,这事真难啊。
神,也就是我们的精神思维活动,也就是大脑机能。但我们现在对于精神活动的认识,现在主要停留在语言思维上,而对于大脑对于身体的管理调节,却少有认识;对于创造性思维,对于预知预感这样的超级思维更是少有认知。而这些,才是真正的神识。
精足了才能炼气,气足了才能发神,神足了要还虚。要进入虚境,这样才能进一步。而所谓炼,在古人认为心识是火,也就是你的注意力是火,所以谓炼。但这个心识对于初起的人往往会用心过度,所以我很强调睡眠,强调放松,这样才能启发神识。

[ 本帖最后由 火德星君 于 2009/11/13 10:3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8: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形是有形的身体和器官,机能当然是依附于我们的身体啊,而机能的正常,才能维护我们的身体嘛,才能让身体器官的损伤得到修复,这就是“气化形,气依形”。
发表于 2009/11/12 21: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老师赐教,最近准备在餐饮方面开始素食,特别是各种调料,尽量的少,很赞同您对盐的看法,另外星君老师对于吃肉有何高见呢,另外在静坐的时间早上刚醒来(5,6点钟)是否合适,最好是几时呢,见笑了,哈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22: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转一段我博客里的文字来说说有关素食的问题吧。
说到我儿子的吃肉,就想到了汉传佛教的不准吃肉的问题。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只有中国的佛教才宣扬不吃肉。外国的,就是印度的佛教徒也要吃肉的。所以中国的佛教宣扬不吃肉就真的有点奇怪了,虽然这可能和中国的儒教的仁爱教义有关,好象是在这基础上的发展,但就是孟子也说只要不亲眼看到杀死的动物肉,也是可以吃的。
  我好象看到过一个佛教故事,说佛祖最后吃的那餐是牛肉,写故事的人还说当时的僧团完全是靠化缘来生活的,别人给什么就吃什么,所以佛祖最后吃的牛肉是因为化来的就是牛肉,所以也只能吃牛肉了。吃过没多久,就感到不适,然后就给弟子们说他要走了。然后就头向东边,侧身而卧,涅槃离世。
  那么中国的佛教不准吃肉又是怎样来的呢?这让我想到了佛教传入中国的渠道。
  佛教主要是从当时的西域传入中国的,在主要的传入时期,也就是从汉到唐的这段时间,也是汉民族大国和西域各小国相互对抗的时期。虽然当时有不少的汉族僧人直接到印度去取经,但是还是有好多经典就是在西域取的,有些就是从那里直接流传过来的。这样,当时的西域小国就可能利用汉人的信仰来削弱汉人的力量,他们完全可能编造伪经来影响汉人不吃肉,以这样的方式来降低汉民族的体能。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体能对于一个民族的力量来说有多么重要。
  我不善于考据,也没有条件作这样的考证,如果谁有条件,完全可以考证一下,佛经里面主张吃素的有哪些经,而它们又是经过哪些渠道,哪些过程流传过来的,就完全可能找到汉传佛教不吃肉的根源。比如《地藏经》就是唐朝于阗国的国师所译,而于阗就是当时西域的一个小国。
  在佛教向中国流传过程中,也就是从汉末到唐初,西域的吃肉的民族,给中国的主张不吃肉的汉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以后的中国周边的吃肉的民族,包括大量吃鱼肉的日本,都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灾难。这期间汉传佛教的宣扬不吃肉,让中国人的体能减弱可能有一点关系吧。
  我这样说汉传佛教,并不是我不信佛,以后我会讲我所理解的印证的佛的真义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22: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初学气功时,也是睡醒一觉起来静坐的,呵呵。静坐一阵后想睡了,又睡。
发表于 2009/11/23 1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自然而然非常难,老师可否有兴趣就内丹和外丹略说一二呢......
发表于 2009/11/27 08: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这本书可以尽快出版,这本道德经注解是我看到的最好的注解。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2: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章
抱一以为天下式
常言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里面也就包含了抱一的意思。实则简单的抱一,也就是这样,要两方面考虑,不能只是单方面考虑。但这个简单的抱一,所得到的也只是就一个问题的思考,要能获得整个世界的总体考虑,你就是把所有的问题都要放下,进入一种没有任何问题的思考状态,而这样的结果,是你会提高你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你不管再遇到什么问题,你都可以解决得了。所以,这个抱一的方式,才是你最需要的。这就是老子他所教我们的东西,一种看似什么也没教的方法,一个让我们能具有健康的体质和大脑的方法。
我们现在的人,最需要的是让身体如何健康。老子他不仅教了我们这样的方法,还教了我们如何再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生命能量,如何进一步完善我们生命的方法。他完全想在我们的前面了。确实当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后,我们自然也会去追求生命的进一步完善的。他肯定是有这个过程的,不然也不会这样明确地为我们想到这么多。
从下面老子的原文中,我们能深深地感觉到一个老者对事情充分周到的考虑,那种对后果的考虑,而不是那种只凭血气之勇的冲劲和蛮劲。在老子的文字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他对当时世界的评价和议论,甚至他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评议。但我们应该看到,他更多的是希望以人们的健康,来让社会也获得健康,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读懂他的地方。在这里的为天下式,也是希望圣人能以他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来影响天下人,进而让人们也健康起来。也只有这样来理解,才能理解他的理想“小国寡民”,才能理解他对于技术的反对。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他的这些认识是很有局限的,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才能真正地办到让我们所有人都健康起来。
道行天下,将是一个必然!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释)
抱一:当有思维时,不可能把天下所有的事都想完全,所以没有思维时,才是完全的思维.一,也就是整体未分,一个完整的思维模式.在这样的时候,全身体的感觉甚至辐射到身体以外,和周围相合,所以抱一时,也就是所谓天人合一之时.
自见:自我表现.
自是:自我肯定.
自伐:自我矛盾.
自矜:自我担高.


(意译)
古人说:“曲则全”,就比如你家的围墙,一定要拐弯,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家园。引伸为人事,就是你能委曲自己,可以保全整体的利益。还可以理解成要受得了暂时的委曲,才能保全自己。“枉则直”,就象一定要把弓弄弯,才能把弦拉得直一样。引伸为人事,就是你要能在冤屈时经受得了,才能最后得以伸直。也可以理解成当我们看到了有不正确,才会去纠正。“洼则盈”是说低洼的地方,才能装得满水。引伸为人事,可以理解为正是你的谦虚,你才能学到东西,才能有所得。“敝则新”,那老树叶枯了掉了,才能长出新的树叶。有句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少则得,多则惑”,心思单纯,反而有所收获;心思复杂了,反而犹豫不决,难有所获。所以圣人教导天下人,考虑问题,是要从整体来考虑,从长远的得失来考虑。一个人不固持己见,才能明白事理;不自我夸耀,要人家说你好,才能彰显出名;不要自我矛盾,才能被社会承认;不自我拔高,不脱离群众,才能成为领导。所以说你不要老是去争,正是因为你不与人相争,才没有人和你争,最后才没人能争得过你。古话说“曲则全”不是随便说的,确实是经验之谈,你只有这样做,才能获得圆满的成功。
(解释)
大多数的人都反感别人的自夸,在古代,成功的机会更少,所以自我推销就更是让人讨厌,所以反而会受到更大的阻力。在今天,可能情况就不同了。这里的“曲则全”,也是能曲己之意,才能考虑周全的意思。如果一个人只依自己的意见,不听别人的意见,那么他很难站到另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你可以直接表明你的意见,这是“直”,但你不能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所以“曲”才能周全。《道德经》的文字,你可以多方面去理解,会给你多方面的启发,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关于“自伐”的理解,我没看到如我这样来理解的,但我感觉我这样理解更能说通,不管别人是怎样来解释的,但这个“伐”字,不当成攻击、讨伐来讲,我总感觉有些怪怪的。所以“自伐”,我就把它理解成自相矛盾了,你都自相矛盾了,别人还能承认你吗?所以当然无功了。
(发挥)
关于“一”,历来学者都把这个一和道等同,其实这一和道还有区别的。一是整体、统一、完整的意思。道是一种感觉,是我们人通过修行而获得的有异于普通的感觉,人们沿着这一感觉,可以完善自己的生命,走向圣人的境界。老子认为这一感觉来源于冥冥之中的宇宙本原体的力量。道的感觉在明显的时候是“玄”。明道得道以后,我们的大脑可以在没有语言的状态下进行大一统的思维,考虑问题就能想得更周到,能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所以后面老子说“道生一”,就是这个意思。在本章,我们可以清晰看出老子从好几个方面来启发我们的整体思维。启发我们要从结果来看问题,不能只从愿望出发。
发表于 2009/12/7 19: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沉了,顶起
发表于 2009/12/8 04: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这本书上所阐释的东西正是禅修、静心、气功、瑜珈以及中医学等等的最基础的东西,如果这本书所讲的道理明白了,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上述几种文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