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养正私塾
›
[转贴]在家上学的一些案例
返回列表
查看:
1816
|
回复:
4
[转贴]在家上学的一些案例
[复制链接]
梦觉
梦觉
当前离线
积分
1591
发表于 2009/9/10 19: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http://www.ririxin.org/show.aspx?id=219&cid=37
从现代私塾走出的航空女博士
他在
学校
教了一辈子书,然而在高考前却没有让自己的女儿踏进学校半步;对现行应试教育的否定,使他以不同寻常的教育方式,成功地把女儿送进了名牌大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居住在新疆原农四师工建团砖厂家属院周围四里八村的乡亲们都知道,陆秉贤没有让女儿陆宏志上一天学,却让孩子以当年伊犁地区高考总分第二名的成绩顺利地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孩子不去学校念书,怎么也能出这样的成绩?今年元旦刚过,笔者采访了陆秉贤。
奇特的教女故事
陆秉贤和老伴范翠玉都曾经是小学教师,他们1961年从江苏海门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工建团工作直至退休。
陆秉贤介绍说,对女儿的教育他是在摸索中尝试的。女儿5岁以前的教育基本是空白,与当地同龄孩子没有两样。女儿5岁的时候,有一次生病了,陆秉贤在专门照顾女儿的同时开始了他的全新培养计划。
陆秉贤先从拼音开始教起,他认为,让孩子掌握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女儿认识了基本的字母和声调后,陆秉贤就自制了许多用拼音标注
汉字
的少儿图书,开始启蒙教育。仅仅用了不到1年时间,才6岁多的陆宏志就可以看一些浅显的图书了。这个时候,陆秉贤才开始教孩子写字。7岁多,陆宏志就可以写简单的日记,并且还能“创作”和口头讲出许多小故事呢!
11岁左右,具有较强阅读能力的陆宏志就读完了小学所有的语文教材,由于没有课业负担,抱着看课外书的态度,使她的语文
学习
更多一些快乐和自由。对于小学的数学课程,作为小学教师的陆秉贤仅仅是个别指点,就放手让女儿自己阅读理解,而且从来不考试。
陆秉贤是个爱琢磨、喜欢研究
学习方法
的人。他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钱来订阅了大量的书籍和杂志,
培养孩子
的自学能力,比如他订阅了一套《初高中全套数理化习题解答》,这样的辅导书也有其他孩子的家长订阅,但很多都被作业负担很重的孩子变成了抄袭答案的工具。由于陆宏志没有负担,真正是以学东西的态度学,反而效果奇好。
由于陆秉贤自己根本没有学过英语,对孩子的英语教学,他比较发憷,直到陆宏志15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英语。在教孩子自学英语的时候陆秉贤下的工夫最多,学习音标时,他找老师将每个音标朗读10遍制成磁带让孩子听。等会了音标,他又指导孩子学单词,有了几千个单词量后,十六七岁的陆宏志已经可以阅读英文书籍了。有时候,她和弟弟一起阅读英文原著时,两人竟然高兴得相对拍手大笑。
陆秉贤认为,语法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并不重要,没有哪个孩子学说话先要学习语法,都是在生活和应用中学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陆秉贤从来没对女儿施加压力,只要她不愿意学,就可以出去玩。夏天打球,冬天滑冰,有时候一玩就是一天。但陆宏志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一旦学起来,劲头很大。1991年,陆秉贤认为20岁的女儿已经完全可以应付高考了,便到学校给女儿报名。但谁都不相信一个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孩子能参加高考,是陆宏志的一篇英语短文征服了负责报名的老师,据老师说,这孩子的英语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一个高中毕业生的水平。
当年的高考,陆宏志以伊犁地区第2名的高分顺利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英语满分,作文满分。
无法复制的“现代私塾”
采访中, 陆秉贤告诉记者,之所以不让女儿上学,是因为现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方向不对,学校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考试和升学率上,往往忽视了考试之外的其他社会技能。在这种指挥棒的指导下,教育方法也是沿袭传统。他举了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都是大人给孩子讲故事,这是不科学的,如果倒过来让小孩给大人讲故事才有趣。他说,学
文化
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现在中国教育却把它搞得很复杂。
他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阅读的能力,等他能看懂很多东西的时候,
知识
对其来说会成为很有吸引力的东西。只要阅读理解的能力增强了,自学中的很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陆宏志7岁就能写文章,讲故事,16岁就会阅读英文原著,现在是流体机械工程学的博士,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香港的生活和工作节奏特别快,但陆宏志从来没有感到过压力,她经常给父亲打电话说,感觉每天特别轻松。
在培养孩子的时候,陆秉贤并不惟学业为重,而是兼顾全面发展。他认为,孩子从小不应该先接受数字的教育,而应该是音乐的教育。他让女儿最先学会了识谱。他还给孩子订阅了几十种杂志,仅仅音乐方面的杂志就有11种,陆宏志唱歌、打球都是好手,还能自主填词作曲。有人说,陆宏志是“天才”“神童”,但只有陆秉贤明白,自己的女儿跟别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因为自己在教育上让女儿接受了不同的教育方法而已。
陆宏志上了4年大学,3年硕士,5年博士,如今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在校园里,陆宏志不仅学业优异,而且有很多文体特长,是学校里的骨干和“新闻人物”,大家都称她为快乐鸟,没有人相信这个女孩子在高考前没进过一天校门。
[
本帖最后由 梦觉 于 2009/9/11 11:52 编辑
]
学习
,
培养孩子
,
学习方法
,
汉字
,
文化
,
知识
相关帖子
•
【转帖】中医输给西医,是中国输得最惨的一场战争
•
取象比类之发现1
•
中医药法今天审议通过!
•
2016年五运六气回顾与2017年展望
•
王国强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
中药改名:是规范还是瞎折腾
•
【学习札记】干支是学习真正传统中医的一把金钥匙
•
开启灵枢之门-宋恩旗老师讲灵枢
•
学中医的两种读书途径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回复
举报
梦觉
梦觉
当前离线
积分
1591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0 19: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袁老师”和他的女儿
本报记者 汪晓东
11月6日晚上六点半,8、9名学生像往常一样,陆续来到袁鸿林的家中,并在客厅中央的乒乓球桌前坐定。袁鸿林清了清嗓子,开始上课。
袁鸿林的家在海盐县城,100平方米的套间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卧室,袁鸿林一家三口平时就住在这里;二是教室,也就是客厅。总体上,家里比较凌乱,看来主人并不经常收拾。客厅有40多平方米,除了中间的乒乓球桌(同时也是课桌),还有书架、电视机、电脑、大黑板等等。客厅里到处是书,以小学、初中的语文、数学、英语书为主,另外也有一些古典名著和故事丛书,看上去也是孩子用的。
袁鸿林的家还有一个“别名”:哈利快乐英语角(“哈利”是袁鸿林的英文名——注)。这7个字,被袁鸿林写在大门和临街的窗户上,老远就可以看到。随着袁鸿林的名气越来越大,这里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据他说,现在,每月来的学生,少则30多人,多则60多人。袁鸿林从广州辞去所有工作回家之后,创办英语角成为他们一家三口的主要生活来源。看上去,袁鸿林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满意。
在一种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开始了口语的训练。这些孩子中,有的上小学六年级,也有的上高一。他们手上的教材是PETS(第一级)。PETS是“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简写,这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设计并负责的全国性英语水平考试体系,是我国惟一面向所有社会公众的多级别权威英语测试体系,对考生无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的限制。PETS一共分5级,第一级大致相当于初三或高一水平。明年9月,这些孩子将参加PETS(第一级)的考试,所以他们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口语的训练。
在这些学生中间,有一个年龄明显偏小的女孩,她显得特别兴奋,也十分活跃,说出来的话常常逗得大家发笑。她听课并不认真,总是开小差。不过,她英语口语水平似乎与这些大孩子相差无几,口语的流畅程度好像比其他学生还略胜一筹,发音也非常独特。
这个有些特别的女孩就是袁鸿林的女儿袁小逸。
事情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在小逸两岁零8个月的时候,她被送进了幼儿园。然而,进了幼儿园的小逸好像换了一个人,原本天性活泼的她,一到幼儿园就郁郁寡欢,别的同学又说又笑,又打又闹,小逸却躲在教室的角落里,傻傻地看着。每天下午,妈妈去接小逸,他会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看了让人心酸,后来,小逸就发展到不肯去幼儿园了。“每天早上像打仗似的,要折腾很长时间,又哭又闹的。”不仅如此,小逸还常常生病,经常要到医院打吊针。“说是上了1年幼儿园,实际上就去了半年,还有半年就是看病去了。”袁鸿林说。他分析,小逸身体不好,主要原因是心情不好,幼儿园的环境使她感到压抑。
“在家里好好的,可到了幼儿园变傻了。”袁鸿林越来越感觉到,学校的环境不适应自己的孩子。他说:“这样下去,对小逸的身心发展都很不利,肯定要出问题!”于是,袁鸿林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与其让女儿这样痛苦地在幼儿园呆着,不如把她接回家。
变化果然明显。回到家中的小逸,又恢复了活泼天真的个性,和其他孩子的交往也自如。不仅如此,袁鸿林发现小逸非常聪明,接受知识很快。这使他萌生了自己来培养小逸的想法。于是,他开始钻研教育方面的知识,重点研究基础教育,并把自己学来的知识运用到对小逸的教育,效果十分令人满意。短短3年中,小逸的英语和古文已经达到初中的水平,数学也达到了小学三年级以上的水平。这使袁鸿林下定决心:不再送小逸到学校,而是由自己来承担对她的教育。现在,除了小提琴之外,小逸所有的课程,包括写毛笔字、画画、下棋等等,都是由袁鸿林自己来教。
袁鸿林的计划是,让小逸3、4岁完成早教(袁说“已经完成”),6岁达到小学低年级水平,9岁达到毕业(袁说“现在看来可以提前”),13岁高中毕业,16岁大学本科毕业,18岁左右研究生毕业,21岁博士毕业。但另一方面,袁鸿林并不打算让小逸参加国家组织的中考、高考,而是希望她在将来以同等学历参加研究生的考试。“如果中国的大学不能考,送她到国外的大学总可以吧。”
尽管袁鸿林有相当的学历背景,但他的专业毕竟不是教育学,他能教得好自己的孩子吗? “我教到大学没有问题。如果她将来感兴趣的专业与我的专业相近,教到她研究生也没有问题。”袁鸿林表现得非常自信。不过,袁鸿林并不想封死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的路,他说,如果她哪一天忽然想要到学校去,他也不反对。但他又说,现在有一个现实问题,以小逸现在的受教育程度,上四五年级没有问题,但显然不能让她和比她大好几岁的孩子在一个教室上课;如果还是让她上一年级,老师又肯定没法教,“有些老师的英语口语说不定还不如小逸呢”。为了让记者“眼见为实”,袁鸿林拿出一本《新概念英语2》,从中间随手翻出一篇文章(第53课——袁注)让小逸念,然后当场让她做后面的阅读理解,12道题,全对。
“那你现在愿意去学校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小逸不假思索:“一天到晚死记硬背,我哪敢去呀?!”
小逸的回答显然是受到了袁鸿林的影响。
言谈中,袁鸿林表达了对现在学校教育的不满。他认为,现在的基础教育,只是一种灌输式的、简单机械重复的训练而已,学生,只不过是这条“流水线”上的一个个“标准件”。现在的学校教育,某种程度上是在训练机器,而不是人。这一切,根源在于垄断的教育体制和单一的教育模式。“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只是一些枝节的问题,没有涉及到核心的问题。”
他所说的体制和模式问题,主要指的是国家对教育资源没有放开,即便有一些民营学校,用的还是统一的大纲,民营学校的学生,一样要参加统一的考试。“我这样做,并不是要挑战学校教育,只是希望能够成为一种必要的补充。教育的模式应当是多元的,有学校教育,也有家庭教育。这样,可以让不同的孩子接受不同的教育方法。为什么非得要让孩子在同样一条流水线上呢?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学,大学毕业找工作,我们的孩子一次次面临着考试,一次次面临着被淘汰。而学校和社会对人的选拔的标准又是什么?看分数,看学校的牌子。这样一定就公平吗?”他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相适应,至少是部分不适应。在经过较长时间的自学,以及通过网络论坛与外界的交流,袁鸿林认为自己对现代教育“是有发言权”的,他反复强调:“学校教育不能像现在这样搞!这样的流水线式的应试教育,对很多孩子是不公平的,尤其是对那些某些方面超常的孩子不公平。”
不过,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只要智力没有障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像小逸一样。”他说自己曾试验过一批和小逸差不多大的孩子,结果是,大部分孩子都达到了小逸的程度,有些甚至还超过小逸。据此,他认为,现在的基础教育值得“大大怀疑”。
“我就是个私塾老师。”袁鸿林并不讳言。交谈中,他说到了胡适等一些近现代的国学大师。“他们不都上过私塾吗?以前,孩子上几年私塾,文字功底很好了,现在,一些孩子学了五六年,写篇短文都文不通字不顺的。这是值得反思的。”不过,他也强调,尽管他也教孩子《论语》、《三字经》,但他的私塾不是简单复制,他不会让孩子死记硬背。
袁鸿林决心在家里教育孩子,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美国就有很多孩子是在家庭完成教育的,“他们一样可以上很好的大学,一样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因此,我们的基础教育,可以从古代私塾教育和现代西方教育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2005.11.10.拟载次日《人民日报》)
[
本帖最后由 梦觉 于 2009/9/11 11:52 编辑
]
回复
举报
梦觉
梦觉
当前离线
积分
1591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0 19: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家为读书
今年8月,湖南益阳市12岁的小姑娘舒扬阳以高考544分的成绩被中南民族学院录取。 整个故事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从1996年舒扬阳上小学四年级开始就被父亲领回家自己教, 在后来的3年里,扬阳在家里学完了学校里需6年时间完成的课程。
舒扬阳的父亲舒德初说起当初把孩子从学校接回家的原因有些无奈。舒扬阳4岁的时 候就已经掌握了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上到小学四年级时成绩忽然落到了班上倒数几名, 老师经常挖苦她。当父亲从上门来告状的老师口中得知扬阳的情况后十分诧异,仔细问过孩子才知道,扬阳不喜欢学校的教学方式,觉得进度太慢。舒德初在与学校协商后把女儿接回了家,自己辞职,专门在家“陪读”。
对于在家“上学”,采访过舒扬阳父女的湖南卫视晚间新闻记者邹果平的评价是“轻松、自由又有效”,舒扬阳自己最大的感觉则莫过于“快乐”。舒德初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他每天最多只给扬阳安排4门课,一整天也不超过四五个小时,他把教材重新编排,省去重复部分,把同一类知识合并在一起;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扬阳自学。学习之余的时间就用来弹琴、唱歌和画画。让孩子快乐、自由地学习是舒德初的教育原则,他说:“没有考试的重压和成堆的家庭作业,扬阳也能自觉地学习,什么时间学、什么时间玩,她都安排得很好。”
一个曾经被学校认为是差生的女孩子,在离开学校后通过家庭教育而成材,面对这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黄平看到事情背后隐藏的问题:“家长把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说明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这是一个信号,表明我们的学校存在问 题。”
黄平所说的“学校存在的问题”在21世纪即将到来时正引起全球教育界的深刻反思, 各国教育专家达成的一个共识是:“21世纪的教育应是为了所有人和每个人的”,“它将以个人为导向,确保每个人获得公平的机会。”但是,也许正像黄平所忧虑的那样,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并非找不到目标,而是在于能否找到实现目标的手段。人们赋予学校的希望与学校所能承担的职责之间的距离,一直是令教育专家头疼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梦觉 于 2009/9/11 11:54 编辑
]
回复
举报
梦觉
梦觉
当前离线
积分
1591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0 19: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舒德初老师的“自导联助”好
舒德初老师不仅教女儿3年就轻松地学好8年的课程,12岁在全面超常发展的基础上考上大学。他又使许多学生提前一年或者几年考上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以前我在一些电视台和许多报刊杂志看过有关他的报道。
去年7 月,我又如饥似渴地读了他的《轻快成才 自导联助的学习法则》一书,深受启发,感慨万千。我多么希望我们的学校能够用舒德初老师的“自导联助”教育来真诚的为中小学学生彻底减负。
后来我了解到:舒德初老师有系统的“自导联助”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书籍与系列学材已经出版和正在逐步出版,他还申报了五项轻快学习的教研专利产品。他认为:只要改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和巧编学材,即使学生每天用于学习功课的总时间平均不到我国现行学校的二分之一,中小学12年的教学内容,五岁左右的孩子用6~8年时间可以非常轻松愉快学好,尤其是在思想品德、智力、体质、竞争意识、创造意识、音乐、美术和情商等方面的素质,都要大大优于传统学校12年才高中毕业的学生。
今年3月,我给5岁的儿子邮购了舒老师的《机灵算数尺》 、《玩乐数学牌》、《 轻快字文牌》、《竞赛上山图》、《轻快成才》、《字文飞船》、《少儿玩乐数学》等学习材料和教研产品后,惊喜地发现:用启智、斗智游戏和娱乐游戏等,让孩子们在尽情的玩乐中不知不觉地快速发展,是舒德初老师的主要教学方法。
我的实践证明:舒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是完全正确的,十分有效的。“让每一个孩子轻快学习,又全面发展”,是舒德初老师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愿。“自导联助”教育一定是中国和整个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陈平
回复
举报
梦觉
梦觉
当前离线
积分
1591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0 19: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孩子为什么与中国的不同? 不久前我看到一篇文章,讲去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一期由中美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录制的《对话》节目。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同学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接下来是制定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中国学生先是歌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吟咏茶马古道,然后有人弹古筝,有人弹钢琴,有人吹萧,外加大合唱,最后对非洲的援助计划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只说组织去非洲旅游,组织募捐,还去非洲建希望小学等。有人发问,你们募捐,要我掏钱出来,我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
我们的学生面面相觑,谁也回答不出来。美国高中生的方案,则从一些也许我们都想不到的社会生活细节,如教育、就业、食物、饮用水、艾滋病、避孕等实际问题入手,每一项做什么,准备怎么做,甚至具体到每一项的预算,而那些预算竟然准确到几角几分。整个计划拿来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中国教育的失败,刺痛了大部份网友的心灵。关于中国教育为什么如此失败,原作者萧淑珍女士已经作了颇为深入的分析。我没有必要在此多嘴。但是,我作为文章的推荐者,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的人,则有责任和读者们分享自己的观察:人家的教育为什么成功?不妨从六岁半女儿上幼儿园和小学的经历说起。她五岁时,参加了女童子军(girl scouts)。这个组织在美国孩子中非常流行,但结构很松散,不过是几个家长凑在一起,轮流志愿带孩子而已。奇怪的是,那些志愿去给大家看孩子的家长,不仅不领任何报酬,自己还要缴钱。我妻子就是这样缴钱“买到”了给人干活儿的机会。女儿六岁时,童子军派下差使:推销饼乾。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社会和经营技能。我们在国内长大时都受过教育:美国是个金钱万能的社会,从小就教孩子怎么赚钱。这下子可得到印证了。童子军的网站也直言不讳地介绍,美国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从在童子军卖饼乾开始。组织者还绘声绘色地说,有些大一点的孩子,特别有创意,跑到一些大公司办公楼的门厅去卖,结果碰到一位企业总裁,一下子决定给自己的员工一人买一包,几分钟内,几百包饼乾就销出去了!饼乾是很小一包,四美元,至少高于市场价30%。这么教孩子赚钱,是否过分呢?一试才明白,买童子军的饼乾,没有人嫌贵。刚开始时,女儿见了哪怕是熟人,害羞得话也说不出来。不过,大人们都特别热情,一看她穿着童子军的小制服怯生生地站在那里,就主动走过来问:你在干什么呀?是在卖饼乾吗?我可以买几包吗?就这样在“客户”的引导和鼓励下,她的买卖也开张了。许多买主告诉我们,他们都是在童子军里卖饼乾长大的。渐渐地,女儿居然也敢主动张嘴推销了。饼乾有八种,有低热量的健康饼乾,有巧克力的,等等,每次推销,孩子要向人家解释品种,告诉人家买某种饼乾的理由,然后算账,四包饼乾,四块钱一包,一共多少钱,算术也跟着学了。具体卖的办法是先找顾客订货,登记大家购买的数量,然后“进货”、“送货”、收款,要走整个一个商业流程。几个礼拜下来,女儿居然卖出了三十二包。总金额128美元。饼乾卖完,大家凑在一起算账,看看这个小群体的总收入是多少,让孩子们讨论钱该怎么花。结论是把钱一分为三,一部分给组织者,因为人家义务劳动,还要自己缴钱,不公平,至少孩子卖饼乾的收入能够把志愿者倒贴进来的钱支付了。也就是说,孩子用自己的劳动,挣钱“雇用”了看自己的大人。第二部份钱,要捐给那些无家可归者。这特别合女儿的心愿。因为她生在纽黑文,那是个很穷的城市。我们又没有车,买菜来回走一个多小时,把她放在运动婴儿车上推着,一路见到许多无家可归者,所以她不到三岁就有个理想:长大开个餐馆,穷人来吃饭不花钱,她只收富人的钱。用我们一些经济学家的话,这恐怕也算是“向富人开枪”吧。第三部份钱,留下来给孩子们开个庆功会。你如果看到人家这样培养六岁的孩子,就很容易理解中美高中生的对比了。美国的孩子确实很实际,从小动手,赚钱算账。他们都意识到钱能干许多事情,一分一角也不会疏忽。所以我现在也这样教自己的女儿:你想要什么,必须先干点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读书,练琴,帮家长干活。什么都不是白来的,必须自己挣来的。挣来钱后,用我们小时候的话来说,就是要想想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人”了。这种教育,改变了她的价值观念。她四、五岁时,有一次突然跟我说:“爸爸,我长大要嫁给王子,我不会嫁给普通的人。”我大吃一惊:她哪里来的这种价值观念?后来一想才明白:她读的书,看的卡通片,全是什么白雪公主、灰姑娘之类的内容,最后的大团圆就是好女孩儿嫁给王子。女儿这么长大怎么成呢?!我一度颇有些焦虑。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一次她妈妈和她讨论阅读,书里面一位奶奶式的人物对自己的孙女和其小朋友们说,女孩长大嫁给王子,这辈子就大功告成了。妈妈问她什么看法。她马上说那样不好,因为那样一个人只能当生活的“观察者”,没有办法参与,学不到东西。看来,孩子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还是要看大人怎么教育。我们这里大人教孩子什么呢?我们也组织过援助非洲灾民等活动,那都是学校出面进行政治动员,就象搞运动一样。孩子从中学会的,除了几个意识形态教条外,就是如何打发上面派下来的差使。我们的家庭中,逢年过节,孩子们除了吃、放鞭炮,就是拿礼品、红包,很少有象童子军这样民间自发的组织,由家长通过生活的细微末节自然地向孩子灌输帮助他人的价值观念。我更有必要提醒读者,美国的精英高中生,常常自己花钱到非洲等贫穷国家当志愿
者,这一经历,有时成为他们竞争进入一流大学的关键。所以他们对非洲的生活先生了如指掌也不奇怪。这一点,我在近着“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一书中有详尽的介绍。人家那里没有大道理,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浸透着这样的道德情操:真理和智慧,是他们的价值;财富和权力,是他们实现这些价值的手段。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掌握了财富和金钱,而在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
本帖最后由 梦觉 于 2009/9/11 12:02 编辑
]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