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 发表于 2006/10/8 10:52:42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第一集 七十年第二期


  第二天 精进与调适


  今天是第二天,大家要确实注意到精进修行。各人应尽最大的力量去念佛,但须各自量力,不可用力太过,以致不能持久。譬如挑担,祇有八十斤的力量,不可勉强挑一百斤。又如短绳,不可取深井的水。

  念佛时要把嘴巴张开,声音自然宏亮。如果你不敢张开嘴巴,念佛会很累。

  所谓调适是调适你的身心,适合你自己的力量。调适之意是要你捍劳忍苦,保持长远心,绝不是叫你放逸懈怠。劳累时要忍,有病痛时要忍,以保持长远的耐力。

  所谓精进不是叫你蛮干一场。总而言之,要求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不在蛮干苦干。佛七期间受八关斋戒,是往生的增上缘,劝大家尽量持,但也要各人量力。

  平时念佛叫长时修,七日念佛叫别时修。别时修有七天念佛、十天念佛……。因为众生的习性难以持久,故弥陀经讲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念佛。要求勇猛精进,克期求证。如果七天念佛跟平时一样松懈,很难得到成就。所以七天当中,要你发勇猛心,常行不退。

  所谓精进有两种:一、身精进;二、心精进。身精进要求五根不放逸。怎么叫放逸?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这便是放逸。不放逸便是精进。

  身精进要精进念佛。念佛时不可把佛号念得太低,连自己都听不到。如果你自己也听不到,那你的心一定飘飘然,一点都不切实。

  又要精进绕佛。绕佛如何精进?绕佛时步步用心,不可东看西看,身体亦不可东幌西幌。

  又要精进礼拜。拜佛要精进。对我们凡夫实用的是身心恭敬礼。拜佛时,不论拜多、拜少、拜快、拜慢,总要身恭敬地礼佛,口恭敬地称佛号,心恭敬地想佛。这样做有无量功德。因为身恭敬地礼佛,绝对不犯杀盗淫;口恭敬地称佛号,绝对不犯妄语、恶口、绮语、两舌;心恭敬地想佛,绝对不起贪瞋痴。这一拜之下,十业清净,不但可以往生,成佛都有余。

  大家拜佛时,不可东张西望,一点恭敬心没有。又不可忽起忽落,甚而闲言闲语。如此一点功德也没有。每一拜要恭恭敬敬,唯恐有丝毫不如法处。如此,心自然恭敬。尤其要注意到拜佛时想佛在眼前。一般人拜佛时不想佛在眼前,而想有人在看我,所以要拜得恭恭敬敬。此乃是为他人拜佛,自己没有受用。

  又静坐时要如法静坐,不可有丝毫马虎。要是有一点疼痛时,须捍劳忍苦。以上所讲的是身的精进。

  接着讲心的精进,心精进叫不懈怠。如何知道自己心精进不精进?如果念佛时心能始终住于弥陀名号叫精进。静坐时心一点也不乱,但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叫心精进。如果想到其他的事,就叫心懈怠。

  发现心跑掉了,赶紧把它抓回来,还令心安住于佛号上面。大家念佛就这样用功。

  身精进是假精进,心精进才是真精进。不要看大家念佛也念,绕佛也绕,礼拜也拜,静坐也坐,那不一定是真的。有一位菩萨问佛:「为何身精进非真精进,心精进才是真精进?」

  佛说:「因为身的精进由心所起故。心起方有身的精进,心若不起,则无身的精进。」

  大家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心,不要让他跑到自己的家里去,或跑到社会上、电影院乃至舞厅上去。

  再讲调适。有身的调适和心的调适。要调适到怎么样的程度?

  身调适要身不严不宽,就是要不紧张不松懈。有人念佛或作事,突然紧张起来,甚至到手脚发抖,那不叫精进。

  心如何调适?要使它不散、不昏。不散就是心不散乱,不想东想西。不昏就是不打瞌睡。打瞌睡最危险。堕畜生道时,就是这样造成的。命终时往往一昏沉,睁眼一看时往往就发现已变成狗,变成猫了。所以大家平时要精进努力,千万戒昏沉。

  为什么精进还要调适?所谓调适是要你不能太过。过犹不及,亦即过得太多与赶不上是同样错误。佛告阿那律,精进太过,必然退堕。

  修行犹如调琴弦,琴弦太松则发不出声;琴弦太紧则会断。故精进太过往往易致心浮意躁。这是因为不知修行进步要有时节因缘的缘故。

  譬如把一粒菜种子种下去,它要经过六、七天才会发芽;发芽后又须过几个月才会长高、长大。如果你想帮助苗长得更快而把它往上提一提,那反而会死掉。所以世间法上孟子亦讲,不可揠苗助长。

  小乘成就最快要经三生,最慢要十六小劫才能证到四果无学位,乃至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祇劫,故知一定要有时节因缘。纵使顿教讲一念成佛,亦有一念的时节因缘。

  精进调适对修行得证,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如果光重调适而不精进,必定懈怠放逸。如果光精进而不知调适,就意躁心烦。

  精进调适,平时可用得上,临命终时亦可用得上。平时遇到困难,须用精进来突破,用调适来突破。调适就是要捍劳忍苦,要有耐力。遇到困难能以精进调适突破了,就会有另一番境界。

  尤其在临命终那一剎那,若不懂调适精进、精进调适,很难保持正念。所谓正念就是佛念,念阿弥陀佛。要知临命终时八苦交煎,若不起精进力,不能提起一声佛号。但如不知调适,则不能捍劳忍苦,支持长久。

  古时大德,很多临命终时也很苦,但懂得调适,知捍劳忍苦。

  佛告弟子临终遇痛不可大哭大叫,狂乱其心,应提起正念。各人临命终时一定要经过苦的阶段,这时要调适自己身心来耐住它。用调适的力量来精进念佛,若得保持这一念最后断气,定得往生。这叫一念往生。

  最怕的是不能调适,才念得几句佛号,可是距命终不知还有多少小时,多少天,若不能调适,待忍不住了,大哭大叫,则会堕落。

  希望大家念佛时,遇着身体劳累或有病痛时,一定要调适忍耐。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把这种能耐养成,临命终那一剎那即可用上。这叫修往生资粮。要不然正念不得保持,到了最后那一天,就要如落汤螃蟹了。

  佛传的修行法门中,有十念法门。其中一念叫念死。念佛时,时时念死,即能捍劳忍苦。回家以后,一天二六时始终念死。这样就可放下一切,往生西方。所以印光大师在床头贴了一个「死」字。

  平时修来,忙时用。

  在念佛堂还想家里事,那就是不怕死。

  希望大家真为生死,勇猛精进,精进调适来念佛。
  
  

古月 发表于 2006/10/9 05:11:41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第一集 七十年第二期


  第三天 守护六根


  过去两天,恐怕大家听不懂,所以讲浅一点。今天讲点深的。因为不听一点深的,不知净土法门的可贵,也不知净土法门如何去修。

  今天讲守护六根。六根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守护即是不叫它放逸。

  先讲五根不要让它染五尘。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五尘就是色、声、香、味、触。眼根不要染色尘,认它好看不好看;耳根不要染声尘,认它好听不好听;乃至于身根不要染触尘。

  五根没有罪过,本来是不染的。因五识里头有一分意识,所以才起染着心。五根刚对五尘的时候,第一念一点都没有罪过,清清净净的。譬如你眼见红的、黄的,它就是红的、黄的,没有丝毫贪着心。可是第二念虚妄起的时候,就起了贪着、染着。

  第一念没有染的时候,叫介尔初心,是清清净净的第一个念头。我们要用这个心去念佛。所谓西方极乐土,去此十万亿,与我介尔心,初无彼此异。大家凡夫都具此介尔心,所以我们以介尔心去念,一定能往生。

  这个介尔初心,原来是众生的本觉(本来的觉性),由于第二念虚妄起,才生出不觉。不觉就迷惑了,迷惑了故堕入六道生死。

  我们现在听闻净土法门,一心念佛,那就是开始觉悟,叫始觉。本来在介尔初心的本觉时,一念迷惑起不觉;在不觉当中,一念回心念阿弥陀佛,就是你的本觉性。阿弥陀佛是觉悟的人,阿弥陀佛就是本觉。我们一念阿弥陀佛就是始觉。

  我们念佛就是要令始觉合于自己的本觉。故念佛法门最圆、最究竟。祇要以介尔初心念一句佛号,即是始觉合于本觉。

  怎么念佛不是用介尔心?念佛时想其他事,那就不是介尔初心。所以要大家念佛时,心里杂念一概不要,仅仅单提一句阿弥陀佛佛号。那是你的介尔心,始觉合于本觉。

  各位可以想一想,平时整天拿念珠,可曾念出这样一句佛号来没有?如果你真正以始觉心,念合于本觉的一句佛号来,那是真念佛。如果平常杂乱心,根本没这么念,那实在是冒充念佛人。

  前面我们讲五识染五尘。五识染五尘,由于意识染法尘才起。意识染法尘,有的是因缘起,有的是独头起。眼看见好看的,意识起贪着心,这是因缘起。那个贪着是你的意识。眼贪好看,即是眼识染色尘。

  独头意识是它自己打妄想起来的。也不能说它打妄想自己起来的,它是根据过去五根接触五尘所产生的影像而把它记住了。

  譬如说你看见红色时,是眼根对色尘;当你不见红色时,心里还可想红色,那是意根对法尘。

  五根对五尘产生五识,是现在有,非过去有,非未来有。你现在眼睛看见色尘,耳朵听见声尘,是现在产生眼识耳识。可是意识对法尘,不对现在,乃对过去与未来。怎么知道呢?

  瞎眼的人看不见现在的一切。如果意识可对现在的话,瞎眼的人还有意识,应该还可以见。意识若可对现在,聋子应该可以听。

  所以意识对法尘起染,五识即染五尘。怎样称为意识不染法尘?意识不怕它起,祇要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当中,不可有四相三毒。四相者,我、人、众、寿相;三毒者,贪、瞋、痴。如果意识对法尘不起四相、三毒,那即是不染于六尘。

  大家回家念佛要记住,不管遇到任何境界,你的意识不可染着。不起四相、三毒,清清净净的心就是西方七宝池。此时念阿弥陀佛,那七宝池中就莲开九品。不起四相、三毒,你的六识出于六根门头,在六尘当中来去自如。

  不起我、人、众、寿相,不生三毒心,修其他法门也可做到,但很难。唯有修念佛法门最容易。譬如参禅,闭上眼一参,即是我、人、众、寿相。参禅不离贪、瞋、痴,因乐着禅味,就是一个「贪」字。

  现在看一看净土法门方便不方便。跟我念「阿弥陀佛」。念的时候要听得清楚,字字分明。此四字祇要你听得清楚明白,一定没有我、人、众、寿相,一定没有贪、瞋、痴。虽念阿弥陀佛也不贪阿弥陀佛,多直捷了当之法门!

  所以念佛要以一句佛号,在五根贪五尘,意根贪法尘的时候,用佛号扫得干干净净,如同周利盘陀伽扫地一般。大家回家念佛,天天这样用功,不要像过去悠悠荡荡,埋头过日,待腊月三十,小鬼来抓时,毫无办法。

  现在虽然六根染六尘,天天用功,慢慢染着心就逐渐减轻。染着轻时叫六根清净方为道。到那时往生才有点把握。

  六根清净在其他法门讲起来很深,不是凡夫所能修。净土法门仗信愿行就能办到。连道道地地的愚痴凡夫,用介尔心念佛,一句当下就是六根清净位。用其他法门修行要多生多劫才能得到。

  所以大势至菩萨讲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这种修法。以一句佛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就是六根清净位。

  平时大家念佛要起观照力,不要迷迷糊糊、悠悠荡荡。先要观察自己不可起心碍境,即不可起心染着,妨碍环境。心先起妨碍环境,是你的意识心先染,染于六尘。念佛的时候默默观照,意识心是不是染于六尘?若有,赶紧提起佛号把它清除。如果念到意识心一点不染六尘,那叫做赤裸裸一丝不挂,这时你那个心叫自性清净心。

  同时进一步观察,不可引境碍心。不可对五尘起憎爱之感,再染着于心,把外头的环境引回来妨碍自己的心。

  起心碍境的时候,是意识先染;引境碍心,是五识先染,再染意识。五识一染,再把意识染着,叫六尘缘影心。这时意识里含藏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会跟着出来。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两个人没有吵架时是好朋友,一吵架是五识染五尘。一旦吵架没好话。「你那天到我家吃了一顿饭。……」「你那天向我要了不少东西。……」意识里的旧帐、新帐一起勾上心头。

  回家修的时候,要你的意识心好比虚空一样,雁过不留痕;好比明镜一样,影去不留像。

  如果五识染五尘,再染意识,就产生不自在。初初时产生忧愁心,再重一点转成悲伤心,悲伤心再转成扰乱心。这扰乱心一起,念佛就念不下去了。扰乱心以后就产生大苦恼聚,所受的六道苦就从这里来。

  如果意识心可以不染的话,这就是古德所说的一丝不挂,一尘不染的境界。这时心清清净净,横遍竖穷。无量寿佛寿命无量叫竖穷,光照十方叫横遍。念到这心清清净净,横遍竖穷,叫法界心;一句阿弥陀佛,横遍竖穷,叫法界身。阿弥陀佛的法界身,和我念佛的法界心,同是一真法界。佛不过我心中之佛,我的心亦是佛的心,一念佛叫自己的佛心念我的心佛,那叫一真法界。各位若悠悠荡荡念佛,如何能念到这种地步?徒荒废了大好岁月。

  谈到此地,即可知道净土法门是以法界圆融为体。心是佛的心,佛是心的佛,将来见阿弥陀佛,是见你心中的阿弥陀佛;往生,是往生你心中的极乐世界。

  所谓「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法界圆融无碍的体,就是我的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当下一句阿弥陀佛已经具足,佛念一起,佛已圆成。凡夫不知,实在可怜。

  念佛法门,是以法界圆融为体,以真信、切愿、持名念佛为宗要(宗要即修行的要领),以放下无碍往生为用。

  第一天和大家讲放下,今天讲无碍。净土法门的大用,就是叫你放下无碍往生西方。

  所以你介尔心念佛,心念刚一起,早已成就了心佛。不假方便,没有渐次;不须三大阿僧祇劫,今生就了生死。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唯有念佛法门最圆顿究竟。此法甚深微妙,非浅智所能知。

  现在大家既知念佛法门的可贵,希望能至诚恳切地念,以介尔心念佛。我愚痴冥顽,自知业障深重,七天借大家的功德,一同念佛,一同往生西方,永远作莲池中的菩提眷属。

  

古月 发表于 2006/10/10 01:27:56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第一集 七十年第二期


  第四天 放下我念念弥陀


  今天和大家讲「放下我念念弥陀」。昨天讲六根染六尘,要想六根不染六尘,必须不起我执。要想不起我执,一定要以介尔心单念佛名。所以今天要跟大家讲放下我念念弥陀。

  六道皆是妄想,迷惑时才有,觉悟以后六道本空。所以说迷时分明有六道,觉后空空无大千。众生就是由于执着于妄想我,才轮回六道。

  妄想我,从三界内讲叫身见,三界外圣人亦有我念,叫人我执、法我执。现在先讲身见的我执。大家都爱自己的五阴身心,你如此,畜生如此,鬼道、地狱众生也如此。地狱众生由于爱着身心,故受苦时认为自己的身心受苦。有很多人擦胭脂、涂指甲、抹口红,这就好象猫用爪洗自己的脸一样;也好比鸟用嘴刷自己的羽毛,同样是贪爱自己的五阴身心。所以经上说,牦牛爱尾。这种牛尾巴很好看,是故很爱惜自己的尾巴,结果却因爱尾巴而死亡。

  要知道你现在投生为人,若会抹胭脂、擦口红,来生投生孔雀,则会开屏给人看,投生小猫,也知用爪洗脸。就因为这个身见,才在六道出不去。所以大家应把身见放下。

  如果不放下身见,会由于我起三种因缘:第一种是亲人;第二种是冤家;第三种是不亲不冤。各位都有好朋友,亲属儿女,这是你的亲缘。也有不对头的人,那是你的冤家。还有一种中缘,也不亲也不冤。由三缘生三受,三受即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亲人见了面是乐,冤家见了面是苦,不亲不冤见了面是舍。舍就是不苦不乐受。

  由于三受生三毒。三毒就是贪瞋痴。对乐事生贪;对苦事生瞋;对不苦不乐事生痴。更由贪瞋痴造十恶业,由十种恶业的因缘掉入苦海里去。追究起来,苦的因缘不外我慢心、身见执着。

  所谓身见称为身见结,如用绳子绑得很紧结缚起来。身见者三界内的凡夫皆具,如果断除我慢心,破除身见结,可证初果须陀洹。圣人亦有人我执、法我执。由于执着五阴身心,有人我,叫人我执。再进一步,大菩萨或二乘圣人,它对人我的执着看破了,但还有法的执着,叫法我执。

  由于人我执起一种障,叫烦恼障;由于法我执起一种障,叫所知障,认为自己所知不少。以这二种障的关系,使学人不得了生死,不得佛法究竟。所以古来善知识教学人除我慢、消业障。所谓业障,即刚才所说的二障。

  如能教人断烦恼、除人我执,即有小乘果的份,可了分段生死,可出三界。如教人断所知障、除法我执,这叫大乘,可了变易生死。

  除我慢、消二障最好的方法,是念一句阿弥陀佛。用介尔心念阿弥陀佛,决定没有我慢。不管人我执、法我执、烦恼障、所知障,都从我起。如何破身见?念佛时自念自听,念得清楚,听得清楚,我即消除,最方便,最究竟。

  一切苦,一切烦恼,由四种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生。四种见中以我见为根本。若没有我见,自然没有四种见。故四见中,我见叫我,人、众、寿者见叫我所。

  何谓我所?譬如说手巾属于我的,叫我所;我所见的蜡烛,属于我的,叫我所。我、我所又有一个名,叫正报、依报。起我见叫正报,起我所叫依报。人有人的生活世界,畜生有畜生的生活世界,鬼有鬼的生活世界。若把猪搬到床上睡觉,它睡不着,一定要睡在泥巴中才行。但若叫诸位睡在粪便中,那就睡不着,可是猪睡起来又香又甜。这是彼此的正报依报各不相同的缘故。

  世间既以我见为根本,那如何除我见?一句佛号至诚恳切,一切我见皆除。除了我见,可逐渐究竟佛道。

  二执、二障有粗有细。先断人我,后断法我。断时由粗到细。这烦恼有粗中之粗,小乘圣人断;有粗中之细,细中之粗,菩萨所断;有细中之细,十地等觉所断。如再断佛地微细烦恼,则究竟成佛。我们念佛,原来与妙觉同一圆因。

  大家要认清修行的法门在断二执、二障。现在的人好神通,好言说,这与成佛了生死一点关系没有。现在知道苦的原因,就应该放下我念来念佛。

  如能放下我念来念佛,一念佛则我慢消除。如是身见结断,慢慢三界出离、四相断绝、二障不起,最后二死(分段生死、变易生死)皆尽。故说往生西方是众生的大便宜。

  有人说我不生西方,要留娑婆度众生。他不知不生西方,自度已难,如何度人?

  为什么呢?第一个,娑婆世界没有一人断烦恼,因为他不知什么是烦恼。烦恼是无明,天台叫无明惑。无明惑起一种惑叫尘沙惑,也叫尘沙烦恼。尘沙烦恼在十住、十行、十向的菩萨才断尽。由于无明又起一种惑叫四住地惑,四住地惑即是三界的迷惑、烦恼。见一处住地是三界见惑,初果可断,二果断欲界六品思惑,三果人阿那含断尽欲界九品思惑就不来欲界。还有色界、无色界的烦恼,唯有阿罗汉断。断尽见思烦恼还不算断烦恼,因为它的根都长在无明上。非要断无明才算真断烦恼。

  如何断无明?见一分法性可断一分无明。这叫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才叫见性成佛。现在的人迷迷糊糊,要见性成佛又不念佛,这不是太愚痴?因为法身大士获法性身,脱离业报身,所以才叫见性成佛。初、二、三、四果,辟支佛没见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菩萨皆未见性。登初地菩萨见一分法性,破一分无明,才算得上是真见性人。

  若一点烦恼没断却想留娑婆度众生,一切众生都没断烦恼,既然都没断烦恼,他也可以度你。你一点没断烦恼,外道也没有断烦恼,你可以度众生,一切外道也可以度众生。那要佛做什么?你留娑婆万难得度,所谓自度不暇,何以度人?

  留娑婆难以得度的第二个原因,是娑婆世界的业报未除。我们大家皆受业报身。你的业报未除,即或你今生都行善事,由于过去业障未除,害你下地狱。下地狱你如何度众生?唯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才可度你。佛说鸽子落畜生身无量劫难以得度。

  身有法身,唯有佛证清净法身,由于清净法身可起报身,由于报身可起化身,可度众生。化身变化有二种,第一种,佛示现入胎,虽示现有生相,从右胁而出,虽生而非生,非生而示现生。第二种变化身,无而忽有,有而忽无。譬如你遇到了大困难,看见观音菩萨来救你,你不知道他从那里来,一剎那又不知道他往那里去。这种化身,八、九地菩萨可示现,但与妙觉佛有所不同。

  妙觉佛是圆满报身卢舍那。何谓圆?修因已圆;所谓满者,果报已满。因圆果满叫圆满报身。这种身不再经过生灭,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尚有生灭。八地转生九地时,八地灭九地生;九地转生十地时,九地灭十地生;等觉菩萨生,十地灭,也是一样。甚而言之,等觉菩萨灭妙觉生,才成佛。经曰:「三贤十圣居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

  既然法身可起化身,初地以前的菩萨不得此法身。初地到七地的菩萨,众生业报身已没有,可是究竟法身还没有得到。在这之间有一种叫意生身,又叫愿生身,由于大悲愿心到人间来受生。所以初地七地菩萨和我们一样,虽是意生身,也具有八万四千虫身。八地以上菩萨则不受虫身。

  初地以前连意生身也没有,叫业报身。它的业报身是善业报,不落三途六道。

  再往下的众生,天人也是业报身。是善业报,善中有恶,善多恶少。就算生到非想非非想天,还会堕落地狱。

  我们人的身也是业报身,善业很少恶业很多。这业报很复杂,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地狱、饿鬼、畜生完全恶业,没有善业。你想想看,你留娑婆能度众生,何必等佛菩萨来度众生?故说业报身未除,如何得度?这是娑婆世界难以得度的第二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恶业纠缠。虽然你不造恶,但恶因缘来找你。我看娑婆世界众生能面对女色不动淫欲心的可谓没有。一但面对了恶因缘是根本作不了主了。你不想杀人,别人想杀你;你不想骂人,别人想骂你。遍地是恶缘、毒蛇、猛兽及恶人。

  第四种原因是娑婆世界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所障。第一个劫浊。大家都知道现在是第九小劫末劫,人寿七、八十岁,三灾纷起。如果你是好底子,怎么会留在娑婆到现在?就因为你恶因缘种太深,才留到劫末时代。这和过滤一样,细的早就过了,粗的才被留下来。

  第二个见浊,不祇你邪见炽盛,大家都邪见炽盛。何谓邪见?想留娑婆度众生,就是邪见。

  第三个烦恼浊。你烦恼那么深,如何度众生?

  第四个众生浊。你不打他,他打你;你不杀他,他杀你。自度不暇,如何度人?

  最后一个命浊。人寿不过几十岁,你祇有仗净土法门,尽此一报身,生极乐国,余之法门办不到。不要说数十年的光阴,说不定你明天、后天就没气了,而佛道旷远,三大阿僧祇劫,你如何办到?这叫壮志未酬身先死。

  故,留娑婆难以得度。

  奉劝大家放下我念而念阿弥陀佛,可以使你离六道、了二死。一旦生至西方,莲华化生,那是清净妙法身,光寿无量。

  

古月 发表于 2006/10/10 21:53:03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第一集 七十年第二期


  第五天 念佛贵在调心


  今天和大家讲一讲如何念佛。

  念佛贵在调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大家要想知道能否往生,祇要观自己的心就知道了。问自己的心,清净不清净?如果心清净,其他的烦恼除去,祇有愿生西方愿见弥陀一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则有希望。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心中不种娑婆种子,祇种西方种子,一定往生西方。如果你的心中,乱七八糟,见不得人的种子多得很,往生西方的希望便没有了。因为你的心见不得人,那祇有去见鬼,怎能见弥陀呢?所以念佛人的心,要清净得上对天、下对地、中对一切众生,都对得起,以此心发愿求生西方,决定往生。

  佛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外面起什么境界,都是你自心所现。你有什么心,必现什么境。所谓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故境由心现,心逐念成。起何念,必成何心,有何心,必现何境。

  念地狱,则心现地狱;念饿鬼,则心现鬼界;念佛,当然心现佛境。故经云,心想佛,心即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你的心是因,所现境是果。所以念佛是因,往生是果。如果你瞋心,杀心重,必造恶业,恶业因缘,必现地狱。所谓恶业将盈,地狱相现,净业将熟,佛身现前。

  念佛须要有真信切愿,以此心念佛,决定往生。如果有信而不真,有愿而不切,念佛悠悠荡荡,飘飘浮浮,最多有一半往生希望。如果你心中杂染种子太多,了不起有十分之一二往生希望。如果你天天乱想,吵架闹事,造恶业,念佛祇是嘴皮上玩耍,往生绝无希望,相反地,堕落三涂有希望。有些人喜欢打麻将,心中祇有麻将经,没有阿弥陀,我敢说他死后一定作麻将鬼。

  原来十法界不出一心,一心能现十法界。所以念佛多少快慢,和往生的关系很少。念佛贵在调心,祇要真信切愿持名,决定往生。你能否往生,甚至你将来落在那一道,不关余物,祇问自心便知端底。

  大家要切记,念佛法门贵在调心。心生则法生,法生则心生。祇要心净,佛土自净。

  我们众生心,往往被二执所缚,二障所障。二执者,人我执、法我执。此二执不出我慢心,皆是我慢心的表现。如果你细心地观察众生「相」,会发现都是我慢心的表现。

  私心是我慢心,暴躁是我慢心,耍小性子是我慢心,不能和合众是我慢心。……总之,众生「相」虽有千差万别,总不出一个我慢心。古代善知识,善调学人的我慢心,实在不容易。

  众生皆被二障所障。二障者,烦恼障和所知障。怎样对治二障呢?总说以念佛对治,别说以戒定慧对治。

  先说戒。所谓戒,是你的身心远离过非。绝不是外表规规矩矩就算持戒。固然外表规规矩矩是威仪,但徒具其表,而身心过非不断,那不能算戒具足。

  所谓定,是你心住一处,不散乱。你们老老实实地坐在那儿,和块木头一样,而心中胡思乱想,也算不得定具足。

  何谓慧?所谓慧,不是指世智辩聪那些小聪明而言,而是心不被二执所缚、二障所障,叫作慧。

  戒具足,可保住人身,不落三涂。再进一步,定具足,可以出乎欲界,生色界天、无色界天。再进一步,慧具足,可以出三界,成就无漏功德。

  用戒定慧对治二障,虽然很好,可是很难。最方便的办法,是以念佛对治。不管是二执、二障,甚至八万四千烦恼,一概高举一声阿弥陀佛名号,一定可以通过生死关。

  念佛时要如将军临阵,高举一句佛号,与八万四千烦恼作殊死战。佛号一起,一切放下。心中绝不下其他的种子,所谓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一切放下以后,处处无心,处处祇有念佛心,这叫事一心念佛。可念到事一心不乱。这便是清净心除烦恼,至诚心起佛号。

  一切放下,自然处处无心。心既非有,则也无「无心」。也就是说,「有」心不可得,「无」心也不可得。故曰「处处无心处处心」。用此心念佛,「有」也放下,「无」也放下,「有、无」总无,自然会入圆融法界。法界无性,无性缘成。全体法界,乃至微尘许,无非一大缘起。

  法界既是缘起,故以信愿念佛因缘,求生西方。西方净土,即是一真法界。所以我能念者,法界心。所念的阿弥陀佛,是法界身。故曰法界藏身。能念所念,通同法界。心佛法界,三无差别。以佛心念心佛,故曰「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种念佛,叫理一心念佛。

  不过这种念佛方法,非上根利智的莫办。真所谓念到心开,自性佛便圆现。故念到心中莲华开,阿弥陀佛自然来。这种念法,是一念圆成,不假于他。论体则法界圆融,论宗则信愿持名,论用则放下无碍往生。

  如此法门,无上甚深微妙,释迦如来大悲心流出。较其他法门,既直捷复圆顿。如山中须弥,法中之王。

  可惜末法时期,众生执重障深,致此微妙法门,明珠暗投,被人埋没。唉!如此甚深微妙法门,岂浅智所能知?岂小乘所能行?

  讲起来,我本人就是小智小乘人。所以今天要沾大家的光,借大家念佛功德,求生西方。

  切盼大家要真信切愿修行,可以自度,可以度人。末法时期,唯有念佛法门是度生的桥梁。

  回过头来再说调心。无论忧喜苦乐,总用一句佛号来调你的心。祇让心现佛境,莫让他起烦恼,现余杂境。心起烦恼,赶紧念佛。破烦恼,应先从破我执下手。放下,则一切烦恼皆破。所以发觉有我执心,即赶紧念佛。

  怎么是随烦恼转?譬如见美色,起贪心;遇逆境,起瞋心;于世情,起痴心。如此等等,皆是随烦恼转。

  随烦恼转,便起业障魔障。心碍境,便起业障。境碍心,便名魔障。业障魔障,都是心造的,所以念佛贵在调心。

  你要是不知如何调心,祇要回家后,吃也想生西方,睡也想生西方,作事也想生西方,走路也想生西方,乃至苦也想生西方,乐也想生西方。这样将来一定往生西方。因为决定心,必现决定境。

  现在大家放下一切,至诚恳切念佛。

  

古月 发表于 2006/10/12 19:13:46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第一集 七十年第二期


  第六天 散乱昏沉


昨天和大家讲念佛贵在调心。

  说来容易,做来却不简单。所以一定要知方便,才能将心调伏。

  学佛犹如掘井,认准一处,耐心地掘,不至得水,绝不放手。千万不要今天东明天西,觉得总在一处掘,没趣味,不如换个位置,有新鲜感。

  修念佛法门也是一样,千万不要以为天天念佛太单调了,不如换换口味,诵经啦,拜忏啦,拜山啦,修密啦,参禅啦……。那好象掘井一样,不能专心一致,是不会得水的。

  坏道人心的,有两个大敌,一个是散乱,一个是昏沉。妄想纷飞,烦恼重重都是散乱。初学佛的人首先应予对治。

  对治散乱的方法,要先用观后用止。其实止与观无法绝对分开,修观必归于止,修止必归于观。发觉烦恼起,立刻念阿弥陀佛对治,这便是观的工夫。念佛号则烦恼止息,这便是止的工夫。

  不过观出烦恼,须立刻用佛号对治以求止。不可总观烦恼,不知道念佛对治。那样势必随着烦恼转,愈观烦恼愈多。

  所以初学佛的人,宜多念佛,少起观。纵然起观照,观出烦恼后,立刻放下烦恼,求离烦恼。离开烦恼便是止。不可久久观烦恼,如果久久用观而不体止,反而增长分别心,增长烦恼。

  如此久久用功,佛号渐熟,烦恼渐轻。自己可以感觉出来,烦恼减轻一分,便得一分清凉,身上重担也减轻一分。不过短时间无法办到,必须假以时日,同时还得看各位根机的利钝,钝的人比较迟,利的人比较速。

  散乱渐伏,可能起昏沉。所以念佛人又要对治昏沉。昏沉便是打瞌睡,自心昧略,不堪修持念佛。

  其实散乱渐伏以后,容易产生两种障碍,一个是昏沉,一个是无记。大家必须注意,宁可落入昏沉,不可落入无记。所谓无记,是什么都不想,那是愚痴法,是外道法。大家可以用想,但是不可于想中生烦恼。所谓善心一处住不动。这样修才是对的,一味无想落入无记,便错了。

  我们的心住三处,善、恶、无记。心住恶,不对;心住无记,更不对,甚至比心住恶还坏。因为心住恶,还可有生善时;心若住无记,既不断烦恼,又不忏业障,也不修功德,永无生善时,所以最坏。虽然善记善报,恶记恶报,无记者不记善也不记恶,但那祇是以石压草,埋头过日,终必堕落。所以我们应该心住于善,广修功德。

  对治散乱在于求止,对治昏沉要用观照。

  讲到止观法门,大家容易联想到天台宗。认为止观法门,是天台宗的东西。其实不然,止观是世尊所说,佛说的一切法门,都要用止观方便。如果止观不是佛说的,而是天台宗说的,那么止观法门便不是佛法,而是外道法。

  念佛也用止观,甚至唯有念佛法门的止观,才是最圆最顿的。

  像天台、贤首、三论、唯识等宗,论说深广,教理精微。然终嫌文益繁而义益隐,好比沙中藏金,沙愈多而金子愈不容易发现。

  净土念佛,好比明珠摆在桌上,止观的全体圆现。阿弥陀佛无量寿曰寂,无量光曰照。修寂用止,修照用观。烦恼起知念佛,便是观。佛号起烦恼息,便是止。

  其他各宗谈止观,虽然博大精深,但总觉得辨析有余,方便不足。可能因为其他各宗,是菩萨所立,所以时兴时衰。净土法门是佛所说,所以历久不衰。

  比较起来,净土法门的止观,好比丽日,天台的止观,好比明月。太阳升起,明月便暗淡了。

  不过天台止观,对修念佛法门很有帮助。甚至其他各宗谈止观,都对修念佛有帮助。因为你对止观愈明了,修念佛愈方便。好象登高山而望明月,总觉得云淡而月朗。

  辟散之要,贵在音声。所以对治烦恼,以出声念佛最好。大家如能口称佛号,耳听佛名,念得清楚,听得明白,烦恼自然不起。至于记数念,十口气念等等,祇要对大家对机的,都可采取。

  有烦恼即念佛,佛号起烦恼止,烦恼止正好念佛。日久功深,烦恼渐轻,心渐清凉。这便是清净心除烦恼。心既清净,佛号念得愈历历明明,这便是至诚心起佛号。

  如此天天用功,你的烦恼业障一定天天消。烦恼消便是上体佛寂,暗合于无量寿。有烦恼就用佛号对治,这便是上体佛照,暗合于无量光。

  如此用功日久,必有一天烦恼断尽。烦恼断尽曰「常寂」。寂而常,常则为照,故曰常寂常照。「常照」者,是无不照之时。无不照之时,自然是寂,故曰常照常寂。如此常照而寂,无照而非寂,是虽照而不起造作功用。常寂而照,寂全是照,是虽寂而不滞于空。

  如此止观,虽具缚凡夫,假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也可办到,比天台三止三观方便多了。

  天台止观,有次第止观与圆顿止观。次第止观,先修空观,次修假观,后修中观。圆顿止观,也叫一心止观,绝待止观,不思议止观。所谓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这种止观,祇有圆教的大菩萨才能修,绝非愚痴凡夫所敢想望的,连阿罗汉、辟支佛,还在修空观的阶段呢?

  念佛法门,既圆顿又方便。有烦恼立刻念佛,念佛号烦恼息,烦恼息正好念佛。祇要至诚恳切,便可假弥陀名号功德,顿入寂照圆明。所以具缚凡夫,也可有分。这正是天台圆顿止观的境界。

  所以修念佛法门,不明天台的圆顿止观,则有所不尽;而天台的圆顿止观,不假念佛法门,则有所不方便。

  天台圆顿止观,必须上根利智的菩萨、深入教理,才能起修。可是念佛法门,则是三根普被,纵不明教理,孺子愚妇,皆能修行。

  天台圆顿止观,仅除人我执尚不能修,必须分除法我执才能修。然欲除我执,谈何容易?而念佛法门,就方便多了。

  祇要至诚恳切念佛,念得清,听得清,当下即离我人众寿相。四相既离,我执自无。

  所以天台止观,增益闻解则可,若论实用,便大不如念佛法门了。

  不过大家有烦恼时念佛号,一定要放下烦恼。如果你不肯放下烦恼,休怪阿弥陀佛不度你,怪你自己不肯离开娑婆。

  照而常寂曰无量寿,寂而常照曰无量光。光寿无量,即法界圆融。虽愚夫愚妇,祇要至诚恳切,以介尔心念佛,当体即是圆融法界。我此念佛心,即是法界性。「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此心能造十法界,祇要念佛,便造佛法界。

  所以大家以介尔心念佛,便是始觉合本觉,直入无为道也。

  今天费时太久,现在大家至诚念佛!

  

古月 发表于 2006/10/13 10:12:29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第一集 七十年第二期


  第七天 发长远心决定心


  今天佛七就要圆满了,要和大家讲,念佛须发长远心、决定心,决定要往生西方。

  念佛法门,最圆顿最方便,大家要真信切愿修持念佛,不可见异思迁。

  有些人意志不坚,由佛道转入外道,不知道外道法不究竟,终须堕落。

  还有些人虽未误入歧途,却朝三暮四心志不定。今天修净,明朝参禅;见人学密,又想持咒;见人学律,又想搭衣。像这种人,祇堪自误,绝不会有成就。

  再者净土念佛人,也不可乱发愿。我们祇有一个愿,愿生西方,愿见弥陀。

  我常听见有人发愿说求观世音菩萨加被,来生让他投生到富贵人家,别再受穷。

  他好象很有把握,保证自己来生还留在人道。他没想到,万一来生落入畜生道,到富人家做小猫或小狗,纵然生到有钱人的家里,又有什么好处?

  还有人说,求菩萨加被,下辈子别让他生作女人了,让他作个男子。他没想到,娑婆众生随业流转,不得自在。业力相追,就算你不生成母鸡,生成公鸡也难免挨刀。

  所以大家不可虚妄发愿,因为我们被业所系,不得离苦,唯有恳切发愿,求弥陀接引往生西方,才是最可靠的。

  佛法流传后世,有三藏十二部经。三藏十二部,浩瀚如海,但所说者不外一个「佛」字。千经万论,无非颂佛功德。古德言,三藏十二部,言佛则周。

  所以经论虽广,总不违佛旨。如果违反了佛旨,那便是外道所说,是魔所说了。

  各宗判教,也不外分析「佛」字。

  譬如天台宗,把佛所说的教,判出藏通别圆四教。所谓藏、通、别三教,不过是把「佛」义别说。所谓圆教,不过是把「佛」义通说而已。如果四教不是把「佛」义作通别说,而是另立异说,那便是外道法、魔法了。

  我们念佛便是圆顿的唯一佛乘。能念的心是圆因,所念的阿弥陀佛便是满果。

  台宗的藏通别,不能摄圆,而圆教可摄藏通别。贤首宗也是一样,小始终顿四教,不摄圆教,而圆教则摄小始终顿。净土法门,一句阿弥陀佛,摄尽一切。所谓万德洪名,五乘普入,利钝全收。所以念佛法门,是至圆至顿的。

  好比求水,处处掘地,处处得水。而处处之水,同为大海水之所潜流。所谓诸水同源是也,一切水同于大海。大海水普印一切诸水。所以一切水同是一水,一水普印一切水。

  阿弥陀佛,好比是大海水,普摄一切诸法。经云一切法无非佛法,佛法遍摄一切法。虽然诸法相异,而诸法实相无非是佛。所以一切法门,以念佛为主。

  情与无情,始觉与不觉,原皆清净本觉。本觉者,阿弥陀佛是也。众生执迷而不觉,落入六道轮回。若我一念回心念阿弥陀佛,这便是始觉。阿弥陀佛,便是我之本觉。故念佛人,至诚心一称佛号,便已始觉合于本觉了。

  弥陀名号,具足万德。所谓树花万朵,一根所生。法门无量,皆从佛出。甚至连凡夫法、外道法,也都无非佛法。

  对于「佛」义,觉悟有深浅不同,约修行说便有次第。由于次第的关系,于是有藏通别圆,与小始终顿圆的判教。但不论如何判,皆不出一个「佛」字。如果判出于「佛」义以外,便是外道。

  所以各宗玄妙要旨,皆不出净土法门的信愿行。奉劝各位,万勿见异思迁,起余杂修。那样便等于丢掉珍珠,拾取瓦砾一般愚痴。

  大家应该发长远心决定心,一句佛号念到底,绝不更换题目。若能证得念佛三昧,便知尽虚空遍法界无非弥陀化身,无非弥陀示现了。所以念佛一门,普印一切法门。无论你学显修密,参禅止观,乃至礼拜忏悔,祇要心中没有佛,都是外道。

  我们天天求往生,原来净土即在当下。为什么呢?因为尽虚空遍法界,无不是弥陀,无不是极乐净土。因为极乐净土即是法界。法界不二,无一微尘许,非是极乐,非是弥陀。故曰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释迦如来,大慈大悲,为了使末法众生离苦得乐,所以教众生念佛求生西方。

  或者有人会问:「我们为何要求生西方,不可以求生东方吗?」

  这种说法完全是戏论。如果佛教我们求生东方,戏论之人又会说:「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求生东方,不可以求生南方吗?」如此计执,无有是处。也就是说十方清净佛土,他都有理由不去,还是留在五浊恶世的娑婆吧。

  不知佛为了除众生的妄想,令众生心住一念,所以要众生专心一致求生西方。所谓「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又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

  同时法界本无方所,为令众生心住一缘,故以落日为标的,说求生西方。

  或者有人又会说:「何止西方落日处可为标的,东方日出处,不是也可作标的吗?」

  要知道日出之时,众生造作之心旺盛。例如太阳升起,你要忙着起床、吃饭、上学、上班、耕作、赚钱,乃至勾心斗角,苦谋钻营。生死心切,无意求安。

  而日落之时,便大不相同了。你要结束一天的劳顿,求一个清净的安乐的归宿。为了随顺众生的心欲,所以佛说求生西方。

  或者有人会说:「你不是说净土就在当下吗?我们何必经过十万亿佛土,求生西方呢?我们在娑婆原地不动,不就成了吗?」

  因为众生迷心已久,无量劫来背觉合尘。本来你的清净心便是弥陀,便是极乐。但是众生迷深,却自不识。若不放下娑婆,一念回心,难以得度。佛为了要我们放下娑婆,才回向求生西方。

  十方众生,祇要一念回心,没有不得度的。大家若能回心转意,一心不乱求生西方,定得往生。可惜大家念着佛,心中还不停地乱想。如记挂子女啦,事业啦,财务啦。……有说不尽的余杂妄想,这些妄想,都比你念佛求生的力量大。好象一个人刚要回心转意,又有一股力量,硬把他拉回去。

  好比说他失恋了,非常痛苦。你诚恳地告诉他,至诚念佛,可以排除痛苦。他会愁眉苦脸地告诉你:「我失恋了,怎么有心念佛呢?」这真是众生心刚强难调呀!

  人们吃喝嫖赌都办得到,唯有回心念佛便难办到了。此所谓「放心难收」呀!

  实在说,大家肯来净苑,念七天的佛,真是难得难得。

  我曾告诉大家,境由心现,心逐念成。觉时在一念,迷后历三祇。祇要一念回心,能念的众生,所念的弥陀,皆是一真法界。

  若说难,实在很难,纵历三祇,也不见得能成佛;若说容易,也很容易,祇要一切放下,一念回心便是佛。

  七天来,净苑简陋,设备不足,让大家受了很多委屈。但大家莫叫屈,同时要生欢喜心。因为「万般皆欠缺,唯有佛具足。」与佛七日中俱会一处,岂不应大欢喜?

  诸位回家后,应日日谨慎,兢兢业业,把这一生交待过去,莫生烦恼,莫造恶业。能得如此,便可心安了。

  
  

古月 发表于 2006/10/14 09:24:27

智谕老和尚《佛七讲话》第一集,民国七十年(公元 1981 年)第二期佛七开示,恭贴完毕(当年共二期)。

以下续贴民国七十一年(公元 1982 年)佛七开示(当年仅一期)。

西莲净苑的佛七,就佛七开示纪录所见,早年(从民国六十九年至七十三年)一年只有一期、两期,民国七十四年(公元 1985 年)以后因缘比较具足,一年有四期。

古月 发表于 2006/10/14 09:26:59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第一集 七十一年


  第一天 身心安和正念现前


今天是佛七第一天,照例要和大家讲几句话。其实念佛堂中祇宜一心念佛,不宜多讲话,恐怕扰乱大家。不过顾虑大家不知如何修习念佛,所以不得不叮咛几句。

  来打佛七,难免有紧张的心理,和不适应的情形。这是因为自己过去的习气,和新的环境不能调合所致。所以今天和大家讲身心安和正念现前。

  所谓安,是身调适而不烦躁;所谓和,是心调适而不烦躁。身心安和以后,自然便可正念现前了。所谓正念,便是佛念。也就是说,身心安和以后,便能一心念佛了。为使大家身心安和,谨提出几点须注意的事情。

  第一要适应环境,熟悉作息时间。譬如何处是洗手间,如何经过通路进念佛堂,电灯开关在那儿等等。务令一切熟悉,安之若素。对于作息时间熟悉,按时动作,这样便不会感觉紧张了。心不紧张,才能专心念佛。

  第二要放下我慢心。佛七期间,要听从监香的教导,不要认为有人管你不好,要知道别人教导你,是帮助你往生西方。如果你起烦躁心,那是表示你求生的心不切。所以我们对佛七间的一切措施,及你周围的一切人,都要有一种和谐的感觉,很好的感觉。

  当初弘一大师就是这样,对于他周围的一切人和事,总是感觉一切皆好。这样身心安和,才能专心一意念佛往生。

  第三要放下牵挂心。佛七期间,要把家中的事,学校里的事,烦恼的事,乃至如意和不如意的事,完全都放下,祇求一心念佛。平时正因为你牵挂太多,烦恼太多,才沦落娑婆,六道轮回。今遇大好因缘七天念佛,祇要放下一切,老实念佛,将来定得往生。

  以前有个老人要求出家,诸大弟子都不收他,说他没有善根。当时世尊说,此老人在迦叶佛时,为虎所逼,念了一声「南无佛」,现在善根熟了,可以出家。老人出家以后,证到四果。

  大家请想,为虎所逼,念了一声「南无佛」都可成圣,难道我们七天念佛,不能往生吗?所以大家要真信切愿念佛。要知道,当你至诚念佛时,西方莲华池中,你的莲华便逐渐生长开放了。所以大家要起欢喜心念佛,因为欢喜心可使你的功德增长。

  第四要放下怕苦心。修行人要捍劳忍苦,就算这七天辛苦一点儿,实在微不足道。佛修菩萨行时,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不知舍了多少头目脑髓。

  世尊过去世曾为国王身,为求法故,在自己身上剜肉点灯;又曾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昔世曾为太子身,为救父母饥饿,割自己的身肉以供父母。似那种大苦都能忍受,何况我们这点小小劳苦?

  如果大家拜佛念佛这点小苦不能忍,将来堕入三涂,大苦就不堪言了。所以水忏中言,此时修行小苦不忍,将来大苦临头,便无可逃避。

  大家应知,娑婆世界无一不苦。希望大家于此七天中,放下你的我慢心、牵挂心、烦恼心、怕苦心,身心安和,捍劳忍苦,精进念佛。

  大家念佛要精进,如阿弥陀佛就在面前。如果我们不精进,放逸懈怠,佛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不敢丝毫懈怠。如果我精进念佛,声声佛号,阿弥陀佛皆能亲自得闻。这样七天之中,我们三业清净精勤,定能得大受用。因为我之念佛心与佛相应,临命终时必蒙佛接引,不受病痛,不受诸苦,往生极乐。

  所以大家要精进念佛,精进拜佛。懒惰懈怠是不能往生的。不过不可精进太过,以致不能持续修行。祇要把自己的力量,毫不保留发挥出来,便精进了,千万不可孤注一掷,一奋而绝。须知修行要得久久熏习,才能成就的。须要身心安和,维持长久。祇是绝不可偷懒懈怠罢了。

  一个人临命终时,最要紧的是忍受病苦,身心安和,始终不失正念,这样必得往生。假使大家探看病人时,最要紧的是使病人身心安和不失正念。要尽量安慰他,开解他,根据经文说西方之乐给他听。不可悲伤哭泣,尤不可妄谈世事亲情,令病人生贪恋伤怀之感。

  如果他无力出声念佛,也不可逼他出声。祇告诉他心中默念,要记住西方的方向,记住西方有阿弥陀佛。弘一大师说,也不可勉强病人作吉祥卧,随他右胁也好,左胁也好。总莫恼乱他,令他安祥地求生西方,那样你真是他的救命恩人了。所以身心安和正念现前,实是我往生西方的要诀。
  
  

古月 发表于 2006/10/15 07:34:51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第一集 七十一年


  第二天 看破放下念佛


  今天和大家讲看破、放下、念佛。因为以前有一位居士向我说:「佛教谈看破放下念佛,实在太消极了。说什么看破红尘,放下一切什么都不管,祇管念佛。」其实这位居士还不了解什么是看破放下念佛,他完全误解了。唯恐大家也有不清楚的,所以和大家讲讲。

  其实看破放下念佛,不仅在佛法中很重要,在世间法中也很重要。

  依佛法来讲,看破是信解门,放下是修习门,念佛是功德门。小乘有小乘的看破放下,大乘有大乘的看破放下。尤其大乘的看破放下,又有很多程度上的不同。念佛是大乘行人的特色,因为佛的名号代表无量功德,所以称为万德宏名。表现功德有四种法,便是慈悲喜舍。所以我们念佛,一定要有慈悲心,否则不能算是念佛人。喜,就是欢喜心,看到别人得度,得利益,有成就便起大欢喜心。要不然不能算是念佛人。舍,舍弃一切我见,舍弃一切怨、亲、中等缘,以无缘的大慈大悲,平等度一切众生。如果心不平等,存自私自利也不能算是念佛人。

  所以看破放下念佛,实是最正当最积极的。现在我把看破放下,分事与理两方面来解说。

  就事的方面讲,也可说是从有为方面说,是看破世间无常苦,要放下五阴身心不生贪着,放下一切五欲之乐。就理的方面说,也可说从无为方面说,是要看破一切法无我空,而不取着于假名相。大乘人修习,多从两门而入,即是一、无我门,二、法空门。

  现在先从事上说无常苦。或者有人说,佛教之所以消极,便在其无常观与苦观。这种人实在颠倒,缺乏智慧。他不知世间一切法,确是无常,确是苦的。因为世间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生法即是无常。以无常故,所以是苦。佛为破众生之常见,所以说无常。为破众生的贪着,所以说一切法皆苦。

  如果说一切法常,而非无常,那么大学一年级不会升二年级,二年级不会升为三、四年级。如此则大学生永远毕不了业。一年级可升为二、三、四年级,这即说明无常的道理。其他例如初果成二、三、四果、辟支;菩萨的从凡夫位历进而经信、住、行、向、地,皆说明无常的道理。若非无常,等觉不应更成妙觉。人文之进步,自然之演化,处处说明了一切法无常。

  世间人看不破这一点,于是放不下,妄生颠倒贪着。由颠倒贪着的缘故,于是产生很多的罪恶。

  或者有人说:「喔!无常的道理我明白了,但是『苦』的观念我不同意。因为我们应该乐观,不应该苦观。」

  其实你明白了无常的道理,便应明白苦的道理。如果不明白苦的道理,就是还没明白无常的道理。因为无常,所以才苦嘛。

  至于谈到乐观,是和「乐天观」不同的。乐观代表精进、积极、奋斗。而乐天观是懈怠、消极、麻木。乐观是智慧抉择,而乐天是愚痴的行为。所谓「知苦」,正是智慧的,精进的,积极的,奋斗的。

  为什么无常故苦呢?因为生苦是无常,无常故有生苦。老苦是无常,无常故有老苦。其他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皆是无常故,才有如是诸苦。

  什么是求不得?如世人欲求离苦不得,欲求得乐而不能得到。譬如有好的职位,待遇也丰厚,于是终日提心吊胆,唯恐失去这个职位。但是偏偏被裁汰了。诸如此类,皆是求不得苦。

  什么是五阴炽盛苦?五阴身心,轮回六道,生死炽然,令众生不得自在,所以大苦无穷。

  所以八苦皆是无常所致,无常才有八苦。若人能看破无常而知苦,放下贪着而断集了,实是大智慧者,怎能说他是消极呢?现在我们念佛求生极乐,彼佛国土之众生,不受众苦,但受诸乐。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三苦八苦百苦等一切诸苦都没有,所以称为极乐世界。这七天当中,希望大家看破、放下、念佛。

  现在我们从理上讲讲看破一切法无我空的道理。如果能看破无我空,便能放下假名相,不生执着了。不执着于假名相,便可证知实相。

  或者有人会说:「你讲无我,现在不是我在这儿听你讲开示吗?」这完全是一种浅见的说法。

  至于无我的道理,我们可从几方面解释。

  第一、法要是有我,应有其自性。今一切法悉无自性,故知一切法无我。譬如面前这只拜垫,你若说真有拜垫的话,便应有拜垫的自性。然而这只拜垫是塑胶皮和木头铁钉作的,这儿祇有塑胶皮木头铁钉的性质,没有拜垫的性质。再如我们这座莲风楼,实在是钢筋水泥木材等的性质,而没有所谓楼的自性。如果莲风楼真有其自性,应该在钢筋水泥木材等以外,另有莲风楼的自性才对。现在所谓莲风楼祇是一个假名,而无有自我。于是我们可例知一切法也都是假名而无自我。所以佛在经上说「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我们也可说「说拜垫,即非拜垫,是名拜垫。说莲风楼,即非莲风楼,是名莲风楼。」同理可知「说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是知一切法无我。

  第二方面,如果一切有我,应该完全自在。但事实并不如此。譬如我这个身体,我不欲其老,而它要老坏,我不得自在。如果身体是我,应该我要老就老,我不要老就不老才对。现在它不听我的指挥,即证明它非我。再如我怕生病,而这身体偏偏生病;我不想死,它偏偏要死;再有些人怕头发白,想尽办法想把它染黑,但是它偏要白,令我不得自在。又怎能说它是我呢?

  根据这种道理,六道之中找不到我。如果人是我,我不想人身坏,它应该不坏才对。人身坏了,转生为畜生,但我不想转为畜生,而偏要转为畜生身,毕及生为畜生,便又执畜生是我。由畜生道落入鬼道,又执鬼道是我。如果真的鬼是我的话,那么当初人道、畜生道又是谁?如是于六道轮回之中,祇是因缘业报,根本无我。

  既然诸法无我,以无我故,所以知诸法悉空。若人看破一切法悉空,便不会于「空」中妄生贪瞋痴造诸恶业了。如果不被业系,自然可随意往生十方佛国土了。所以说,看破放下念佛,便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你能看破人生无常苦,便能除人我执,得事一心不乱,了分段生死,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便圣居土。如果你再能看破一切法无我,一切法空,便能放下法我执,得理一心不乱,了变易生死,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甚至可分证常寂光土。如此地看破放下念佛,能说是消极吗?说看破放下念佛是消极的人,实在是愚痴颠倒。

  所以我们内要看破五阴身心,是无常苦的;外要看破兴衰、称讥、毁誉、苦乐都是无我空的。然后才能放下贪恋执着,念佛求生西方。

  最后我们讲世间人为什么也要看破放下念佛呢?世间之人对于别人,祇要能容忍时,便忍一步;能容让时,便让一步。这便是大丈夫看得破放得下。对别人可以利他时,便利一分;可以助人时,便助一臂。这便是佛弟子念佛慈悲了。

  如果你说:「我不能懂这么深的道理。」不要紧,祇要你放下一切牵罣,至诚念佛,一定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

  现在我们都看破放下念佛。
  
  

古月 发表于 2006/10/16 10:22:58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第一集 七十一年


  第三天 不杂用心净念相继


  今天和大家讲的是不杂用心净念相继。

  大家念佛,要至诚恳切,句句佛号,的的分明。犹如猫捕老鼠,把每一句,每一字都看得牢牢的,生怕他跑掉。切忌随口滑腔,心不在焉。

  怎么叫随口滑腔?就是把一句佛号,漫不经心地从嘴边溜出来。口虽念佛,心属无记。那样念佛,徒劳舌根,心属无记,时日唐捐,没有用处。所以我们念佛,要发自于心,出之于口。心要清净,莫起杂染。否则心口不相应,焉能与佛相应?所以随口滑腔,是念佛人的大病。

  心生杂染有六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此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起憎爱二心,便是杂染。

  念佛法门,就是要对治这个憎爱心。所以当念佛时,必须要无憎爱无贪瞋。

  六根起杂染,程度上有轻重差别。当然六根当中,意根最易动念起染。祇要管住第六意识,其余诸根便可无杂染了。但是意根最为难制,譬如大家念佛,静坐时,总感觉心散乱,无法静下来,那便是意根作怪。

  其实意根所对的法尘,完全是前五根曾经历的影像。譬如你曾经看过红色,意根便对红色的影像。耳根曾经听过的声音,意根便对声音的影像。鼻舌身也如此。意根一经制住,心便可以不散乱了。

  但是意根极难制。除意根外还有一根祇要摄住,余根也可摄住,那就是耳根。观音菩萨修妙耳门,耳根实有其殊胜之处。

  如果你摄住眼根,余根照样散乱,仅仅眼根不见而已。摄住鼻根,余根照样散乱,仅仅鼻根不嗅而已。所以感冒的人,余根还是散乱。其余舌身两根也是如此。

  可是耳根一摄,余根都摄了。现在大家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自己仔细听,祇要听得分明,便睁着眼,好象看不见;有鼻根,好象不辨香臭;嘴巴念佛,自无口四过;甚至耳根一摄,意根也不会乱想了。所以耳根一摄,六根都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摄耳根入手,最为方便。祇要六根摄住,自然对外境便不生憎爱心了。

  以下再讲染污心,有六种法。就是贪瞋痴慢疑恶见。贪瞋痴大家都知道了,我们不作解释,现在讲慢、疑、恶见。

  谈到慢,有所谓七种慢或八种慢。不过一切慢以我慢为根本,以憍为最恶。所以我们今天就单解释这两项。

  所谓我慢,就是大家平时说的我慢贡高。总感觉自己了不起,比任何人都强。凡事总要压别人一头,于是因而造出种种罪恶。印光大师为戒除我慢,曾说:「见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大家都能起这种心,便不会有我慢了。

  再谈憍慢。所谓憍慢便是不敬三宝,不孝父母,不敬师长。憍慢心一起,一定没有恭敬心。恭敬心是一切善的根本。对父母恭敬则孝,对国家民族恭敬则忠,对一切人一切动物恭敬则仁爱,对朋友恭敬则信义,现在世界各国都能互相恭敬则和平。所以存恭敬心则四维八德具足,无恭敬心则四维八德俱丧。

  同时恭敬心有两项功德。一是自度,因为有恭敬心,便能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故;二是度人,因为有恭敬心,一定会慈悲济物故。自度度人是菩提心,所以失掉恭敬心,便丧失了菩提心。失掉菩提心的人,一切功德便完全丧失了。所以众生千万不可起憍慢心。

  现在讲疑。疑是一种恶德,可以杂染你的心。所谓疑,便是对佛法僧,心怀犹豫,无有决定心。甚至对于阿弥陀佛怀疑。疑的害处很大,大家都知道「信为道源功德母」,如果怀疑不信,便不成佛道不具功德了。

  现在谈恶见。我们把它分为总说和分别说两项来介绍。总说,恶见便是不信因果,颠倒邪正。恶见有一种很明显的结果,便是能「为后世生死作因缘」。

  如果分别介绍,恶见有五种。第一项叫萨迦耶见,翻译为身见,或是我见。譬如你生成人身,便执着人身是我;生成男人身,便执着男人身是我;生成女人身,便执着女人身是我;生成畜生身,又执畜生身是我。处处取着五阴身心为我,所以叫身见,又名我见。

  有此身见者为凡夫,破此身见者为圣人。如果破了身见,便可证初果须陀洹。

  第二项叫边见。边见就是断见和常见。不过为了使大家容易听懂,我们可以说对「我见」而生的便是边见。譬如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都可以叫作边见。人有我见边见,自然便生出憎爱二心来了。

  第三项是邪见。由于我见和边见,于是便生邪见。邪见便是不信因果,毁谤三宝。

  第四见取见。此见也是由我见边见所起。简单说便是「非果执果」。譬如看到信佛之人得到恶报,便说信佛没有用。他不知道业报通三世,今生行善,可以今生得报,也可以来生得报,也可以后数生得报。正如今生念佛,命终后生到佛前。同样道理,今生受到恶报,或者今生造恶所得的果报,或者是前生所造所得的果报,也或许是前数生造恶所得的果报;并不是今生念佛的果报,今生念佛,或者报在来生。这种人把非果而执为果,名为见取见。

  第五项戒取见。简单说戒取见是「非因执因」。印度有人见牛生天,便去持牛戒。其实他生天,并非持牛戒的因,而生天的,是其前生或前数生行善的因,才有生天的果。再如其他宗教也有其戒,但是其戒并非解脱之因,他认为是解脱之因而取着之,这便名戒取见。

  以上这五种见,都叫作恶见。

  总之,大家要严守根门,莫被此六种法所染。要把住你的耳根,守住你的意根,其他诸根便不足为虑了。

  同时一心持名念佛,切勿乱修杂修。切勿朝三暮四,今天参禅,明天持咒,那样是不会得成就的。

  曾文正曾说,为学如掘井,要本着一处,直到掘出水来,不可东掘掘、西掘掘,浪费工夫。念佛也是这样,要把一句佛号念到底,发长远心,尽形寿,直到往生极乐。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73-1-7 第七天 临终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