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是标题的原因吗,版主干嘛把它移到脉诊精微......还加精,弄到我又不好意思删.... 在现在的我看来,四圣心源文笔精美,思想圆通,就象一个圆规画出来的规规矩矩的圆。而世界不仅是圆的,而且是动的。就像天空中的月亮,也会随着宇宙的运动而在我们眼中圆缺。 相信很多人读了四圣心源后,都会被里面的单病单方所吸引,被里面的思想所冲击。并且用里面的方去实践,可怕的是,偶尔用在病人身上有些效果(从侧面也反映了黄元御思想的本质是正确的),那么单病单方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那如果这样认为的话,从本质上我们已经偏离了黄元御思想的本质,临床上千变万化的病人,需要的是我们灵活思维,而不是前面说的规规矩矩的圆!如果说黄元御的思想象一个有待发现的新大陆,我觉得它更象是一个灯塔,可以引导我们通过实践不断接近人体阴阳运动的真象。 我老师得黄元御一派真传,我跟师左右,病人进来后,老师经常无需多言,通过脉诊将人—脉—证—方结合起来,在尊重事实,精准辩证的前提下,将黄元御思想贯穿其中,临床效果好且稳定。而我本身,也在脉诊中尝到很多甜头。因此,我相信脉诊可以精准的看透病人阴阳的运行,是梦想和现实结合的桥梁。 现将我老师的书《脉诊导论》中一篇关于脉诊真假的文章发上来,鼓舞大家学习脉诊,并将其运用到临床! 脉诊为何成疑 我曾经带教过一位硕士研究生,他是一位具有良好认知理念与学习能力的学生。他明确地说过,在见到我之前根本就不相信诊脉,认为中医诊脉就是骗人的;见我之后才发现诊脉是真的,而且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的。同理,如果用“诊脉是不是真的?”这个问题,询问众多的中医从业者,得到的结果将是不屑一顾。不过,这理由则应是完全相反。一部分人会说:诊脉当然是真的,这还用问?另一部分人则会回答:诊脉当然是假的,这还用说?其实,这个问题,也许要转换为另一个问题,才能更为清楚的表达它实际的内涵。即:中医到底是怎么回事? 现在,站在21世纪的高度,回头看传统中医。传统中医本身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完整且有序的。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医更偏于理念化,对学习者认知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要求高。现代医学则明显具有直观与朴实的特点。回到一百年前,那个时期西风东渐,西医挟科学之利,呼啸而来。西医是清楚与明白的,是有科学事实支持的。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西医是科学的。中医是不科学的。这时站在“科学西医”的立场中看中医,就会看到很多问题。将这些问题汇总起来就变成了一本书《灵素商兑》。 在七十多年前,中医界出现了一个重大的事件,这就是“废止旧医案”的提出和推行,这件事对中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废止旧医案”的提出者,也正是《灵素商兑》的作者——余云岫。他曾经说,如果让他来当中医会是一个很好的中医。他也曾将自己的思考与疑问提了出来,但是没有得到太多的呼应。于是乎,写出一本书,又提出了一个“废止旧医案”,此时的中医从业者看到了“废止旧医案”的巨大杀伤力,于是群起而攻之。最终,中医靠自己的人气(现在叫人脉)和临床疗效终止了这个提案,但是潜流未息。 《灵素商兑》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从一开始,问题的指向就是中医的根本——《黄帝内经》,并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作为突破口,用解剖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将现代医学在解剖学上的成果与中医固有的解剖理念,进行对号入座式的比较。认为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是原始的、错误的,且《黄帝内经》是不可靠的,从而给中医体系以沉重打击。在制止这个提案的过程中,中医主要是靠疗效说话。应该说最后的胜利仅仅是险胜,问题依旧悬而未解。此后,中医开始了对自身理论体系直观化剖析,这就是现代中医研究的开端。但中医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且体系完备,自成一格,特别是中医体系内部,大量的名次与理论,都有自己专属的解释与定义。事实上,中医的认识方法与研究理念是有一定超前性的,如“心”这个名词,就有解剖结构概念,功能概念,系统概念等不同的认识方法及层次。而这些层次的认识是在中医理念的指导下,以知识与经验为背景,逐渐深化的过程。贸然将西医的研究理念与知识体系,直接生搬硬套到中医身上,则必然造成中医自身的弱化与混乱。这时,那些强调体验感悟、强调思辨能力的技术走向“被”消亡的命运,就成为可以预测的事情了。而脉诊就是这样的技术。于是,我们看到“脉诊是不是真的”这样一些命题,就会时时浮出水面。 20年前,我跟师学脉,渐入佳境。所言、所思、所用,无不关脉。这时有个朋友问我:“你跟师傅学了这么长时间的脉,到底学到了什么?”我当时又讲理论,又讲用法,言之滔滔讲了半天。他突然开口:“你跟你师傅也没学啥,就学了一句话“脉是真的”。是的,“脉是真的”!这的确是我学习脉诊的第一个感悟。其实,脉诊是不是真的,在古代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脉诊仅仅是中医诊断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强调技巧的组成部分而已。但过分强调感悟,以及古人在描述具体问题时相互问责,又为“脉诊是不是真的”这样的问题提供了被质疑的把柄,于是问题日渐复杂。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与时间,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线索之间,我找到了一个线头,并沿着这个线头解开了所有的结。这就是手感,也就是医者指端的感知能力。古书上没有明言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这个命题。而现代脉诊书中则不见言,是因为这些研究者根本就没有深刻体验到,或者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