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2012/7/29 17:00|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5628| 评论: 0

摘要: 《内经》这句话真是金玉良言,中医看病的理论基础源于对阴阳之道的应用,所以一见病人首先就得“辨阴阳”,如果辨不清,那就没法治病了。 大多数人,不论学哪门学科,都自觉不自觉的想走捷径,对各种各样的具体办法 ...
 《内经》这句话真是金玉良言,中医看病的理论基础源于对阴阳之道的应用,所以一见病人首先就得“辨阴阳”,如果辨不清,那就没法治病了。

大多数人,不论学哪门学科,都自觉不自觉的想走捷径,对各种各样的具体办法最感兴趣,就不想求得甚解,只想对号入座,撞个正着最好,不想劳心劳力。可是事与愿违,对号入座得事几乎就碰不到,可病人座你面前总不能说没办法吧,于是就这个方试一试,那个方试一试,如果没效那是万幸,如果发生变证,那可就抓耳挠腮慌了手脚了。

    大家都知“辨证论治”四个字,究竟辨的是什么呢?是察色按脉辨别出你得了什么病吗?是感冒肝炎肺炎?还是某某氏综合症?也是也不是,说是,确实可能辨出个什么病,比如高血压摸脉是摸得出来的,但也可能辨出来了却不知叫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所在。

    中医究竟凭什么看病和治病呢?首先基于一个认识:任何活的系统(包括人)都是阴阳互动的统一体,一个“好”的系统,其阴阳互动的表现应该是“平和”的,即不应该动静太大,也不应该没什么动静,或者说不该“躁动”,也不该“不能动”。所谓“病”,就是你处于“不应该”的那个状态。“应该的”那个状态我们称之为“常”,不应该的状态称之为“异”或者“非常”,凡是“非常”态都是病。那凭什么知道这人是“常”还是“非常”呢?察色按脉!“色”有“常”也有“非常”,“脉”有“常”也有“非常”。一个健康人,他的一切表现,包括色,脉,声,体,动作,脾气,性格,智力,体力,待人处世等等通通定义为健康人的“常”,非此“常”就是有病了。

    可这跟阴阳有什么关系呢?凡此种种表现,都是身体内部阴阳互动的外在表现!凡是阳气比阴气多的状态,我们称之为“阳态”,阳气比阴气少,则为“阴态”,人体运动状态有本质区别的只此两态,没有第三种!可见,分别阴阳的意义就是,把握人体状态的基本性质!如果连阴阳都分不清,那就别做中医了。

    既然人体所有的内外现象都是阴阳的外在表现,那么,色的变化,脉的变化,声音的变化,脾气的变化等,都是阴阳的表现,那么反过来,色的变化可以“彰显”出此时的状态是阴还是阳,脉的变化也可以彰显阴阳,一切我们看到的现象,都可彰显出阴阳,如此一来不就可辨了吗。怎么个辨法呢?首先要知道一个定理:凡是阳态,其表现必为“躁”;凡是阴态,其表现必为“静”。即“阴静阳躁”四个大字。

   人有阴阳,色脉就会有阴阳,病也就有阴阳。上来第一步,先看有没有病,一摸脉为“缓脉”,为“常”,没病!一摸脉,不“缓”,则为“非常”,“非常”脉就是“病脉”,有病!啥叫“缓”啊,不快不慢,不大不小,不硬不软,从容不迫,两个字:淡定!这就是人体健康脉的“常”态,其背后是阴阳互动的“平和”所带来的现象,啥叫“平和”啊?就是阴不会比阳多多少(或少多少),阳又不会比阴多多少(或少多少),科学的说法是:其运动状态处于“稳态”。

   知道了“常”才能“达变”啊,除了“缓脉”,那就一定有不缓的脉,所谓:大小,尺数,沉浮,滑涩,虚实,这些脉全是“病脉”,表现为“躁”的为阳脉:大,数,浮,滑,实,对应的病也就是阳病,是“阳太过”的病,反之为阴。

这就叫: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本文内容由 金可 提供

相关阅读

相关分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