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脉诊方法简易入门——中医脉诊的奥秘

2015/1/7 19:04|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7118| 评论: 0|原作者: wise

摘要: ●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 ...
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小姑娘,你的脉轻轻摸的话,感觉不明显,需要用点力才能摸到,这叫做沉脉,《脉经》里解释是‘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搏动力度偏弱,是阳气虚的脉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教授王天芳一边将手指搭在我的手腕上切脉,一边解说。听到她的解释,我不禁暗暗吃惊,心想,最近的节食活动恐怕是有点过头了。


脉诊初感受


千百年来中医诊病就像一场考试,求诊的人在医生面前把手一伸,医生摸摸左手脉,摸摸右手脉,看看舌苔,反复询问病人症状、感觉,然后大夫就会将患者的病证清清楚楚地讲出来,如果患者信服,这场考试就算通过了。医生是如何通过摸脉来判断病证的呢?


王天芳指导我将自己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放在右手手腕后寸口的位置,感觉脉搏的活动。


首先感觉到脉搏的位置,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这就分出了浮脉和沉脉。


第二点是脉搏的力度,搏动有力为实脉,无力的则为虚脉


第三点是脉搏的频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应搏动4次,不足4次为迟脉,超过5次不足7次为数脉


第四点是脉搏的紧张度,如果按下去,感觉像按在琴弦上,强而硬,为弦脉。如果感觉松弛和缓则为缓脉。


第五点是脉搏的均匀度,节律是否均匀,力度、大小是否一致,节律不均匀的就有促脉、结脉代脉,力度、大小不均匀的有微脉、散脉等。


第六点是脉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脉搏来势的流畅程度,脉来圆滑流利为滑脉,往来艰涩为涩脉


第七点是脉搏的长度,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轴向范围的长短,分为长脉和短脉。


第八点是脉搏的宽度,即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大脉和细脉


即使在王天芳手把手的指导下,我这个门外汉也只能感受到这八点中的一部分,更不要说分辨临床中各种复杂的脉象,可见中医脉诊的学习难度之大。


在感受过脉搏的各种应指形象后,王天芳告诉我,几千年来,中医大夫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总结,不断验证,不断修正,最终建立了脉诊的理论体系,将可以感受的外在脉象与内在病证建立联系,结合望、闻、问等其他方法,共同诊断病情。


切脉为何选手腕


人体头部、四肢、躯干都有动脉分布,可供切脉的地方很多,为什么中医大夫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手腕部位呢?


“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的指目,也就是指尖与指腹交界处椭圆形的一小块区域,切按患者的脉搏,根据脉动应指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王天芳介绍道,“诊脉的部位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在寸口,它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最初医生选用遍诊法,将头、手、足三部分的有关动脉全部诊察,张仲景提出三部诊法,诊人迎、寸口、趺阳三脉,经过《难经》、《脉经》的总结,最终寸口诊法被后世医家普遍采用。


究其原因,王天芳说,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结 语


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从脉象出发了解病情,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毋庸置疑的科学性。但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悬丝诊脉、摸脉断命运之说不可信。在临床诊断中,四诊合一、病证合参、整体审察才能准确地判断病情,辨证施治。

相关阅读

相关分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