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819|回复: 0

看病挂号难调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7 02: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北京的一些大医院,要挂上专家号非常难。很多想看专家号的人,要排上两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号贩子,还有医院内部的一些人也在打这个主意。央视《新闻1+1》2010年11月16日播出《谁在制造“看病难”?》,以下为完成台本: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看过病的人都知道,在北京的一些大医院,要挂上专家号是非常难的。举个极端的例子,早上起来六点半开始号,不到七点号就都没了,这种现象就导致很多想看专家号的人,要排上两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但问题是他们这么辛苦的排,就真的能等来希望吗?看完接下来记者调查的这个短片会加剧人们对一些医院医疗秩序的担心,因为现在发现除了号贩子,还有医院内部的一些人也在打这个主意。

  (播放短片)

  记者:

  你们排了多长时间?

  患者家属:

  一天,二十四小时。

  解说:

  这是北京很普通的一天,普通的没有人会在意这医院门诊大楼外早早排起的等待着挂号的长队,一天两天,甚至三天五天,等待就只为能挂上号,和大名鼎鼎的医生见上一面。

  在这个普通的一天里,记者发现,在北京儿童医院和那些苦苦等待的患者家属相比,有一些人他们挂号似乎并不很难。

  记者:

  那多少钱啊?

  号贩:

  300块钱。

  记者:

  这么贵。

  号贩:

  特级的,不好挂。

  记者:

  300块钱包括号钱吗?

  号贩:

  号钱、卡钱都给你办好了。

  记者:

  号钱本身多少钱?

  号贩:

  号钱最好的国家规定是14块钱。

  解说:

  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号贩子,一个正常价格14元的专家号,号贩子们叫到了300元,但是如果患者承担不起,还是老老实实排队,结果会是什么呢。

  号贩:

  天天排第一都没希望,就必须得想办法。

  记者:

  想什么办法啊?

  号贩:

  就想办法约呗,就找到护士什么的,送点钱什么的。

  记者:

  给护士送点钱?

  号贩:

  有路子吧。

  记者:

  那你们送钱他们能收吗?

  号贩:

  这不熟了吗,中间有人呗,中间没人肯定不行,有中间人,我们直接也不行,中间有人呗。

  解说:

  中间人,那么在医院中真有所谓的中间人存在吗?这些中间人是什么人?这些号贩子和中间人又是什么关系呢?

  记者:

  什么叫加号啊?

  号贩:

  就是找大夫,大夫给你写个条,允许我再多看一个病人,机器就给你开了,要不就锁机器挂不出来啊。

  记者:

  你有这个条吗(医生开的条)?

  号贩:

  就是有,没有这个怎么看病啊,我现在就得去给你拿这个了,别的拿不出来了。

  记者:

  不可能吧,找大夫给写是吗?

  号贩:

  对啊。

  记者:

  这不会是假的吧?

  号贩:

  窗口能挂出号能是假的吗?窗口里边能跟我一样骗您吗?

  解说:

  为最大限度地接诊和方便患者,不少医院都有加号的惯例,通常由患者在第一次看病之后,为了复诊和医生直接预约,患者拿着医生签名的同意加号的预约条,到挂号处加号,医生在看完当天的号之后,为加号患者进行诊治,那么难道医院为患者开出的方便之门,这些珍贵的医疗资源,被所谓的中间人和号贩子利用了。

  号贩:

  钱重要是身体重要,中国人观念老改不了。

  能办吗下午?行,那你赶快过来吧,有客了。

  解说:

  在协和医院,记者最终以300元的价格买下了骨科某专家的加号,记者被带到了位于协和医院门诊楼五层的骨科诊区,等候前来和我们接头的这名号贩的上线。五分钟之后,一名年轻男子凑了过来,这名男子居然真的从上衣里面的口袋掏出了一张专家预约条给记者。

  号贩的“上线”:

  你拿这个找他就行了。

  记者:

  就是我拿着这个去跟他说就行。这个是谁啊?

  号贩的“上线”:

  内分泌科李某某,让你来找他的。

  记者:

  是医生吗?

  号贩的“上线”:

  对。

  记者:

  还是护士?

  号贩的“上线”:

  医生。

  解说:

  令人意外的是,听说先前的关系条是花钱买来的,骨科门诊的医生颇为意外,说他根本不认识写关系条的内分泌科的李医生。

  记者:

  就我刚给你拿来的那个条,就内分泌科的那个大夫,你们不认识。

  北京协和医院医生:

  对,我都不认识。而且他还有点名指姓,点出来,我都不认识他叫什么名字。因为我不知道,我以为真是我们(单位同事介绍的熟人)。因为有时候我们自己本单位的人,互相谁都认识,互相帮忙开个条。

  解说:

  今年8月开始,北京市公安局已经开展过一次打击号贩子的行动,警方以17家号贩子活跃的医院为重点,查获号贩子、医托130人,然而号贩子背后隐约可见的中间人影子才更加让观众担心。患者苦等几天都排不到的号,甚至方便患者复查的预约号,号贩子却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轻易获取。进而变成一张张的钞票,那么究竟谁是中间人?这背后究竟还有多少不能为人所知的秘密?

在北京的一些大医院,要挂上专家号非常难。很多想看专家号的人,要排上两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号贩子,还有医院内部的一些人也在打这个主意。央视《新闻1+1》2010年11月16日播出《谁在制造“看病难”?》,以下为完成台本: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看过病的人都知道,在北京的一些大医院,要挂上专家号是非常难的。举个极端的例子,早上起来六点半开始号,不到七点号就都没了,这种现象就导致很多想看专家号的人,要排上两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但问题是他们这么辛苦的排,就真的能等来希望吗?看完接下来记者调查的这个短片会加剧人们对一些医院医疗秩序的担心,因为现在发现除了号贩子,还有医院内部的一些人也在打这个主意。

  (播放短片)

  记者:

  你们排了多长时间?

  患者家属:

  一天,二十四小时。

  解说:

  这是北京很普通的一天,普通的没有人会在意这医院门诊大楼外早早排起的等待着挂号的长队,一天两天,甚至三天五天,等待就只为能挂上号,和大名鼎鼎的医生见上一面。

  在这个普通的一天里,记者发现,在北京儿童医院和那些苦苦等待的患者家属相比,有一些人他们挂号似乎并不很难。

  记者:

  那多少钱啊?

  号贩:

  300块钱。

  记者:

  这么贵。

  号贩:

  特级的,不好挂。

  记者:

  300块钱包括号钱吗?

  号贩:

  号钱、卡钱都给你办好了。

  记者:

  号钱本身多少钱?

  号贩:

  号钱最好的国家规定是14块钱。

  解说:

  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号贩子,一个正常价格14元的专家号,号贩子们叫到了300元,但是如果患者承担不起,还是老老实实排队,结果会是什么呢。

  号贩:

  天天排第一都没希望,就必须得想办法。

  记者:

  想什么办法啊?

  号贩:

  就想办法约呗,就找到护士什么的,送点钱什么的。

  记者:

  给护士送点钱?

  号贩:

  有路子吧。

  记者:

  那你们送钱他们能收吗?

  号贩:

  这不熟了吗,中间有人呗,中间没人肯定不行,有中间人,我们直接也不行,中间有人呗。

  解说:

  中间人,那么在医院中真有所谓的中间人存在吗?这些中间人是什么人?这些号贩子和中间人又是什么关系呢?

  记者:

  什么叫加号啊?

  号贩:

  就是找大夫,大夫给你写个条,允许我再多看一个病人,机器就给你开了,要不就锁机器挂不出来啊。

  记者:

  你有这个条吗(医生开的条)?

  号贩:

  就是有,没有这个怎么看病啊,我现在就得去给你拿这个了,别的拿不出来了。

  记者:

  不可能吧,找大夫给写是吗?

  号贩:

  对啊。

  记者:

  这不会是假的吧?

  号贩:

  窗口能挂出号能是假的吗?窗口里边能跟我一样骗您吗?

  解说:

  为最大限度地接诊和方便患者,不少医院都有加号的惯例,通常由患者在第一次看病之后,为了复诊和医生直接预约,患者拿着医生签名的同意加号的预约条,到挂号处加号,医生在看完当天的号之后,为加号患者进行诊治,那么难道医院为患者开出的方便之门,这些珍贵的医疗资源,被所谓的中间人和号贩子利用了。

  号贩:

  钱重要是身体重要,中国人观念老改不了。

  能办吗下午?行,那你赶快过来吧,有客了。

  解说:

  在协和医院,记者最终以300元的价格买下了骨科某专家的加号,记者被带到了位于协和医院门诊楼五层的骨科诊区,等候前来和我们接头的这名号贩的上线。五分钟之后,一名年轻男子凑了过来,这名男子居然真的从上衣里面的口袋掏出了一张专家预约条给记者。

  号贩的“上线”:

  你拿这个找他就行了。

  记者:

  就是我拿着这个去跟他说就行。这个是谁啊?

  号贩的“上线”:

  内分泌科李某某,让你来找他的。

  记者:

  是医生吗?

  号贩的“上线”:

  对。

  记者:

  还是护士?

  号贩的“上线”:

  医生。

  解说:

  令人意外的是,听说先前的关系条是花钱买来的,骨科门诊的医生颇为意外,说他根本不认识写关系条的内分泌科的李医生。

  记者:

  就我刚给你拿来的那个条,就内分泌科的那个大夫,你们不认识。

  北京协和医院医生:

  对,我都不认识。而且他还有点名指姓,点出来,我都不认识他叫什么名字。因为我不知道,我以为真是我们(单位同事介绍的熟人)。因为有时候我们自己本单位的人,互相谁都认识,互相帮忙开个条。

  解说:

  今年8月开始,北京市公安局已经开展过一次打击号贩子的行动,警方以17家号贩子活跃的医院为重点,查获号贩子、医托130人,然而号贩子背后隐约可见的中间人影子才更加让观众担心。患者苦等几天都排不到的号,甚至方便患者复查的预约号,号贩子却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轻易获取。进而变成一张张的钞票,那么究竟谁是中间人?这背后究竟还有多少不能为人所知的秘密?

在北京的一些大医院,要挂上专家号非常难。很多想看专家号的人,要排上两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号贩子,还有医院内部的一些人也在打这个主意。央视《新闻1+1》2010年11月16日播出《谁在制造“看病难”?》,以下为完成台本: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看过病的人都知道,在北京的一些大医院,要挂上专家号是非常难的。举个极端的例子,早上起来六点半开始号,不到七点号就都没了,这种现象就导致很多想看专家号的人,要排上两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但问题是他们这么辛苦的排,就真的能等来希望吗?看完接下来记者调查的这个短片会加剧人们对一些医院医疗秩序的担心,因为现在发现除了号贩子,还有医院内部的一些人也在打这个主意。

  (播放短片)

  记者:

  你们排了多长时间?

  患者家属:

  一天,二十四小时。

  解说:

  这是北京很普通的一天,普通的没有人会在意这医院门诊大楼外早早排起的等待着挂号的长队,一天两天,甚至三天五天,等待就只为能挂上号,和大名鼎鼎的医生见上一面。

  在这个普通的一天里,记者发现,在北京儿童医院和那些苦苦等待的患者家属相比,有一些人他们挂号似乎并不很难。

  记者:

  那多少钱啊?

  号贩:

  300块钱。

  记者:

  这么贵。

  号贩:

  特级的,不好挂。

  记者:

  300块钱包括号钱吗?

  号贩:

  号钱、卡钱都给你办好了。

  记者:

  号钱本身多少钱?

  号贩:

  号钱最好的国家规定是14块钱。

  解说:

  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号贩子,一个正常价格14元的专家号,号贩子们叫到了300元,但是如果患者承担不起,还是老老实实排队,结果会是什么呢。

  号贩:

  天天排第一都没希望,就必须得想办法。

  记者:

  想什么办法啊?

  号贩:

  就想办法约呗,就找到护士什么的,送点钱什么的。

  记者:

  给护士送点钱?

  号贩:

  有路子吧。

  记者:

  那你们送钱他们能收吗?

  号贩:

  这不熟了吗,中间有人呗,中间没人肯定不行,有中间人,我们直接也不行,中间有人呗。

  解说:

  中间人,那么在医院中真有所谓的中间人存在吗?这些中间人是什么人?这些号贩子和中间人又是什么关系呢?

  记者:

  什么叫加号啊?

  号贩:

  就是找大夫,大夫给你写个条,允许我再多看一个病人,机器就给你开了,要不就锁机器挂不出来啊。

  记者:

  你有这个条吗(医生开的条)?

  号贩:

  就是有,没有这个怎么看病啊,我现在就得去给你拿这个了,别的拿不出来了。

  记者:

  不可能吧,找大夫给写是吗?

  号贩:

  对啊。

  记者:

  这不会是假的吧?

  号贩:

  窗口能挂出号能是假的吗?窗口里边能跟我一样骗您吗?

  解说:

  为最大限度地接诊和方便患者,不少医院都有加号的惯例,通常由患者在第一次看病之后,为了复诊和医生直接预约,患者拿着医生签名的同意加号的预约条,到挂号处加号,医生在看完当天的号之后,为加号患者进行诊治,那么难道医院为患者开出的方便之门,这些珍贵的医疗资源,被所谓的中间人和号贩子利用了。

  号贩:

  钱重要是身体重要,中国人观念老改不了。

  能办吗下午?行,那你赶快过来吧,有客了。

  解说:

  在协和医院,记者最终以300元的价格买下了骨科某专家的加号,记者被带到了位于协和医院门诊楼五层的骨科诊区,等候前来和我们接头的这名号贩的上线。五分钟之后,一名年轻男子凑了过来,这名男子居然真的从上衣里面的口袋掏出了一张专家预约条给记者。

  号贩的“上线”:

  你拿这个找他就行了。

  记者:

  就是我拿着这个去跟他说就行。这个是谁啊?

  号贩的“上线”:

  内分泌科李某某,让你来找他的。

  记者:

  是医生吗?

  号贩的“上线”:

  对。

  记者:

  还是护士?

  号贩的“上线”:

  医生。

  解说:

  令人意外的是,听说先前的关系条是花钱买来的,骨科门诊的医生颇为意外,说他根本不认识写关系条的内分泌科的李医生。

  记者:

  就我刚给你拿来的那个条,就内分泌科的那个大夫,你们不认识。

  北京协和医院医生:

  对,我都不认识。而且他还有点名指姓,点出来,我都不认识他叫什么名字。因为我不知道,我以为真是我们(单位同事介绍的熟人)。因为有时候我们自己本单位的人,互相谁都认识,互相帮忙开个条。

  解说:

  今年8月开始,北京市公安局已经开展过一次打击号贩子的行动,警方以17家号贩子活跃的医院为重点,查获号贩子、医托130人,然而号贩子背后隐约可见的中间人影子才更加让观众担心。患者苦等几天都排不到的号,甚至方便患者复查的预约号,号贩子却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轻易获取。进而变成一张张的钞票,那么究竟谁是中间人?这背后究竟还有多少不能为人所知的秘密?

主持人:

  岩松你看完这个记者调查,怎么看出现的中间人这个角色?

  白岩松(评论员):

  因为我觉得先不说中间人,我要向公安和警察表示最深的敬意,同时也是最深的同情。一方面是最深的敬意,每一次展开这样的专项行动,去抓号贩子,包括火车的票贩子等等,都能有成效,也够辛苦的,然后一抓五十多,一抓一百多,这我要致敬,但是为什么同时又要抱着同情呢,因为我们常说一句话,外贼好抓,家贼难防,如果要是内部总有很多类似家贼这种情况出现的话,恐怕警察那就要太累了,一次又一次打,一次又一次复杂,庄稼不收年年种,因此我又要抱以很深的同情。

  当然有一句话我是必须要先说的,刚才我们听到的还依然只是从号贩子所来的单方面的声音,因此我们还不能以他说的为准,我觉得这方面更深的情况交给公安去查,交给医生去查,但是为什么看到我们的同行会做这样的东西,我们会去关注一下,应当把它当成一个需要我们警惕的东西,如果它真的存在呢?

  主持人:

  票贩子以往给人的印象就是说他们是赚辛苦钱,他们早早去排队,但是现在如果医院里,如果存在这些中间人群体的话,他们自己也变成一个……

  白岩松:

  对,有人说这是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不断地辛苦钱,叫挣辛苦钱,我把你排队的都给占了,但是你要知道,有的时候票贩子再辛苦,也拼不过那些真想看病的人。真想看病的人有时候连夜去熬,但是那句话很有意思,排第一你都没戏,你就很恐怖了。

  主持人:

  没错。

  白岩松:

  另外还有一个不管监控系统,包括怎么样都会去看,如果总是这批票贩子的话,还是容易暴露的。

  另外我们有些医院已经开始实名制,另外的一条渠道就会慢慢地去增长,中间人,或者医院里认识的,用加号等等方式,如果从票贩子,如果他没有具体这样做过,而仅仅是一种想象力的话,他恐怕说不出刚才片子中很专业的一些术语,包括这样一个让你看来仿佛合理,虽然我们现在再次强调,无法证实号贩子所说的一切都是对的,但是很多的人看到那段话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过程的时候都会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好了,我们再次强调把它当成一个警惕,如果是当成警惕,假如真的出现这种情况的话,也就是说号贩子现在更厉害了,变得更隐蔽了,他已经不会在监控的录像下或者实名制下多次出现,让你那条防范他的路已经被堵死了,但是他开了另外的一条路。而且恐怕这里还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利益当中,那这样的话,我觉得对于很多医院来说要警惕,哪怕没有,也要警惕,因为这是有可能的。

  主持人:

  一号难求说明我们国家优质医疗资源的紧缺,我们不妨接下来就听一位业内人士,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石应康院长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及他认为的解决之道。

  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

  现在总体来说,这种好的医疗资源,医生资源还是很稀缺的,但是更重要的问题,可能还是我们整个的医疗卫生体系,缺乏一个分级的协同服务,像高级的医生看病,他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决策,他的很多证据的收集,如果能够分层次地,在底下(下一级)医院看,把资料带给医生,那么这个高级医生,可以用更短的时间依据这些可靠的数据,证据就可以帮助决策,现在是每家医疗机构之间,都是封闭的,自己在做,然后一检查,也有一个质量的问题,虽然我们说了要互通,但是互通,一定要有质量控制,要有认可,这个工作之后,一定要检验出数据的可靠性怎么样,如果这个东西做好了,然后再有一个很好的分层级的服务,那么这样子,可能会解决高级医生的这种稀缺资源,看病难的问题。

  主持人:

  你怎么看石院长这个解决之道?

  白岩松:

  华西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做了十几年了,我觉得它最值得借鉴的是什么呢,它在跟114捆绑,跟一些银行的卡号捆绑,因为现在实名制有很多的身份证都是假的,个人信息都是假的,他要用银行的卡号的话,不会告诉别人,因此他现在又利用114这样一个网络,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开放,他解决这个比较好。

  他刚才说主要意思是什么,针对有很多挂专家号的病人,其实不值得这个病看专家,因此他觉得各个层级的医院应该有一种协调,最后普通的病就在普通的医院去看了,累积出来的一些疑难杂症交到医院那儿去,因此现在医院之间要互通有无,我觉得这是我们的理想,当然是希望这样。

  可是问题在于我们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信任危机,在教育里头,这种信任危机就体现在择校,在医院里头主要体现在择号,因为择校是什么呢?优秀的教师资源向好的学校集中,然后好的学校用升学率等等很多因素让大家不得不择,其他的学校不敢信。

  在医院里头,现在就是县城要跑省城,因为他不信自己身边的医院,省城又要跑北京、上海、广州等等这些大的机构,然后到了北京又要去挑协和、武警总医院、301等等这种大的医院。所以这是背后对于身边医疗资源他是不信任的,对于普通的医生他也是不信任的。在他的心目当中也很被动,专家一定是又红又专,专业方面很强,道德方面也很不错。

  主持人:

  但你不能怨普通老百姓这种心态,因为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白岩松:

  没有人去怨普通的老百姓这种心态,但是反过来机制和改革要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对吗?我们现在说,你比如说现在我们有很多的专家其实也很痛苦,他一天看下来,我们说协和医院一个,他是风湿免疫的专家,就是唐教授,老人,退休了,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是看专家门诊的时候从来不喝水,他要多看几个病人。

  主持人:

  省时间。

  白岩松:

  一天下来根本就起不来身,你知道他一个月多少钱吗?一个月4300,他说我要想多挣钱,我去私立医院,挣老了钱了。他说了一句话真的很经典,他说我是在为病人看病,但是为号贩子在打工,他也很痛苦。我们就会去想,我们有一些优势的医疗资源可不可以跟其他的低一层次的医疗机构,我们一周也有半天或者怎么样,专家到那儿去预约门诊,这样的话把优势专家资源稀释一下。

  另外我还是相信,如果我们的医疗管理机构和医院真的想管住号贩子的问题,真的想开放透明等等,我相信是能够做到的,最关键的是我们是不是打算真的把这个当成了头等大事去做。

  主持人:

  医生本来他们就是应当跟病人打交道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医生的身影却出现了很多不应该看到他们的场合。

  (播放短片)

  解说:

  昨天杭州知名网站19楼出现一个网贴,曝光了杭州多家医院数十名医生收购回扣的详细名单。而发帖者之所以能掌握这些情况,则是源于无意间从公共汽车上捡到的一个优盘。

  这是优片里的一张照片,一盒可来福回扣250元,一根导管回扣为100元。另外还有节日送礼之类,回扣有现金、有卡、数码相机、购物卡,金额少则数百元,多的数千元不等。

  今天网帖中涉及到的医院之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院长何超表示,医院高度重视,已经迅速开展了调查,而初步调查结果发现,的确有科室收受了电话卡、数码相机等实物,也出去吃过饭,但暂时也没有发现个人收受现金等行为。这些科室说他们收受的这些实物都是用于医院房室等医学工作用途。

  写其他很多网站所涉及的医院负责人,包括浙江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在内,则纷纷表示,一旦发现情况属实,一定严肃查处。

  如果该优盘内容属实,则为我们又一次展示了医院、医生与医药企业之间令人咋舌的关系。而医护人员拿回扣,收红包,现在也不再是个别现象。

  主持人:

  近日有媒体报道说,北京肿瘤医院两名医生收受医药代表的回扣,同时还公布了八段视频,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些视频。

  字幕提示:

  2010年2月3日 北京肿瘤医院

  2010年2月11日 北京肿瘤医院  

  解说:

  除了视频,举报人提供的文字材料共列举了两名医生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而采取的五种手段,其中就包括几乎在所有一类手术中,即非感染的手术,对本可短期给予少量抗菌素预防感染的患者,长期使用两种或三种联合抗菌素,利用药厂之间的竞争,每逢过年过节向每个药厂索要“过节费”、“会餐费”等,不给就停药,还有经常主动向患者索要红包等等。

  张晓鹏(北京肿瘤医院新闻发言人):

  我想这件事情经过我们认真细致的调查,一旦查实,医院一定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解说:

  一份材料,一段视频,今天又加上了一个网友捡到的优盘,药品回扣等医药界的乱象再次走入公众视野,有评论就指出,这段视频其实真假并不那么重要,它只不过是药品回扣问题更加大白于天下。

  医生拿回扣早已不是秘密,普通大众又有多少人不知道呢?在这一点上医生就像那个穿了新装的皇帝,在面对这些现象的同时,另一个事例则让我们唏嘘不已。

  主持人:

  2009年年底,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武汉市社区医生王争艳出名了,出名的原因是,从医25年来,平均每张处方不超过50元,为了让患者花最小的钱治好病,她既然还经常开两毛钱,甚至是不要钱的处方,人们因此亲切地称她为“小处方医生”。

  王争艳(汉口医院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你叫我去把这当做一个赚钱的职业,我觉得我干不了。对病人要有割股之心,你怎么还考虑到你的收入问题呢,这个跟我的做人原则、理念是相悖的。

  主持人:

  我们对医生普遍都有比较高的道德要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比较大的落差。有的医生甚至会跌破这种道德的底线,接下来我们就听一位专业人士,看看他对这个问题,他的观点是什么。

  黄建始(《健康管理》杂志主编):

  我觉得从大角度来讲,我们是应该要求医生有职业道德,应该救死扶伤,不应该收红包,不应该做这些事情,但这个前提是,医生应该是一个正常的人,医生首先是一个人,然后再是一个医生,我们读八年,入学标准说明大家开始起点差不多,读八年的工资还是相当于读五年的三分之一,你说这心里会平衡吗?

  另外再加上实际上,现在医生当护士用,护士当护工用,对医生护士的工作量,大得不得了,整个医疗配置是出问题的,人家(美国)200张床,正常应该配置800个护士和400个护士助理的,中国200张床,配置不到200个护士,医生只好去做护士,美国一张病床至少有十几个医生,我们一张病床,平均一个医生不到,医生是高度负荷,一个我们的投入很多,一个在变成医生之前的投资很多,成为医生以后,劳动负荷也是超能的负荷。再如果收入很低,短期可以做到,长期这样的机制是逼良为娼。

  主持人:

  岩松怎么看黄建始先生这个理由?

  白岩松:

  我觉得他这里说的核心意思我能明白,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困境,甚至说是一种推动力使很多,你想想中国只有两个职业后面是有德的,一个是老师,后面有德,一个是医生,后面有德,偏偏刚才我们说了择校跟择号,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两个因素,你不得不考虑。

  我首先觉得我们应该向观众朋友道歉,因为我们是做新闻节目的,但是我们今天做的不是新闻,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但是请问刚才我们看到这种情况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吗?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好多年里随时都能看到这样的东西,因此它已经不是信息了,这才可怕。

  我觉得第一点它反映的是背后以药养医巨大的问题,虽然我们正在经历医改,但是依然这个问题很大。因为以药养医,最后医药这里的利润是极高的,他得拥有公关的费用等等,然后医生也去承担创收等等这样的一种因素,因此就让后面有德的医生也要做创收和给自己创收的双重因素,这是第一个。

  第二,恐怕医生也不平衡。刚才我看到我们协和医院那个,他的号被炒到三千,但是他一个月的工资才四千三,幸亏他是一个退休的老教授,其实我心里很难受,现在给医生说话是很难的,因为大家都对他有所不满,但是我们真的该给医生说话,甚至有的,你讨厌的医生,出现了回扣等等,他可能也会累倒、晕倒在工作台上,他的量很大,但是他的收入并不像大家想象那么高,直接账面上那种收入。现在是该便宜的很贵,该贵的很便宜,什么意思?我们的床位费,我们的医生给别人看病,包括手术的费用极低,但这种该贵一点的很便宜,医生不平衡,该便宜一点的很贵,支架、药等等,他能从很低的成本给你卖的很高的,然后就出现了推销药的和卖药的比开药挣的多得多,你说他心里能平衡吗?我觉得的确医生也是个人,但是我们的制度要让……


来源:央视《新闻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